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兵部·二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二十五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示弱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若息侯诱蔡楚子谋宋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言已实能,用师外示之怯也。若孙膑示弱而制庞涓。)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欲进而理去道也,言多疑设其近,诳曜敌军示之以远,本从其近,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夏阳。)
又曰:古人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求,上下不相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多设诈变,出东见西,攻南引北,敌之使彼张惶离乱而不集聚也。)合於利而动,(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之。)不合於利而止。
《左传》曰:蔡声子谓楚令尹屈建曰: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苗贲皇奔晋,以为谋主。及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军而阵。苗贲皇曰:楚师之良,在中军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阵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栾书时将中军,范燮佐之。易行谓简兵备,欲令楚贪已而不复顾二穆之兵。易,以鼓反。行,胡郎反。)中行、二郤必克二穆。(郤锜时将上军,中行偃佐之。郤至佐新军,令此三人分二以攻二穆之兵。楚子重、子辛皆出穆王,故曰二穆。)吾乃四萃於王族,必大败之。(四萃,四面集之也。)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夷,伤也。吴楚之间谓灭为熸,子廉切。)子反死之。郑叛吴兴,则苗贲皇之为也。
《战国策》曰:赵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于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趣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谓牧为怯。赵王让牧,牧如故。王怒,使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复遣牧,牧至,如故约。匈奴数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弓弩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众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喜,率众来入。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大破之,煞匈奴十馀万骑。单于奔走,十馀岁不敢近边也。
又曰:韩魏相攻,齐将田忌率兵伐魏,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蹶,犹挫也。)五十里走者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故知齐卒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於是令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军大乱。庞涓乃自刎,曰:遂成竖子之名!
《汉书》曰:韩王信反,帝帝自往击。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击汉,帝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徒见其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易击。帝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见,示也。)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胔,音渍,一说读曰瘠。瘠,瘦也。)此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三十馀万众兵已业行。帝怒,以为敬妄言阻吾军,(阻,谓止坏也。)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于白登,七日然后得解。
《先贤行状》曰:孙策遣攻陈登於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郡下,众寡不敌。登乃闭门自守,示弱不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观形势,知其可击。乃申命士众,宿整兵器,昧爽,开门引军指贼营,步骑抄其后。贼周章方结阵,不得还船。登纵兵乘之,贼遂大败。
《晋书》曰:李矩守荥阳城,前赵刘聪将刘畅步骑三万讨矩,屯於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卒至,矩未暇为备,遣使奉牛酒诈降於畅,潜匿精勇,见其老弱。畅不以为虞,大飨渠帅,人皆醉饱。矩谋夜袭之,畅仅以身免。
又《慕容宝载记》曰:魏伐并州,骠骑李农逆战,败绩。宝引群臣於东堂议之,尚书封懿曰:今魏师十万,天下之劲敌也,示之以弱,岨关拒战,计之上也。
《陈书》曰:武帝东讨杜龛,侯安都军守,北齐军入据石头,游骑至於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且令城中曰:有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明辰,贼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
《后周书》曰:隋文帝作相之初,尉迟迥拒命,遣将崔仲文率兵定关东,军次蓼堤。迥将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於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遁走。
《隋书》曰:炀帝大业中,彭城贼张大彪、宋世模等众至数万,作保悬薄山,寇掠徐、兖。隋将董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贼,合战於昌虑,大破之,斩首万馀级,筑为京观。
又曰:隋末山贼孟让,众号十万,屯盱眙。炀帝遣王充保都梁山以拒之,久不与战。乃宣言士卒亡叛,使贼中闻之。让果大笑曰:王充文法吏,何能为将!吾当生缚之。於是进攻其栅。充与战,佯不胜,让益轻之,乃分兵虏掠。充知其可击,令军中移灶撤幕设方阵,四面而出战,大破之,虏男女十万馀口,让仅以身免。
《六韬》曰: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对曰:当示以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敌见之必疾而赴,扰乱失次,必离固所,入我伏兵,伏兵齐起,急击前后,冲其两旁。
○示强
