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构成釜山防御圈·第十五 内容: 构成釜山防御圈·第十五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每当我听到别人谈起防线时,我总认为我在听他们谈论中国的长城。 好的防线是大自然的作品,好的防御设施是正确的部署加上勇敢的士兵。 ——莫里斯·德·萨克斯《战争艺术遐想》   一、第25师向南转移   8月1日天一亮,美军第24师就向尚州以南中部战线的新防御阵地转移。 当天下午3时,第8集团军司令部给基恩将军一个电话,突然通知他改变师部的计划。 第8集团军命令该师准备南移到洛东江畔的三浪津。 该师将去那里阻止敌军东进,还要准备向西进攻。 8月2日午后一小时,该师师部的先行组从福星洞出发了。 那天上午,基恩将军和随行人员乘飞机随后跟上,途中在大邱停留,参加在第8集团军司令部举行的一个会议。 在会上,沃克将军把该师的目的地从三浪津改为马山。 基恩将军使用从传令兵到电台等所有能用得上的通讯工具和手段,告诉该师在路途中的各部队:命令已改变。 第25师只能沿着一条公路行进。 这条公路从尚州南伸到金泉,然后转东南方向通往洛东江畔的倭馆。 他们只能步行或乘车到倭馆,然后从倭馆乘火车到马山。 金泉-倭馆公路是中部前线的主要供给线,因此,第25师沿公路南下的时候,极有可能与北上运送物资的车队发生冲突,造成混乱,延误时间。 第8集团军司令部意识到这一危险,兰德勒姆上校调集了从司令部到集团军作战处所有能腾出手的军官来协助维持秩序,保证第95师的行动。 军官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公路条件受阻、或因其它部队的出现和运动可能会引起麻烦的地段上。 为了确保必要的铁道车辆把该师从倭馆南运,他们也需做出同样甚至更大的努力。 当时由于敌军处处把前线向南推移,疏散物资和撤退部队对铁道车辆的需求量很大,铁路调车场的拥挤状况几乎无法描述。 寻求运输工具的部队强行征用机车,车厢堵塞轨道,当地难民往车厢里蜂拥,甚至有可能发生大的骚乱。 正值此时,南朝鲜第17团向西南居昌地区移动,以增援力渐不支的第24师前线,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 如果没有美国运输部队的筹划、监督和艰苦的工作,南朝鲜的铁路系统此时必定会陷于瘫痪。 在倭馆,8月2日夜到3日晨,整个通宵都在往火车上装载重装备和重火器,如155毫米榴弹炮等。 8月3日5时30分,最后一批部队乘坐的第73卡车连的卡车赶到了。 这些浑身上下沾满泥垢的士兵们登上棚车和敞棚货车,于6时开赴新的前线,他们的装备也随车一起运走。 一小时之后,该师最后一批装备已装入车厢运往马山。 第25师指挥所的主要人员乘了一整天的车后,于8月2日晚9时15分到达马山。 其战斗部队中,第35步兵团先动身,8月3日上午10时就靠近了马山,第24步兵团于当晚7时30分到达。 基恩将军白天抵达马山,担负起指挥洛东江以南所有的联合国军部队的任务。 在36小时之内,第25师靠步行和乘坐汽车与火车走完了150英里的路程。 沃克将军说,这次“永垂史册的机动”挽救了釜山,他还说,如果该师在通过经由金泉的唯一公路时,北朝鲜人向金泉防线猛烈进攻,“我们也就无能为力了。 ”   沃克将军和他的参谋们意识到朝鲜西南局势的严重性,并全力以赴、坚决果敢地对付这一局面,筹划与实施了朝鲜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决策。 二、联合国军撤退至洛东江以南   到7月底,敌军的压力迫使沃克将军把第25师从中部调往南部,也迫使他决定把第8集团军撤到洛东江彼岸。 当然,这一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前一步骤的结果。 撤退定于8月1日夜里开始。 7月30日,从居昌被赶出来的第24师第34步兵团在三杰里附近通往陕川和洛东江的公路两侧防守。 同一天,第21步兵团(不包括仍在东海岸盈德的C连和一个81毫米迫击炮分队以及刚归属于第1骑兵师的第3营)渡过了洛东江,驻扎在第34步兵团后侧。 南朝鲜第17团也赶到,进驻了第34步兵团右(北)侧的高地。 第二天上午,第34步兵团撤到第21步兵团的后侧。 根据丘奇将军的口头指示,斯蒂芬斯上校负责指挥第21和第24两个团。 第34步兵团撤到第21步兵团第1营后侧之后,斯蒂芬斯把南朝鲜第17团调回到他部队的旁边,左右各摆一个营,还有一个营留作预备队。 