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胜之谋·第二十九 内容: 全胜之谋·第二十九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宁可弃地,不能分兵。 ——冯·施利芬   仁川登陆成功和第8集团军突围釜山之后,很快就出现一道难题。 那就是联合国部队要不要越过三八线。 美国政府高层人物就第8集团军的尔后行动方向,详尽考虑良久,决定令其进入北朝鲜。 参谋长联席会遵循这一决定,于9月27日给麦克阿瑟发去一综合性指令。 明确他的首要目标是消灭北朝鲜的部队。 如有可能,就让李承晚统一朝鲜。 但参联会又警告他,不要认为这是最后的指令,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能要作某些更改。 并特别叮嘱他,要尽最大努力判明是否有苏联或中国干预的可能,且随时报告此类威胁。 参联会的指令表明,麦克阿瑟的使命是“消灭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此而批准他在三八线以北采取军事行动,其前提条件是假设在这期间,没有大规模中国或苏联军队进入北朝鲜,或没有宣称他们打算进入北朝鲜来对抗联合国在那里的军事行动。 指令还补充说,无论如何联合国部队不能越过朝中和朝苏边界,非朝鲜地面部队不能进入边境地区。 这要作为一项政策法令来对待。 参联会还指示麦克阿瑟呈报作战计划供审批。 这样,参联会就直接掌握了在三八线以北任何军事行动的最后审批权。 麦克阿瑟一接到指令,就要求参联会取消对他的限制。 这一限制就是在他的部队越过三八线之前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特许。 他敦促说,他打算发布一项通牒,如果北朝鲜不遵照此通牒投降,就要允许他越过三八线,并寻歼北朝鲜军队的残部。 两天后,国防部长乔治·C.马歇尔给他一封私人电报仅表明他本人的意见。 电报说在他向三八线以北推进过程中,在战术和战略上不会受到什么约束。 杜鲁门总统本人已同意了他的电报内容。 很显然,9月29日麦克阿瑟已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同意越过三八线。 翌日,在与国防部的通话中,麦克阿瑟表示“除非我被俘,否则整个朝鲜都是我们采取军事行动的地方。 ”   10月1日麦克阿瑟给华盛顿一封明确其意图的电报,以排除对他的作战计划之误解。 电报说:  如果没有收到政府相反的指令,我计划于10月2日12时公开向联合国部队各指挥官发布总命令。 在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决议的监督下,限制我们军事行动的只有朝鲜的国际边境和军事上的危急关头,而所谓的三八线对我们的部队来说,根本就无需顾及。 为达成歼敌任务,不论是侦察敌情还是利用其他条件,部队均可随时越境。 如果敌人不接受我们10月1日提出的条件,部队在今后的战役中将寻歼敌军,而不论他们在朝鲜的什么地方。 晚些时候麦克阿瑟解释说,联合国部队十月初在三八线一带暂时受滞是因为后勤保障的困难。 共产党方面已有某些重大征候出现。 中国总理周恩来10月1日在北平纪念共产党中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警告说中国人民“不会容忍外国侵略,也不会袖手旁观帝国主义分子对邻国的野蛮侵略”。 这显然是威胁如果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中国要介入朝鲜战争,10月2日苏联代表在联合国提出改案,倡议在朝鲜停火并撤出所有外国军队。 次日印度代表瑟·贝内卡尔·劳表明其政府的观点,即联合国部队不要越过三八线。 印度驻北平大使向尼赫鲁总理报告说,如果联合国部队过线,中国将参战。 所以印度在联合国的立场无疑受到这一报告的影响。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于10月1日通电北朝鲜武装部队总司令,令其投降,并要求北朝鲜人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动,在军事监督下,执行联合国决议,并将生命财产损失减到最小,释放联合国军的战俘和其他被拘留人员。 然而北朝鲜对此没有理会。 