《左传》曰:楚将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师入桔祑之门。(桔祑,郑远郊之门也。)又入自纯门及逵市。(纯门,郑外郭门也。逵市,郭内道上市也。)悬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悬门施于内城门,郑示楚以间城,故不闭城门,出兵而效楚言,故子元畏,不敢进也。)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言曰:楚幕(楚国。)有乌。乃止。(幕,帐也。)
又曰:楚大饥,戎伐其西南。(戎,山夷也。)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庸,楚属之小国。)麋人率百濮,将伐楚,(百濮,夷也。)於是申、息之北门不启。(备中国也。)楚人谋徙於阪高。(楚险地也。)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麋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我若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往,往伐庸也。振,发也。廪,仓也。同食,上下无异馔也。)
又曰:晋文公率诸侯伐楚,楚将子玉从晋师。晋退三舍,楚师不止。又次於城濮。楚师背崔而舍,(酅,丘陵险阻名也。酅,音携。)文公患之,听舆人之诵,(恐众畏险,故听其歌诵也。)曰:原田莓莓,舍其旧而新是谋。(高平曰:原喻晋军美盛若原田草也,莓然可以谋立新功,不足念旧惠也。)晋大夫狐偃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国外河而内山也。)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五万二千五百人也。在背曰靼,在胸曰靷,在腹曰鞅,在后日靽。言驾乘修备,靽,呼见切。靷,与进切。)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有莘,故国名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伐木以益攻战之具,盖亦示强也。)终败楚师。
又曰:晋侯伐齐,齐侯登巫山以观。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阵之。(斥,候也。疏建旌旗以为阵示众也。)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伪以衣物为人形也。建旌以先驱。)舆曳柴而从之。(以扬尘。)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脱,不张旌帜也。)
又曰:蔡声子聘楚,谓令尹屈建曰:子仪之乱,析公奔晋,以为谋主。绕角之役,析公曰:楚师轻佻,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均,同其声。)楚师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获其君。败申、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郑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诸华,则析公之为也。
《汉书》曰:景帝时,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李广,(中官之幸贵也。)勒习兵击匈奴。贵人将数十骑出猎,见匈奴三人,与战。被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匈奴射雕者也。(雕善飞,故使善射者射之。)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令骑左右翼,而广身射彼三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射雕者也。遥见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还驰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若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於是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之,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卒不敢击。向半夜时,胡兵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皆引兵去。诘朝,广乃归其军。
《后汉书》曰:廉范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范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燃火。虏遥见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朝,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击之,斩首数百级。虏自此不敢复向云中。
又曰:虞诩为武郡太守,以讨叛羌。羌乃率众数千,遮诩於陈仓、崤谷,诩即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馀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或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多众,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馀,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先用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於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换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馀人於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奔,因掩击;大破之。
《通典》曰:后汉末陈登为广陵守,孙策遣军攻登於匡琦城,登使人求救於曹公。而密去城十里理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从横成行,令俱起火,火燃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睹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也。
又曰:蜀大将诸葛亮,屯於阳平,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魏将司马宣王率二十万众拒亮,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王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将士失色。亮是时意气自若,敕军皆卧旗息鼓,不得辄出卷幔,开四门,扫地却洒。宣王疑是甚有伏,於是引军北趣山。亮谓参佐曰:司马懿谓吾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亮所言。宣王后知,深以为恨。
又曰:西晋将杜元凯伐吴,陈兵於江陵,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度,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与吴将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皆破之。
