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东亚战争·初期进攻作战·第二 内容: 大东亚战争·初期进攻作战·第二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初期作战计划和作战发起时的态势   (1941.12)   一、初期进攻作战的目的与计划   在战争指导上,重要的是在开战之后迅速占领南方重要资源地区的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以确立自给自足态势。 为进攻这些地区,应首先攻击和占领马来亚防线,特别是新 加坡要塞和吕宋岛上的美国海、空军基地,以便向前推进我空军基地,夺取目标地区的制空和制海权。 在南方作战过程中,当受到优势的美太平洋舰队侧击时,将会面临各种困难,为此应预先采取遏制手段。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曾对空中攻击的威力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对美开战应在开战当初给予美舰队主力以重大打击,迫使其采取守势,他早就着手研究如何使用航母特混舰队主力偷袭珍珠港,并极力主张付诸实施。 尽管这一计划危险性大,实行上难点很多,但在10月19日军令部总长永野决定动用6艘主力航母,实施这一作战计划。 由于决定偷袭珍珠港,而修改了原先确定的南方作战要领。 11月5日制定了陆海军作战计划。 由于主力航母用于夏威夷作战,所以决定在南方作战中使用陆、海军基地航空部队主力实施空中攻击。 对菲律宾,在作战初期首先进行空中攻击,夺取制空权后,再实施登陆作战,对马来亚,由于海军航空兵兵力不足,使用从满洲调来的陆军航空兵,考虑续航距离有限,则在开战时在进行空中攻击的同时即发起强行登陆作战。 逐渐向前推进空军基地,快速突破马来亚半岛,攻克新加坡要塞。 第15集团军特别是其中善于登陆作战并具有热带快速突破训练经验的部队担任了这一任务。 12月,英国两艘战舰抵达新加坡,英国的东洋舰队比我驻马来亚海军部队占明显优势,为采取对策面苦思焦虑,小泽舰队通过加强基地航空兵与其对抗。 在对荷属东印度的作战中,初期使用部份兵力夺占菲律宾南部和婆罗洲的基地,同时调用进攻菲律宾和马来亚的陆海军部队实施攻击。 开战的时间决定以马来亚登陆和偷袭珍珠港为主。 在遂行以上作战行动的同时,攻克香港、关岛和威克岛上的美荚基地,并视战况发展对缅甸、拉包尔的外围要点实施攻击。 二、作战准备训练与战略展开   陆海军分别根据预想的作战条件,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如对水浅的珍珠港实施鱼雷攻击训练,以及登陆后突破热带丛林地训练等,通过训练准备,参战部队均已进入作战态势。 潜艇部队应于11月中旬出发,特混部队也应在11月26日出发,陆军部队也应向作战地区靠近,但在12月1日前,开战决心未定,加之能否达成奇袭是这次作战的关键,为此,各方面给予了充分注意,以保守秘密,防止开战前不测事态的发生。 各部队战略展开情况如图所示。 开战之后暂不参战的陆军部队,分别在日本内地和中国华中、华南待机。 携带12月1日作战命令的杉坂参谋,因座机被击毁,坠于敌占区,大本营颇感忧虑,但机密文件被烧毁,从而顺利地迎来了开战的时刻。 主要数据   日军开战前的部署   一、海军部队名(指挥官)主要任务主要兵力展开区域主力部队(山本五十六上将直辖)全般作战支援,收容特混部队以低速战舰6艘、小型航母2艘为基干濑户内海西部特混部队(南云中一中将)袭击夏威夷以大型航母6艘、高速战舰2艘为基干11月26日从单冠湾出发,走东航线先遣部队(清水光美中将)监视、攻击夏威夷美舰队,支援特混部队以大型潜艇30艘为基干11月11日后分批出发南洋部队(井上成美中将)以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3艘基干主力:南洋群岛一部:父岛南方部队主队(近藤信竹中将)南方作战的全般支援以高速战舰2艘、重巡洋舰2艘为基干台  湾航空兵部队(塚原二四三中将)菲律宾方面的空中攻击基地航空兵部队(第11航空舰队主力)约170架台湾中部菲律宾部队(高桥伊望中将)进攻菲律宾以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5艘、小型航母1艘力基干主力:台湾一部:帕劳群岛马来亚部队(小泽治三郎中将)进攻马来亚、泰国、婆罗洲以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3艘,潜艇17艘为基干,基地航空兵部队飞机160架舰艇:海南岛航空兵:南印度支那潜艇部队(河野千万城少将)菲律宾方面潜艇战以潜艇3艘为基干12月1日从三亚港出发北方部队(细萱戌子郎中将)警戒北方海域以轻巡洋舰2艘 、特种巡洋舰2艘为基干大凑支援特混部队撤回商船破袭队破坏南太平洋海上交通特种巡洋舰2艘11月26日由马绍尔群岛出发   二、陆军部队名(指挥官)主要任务主要兵力展开区域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直辖第21师华  中南方部队第14集团军(本间雅晴中将)进攻菲律宾以第16师、第48师、第65旅、2个坦克团为基干第16师:奄美大岛第48师第65旅:台湾第15集团军(饭田详二郎中将)驻守泰国并准备进攻缅甸以第33师、第55师主力为基干第33师:华中第55师:法属印度支那第16集团军(今村均中将)进攻荷属东印度(不含北苏门答腊)以第2师、步兵第56混成旅、 1个坦克团为基干第2师:内地第56旅:帕劳群岛第25集团军(山下奉文中将)进攻新加坡、北苏门答腊以近卫师、第5师、第18师主力、第56师主力、4个坦克团为基干近卫师:法属印支第5、第18师:海南岛第56师:内地川口支队(川口真请健少将)进攻英属婆罗洲为要地以步兵第35旅(欠1个团)为基干第35旅:华南第3飞行集团(菅原道大中将)马来亚方面空战以14个战队为基干(战斗机5、轻轰炸机2、重轰炸机2)华南、法属印支第5飞行集团(小畑英良中将)菲律宾方面空战以6个战队为基干(战斗机2、轻轰炸机2、重轰炸机1)台湾南部南海支队(掘井富太郎少将)进及关岛以第65步兵团司令、1个团为基干父岛中国派遣军第23集团军一部进攻香港以第38师、1个步兵团、1个重炮团和1个营为基干华南大本营预备队第4师华中   进攻作战概况   (1941.12~1942.5)   一、预定的进攻范围、日程及其风险   在开战前的作战计划中,打算攻克荷属东印度特别是爪哇岛之后告一段落。 在此期间,除攻克菲律宾、马来亚、荷属东印度之外还要攻占香港、关岛、威克岛和拉包尔;对缅甸的进攻,除夺取南部空军基地之外,将南方作战告一段落之后再加以研究。 占领荷属东印度预定用5个月的时间,但为了不使盟军有充裕的时间加强防御和破坏油田设施,加上对苏联的考虑,决定力求加快进攻速度。 爪哇岛登陆的预定时间,陆海军中央协议上,确定为开战后的第105天,南方军与联合舰队的协议,确定为第80天。 但是,能否成功,却潜存着重大问题。 如果在作战准备期间,美舰队主力先我发起攻击,则海军只有暂时停止南方作战,而集中全力,对美决战。 而且,袭击珍珠港能否成功,亦尚无把握。 此外,如不消灭英空军部队及其舰队,陆军经长途航行之后,再在敌人鼻尖下登陆马来亚,特别是哥打巴鲁,其成败亦令人深为担忧。 二、初战顺利——作战提前并扩大   12月8日,令人担心的奇袭珍珠港和登陆马来亚均获成功,10日,在马来亚海战中消灭了英军东方舰队。 联合舰队超出当初预定,已在9日下令炮击中途岛。 大本营也从10日开始研究乘此良机使这次作战提前和扩大。 其后,随着战况进展良好,不断进行了研究,并得以实现。 翌年1月1日,南方军与海军南方部队议订了新的作战要领,商定2月上旬攻克新加坡,把开战后70天实施爪哇岛登陆作为目标。 三、早期占领要地与变更兵力部署   由于对菲律宾的空中攻击成功,第14集团军主力已登陆菲律宾,所以,12月26日,海军南方部队转入第二期兵力部署,将进攻菲律宾的部队主力调为进攻荷属东印度的部队。 翌年1月2日,攻克马尼拉,陆军在菲律宾的作战大局己定,故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战线,把第48师从第14集团军中抽出,调往荷属东印度战线。 当时美菲军队约占据着巴丹半岛,由于调出这些部队,给后来进攻巴丹半岛带来困难,故在2~3月间,反而又向菲律宾岛增派了陆海军,实施攻占巴丹半岛的作战。 进军马来亚发展顺利,海军从1月24日转入第三期兵力部署,将进攻马来亚的兵力和完成袭击珍珠港作战任务的特混舰队,调出支援荷属东印度战线,陆军第16集团军也于1月14月投入战斗。 2月16日攻克新加坡,3月9日,荷印军队败降,尽管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军队仍在抵抗,但进攻南方计划进展顺利,超过预想。 四、战线推向缅甸及东南方面   随着南方作战的顺利发展,大本营及南方军决意从12月中旬开始与荷印作战并行提前实施缅甸作战,并着手进行了研究,1月22日决定正式开始进攻缅甸之战。 第5飞行集团在支援当初以2个师为基干的第15集团军攻克仰光、新加坡之后,又增加兵力,与海军协同,攻克缅甸全境和安达曼群岛。 大本营和联合舰队乘诸战的巨大成果,对扩大了作战范围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进行了研究,但在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全般构想尚未确定之前,就实施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即:在1月23日占领拉包尔之后,又于1月29日命令攻克莱城、萨拉莫阿 [ cdhyy注:原文为“萨拉莫河” ] 、图拉吉岛和莫尔兹比港等地。 3月8日,占领了莱城和萨拉莫阿。 这样就给尔后留下了问题。 主要数据   南方进攻作战期间主要兵力布署变更情况陆军海军   奇袭珍珠港   (1941.12.8)   一、创造性的奇袭   这次作战是根据山本提督的设想和强烈主张而得以实现的。 起初,军令部担心如果事先被敌察觉,将遭到攻击而蒙受重大损失,所以反对这次作战计划。 此外,考虑珍珠港港内水浅,难以施放鱼雷,仅依靠少量的舰载机进行轰炸,也不会取得多大效果,从而难以达成袭击,所以不同意对美军发起攻击。 