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站长随笔之论怎么样才能打赢赤壁之战 内容: 站长随笔之论怎么样才能打赢赤壁之战作者:站长随笔出自————《兵家学派》本文是从纯兵法角度来解读,不喜勿喷。 三国最重要的三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三家各胜一场,故三足鼎立。 官渡统一北方,赤壁二分天下,夷陵三分天下。 孙子曰:穷寇勿迫,追而勿迫,归师勿遏,围师必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兽穷尤斗,鸟疾则搏,俗话说狗急还跳墙。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谋士郭嘉从敌我双方实力分析,有著名的十胜十败理论,是从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中的五计七事方面来分析。 廟算多勝。 当敌方败局已定,我方则应该围师必阙,围三缺一,攻其三面,留一面生路,敌方一旦败走则边追边打,追而勿迫,留给敌人一条生路,让敌方军队无必死之心,这样军队自然而然就会瓦解。 如果追的太急让敌人没有活路,全军上下存必死之心,无所畏惧,拼死一战,视死如归,胜负未可知,就算赢了也损失惨重。 汉韩信背水一战,楚项羽破釜沉舟。 孙子曰:正所谓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道者,上下同欲者胜。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军队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赶尽杀绝,因为此时袁绍虽然吃了败仗,但实际上还拥有冀北四州,实力不亚于曹操,若追之过急,袁绍必死战,胜负未可知。 曹操采用的战术则是追而勿迫,边打边追,不紧不慢,总之让敌人没有喘气的机会,缠着不放,又不把他逼到绝路,结局就是袁绍一路败北,中途病死,其中曹操压迫得太紧,他三儿子袁谭,熙,尚就联合一起抵抗曹操。 后来曹操干脆不追了,结果袁绍三个儿子为了争权窝里斗,自相残杀,一路败北最后逃跑到辽东,被公孙度杀了献给曹操。 真是不费吹飞之力。 再说官渡之战之前,此时袁绍和公孙瓒相斗数年,虽然杀了公孙瓒,兵威正盛,但是自己也元气大伤,可以说是惨胜,大而不强。 赤壁之战之前,此时此刻曹操也一样,惨胜袁绍,虽统一北方,也元气大伤,大而不强,军心未附,军队杂而混乱,而且多为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战。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时刘备已为丧家之犬,不足为虑,对他实行边打边追则可,实际上曹操一直这么干的,刘备三据徐州,曹操每次都是趁其根据地未稳之际,把刘备打的到处跑。 夫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曹操知道刘备有能耐,之所以不杀他,可能是英雄惜英雄吧! 所以绝不能让刘备有革命根据地,后面的事出乎意料,估计曹操后悔死了吧! 刘备是三国中最大的变数。 实际上孙权其实也不想打,主张投降,以张昭为首绝大多数都是主降派,只有周瑜鲁肃是主战派。 要怪只怪曹操逼迫的太厉害,迫使孙刘联盟,存必死之心,拼死一战,众志成诚,上下同心,加有长江天堑,可低百万雄兵。 周郎雄姿英发,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再来冬天里的一把火,火烧赤壁,把曹操烧的狼狈而逃,终生没有进攻南方的力量,统一全国无望。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其实曹操当时并无胜算,也许有各方面的原因吧! 此时的形势曹操统一北方,已战天下三分之二,此时应该实施的战略是让他们随时随地有种百万大军压境的压迫感,让敌人处处防备,时刻准备着,我方则围而不打,练兵演习,壮大声势,时不时的进兵骚扰,让敌方处于一种长期紧张,疲劳,恐惧的状态,兵无战心。 我方则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治待乱,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熟悉水战。 待其懈怠,一击可定。 孙子曰: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此四变者此所谓致胜之道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派出使者,离间吴蜀,分化瓦解,派出五间探知敌情。 案例战国秦离间赵李牧,廉颇是也。 汉高祖使陈平离间楚项羽谋士范增。 时间是战争的重要因素,等待也是一种胜利,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敌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防备。 一旦敌方有所松懈,避其锋锐,击其空虚。 率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东吴,然后大军压境,一战而天下定,成就千秋大业。 案例唐李世民虎牢关战役一战擒两王,一战而定天下。 楚汉相争,项羽百战百胜,一战而亡,刘邦数败数战,一战而定天下。 古人云好战者必亡。 百战百胜,百胜者兵骄,百战者民疲,以骄兵御疲民,焉能不败。 如果郭嘉没死,我想思绪应该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2025-09-06 08:28:34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