又曰:东晋末,宋武帝为将,讨海贼孙恩。恩在扈渎,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以吴兵一千,请为前驱。宋武曰: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不从。是夜,宋武多设伏兵,兼置旗鼓,然一处不过数人。明日,贼率众乃万馀迎战。前驱既交,诸伏皆举旗鸣鼓。贼谓四面有军,乃引退。嗣之追奔,为贼所没。宋武且战且退,贼既盛,所领死伤且尽。宋武虑不免,至向伏兵处,乃止,令左右脱取死人衣。贼谓当走反停,疑犹有伏。宋武因呼更战,气色甚猛,贼以为然,乃引军去。宋武徐归,然后散兵稍集。
又曰:东晋末,桓玄篡晋,宋武帝起义兵讨玄,使将桓谦、何湛之屯覆舟山。武帝使羸弱登蒋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大惧。武帝与刘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东北风急,义军放火,烟尘涨天,鼓噪之音震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奔散。
又曰:萧齐将冯道根守阜陵城戍。初到阜陵,理城隍,远斥堠,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理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又曰:后魏将宇文测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先是,常遣居人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於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遣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
又曰: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虽称藩附於西魏,而尚有贰心。西魏将杨忠自樊城观兵於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詧登楼睹之。以为三万也,惧而伏焉。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后赵石勒荆州监军郭敬寇晋襄阳,勒驰令敬退守樊城。戒之使偃藏旗帜,寂若无人,彼若使人观察,则告之曰:自爱,坚守,后七八日大骑将至,相禁不复得走矣。敬使人浴马於津,周而复始,昼夜不绝。侦谍还告晋南中郎将周抚,抚以为勒军大至,惧而奔於武昌。敬遂入襄阳焉。
又曰:前凉张重华以谢艾为军师将军,率骑三万,进军临河。后赵石勒将麻秋以三万众拒之。艾乘轺车,冠白慆,(慆,苦洽切。)鸣鼓而行。秋遥睹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令黑槊龙腾三千人驰击之,艾左右大扰,或劝乘马,艾不从,乃下车,踞胡床指麾分处。贼以为伏兵发也,惧不敢进。艾又遣将缘河截其后,秋军乃退。艾乘击,遂大败之,斩秋将杜勋,及虏俘斩首三千级。秋匹马奔大厦。
《太平御览》 宋·李昉
更新于:1个月前太平御览·兵部·九十
太平御览·兵部·九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羁许慎《说文》曰:羁,马络头也。《左传》曰:晋公子重耳之及难也,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於天下,(杜预曰:羁,马羁,绁马〈革畺〉也。)臣之罪甚多矣。请由此亡。又曰: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鞍《说文》曰:鞍,马鞁具也。(鞁,皮彼切。)《汉书》曰: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父广汉昌邑王侍郎,从武帝上甘泉,误取他郎鞍以被其马,发觉,吏劾从行而盗当死者。诏下蚕室,后为宦者丞。司马彪《汉书》曰:光武征赵喜,引见,赐..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盾下《春秋元命苞》曰:帝俈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宋均曰:干,盾也。招摇为天戈,戈盾相副戴之者象见天中以为表者也。)《史记》曰: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羽,谢无有闭关事。羽既飨军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甲下《吴越春秋》曰:勾践使大夫种於吴曰: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越使贱臣种以先人藏器及甲二十领以贺君。又曰:公子光伏甲士於私室,具酒而请王僚。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卫至光家之门,夹陛带甲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专..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甲上《释名》曰:铠犹垲,垲,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似物孚甲以自御也。《广雅》曰:函甲,介铠也。《说文》曰:铠,甲也。釬,(音汗。)臂铠也。錏,(音叚,音鸦,金遐)颈铠也。《世本》曰:杼作甲。(宋衷曰:少康之子舆也。甲,..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槊《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谓之槊。《晋书》曰:刘迈,毅之兄也。迈字伯群,少有才幹,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於仲堪。玄曾於仲堪厅事前戏马,以槊拟仲堪。迈时在坐,谓玄曰:马槊有馀,精理不足。玄..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戟下《世说》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见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是不敢朝见。(一出郭颂《世语》。)孙盛《异同难语》曰: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前,逾垣而出。材力绝人,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戟上《释名》曰:戟,格也。旁有枝格也。戈,勾矛戟也。戈,过也。所刺则决过,所勾引制之不得过也。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说文》曰: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戈《易》曰:离为戈兵。又曰: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书》曰:武王至商郊,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又曰:武王伐纣,战於牧野。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又曰:成王崩,太..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箭下《魏百官名》曰:三公拜赐鹑尾、鹘尾髇(许交切。)箭十二枚。《三齐略记》曰:富平城,孝明帝时改为厌次。此城东南五十里有蒲台,高丈八。秦始皇所顿处时,在台下萦蒲系马夹道数百步,到今蒲生犹萦马。蒲似水杨而劲堪为箭。《博..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箭上《字林》曰:箭,天竹也。