但是,日本海军通过以下创造性手段,实现了有效的奇袭。 其创造性手段是:集中使用6艘大型航母;研制了浅水鱼雷并进行了攻击训练;使用能炸透新型战舰甲板的新式炸弹;使用特种潜艇潜入港内,施放鱼雷。 通过这些创造性手段,有可能取得超出当时一般军事常识的巨大战果,因而在开战之初果断地发动了这次袭击。 二、驶向敌人根据地   11月中旬,先遣部队分批起航,进入配置区域。 其任务是在瓦胡岛周围300里的范围内展开,监视敌舰队活动,并以特种潜艇加以攻击,并攻击逃出的敌舰艇。 特混舰队于11月26日由千岛群岛的单冠湾出发,开始远征。 为了保守秘密,在舰队出发之后,才对航母副舰长以下作战人员说明作战意图;为在途中避免同普通船舶遭遇,特选择了气象条件恶劣的绕大圈的北方航线,并在航行中绝对实行无线电静默。 幸而一路天候良好,海上燃料补给顺利,没同外国船舶遇遭,于12月7日晨,到达珍珠港北侧700海里的预定位置,同日7时零分(当地时间12时30分)桅杆上升起了作战代号旗,舰队冲进了敌机巡逻海域。 三、奇袭成功   在珍珠港,美国陆海军戒备不严,正际周末休假,海员离舰上岸。 在空军基地上,为防止百姓破坏,而把飞机密集在一起,海上巡逻飞机也不作远程巡逻,雷达的搜索,也以训练为主要目的。 美国当局无视日本舰队有接近征候的情报,美军破译了日本政府最后通牒的电报密码,总参谋长马歇尔发出了警告电报,但传递明显过迟。 特混部队于12月8日 [ cdhyy注:原文为“8月1日” ] 1时30分(当地时间7日6时零分)在珍珠港以北230海里处,出动了第一波突击队,继之南下,又出动了第二波突击队。 第一波突击队于7时49分发出全体突击命令,转入突击。 先是鱼雷轰炸机突击舰群,战斗机队扫射机场,俯冲轰炸机队和水平轰炸机队相继轰炸。 约20分钟后,第二波突击队开始突击。 美军彻底遭到袭击,来不及进行有效反击,损失惨重。 特种潜艇至少有两艘成功地潜入港湾内,但其战果不明。 我只有29架飞机未能返航,至13时52分,突击队撤离完毕。 南云中将完成阻止南方作战中的美舰队来援的任务后,即行撤离,没再继续进攻。 四、是罗斯福的圈套吗? 由于给予了美太平洋舰队以沉重打击,使遂行南方作战非常顺利。 但是,由于没能打击美军航母,对其基地设施造成的损失也不大,故使美海军的兵力编成得以向以航母为中心转变,并得以进行反攻。 此外,由于驻美大使馆人员的疏忽,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所以美国宣传这是一次卑鄙的偷袭,从而大大提高了美国国民的战斗意志。 有一种说法是,这次日军袭击成功,是罗斯福设的圈套,他为了调动美国国民的参战意识,而故意不把获取的有关日军可能袭击的情况告诉给当地。 主要数据   一、美军的编成与兵力   (一)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上将)战 斗 部 队战舰航母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第1特混舰队61618第2特混舰队314118第8特混舰队(临时编成,11月28日后向威克岛空运海军陆战队)1318第3特混舰队(搜索部队)189海军陆战队1个师第12特混舰队(临时编成,12月4日后向中途岛空运海军陆战队)135第7特混舰队以60艘潜艇为基干   (二)夏威夷陆军部队(指挥官:肖特中将)      步兵第24师、步兵第25师      海岸炮兵队(4个要塞重炮团、4个高炮团)      夏威夷航空兵部队(总计266架飞机)   (三)开战时所在舰艇、飞机、高炮部队基地警戒部队 (属太平洋舰队)基地警戒部队任  务  区  分第4特混舰队海上基地警备、基地警戒、防空第9特混舰队舰队巡逻航空队,供应舰8艘、巡逻轰炸机81架同时负责夏威夷周围的巡逻第6特混舰队补给支援第5特混舰队负责南太平洋区域第10特混舰队负责北太平洋区域   1、停泊舰艇     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9艘     潜艇5艘及其它  2、飞机      巡逻(侦察)机   战斗机   轰炸机   攻击机   其它      太平洋舰队     69                        32      太平洋海军陆战队         1132            6      陆军航空兵     15      100     12   16     1193、高炮部队     3吋高炮   1. 5吋高炮    高机      陆军       86       20     113      海军陆战队     8              36   (四)陆海军的任务区分(警戒、防守、防空)   海军:海上巡逻、海上交通管制、远距离搜索   陆军:防卫来自陆海空的攻击和敌意居民的破坏;瓦胡岛上空及附近区域的防空。 二、日军的编成及兵力   (一)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特混舰队(指挥官:南云中一中将)      ├─空袭部队:航母6艘(第一波突击队:舰载攻击机80架,轰炸机54架、战斗机45架;      │  第二波突击队攻击机64架、轰炸机81架、战斗机36架)      ├─警戒队: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担任航线警戒      ├─支援部队: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负责支援空袭部队      ├─巡逻队:潜艇3艘,担任前后方警戒      ├─破坏中途岛部队:驱逐舰2艘、特务舰1艘,负责炮击基地及飞机      └─补给队:特种舰船7艘,负责补给海上加油等。 (二)先遣部队(指挥官:清水光美中将)      ├─司令部:轻巡洋舰1艘      ├─第1潜艇部队:潜艇4艘      ├─第2潜艇部队:潜艇7艘      ├─第3潜艇部队:潜艇9艘      ├─特别攻击队:潜艇5艘(各搭载1艘特种潜艇)      ├─要地侦察队:潜艇2艘      └─补给队:特种舰船6艘   三、战果与损失  (一)战果(美军损失)舰 艇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其 它合 计击 沉426重 创12317中 创324   ○损失飞机 188架   (二)日军损失飞 机战斗机水雷攻击机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第一波突击351第二波突击614   ○有1艘潜艇、5艘特种潜艇未返航  马来亚作战   (1941.12.8~1942.1.31)   一、新加坡要塞   新加坡是“西方在远东的力量象征”,自1932年起,着手基地建设,1939年以后,着手加强马来半岛陆地正面的防务,但进展不快。 开战前,根据美英军事协订,新加坡成为马来亚屏障的核心,固守新加坡是盟国的当务之急。 为此,增派了新式军舰,尽力加强其防御。 并制订了“斗牛士作战计划”,计划在日军于马来亚登陆之前,出击泰国南部,以保证狭长半岛之安全,但终因空军兵力不足而失败。 二、日军的奇袭登陆设想   日军计划马来半岛东岸登陆之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待占领新山完成一切准备后,一举攻克新加坡要塞。 但因海军航空兵主力用于夏威夷和菲律宾,马来亚之战只能依靠续航距离短的陆军航空兵,因此必须向泰国南部和马来亚北部推进基地,否则无法进行空中突击。 所以在开战同时,即向这些地方发起登陆,登陆哥打巴鲁,危险特大,海军颇感为难,但因小泽提督的英明果断,而强行决定。 由于英国增派了新式军舰,使远东舰队比日军处于优势,而我军无力增加舰艇,只有增加战斗机队,与之对抗。 此外,为保守秘密,决定在开战当日第15集团军进驻泰国,请求泰国政府允许使用泰国领土。 三、登陆成功~马来亚海战   在哥打巴鲁日军遭到敌人抵抗,加之天候恶劣,而陷入苦战,但终于登陆成功,开始向前推进。 陆军航空兵也将基地推进到新占领的机场,打击英国空军。 由于英政府的过严控制,使英军失去实施斗牛士作战计划的机会。 英军的远东舰队为消灭日军的运输船队而出动,但缺乏空中支援,后被日军发现,遭到日军第22航空队的袭击,结果被消灭。 航空部队在海上击沉新式战舰,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它充分显示了空军的威力。 四、突击马来半岛   第5师在宋卡、北大年登陆之后,以佐伯挺进队为先头,于1日突破了英军赖以存亡的日得拉防线,向霹雳河突击。 坦克部队穿过橡胶树林,向前推进,步兵部队避开正面冲突,向敌背后进行迂回,并利用舟艇,向敌后方渗透。 工兵部队昼夜不停,修复被破坏的桥梁,以保障部队的推进。 铁道兵部队紧随部队的发展,修复铁路,前送补给品,航空兵部队不断向前推进机场,消灭敌空军,配合地面进攻。 佗美支队由东海岸登陆,威胁敌之侧后,同时为航空兵部队向前推进机场创造了条件。 不久,近卫师从泰国经陆路进入马来半岛,第18师主力由来卡等地登陆,接替了疲惫不堪的第6师,继续发展进攻。 五、进攻顺利超出预料   盟军不断增派兵力,进行抵抗,尤其澳军英勇善战,但英军一旦遭到袭击,便混乱不堪,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在斯林河附近,英军2个旅被岛田坦克队击溃。 由于进攻发展顺利,第25集团军将计军增派的第56师调回,进攻日程提前了约1个月。 1月21日日军占领了马来半岛南端的柔佛州。 在这55天当中,抢修了250座桥梁,向前推进了大约1,100公里。 在后方,藤原机关协助将印度俘虏编成印度国民军,培育了印度独立运动的火种。 