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马山西面的僵局·第二十 内容: 马山西面的僵局·第二十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中,重要的事件往往起因于不重要的因素。 ——尤利乌斯·恺撒·《高卢战记》   敌人在洛东江突出部突破了釜山防御圈,迫使沃克将军从“基恩特遣部队”中撤出第1暂编陆战旅。 他命令第25师在集团军的南翼马山西侧建立防御阵地。 到8月15日,第25师已进入阵地。 马山西部的地形决定了阵地应如何选择。 绵亘的山区是晋州关东侧第一道利于防御的天然屏障。 西北山和笔峰2000英尺高的山脊鸟瞰着整个地区,防护着占南里(左贺)-咸安-镇东里公路,这条公路是马山西侧集团军防区内唯一的南北向交通线。 从马山-晋州向北至南江之间,有一些较好的地形便于防御。 最为理想的是“大峡谷”及其临接高地,它座落在中央里附近,控制着马山公路与另一条跨越南江直达宜宁公路的交叉枢纽。 但这个阵地也有一个缺点,即:它包括到它与洛东江交汇点之间15英里长的南江岸线,这就大大增加了这条防线的长度。 重要的是,第25师的右翼与第24师的左翼必须在南江与洛东江的交汇点上相连接。 在这种条件下,第25师的防线还必须包括古南里,在这里,镇东里-咸安公路与马山-晋州公路相交。 一、集团军防线中的南部要点   从古南里向北延伸4英里直到南江,有一条两英里宽的稻米生产带。 其西端是笔峰的一条断续的支脉,逐渐低缓到南江。 其最高峰为900英尺的诗比堂山。 它是一个良好的观察地点,配置在古南里地区的炮兵可以遮断中央里的公路岔口。 费希尔上校将诗比堂-古南里地区选定为第25师防线北部第35团的阵地。 第35团的防线从古南里以西两英里处延伸至南江,尔后东拐沿南江到达南江-洛东江交汇点。 这对团防御而言是条较长的防线(约26000码)。 第35团的防区主要包括马山-晋州公路铁路和南江走廊,在北面与第24师相联接,是第25师防御正面上最重要最关键的地区。 伯纳德·C.蒂特中校率领其第1营防守古南里西侧该团左翼;威尔金斯中校的第2营守卫该团沿南江设防的右翼,罗伯特·L.伍尔福克少校的第3营(第29团第1营)配置在池源以南公路上为预备队。 从这里,他们可以向防线的任何地点快速机动。 第35团以南,钱普尼上校的第24团负责咸安以西师防线中部山区的防御任务。 再往南,镇东里以西,思罗克莫顿中校的第5团战斗队守卫该师的左翼。 根据师的命令,思罗克莫顿最初驻守在镇东里沿海公路以北地区,但不久,基恩将军决定,第5团战斗队必须补上该队与北面第24步兵团之间的间隙。 当思罗克莫顿中校派遣由美国军官率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南朝鲜小分队前往西北山较陡的西山坡时,已占领该阵地的敌人将他们逐回。 于是基恩将军命令第5团战斗队夺取该阵地,但为时已晚。 二、北朝鲜第6师在马山以西变更部署   在第25师的正面,北朝鲜第6师接到北朝鲜司令部的命令,转入防御,等待加强,准备新的进攻。 从北到南,该师的序列为第13、第15和第14团。 该师的首批补充兵员8月12日左右到达晋州。 到8月15日,汉城地区约2000名南朝鲜人被强征入伍,加入该师。 在晋州,第6师向他们分发了手榴弹,并告诉他们必须缴获,或从战场死伤者身上得到武器。 他们中有人写日记说,他于8月13日到达晋州,19日便首次投入战斗。 