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汪氏兵学三书· 下卷·攻守战具 内容: 汪氏兵学三书· 下卷·攻守战具作者:汪宗沂出自————《汪氏兵学三书》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下卷·攻守战具  攻城战具,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 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 谓之. 贲せ车。 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 梯节长丈二尺,又有四桄,桄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检。 飞于云间,以窥城中。 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 谓之飞云梯。 以大木为床,下安四独轮,上建双□,□间横检,中立独竿,首如桔槔状。 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 首以窠盛石,大小多少,随竿力所制。 人挽其端而投之。 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 亦可埋脚着地,逐便而用。 其旋风四脚,亦可随事而用。 谓之抛车。 作轴转车,车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铁钩绳连,车行轴转,引弩弓持满弦牙上。 弩为七衢,中衢大箭一,镞刃长七寸广五寸,箭. 长三尺围五寸,以铁叶为羽。 左、右各三箭,次小于中箭。 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 所中城垒无不摧损,楼橹亦颠坠。 谓之车弩。 以木为脊,长一丈,径一尺五寸。 下安六脚。 下阔而上尖,高七尺,内可容六人,以湿牛皮蒙之。 人蔽其下,舁直抵城下,木、石、铁、火所不能败。 则用攻其城。 谓之小头木驴。 于城外起土为山,乘城而上,古谓之土山,今谓之垒道。 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 屋中置运土人,以防攻击者。 凿地为道,行于城下,用攻其城。 柱往建柱,积薪于其柱,圜而烧之,柱折城摧。 以八轮车,上树高竿,竿上安辘轳,以绳挽板屋,止竿首以窥城中。 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面别布。 车可进退,圜城而行,于营中远视。 亦谓之巢车,如鸟之巢,即今之板屋也。 以板为幔,立桔槔于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し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 谓之木幔。 以小瓢盛油冠矢端,射城楼橹板木上,瓢败油散,因烧矢镞内. 中,射油散处,火立然,复以油瓢续之,则楼橹尽焚。 谓之火箭。 磨杏子,中空,以艾实之,系雀足上,加火,薄暮群放,飞入城垒中栖宿,其积聚庐舍须臾火发。 谓之火杏。 军行沙碛、碱卤之中,有野马、黄羊踪,寻之有水;乌鸟所集处有水;地生葭苇、芦、. 、菰、蒲之处,下有伏泉;地有蚁壤之处,下有伏泉。 渴乌隔山取水:以大竹筒去节,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裹。 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于筒尾取松桦干草当筒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 逾越山阻,以ㄌ系竿头,引挂高处,碍固胜人,便即令上。 又增ㄌ,次引人。 又加大ㄌ,续更汲上,则束马悬车,可以立办。 附《武编》烟寻泉法  《武编》云:入山远道及砂碛之处之水者,掘一穴容一二石许,用湿蓬艾满中烧之,火满而闭,留一穴相通。 四望之,但见烟出处,不论远近掘之,得泉脉也。 如石山中,即近石掘之;如土山,即草木掘之;砂碛,择高处掘之,此能救急。 但烟出多,水惟深,更妙。 一食顷烟未出,再开一穴求之。 城之不可守者:大而人少;小而众多;粮寡而柴水不供;垒薄而攻具不足;土疏地下,灌溉可泛;邑阙人疲,修缉未就。 凡若此类,速徙之。 垒高土厚,城坚沟深,粮实众多,地形阻险,所谓无守而无不守也。 故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凡筑城,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 城高五丈,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 高下阔狭,以此为准。 料功:上阔下加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尺之城,积数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 每一功,日筑土二尺,计功约四十七。 一步五尺之城,计役二百三十五人。 一百步,计功二万三千五百人。 三百步,计功七万五百人。 率一里,则十里可知。 其出土负篑,并计之夫功之内。 凡敌欲攻,即去城外五百步内,井、树、墙、屋,并填除之。 井有填不及者,投药毒之。 木、石、砖、瓦、茭刍百物皆收之,入不尽者,并焚除之。 其什物、五谷、糗□、鱼、盐、布帛、医药、工巧之具、锻冶、秸稿、茅荻、芦苇、灰沙、铁、炭、松、桦、蒿、艾、脂、麻、皮、毡、荆棘、{. 比}篱、釜、镬、盆、瓮、垒石、木、锹、斧、锥、凿、刀、锯、长斧、长刀、长锥、长镰、长梯、短梯、大钩、连锁、连枷、连棒、白棒,芦竹为. 享,插以松桦,城上城下,咸先蓄积。 缘人间所要公私事物,一切修缉。 抛石大小随事,□木长五尺,径一尺,厚小至六七寸。 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 城门悬板木为重门。 城门扇及楼堠,以泥涂厚备火。 城门先造连拒马枪,壮锐,以锁连之。 城内面别穿井四所,置水车,大瓮二十口,灶十所。 却敌。 