第二天(8月1日),北朝鲜人同时向两翼发动进攻,但被南朝鲜部队打退。 丘奇将军本来打算让第34和第24步兵团从正面钳制住北朝鲜人,而派南朝鲜第17团翻山对敌军实行侧翼迂回,从后侧予以打击。 但这一计划还没来得及执行集团军司令部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南朝鲜第17团此时声誉很高。 团长金上校个头不高,28岁,在其下属官兵中深孚众望。 在此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丘奇将军问金上校,他的南朝鲜部队是否能守住他们那段防线,他回答说:“美国人能守多久,我们就能守多久。 ”与会的人对他的这番话深信不疑。 8月1日,第8集团军对朝鲜所有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发出命令,要求他们有计划地撤到洛东江后面。 这道命令证实了以前向各部队口头和零散发出的、关于重新部署釜山防御圈主要防守阵地的命令。 8月2日上午9时45分,斯蒂芬斯上校接到了第8集团军发出的撤退命令。 他立即派遣第34步兵团渡过洛东江到灵山地区。 白天,在第21步兵团和南朝鲜第17团打退敌军试探性进攻时,他就拟定好计划,准备全部人马在当天夜晚撤到洛东江东岸。 8月2日夜,第21步兵团顺利地撤到洛东江东岸。 午夜后45分,该团最后一批人跨过了高灵-大邱大桥。 两小时后,第14战斗工兵营也过了桥。 掩护其他部队撤退的南朝鲜第17团于8月3日清晨6时30分过了江,斯蒂芬斯上校当时与他们在一起。 工兵想在7时15分炸桥,但未成功。 白天,第3战斗工兵营又在准备炸桥,到晚上才将其炸毁。 前一天晚上10时,工兵炸毁了第24师防区内的另一座洛东江大桥,该桥在高灵桥以南20英里的地方,连接草溪与第24师师部所在地昌宁。 8月3日晚,该师的第3团(即第19步兵团)被第25师第35步兵团从马山以西中岩里“大峡谷”阵地上替换下来。 该团随后向东北前进,渡过洛东江,第二天到达第24师师部的所在地昌宁。 第19步兵团从7月13日入朝参战到8月4日为止,1/4吨的卡车损失了80%,3/4吨的卡车损失了50%,2. 5吨的卡车损失了33%。 该团各种供给都不足,服装、手榴弹、4. 2英寸迫击炮弹、照明弹和曳光弹几乎都无法弄到。 在第24师向洛东江东岸运动的同时,该师北面比邻的第1骑兵师遵照集团军部的命令开始从知礼-金泉地区撤到洛东江东岸的倭馆。 该师除第5骑兵团外,撤退还算顺利。 第5骑兵团最后撤离,它与敌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一个营几乎遭到全歼。 然而,到8月3日天黑时,除了担任后卫的第8骑兵团第1营外,该师所有的部队都越过了洛东江。 第1营在倭馆桥西南的星州公路上担任阻击任务。 第1骑兵师所有的部队一旦过江,倭馆处跨越洛东江的主要铁路桥和公路桥即行炸毁。 这些桥梁是洛东江上最重要的桥梁,盖伊将军在安排炸桥计划时命令说,除他本人外,任何人不得下令炸毁桥梁。 8月3日黄昏时分,几千名难民从洛东江西岸涌向桥头,第8骑兵团的后卫一开始过桥,后面就会跟上一大群难民。 这样反复多次。 师长命令后卫回到西岸以阻止难民过桥。 一切安排好之后,部队再跑步到东岸以便炸桥。 这个计划试了好几次,但每次难民们都紧紧跟在后卫士兵的身后。 最后,天都快黑了,盖伊将军感到别无它祛,就下令炸桥。 作出这一决定是于心难忍的,因为毁桥时好几百名难民不幸丧生。 在战争初期,难民问题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来说始终是一个麻烦和危险。 据估计,在7月中的两个星期里,有380000左右的难民涌进了南朝鲜部队控制的地域,而且这个数目以每天25000人的速度递增。 在敌人进军的地区难民最多。 1950年的7月和8月间,通过联合国军防线的难民比朝鲜战争中其它任何一个时期都多。 在炸毁倭馆的桥梁后,第8集团军于8月4日上午炸毁了它前沿洛东江上的所有桥梁,其各部队进入东岸防御阵地,等待敌军渡江。 在从倭馆向北面和东面延伸的弧线上,南朝鲜部队各师为了与第8集团军8月2日夜间的行动相协调,也撤过了洛东江。 在撤退时,南朝鲜部队打了几场硬仗。 8月2日,南朝鲜第1师在江北激战,而南朝鲜第8师第16团在安东与北朝鲜第12师打得更残酷。 7月底8月初这段日子里,沃克将军的部队未能执行与敌军保持接触的命令,对此他显然十分关注。 7月30日,在准备撤到釜山防御圈时,他曾命令所有的部队与敌军保持接触。 三天后,情况迫使他重申这一命令,并责成师长们亲自注意此事。 