两天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猛烈的空袭和炮火使我们情绪非常低落。 没有饭吃,没有水喝,简直痛苦不堪……我是在马山附近的一个高地上”。 8月21日前后,该师又补充了从汉城地区强征的2500兵员,使其实力达到8500人左右。 在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和9月的第一个星期,又有从朝鲜西南地区征召的3000名新兵加入该师。 第6师开始将这批新兵用于勤杂工作,后来才作为战斗部队部署。 作为敌人在南线军事集结的一部分,第7师也随后到达。 该师于1950年7月3日转入现役,包括2000名新兵和第7边防保安旅的4000人。 7月下旬,该师在开城配备了一个炮团。 7月30日,该师在汉城又从南朝鲜征集2000名新兵,使其总兵力达到10000人。 8月1日,该师离开汉城,横渡汉江(人员徒涉,车辆、重火器通过浮桥),其炮兵团则留置后方。 第7师向南穿过大田、全州和南原地区,8月15日前后,第1和第3团到达晋州。 两天以后,该师的一些分队到达朝鲜半岛的南端、距马山25空哩的忠武。 8月15日前后,第2团到达丽水,担任戍守港口的任务。 这样,第7师一到朝鲜西南部就占领了关键港口,抗击对方登陆,保障第6师后方的安全。 北朝鲜的一个加强营将南朝鲜警察逐出忠武,但未能长期占领该城。 8月19日,联合国军海军的重炮火力轰击了忠武,同时三个连的南朝鲜陆战队从巨济岛向城市附近实施了两栖登陆,接着,在海军炮火支援下,又向北朝鲜人发起进攻,将其赶出忠武。 敌人在忠武的战斗中大约损失350人,即半个加强营的兵力,余者均撤回晋州。 到8月17日,得到加强的北朝鲜人已经接近第25师防线,并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一直持续到月底。 被北朝鲜第6师称为“积极巡逻”的小规模进攻也在美第24和第35团的防区内出现,其规模多为连级,有时也达到营级。 大多数攻击发生在咸安西部的高山区,即“战斗山”、笔峰和西北山地区。 在那里,第6师似乎对能够观察到西侧深谷中其补给和集结地区的地形点十分敏感。 三、敌军进攻古南里   很快,敌第6师明显地改变了其进攻轴线,将主攻放在南江以南晋州-马山走廊的北段。 基恩将军已将其最强的第35团配置在该地区。 有经验的观察家都认为,该团团长费希尔上校是美驻朝部队中最能干的军官之一。 他看上去平静,有些羞涩,有着红润的面庞和壮实的身体。 他是职业军人的好样板。 他熟谙团属武器的各种性能,并精于使用。 他部署其部队时就象个机械师。 他生性好静,不爱出风头。 一位兄弟团的团长称他为“师之魂”。 第35团开始在前沿遍布绊索照明雷,但由于补给不足,他们逐渐无法补齐被敌人触过的地区。 对于前沿防御的各连而言,和照明雷同等重要的是60毫米迫击炮使用的照明弹。 但这种弹药失效率很高,配发给各团的只有20%还可使用。 155毫米榴炮使用的照明弹也供应不足,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前沿呼叫与火炮将照明弹射出在时间上亦有差距,往往是部分敌人已渗透进我防区后,照明弹才照亮敌人渗透的地区。 费希尔上校的第35团配属有阿瑟·H.洛根中校的第64野战炮营(加第90野战炮营C连),并得到哈维上尉第89中型坦克营A连的支援。 3辆M-4A3型坦克,以火炮的方式从古南里的阵地向中央里实施拦阻射击。 另有6辆M-26型坦克以同样方式向横跨南江的宜宁实施拦阻射击。 