《字统》曰:箭者,竹之别形,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箭竹主为矢,因谓矢为箭。《开元文字》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箭,筿也。自关而东谓之矢,自关而西谓之箭。箭者,竹名,因以为号也..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弩《释名》曰: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阖有节也。《说文》曰:洛阳名弩曰弲。(许缘切。)彀,弩..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弓《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邪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孚主切。一作拊。)弣,抚也。所抚持也。箫跗之间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说文》曰:弓,近穷远,象形也。弴,(音雕,..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刀下陶弘景《刀剑录》曰: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斫玉如木。及贵,示五官郎蔡邕,邕曰:此项羽刀也。又曰:袁绍在黎阳,梦有人授一宝刀。及觉,果在床前。铭曰:思绍。思绍,字也。又曰:郭璞于太原得一..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刀上《释名》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壳,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琫,捧,捧也。捧来口也。下末之饰曰〈王毕〉,〈王毕〉,卑也;在下之..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下《吕氏春秋》曰:伍员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已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与丈人,曰:千金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中《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三大二小,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或曰盘郢,四曰鱼肠,五曰钜阙。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殒其光,亡其..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上《释名》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音寻。)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末之言也。《韵集》曰:镡,(音覃)剑口也。《方言》曰:鞘,(音肖。)谓之室。《说文》曰:韬,..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旆《说文》曰:旆者,旆然垂也。《尔雅》曰:续旐曰旆。(帛续旐末为燕尾也。)《左传》曰:楚令尹南辕反旆。又曰:拔旆投衡乃出。又曰:晋楚战,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子玉,楚令尹也。)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子西,斗宜申。子..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常《释名》曰: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尚书·君牙》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周礼》曰:日月为常,十二旒。《河图》曰: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叙兵器《礼记》曰:冕弁兵革藏於私家,是谓胁君。《周礼》曰:司兵掌五兵。(五兵者:戈、殳、戟、矛、牟夷。)《左传》曰:孔文子将攻太叔,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闻之矣,兵甲之事未之学也。《春秋佐助期》曰:太尉主甲卒,..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角徐广《车服仪制》曰:角,前世书记所不载。或云本出羌胡,吹以惊中国之马,或云本出吴越。《晋书·安帝记》曰:桓玄制龙头角。或曰所谓亢龙角者也。《晋中兴书》曰: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司马恬奏劾大不敬,请治..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具下《通典·卫公兵法·攻城战具篇》曰: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土回切。)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谓之轒辒车。(凡力有余者,攻,先绝诸国之交,使无外救。粮多而人少,攻而..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攻具上《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苌曰:仇,匹也。钩,钩梯,所以上城者也。临,临车也。冲,冲车也。墉,城也。)《左传》曰:晋使解杨如宋,使无降楚。郑人囚之以献於楚。楚子使反其言,三而后许。登诸楼车,(所..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营垒《孙子》曰:绝斥泽,惟亟去无留。(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浸洳不可处军也。亟,纪力切。)为交军於斥岸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不得已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稠树以为固守也。)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车之利也。)而右..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辎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后汉书》注曰:辎,车名也。)《孙子》曰:使敌不得至者,险害之地。(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致。故王子曰:一犬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屯田《汉书》曰:昭帝始元二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调,谓发选之也。故吏,前为官职者也。今其郡习战射士於张掖为屯田也。调,音从钓切。将,音子亮切。朔方、张掖、并今郡地也。)又曰:孝宣神爵元年,遣后..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据要《吴子》曰:凡行师越境必申地形,审知主客之向背。地形若不悉知,往必败矣。