主要数据   一、日军编制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     第25集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      ├─近卫师(近攻泰国时,暂属第15集团军,后由陆路进入马来半岛)      ├─第5师(12月8日其主力在宋卡、北大年登陆)      ├─第18师(当初只有佗美支队(以旅司令部和1个团为基干)在哥打巴鲁登陆,      │  师主力于1月23日之后在宋卡等地登陆)      ├─第56师(原计划在作战后期参战,后改为进攻缅甸)      ├─第3坦克师(以坦克第1、第2、第6、第14团为基干)      ├─独立速射炮队(1个营又8个连)      ├─第3、第18野战重炮团、第21营,第3独立山炮团      ├─第14独立臼炮营,第17野战防空队(高炮4个营又3个连)      ├─独立工兵第4、第16、第23团及第5连      ├─第2铁道队(第5、第9铁道团、特种铁道队)      └─第25集团军通信队、第25集团军后勤部队     第3飞行集团(司令官:菅原道大中将)      ├─第3飞行团(战斗机1个战队,轻轰炸机3个战队)      ├─第7飞行团(战斗机1个战队,重轰炸机3个战队)      ├─第12飞行团(战斗机2个战队)      ├─第81飞行战队(侦察机)、第15独立飞行队(以2个侦察中队为骨干)      └─地勤部队   近卫师进驻泰国时暂归第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指挥,第55师的宇野支队(以1个团为基干)从泰国南部登陆,占领了机场。 (二)海军   南方部队(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将)     马来半岛部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本队——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全般支援      ├─护卫队——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3艘,教练舰1艘、海防舰1艘,      │  12月23日由驻菲律宾海军部队增调驱逐舰8艘,轻巡洋舰1艘      ├─第1航空队——除第22航空战队外,还有战斗机26架、攻击机约100架,      │  负责攻击敌机场、舰艇、搜索和侦察      ├─第2航空队——第12航空战队的水上飞机母舰2艘      ├─水上侦察机17架,担任运输船队的空中掩护以及锚地的警戒      ├─潜艇部队——轻巡洋舰1艘、潜艇11艘(12月15日后将6艘潜艇调往南方部队潜艇部队)      ├─水雷部队      └─根据地部队及基地部队   二、盟军的编制及兵力   (一)英国远东地区司令官:布鲁克空军上将   盟军于1942年1月3日设立了菲律宾、马来亚、荷兰、缅甸联合司令部,15日英国韦维尔上将出任司令官。 ┌─联合司令部陆军司令官:荷兰布尔典中将   ├─联合司令部海军司令官:美国哈特上将   └─联合司令部空军司令官:英国皮尔斯上将   由于该联合司令部仓促成立,马来半岛的作战仍由驻马来亚英军实施。 (二)陆军:马来亚陆军司令官:珀西瓦尔陆军中将     英印第3集团军(以英印第9师的第8、第22旅、第11师的第6、第12、第15、第28旅为骨干)     澳大利亚第8师(第22、第27旅)     新加坡要塞守备队(约2. 8万)     总兵力约9万。 此外,作战期间下列部队参加增援:   1月中旬英军第18师的1个旅   1月下旬英军第18师主力,1个独立旅、澳军机枪营以及补充兵。 2月3日印度1个独立旅(配置在马六甲)   (三)海军   1、英国东方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中将)1941年10月新编,12月参战,编有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3艘(含澳军4艘)   2、开战时位于新加坡的舰只: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潜艇1艘及其它舰只(1艘战列舰是最新型舰)   3、位于附近地区的盟军舰只如下:   香港:驱逐舰4艘及其它   印度洋:战列舰1艘,空母1艘(维修中),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及其它   荷兰海军: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潜艇5艘(当时派往马来亚)   澳大利亚海军: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及其它   (四)空军:马来亚地区英军空军指挥官:布鲁弗德少将   开战时兵力:13个中队168架飞机,另有预备飞机88架(战斗机72架,巡逻和轰炸机59架,鱼雷攻击机24架,飞行艇3架),此外,盟军在其附近地区的空军兵力是:在缅甸有43架飞机,荷兰空军约有240架飞机(其中战斗机45架)。 作战中增援兵力:1月中旬飓风式战斗机50架,轰炸机25架,后又增援18个中队约280架   三、日军战果与损失   (一)战果:击沉:战列舰2艘、驱逐舰1艘、潜艇3艘,运输船10艘,击落、击伤飞机约470架;击毙约5,000人,俘虏约8,000人,缴获坦克、装甲车200辆,火炮约340门。 (二)损失:亡2,170人(地面部队1,537人,陆军航空兵基85人,海军450人)     损失:驱逐舰2艘、运输船3艘,飞机71架。 遭严重破坏:运输船6艘,飞机63架。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马来亚进攻作战     南方进攻陆军航空兵作战     菲律宾、马来亚方面海军进攻作战   新加坡进攻战   (1942.2.8~2.15)   一、要塞的加强及其弱点   珀西瓦尔中将为加强新加坡要塞的守备力量,从中东、印度等地调集了增援部队,并将撤离马来亚的部队也用来加强守备。 据称,该要塞固若金汤。 然而,海正面的防御虽然严密,但正北方面却因避免刺激当地居民面防范不够。 英军错误地判断了日军的主攻方向,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实里加军港附近,企图乘日军横渡柔佛海峡时给其以重创。 二、日军的进攻准备及横渡海峡   山下中将1月31日宣布了进攻计划,并下令进行准备。 大量的弹药和渡海器材在向前沿集结,渡海的要领细节在研究调整,炮兵在展开,一切都在积极准备之中。 柔佛海峡最窄处也有七八百米,潮水涨落差很大,估计英军除火力阻击外,还会采取出动快艇、向海面施放燃油等措施。 为掩敌耳目,近卫师从陆桥东侧佯攻,后于2月7日夜袭乌宾岛,并登陆成功。 主攻部队4日开始炮击,8日晨开始向敌炮兵阵地和军事设施展开猛烈的火力准备。 当晚,第5师和第18师开始在陆桥西侧地区渡海。 因敌火力猛,海潮时涨时落,战斗十分艰苦。 9日拂晓,两师主力部队登陆终告成功,并逐步扩大战果,于当夜占领了丁加机场。 三、武吉智马激战   9日夜,近卫师开始渡海,司令部及炮兵、坦克部队等后续部队也相继渡海。 但由于渡船损坏和潮水涨落的影响,渡海进程十分缓慢,直至14日,日军的全部战斗力才得以集中发挥。 英军因错误地估计了日军的意图而丧失了大举反攻的良机。 登陆的各师继续向武吉智马高地靠近,越是逼近市街,英军的抵抗越是顽强。 在第5和第18师的攻击下,11日晨武吉智马周围的高地已濒临瓦解,但英军仍在调集兵力进行反攻,从而使攻防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12日,日军夺取了武吉智马南侧高地,13日蓄水高地和市街东侧高地的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 14日对日军来说,是最艰苦的一天,因为南方军在出兵新加坡之前就已开始了对苏门答腊的进攻,另外,第3飞行集团从6月起便将作战重点移向巨港而减少了对武吉智马的空中支援,而南遣舰队也因转入苏门答腊作战,计划从14日开始进一步减少空中支援。 英军的抵抗愈来愈强,日军却因弹药缺乏而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集团军司令部里甚至有人主张停止进攻。 然而在另一方面,英军也由于各部队孤军作战,弹药紧缺,而感到末日将至。 四、英军投降   经过殊死搏斗,两军都已疲惫不堪。 到了15日下午2时许,英军终于要求停战,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新加坡要塞陷落了。 盟军寄予厚望的马来亚防线开战后70天即告崩溃,这就为日本长驱南下获取资源扫除了最大障碍。 韦维尔由此料到荷属东印度将丧失,果然,美英荷澳司令部不久之后便解体了。 利德尔-哈特说,“新加坡在1942年2月的轻易失陷,对英国以及欧洲在亚洲的威信是个致命的打击。 ”他还把马来亚的丧失归咎于丘吉尔的责任,说他不热心加强防卫态势。 主要数据   一、第25集团军进攻新加坡计划的要点(1942年1月31日)   (一)方针:一俟击破柔佛海峡以北之敌,即行准备,力争将敌军牵制在陆桥以东地区,全力从陆桥以西地区发起强攻,迅速扫清武吉智马附近要道,若敌不投降,便横扫全岛。 (二)纲领:   进攻准备:以全部炮兵火力炮击储油罐、机场等重要军事设施,并压制敌炮兵。 近卫师积极佯动,力求将敌军牵制在陆桥以东地区。 实施攻击:白X日晨起,航空部队和所有炮兵进行火力准备,以破坏敌沿海防御设施,压制并摧毁敌炮兵力量。 第5师和第18师主力于X日日落后行动,24时30分作为首批登陆部队同时登上彼岸。 两师主力当日夜渡海,近卫师以及后续部队翌日夜渡海。 登陆部队上岸集结后,同时使用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的火力,突破武吉智马高地。 (另,近卫师于X日前一天奇袭并登上乌宾岛,以牵制敌军,X日后一天作为左侧第一线从陆桥西侧实施渡海攻击。 )   二、日军的部队区分(战斗编成)   (一)陆军:   第25集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上将)   ├─近卫师(欠1个团,配属1个坦克团及1个速射炮营)   ├─第5师(配属1个坦克团、2个速射炮连,1个臼炮营和工兵部队等)   ├─第18师(欠川口支队,配属5个速射炮连,1个野战重炮营和工兵部队等)   ├─军炮兵队(2个野战重炮团,1个重炮营、气球队)   ├─军防空队(1个野战高射炮营和2个连)   └─军渡河作业队(工兵部队)   计:步兵28个营,炮兵14个营,160门炮,坦克135辆。 (二)第3飞行集团(长官:菅原道大中将)   以第7飞行团、第12飞行团为基干   负责对新加坡的制空和轰炸,2月6日以后直接与第25集团军协同作战,实施对巨港的航空歼灭战和空降作战。 (三)海军、南方部队(司令官:小泽三郎中将)因第三期兵力部署转移,潜艇战队和航空战队有所减少,基干为5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训练巡洋舰、12艘驱逐舰、约110架飞机。 负责追击脱逃的敌舰和进攻苏门答腊。 三、英军的防御构想和防御编成   英军的要塞守备队由撤离马来半岛的部队和调来的增援部队组成。 预计日军的主攻方向是实里加军港地区,放在陆桥东侧的北部地区重点部署,企图乘日军渡海时以火力和反击,尽可能地给日军以重创。 马来亚陆军司令官:珀西瓦尔中将   ├─北部地区:英印第3军——英第18师(第53、第54、第55旅),英印第11师(第28旅为基干)   ├─西部地区:澳大利亚第8师(第22、第27旅,第4机关枪营),配属独立印度第44旅   ├─南部地区事要塞司令官——要塞守备队、第1、第2马来亚旅、义勇兵部队   └─预备队;英印第8旅   舰艇部队陆续向荷属东印度方向撤退。 空军部队已被击败,至1月28日仅余战斗机27架,逐次向荷属东印度方向撤退。 四、日军的战果与损失   战果:捕获俘虏约10万人,缴获坦克、装甲车约200辆,各种火炮约750门。 伤亡:阵亡1,713人,负伤3,378人。 五、参考文献   日本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马来亚进攻作战     南方进攻陆军航空兵作战     菲律宾、马来亚方面海军进攻作战   香港进攻战   (1941.12.8~12.25)   一、香港要塞   英国领地香港由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大部分为租借地)组成。 在九龙半岛南端的高地上,几个碉堡群组成了坚固的防线。 香港岛濒海一侧筑有坚固的炮台,面对九龙半岛一侧,也筑有核心防御阵地。 然而从全局看,香港不过是一座处在日本的制海、制空权之下的孤立的要塞。 英国在1940年就已经认定这里无法防守而决定撤回守备队,但第二年10月却又增派了加拿大旅,力图保住香港。 二、九龙半岛防线的崩溃   日军无从得知香港岛的防备详情,认为九龙半岛的攻防战是此次作战中最艰苦的战斗。 其计划是,在马来半岛登陆战实施后开始行动,一俟突破边境到达敌主阵地前方即推进炮兵,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攻击准备,尔后向敌主阵地发起进攻,为马来半岛的顺利登陆创造条件。 但是,第228团的尖兵队长若林中尉在9日傍晚侦察敌主阵地的主要据点255高地时,发现该阵地警备松懈,部署欠妥,便果断发动突击,一举夺取了该据点。 团主力、继而全师也乘机发起攻击,突破敌主阵地。 至13日,整个九龙半岛便被占领。 由于英军的疏忽大意和若林中尉的当机立断乘虚而入,原以为是牢不可破的九龙半岛防线就这样迅速崩溃了。 三、香港岛的激战   九龙失陷后,香港岛几乎是毫无战略价值了。 为了使其180万居民免受战争之苦,酒井中将曾两次对英军劝降,与此同时,日军还作好了劝降不成进行强攻的准备。 由于英军拒不投降,日军在猛烈的火力准备之后于18日夜登上香港岛,占领了岛的东北部,并向西部推进。 出乎意料的是,香港岛的核心阵地比九龙半岛的防线要坚固得多,英军凭借那些修筑在险峻复杂地形上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战斗格外激烈。 日军压制住顽抗的英军,逐一夺取了阵地,终于在21日占领了蓄水高地,切断了整个香港的水源。 在此期间,大本营从菲律宾方面临时调来了44架中型攻击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进行猛烈的轰炸,援助第23集团军。 激战又持续了几个昼夜,25日,日军开始焦躁不安起来,就在当天晚上,英军终于投降了。 至此,香港进攻战宣告结束。 四、香港的丧失——英国的威信与战略   利德尔-哈特曾建议:“与其加强香港的防御,把它当作凡尔登或旅顺来对待,而万一失守对英国的威信便会造成很大影响,莫如冒失守的危险,对香港略加守备较为可行。 ”后来,他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部著作中抨击了增强守军的做法,他说,“英国在远东这一前进基地的早期陷落,正是为了维护虚幻的威信而轻率地置战略和良知于不顾的最典型例证”。 他还强烈谴责了加强马来亚防御的不彻底性。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陆军   第23集团军(司令官:酒井隆中将)   ├─佐野兵团(司令官:第38师长佐野中将)以第38师团、第2独立速射炮营、第5独立速射炮营、   │  第10、第20独立山炮营、第21迫击炮营为基干   ├─北岛部队(司令官:第1炮兵队长北岛中将)   ├─以第1炮兵队(基干是1个重炮团和2个重炮营)、第2野战重炮营(欠一部)、   │  第2独立臼炮营为基干   ├─荒木支队(长官:第66步兵团长荒木上校)   ├─第66步兵团(欠1个连)   └─集团军飞行队(司令官:第45飞行战队长土生上校)      ├─第45飞行战队(轻型轰炸机34架)      ├─第10独立飞行中队主力(战斗机13架)      ├─第18独立飞行中队一部(司令部侦察机3架)      └─第44独立飞行战队一部(直接支援侦察机6架)   其他通信部队,后勤部队(从略)   (步兵12个营,240毫米榴弹炮8门,150毫米加农炮16门,150毫米榴弹炮6门,150毫米臼炮12门,迫击炮36门,山炮71门,速射炮36门)   (二)海军   第2遣华舰队(司令官:新见政一中将)   ├─主队(以1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为基干)   ├─监视部队(以4艘驱逐舰、2艘鱼雷艇为基干)   ├─巡逻部队(特设舰船1艘)   ├─广东方面进击部队(炮艇3艘、陆战队约300人)   ├─水上侦察机2架   ├─厦门方面部队(炮舰2艘)   └─华南飞行队(舰上攻击机2架)   该舰队的任务是封锁和监视敌舰,协助进攻香港。 二、英军的兵力及编组   香港总督兼全军总指挥官:马克·扬   ├─(陆军)香港驻军总司令官:莫尔特比少将   │ ├─香港步兵旅(英军2个营,印军2个营)   │ ├─加拿大旅(2个营)……开战前夕到达   │ ├─皇家炮兵队(2个重炮团、3个中口径炮营、3个山炮连、1个高射炮团)   │ ├─香港义勇军(约1,700人,以4个机关枪连、4个   │ └─炮兵连、1个高射炮连为基干   ├─(海军)司令官:柯林森准将   │  以3艘驱逐舰、4艘炮舰、8艘鱼雷艇、15艘武装巡逻艇为基干   └─(空军)司令官:萨里班中校   以3架鱼雷轰炸机、2架水陆两用机为基干   香港及九龙地区构筑的要塞阵地有28座炮台和231座碉堡(九龙86座,香港145座)。 三、日军的战果及损失   战果:击毙1,555人,俘虏9,495人。 缴获武器:各种野山炮26门,要塞炮20门,高射炮19门,迫击炮58门,坦克装甲车10门。 损失:亡683人(含海军6人),伤1,413人(含海军8人)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香港作战     中国方面海军作战(2)   菲律宾进攻战   (1941.12.10~1942.1.2)   一、盟军——转入菲律宾全土防御   按照当初的“彩虹”5号计划,盟军并不具备守卫菲律宾的能力,美菲军队只能在日军进攻时撤至巴丹和科里吉多,尽可能长时间地保住马尼拉湾。 但是,1941年7月麦克阿瑟恢复现役任美远东陆军总司令以后,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开始部署“擎天柱”B-17轰炸机。 准备在实施菲律宾全土防御的同时,加强进攻型防御,派B-17攻击南进的日军和日本本土。 此防御计划预计在第二年3月完成。 二、日军的计划   美空军尤其是B-17轰炸机,是日本进攻菲律宾的重大障碍。 由于航母都被派往夏威夷作战,日军只有逐步推进陆海军基地航空部队的基地,实施航空歼灭战,夺取制空权,主力部队才有可能在菲律宾登陆。 因此,日军计划在战争初期以台湾各基地的航空力量实施第一次打击,同时以各先遣部队夺取菲律宾北部的美菲军基地,推进航空部队,展开航空歼灭战。 夺得制空权后,第14集团军主力从仁牙因湾登陆,第16师主力在拉蒙湾登陆,对马尼拉一带实行南北夹击。 第14军集团军参谋长前田根据他对美菲战争史的研究,估计美菲军会退到巴丹负隅顽抗,因而,他要求大本营研究对策。 然而,大本营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而将政治策略上的目标马尼拉列为首攻的对象。 三、航空歼灭战获得巨大成功   12月8日晨,美军航空部队在马尼拉西北的航空基地集结,准备先发制人空袭台湾。 听到日本飞机来袭(从台湾南部基地起飞袭击菲律宾北部地区)的警报后,美军飞机立即升空避开,待日机离去后,它们再次着陆补充燃料。 就在这时,日本海军第11航空舰队的飞机突然接踵而至,击毁了包括B-17在内的约100架美军飞机。 航空歼灭战在第一天就己决出胜负。 按计划,日军在台湾中部基地的海军飞机本应和南部基地的陆军飞机同时进攻,只因浓云密布而推迟了起飞时间,正因如此,才恰恰击中了美军之虚。 此时,日陆海军各先遣部队也已成功地夺取了菲律宾北部基地,陆海军航空部队一面向前推进基地,一面继续进行航空歼灭战。 至此,菲律宾的制空权已掌握在日本一方。 四、占领马尼拉和苦战巴丹   第14集团军主力12月22日开始在仁牙因湾登陆,第16师主力24日在拉蒙湾实施登陆作战。 尽管第14集团军主力遇到了狂风巨浪和美军的抵抗,但部队仍逐渐向马尼拉周围逼近。 麦克阿瑟判断的日军兵力高于实际数的一倍。 因而放弃了新计划,命令在阻止日军前进的同时,美菲军主力向巴丹撤退。 