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狂澜·第一
东线狂澜·第一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柏林东南60公里的萨岗空军第三战俘营里,1万名盟军士兵显露出某种压抑的兴奋。 尽管严寒刺骨,鹅毛大雪下个不停,战俘们还是拥挤在营房前,议论着最新消息:俄国人已经打到东边..
东线狂澜·第一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柏林东南60公里的萨岗空军第三战俘营里,1万名盟军士兵显露出某种压抑的兴奋。 尽管严寒刺骨,鹅毛大雪下个不停,战俘们还是拥挤在营房前,议论着最新消息:俄国人已经打到东边..
“最后一分钟”·第二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月二十日上午五点之前,一架大型客机——美制C-54运输机——在马耳他岛着陆。机上坐的是温斯顿·丘吉尔和其他英国领导人,他们来参加一次“蟋蟀行动”——一次和美国军政领导人四天会议的代号,它是..
“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会议”·第三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预言美英之间会有日益加深的裂痕,并非出自于那种把愿望当成现实的需要。象一九四四年那次一样,英国人主张仅仅在德国北部发动一次进攻就行了,而美国人却要求在广阔战线上发动攻势..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第四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德国在东部战场和西部战场不仅遭到地面进攻,也遭到来自空中的毁灭性打击。东线灾难的全部严重性,也许还能瞒得过公众耳目,但几乎所有德国人,包括希特勒本人在内,都面临着遭到空袭的危险。..
“赞同罗斯福的裁决”·第五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下午四点,当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始的时候,利瓦吉亚大厅里的寒暑表刚好指着摄氏5度。房间尽头壁炉里的柴火熊熊地燃烧着。面色红润的丘吉尔穿着一身将军制服,不停地吸着雪茄烟。罗斯福的亲密合作..
在巴尔干战场·第六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在雅尔塔,关于波兰问题的讨论只是戏剧性地突出了关于欧洲所有解放了的国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巴尔干比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更加尖锐地摆着。 1944年春天,俄国人在他们三条强大的阵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
雷击战役·第七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克里米亚会议的情况于二月十二日见报以后,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表示热烈赞同。在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每日快报》和《每日工人报》等报纸都在头版发表文章赞扬三大国所达成的各项协议。《基督教科学..
战争与和平·第八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最后一百天》《凌厉的攻势·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二月十四日清晨,戈培尔和他的新闻官鲁道夫·泽姆勒到他的老朋友格布哈德医生的疗养院去探望希姆莱。这座位于柏林以北120公里处的隐秘的居所已成了希姆莱非正式的大本营。希姆莱喜爱霍恩利琴的幽静的与世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