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施子美十一家注孙子·简介 内容: 施子美十一家注孙子·简介出自————《施子美十一家注孙子》《施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施子美 宋代人,《宋史》无载,其里籍生平不详,也有称金人者。 所撰《武经七书讲义》,亦称《施氏七书讲义》。 成书于1222年以前,刊行后国内流传甚稀,约在日本建治二年(1276)传入日本,被广为印行,而国内反而失传,清人也未见此书。 1927年由上海自强书局出版石印本,方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该书是最早全面解说《武经七书》义理的书,其用语浅近,于篇、章、句均有讲解,用大量史事战例以释义,注重《孙子》的具体运用。 书中引用五代张昭注说,甚有见地,为其他注本所无。 刘寅 明代人,《明史》无传,山西太原崞县(今属山西原平县)人,字拱长。 洪武四年(1371)进士,但一生布衣,未曾出仕。 所撰《武经七书直解》,亦称《七书直解》。 该书作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明代武学教本,解释简洁精要,晓畅易懂,注意用战例解释孙子兵学原理。 书中校正错简和误字多处,肯定张贲关于《军争》与《九地》错简之说,并加以校理。 张贲书已佚,其说赖《直解》得以保存。 赵本学 明代人,《明史》无传,大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也有称弘治、嘉靖间),字虚舟,福建晋江人。 所撰《孙子书校解引类》,又称《赵注孙子》。 该书成书于隆庆二年(1568).初刻于蓟辽,再刻于湖湘,三刻于郧阳,广传于军中诸将。 该书校以订误,解以训义,引类以证实,融汇《十家注》及《讲义》、《直解》等书而成,对《孙子》文句义理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校订和阐释,解义详明,多所创见。 他与刘寅、茅元仪三家,并称明代兵学大家。 赵注本在明代曾多次重刻,但至清代前期几乎湮没无闻,直到日本文久本返回上海印行,方在国内传开,渐为人们所重视。 邓廷罗 清代安徽风阳人,字叔奇,号偶樵。 清顺治中拔贡,官至湖广荆南道。 所撰《孙子集注》,与其《兵镜或问》、《兵镜备考》三书,堪称清初研究《孙子》的代表作。 其《集注》刻于顺治年间(1644-1661)。 该书侧重对十三篇文句的注释,极少引他家注说,着重于自己的发挥。 篇末的“偶樵氏”之论述,大都从政治、义理上解释《孙子》,尤见注者的独到见解。 书中改变原来的篇目次序和篇题,把《作战》与《谋攻》互乙;把《九变》改为《军变》,并删去与《地形篇》重出的五句,故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之为“徒乱文意”。 然也可知邓氏已看出《孙子》书中的脱衍错乱现象,不为无见。 该书在清代先后六次刊印,影响甚广,特别对《孙子》研究摆脱武闱窒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 清代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人,字始旦,生当康熙平定三藩之役时。 所撰《孙子集注》,亦名《孙子团镜》,在《武经三书集注》内。 另著有《握机经解》。 该书为启蒙而作,注解释义颇详,融会《十家注》、《直解》及唐顺元等人的注解,并参以己意,于字义、节义、篇义均有说明,对《孙子》本文也提出一些疑问及看法,但审慎无校改。 其《武经三书集注》,自康熙年间开始作为取士的标准,盛极一时。 顾福棠 清末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原名成章,字泳植。 所撰《孙子集解》,初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木活字排印。 其书对《十家注》本,翦其繁芜,删其不切,征引大量国外近代著名战例,以及拿破仑、华盛顿的用兵实例,阐发《孙子》精义要旨,每有新见,首开用新思想注释《孙子》之风,为后世学者所称道。 黄巩 清末湖南长沙人,字字固,室号存几堂。 所撰《孙子集注》,写于光绪年间(1875-1908),仅存手稿,现有民国间长沙宏文图书社排印本。 该书注重十三篇文字章节分段,一改他书杂沓雷同,支离割裂的弊端。 其注采辑诸家之长,申其文义,务使旨趣淹通,作用晓畅。 黄氏反对考据学斤斤于古本文字异同,主张研究《孙子》要看重其大旨,专注于精神,为清末少数几部摆脱武闱套路的《孙子》注本。 陆懋德 清末民初浙江绍兴人。 所著《孙子兵法集释》,刊于民国4年(1915),由商务印书馆天津印刷局印行。 该书鉴于“《十家注》词冗而义晦”,故而对其得者,节而存之,失者,辨而正之,尤以诸经诸子训释《孙子》功力甚勤,其校勘成果多为后世征引参校。 其论还注意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开始摆脱《孙子》传统的注疏模式。 蒋方震、刘邦骥 蒋方震,浙江海宁人,字百里,曾任民国政府军事顾问、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刘邦骥,曾任北洋军阀时期少将参议。 所著《孙子浅说》,署名蒋方震、刘邦骥,实为刘邦骥参以蒋氏《孙子新释》,融合旧注而成,故今只署刘邦骥。 《孙子浅说》,系奉北洋政府大元帅之命而作。 该书运用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对孙子兵学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开《孙子》新注释之先河,标志着《孙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影响甚大。 钱基博 江苏无锡人,字子泉,号潜庐。 辛亥革命时,任淮军十六师副官参谋,后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 所著《孙子章句训义》,初版于民国28年(1939),民国36年(1947)由商务印书馆再版,改题《(增订新战史例)孙子章句训义》。 该书在集古注精华的同时,旁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附以两次世界大战战例,对《孙子》要义多有阐发,为民国《孙子》注释书中的佼佼者。 陈启天 湖北黄坡人,字修平,别名寄园,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曾任上海知行学院院长,南京政府经济部长等职。 1949年后去台湾,创办《新中国评论》,历任青年党主席、“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所著《孙子兵法校释》,初版于民国30年(1941),印数甚少,后于民国33年(1944)由重庆中华书局再版。 该书引征古籍校订原文,注释多引他人成说,融合近代军事思想,释义详备,对孙子思想体系阐述尤深,为民国注《孙子》集大成者。 发布时间:2024-12-29 08:06:55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