标题:形篇第四·论军政与内政之关系 内容: 形篇第四·论军政与内政之关系作者:蒋百里 刘邦骥出自————《孙子浅说》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杜牧曰:“因形见情。 无形者情密,有形者情疏。 密则胜,疏则败也。 ”此一篇论军政与内政之关系,以修道保法为一篇之主脑。 其以形”名篇者,有有形之军政,有无形之军政。 有形之军政,即兵器、战备、营阵、要塞之类是也;无形之军政,即道与法是也。 而道与法皆内政之主体,故日此篇为军政与内政之关系也。 宜分四节读之。 第一节自首至“不可为”,论军政当以修道保法为不可胜之形,此所谓无形之军政也。 第二节自“不可胜者守也”至“全胜也”,论有形之军政,无论攻守,苟能修道保法均可以全胜也。 第三节自“见胜不过”至“而后求胜”,论无形之军政,在乎胜易胜之敌,在乎胜已败之敌也。 所谓“先胜后求战”者,此也。 第四节自“善用兵者”至末,始将修道保法揭出,以见无形之军政,全系乎内政也。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故日:胜可知而不可为。 右第一节极言内政为军政之根本。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非内政修明者,决不能有此成效。 而其为之之术、待之之方,全在乎修道保法而己。 ”先为不可胜”者,先为敌人不可胜我之形也。 “待敌之可胜”者,待敌人有可胜之形而乘之也。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者,不可胜者,修道保法也,故在已;可胜者,有所隙也,故在敌。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者,修道保法在己,故能为不可胜;若敌人亦修道保法,则决不能使敌必可胜也。 “胜可知而不可为”者,有形之胜可知,无形之胜不可强为也。 以上总论有形则可胜,无形则不可胜。 盖以修道保法,则内政修明,自然胜于无形矣。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右第二节言攻守为有形之军政,然仍必有无形之军政,而后乃能自保而全胜也。 其要仍在乎修道保法而已。 “不可胜者,守也”者,未见敌人有可胜之形,己则藏形,为不胜之备以自守也。 ”可胜者,攻也”者,敌有可胜之形,则当出而攻之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者,力不足则守,力有余则攻,非百胜不战,非万全不斗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者,喻幽而不可知也。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者,喻来而不可备也。 此言以无形之军政,用之于攻守,若秘于地、若辽于天,令人不可测度;故以守则自保,以攻则全胜也,非修道保法之效哉?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胜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右第三节论无形之军政,有非众人之所能知、非天下之所能见者,其要在于胜易胜者、胜已败者而已。 盖未战之先,即已有可胜之道、有可胜之法,并非既战而后求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者众人之所见,破军杀将,然后知胜也,故不得谓之善也。 ”战胜而天下日善”者,战而后能胜,众人称之,故亦不得谓之善也。 秋毫、日月、雷霆,皆众人易见易闻之事,不足言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谓古之所贵乎战者,胜而已矣。 而胜之中有道焉,所谓“胜易胜者”是也;有法焉,所谓“胜已败者”是也。 ”胜易胜者”,以无形之道,攻敌于无形也。 所谓见微察隐,破之于未形也,所以无智名无勇功、其战不忒、所措必胜也,所谓道也。 ”胜已败者”,以无形之法,败敌于无形也。 盖察知敌人有必可败之形,然后措兵以胜之耳,所以常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所谓法也。 总而言之,皆计谋先胜而后兴师,故以战则克。 所谓无形之军政,非众人所知也。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右第四节,此节始将修道保法四字揭出,以见修道保法者内政也,即无形之军政也。 道”即五校之道也。 “法”即五校之法也。 修之保之,即可以伺敌而败之也,谓非军政与内政之关系哉? 而修道保法,则有度、量、数、称、胜五者之兵法在焉,不可不知也。 ”地生度”者,因地而自度其德,有德者胜也。 “度生量”者,既度其德,又必量力,有力者胜也。 “量生数”者,德足以胜之,力足以胜之,而军实之数不可不数也。 ”数生称”者,称所以权轻重也,军实充足尤必权其利害,两利相形则取其重,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也。 “称生胜”者,利害之轻重既审,乃可以应敌而制胜也。 此以上皆修道保法者所宜知也。 二十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铢轻而镒重也。 “胜兵若以镒称铢”,力易举也。 ”败兵若以铢称镒”,轻不能举重也。 八尺日仞,“决积水于千仞之谿”,其势疾也。 此以上皆极力形容胜败之形也。 发布时间:2024-06-20 08:39:07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