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 内容: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四年五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议使用空中力量攻击北越目标,本来的意图,是要阻止北越对南越的军事入侵。 然而到八月,由于北越鱼雷艇在东京湾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而使战争的直接目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北越此举造成了美国对北越加强使用空中力量的客观形势。 对手——不断增强的北越战斗机   东京湾事件前,北越人没有可进行防空作战的战斗机。 他们仅有30架教练机,50架运输机和4架轻型直升机。 东京湾事件发生两天之后即八月七日,美国空军发现在河内附近的福安机场上出现了米格飞机。 这是由中国提供的米格-15和米格-17飞机。 一直到一九六五年六月中旬之后,北越空军的规模才发生变化,这时苏联又提供了一批米格-15和米格-17飞机,使其战斗机总数达70架。 东京湾事件发生一年多以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北越接收了第一批米格-21飞机,这是一种能与美国空军最好的空战战斗机相匹敌的飞机。 北越拥有的米格-15和米格-17飞机加强了他们的空军力量。 这两种苏联设计的亚音速战斗机都有很强的武器装备,每架飞机装有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机炮,翼下还可挂载火箭和炸弹。 相对来说,米格-15飞机在北越空战中是无关紧要的,在已知被击落的美国飞机中,没有一架是它击落的。 但米格-17飞机就不是这种情况了。 这些就是由北越防空部队使用的第一批战斗机。 一九六四年初夏,北越只有两个现代化机场可供喷气式飞机使用,即河内的嘉林机场和海防附近的吉碑机场。 当时福安机场正处于修建中,已接近完工。 该机场从一九六四年八月七日起开始接收米格-15和米格-17飞机。 另外两个机场即海防的建安机场和正好位于非军事区北边的洞海机场,其跑道是硬道面,可在一定限度内供喷气飞机作战使用。 后来又另外修建了四个机场,其中有夹机场,位于河内以北通往中国的路上,距河内的距离为河内至中国的三分之一。 在战争的大多数时间里,福安和夹一直是重要的军用机场,大多数飞机都配置在这两个机场。 嘉林、吉碑和建安主要是用作疏散基地,以便能灵活地使用战斗机,保护关键要地。 一九六四年北越防空系统的其它力量非常薄弱,没有地空导弹,常规防空高炮只有近700门。 全部雷达设备为20部左右的早期预警雷达,跟踪能力很差。 总的说来,防空只限于人口集中的关键地区和军事设施,并且主要限于20000英尺(6096米)高度以下。 这就是当时整个北越空军的状况。 他们到一九六四年底仅有34架战斗机,就是驻在福安机场的米格-15和米格-17飞机。 美国夺取空中优势的能力   在东南亚,我军的防空任务由康维尔公司设计的F-102全天候截击机担任。 这种飞机可进行超音速飞行,带有6枚空对空导弹和24枚2. 75英寸折叠弹翼火箭弹。 在一九六八年之前,虽然F-102飞机在南越基地一直处于战斗值班状态,但并没有在北越发挥重要作用。 F-100“超级佩刀”式飞机在战争初期执行战斗机护航任务。 这种飞机在一九五三年首次飞行,有几种型号,其中包括双座的“F”型。 在美国战斗机中,这种飞机是第一次具有平飞超音速能力的战斗机。 F-100的基本武器装备有装在机头的四门20毫米机炮,翼下挂架可带导弹和空对地武器。 在越南使用的F-100“D”型和“F”型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和带副油箱。 一九六四年期间,美国空军在东南亚使用的最先进的飞机是F-105“雷公”式,它是共和飞机公司生产的,生产数量超过600架。 这种飞机被亲切地叫作“雷公”,是一种单座全天候战斗轰炸机,速度在海平面可超过1个马赫数,在36000英尺(10972米)以上高度可超过2. 1个马赫数。 该飞机装备有先进的领航设备,其雷达具有地形显示以及进行空中搜索和跟踪的能力。 这种飞机还可进行空中加油和带副油箱,机上军械是一门20毫米的M-61型“火神”多管炮,装弹量1029发,射速每分钟6000发。 机内弹舱或机翼和机身下挂架可带空对地武器。 执行空战任务时,“雷公”飞机可在翼下带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 从一九六四年至东南亚战争结束,F-105不断在北越上空作战。 与米格-17相比,F-105速度比较大,但同时转弯半径也比较大,这是由于这两种飞机的相应尺寸和重量不同而造成的。 F-105是一种大飞机,近69英尺(21米)长,翼展只有35英尺(10. 6米)。 F-105(F)的空重为28000磅(12701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4000磅(24494公斤)。 与此相比,米格-17的翼展为36英尺(10. 9米),而空重仅9850磅(4445公斤),就是满载重量也只有15500磅(7030公斤)。 这就大大降低了翼载荷或机翼每平方英尺的载荷,使这种飞机具有大坡度转弯的能力(转弯半径小)。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一日前,F-100和F-105飞机已进驻岘港与边和机场,以加强那里驻扎的部队。 美国空军的其它部队则分驻在整个东南亚,如泰国的乌汶、乌隆、柯叻、打卡里、那空伯侬和廊曼空军基地,南越的岘港、边和、新山一、波来古和芽庄等基地。 随着战争的进展,去北越的大部分飞机则只是从其中少数几个基地起飞。 这几个主要的基地是乌隆、打卡里、柯叻、乌汶、岘港和金兰湾。 