10月9日,麦克阿瑟将军发布最后通牒,“最后一次”要求北朝鲜投降。 对此,也是没有任何官方回答。 但10月10日早上在东京收听到平壤广播说,金日成拒绝了这一要求。 一、麦克阿瑟在北朝鲜的作战计划   第8集团军一推进到汉城附近,沃克将军就关注着与第10军的关系。 他和他的司令部认为,第10军应该编入第8集团军,所有在朝的联合国部队应该在一个统一的野战司令部指挥下作战。 沃克将军可能和麦克阿瑟将军讨论过关于在三八线以北作战的个人想法,由于某种原因,不得而知。 然而从文书中看,沃克从来没有要他们隶属他。 迄今所知,沃克将军曾于9月29日就此事向麦克阿瑟提出过。 那是一份文字十分考究的电报。 内容是他希望得知第10军的进展情况和今后去向,以便为第8集团军北进,向第10军靠拢制订更好的计划。 第二天麦克阿瑟使沃克失望的回答是,第10军仍为总部的预备队,在仁川至汉城地区随时准备遂行总部赋予的任务,并且“会将其任务尽早通知你”。 当麦克阿瑟将军9月29日飞往李承晚政权的首都汉城时,他对朝鲜的下一阶段行动计划已经有了构思。 9月26日希基将军给赖特将军送去一份校核表,就已说明麦克阿瑟将军要计划在北朝鲜扩张战果,即使用第10军在元山进行两栖登陆。 在仁川以外其他地方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其中包括一个军规模的登陆作战在元山至咸兴一线的东海岸实施,远东司令部联合计划与作战署对此项研究持积极态度。 不过赖特将军制订的这一计划纲要交到麦克阿瑟手上才只有几个小时。 赖特将军的这一计划提议,向北朝鲜推进的作战行动应该包括:第8集团军为配合在元山或其他地方的两栖登陆作战,必须在西部采取重大行动。 这是远东司令部所作决定的正式开始。 然而这就意味着在朝鲜要成立两个独立的野战司令部来指挥尔后阶段的战争。 这件事很快就成为问题争论的核心。 在9月26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麦克阿瑟将军似乎打算在攻占汉城后,就将第10军交第8集团军指挥。 希基和赖特将军倾向这一考虑,远东司令部后勤处乔治·L.埃伯利少将也表示赞同。 但是,很显然他们都没有积极地向麦克阿瑟建议。 埃伯利认为,第10军在东海岸的两栖作战中虽然也能得到勤务支援,但它隶属第8集团军之后,就更容易些。 如果麦克阿瑟到九月最后一周还对第10军今后的作用举棋不定的话,他就决定陈述自己的观点。 导致麦克阿瑟决心在朝鲜成立两个野战司令部,最好理解的理由是北朝鲜的地形图和勤务问题。 沿汉城-元山往北的通道上,太白山脉出现在中东部半岛上,使高原破碎,形成一片无序的山地,一直延伸到满洲边境。 主要通道都在沿南北走向的深山谷地。 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较好通道,也只位于北纬39度线稍北一点。 它连接着平壤和东海岸的元山。 铁路线也是在这里横穿半岛。 因此计划在平壤至元山以北的任何战役,最大的困难是勤务支援问题。 审定在朝鲜的尔后作战中勤务问题之时,麦克阿瑟将军不得不注意到南朝鲜的交通运输状况。 先是联合国部队的轰炸,后是敌人撤退时的破坏,已使釜山以北的公路、铁路桥梁几乎全部被毁。 所有的工程部队集中起来工作数周才能修复釜山到三八线的铁路。 空军的行动也已使北朝鲜的交通运输系统支离破碎。 在考虑到这些情况后,麦克阿瑟将军显然认为,他不可能同时支援第8集团军北进和第10军先在仁川登陆,尔后不停顿地迅速向北追击的行动。 他倒是希望有一支部队在釜山突围后,紧随北朝鲜人的后撤,穿过中部山区,一直北上到东海岸。 麦克阿瑟推断,如果在东北沿海登陆或许也能达成这一目的。 在朝鲜作战的后方基地实际上是日本,所以麦克阿瑟坚信,两支部队在朝鲜作战,只要协调好,不会削弱其战斗力。 与这一决定有关的是合围北朝鲜首都一事。 麦克阿瑟的方案是当第8集团军从汉城地区往北向平壤发展进攻时,第10军在元山登陆,沿元山至平壤交通线从东向西推进,从翼侧和后方攻占平壤。 进攻北朝鲜作战计划的第一个提纲确定了“元山突击”的目标日期,即第8集团军通过第10军在汉城-仁川的防区后12天。 这里考虑到第8集团军可先于第10军元山的两栖登陆3-7天发动进攻。 麦克阿瑟于9月29日批准了这一计划。 第8集团军作战处长达布尼上校得知总部计划将第10军海运元山之后,便准备向总部发报,提交自己的方案,以取而代之。 他的方案是将第10军转隶给第8集团军,并提前从陆地向平壤-元山发起进攻。 