这天晚些时候,他认为有必要再发布一道命令,要求“各部队每天进行反击……指挥官们必须立即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以保证此命令以及以前同一内容的命令毫不迟疑地得到贯彻执行。 ”沃克说:“反击是防御的决定性因素。 ”   众人所称的“洛东江防线”是第8集团军打算固守的关键阵地。 8月4日,丘奇将军向第24师发布了一项命令,这一命令在当时美军部队下达的命令中具有代表性。 他要求全师每个人都了解这一命令。 命令说:  必须修筑防御阵地和预备阵地,勘察道路,加强夜间的江面巡逻,完善通讯联络,各自尽忠职守。 若人人尽力备战,在遭到进攻时就会有决心在此战斗到底,而不会后退,也无须后退半步。 所有士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武器、弹药和筑壕工具,否则他就不成其为一名能自卫的战士。 我们很多损失皆因在时间充裕时却未能掘好散兵坑。 三、釜山防御圈   美军和南朝鲜部队8月4日所进驻的釜山防御圈呈矩形,南北长100英里,东西宽50英里。 该防御圈西以洛东江为界(但这一方向的最南端在洛东江与南江汇合后东拐处以南15英里的地方),东临日本海,南与朝鲜海峡为邻,北至倭馆以北到盈德的蜿蜒山峦。 东海岸的盈德在该防线的东北角,釜山在东南角,马山在西南角,大邱在南北线的中点附近,但距面临威胁的防御圈西侧仅10英里。 马山在釜山以西30空哩,大邱在釜山西北55英里,浦项在釜山东北60英里,盈德在釜山东北90英里处。 除了洛东江三角洲和大邱与浦项之间东西走向的山谷外,该地带崇山峻岭,地势崎岖不平,浦项东北的山区更为险陡。 在部署守卫这一防御圈时,第8集团军认为至少需要两支预备部队。 一支放在大邱东南10公里的庆山附近,可以用以支援该防御圈中部的任何地方,也可以支援东海岸的浦项地区;另一支部署于三浪津-密阳附近,以对付敌军对洛东江下游或马山走廊一带可能或实际的突破。 沃克将军此时向远东司令部汇报说,他认为第24师要彻底休整之后才能有战斗力。 他也怀疑第25师是否有进攻能力。 他说,他打算使用30000名南朝鲜受训的新兵,主要用于充实现有的南朝鲜各师,使其编制满员。 此事完成之后,他就将开始组建新的南朝鲜师。 釜山防御圈战刚开始建立时,联合国军沿弧形曲线从西南到东北是这样部署的:美军第25步兵师、美军第24步兵师、美军第1骑兵师,然后依次是南朝鲜第1师、第6师、第8师、首都师和第3师。 在西南,第8集团军原想把防线固定在海岸附近的晋州山口,但敌军已把防线向东推到镇东里西面,防线从海岸起,经过那里向北延伸到宜宁南面的南江,也就是南江和洛东江汇合点以西几英里处。 防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第25师第27团,第24团和第35团,其中也有一些南朝鲜部队(闵特遣队),特别是在第24步兵团的防区内。 师指挥所设在马山。 此外,基恩将军当时手头还有附属于他指挥的第5团战斗队和第89中型坦克营。 与第25师对峙的是北朝鲜第6师和第105装甲师的第83摩托化团。 在联合国军防线上,与第25师为邻的是美军第24师,其防区在南江以北,沿洛东江东岸25空哩、或者说是40英里的江防。 从南往北依次排列的是第35步兵团、第21步兵团和南朝鲜第17团。 第19步兵团8月4日从马山前线到达后进行了重新装备,被编为该师的预备队。 第21步兵团的防线很长,团长斯蒂芬斯上校在主要防线上配置了第14战斗工兵营的7挺50毫米机关炮及其射手。 师指挥所这时已迁到密阳。 8月3日,第8集团军划定第24师和第25师的分界线为洛东江南岸,指定由第24师负责江上的桥梁、渡口和小船。 丘奇将军则移到北岸,如果他认为有必要,就毁坏所有的船只和渡口,把炸药安置在桥上,等他一声令下,就炸毁所有的桥梁。 这时,第8集团军打算让第2步兵师的第9和第23团于8月8日晚把第24师从防线上替换下来,但后来情况有变,使该计划落空。 与第24师对峙的是北朝鲜第4师。 在第24师北面防守的是美军第1骑兵师,防线长18空哩,一直延伸到倭馆以北3英里处。 洛东江实际防线长约35英里,该师防区从南到北依次部置着第7团(欠被编为师预备队的第1营),第8骑兵团和第5骑兵团。 该师指挥所设在大邱,大邱也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它位于洛东江以东10英里处,在第1骑兵师中部防线后面。 与第1骑兵师对峙的是北朝鲜第3师。 这三个美军师各自防守一条20到40英里长的战线。 