故军有所至,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必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也。《战国策》曰:秦师伐韩,围阏与。赵遣将赵奢救之。军..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斥候《后周书》曰:韩果性强记,兼有权略,所行之处,山川形势辄能记忆。兼善伺敌虚实,揣知情状。有潜匿溪谷欲为间侦者,果登高望之,所疑处往必有获。太祖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每从征行,常领候骑昼夜巡察,略不眠寝。又曰:达奚..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警备《孙子》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也,恃吾有能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吾也,恃吾不可攻也。(安则思危,存则思亡,常有备也。)《左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诸侯相见,军卫不撤,警也。又曰:晋栾书伐楚,将战,楚晨压..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应《汉书》曰: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围水绝,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又曰:王莽出军,祖都门外,天雨沾衣,长老叹曰:是谓泣军。王隐《晋书》曰:咸康元年,督护王随领三千人讨宁州贼,三角皆裂,军人恶之。随曰:裂者破也,当破贼而..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从军《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又曰:鸨羽,刺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父母也。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汉书·张良传》曰:良性多病,未尝持兵将,常为画策臣时从..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献俘《诗》曰:一月三捷。《左传》曰:秋七月丙申,振旅凯以入于晋,(凯,乐也。)献俘授馘,饮至大赏,(授,数也。献楚俘于庙。)征会讨贰,(征会诸侯,将冬会于温。)杀舟之侨以徇於国,民於是大服。又曰: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擒获下《晋书·载记》曰:刘曜光禄大夫游子远与氐羌伊余战。伊馀有骄色,子远候其无备,夜誓众,蓐食,晨大风、震雾。子远曰:天赞我也。躬先士卒,扫壁而出,迟明覆之,生擒伊馀,悉俘其众。《二石伪事》曰:刘曜躬领将士二十七万..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乞师《左传》曰: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公子遂,鲁卿。)又曰:东门襄仲、臧文如楚乞师。(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臧文为襄仲副使,故不书。)又曰:夏公使如楚乞师,以伐齐。(公不事齐,与晋盟,故惧而乞师於楚。)又曰:晋侯使..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招《左传》曰:鲁叔弓帅师围费,弗克,败焉。(为费所败。)平子怒,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冶区夫曰:非也。(区夫,鲁大夫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供其困乏。费来如归,南氏亡矣。人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败《易》曰:投戈散地,六亲不相能保。《礼记》曰:谋人之军,败则死之。又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马惊败绩。《左传》曰:凡师,敌未阵曰败某师,皆阵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绩曰王师败绩于某。又曰:夫其败也,如日月之蚀,何损..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胜《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势见也。(吾以此道观之,是兵无成势,无常形,临时变化,不可预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又曰:昔..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火攻《孙子》曰: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与敌陈师,敌傍近草,因风烧之,战之助也。)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辎重。)四曰火库,(当使奸人入敌营,烧其兵库。)五曰火坠。(坠,堕也,以火堕敌营中也。尖头之法以铁笼火..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拒守下《唐书》曰:乾符中,元万顷从李勣征高丽,勣尝令万顷作文檄高丽,其语有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莫离支报云谨闻命矣,遂移兵固守鸭绿,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于岭外。又曰:李光弼守太原。自贼围城,城中张一小幕止宿。有急..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拒守上《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先谘之庙堂,虑其危难,然后高垒深沟,使兵士练习,故敌不得胜。)以待敌之可胜,(以此守备之固,待敌之阙,则可胜也。)不可胜在己,(言守备之固,制敌在外也。)可胜在敌。(守备之固,自..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围下王隐《晋书》曰:祖约为豫州刺史,胡骑至,攻城大战。其日西风,兵火俱攻。贼以绳系铁钩摘挽城楼,楼柱拔坏,又作铁钩扌属(音劚)城登梯得上,所挽楼城北角行墙三十步坏。约始大怖,使戴洋呼:孙叔敖、伍子胥!卿若使胡奴得城..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围上《孙子》曰: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橨辒,具器械,三月而后城,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修,治也。橹,大楯也。橨辒,车也。轒状,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器械者,机关攻守总名,蜚临,云梯之属,距闉勇士积而前..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掩袭下《晋书》曰: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於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至易水,浚督护孙纬驰遣白浚,引军拒勒。浚将佐咸请出军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乃命设飨以待之。