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反经·攻心 ·第五十四 内容: 反经·攻心 ·第五十四作者:赵蕤出自————《反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何以明之?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 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 何谓攻其心? 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 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 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音尧)关下军。 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 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贪而忽名,可货以赂。 ),秦等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诸葛亮擒孟获,七纵七擒之,南方终亮之世,不敢背叛。 又,四面楚歌而项羽走,刘琨吹葭胡人散。 攻心之计,非一途也。 )。 译文:  孙子说:“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国时有人劝说齐王:“攻打一国的方法,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 心胜为上,兵服为下。 所以圣智之人讨伐他国、战胜敌人,最要紧的是先使其心服。 什么叫“攻心”呢? 断绝他的凭恃就是“攻心”。 现在秦所凭恃为心的,是燕国、赵国,应收回燕、赵的权力。 如今劝说燕国、赵国的国君,不要只用空言虚辞,一定要给他们实利,用来回转他们的心,这就是所说的‘攻心’。 ”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用二万人攻打秦晓关的守军,张良进言说:“秦兵还很强盛,不能轻敌。 我听说峣关的军官是屠户的儿子。 商贩出身的家伙容易利诱。 希望沛公暂且安寨不动,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供给以张声势,再在一些山头上布满旗帜,以为疑兵,叫郦其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贿赂秦军的将领。 ”秦军将领果然要求联合起来一同西进袭击咸阳。 沛公准备听从这个要求,张良说:“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听从指挥的。 部下不听从肯定会出危险,不如乘其懈怠进攻。 ”沛公于是领兵袭击,大破秦军[当初诸葛亮擒拿孟获,七次放了又七次擒拿,因此南方在诸葛亮在世时,一直不敢背叛。 四面楚歌使项羽败逃,刘琨吹笳,胡人解围散去。 采用攻心的计谋,并非只有一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06 08:25:42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