8月17日黎明前,敌人向第35团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3时,敌人的炮火开始轰击古南里第1营的指挥所。 一小时后,敌人向C连发起攻击,迫使该连两个排撤出阵地,并占领了一个迫击炮阵地。 黎明后,B连实施反冲击夺回失地。 这样,蒂特的第1营沿古南里以西2英里的诗比堂山的南山脊的战斗打响了。 这次战斗持续了五天。 北朝鲜人竭尽全力在该地区卷击第35团左翼,撕裂第25师防御。 8月18日晨,A连再次丢失阵地,稍后又以反冲击夺回。 两个连的南朝鲜警察到达该地区加强第1营右翼的防御。 为了对抗敌人的轮番进攻,炮火对第1营实施支援,8月19日夜间,平均每小时发炮200发。 三昼夜之后,第35团的C连和第29团的A连于8月20日晨机动到古南里公路两旁,加强A连和B连在诗比堂山的防御。 在部队调动的同时,费希尔上校从前进观察哨中发现敌人正在大规模集结,准备发起新的进攻。 他指示炮火对其实施覆盖,并召唤空中火力。 据观察哨估计,敌人在炮击和空袭中死亡350人,是进攻部队的半数。 北朝鲜人在同一地区又作了一次努力。 8月22日黎明前,敌步兵对第1营的阵地实施了十分猛烈的进攻。 敌人没有进行炮火准备,便在黑暗中剪断铁丝网,以轻火器和手榴弹从近距发起攻击。 这次突袭扑向美军的三个连,并将其中一个连逐出阵地。 A连于7时发起反击,三小时之后夺回阵地。 次日(8月23日),在该地区受挫的北朝鲜部队脱离与第35团的接触。 四、“战斗山”   在北朝鲜军队试图在诗比堂-古南里地区突破第35团阵地时,他们对第25师防线中部的山区阵地也进行了强大的搜索和试探性进攻。 由于第25师在这一地区的防御始终是釜山防御圈内的一个问题,该地区的地形和一些关键因素值得更详细地介绍一番。 西北山西坡上废矿的竖井与隧道为北朝鲜人提供了即设地下工事、集结点和补给站。 早在8月第一个星期,北朝鲜人就占据着这座山的工事,而且从未被击败过。 整个8月份,这里是北朝鲜人在马山地区作战的集结地域。 即便美军占领了中央里以远的“大峡谷”阵地,他们的战斗巡逻队也从未能穿越过这座山上的那条小路。 这条小路是马山公路的分支,蜿蜒于山区的谷地,到达“战斗山”和笔峰这两座山峰西山脚的渔谷和屯德矿村。 这样的巡逻队不是遭到伏击,便是被敌反攻逐回。 北朝鲜人稳固地防护着通往他们西北山要塞的所有道路。 在第25师发布命令,全师在马山以西转入防御后,第24团第2营仍试图占领五峰山,那是“战斗山”和笔峰以西的山脊,相隔一道险恶的山谷。 8月15日拂晓,第2营与敌人脱离接触,撤回到“战斗山”和咸安以西的山脊。 第24团第3营到达咸安地区,加强团在这一地区的防御。 第24团防线所在的咸安以西高地是西北山脉的一部分。 该山脉的最高峰是笔峰(743高地),拔海2400英尺,位于镇东里西北8英里、咸安西南3英里处。 山脊线从笔蜂开始下降,略转向西北,一英里外再升高到达“战斗山”(665高地)。 “战斗山”也可称为“汽油弹高地”、“老秃头”、“血丘”。 在笔峰与“战斗山”之间,山脊线渐窄,到达一个山岩突出部,官兵们称之为“岩壁”。 从“战斗山”向北到南江,两条山脊坡度很陡,在那里作战的人们称东侧为“绿岭”。 在“战斗山”和笔峰西山脚(敌侧)座落着渔谷和屯德两个村庄。 距山顶1. 25空哩,一条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路穿过两个村庄北侧的山鞍,在西斜面上升到1100英尺(即“战斗山”的山腰)。 这条道路为北朝鲜人实施进攻和为进攻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渔谷和屯德到“战斗山”与笔峰山顶有一个山路网相互沟通。 