勒晨至蓟北,门者开..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水战《国语·吴语》曰:越王军於江南,明日将舟战於江。《晋书·慕容超载记》曰:水战,国之所短,吴之所长。又《晋书》曰: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朱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暑为右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又《何无..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突围《汉书》曰:赵充国,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军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疮。又曰:灌夫父张孟,常为颖阴侯灌婴舍人,蒙灌氏姓为灌孟。(师古曰:蒙,..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决战下《隋书》曰:文帝遣将贺若弼伐陈,后主令中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岗,居众军之南偏,镇东大将军任忠次之,护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又次之,侍中车骑大将军萧摩诃军最居北,众军南北亘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贺若弼初谓未战..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决战中《后汉书》曰:贾复与五校战於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在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於蓟,相见甚欢..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请战《左传》曰:帅师以来,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矣。又曰:晋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又曰: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又曰: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韩简,晋大夫,韩万之孙。)复曰:师..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下《后周书·梁台传》曰: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馀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王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又曰:田..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中《后汉书》曰:吴汉讨公孙述,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光武戒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馀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为..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上《尚书大传》曰:战者,惮也,惊之也。《说文》曰:战,斗也。《开元文字》曰:仲秋大阅,戎众庶,修战法,阴疑於阳必战是也。凡师皆阵曰战。谓坚而有备,各得其所,成败决於志力也。《易》曰: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阴..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会兵《书》曰:戊午,师渡孟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族,众也。如林,言盛多。会,逆,拒战。)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壹戎衣,而天下大定。(言与众同心,动有成也。)《穀梁传》曰:齐侯兵车..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请征伐《家语》曰:孔子北游,登于农山。子路、子贡、颜回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旍缤纷,下蟠于地。(蟠,委也。)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伐下《说苑》曰:赵简子举兵伐齐,有被甲者笑之。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说之,则可,无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追之;不能,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征伐中《史记》曰:秦缪公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遂去降秦。奏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利。又曰:赵四战之国,其人习兵,不可伐也。又曰:鲁君问柳下惠伐齐,下惠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伐上《释名》曰:伐,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书》曰:葛伯仇饷汤,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又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诗》曰:..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先锋《后汉书》曰:祭彤拜辽东太守。至则厉兵马,广斥候。彤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东观汉记》曰: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击青犊,大战,日中,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吏士饥,且可朝食。..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阵《尚书》曰:武王与纣癸亥阵於商郊。《左传》曰:晋将荀吴败燕无终及群狄於太原,崇卒也。(无终,山戎。)初将战,魏舒曰:彼走我车,所遇又阨,(地险不便也。阨,乌介反。)以什共车必克。(更增十人,当一车之用。)困诸厄,又克。..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卒《说文》曰:隶人给事者为卒,衣有题识者也。《玉篇》曰:卒,众之名也,屯戍之兵也。《桂苑》曰:卒,隶人也。《管子》曰: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二百人为卒,卒有正。卒,聚也。《韵海》曰:南楚谓卒为弩父,卒主担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