此时的洛东江防线很象1941年德军第一次撤退后在莫斯科的防线,当时古德里安 [ 译者注:1888-1954,法西斯德国将军,1941年任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失败后被希特勒撤职 ] 的每个师要防守25到35英里长的战线。 在倭馆以北,南朝鲜第2军的第1师和第6师守卫着沿洛东江向北20多空哩长的防线以及从那里再往东北至义城的10英里防线。 从那里起,南朝鲜第1军的第8师和首都师继续把防线经过义城向东北延伸到海岸边的盈德。 在东海岸,南朝鲜第3师扼守在联合国军防线的右翼重地。 南朝鲜军总部设在大邱,其前进指挥所在新宁。 南朝鲜第1军司令部设在义城,第2军司令部设在军威。 在倭馆以北,北朝鲜第15师和第13师的一部与南朝鲜第1师相对;在东面,北朝鲜第13师的一部和第1师与南朝鲜第6师对峙;再往东,北朝鲜第8师与南朝鲜第8师抗衡;以下是北朝鲜第12师与南朝鲜首都师在安东南面对垒,最后,在东海岸,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独立步兵团与南朝鲜第3师相持。 总之,南朝鲜军守卫从倭馆稍北起的整个防线的东半部;美军第8集团军守卫其西部或者说南部。 南朝鲜部队的防线长80空哩,第8集团军的防线长65空哩。 防线上大部分多山和通讯线路最差的地区由南朝鲜部队把守。 北朝鲜军队由两个军组成:第1军指挥对釜山防御圈西面的作战,在美军部队正面;第2军指挥对釜山防御圈北半部或者说是东半部的作战,在南朝鲜部队正面。 敌军这一阵容在整个釜山防御圈作战阶段都没有改变。 北朝鲜军队于1950年6月10日前后在平壤正式组建第1军,于1950年6月12日在同一地方成立第2军。 1950年8月初,北朝鲜第1军包括第3师、第4师和第6师(后来还包括第2师、第7师、第9师和第10师),第2军包括第1师、第5师、第8师、第12师、第13师和第15师。 第105装甲师分属这两个军作为支援部队。 可以把釜山防御圈看成是估评朝鲜战争中美军战斗情况的分界线。 釜山防御圈第一次形成了一个由部队组成的连续不断的战线。 士兵们知道他们左右是哪一个部队,后方又有预备队支持,就表现出更强的战斗意志。 在这以前,在整个7月份和8月的最初几天里,几乎没有超过营或团阵地的连续不断的作战,两翼一般暴露在外,翻山越岭的敌军很容易迂回包抄防御阵地,增援部队往往又相距甚远。 美军士兵们意识到他们的阵地孤立无援,常常不愿坚守阵地去打败仗。 在1950年7月,几乎没有人认为在朝鲜战死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激励人去战斗,保存自身就占了上风。 四、开战首月美国空军作战与加强   战争进行一个月以后,7月底空军的战术和战略支援以及后勤供给的情况对8月份釜山防御圈激战的进程都产生了持续和深刻的影响。 在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里,空军给予地面部队的近距离支援对制止北朝鲜人占领整个朝鲜起了关键作用,它帮助美军为建立釜山防御圈而赢得了时间,以便运送增援部队,聚积所需物资。 到7月中旬,联合国空军已打得敌军部队、装甲车和卡车在白天几乎不敢行动。 这就给北朝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其难以支援前线部队,减缓了北朝鲜人的进军速度。 在第一个月,联合国空军部队包括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还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一些飞机和部队。 到7月底,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得到的空军支援在比率上要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布莱德雷将军 [ 译者注:1893-1981,美国陆军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初任第2集军团司令。 ] 的第12集团军 [ cdhyy注:应为“第12集团军群” ] 。 7月中旬,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开始对敌军后方的战略目标实施强化轰炸。 第一个这样的目标是东海岸的元山。 这是个交通中枢,它从铁路上和海上把苏联西伯利亚的海参崴与北朝鲜连在一起,铁路从那里伸到北朝鲜所有的集结中心。 