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叙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宁都魏禧《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常熟顾祖禹所撰述也。其书言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所可见,而景物游览之胜不录焉。《历代州域形势》凡九卷,《南北直隶十三省》凡一百十四卷,《山川源委》凡六卷..
叙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宁都魏禧《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常熟顾祖禹所撰述也。其书言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所可见,而景物游览之胜不录焉。《历代州域形势》凡九卷,《南北直隶十三省》凡一百十四卷,《山川源委》凡六卷..
总叙一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昔在神禹克平洪水之灾,作为《禹贡》,孔子删书,列于六经。其并传者,又有《山海经》,其词迂诞。太史公曰:“言山川者,断自《禹贡》”,允矣。自禹以神圣平成天下,传之子孙,其支庶列为侯伯。其在《商颂》曰:“韦顾既伐。”..
总叙二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子于是书,可谓好之勤,思之笃..
总叙三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或曰:“审如子言,则乡导之于地利,重矣。然则子之书,其可废乎?” 曰:“何可废也?孙子言: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然不得吾书,亦不可以用乡导。夫南行之不可以北辕也,东泛之不可以西楫也,此易知也。西北多山,而未尝..
凡例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二十六则天下之形势,视乎山川;山川之络,关乎都邑。然不考古今,无以见因革之变;不综源委,无以识形势之全。是书首以列代州域形势,先考镜也;次之以北直、南直,尊王畿也;次以山东、山西,为京室之夹辅也;次以河南、陕西,..
目次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叙》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唐虞三代 春秋战国秦○卷二历代州域形势二两汉 三国○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三晋 十六国附○卷四历代州域形势四南北朝 隋○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卷六历代州域形势六唐下 五代 九国附○卷七历代州域形势七宋上 ..
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天下不能有治而无乱也。繇乱而之治,则州域奠定,而形势操于一人。繇治而之乱,则州域纷更,而形势散于天下。盖有都会焉,有藩服焉,有疆索焉,此州域也。而即一人之形势也,封域不可恃为强,城郭不..
卷九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历代州域形势九明 惟明受命,奋起淮甸,首定金陵。【史略】太祖初起濠州《兴濠录》:元至正十一年,太祖春秋二十五矣。时颍州刘福通、徐州芝麻李、蕲州徐寿辉等,相率起兵,攻陷城邑,太祖欣然欲往从之。明..
北直方舆纪要序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方舆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据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者,非今日之北直乎?说者曰:“昔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幽陵自昔建都地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然孔子删书,断自唐虞。昔舜分幽州,周列燕国,汉唐以来,大都可知也。石晋以燕..
卷十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方舆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北直一古冀州按州名盖始于颛帝时。见卷首。舜分置十二州,此为幽州传曰:舜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则北直为幽、并二州地。杜氏《通典》:舜分卫东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是也。《禹贡》亦为..
卷十一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方舆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北直二◇顺天府东至永平府五百五十里,南至河间府四百十里,西至保定府易州二百十四里,北至延庆州百八十里,东南至天津卫三百三十里,西南至保定府三百三十里,西北至万全都指挥使司三百五十里,东北至古北口二..
卷十二作者:清·顾祖禹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方舆纪要序》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北直三◇保定府东至河间府静海县三百五十里,东南至河间府二百十里,西南至真定府定州百五十里,西北至山西蔚州二百八十里,北至保安州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三百三十里,至南京二千四百五十里。《禹贡》冀州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