第8集团军司令部人员认为,总部转运第10军的计划是不必要的,将耽搁追歼北朝鲜军队的任务,而且也有碍第8集团军向北推进。 他们坚信,南朝鲜部队沿东海岸北上,夺占元山可能早于第10军在元山的登陆。 达布尼将军 [ cdhyy注:前面说是上校 ] 将电报移交给沃克将军,后者看完,表示赞同,但指示不要呈发总部。 据达布尼称,沃克将军说他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已收到了一个内容完全相反的命令。 鉴于有大量敌军士兵从釜山外围可能逃回北朝鲜,第8集团军早些时候就要求第10军最少派一个团的兵力,封锁原州和春川一线的中部山口。 但第10军答复是不能延伸到那些地方。 10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发给沃克一份电报,使其指挥东部地区作战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完全破灭。 电报通知他,麦克阿瑟打算把元山机场交给第10军,作为岸基飞机场地,第8集团军所辖南朝鲜第1军在东部元山地区登陆后,立即转隶给第10军。 看来沃克将军认为,占领汉城后,第10军应该在第8集团军指挥下继续向北进攻平壤,而第8集团军紧随其后。 其理由是,从西部继续进攻的态势看,第10军已经展开,而第8集团军还未就位,第10军先发起攻击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而且第10军在进攻中可继续得到仁川方向的勤务支援。 沃克将军和第8集团军大多数高级军官们都普遍认为,如果不马上继续追击,而将第10军从仁川转运出去,再让第8集团军机动至三八线以南展开,这几乎需要两周的时间,这样就让本来可消灭或俘虏的大量北朝鲜军队残部逃之夭夭。 沃克将军的想法是,不管有没有援助,第10军一旦进抵平壤,第8集团军随后即可沿平壤-元山交通线东进,与已抵达的南朝鲜第1军在东海岸会合,继而向北发展。 这一方案考虑的是第10军继续在西部作战,从平壤向鸭绿江推进。 而另一种选择是在第8集团军抵达平壤后,第10军沿平壤-元山向东机动。 这两支部队在沃克将军指挥下协同作战,并同时得到空运至仁川和釜山来的物资供应,直到元山得手。 然后部队在东部作战的所需物资,大量靠海运通过元山以及兴南等更北的港口来提供。 希基、赖特将军和麦克阿瑟的参谋埃伯利都赞同这一作战方案。 远东海军部队司令乔伊将军和其司令部的主官们反对元山两栖作战方案。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第10军从汉城向元山实施陆上机动,要比从海上转运快得多。 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将军对他的师在朝鲜东北方向作战的方案也有很多保留意见。 第8集团军司令和参谋们预见南朝鲜第1军攻占元山会比第10军在该地的登陆速度快。 10月10日已成事实。 他们还认为第8集团军攻占北朝鲜首都平壤也会先于第10军的登陆行动,这也证明是正确的。 麦克阿瑟将军10月17日发布新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作战命令,标出的这两支部队的分界线已经表明他正式承认这一事实。 这条分界线始于三八线,沿太白山脉总的走向,向北经朝鲜东部一直到鸭绿江。 二、第8集团军的进攻展开   根据麦克阿瑟将军10月2日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第2号作战命令,第8集团军于次日发布作战命令,以明确遂行进攻北朝鲜作战方案中的有关任务。 命令要求所辖美军第1军以不足一个师的兵力占领临津江以西一线,其主力在集结地域集中,然后按集团军命令,确保第1骑兵师为主要突击力量,遂行北进的作战任务。 第24师及南朝鲜第1师保障其翼侧,并担任预备队。 此外,美军第1军离开防区后,第9军就需保护汉城-水原-大田-大邱-釜山交通线,以及和南朝鲜警察部队一道消灭南部的残敌。 南朝鲜第2军辖第6、7、8师和第1军及所属首都师、第3师,受命分别向中部的清州、议政府地区和东部的荣浦、注文津以北地区机动,准备北进。 南朝鲜军还要在10月5日前派出一个师(第11师)协助美军第9军在南部后方的作战。 根据命令,美军第1骑兵师于10月5日进至汉城以北,确保美第1军在三八线附近集结地域的安全。 