金兰湾基地从一九六五年中期才开始使用。 由于使用了新式雷达,使在泰国和南越的防空雷达的探测范围有了相当大的扩展,而且在整个战争期间,新式雷达总是配备在主要雷达阵地。 如岘港附近“猴山”上配有“巴拿马”雷达,在波来古配有“孔雀”雷达,在泰国,乌汶空军基地配有“狮”雷达,乌隆基地配有“布里格姆”雷达,而在那空伯侬基地上则配有“颠倒”雷达。 为完成防空作战任务,在泰国和南越境内还配置了战斗机。 这就是我们防空部队的情况。 一九六四年八月,F-100战斗机驻在岘港和打卡里基地,F-102战斗机驻在新山一和廊曼机场,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F-86F飞机则在乌汶和乌隆机场处于待战状态。 美国飞行员的质量   一九六四年派往东南亚的美国空军部队是由完全能胜任工作的人组成的。 虽然大部分飞行员没有实战经验,但他们所受到的训练比北越的飞行员要好。 美国飞行员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在30岁以下,有将近一半的人在36岁以上,因此从平均水平看,这批飞行员都是经过锻炼的,具有8~10年的飞行经历。 图1 北越军用机场图2 美国空军在东南亚的驻军(及主要雷达阵地)   一九七三年由空军组织的“红男爵”实战研究表明,一九六六年六月以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战斗机飞行员的总飞行时间超过2000小时,战斗机飞行员在自己的作战飞机上也平均飞了510小时,因而米格飞机和美空军飞机的损失比为3比1,形势对美空军有利。 到一九六八年六月左右,战斗机飞行员在作战飞机上的平均飞行时间下降到240小时,于是对米格飞机击毁比率也下降到美空军损失1架飞机,米格飞机损失0. 85架。 这些飞行员来自各个不同部队,他们在整个飞行员中所占百分比如下:所属部队占百分比65年4月~67年6月67年6月~68年3月战术空军司令部64. 5%29. 5%毕业参战的新飞行员12. 5%21. 1%其它司令部24. 0%49. 4%双方飞机损失比3:10. 85:1   事情明显地表明,美国飞行员总的飞行经历与在空战中被击落的可能性没有直接联系。 另一方面,最有经验的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概率较高。 初期的教训   通常情况下,只给各小队规定任务、飞越目标上空的时间和在目标上空实施巡逻时间。 而各飞行小队采用什么战术则由各小队长自行确定。 对进入目标和退出目标的航线以及接近目标的方法不作具体规定,因此,战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每个飞行小队长能否巧妙地运用战术。 天气是整个战争期间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 气象条件不好会给目视瞄准和领航增加很多困难,而更为严重的是,它会迫使飞机进入防空高炮的有效射程之内。 如果天气很恶劣的话,飞行小队的飞机在敌领空的整个时间内,甚至还会遭到小口径自动武器的有效射击。 北越的大部分防空武器是苏联制造的,威力随其口径大小而不同。 每种武器的主要性能如下表:武器最有效的杀伤距离最大射高12. 7毫米四管炮1000英尺(304米)5000英尺(1524米)14. 5毫米双管炮1300英尺(396米)6500英尺(1981米)37毫米炮1400英尺(426米)10000英尺(3048米)57毫米炮1500~5000英尺(427~1524米)18000英尺(5486米)85毫米炮5000~10000英尺(1524~3048米)25000英尺(7620米)100毫米炮3000~20000英尺(914~6096米)30000英尺(9144米)   口径为57毫米或57毫米以上的武器可用雷达瞄准。 一九六五年内,这些武器击落的飞机占美国损失飞机的百分之八十。 图3 一九六六年二月北越的57毫米高炮向RF-101射击   初期作战的教训是很清楚的。 美国飞机的主要威胁不是米格飞机而是防空火力。 为减少损失,在可能情况下飞机应避开防空高炮的有效射程,或者在防空高炮开火之前采取突然袭击,完成攻击任务。 为免遭这些具有较强火力的防空高炮的反击,飞行员需要以较高的高度进入目标,但这又导致被提前发现,当然也就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 此外,由于目标是重兵守卫之下,所以其防御能力能阻止住来自空中多数扫射和攻击,使飞机那怕只进行一次投弹,也不得不通过防空高炮火力最密集的上空。 这样就使轰炸精度,特别是在风力多变的情况下,变得更差了。 对配备强大防空火力的区域进行一次攻击,就会体验到对方防空体系的厉害,因而为了对抗这种防空系统,便开始了对新战术和新武器的研究和发展。 但关于飞机怎样进行自我防御的问题,则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看法,而是随着威胁的变化而变化的。 高空飞行可避开防空高炮的最有效射距,但又将飞机置于“萨姆”导弹的威胁之下。 在后来的战争中,随着米格飞机数量的日益增多,飞机防御战术又因增加了空中威胁而更加复杂了。 飞得太低,会遭到防空高炮的射击,在中空飞行,要受到“萨姆”导弹的威胁。 不管是在高空还是在低空,都存在看对付米格飞机的问题。 而这样变化着的情况则一直贯穿战争的始终。 在南越的敌对行动正在升级,需要对北越进一步采取回击行动,于是在二月二十三日,总统决定对北越开始进行持续的空中战争:“滚雷”战役。 图4 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五日,RF-101飞机飞过北越57毫米防空高炮阵地上空 发布时间:2024-08-17 08:14:02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