战争初期俄国支援北朝鲜的大量物资是从元山运进的,因此从一开始元山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目标。 远东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实施的重型战略性轰炸就是于7月13日向这座繁忙的港口城市投下400吨的破坏炸弹。 三天后,30架B-29型轰炸机空袭了汉城铁路调度场。 轰炸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阻止敌军架设浮桥在汉城跨越汉江,并炸毁那里已修好的铁路桥。 7月份,B-29型飞机几次想炸毁铁路桥,都未成功,但在29日,12架轰炸机成功地袭击了浮桥,并报告说该桥已被炸毁。 第二天,47架B-29型飞机轰炸了东北海岸兴南的一座重要化工厂。 与此同时,在黄海海面执行任务的美国“福奇谷”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于7月22日在北朝鲜的海州摧毁了6部机车,炸毁了一列有33节车厢的列车上的18节车厢,破坏了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到7月22日,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已制定出一项遮断北朝鲜铁路运行的全面计划。 该计划旨在阻止敌军和敌军物资从北朝鲜进入战区。 只要切断两点——(1)平壤铁路大桥和铁路调度场;(2)咸兴大桥以及咸兴和元山的调度场——就可以割断通往北朝鲜的铁路交通,摧毁汉城附近汉江上的铁路桥梁就会切断通往战区的铁路交通。 7月28日,远东空军给轰炸机司令部一份清单,上面列着铁路遮断计划中的目标。 两天后,又制定了一个类似的公路遮断计划。 8月份的第三天,远东空军给第5航空队和海军各发一份攻击目标清单,以协调38°线以南的遮断行动。 大体上说,空军第5航空队和远东轰炸机司令部的轰炸区域以汉江为界。 到7月底,远东空军每天出动的飞机已经达到400架次。 它一共出动了8600架次,其中4300架次作近距离支援,2550架次实施近距离遮断,57架次进行两次战略轰炸,1600架次执行侦察和运输任务。 快到月底时,第一批战斗机增援部队从美国到达了远东。 7月23日,27000吨的海军航空母舰“拳击手”号以创纪录的速度8天零7小时横穿太平洋到达日本,带来了从国民警卫队航空中队借到的145架F-51“野马”式战斗机。 到7月30日,远东空军共有890架飞机——F-80型626架,F-51型264架,——但只有525架配备到部队,能够随时升空作战。 作近距离支援作战的战斗机所使用的有效武器是火箭、凝固汽油弹和50毫米的机关炮。 凝固汽油弹是一种胶凝汽油,挂在机翼的油箱上,触地时导火索即会引爆,产生灼热。 这种四处飞溅、光焰熊熊的液体是具有双重功能的武器,既能燃烧又具有摧毁力,在阵地上或阵地附近爆炸时,令人胆战心惊。 凡是看到这种巨大的罐形油箱猛地扑向大地、爆发出桔红色的火球以及随之而来的滚滚浓烟的人,都不愿意抵挡这种进攻。 战争初期阶段,航空油消耗十分巨大,而远东地区的航空油供给相对不足,这就成了后勤部门的一个严重问题。 远洋油轮几乎难以跟上航空油消耗的速度,虽然情况还未严重到迫使飞机停飞的程度,但距那一步也不远了。 有时候日本油站的油已全部告罄——所有的燃料都在空军兵站。 就在第8集团军准备退守到洛东江后面之际,大批地面增援部队从夏威夷和美国赶到朝鲜。 在与时间和空间的竞赛中,美国总算险胜了。 由戈德温·L.奥德韦上校率领的第5团战斗队共三个营从夏威夷出发,在海上行程九天之后于7月31日首先到达。 一同到达的还有14辆M-26型“潘兴”式坦克和第555(三镍)野战炮兵营。 该团一到达釜山,第8集团军的命令早已下达,命它火速奔赴马山,隶属第24师指挥。 该团的先头部队第二天(8月1日)傍晚到达马山。 第二天上午,全团已到达该城北面的集结地域。 该团有很多夏威夷人,还有一些人来自有名的第442团战斗队和第100营战斗队。 这两支部队是由在美国生长和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所组成的步兵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誉颇高。 该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支援它的第555野战炮兵营之间有紧密的同志之谊。 也就是在7月31日这一天,从美国本土来的第一批地面部队进入釜山港口,这就是第2步兵师第9步兵团。 