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曾国藩·治兵语录·第三 内容: 曾国藩·治兵语录·第三作者:曾国藩出自————《曾胡兵法》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 文】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 而不与人以易窥①,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②,而未尝轻于一发。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始③。 古人患难优虞之际④,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子胸怀坦夷⑤,其效在于身体康健。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⑥,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⑦,必不至于内伤。 【注 释】 ①窥:看,看出。 ②藐万乘:轻视帝王。 万乘,指天子。 周代兵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 故称天子为万乘。 却,打退。 ③妄:狂乱,随便。 ④虞:担心,忧虑。 ⑤坦夷:平坦,无挂碍。 夷,平。 ⑥灵:机敏。 ⑦外感:外来影响,指外界干扰压迫等。 【译 文】真正的君子有独立远大的志向,但不轻易让人看出来;有蔑视帝王退却三军的气概,但不轻易显示。 君子如果要想有所建树,必须暗自努力,而不故意张扬,也不轻易求人。 古代的人在他们身处患难之际,正是他们品德事业长进的时候,艰难的环境反而锻炼了他们宽广的胸怀,困苦的磨炼反而强健了他们的肌体。 ·来自“武宗”公众号·圣贤之所以能成圣贤,佛家之所以能够成佛,关键就在于他们遇到巨大磨难的时候,能排除一切干扰,能锻炼自己敏锐的思想,他们有乐观坦荡的胸怀。 有包容万物的意境,所以虽有外在的干扰压迫但绝不能有损他们高洁的心灵。 【读 解】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就伟大事业者,无不具有伟大的抱负,远大的胸怀和蔑视一切权威的勇气,越是庸人哀叹苦呤的艰难困苦环境越能激励他们的意志。 他们尤如泰山顶上的青松:即使在石缝中也能傲然挺立,茁壮生长。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具有这样超常的勇气和毅力? 这不是别的,正是曾国藩所说的“高士独立之志”。 曾国藩这里的“志”当然有他特定的内涵,但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敢于说出“藐万乘”这样的话,的确是需要极大胆量的。 他当然不敢有篡夺皇权的野心,但曾国藩能历经大难之后仍然不倒,成为所谓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却不能不说与他坚定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气概有关。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怫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益增其所不能。 人们往往以为这样的人都是帝王将相或科学文学的伟人,殊不知时势造英难,有时候时代的风浪也会把一些默默无闻的人推上历史舞台大放异采。 ·来自“武宗”公众号·中国第一个搞农村包产到户的农民严宏昌就是这样一位平民英雄。 当时贫穷曾逼得他新婚不到一个月就和母亲妻子与妹妹一起走上了讨饭的道路:饥饿与屈辱逼得这位青年汉子和18位农民兄弟做出了石破天惊的举动,十九位不怕死的汉子毅然在包产保证书上按下了他们鲜红的手印。 结果背水一战的决死行动使全队社员在第一个收获季节就尝到了甜头,粮食由上年的1. 8万公斤猛增到6. 6万公斤! 如果没有捅天的胆量,这一年也许他们会例在逃荒路上。 正是他们英勇无畏的行动使无数兄弟得到了二次解放。 早在七十年代,一位美国专栏作家就深为感慨地说:“中国人只要在有一半机会的时候。 就可以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来。 ”然而这样的机会在历史上是何其的少! 然而我们不能等待恩赐。 机会不会降临到懦夫懒汉头上,它只垂青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志士、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的英雄。 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来! 发布时间:2024-12-26 08:43:17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