日军从南北两面迫近,于1月2日基本包围了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 大本营和南方军认为,马尼拉的占领使对菲作战进入了扫荡残敌的阶段,因而将海军部队主力和第48师等部队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用于缅甸作战,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扫荡吕宋岛,并乘胜攻击巴丹半岛。 然而,第14集团军在巴丹半岛却遇到了坚固的阵地,不得不展开苦战,损失惨重。 最后被迫停止进攻。 日军在各处进击连连得手,而在巴丹却久攻不下,这给美国提供了大肆宣传的机会。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编组   (一)陆军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   ├─第14集团军(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以下为开战初期的编组   │          (先遣部队)   │  木村支队(以第16师2个营为基干……进攻黎牙实比)   │  三浦支队(以第16师1个营为基干……进攻达沃)   │  田中支队(以第48师2个营为基干……进攻阿帕里)   │  营野支队(以第48师1个营为基干……进攻维甘)   ├─第16师主力(以3个营为基干,增加2个速射炮连……在拉蒙湾登陆)   ├─第48师主力(以6个营为基干,增加2个坦克团、2个野战重炮团……在仁牙因湾登陆)   ├─第65旅(以6个营为基干,增加1个臼炮营……在仁牙因湾登陆)   ├─集团军直属部队……在仁牙因湾登陆以第16师的3个营为基干(上岛支队、左侧支队等),   │  第一登陆团、后勤部队等   │  另,第48师和1个坦克团分别于1月14日和29日转赴荷属东印度战场。 第4师独立守备队和   │   和永野支队(以21师的3个营为基干)于2月10日,河村支队(以第21师的3个营为基干)   │   和川口支队(以第18师的3个营为基干)于3月13日前来增援。 └─第5飞行集团(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初期基地在台湾南部      ├─第四飞行团(4以个战队为基干,战斗机1个战队,轻型轰炸机2个战队,│  重型轰炸机1个战队)      ├─第24飞行战队(战斗机)、3个飞行中队(侦察机)计140架飞机      └─另,1月8日第5飞行集团转用缅甸战场,一部分组成第14集团军飞行队         (以1个轻型轰炸机战队为基干)   3月11日以后,增加了2个战队基干,组成第22飞行团   (二)海军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南方部队(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将)      ├─主队(由近藤中将亲自指挥,以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菲律宾部队(司令官:高桥伊望中将)      │ ├─主队(以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为基干)      │ ├─第1突击队(以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6艘为基干……进攻阿帕里)      │ ├─第2突击队(以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7艘为基干……进攻维甘)      │ ├─第3突击队(以驱逐舰1艘、鱼雷舰等为基干……进攻巴坦岛)      │ ├─第4突击队(以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为基干……进攻黎牙实比)      │ ├─第5突击队(以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为基干……进攻达沃)      │ ├─南方支援队(以重巡洋舰3艘、轻航母1艘、战斗机12架、攻击机12架、      │ │  侦察机30架为基干)      │ └─布雷队(以1艘布雷舰为基干)      ├─航空部队(司令官:塚原二四三中将)……第11航空舰队约300架飞机)      └─潜艇部队(以6艘潜艇为基干)   另,菲律宾部队主力12月26日组成荷属东印度部队,一部编为第3南遣舰队,负责菲律宾作战。 第3南遣舰队(司令官:杉山六藏中将)   ├─西部队(轻巡洋舰1艘,布雷舰1艘、特种炮舰3艘、特种驱潜艇3艘)   └─东部队(特种驱潜艇7艘、水上侦察机4架等)   二、美菲军……开战初期的编组及兵力   (一)陆军   美远东陆军总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   ├─驻菲美军(约23,000人)   │ ├─菲律宾师   │ ├─直属部队(以1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2个坦克营、3个炮兵团为基干)   │ └─要塞守备队……科里吉多岛等,约6,000人   ├─菲律宾国防军(10个师,各师定员7,500人,9月1日开始动员,预定12月15日完成)。 │  主力部署在吕宋岛,帕奈岛、宿务岛和棉兰老岛各部署1个师。 ├─菲律宾巡警队……分别驻扎在各省,共计约12万人   └─美远东航空部队      ├─美陆军航空部队(计265架飞机,含B-17“擎天柱”25架)      └─菲律宾国防军航空部队(练习机等约50架)   美亚洲舰队司令官:哈特上将   ├─第5特混舰队(以1艘重洋舰、1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为基干)   ├─潜艇部队(以28艘潜艇为基干)   ├─警戒飞行队(以31艘飞行艇、1艘水上机母舰、9架水上飞机为基干)   ├─菲律宾国防军海防部队(以3艘炮舰、6艘鱼雷艇、3艘扫雷艇为基干)   └─第4海军陆战团(约1,600人,马尼拉)   三、战果及损失(日军)   (一)第14集团军总计截至1月8日(进攻马尼拉)截至2月8日(第一次进攻巴丹)死4,1306372,725伤6,8081,2824,049失踪2877230计11,2251,9167,004损失飞机38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10架,轰炸机12架)   战果统计:俘虏83,631人        缴获飞机12架,坦克、装甲车77辆,火炮751门   (二)海军航空部队(截至12月末)   损失:飞机37架(战斗机24架、陆基攻击机10、其它飞机3架)   战果:击落烧毁敌机251架,击沉驱逐舰4艘、潜艇4艘、商船等26艘(据美军资料统计,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2艘)   (三)海军菲律宾部队   损失:沉没扫雷艇2艘、运输船2艘,丧失飞机6架,战死180人   战果:击沉潜水艇7艘(有误)   巴丹进攻战   (1942.1.15~5.6)   一、巴丹半岛的美菲军   按照最初的彩虹计划,驻守巴丹半岛的美菲军约有4万之众,将筹集6个月的军需物资。 由于计划再三更改,军需品特别是粮食的运输显著减少,然而,在马尼拉陷落后,却要收容9个师约8万人的军队和约2. 6万名难民。 因此,从1月4日起,粮食只能按定量的半数发放,卫生情况也越来越糟。 因此,无需日军进攻,只要继续封锁,巴丹半岛必将不攻自破。 二、第一次进攻巴丹   第14集团军内部有人提出封锁巴丹的方案,但司令部并未采纳,而命令作为警备部队编成的第65旅发动攻击(第48师已调走)。 65旅1月9日开始进攻,突破敌主阵地,至27日接近敌后方阵地,但在美军炮火的猛烈还击下遭受了极大损失,渐渐失去了攻击力。 第16师赶来增援,它派二个舟艇机动部队突入敌阵地后方,但都因受到重创而丧失了攻击力。 于是,第14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守态势。 如果此时美菲军队反守为攻,那么局势可能会发生重大的转变,然而,美菲军队却未能抓住这一反攻的良机。 三、第二次进攻巴丹   南方军和第14集团军内部尽管重新讨论了封锁巴丹的方案,但仍作出决定:加强兵力,发动强大的攻势,以对抗盟军的宣传战。 大本营、南方军调来了第4师和3个支队乃至重炮、航空部队等,一俟准备就绪,立即发起进攻。 4月3日,日军在狂轰滥炸之后发动了总攻,并突破敌军防线展开追击,9日,美菲军队投降,半岛被征服了。 日军出乎意料地捕获了8万名早已因粮食匮乏和疟疾流行而奄奄一息的俘虏。 日军一无足够的粮食,二无运送俘虏的手段,只能迫使俘虏们步行到60公里外的圣费尔南多,途中倒毙者甚多。 这一“死亡行军”,在战后被作为残酷虐待俘虏的罪行受到了追究。 四、科雷希多进攻战   科雷希多岛及其邻近的3个小岛,是遏制马尼拉湾入口处的要害所在,1914年以来,一直被作为要塞加以巩固。 扫荡巴丹半岛以后,第14集团军以第4师为基干,进行了进攻科雷希多要塞的准备。 6月2日,日军实施正式的火力准备。 5日23时10分,第4师左翼部队开始登陆作战。 由于美军的炮火和海潮影响船只靠岸,登陆部队受到损失。 但经过多次夜袭,部队仍在继续向前推进。 6日晨,美军开始反击,两军展开混战。 战斗持续到当午,美军便要求投降。 双方经过交涉,定于7日驻菲美菲军队全都投降。 此战,不仅使马尼拉湾完全落入日军手中,而且菲律宾全境的美菲正规军抵抗也告结束。 五、对菲律宾中南部的进攻   棉兰老岛的达沃早已被准备进攻荷属东印度的三浦支队、坂口支队和海军第5突击队所占领,第14集团军在攻占巴丹半岛之后,一面扫荡吕宋岛,一面进攻菲律宾中南部的要害地区。 首先,河村支队和川口支队分别攻占了班乃岛和宿务岛,然后,他们和三浦支队一起扫荡棉兰老岛。 不过,菲律宾游击队的顽强抵抗始终使日军头痛。