从“战斗山”峰顶,观察哨可以直接观察到敌人控制的山谷矿村和竖井。 反之,北朝鲜人也可从“战斗山”反窥东侧的咸安山岩,以及第24团指挥所、补给线、炮兵阵地和条条山路。 无论何方夺取“战斗山”峰顶,均可观察到对方的后方地域。 双方都清楚地认识到控制“战斗山”主峰的好处,因而在长达6周的战斗中,双方均不遗余力地要做到这一点。 从东侧美军控制区登上“战斗山”和笔峰比从西侧北朝鲜控制区登山要困难得多。 在东侧,从半山腰到峰顶已没有路;从咸安山谷边缘的山脚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壮实的登山者从东边1. 5空哩处的水库地区到达笔峰顶端也需二、三个小时,从谷底到“战斗山”顶端则需要三、四个小时,对搬运队来说往返需六小时,一个通信兵来回通常需八小时。 山路的某些地段非常陡,攀登的人必须借助于路旁的绳索。 敌人夜间的巡逻队经常割断电话线,为了保证山下与山上的通信联络,通信兵的工作是艰难而危险的。 将死者与重伤员搬运下山也是极为艰苦的任务,通常1个伤员需要一个6人的担架组;如果伤员伤势很重,途中还需要一个卫生员;另外,为了防备北朝鲜设在沿途的狙击手,还需步兵随从。 在山脚,救护所可以为伤员实施手术和进一步救护,但有的伤员在途中就死去了。 这也许是一项影响“战斗山”地区第24团作战士气的因素。 许多人害怕一旦在山上受伤,来不及得到适当的救治便会死去。 为了向在“战斗山”和笔峰地区作战的第24团提供炮火支援,钱普尼上校在咸安以南的谷地配置了4. 2英寸迫击炮和第159野战炮营。 8月19日,炮兵继续后撤至后方,在钱普尼上校的坚持下,C炮连留在咸安以北的河床上。 他还同时命令工兵加修咸安与东北的古南里-马山公路相连接的小路。 他希望必要时能从这条路线撤退炮兵,同时也可改善团防区内的作战和后勤交通网。 这条路后被称为“工兵路”。 8月15日,钱普尼上校建立了防线,然而在第24团与南侧的第5团之间有一段4000码的间隙。 第24团在“基恩特遣部队”编成内的作战表现并不佳,与友邻之间留有如此大的间隙也就引起了极大的忧虑。 次日,基恩将军将南朝鲜第432国民警察支队配属给钱普尼,后者便将此支队配置在这个间隙中。 8月18日晨,第24团的山区防线遭到敌人第一次进攻,敌人占领了“战斗山”北山脊E连的部分阵地,打死了该连连长。 这一天,保罗·F.罗伯茨中校继乔治·R.科尔任第2营营长。 第二天,敌人攻击驻守“战斗山”的C连并将其击败。 军官们只招集到40名士兵,将他们带回阵地。 在笔峰的许多南朝鲜警察也逃跑了,守阵地的仅剩下56人。 美国军官威胁他们,用武力强迫其返回阵地。 当天晚上,第24团防线中笔峰以北又出现了一个宽约1英里的间隙,数量不详的北朝鲜人已进入这个间隙。 8月20日,除了连长和25名官兵外,C连的其他人员放弃了“战斗山”阵地。 到山下后,这些逃兵谎称其连长已被打死,阵地也被包围后丢失。 根据这个假情报,美军集中炮兵火力,轰击了C连阵地,30架次的战斗轰炸机用燃烧弹、杀伤弹、火箭和航炮攻击了该阵地。 友军的这次行动完全基于假情报上,迫使连长及25名余留人员在坚守近20小时后放弃了“战斗山”。 E连的一个排(除8至10人外)也在同样情况下放弃了山上的阵地。 在团防御的左翼,来自西北山K连阵地的一支南朝鲜巡逻队幸运地捕获了北朝鲜第15团团长。 遗憾的是他在几分钟后企图逃跑而被击毙。 巡逻队从他身上得到了重要文件。 在沿“战斗山”和笔峰地区这天的混战中,北朝鲜人将南朝鲜警察赶出第24团在西北山的左翼阵地。 