上建堠楼,以板跳出为橹,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 城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 以面阔加底积数大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壕一尺,得数一十五丈。 每一人功,日出土三丈,计功五人。 一步五尺,计功二十五人,十步计功二百五十人,百步计功二千五百人,一里计功七万五千人。 以此为率,则百里可知。 弩台高下与城等,去城百步,每台相去亦如之。 下阔四丈,高五丈,上阔二丈。 上建女墙,台内通暗道,安屈膝梯,人上便卷收。 中设毡幕。 置弩手五人,备干粮水火。 城上一步一甲卒,十步加五人,以备杂供之要。 五步有伍长,十步有什长。 五十步、百步皆有将长,文武相兼,量材受任而统领精锐、骁勇、简募,或十队、二十队、三十队。 大将、副将各领队巡城,晓喻激励赴救。 城上立四队,别立四表,以为候视。 若敌欲攻之处,则去城五、六十步,即举一表;ㄅ、梯逼城,举二表;敌若登梯,举三表;欲攀女墙,举四表。 夜即举火如表。 城上四队之间,各置八旗。 若须木扌禀极板,举苍旗;须灰炭. 享铁,举赤旗;须擂木樵苇,举黄旗;须沙石砖瓦,举白旗;须水汤不洁,举黑旗;须战士锐卒,举熊虎旗;须戈戟、弓矢、刀剑,举鸷旗;须皮毡麻钅. ,锹. 斧凿,举双兔旗。 城上举旗,主当之官随色而供。 城内老小丁女,除营食之外,皆令应役城上;分为八队,使识文者点检常旗备拟物,为分部城内。 对敌营,自凿城内为暗门。 多少临事。 令厚五、六寸,勿穿。 或于中夜,或于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 城门先自凿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 门栈,以泥厚涂之,备火。 柴草之类贮积,泥厚涂之,防火箭、飞火。 凿门,为敌所逼门,先自凿门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门。 涂栈,以泥涂门木栈,厚可五寸,以备火。 转关桥,一梁端着横检按。 拔去其检,桥转关,人马不得过度,皆倾水中。 {. 比}篱戟格,于女墙上跳出,. 出墙三尺。 着横检,安钅害,以荆柳编为之,长一丈,阔五尺,县安端,用遮矢石。 布幔,复布为之。 以弱竿悬挂于土墙,八尺,折抛石之势,则矢石不复及墙。 木弩,以黄连、桑、柘为之。 弓长一丈二尺,径七寸,两. 肖三寸。 绞车张之,大矢自副。 一发声如雷吼,败队之卒。 燕尾炬,缚苇草为之,尾分为两岐,如燕尾状。 以油. 葛灌之,加火,从城坠下,使人骑木驴而烧之。 松明,以铁锁缒下,巡城点照。 恐敌人夜中乘城而上,夜中城外每三十步,县大灯于城半腹。 置警犭于城上,吠之处,即须加备。 脂油炬,于城中四衢、要路、门户,晨夜不得绝明,用备非常。 行炉,融铁汁炉,舁行以洒敌人。 游火,铁筐盛火加脂蜡,锁县缒下,烧穴中腔城人。 灰、麸、糠、. 比,因风于城上掷之,以眯敌目,因以铁汁洒之。 连挺,如打禾连枷状,用打女墙外上城敌人。 钗竿,如枪刃,为两岐,叉用飞梯及人。 钩竿,如枪,两旁有曲刃,可以钩物。 油囊,盛水,于城上掷安火车中,囊败火灭。 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返,自于地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加火熏之,敌人自焦灼。 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罂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于井中,托罂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 审知穴处,助凿迎之,与外相遇,即就以干艾一石,烧令烟出,以板于外密覆穴口,勿令烟泄,仍用鞴袋鼓之。 又先为桔槔县铁锁,长三丈以上,束柴苇焦草而燃之,坠于城外所穴之孔,  以烟熏之,敌立死。 地听,于城内八方穿凿井,各深二丈。 令头覆戴新瓮于井中坐听,则城外百步之内,有孔城地道者,并声闻瓮中,而辨知方所近远矣。 城上八队之间,安转关小抛二,机关大抛一,云梯撞抛等。 其间,先从城身用木出跳为重女墙,高于上女墙五寸以上,以板覆其上,随事缓急而开闭之。 敌若以大石击墙楼,石下之处,出跳空中,悬生皮、毡、毯等袋,以乘其石。 城内人家,咸令置水防火。 先约失火者斩。 火发之处,多恐奸人放火,但令便近主当八部官人,领老小丁女救之。 火起所部,急白大将,大将领亲信人、左右救火。 城中有卒惊及杂人,城上不得辄离职掌,乱街巷者斩。 敌若推轮排来攻,先以抛石打,手抛既众,所中必多,来者被伤,力不齐矣。 凡攻城之兵,御捍矢石,头戴蝥帽,仰视不便;袍甲厚重,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迫,人众烦闹。 我作转关女墙,腾出城外,以辘轳坠铁索,索头铁鸱,却当聚闹之处,掷下拨人。 敌若兵众气盛,将卒有疑,即回易左右前后,或替一日再动,或数夜不移,审察安危,随时变改。 飞书檄必诱我人,速封驰送大将。 每夜巡城,皆改易契令。 信人持伪契,巡行所由,不觉罚之,觉则送使。 有外往来,主司押领。 上使辄不得问其事由,外人辄不得与语。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纳放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 每门常贮两具。 如无竹,以木合筒,漆之而用,并小溅筒二十具兼助之。 门内常以瓮贮水添用。 敌若推. 童车,我作粗铁环,并屈桑木为之,用索相连。 . 童头适到,速以环串. 童头,于其旁便处,分令壮士牵之翻倒,弓弩两射,自然败走。 敌若木驴攻城,用铁蒺藜下而敦之。 其法,以熟铁阔径尺,长一尺二寸,四条纵横布如蒺藜形,熔生铁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连锁掷下敦讫,以辘轳拘上。 若木驴上有牛皮并泥,敦着即举。 速放火炬,灌油烧火。 凡敌攻城,多背旺相,起土为台。 我于城内薄筑,长高于敌台一丈以上,即自然制彼,无所施力。 又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 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城若卑地下,敌人壅水灌城,速筑墙壅诸门及陷穴处,更于城内促围周匝。 