第9步兵团是美国陆军中历史最长的团之一,因为1900年在中国镇压义和团功勋卓著而被称为“满洲团”。 该团第2营于7月17日从华盛顿州的塔科马起航,是第一支从美国本土奔赴朝鲜的步兵部队。 第9步兵团由约翰·G.希尔上校率领,立即前往大邱东南10英里外的庆山,被编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 第15野战炮营作为该团的炮兵支援部队随同前往。 8月2日凌晨1时30分,第8集团军命令希尔上校作好准备,当天下午4时后接到命令一个小时之内部队就要出发。 第2师第23步兵团于8月5日开始到达釜山。 就在那天上午,该团第1营接到命令,要作好准备,在接到通知后一小时之内就出发。 第三支主要增援部队于8月2日到达朝鲜。 这就是暂编海军陆战旅,由爱德华·A.克雷格准将指挥。 该陆战旅于7月7日正式组建,两天后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和长滩登船,14日驶向远东。 他们还在海上航行时就接到命令,要他们绕过日本直接驶向釜山。 7月25日,远东司令部作战部部长赖特将军口头命令克雷格将军(当时克雷格将军与他的先行人员都在日本)改变他的陆战旅的计划,不去驻扎神户-大阪-京都地区,而是去朝鲜向第8集团军报到。 陆战队员们于8月3日在釜山登陆,然后立即奔赴马山,被编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 8月26日,该海军陆战旅归属到第25师。 陆战旅包括第5海军陆战团,由雷蒙德·L.默里中校指挥,外加上陆战旅旅部小组。 该团的三个营每营只有两个步枪连和一个重火器连。 该陆战旅有4725名官兵,大部分军官和65%的军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麦克阿瑟将军最初打算把这支海军陆战旅派往敌后进行两栖作战,然而该部队到达远东水域时,局势要求它在釜山登陆。 当时似乎是每一个能抓得到的人都得去守卫釜山防御圈。 第8072中型坦克营是在日本装备起来的一个临时性部队,其坦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从太平洋岛屿战场上找来经过修理的。 该营于8月4日到达釜山(其A连已先期到达)。 三天后,第8集团军把该营的部队和装备调到第89中型坦克营。 其它坦克正在运送的途中。 “卢森堡胜利”号轮船载着80辆中型坦克于7月26日驶离旧金山。 从美国送来的补充兵员也开始涌入远东司令部,准备受领去朝鲜的任务。 7月份,几百名军官和5300名应征入伍的补充兵员中的5287人到达了日本,然后又都匆忙地赶到朝鲜。 远东司令部指出,补充兵员的数量在8、9月份会增加,到10月份会达到16000人。 在7月下旬,飞机平均每天从美国的西海岸空运42名军官和103名士兵到朝鲜,比原来估计的每天240人的空运量要少100人左右。 7月份运进釜山港口的战备物资的种类表明为什么联合国军司令部若想阻止北朝鲜人获胜就必须死守这座重要港口周围的“釜山防御圈”。 从1950年7月2日到31日这一段时期里,共有309314吨的物资和装备卸在釜山,平均每天卸货10666吨。 第一批重型起重机——一部60吨的起重机和两部履带式起重机——于7月23日运到了釜山。 它们是用船从900英里以外的横滨拖来的。 直到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辆100吨的起重机才运到釜山。 7月份的后半个月里,釜山确实成了一座繁忙的港口,此间共有230艘船到达,214艘驶离。 在这期间,从这里上岸的有42581名官兵、9454辆汽车和88888长吨的物资。 在蔚山和水营这两个较小的港口,驳船、油轮和登陆艇把弹药和汽油卸到海滩上。 由于水面运输开始满足需要,到7月底,从美国空运急需物品的次数逐渐减少。 有些物品(如3. 5英寸新式火箭筒等)仍主要靠空运。 8月份,每天按计划空运900件到朝鲜。 海军战斗机使用的5英寸“锥形装药”新式火箭弹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印约克恩海军军械试验站研制成的。 起初,这种火箭弹全部靠空运。 7月29日,空军一架专机从印约克恩装载了首批200枚锥形装药弹运往远东。 在乱哄哄地忙过最初几周后,美军方面开始采取措施,减少从日本大规模空运物品到朝鲜。 7月15日,麦克阿瑟的司令部向第8集团军提出一项建议,从博多-门司地区每天发一班轮船到釜山,并为这班轮船专门从东京-横滨地区发出快运货车。 “红球快运”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每天能装运300吨朝鲜急需的货物和补给品。 “红球快运”把货物从横滨运到佐世保仅需30多个小时,货物从横滨到釜山共需53个小时左右。 第一班载有优先运送的货物的快运列车于7月23日下午1时30分从横滨发车,两天后开始每日定期发车。 根据时刻表的安排,这趟“红球快运”每晚11时30分从横滨发车,第二天早晨5时42分到达佐世保,然后将货物直接从火车装卸到货轮上。 货轮定于每天下午1时30分起航,次日凌晨4时抵达釜山。 陆军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治理好釜山至前线各铁路车站近乎混乱的铁路运行局面,整个7月份几乎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到7月18日,他们制定出两条线路的每日列车定期运行表:(1)釜山-大邱-金泉主线及从金泉到咸昌的支线;(2)釜山-永川-安东直至东海岸的单轨线及从永川到浦项洞的支线。 随着战线的迅速南移,7月底以后,火车再没有开出大邱和浦项以远。 敌军在西南部的威胁增加后,每天有一列补给货车从釜山发往马山。 在7月1日时,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南朝鲜控制着1404英里的铁路线,到7月底已经缩短到431英里,损失了973英里,也就是2/3还多一点。 7月份共有350列各类火车从釜山开往前线,其中包括2313节货车车厢,运载了69390短吨的货物。 从釜山开往前线的还有71列运送部队和补充兵员的客车。 从前线返回釜山的列车中有38列医列,送回2581名伤病员;还有158节货运车厢,主要装的是个人物品,有的部队指挥官想把凡是打仗用不着的东西都从士兵们身上拿走。 因为朝鲜的铁路是日本人建的,所以一旦知道有什么部件需要修理或替换,很快就能从日本“全国铁路”借到并空运到朝鲜。 当时在日本做的最大最重要的铁路买卖之一就是购买了25辆标准轨距的机车到朝鲜使用。 到8月1日,南朝鲜国家警察已经开始担负起保卫所有的铁路桥梁和隧道的任务,武装警卫已驻扎在每座铁路桥和隧道边,人数根据警卫目标的重要性而定。 7月份重新装备了南朝鲜军队,这本身就是一个后勤部门的大问题。 为了满足其部分需要,日本制造商在8月份承包了为南朝鲜军队生产68000辆车辆的任务,其中大部分是货车和自动卸货卡车,第一批货要在9月份送到。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用在日本重新装配的榴弹炮来补充南朝鲜部队在战争最初几星期内的损失,这些榴弹炮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 在美国介入后的第四个星期,一些正式程序似乎表明,联合国军司令部预计这场战争会延续一段时期。 麦克阿瑟将军在7月23日宣布,联合国军司令部执行1949年日内瓦战俘公约的规定。 李承晚总统代表大韩民国也同样宣布接受日内瓦公约的规定。 随后,麦克阿瑟将军在7月24日成立了正式的联合国军司令部,总部设在东京。 第二天该总部颁发了联合国军第一号公报。 五、釜山防御圈双方兵力对比   尽管在战争的第一个月里美军损失惨重,但在朝鲜的美国士兵和武器却在稳步增加。 一开始,美军死于酷暑的人与死于炮火的人一样多。 气温升到了华氏110度,洛东江附近的山又几乎是荒山秃岭,寸草不生,可饮水极少。 在朝鲜南部阴凉处也少见。 头上烈日灼人,脚下山坡难爬,常常累得人头晕目眩。 士兵们双腿无力攀登陡峭的高山,他们在这种无法适应的严酷考验面前甘拜下风。 美军战斗伤亡最大的是陆军的步兵。 海军和空军这一期间几乎没有战斗伤亡。 到1950年7月31日,美国陆军在朝鲜的伤亡总数达6003人:1884人阵亡,2695人受伤,523人失踪,还有901人据说是被俘。 几乎80%的伤亡发生在后半个月。 战斗伤亡总数中的大部分是第24步兵师的人。 到8月4日为止,该师已有85人阵亡,895人受伤,2650人失踪,战斗伤亡总数为3610人。 在战争爆发后最初的六个星期里,南朝鲜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确切数字无法知道。 阵亡的、受伤的和失踪的加在一起大约70000人。 大部分南朝鲜部队在7月份几乎不停地作战。 在美国,报界对美军作战宣传较多,但普遍低估,也不甚理解南朝鲜部队在阻止北朝鲜进军中发挥的作用。 南朝鲜军队的损失一般讲大大超过了第8集团军。 