所属第5骑兵团以一个连为先导,于黄昏在汶山里地区北渡临津江。 7日午时,第16侦察连进抵开城,当晚第8骑兵团第1营一部也抵达该地。 8日黄昏,骑1师的第7、8团在开城附近开始遂行第1军集结地域的安全保障任务。 有些分队已前出至三八线上敌轻火器的射程之内。 在第1骑兵师之后,第24师业已在汉城地区集结。 在上述态势下,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部队番号,并也在汉城附近集结。 它就是皇家澳大利亚团第3营。 该营由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年仅30岁的查理士·H.格林中校指挥。 9月28日运抵釜山,10月3日在金川加入英军第27旅。 该旅更名为英联邦第27旅。 两天后该旅大部空运至金浦机场,配属给在三八线附近集结的第1军。 随着第1军在汉城北的集结,10月7日12时第8集团军在仁川-汉城地区接过第10军的防务。 12日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司令部均从大邱转移至汉城。 早在10月4日,远东空军和第5航空队就遵照7月18日命令,对在金浦机场的海军陆战队几个航空中队行使指挥权。 这对第10军和陆战队来说,都是极不愉快的事。 但这种指挥权的变更在空军作战行动中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远东空军已经指示陆战队第1联队继续支援第10军作战。 10月15日第5航空队在汉城开设指挥所。 9月份取得胜利后,第5航空队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从日本转场到在朝鲜的基地。 这就增加了载弹量、出动量和作战地幅,而且增加了深入北朝鲜的作战半径。 三、南朝鲜第1军夺取元山和兴南   李承晚已经多次表明他的意图,即南朝鲜军队的唯一阻拦就是鸭绿江,而不管联合国部队是否越过三八线。 他在9月19日釜山的一次群众大会上称:“我们必须推进到满洲边境,直到消灭最后一个敌人。 ”还说,他不希望联合国部队在三八线上停下来,即使停下来,“我们也不会让我们自己停下来”,韩国军队不停止前进。 美军驻朝军事顾问团作战处一名军官在三陟的一架飞机上签署命令,要求南朝鲜军第3师越过三八线,并尽快地向元山挺进。 此命令于9月29日下午呈报了在江陵的埃默里奇上校。 9月30日该师的先头巡逻队越过三八线。 次日午前,两个步兵连前出,进入三八线以北敌既设阵地上火力的杀伤范围。 10月2日第3师和首都师在襄阳开设指挥所。 该地位于三八线北8英里。 虽然麦克阿瑟将军是10月3日第一次正式公开宣布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但美国新闻界在前一天就对此作了报道。 没有等南朝鲜军队过境,新闻记者就抢先飞到三八线南侧东部城市江陵,以获取这一消息。 引人注目的追击阶段开始了。 南朝鲜军第3师昼夜兼程向北挺进,徒步和乘车并用,大部分时间和上级失去联络,没有翼侧保障,超越过多股敌人,其后方经常遭到被超越敌人的攻击。 沿途也发生了一些损失重大的火力战。 北朝鲜的第5师约2400人正好在南朝鲜部队前面撤退,他们对尾随南朝鲜军的先头分队,用迫击炮和76毫米反坦克炮实施火力突击。 路上埋有大量地雷,因此追击部队的先头车辆大量被毁。 北朝鲜人利用筑垒阵地,包括交通壕、掩体和构筑的火炮阵地,尽力阻止或迟滞南朝鲜部队的推进。 第3师平均每天前进15英里,不少士兵没有鞋,光着脚走路,流着血,艰难地向北跋涉。 首都师随第3师后跟进,并向内地金刚山山脉的垭口方向派出小分队。 金刚山山脉和海岸线平行,山峦迭嶂,高耸而美丽。 昔日吸引不少人从朝鲜各地而来渡过十分愉快的假日。 南朝鲜第2军的部队从中部进入北方要比东海岸的第1军晚些。 10月6日第6师在春川附近越过三八线,向华川挺进,与顽强防守的北朝鲜第9师两个团战斗了3天。 此后,8日下午该师进入华川,迫使守敌两个营向西北方向撤退。 第8师于8日过境,而其右翼第7师晚1-2天。 这两个师都拐向铁三角地区,10日抵达。 在这一地区的铁原,北朝鲜一支大部队白天进攻南朝鲜军第16团,被粉碎后即撤离。 随后第8师各部队进入铁原。 铁三角地区位于北朝鲜中东部山区,距三八线20-30英里,位于汉城东北50英里处,是一片较开阔的地形,象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三个角为三个城镇,顶角是平壤,左底角是金化,右底角为铁原,铁三角地区在以后的战争中出名。 