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附录五:李锡亭《清末海军见闻录》 内容: 附录五:李锡亭《清末海军见闻录》作者:戚其章·中国出自————《北洋舰队》出自————《战争通史》  李锡亭,荣成马山人,曾为谢葆璋幕宾。 谢葆璋先在来远舰供职,后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李锡亭与谢葆璋私交甚厚,故极熟悉北洋海军掌故。 这里刊布的是《清末海军见闻录》的摘录。 甲午之前,海军创设,兵船多购自英国,派赴英国学习海军的学生亦不少。 开办之初,人尽外行,丁汝昌系陆军出身,于训练上聘英人琅威理主持一切。 北洋水师以旅顺、威海为根据地,时人为之语曰:“铁打的旅顺,纸糊的刘公。 ”谁知一经战斗,旅顺并不坚于刘公岛。 海军创办学校,最先在马尾,所以隶籍海军者以闽人为最多。 继而黄埔、南京、天津、威海刘公岛,亦各立学校。 刘公岛校寿命最短,逐甲午之后而消灭。 北洋水师的巡洋舰,当日皆呼为快船,其水兵衣襟上带有符号,上襟是“北洋水师”,下襟是“某某快船”。 服装则穿蓝的时间较长,所以军中的洋员呼水兵为“蓝衣”(Blue Jacket)。 头上则冷时打“包头”,暖时草帽(按:此处记忆有误,北洋水师中只有官员才能戴草帽,水手并不戴草帽),腰束宽带;足则冷时皂靴,暖时赤脚,以船面尽是木制,不断洗扫,毫无灰垢。 放假时白衣青呢裤、包头、皂靴,工作时仍穿蓝衣裤、皂布靴。 官员服装为镶边马褂、白裤、便帽、便鞋,遇有礼节时则易大帽(按:即红缨秋帽)、顶戴、青缎靴、佩指挥刀。 刀鞘系黑皮饰金。 定远管带刘子香,早年去英国习海军,成绩冠诸生,提前归国。 北洋水师创建之初,一切规划,多出其手。 他在大东沟一战中指挥努力,丁汝昌负伤后,表现尤为出色。 有诬其怯战者,特受洋员之蒙蔽耳。 其为人素不满洋员,愤洋员之不学无术,骄纵专横。 丁汝昌尝因事离舰,刘子香撤提督旗而代以总兵旗。 时琅威理任海军总教习,挂副将衔,每以副提督自居,则质之曰:“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何为而撤提督旗? ”刘子香答以水师惯例如此。 琅威理由此嫉恨在心。 洋员泰莱颇具野心,尝倡议购置智利巡洋快船,交其本人指挥。 刘子香闻之,从中梗阻,泰莱愤然,每寻机诋毁之。 此后,泰莱又欲谋总教习一职,亦受阻于刘子香。 初,汉纳根建议提督,以泰莱为其继任,汝昌未决。 刘子香闻此议,力陈泰莱之为人多野心难羁,终将偾事,汝昌韪之。 泰莱乃大愤,益迁怒刘子香。 甲午战前,日本政府养活一批浪人留发辫,学汉语,到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其中有不少冒充为“游学的”。 昔日困乏的读书人,不肯沿门托钵讨饭,而自比于儒者之林,带点轻微行装,向私塾行乞,研讨文学者绝少。 膳时收点饭给他吃,晚上给他一个地方住宿,收几文钱打发他走。 塾师多憎恶之,俗称之曰“游学的”,实际等于识几个字的乞丐。 甲午战之先,有一位“游学先生”在荣成地区遍闯学馆,有时向塾师索纸书对联,署名“大山”,一般塾师莫之注意也。 及日冠登陆之后,有人重见其人于日本军队中,始如梦初醒,知为日人留辫伪装华人而侦查情况者也。 发布时间:2024-07-29 08:00:03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