视水高中而阔,别筑墙,墙外取土,高一丈以上。 城立立后,于墙内取土而薄筑之。 精兵备城,不得杂役。 如有泄水之处,即十步为一井,井内潜通引泄漏。 城中速造船一、二十只,简募解舟楫者,载以弓弩锹镬,每船载三十人,自暗门衔枚而出,潜往斫营,决彼堤堰。 觉即急走,城上鼓噪,急出兵助之。 敌有骁勇冲门入来,门内多穿坑阱,又于重墙内,卒出其不意,敌必旁走,自入阱中。 城门外简择健卒,贮备器具,看敌懈怠即开门,骁勇齐击。 乘驰逐北,不得过二百步,缓急城上应接易为。 敌攻日久,众巧俱施,蚁附缘城,不惜士众,野无所得,粮路又绝,兵众离心,将帅懈倦,必精兵拥守,防我城门。 我当乘间骁雄四出,与城上人应期,内外齐攻,专精与疲怠者尤绝。 必须审察,贼多伪谋。 其所穴之孔,于城内深门为坑,坑上安转关板桥。 若敌入来,得三、五十人后,启发机关,自然先毙。 铁菱,状如铁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马。 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 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 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险,长一丈,锐其端。 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 木栅,为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因山河险势,多石少土,不任板堞,乃建立木为之,方圆高下随事。 深埋木根,重复弥缝。 其阙内重。 短为阁道。 外柱木重之,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 内七尺又立阁道,内柱上布板木为栈,立栏杆。 于栅上县门。 壅墙、濠堑、拒马守,一如城垒法。 水槽,长二尺四寸,两头及中间凿为三池。 池横阔一寸八,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 池间相去一尺五分。 中间有通水渠,阔二分,深一寸三分。 三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于池,筐厚三分。 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 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 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齐起。 眇目视之,三齿齐平,则为高下准。 或十步,或一里,乃至数十里,目力所及,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 谓之水平。 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面阔三尺,柄长一丈,大可握。 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 每寸内小刻其分。 随向远近高下立竿,以照板映之。 眇目视三浮木齿及照板,以度竿上尺寸为高下,递而往视,尺寸相乘,则山岗沟涧水源,下高深浅,以分寸而度。 水战之具,其船阔狭长短,随用大小。 胜人多少,皆以米为率,一人重米二石。 其楫、棹、篙、橹、帆、席、ㄌ、索、沈石、调度,与常船不殊。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开弩窗、矛穴,置抛车、□石、铁汁,状如城垒。 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于事。 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 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前后左右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石矢不能败。 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 非战之船也。 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 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 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 此战船也。 走舸,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 往返如飞鹏,乘人之不及。 金鼓旗帜列之于上。 此战船也。 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 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 虞候居之。 非战船也。 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 舷下左右置浮反,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 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 此江海之中战船也。 军行遇大水,河渠沟涧,无津梁舟筏,以木罂渡。 用木缚罂,受二石,力胜一人。 罂间阔五寸,底以绳勾联,编枪于其上,形长而方,前置拔头后置稍,左右置棹。 又用枪筏:枪十根为一束,一束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成一筏,皆去钻刊,以束为鱼鳞次,横检而缚之。 可渡四百一十六人。 以此为率,用少用济。 又用蒲筏,以蒲九尺,围颠倒成束十道,缚以束枪为筏。 量长短多少,无蒲亦用苇筏,量大小以济人。 又用挟ㄌ,以善游者系小绳先浮渡水,次引大ㄌ。 于两岸立大橛,急定ㄌ,使人挟ㄌ浮渡。 大军,可为数十道。 发布时间:2025-01-01 08:00:08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