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注孙子序 内容: 注孙子序作者:唐杜牧出自————《杜牧樊川文集》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注孙子序  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为夫子之徒,实仲由冉有之事也。 今者据案听讼,械系罪人,笞死于市者,吏之所为也。 驱兵数万,橛其城郭,系累其妻子,斩其罪人,亦吏之所为也。 木索兵刃,无异意也;笞之与斩,无异刑也。 小而易制,用力少者,木索笞也;大而难制,用力多者,兵刃斩也。 俱期于除去恶民,安活善人。 为国家者,使教化通流,无敢辄有不由我而自恣者。 其取吏无他术也,无异道也,俱止于仁义忠信智勇严明也。 苟得其道一二者,可以使之为小吏;尽得其道者,可以使之为大吏。 故用力少者,其吏易得也,功易见也;用力多者,其吏难得也,功难就也。 止此而已,无他术也,无异道也。 自三代已降,皆由斯也。 子贡讼夫子之德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远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近者。 ”季孙问冉有曰:“子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也? ”对曰:“学之。 ”季孙曰:“事孔子,恶乎学? ”冉有曰:“即学之于孔子者,大圣兼该,文武并用,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 ”复不知自何代何人分为二道,曰文、曰武,离而俱行。 因使搢绅之士不敢言兵,或耻言之,苟有言者,世以为粗暴异人,人不比数。 呜呼! 亡失根本,斯最为甚。 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尊大儒术,有淮夷叛则出征之。 夫子相鲁公,会于夹谷,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叱辱齐侯,服不敢动。 是二大圣人,岂不知兵乎? 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弇、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叡,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其一时,其所出计划,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彼壮健轻死善击刺者供其呼召指使耳岂可知其由来哉某? 读礼至于四郊多垒卿大夫辱也谓其书真不虚? 年十六时见盗起圜二三千里系戮? 相族诛刺史及其官属尸塞城郭山东崩坏殷殷焉声震朝廷当其时使? 兵行诛者则必壮健善击刺者卿大夫行列进退一如常时? 歌嬉游辄不为辱非当辱不辱以为山东乱事非我辈所宜当知某自此谓? 所读礼真妄人之言不足取信不足为教及年二十始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见其? 立其国灭亡其国未始不由兵也主兵者圣贤材? 多闻? 识之士则必? 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因求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武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 ?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荖跌武之所论大约用仁义使机权也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笔不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曹自为序因注解之曰吾读兵书? ?多矣孙武深矣然其所为注解十不释一此者盖非曹不? 尽注解也予? 魏志见曹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 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从令者克捷违教者? 败意曹自于新书中驰骤其? 自成一家事业不欲随孙武后尽解其书不然者曹岂不? 耶今新书已亡不可复知予因取孙武书备其注曹之所注亦尽存之分为上中下三卷后之人有读武书予解者因而学之犹盘中走丸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 出于盘也议于廊庙之上兵形已成然后付之于? 汉祖言指踪者人也? ?者犬也此其是也彼为相者曰兵非吾事吾不当知君子曰叨居其位可也 发布时间:2024-06-08 10:08:45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