它是北朝鲜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沟通东西海岸,向南也是通往南朝鲜中部的交通要冲。 10月11日南朝鲜军第8师及第6师7团攻占平壤。 13日第7师取道金化,也抵平壤。 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前,除第1师外,所有属美军第1军指挥的南朝鲜部队,届时都已过线。 10月9日,南朝鲜军第1师和首都师已从南面抵达元山地境,距东海岸三八线为110英里。 当日首都师在城南元山至铁三角路上缴获6辆坦克,4门火炮,10门82毫米迫击炮,1门120毫米迫击炮,30挺重机枪,500支冲锋枪,5000支苏制步枪,1车医疗用品和其他供应物资。 第3师主力沿海岸公路北上抵达元山前线,北朝鲜第24机械化炮兵旅,第945团(两栖部队)和海军司令部所属分队在元山组织城防,炮兵占领元山南侧防御阵地,为抗击南朝鲜部队进攻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南朝鲜军第3师和首都师于10月10日进入元山。 第3师沿东海岸北上十分艰难。 元山城被一群450英尺高的小山挤在海岸狭长地带上,窄长而零乱,大约两英里长。 军长金斐一准将为解决哪个师先进城的矛盾,规定2个师于6点同时到达,10时两师占领元山。 但后来未如期实现。 军事顾问团高级顾问埃默里奇上校午后随第3师23团先头部队进城。 北朝鲜人占领城区,以密集火力突击南朝鲜部队,直到近午,才将大部分火炮撤出元山,整个下午又从城区西北和后面高地对市内实施火力突击。 当日下午南朝鲜军第3师攻占了城东满布地雷的机场。 黄昏时节,两个师仍在城内进行巷战。 夜间,敌一支配备有10门76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装甲特遣分队又返回机场实施突击,烧毁了所有楼房和机库。 第二天,即10月11日,第3师冒着敌炮火和轻火器射击攻入元山。 截至黄昏,部队已攻占城区并向北前出1英里。 首都师协助清除市内残敌和夺取机场。 沃克和帕特里奇将军于11日飞抵元山机场,认定机场条件完好,帕特里奇将军掌握着22架战斗运输司令部的飞机,第二天就为南朝鲜部队空运了131吨供应物资。 夺取元山之后的一周,第3师留驻市郊,以确保美军第10军预定登陆场的安全。 同时首都师沿海岸向北推进了50英里,沿途仅遇到轻微抵抗,17日就攻占了咸兴及其港口兴南。 在顺利向北推进期间,南朝鲜军进行了扩建。 10月8日第5师在大邱重建。 这样南朝鲜军又恢复到开战时的8个师。 同时还新建了第一游击队,下辖5个营(第1、2、3、5、6营)。 8天后,即10月16日南朝鲜第3军成立。 这是一个新番号,下辖第5、11师,负责汉城-春川-麟蹄-襄阳一线的防务,肃清这一地区的残敌和游击队。 四、第10军准备前往朝鲜东北部登陆   在南朝鲜第1军越过三八线向元山挺进时前后,阿尔蒙德和斯特鲁布尔将军于10月1日都接到总部和远东司令部的预先号令,内容是预计在元山登陆一事。 第10军在元山登陆的联合特遣部队已重新建立,斯特鲁布尔将军任总指挥。 他已接到乔伊将军赋予第7联合特遣舰队的任务。 它包括:(1)封锁朝鲜东海岸清津以南海区;(2)装载并航运第10军至元山,以及负责航渡中的掩护和支援;(3)必要时,遂行登陆前的海上作战;(4)登陆之日,实施两栖突击,攻占并扼守在元山地区的滩头阵地;(5)在登陆地域向第10军提供舰炮和空中火力支援,以及初期的后勤保障。 麦克阿瑟将军于10月2日就联合国部队在三八线以北的军事行动发布了第2号联合国作战命令,阐明了第10军的机动计划和任务。 第8集团军通过汉城地区第10军防区后,后者即转为总部的预备队。 陆1师和第10军司令部在仁川装载上船,而第7步兵师与第10军之大部从陆地机动至釜山,再行装载。 在仁川,潮汐情况不好,两栖器材有限,同时第8集团军还要占用部分仁川港,因此第10军装载外运十分复杂和困难。 如果全军要在两周内装载完毕,麦克阿瑟将军只得决定部分部队先陆上机动至釜山,然后装载上船。 选择元山作为第10军的登陆地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元山位于日本海突出部一个大海湾的西南,是朝鲜东海岸的主要港口,是横穿北朝鲜之捷径的东部起点,也是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枢纽。 