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初版序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 拥有637余艘军舰,总吨位达193万吨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情形极为凄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全部葬身海底,残存的舰只中仅有小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巡洋舰3艘,潜水母舰1艘,特务舰2艘,驱逐舰30艘,潜艇12艘,合计49艘..

联合舰队的历程·第一

联合舰队的历程·第一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回顾联合舰队——祭奠卓越的舰队及作战人员 作为海岛之国日本的守卫,联合舰队仿佛是一尊守护神,长期为日本国民所熟悉。提起它,就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安全感。联合舰队是一支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其雄..

回忆珍珠港·第二

回忆珍珠港·第二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战前,关于奇袭珍珠港的秘密,只有军队上层极少数人知道,日本国民则完全被蒙在鼓里。美国方面更不消说,朦胧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情..

初战告捷·第三

初战告捷·第三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马来亚海面之战——“威尔斯亲王”号出战 世界海战史风云2000年,战斗形式几经变迁。昭和16年12月10日,一个完全新型的海战在马来半岛的关丹海面爆发——日本飞机与英国战舰在这一海域展开了一场以鱼雷轰炸对舰面炮击为主..

中途岛海战·第四

中途岛海战·第四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太平洋战争惨败的主要原因——舰队急于决战 从整个战局进行分析,军事专家们早就对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持怀疑态度,对马里亚纳海战几乎也丧失了信心。事实果然如此,正是这两个规模宏大的航空母舰之间的大决战,使联合舰队..

所罗门消耗战·第五

所罗门消耗战·第五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奇袭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对日反攻的第一步 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个南洋上默默无闻的小岛之所以最终成为“大日本帝国”溃败的致命点,就在于美军在此出奇不意地进行了成功的登陆。关于这一点,日军在当时真是作..

马里亚纳海战·第六

马里亚纳海战·第六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寄希望于第一机动部队——两位司令长官阵亡之后 日美海军海上舰队决战的日期比日本方面的预料整整晚了两年。这期间,由于疲于所罗门消耗战,日本把下一次的决战日期定在昭和20年春天,以期求得理想的所谓“作战间隔”..

莱特湾海战·第七

莱特湾海战(上)·第七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舰队突入作战”法——“捷一号作战”的背景 莱特湾海战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是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海战。这一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海军从此丧失了作战机能,从而使第一流的、一度实力雄厚的日本联合舰队起码在今后..

两个特攻作战·第八

两个特攻作战·第八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出自————《战争通史》 (一)断然决定实施“菊水作战”——力排众议,一意孤行 日本的末日来到了!昭和20年4月,樱花凋谢,满地飘落,仿佛在为即将覆灭的日本海军吊孝。4月4日 [ 译者注:原文为6日,疑误。 ] ,日本第二舰队——当时尚存的主力舰..

俄文版出版说明

俄文版出版说明作者:桥本以行·日本出自————《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出自————《战争通史》 桥本以行所著《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一书,由日文译成英文,于1954年在美国出版。 作者是前日本潜艇艇长。他在本书中,根据亲身经历、某些日本潜艇军官的回忆以及日本军令部的一些官方资料和文件,通俗地叙述了日本潜艇在19..

美国版前言

美国版前言作者:桥本以行·日本出自————《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结束后,敌对关系随即终止,两个交战国之间又重建了和平。这时,那些不久以前还手握军刀的人们,往往又拿起了笔杆。这些作者,或是想要多少减轻一下本国的罪过,或是想在某种程度上为他本人的参与这次战争辩护,故意用自己..

对珍珠港的特别行动·第一

对珍珠港的特别行动·第一作者:桥本以行·日本出自————《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11月,我正在出厂刚刚六个月的“伊-24号”潜艇上当水雷长(鱼水雷长)。从那年夏天开始,我就忙于解决艇上的装备和补给问题。该艇的首次试航是由吴港驶往佐世保,试航的结果不够理想。可是该艇在11月10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