基恩将军提醒思罗克莫顿中校从第5团战斗队中拨出一部兵力进攻西北山。 8月21日晨,第5团战斗队的第1营(欠A连)穿越第24团防区,占领了西北山,途中仅遇到轻度抵抗。 当夜,北朝鲜人发动强大的反冲击将第1营逐出西北山。 次日午间,第1营再次向该高地发动进攻,5小时后,B连夺取主峰。 此时,基恩将军调整了第5团战斗队和第24团的战斗分界线,将西北山划入前者的防区。 夜间,北朝鲜人又对第1营发动反冲击,阻止其巩固阵地。 8月23日晨,A连试图占领西北山西南1000码的高地而与B连相联接,但遭到失败。 敌人认为这里特殊的地形十分重要,一直努力挫败美军的企图,这便使第5团战斗队的A连几乎天天处于攻击之下。 西北山上B连阵地以北,战斗也同样激烈异常。 占领西北山与笔峰之间“岩壁”的敌军在空袭时就隐蔽起来,因而燃烧弹、500磅炸弹和航炮的效果甚微。 飞机一旦离去,敌人便立即重新占领阵地。 第24团的分队因而无法向南扩展,未能与第5团战斗队的B连联接起来。 在“战斗山”山脊更北一点的地区,第24团的境况更为不妙。 C连丧失“战斗山”阵地后,飞机和火炮对“战斗山”主峰进行了炮火准备,为步兵发起进攻,夺回“老秃头”做准备。 那天天气极为闷热,攀山苦不堪言。 但在8月21日,L连终于到达山顶。 在飞机和火炮的惩罚下,敌军已放弃阵地,如今反其道而行之,用迫击炮轰击主峰,阻止L连巩固阵地。 这种炮击一直持续到下午三四点,接着敌人一个排的兵力通过崎岖的战壕从“老秃头”西坡偷袭L连。 敌人一士兵甚至将手榴弹投进了美军一位排长的散兵坑中。 该连的其余两个排听到枪声后,立即撤离阵地,返回山下。 军官们试图在东坡集结L和I连官兵时,敌人迅速占领了“老秃头”。 E连的分队也于当天撤离阵地。 随后,美军的空军、炮兵和坦克火力对“战斗山”实施了集中袭击,I和L连也准备反冲击。 这次反冲击进展缓慢,午夜时,他们被迫停止进攻,等待黎明。 8月22日拂晓后不久,I和L连重新发动进攻。 在I连火力掩护下,R.P.史蒂文斯中尉带领L连攻打主峰。 杰拉尔德·亚历山大中尉后来断言,当时并没有敌人的火力,但他的士兵每小时也只能前进300码。 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三枚敌人手榴弹炸伤该连6名士兵,其余士兵立刻向山下奔去。 亚历山大将其士兵阻止在离山峰100码处,命令他们返回,但无人执行命令。 他只得与一名自动步枪手爬上高地,发现山峰已无人防守。 该连士兵于是渐渐归队,到达“战斗山”。 该连在三小时内伤亡17人。 几小时后,敌人一股小分队到达该连防线左翼,L连便从高地撤离,返回I连阵地。 第二天(8月23日),“战斗山”上的战斗继续进行,I和L连均得到南朝鲜警察部队的加强。 最后,美军和南朝鲜军终于勉强控制住“老秃头”。 这主要归功于81毫米和4. 2英寸迫击炮,它们封锁住了敌人从西坡通向顶峰的道路。 在被接替换防下山之前,L连报告该连实力为17人,集中在一个散兵坑中,该连撤至半山腰时,实力已达48人,次日清晨,该连实力已增至100人。 第24团第3营营长科利中校说:“我营各连在作战时缩小成排的规模,我的指挥则只能达到连一级。 如果我们这支部队还要象一个营那样作战,我建议应增加军官编制,一个领头,一个驱赶。 ”咸安地区的这种状况迫使沃克将军命令陆战旅做好随时向这一地区机动的准备。 8月25和26日,C连击退了进攻“战斗山”的一些北朝鲜人,他们来自屯德矿村向上延伸的指状长山脊。 战斗中,一小队航空兵碰到100名左右的敌人,他们立即投弹、扫射,几乎将这股敌人全歼。 