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第二次巴丹进攻战   (一)第14集团军(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      ├─第16师(欠三浦支队,配属1个坦克连等)      ├─第65旅(1个坦克连、山炮团主力、臼炮营主力、迫击炮连等)      ├─第4师(欠1个营,坦克团主力、1个山炮营、2个臼炮连、追击炮营主力等)      ├─永野支队(以第21师的3个步兵营为基干)……集团军预备队      ├─集团军炮兵队(以2个野战重炮团、1个重炮团、1个重炮营和1个重炮连为基干)      ├─集团军飞行队(以第22飞行团的1个轻轰炸机战队、2个重轰炸机战队、      │  3个侦察机中队和1个战斗机中队为基干)      └─其他(工兵部队、通信部队后勤部队等)   巴丹半岛正面的火炮总数:   野山炮93门,100毫米榴弹炮24门,150榴弹炮24门,240毫米榴弹炮10门,100毫米加侬炮16门,150毫米加侬炮10门,臼炮28门,迫击炮36门   (米沙鄢群岛和棉兰老地区)   河村支队(以第21师的3个营为基干)……班乃岛、棉兰老   川口支队(以第18师的3个营为基干)……宿务岛、棉兰老   三浦支队(以第16师的1个营为基干)……棉兰老   (二)第3南遣舰队(司令官:杉山六藏中将)      ├─西部队(以1艘轻巡洋舰、1艘布雷舰、3艘特设炮舰、3艘特设驱逐舰为基干)      └─东部队(以7艘特设驱潜艇和4架水上侦察机为基干)   另有第11航空舰队派遣飞行队实施总计约320架次的空中支援,第1、第2舰队派出12艘驱逐舰实施海上支援。 (三)进攻科雷希多要塞部队的兵力及编组   第14集团军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   ├─第4师(师长:北野宪三中将)   │ ├─右翼部队(以4个营、部分坦克以及山炮团和臼炮营为基干)   │ ├─左翼部队(以3个营、部分坦克以及山炮营和臼炮营为基干)   │ ├─预备队(以2个营为基干)   │ ├─炮兵队   │ ├─海上作业队(以2个独立工兵团为基干)   │ └─第7坦克团主力   ├─集团军炮兵队   ├─第22飞行团   └─其他   二、巴丹半岛的美菲军队   (一)远东陆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3月12日调离后,温赖特中将)      ├─第1军(以4个菲律宾师为基干,共32,600人,50门炮)……部署于西部地区      ├─第2军(以4个菲律宾师为基干,共28,000人,100门炮)……部署于东部地区      ├─预备……美陆军菲律宾师主力、坦克团      ├─炮兵队(野战炮45门,海岸炮32门)      └─后方地区   合计军人约80,000人,难民约26,000人。 (二)科雷希多要塞的美菲军   要塞建成于1914年,当时极其坚固,开战时已老化。 科雷希多岛:海岸炮台23座,要塞守备队和第4海军陆战团共约12,000人。 卡巴洛岛:守备队约800人   弗雷莱岛:守备队约200人   卡拉巴奥岛:守备队约400人   三、战果及损失   第14集团军在第2次进攻巴丹和攻击科雷希多的战果及损失:区 分第二次进攻巴丹(1942年2月9日~4月13日)进攻科雷希多(1942年4月31日)损失阵 亡382人396人负 伤1,020人457人失 踪50人计1,402人903人战果俘 虏70,380人12,495人缴获武器飞 机4架8架坦 克45辆中重炮282门83门野山炮9门54门高射炮50门30门其他炮36门67门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菲律宾进攻战     南方进攻陆军航空兵作战     菲律宾、马来亚方面海军进攻战   荷属东印度进攻战   (1941.12~1942.3)   一、陆海空协同进行复杂的跨洋作战   日军南进的首要目的是占领南方资源地区。 进攻荷属东印度正是为达此目的而实施的作战,但这次作战极其复杂。 荷属东印度的军事、政治中心在爪哇岛,要想逼进爪哇岛,就必须以菲律宾和马来亚为跳板,逐个攻占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斯和帝汶等外围要地,推进航空基地,夺取爪哇岛周围的制空、制海权。 日军为占领这些外围要地进行了一场联合作战:首先是航空歼灭战,然后陆海军部队密切合作,相继进行了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使基地不断向前推进。 特别是,由于盟军不断加强防备,并准备破坏油田设施,日军必须尽可能提前实施作战。 好在偷袭夏威夷成功,解除了美舰队侧翼攻击的威胁。 鉴于马来亚和菲律宾两处的战斗进展顺利,大本营按计划提前1个月对荷属东印度发动进攻。 1月初,盟军方面匆忙设立美英荷澳战区司令部,开始向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增援。 菲律宾和马来亚的海空军部队陆续退守到荷属东印度。 二、进攻外围要地   1941年,日军向马来亚和菲律宾两地同时发动进攻,占领了达沃、霍洛岛及英属北婆罗洲。 第3飞行集团从1月以后一面配合马来亚作战,一面对荷属东印度展开航空歼灭战。 海军南方部队也于1月3日将进攻菲律宾的部队调来进攻荷属东印度。 并于29日下令部署第3期兵力,以协助第16集团军先遣部队攻占外围要地。 陆军东方支队和海军东方进攻部队协同作战,攻占了万鸦老、安汶、望加锡、帝汶岛,海军空降部队也在万鸦老和古邦空降。 坂口支队在海军西方进攻部队的配合下攻克了打拉根、巴厘巴板、班贾尔马辛。 川口支队攻占了婆罗洲北部的雷多机场。 荷属东印度最大的油田和航空基地位于苏门答腊南部,日军希望抢在油田设施被毁之前占领它。 2月14日,第1伞兵旅约430人在巨港空降,接着第38师主力在海军西方进攻部队的支援下沿穆西河溯流而上,占领了油田和航空基地。 油田设施得以免遭大规模破坏。 三、进攻爪哇岛   2月下旬,日军基本占领了爪哇岛的外围要地,推进了航空基地,不久便掌握了爪哇岛周围的空中优势。 自新加坡失陷后,盟军对固守荷属东印度已失去信心,逐步把兵力用在加强缅甸、印度、澳大利亚的防守上,美英荷澳司令部也宣告解体。 但是,波顿中将率领的荷印军65,000人和英美澳军16,000人仍在加强爪哇的防守,美英荷澳海军部队也严阵以待。 护送爪哇登陆部队的日本舰队同美英荷澳舰队展开了苏腊巴亚海战,盟军被击沉、击伤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 这只盟军舰队在向印度方面败退的途中与另一支日本舰队遭遇,在巴达维亚海域激战,又遭重创,残余舰艇退到澳大利亚。 运送第16集团军的日军船队也被卷入这场海战,该集团军司令部所乘的舰船被击沉,损失了通讯器材等。 3月1日,第16集团军从四个方向登上爪哇岛后立即进入攻击。 尽管荷属东印度军队的反击曾使东海寺支队一时陷入危机,但日军还是迅速攻占了万隆要塞以及岛上其他要地。 7日,荷属东印度军队以及英美澳军相继投降。 开战前,日本预定从南方获得石油3亿公升。 由于荷属东印度的迅速占领,开战后第1年日本从南方获得的石油猛增到17. 5亿公升。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陆军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   ├─第16集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   │ ├─第2师(配属第2坦克团):进攻西部爪哇   │ ├─第38师(攻占香港后,1942年1月14日隶属第16集团军)   │ ├─师主力(以4个营为基干):进攻苏门答腊   │ ├─东方支队(以3个营为基干)进攻安汶-帝汶   │ ├─东海林支队(以2个营为基干)进攻西爪哇(埃雷坦)   │ ├─第4师(攻克马尼拉后于1942年1月14日隶属第16集团军)   │ ├─师主力(配属第4坦克团):进攻东部爪哇   │ ├─金村支队(1个营):进攻巴厘岛   │ └─坂口支队(以第56独立混成旅主力和3个营为基干):   │    进攻达沃-霍洛岛-南婆罗洲及南部爪哇   ├─川口支队(指挥官:川口清健少将,以3个营为基干):进攻英属北婆罗洲-雷多   │   另,第25集团军在马来亚作战结束后,又占领了北苏门答腊。 原定南海支队攻克   │   关岛-腊包尔后隶属第16集团军,参加攻占荷属东印度的作战,后取消此计划。 └─第3飞行集团(集团长:菅原道大中将)以第3、第7、第12飞行团为基干(战斗机90架、        轻型轰炸机20架、重型轰炸机30架、攻击机20架、侦察机19架)在马来亚作战后        协助进攻荷属东印度和北苏门答腊       第1伞兵旅(归第3飞行集团指挥,在巨港空降)   (二)海军   南方部队(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将)~第3期兵力部署   ├─本队:直辖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   ├─爪哇进攻队(司令官:高桥伊望中将)   │ ├─主队:直辖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   │ ├─东方进攻部队   │ │ ├─东方护卫队:以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6艘、运输船41艘为基干   │ │ └─东方支援队:以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7艘为基干   │ ├─西方进攻部队   │ │ ├─西方护卫队:以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7艘、运输船56艘为基干   │ │ └─西方支援队:以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5艘为基干   │ └─母舰航空部队:第4航空战队(以1艘航母,50架飞机为基干   └─第11航空舰队(司令官:塚原二四三中将)以第1第2、第3空袭部队为基干       (战斗机70架、陆基攻击机115架、侦察机5架)   另,进攻爪哇时,还得到了第1航空舰队(南云忠一中将,以4艘航母、190架飞机为基干)的支援。