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反经·善亡 ·第三十四 内容: 反经·善亡 ·第三十四作者:赵蕤出自————《反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译文:  (议曰:世有行善而反亡者。 )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何以征其然耶?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火不熄则谓水不胜火,此又与不仁之甚者也。 又,五谷种之美者,苟为不熟,不如稊稗。 夫仁亦在熟之而已矣(熟,成也。 )。 ”《尸子》曰:“食所以为肥也,一饭而问人曰:‘奚若? ’则皆笑之。 夫治天下,大事也。 譬今人皆以一饭而问人‘奚若’者也。 ”  (议曰:此善少不足以成名也。 恶亦如之。 何以明其然耶? 《书》曰:“商罪贯盈。 天命诛之。 余弗顺天,厥罪惟均。 ”由是观之,夫罪未盈,假令中有罪恶,未灭也。 今人见恶即未灭,以为恶不足惧,是以亡灭者继踵于世。 故曰:“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此圣人之诫。 )  由是观之,故知善也者,在积而已。 今人见徐偃亡国,谓仁义不足杖也;见承桑失统,谓文德不足恃也(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也。 )。 是犹杯水救火、一饭问肥之说,惑亦甚矣。 译文: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尽做好事,反而不得好报,有的甚至短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然会有善报。 ”又说:“不积善就不能成名。 ”怎么能证明这种说法呢? 孟子说:“仁者战胜不仁者、就象水能灭火一样。 似是如今为仁的人就象用一杯水去熄灭一车干柴燃起的烈火,火不灭就说水不能灭火。 这和用一点仁爱之心去消除不仁到极点的社会现象是同样的道理。 又如五谷的品种再好,假如没有成熟,那还不如稗的种子。 所以,仁爱也在于是否成熟啊! ”尸佼说:“吃饭是为了长得肥胖,假如只吃一顿饭,就问别人说:‘怎么样,我胖了吗? ’那么大家都会耻笑他。 而治理天下,是最大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效的,现在人们往往急功近利,就象吃了一顿饭就问别人‘我胖了吗? ’一样。 ”[这是善德太少,还达不到成名的程度啊。 恶也是这样。 怎么能说明这道理呢? 《尚书》上说:“商纣王已是恶贯满盈了,所以上天受命武王诛灭他。 其余不顺天命的人,只看他罪恶的轻重如何。 ”由此看来,只是罪恶未满盈而已。 假如有罪恶却未灭亡,就认为有罪恶也不值得惧怕,这就是世上灭亡者一个接一个的原因啊。 所以说:“罪恶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暂时是不会灭亡的。 ”这是圣人的告诫啊。 ]  由此看来,善德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 如果有人看到历史上徐偃王讲仁义却亡了国,就认为仁义不值得依恃;看到古代承桑国国君讲文德而国家灭亡,就认为文德不值得依恃[承桑氏的君主遵循文德,罢废武功,后来导致国家灭亡。 ],这就象用一杯水救火,吃一顿饭就问人“我胖了吗”一样糊涂了。 发布时间:2024-11-04 08:28:33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