此时,防御“战斗山”的部队是“贝克特遣分队”,编成有第24团C连、E连的一个排和一个南朝鲜警察连,指挥官是科尔中校。 由于“战斗山”地区地势孤立,团的防御前沿也被扩展,因而成立了这个特别指挥部。 在两天的时间里,该特遣分队掩埋了许多在阵地上和阵地前被打死的北朝鲜人。 此时,第24团第3营接替第1营在“战斗山”-笔峰地区的防务,其C连作为“贝克特遣分队”一部,留在“老秃头”。 8月27日下午6时,科利的第3营完成了接防任务。 北朝鲜人的进攻仍在继续。 8月28日拂晓前,敌人在C和I连之间发动连规模攻势。 当夜,敌人的迫击炮火覆盖了“老秃头”山上的C连,其中数发明显地射向连指挥所。 午夜后,一股敌人在美军后方出现,占领了指挥所。 8月29日2时45分敌人进攻开始后,C连部分人放弃了“战斗山”上的阵地。 敌人接着扫向E连,占领其部分阵地。 天亮后,美军向C连空投弹药。 火炮提供的弹幕射击封锁了从敌主阵地向前机动的通路,阻止敌人向山顶加强兵力。 一整天,美军向北朝鲜人占领的E连阵地实施炮击和空袭。 夜间,E连组织反冲击夺回了失地。 午夜前一小时,北朝鲜人向C连发动攻击。 该连左翼的部队跳出阵地,边向山下跑边喊:“他们打进来啦。 ”这种恐慌情绪漫延开来。 敌人再次夺去“战斗山”。 C连连长劳伦斯·M.科科伦和17名士兵被丢在指挥部,其中数人带伤。 30日天亮后,美军又对“战斗山”实施空袭,火炮、迫击炮和坦克也集中火力从山谷向敌占峰顶炮击。 一位在山上划伤、藏匿数小时后返回山下的人说,北朝鲜人的主力为躲避空袭和炮击已撤至主峰西侧森林覆盖的山脊,在“老秃头”上只有少数人在坚守。 上午11时,B连在第3营的支援下,向这个高地发动进攻,两小时后到达峰顶。 第24团的部队总是以这种方式夺取“战斗山”。 火炮、迫击炮和坦克炮猛烈地轰击山峰,空军也对其实施地毯式轰炸,把山顶变成一片焦土,接着步兵从“老秃头”东坡的高地发起进攻。 支援迫击炮火也在东坡建立了阵地,使敌人始终处于钢铁花丛之中,直到步兵距山峰很近时,炮火才停止射击。 步兵在最后的冲击中到达山顶,这时,他们通常发现,敌人已经放弃了阵地。 8月份,“战斗山”阵地频繁易手,究竟有多少次没有统一的说法。 第24团第1营一位情报军士说,据他统计,山峰易手达19次之多。 以8月18日到月底,敌人对“老秃头”的进攻几乎每夜都有。 在24小时内,阵地经常是二、三次易手。 通常是敌人在夜间占领,第24团又在第二天夺回。 在这种车轮战中,炮兵前进观察哨的人员及设备有较大的损失。 在8月15日至31日,担负支援第24团任务的第159野战炮兵营观察与联络组中有7名前进观察员和8名其他人员伤亡,损失了8部无线电步话机、11部电话和两台汽车。 在“战斗山”和笔峰以南的西北山的防御作战中,第5团战斗队第1营在8月最后一周中几乎没有停止过战斗。 8月25日和26日,该队C连梅尔文·O.汉德里奇军士长勇敢地担任了作战指挥。 他从前进阵地上指挥炮兵火力压制敌人进攻,自己曾一度阻止住该连部分想放弃阵地的人员。 尽管负伤,他依然返回前进阵地,继续指挥炮兵火力,单人匹马与敌交战直至阵亡。 第5团战斗队重新夺回他所在阵地后,发现他周围有70多具北朝鲜人的尸体。 8月底,在乌山以西南部战线的山区,作战陷入僵局。 双方均无明显优势。 第25师守注了防线中部——“战斗山”和西北山一线,但却经过了艰苦努力,而且官兵对未来的忧虑也日益加重。 发布时间:2024-09-20 08:07:17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