举例来说,8月1日这一天,南朝鲜军队伤亡812人(84人阵亡,512人受伤,216人失踪),而美国陆军只损失285人;8月3日他们伤亡1133人(128人阵亡,414人受伤,591人失踪),而美国陆军仅损失76人。 如果对南朝鲜部队损失70000人的估计大致准确,那么到1950年8月5日为止,联合国军一共损失了约76000人。 根据北朝鲜人自己所公布的数字,他们在这一时期所遭受的损失比当时美国军方人士估计的要大得多。 7月29日,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门估计敌军损失了31000人,陆军部则估计是37500人。 实际上,根据对战俘口供的研究,北朝鲜的伤亡人数似乎应该是58000人左右。 数字相差如此悬殊,显然是因为美国当局没有意识到南朝鲜军队给敌军造成多大的伤亡。 敌军在向前推进时,是无法统计他们的死亡人数的。 在有些战斗中,南朝鲜部队大量杀伤北朝鲜军队团一级部队的有生力量,有时甚至是整个师。 由于低估了敌军在战争爆发后头五个星期的损失,因而大家对联合国军司令部面临的、沿釜山防御圈而立的敌军兵力都估计过高。 敌军8月4日和5日开始横渡洛东江向釜山防御圈的联合国军发动进攻时,其参战的11个师、一个机械化独立团和一个独立步兵团加在一起大概不超过70000人。 对敌军8月5日主要部队兵力的估计可列表如下:部队兵力第1师5000人第2师7500人第3师6000人第4师7000人第5师6000人第6师3600人第8师8000人第12师6000人第13师9500人第15师5000人第105装甲师(40辆坦克)3000人第83摩托化团(独立于第105装甲师)1000人第766独立步兵团1500人   到8月5日为止,还没有得到敌军被摧毁的坦克的可靠数字,也无法弄确实第105装甲师坦克部队的伤亡人数,但数目一定很大。 整个7月份敌军只补充了少量坦克。 第一次大量补充坦克显然是在8月15日前后,当时有21辆新坦克和200名坦克兵抵达前线。 很多新坦克还没有开进战区就被飞机炸毁了。 有一名被俘的敌军少校说,大邱战役开始时,装甲师已只剩下20%的兵力了。 8月5日这一天,北朝鲜人在前线大概只有3000名装甲兵和40辆坦克。 尽管没有确切情报、未弄清到8月5日为止敌军还有多少门火炮和重型迫击炮投入战斗,但据估计只剩下北朝鲜人开战时数量的1/3。 例如,据说第4师的炮兵在该师8月5日到达洛东江时仅剩下12门火炮了。 麦克阿瑟将军给陆军部的官方报告表明,1950年8月4日联合国部队在朝鲜的兵力为141808人:部队兵力总数59238人陆军总数50367人欧洲驻朝鲜军2933人驻朝鲜军事顾问团452人第1机械化师10276人第2步兵师4922人第24步兵师14540人第25步兵师12073人釜山基地5171人第1暂编海军陆战旅4713人远东空军(朝鲜)4051人其他107人南朝鲜军队(估计数)82570人   这份报告表明,8月4日这一天,美军的地面作战部队共达47000人。 此时南朝鲜主要战斗力量是5个步兵师。 这5个步兵师的兵力近期已经扩充到45000人左右。 这样,8月4日这一天,联合国军在前线的战斗部队大至为70000到92000人,在数量上超过了敌军。 实际上,8月初联合国军在前线与北朝鲜人的兵力对比较人们所说的要占优势得多。 美国一家主要报纸7月26日登载了一份从朝鲜发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电讯,把敌军对盈德第1骑兵师的进攻描叙成“一浪高过一浪”。 几天后这家报纸刊登的一篇重要文章的副标题写道:“敌我力量对比仍然对我不利,至少是四比一。 ”其它美国报纸报道朝鲜战争时差不多是同一腔调。 实际上,说敌军与联合国军的人数对比至少是四比一是没有根据的。 美国陆军高级人士反复强调美军部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从6月底南朝鲜军队几乎崩溃到7月20日这段时期,北朝鲜军队在数量上确实多于联合国军队,但比例从未高出二比一。 到7月22日,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已与北朝鲜军队旗鼓相当,在7月份的最后几天里,联合国军已在数量上占优势,这一优势不断上升,一直持续到接近年底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4-09-19 08:33:08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