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反经·难必·第二十八 内容: 反经·难必·第二十八作者:赵蕤出自————《反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夫忠为事君之首,而龙逢斩、比干诛;孝称德行之先,孝己忧而曾参泣。 遇好文之主,贾谊被谪于长沙;当用武之时,李广无封侯之爵。 又云:“意合,异类生爱;意不合,至亲交兵。 ”)  夫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凡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此难必者也。 何以言之(语曰:羿关弧则越人之行自若,弱子关弧则慈母入室闭户。 故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也。 )?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子、兄弟、君臣之贤足恃乎? ”对曰:“不足恃也。 何者? 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叟拘;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蔡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 君欲理,亦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  汉时,梁孝王藏匿羊胜、公孙诡,韩安国泣说梁孝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皇帝,景帝也。 是梁孝王兄。 ),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亲? ”(临江王,景帝太子也。 )孝王曰:“弗如也。 ”安国曰:“夫太上、临江,亲父子间,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 ’故太上终不得制事,居栎阳。 临江王,嫡长太子也,以言过废王临江(景尝属诸姬太子母,栗姬言不逊,由是废太子,栗姬忧死也。 )。 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 何者? 治天下终不以私害公。 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 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 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挠明法。 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太后日夜泣涕,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悟。 又如太后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语未卒,孝王出羊胜等。 (景帝弟梁孝王用羊胜、公孙诡之计,求为汉太子,恐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袁盎。 帝闻诡、胜计,遣使十辈,举国大索,捕诡、胜,不得。 内史韩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说之。 王出诡、胜,诡、胜自杀也。 )  由是观之,安在其可必哉? 语曰:“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又曰:“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绝。 ”此言财色不可必也。 墨子曰:“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黄石公曰:“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民叛。 ”此言臣子不可必也。 《诗》云:“自求伊佑。 ”有旨哉! 有旨哉! 译文:  [忠诚,是臣子侍奉君主的首要的道德标准,可是忠于夏桀的关龙逢却被杀害,忠于商纣的比干也被剖心。 对父母行孝道,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行最重要的标准,可是殷高宗的儿子孝已尽管事父至孝,还是耽心后母的谗害。 曾参是有名的孝子,可还是因得不到母亲信任而悲泣。 生逢爱好文学的汉文帝之时,以文著称的贾谊却被流贬到长沙;正当抗击匈奴的用武之时,英勇善战的李广却终生未得封侯。 所以,又有这样的说法:意气相投,本不属同类的人之间也会产生友爱;心思不合,最亲近的父子兄弟也会刀兵相见。 ]  做为君主,没有不希望他的臣子是忠诚的,可是臣子忠诚未必能获得信任,所以忠于吴王阖阎的伍子胥却被沉人钱塘江,苌弘忠于周灵王,却被流放蜀地,刳肠而死,其血藏之三年,化为碧玉。 凡是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儿子孝顺的,然而孝子却未必获得父母的喜爱,所以孝己尽管对父亲殷高宗非常孝敬,却由于后母的谗害而忧虑,曾参对父母非常孝敬,却不被父母喜爱而悲泣。 这就是事物难以有定准的道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这样的一句古语:后羿张弓欲射,越国之人谈笑自若的与别人说起这件事,但假如是被母亲疼爱的小儿子弯弓欲射母亲,那么老母亲就会躲迸屋子里,关起门户。 所以说,如果有定准,越人可以不怀疑后羿;无定准,慈母也会逃避自己的儿子。 ]魏文侯问狐卷子说:“父子、君臣之间,可以依赖对方的贤德吗? ”  狐卷子回答说:“不可以。 为什么呢? 父亲贤德,大约比不过尧了,可是尧的儿子丹朱却被尧放逐;儿子贤德,谁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父亲瞥叟却把他囚拘起来;哥哥贤德,谁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弟弟象却傲慢无礼;弟弟贤德,谁也比不过周公,可是周公的哥哥管公、蔡公却被周公杀掉;臣子贤德,谁也比不上商汤和周武王,可是夏桀、商纣这两位君主正是被商汤和周武王这两位臣子伐灭的。 所以盼望别人时,人偏偏不来;依赖别人是不可能长久的。 你要治理天下,就得从依赖自身开始,别人又怎么能依赖呢? ”  汉代,梁孝王把朝廷通缉的罪犯羊胜、公孙诡窝藏在自己的王宫里,内史韩安国哭泣着劝说梁孝王道:“大王你自己忖度,和当今皇帝的关系与当年太上皇与高祖皇帝的关系以及当今皇帝与临江王的关系相比,哪种关系更亲呢? ”[临江王是景帝太子。 ]梁孝王说:“我与当今皇帝的关系是兄弟关系,所以比不上太上皇与高祖皇帝以及当今皇帝与临江王的父子关系。 ”韩安国说:“太上皇与高祖皇帝,当今皇帝与临江王,是亲父子关系,然而高祖皇帝却说,手提三尺宝剑,夺取了天下的是我,所以太上皇最终不能当朝治理天下,只能闲住在栋阳(今陕西临潼)的宫殿里;临江王是当今皇帝的嫡亲长子,由于说话不谨慎[景帝曾经对他的嫔妃们说:“太子亲母栗姬出言不逊,我就废掉了太子。 ”栗姬因此忧伤而死],就是由于宫廷内部的家事而在中尉府中自杀。 为什么这样? 治理天下的君主,不因家事妨害天下国家的根本利益。 所以才有这样的古语:虽有亲父,怎么能知道他不是凶残的猛虎? 虽有亲哥哥,怎么能知道他不是凶残的豺狼? 如今大王你位列诸侯上,喜欢听好佞之臣不负责任的话,冒犯皇帝,违背法度。 当今皇帝因为你有太后宠爱的缘故,不忍心动用法律手段制裁你。 而太后日夜哭泣,盼望你能自我悔过,可是你却毫不觉悟。 假如有一天太后逝世,你又能依赖谁呢? ”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便把羊胜等人交了出来。 [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听从羊胜、公孙诡的计谋,想当汉太子,恐怕汉朝的大臣们不同意,便暗中派人刺杀汉朝掌握大权的重臣袁盎。 景帝知道了公孙诡、羊胜的阴谋,派了十个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搜捕,未能捕获。 内史韩安国听说诡、胜躲藏在梁孝王的王宫里,便进见梁孝王,劝说他。 梁孝王交出公孙诡、羊胜,两人因而自杀。 ]  由此看来,事情哪里有个定准而可依赖呢? 有这样一句古话说:“因为权势和利益的需要而结合的,一旦失去了权势和利益,交情随之疏远;靠美丽的容貌侍奉别人的,一旦容貌衰退,宠爱随之断绝。 这就是说钱财和美色由于没定准而不可依赖。 墨子说:“尽管父亲很慈爱,但他决不会疼爱没用的儿子。 ”黄石公说:“国王不能没有仁德,没有仁德,臣民就会叛离。 ”  这是说臣下和子女不可依赖。 《诗经》上说:“求自己保佑自己吧! ”真值得品味啊! 发布时间:2024-11-04 08:03:23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