1950年战争开始时,该城有人口15万。 日本人把元山开发成海军基地,北朝鲜人沿用。 俄国的海运供应物资和军事装备的进口港主要是元山和经铁路运输,从苏联的海参崴基地向西南进入朝鲜各地,元山也是要冲。 它还是朝鲜的煤油基地。 占领元山,向西可横穿朝鲜半岛,直指平壤,向北可威胁咸兴-兴南要地,在50英里范围内,是朝鲜最重要的工业区。 9月30日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将军接到关于第10军将在元山登陆的通知。 翌日要求他在10月3日前提交一份预计于10月15日登陆的装载计划。 由于输送舰船还未明确,所以不能如期完成计划拟制。 10月7日突击部队司令多伊尔将军建议10月20日作为最早的登陆日,否则两栖突击部队不能完成准备。 斯特布鲁尔和乔伊将军认可了这一建议,并将其转呈麦克阿瑟将军。 麦克阿瑟接受了这一建议,20日作为暂定的登陆日,并要求尽早完成准备,把登陆日期提前。 两天后,斯特布鲁尔将军拿出了他的作战计划,编制了第7联合特遣部队的组织序列如下:       90  突击部队,詹姆斯·H·多伊尔海军少将指挥;       95  先遣部队,阿伦·E.史密斯海军少将指挥;       95. 2 掩护与支援大队,查理斯·C.哈特曼海军少将指挥;       95. 6 扫雷大队,理查德·T.斯波福德海军上校指挥;       92  第10军,爱德华·M·奥尔芒少将指挥;       96. 2 侦察与巡逻大队,乔治·R.亨德森海军少将指挥;       96. 8 护航航空母舰大队,理查德·W·鲁布尔海军少将指挥;       77  快速航空母舰大队,爱德华·C.尤恩海军少将指挥       70. 1 旗舰大队(密苏里号),欧文·T.杜克海军上校指挥;       79  后勤支援,伯纳德·L.奥斯汀海军上校指挥。 10月10日麦克阿瑟将军命令执行2号联合国军作战计划,这样,所有暂定方案均被取消。 麦克阿瑟将军9月29日的9-50作战计划指派第1陆战师和第10军两栖突击部队在仁川紧急装载。 10月3日第10军令第1陆战师先行机动至仁川的集结地域。 次日奥尔芒将军就元山地区作战发布军的命令。 第1陆战师的任务是夺取军上陆后的作战展开地域,而第7师登陆后向西发展进攻,尔后参加第8集团军对平壤的作战。 截至10月6日,第1陆战师的第1、5、11团实际上已在仁川地区完成机动,第二天第7陆战团也开始从议政府向仁川集结地域机动。 在仁川港装载时,第1陆战师有兵力23591人,加上美陆军部队40人和南朝鲜陆战队4516人,共计28147人。 10月6日中午起,第3后勤司令部负责指挥仁川地区的装载。 当日第10军要求停止与其无直接关系的任何装载,否则该军的装载将拖延6-12天。 10月7日第8集团军接替仁川-汉城地区防务后,第10军即转成总部预备队。 高为31英尺的潮汐和低潮时露出的大片泥滩,给装载带来极大困难,要求向港区机动部队和运送物资都要准确地计算时间。 在仁川港只有7个泊位可供坦克登陆舰和登陆艇停靠,而且只有在高潮时。 更为严重的是没有足够的码头,只有一个很小的码头在高潮时可供机械化登陆舰装载车辆。 车辆运到坦克登陆舰的上甲板,摆渡出去,在港湾再用起重机转装到武装运输舰上。 利用有限的潮汐时间进行这一转运,成了料想不到的主要困难。 第1陆战师已得知第1后勤司令部将给所有在仁川装载的部队携带10天的第一、三、五类补给品。 但没有实现,因为按这要求,就得把已装进海湾船上的物资卸下来转运到岸上,再往其他舰船上装载,有的物资还要装载到第10军所用的舰船上或留给第8集团军使用。 32000份突击口粮和100000份普通口粮从日本空运到金浦机场,然后也要送到港口进行装载。 10月9日部队在仁川开始上船。 第1陆战团的第1、3营10日登上坦克登陆舰,他们将在这狭窄的船舱里呆16天才能上岸。 11日第10军岸上指挥所关闭,随后在军事运输舰“麦金利”上开设。 第10军的物资于8日开始装船,16日结束。 这时第8集团军已在西部越过三八线,正向北挺进。 发布时间:2024-09-21 08:04:22 来源:常能网 链接:https://www.changnen.com/post-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