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美英荷澳战区盟军总司令官:韦维尔上将(1942年1月15日任职,同年2月25日司令部解散)   (二)陆军指挥官:特尔波顿中将(荷印陆军司令)     爪哇岛-西爪哇兵团:荷属东印度正规军2个团、美澳军布莱克福斯)     万隆地区防卫兵团:荷属东印度正规军1个团     中爪哇兵团:没有荷属东印度正规军     东爪哇兵团:荷属东印度正规军1个团     总兵力约为8. 1万人(荷属东印度正规军2. 5万人、美澳军1. 6万人   原计划增派美澳军2个师,但因时间仓促而作罢。 其他:在苏门答腊有基干为7个营的兵力,各岛基地有守备队。 (三)海军指挥官:哈特上将(美)     美国亚洲舰队(哈特上将)     英国海军部队(莱顿中将)     荷兰海军部队(赫尔弗里克中将)初期兵力国 名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水上机母舰美 国12123英 国123荷 兰37   (四)空军指挥官:皮尔斯上将(英)   荷印空军:开战前约10个中队(每个中队有战斗机3架、轰炸机5架、侦察机2架),第一线飞机约有300架,后参加马来亚方面作战而有损失。 英国空军:除从马来亚方面撤下的幸存飞机以外,还有来自中东方面的增援飞机50余架。 美国空军:有若干重型轰炸机、战斗机经澳大利亚飞抵增援。 三、战果和损失   无确实资料。 当时上报的战果与损失如下:     (海军-荷属东印度作战)   战果:击沉:巡洋舰10艘、驱逐舰17艘、潜艇36艘、其他船只69艘。 击落:184架飞机;重创、烧毁:212架飞机。 损失:驱逐舰1艘、小型舰艇3艘、运输船7艘沉没。 (第16集团军-爪哇作战)   战果:俘获82,618人,缴获飞机177架,火炮940门   损失:死255人,伤702人。 (第3飞行集团2-3月(含马来亚方面))   损失:飞机120架。 四、主要海战交 战 兵 力两军沉没(重创)数日军方面盟军方面日军方面盟军方面重巡轻巡驱重巡轻巡驱巴厘岛海域437(驱1)驱1(巡1中度损伤)苏腊巴亚海域22142310巡3 驱5巴达维亚海域41711运输1(2)全部覆灭   五、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荷属东印度进攻作战     南方进攻陆军航空兵作战     荷属东印度、孟加拉湾方面海军进攻作战   中南太平洋方面进攻战   (1941.12.10~1942.1.下旬)   一、攻占关岛和威克岛   继特混舰队偷袭夏威夷成功之后,海军南洋部队在陆军南海支队的配合下,向太平洋中部的美海军基地发动了进攻。 12月8日开始空袭,10日,海军关岛进攻部队和陆军南海支队在关岛登陆,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该岛,并在岛上建立了基地。 海军进攻豪兰方面的支援部队也于同一天登上马金岛和塔拉瓦岛,在几乎是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这两座岛屿,为吉尔伯特群岛方面的空中作战和潜艇作战建立了基地。 然而,继三次空袭之后于10日夜实施的威克岛进攻战却宣告失败。 当时正值风急浪大,换乘和驾驶登陆艇非常困难,进攻推迟到了天亮以后。 出乎日军意料的是,在几次空袭之后,竟仍有4架美军战斗机幸存下来,它们与海岸炮兵一起果敢应战,击沉了驶近该岛的两艘日本驱逐舰,迫使日军暂时退却。 为卷土重来,联合舰队命令从夏威夷作战返航途中的特混舰队派兵前来增援,南洋部队也从完成关岛作战的部队中调兵增援。 在火炮、飞机的猛烈轰炸之后,陆战队于23日晨再次展开登陆作战,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占领了威克岛。 美太平洋舰队派了3个特混舰队(均以1艘大型航空母舰为基干)前去救援,但日军在其到达之前就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救援部队只好中途折回。 二、攻占拉包尔   联合舰队的前进基地特鲁克环礁,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美军B-17轰炸机的活动范围之内。 拉包尔是特鲁克基地的前方阵地,同时又是连接马里亚纳至加罗林截击带的右翼据点。 由于初期作战进展顺利,日本终于决定向拉包尔发动进攻。 南洋部队开始为此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决定派特混舰队主力予以支援,陆军也决定由原定进攻巨港的南洋支队协同海军南洋部队攻占拉包尔。 南洋部队航空部队1月4日开始攻击拉包尔以及所罗门、新几内亚,特混舰队也于当月20日对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部实施航空歼灭战,敌军毫无抵抗能力。 海军进攻拉包尔的部队和南海支队1月14日从关岛起航,22日深夜在拉包尔登陆,翌日晨占领了该岛。 至2月4日,完成对周边地区的扫荡作战。 支援支队的陆战队也于同日卡维恩登陆并占领了该地。 三、盟军的态势和反击   因日军偷袭夏威夷而遭受沉重打击的美国海军,在更换指挥人员的同时,修改了“彩虹”计划。 虽说初期的反击和威克岛的救援均因错失良机而未获成功,但美海军这时采取的方针是,倾注全力保卫夏威夷-中途岛-约翰斯顿岛之间的三角水域和经过斐济、萨摩亚群岛的美澳交通线,同时伺机以潜艇和航空母舰袭击日本的前进基地和海上交通线。 为此,盟军于2月上旬成立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司令部(ANZAC),以加强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防御,并向夏威夷、澳大利亚、斐济和萨摩亚等地紧急增派了陆军航空兵部队。 此外,特混舰队于2月1日、2月14日和3日、4日分别袭击了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和南鸟岛,破坏了日军在岛上的基地设施。 拉包尔的失陷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它已将经过训练的陆军大部分兵力派往中东和马来亚等地,盟军澳新司令部开始以航空母舰和B-17轰炸机对拉包尔进行反击。 主要资料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海军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南洋部队(指挥官:井上茂美中将)      ├─主队(直辖1艘布雷舰)      ├─关岛进攻部队(以1艘布雷舰、3艘驱逐舰,约040名陆战队员的为基干)      ├─关岛进攻支援部队(以4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  (第2次进攻威克岛时,成为威克岛进攻支援部队)      ├─威克岛进攻部队(以1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陆战队2个连为基干)      ├─威克岛进攻掩护部队(以2艘轻巡洋舰为基干)潜艇部队(以5艘潜艇为基干)      ├─航空部队(以第24航空战队、27架战斗机、28架攻击机、18艘飞行艇为基干)      ├─豪兰方面进攻支援部队(以1艘布雷舰、2艘驱逐舰、约250名陆战队员为基干)      └─各守备部队(帕劳、特鲁克,马里亚纳、马绍尔方面各守备部队——以特别根据地队为基干)另外,在第二次进攻威克岛时,特混舰队(南云中将)之一部(以2艘大型舰母、2艘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为基干)作为威克岛进攻增援部队归南方部队指挥。 1942年1月5日以后,为进攻拉包尔,南洋部队得到特混舰队主力(以4艘大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为基干)的支援。 南洋部队的兵力配置如下:   南洋部队   ├─拉包尔进攻部队   │ ├─主队(以3艘布雷舰、6艘驱逐舰和陆战队主力为基干)……进攻拉包尔。 │ └─支援支队(以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陆战队2个连为基干)……进攻卡维恩   ├─支援部队(以4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潜艇部队、航空部队、各守备部队同上   (二)陆军   南海支队(长官:掘井富太郎少将)……直属大本营     以第55步兵旅司令部、1个步兵团、1个山炮营为基干。 总兵力4,886人……与海军协同作战,最初担任对关岛的进攻,后负责进攻拉包尔。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美国舰队司令官(开战时为金梅尔上将,12月17日后为金上将)      ├─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开战时为金梅尔上将,12月17日后为尼米兹上将,│ │  但截止12月底由巴依中将代理)      │ ├─第11特混舰队(布朗中将,以1艘大型航空母舰为基干,澳新司令部(ANZAC)设立后,     │ │  配属澳新司令部,在南太平洋活动)      │ ├─第8特混舰队(哈尔西中将 [ cdhyy注:原译“霍尔西” ] ,以1艘大型航空母舰、     │ │  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为基干,后改为第16特混舰队)      │ ├─第17特混舰队(弗莱彻少将,以1艘大型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为基干)      │ └─各守备部队      │    威克岛守备队(指挥官:康宁卡姆中校)以522名海军陆战队员、1,216名民工、      │     18架飞机、7门海岸炮、16门高射炮、13挺高射机枪为基干。 │    关岛守备队(指挥官:麦克米林中校)以365名海军陆战队员、313名当地居民      │     和护士、1艘扫雷艇2艘巡逻艇为基干      └─澳大利亚、新西兰司令部(ANZAC)(1942年2月初设立,司令为里阿利美国海军中将)         基干:澳大利亚舰艇: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            美国舰艇: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 配备了第11特混舰队,担任澳大利亚东海域的防御。 (二)拉包尔、卡维恩的守备:日军进攻时由澳大利亚军队负责   拉包尔:指挥官:斯坎兰上校(澳)     兵力:1个步兵营和2个守备大队、反坦克炮队、义勇步枪队等。 飞机约20架、        海军炮4门、高射炮6门、总人数约3,000人。 卡维恩:约1个连   三、主要战斗的战果与损失重巡重巡关岛进攻战第一次威克岛进攻战(失败)第二次威克岛进攻战(成功)拉包尔卡维恩损失阵 亡1人375人127人16人损失舰艇驱逐舰2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4架3架战果击 毙17人122人300人俘 虏约230人1,616(含军人470人)人831人缴获飞 机1架(其他全部破损)8架舰 艇小艇等10艘装甲艇3艘火 炮2门18门30门装甲车12辆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部编《战史丛书》:     中部太平洋方面海军作战(1)……关岛、威克岛     中部太平洋陆军作战(1)……关岛、威克岛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1)……拉包尔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1)……拉包尔   缅甸进攻战   (1942.1~5)   一、缅甸的战略地位和两军的态势   缅甸对日本来说,是南方资源地区的西侧屏障,同时,切断仰光-腊戍-昆明的援蒋通道将对中国的抗战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对英国来说,缅甸失陷将对印度和中近东构成威胁。 日本开战前曾计划在南方作战告一段落亡后再研究实施对缅甸的进攻,当初,曾责成以6个营为基干的第15集团军从侧翼支援马来亚作战,并为缅甸作战做准备。 泰缅边境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从这里通过首先必须修筑铁路和公路。 随着日本的威胁日益迫近,驻缅英印部队的兵力也逐步得到加强。 英印部队估计日军的主攻路线将沿唯一的汽车公路敏铁拉-清迈公路一线,因而便极力加强这一带的防御。 二、攻占仰光   开战伊始,第15集团军以部分兵力占领了维多利亚角,从侧翼支援马来亚作战,由于缅甸的盟国空军力量不断增强,妨碍了马来亚作战,因此,日军占领马尼拉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第5飞行集团调用于缅甸空战,第15集团军主力也于1月底攻占了毛淡棉。 英印军队一方面要求紧急增援,一方面利用萨尔温江和锡唐江的天然屏障争取时间,等待增援部队的到来。 修筑汽车公路的进程缓慢,但随着马来亚作战的节节胜利,日军可望经由马六甲海峡从海上提供补给。 因此,第15集团军决定在盟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期进攻缅甸南部,并于2月17日发起进攻。 由于盟军在航空和装甲力量方面占有优势,日军在平原作战十分吃力,第15集团军便渡过锡唐河转入勃固山地,与盟军展开激战。 当时日军曾担心中国军队南下从侧翼袭击,但中国军队尊蒋介石之命未进入东吁以南地区,英军试图用增援的第7装甲旅等兵力进行反击,但终告失败,忍痛放弃仰光。 3月8日,日军便将仰光占领。 三、曼德勒会战准备   鉴于占领了新加坡和确保了到仰光的海上运输线,大本营决定把第25集团军和第3飞行集团的大部分部队调往缅甸,开始对缅甸全境发动进攻。 鉴于中国军队不断向缅甸增援,第15集团军决定首先在曼德勒附近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给其以沉重打击,然后占领缅甸全境,并为此加紧准备。 得到加强的第5飞行集团通过航空歼灭战获得了空中优势。 于是,大批增援部队和大量军需品被运到仰光。 已遭受重大损失的英印军队企图与中国军队联合进行防御战,但因蒋介石不许中国军队南下,致使两支军队的指挥系统出现混乱,英军便将增援力量转用于加强印度东部和锡兰的防御。 四、从发起进攻到占领缅甸全境   3月下旬,第33师和第55师率先北进,经过一番激战,占领了东吁和卑谬。 4月3日,第15集团军全军发动攻势,第18、第55师沿锡唐河向曼德勒挺进,第33师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进军,第56师经东部山谷向腊戍挺进。 日军一方面与顽抗的盟军展开激战,另一方面抢占各要冲,并于29日在腊戍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第15集团军乘胜追击,5月下旬占领了缅甸境内的全部要地。 英印军队丢下许多俘虏和装备,退却到印度。 而被截断退路的中国军队沿富昆河谷(被称为死亡之谷)逃窜,许多人因疲劳、饥饿和瘟疫倒毙途中。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      ├─第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          ┐      │ ├─第33师(以3个营为基干,3月下旬由中国奔赴缅甸)   ├初期      │ ├─第55师(欠南海支队)                ┘      │ ├─独立守备步兵第42营           ┐      │ ├─第18师(欠川口支队)           │      │ ├─第56师                 │      │ ├─速射炮兵1个营又2个连          ├1942年3月4日以后增加的部队│ ├─坦克兵2个团又1个连(轻型)        │      │ ├─重型野战炮兵2个团又1个营        │      │ ├─野战高射炮兵2个营           │      │ └─2个独立工兵团及铁道兵部队、后勤部队  ┘      └─第5飞行集团(指挥官:小畑英良中将)        ├─初期:第4飞行团(战斗机、轻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各一个战队)        │  第10飞行团(战斗机、轻型轰炸机各1个战队)        │3月7日起增加:        ├─第7飞行团(1个战斗机战队、2个重型轰炸机战队)        ├─第12飞行团(2个战斗机战队)        │4月16日起增加:        ├─第1伞兵旅(东吁空降作战)        └─攻击机、司令部侦察机各1个战队   另,1月8日前,第5飞行集团实施菲律宾作战,第3飞行集团在实施马来亚作战的同时实施缅甸航空作战。 (二)海军的配合   海军马来亚部队(指挥官:小泽治三郎中将)的部分兵力和南方部队航空部队(指挥官:塚原二四三中将)的部分兵力负责掩护对缅海上运输。 3月19日至4月28日期间,运输第18师主力、第56师以及其他部队和军需品,合计134艘舰船(除返航途中2艘空船被击沉外,没有损失)。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陆军     (英印军队)   缅甸陆军司令官:初期是麦克劳德中将,间中是哈顿中将,1942年3月5日后为亚历山大上将   │初期:        ┐约4. 5万人,英军5个步兵营   ├─第1缅甸师(4个旅)  ├2个坦克团、印军15个步兵营、   ├─第1~第5边境部队  ┘缅军23个步兵营   │增援部队:   ├─第17印度师……1942年1月以后   ├─第48旅(第19印度师的一部分)……1942年1月底以后   ├─第7装甲旅(以2个坦克团和2个步兵团为基干)……1942年2月下旬   └─第63印度步兵旅……1942年3月上旬   另,1942年3月5日以后,上述第1缅甸师、第17印度师和第7装甲旅组编成军,斯利姆中将任军长。 (中国军队)   最初仅有第93师在缅甸作战,后逐步增加。 1942年2月3日起,归驻缅英军司令指挥。 同年3月6日,史迪威中将(美)就任中国缅甸远征军指挥官,同月24日,该中将归亚历山大上将指挥。 (但实际上蒋介石总统保留指挥权)   增援部队:(1月下旬以后)     第6军(暂编第49、第55、第93师)     第5军(新编第22、第96、第200师)     第66军(新编第28、第29、第38师)   共约10万人(每个师约1. 1万人)   另外,缅甸边境外的怒江正面配备有第71军(3个师)和滇军等。 (二)空军   缅甸空军司令官:初为普尔福德,后为史迪文森中将   │初期   ├─英国驻缅甸空军部队(最初2个中队,1月15日决定增援12个中队,约200架飞机)└─美国义勇飞行队(开战前约100架飞机)   3月下旬以后,退到印度和中国的基地。 印度的英国空军(约200架飞机)   美国驻印空军(司令官:布莱里顿少将)……3月5日以后,兵力逐渐增加后组成第10空军。 三、战果与损失   截止1942年6月10日(攻占缅甸全境)的第15集团军成果   (报告)   击毙27,454人,俘虏4,918人,缴获坦克270辆、装甲车124辆、火炮104门。 第15集团军死亡2,431人(含阵亡1,896人)。 截止1942年3月7日第5飞行集团的战果(报告):   击落178架飞机、击伤112架飞机。 截止1942年3月底第5飞行集团的损失(含菲律宾战场):   损失149架飞机。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缅甸进攻战     南方进攻陆军航空兵作战     荷属东印度、孟加拉湾方面海军进攻战 发布时间:2025-02-26 08:11:17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