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兵部·二十七

繁体

太平御览·兵部·二十七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法令

  《孙子》曰: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者,部曲幡帜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用也。道者,粮路也。主用者,主军费用。)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者,则不可用也。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文仁武法。)是谓必取,(文恩武罚。)令素行以教其人也,令素行则人服;令素不行则人不服。令素信著者,与众相得也。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理,譬如骄子,不可用也。(言恩不可纯任,还为已害。)

  《左传》曰: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於曲梁,(行,军次也。)魏绛戮其仆。(仆,御也。)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赤对曰:绛无二志,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仆人,晋侯御仆也。)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君乏使,使臣斯司马。(斯,此。)臣闻师众以顺为武,(顺莫敢违。)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守官行法,虽死不敢有违。)君合诸侯,臣不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惧自犯不武不敬。)不能致训,至於用钺。(用钺斩扬干之仆。)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言不敢不从戮也。)请归死於司寇。(致尸于司寇使戮也。)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不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听降死为重过。)敢以为请。(请使无死。)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令欲显绛,故特为设礼食。)

  《史记》曰:齐景公时,晋伐阿、鄄,(阿,今济阳郡东阿县。鄄,音绢,今濮阳郡鄄城县。)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婴乃荐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齐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弗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者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贾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苴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不安席,百姓之命皆悬於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后期者云何?对曰:当斩。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震慄。燕、晋之师闻之,悉引而归,皆复所侵之地。

  又曰: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曰:汝知尔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武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毕,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武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武曰:臣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者。於是武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惟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武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於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又曰:文帝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滋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灞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军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士卒谓从车骑曰:将军约束,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案辔徐行。至军中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应劭曰:礼,介者不拜也。)天子为动容轼车,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后汉书》曰: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贳犹赦也。)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

  谢承《后汉书》曰:张温以司空加车骑将军,征韩遂。丙辰,引温见於崇德殿,温以军礼,长揖不拜。

  《魏志》曰:曹仁,字子孝。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

  《吴志》曰:吕蒙图关羽,定南郡,尽得羽及将士家属。蒙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民,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虽公物,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遂垂涕斩之。

  《晋书·李特载记》曰:益州刺史赵廞以李庠为威寇将军,使断北道。庠素东羌良将,晓军法,不用麾帜,举矛为行伍,斩部下不用命者三人,部阵肃然。

  萧子显《齐书》曰:李安民为徐州城局参军,王回素为安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於门斩之,厚为殓祭,军府皆震服焉。

  《北史》曰:后魏孝文车驾南征,以宋弁为司徒、东道副将军。人有盗马靽者,斩而徇。於是三军震惧,莫敢犯法。

  又曰:后魏安定王休车驾南伐,领大司马。孝文亲行诸军,遇休以三盗人徇六军将斩之,有诏赦之,休执曰:不斩何以息盗。诏曰:王者之体亦有非常之泽,虽违军法,可特原之。休乃奉诏。帝谓司徒冯诞曰:大司马严而执法,诸军不可不慎。於是六军肃然。

  《唐书》曰:阚棱容貌魁岸,勇而多力。每临阵,手持大刀,长一丈,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及杜伏威据有江淮之地,兵皆出自群贼,类多放纵,有相侵夺者,棱必杀之,虽亲故无所舍,令行禁止,路不拾遗。后从伏威入朝,拜左领军将军。辅公祐之反也,棱从军讨之。及与陈正通相遇,方接战,棱脱兜鍪谓贼众曰:汝不识我邪?何敢来战!其众多棱旧之所部,由是各无斗志,或有遥拜者,贼师遂溃。

  又曰:窦轨初入蜀,将其甥从军,以为心腹。尝夜出,呼之不以时至,因斩之。将吏重足而立,见之者莫不股慄。

  又曰:哥舒翰好读《左氏春秋》及《汉书》,疏财重气,士多归之。河西节度王忠嗣以为大计军副使。安思顺为大使,翰常怏怏不能下之,忠嗣遂使翰别为将,讨吐蕃于新城,以同戴副使为副。副使不为翰用,颇沮之,翰怒甚,脱甲挝杀之,投其尸於坑中,军中股慄。

  又曰:马燧讨李怀於光河中,帅步骑三万次於绛。乃分兵收夏县,略稷山,拨龙门,降其将冯万兴、任象王。燧以兵围攻绛州,拔其外城,其夜伪刺史王克同与大将达奚小进弃城走,降其众四千人。又遣大将李自良、谷秀分兵略定闻喜、夏县、万泉、虞乡、永乐、猗氏六县,降其将辛兟(音诜。)及兵五千人。谷秀以犯令虏士女,斩之以徇。

  又曰:德宗幸奉天,诏以李晟为神策行营节度使。晟军令严肃,所过樵采无犯。自河中田蒲津而军渭北,壁东渭桥以逼朱泚。时刘德信将神策兵救襄城,败於扈涧,闻难,率馀军前次渭南,与晟合军。军无统一,晟不能制,德信因至晟军,晟乃斩之。复以数骑入德信军中,抚劳军士,无敢动者。晟既并德信军,军益振。

  又曰:李晟收复都城,朱泚乃与妻子及姚令言、张庭芝等数千骑西走泾原,馀兵靡散。晟乃入,抵丹凤门,舍军於外朝。晟处於右金吾伏舍下令曰:军中五日不得通家问,违者斩之。遣京兆尹李齐运告谕於众,百姓安堵,秋毫无犯。尚可孤军人有擅取马者,晟大将高明曜掳贼女妓一人,司马伷(音胄)。取贼马二匹,晟立斩之。军士皆胁息,莫敢仰视。翌日,晟以露布闻,上览之感泣,百官皆出涕。因上寿称万岁,曰:李晟虔奉圣谟,荡涤凶慝。然古之树勋,力复都邑者,往往有之;至於不惊宗庙,不易市肆,长安人不识旗鼓,安堵如初,三代以来,未之有也。上笑曰: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百官再拜而退。

  又曰: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高崇文可以成功。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鳞游诸镇兵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崇文在常武,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者,斩之以徇。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

  又曰:高崇文平刘辟,王师入成都,介士屯於大造,军令严肃,珍货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无犯。

  又曰:郗士美为昭义节度使。朝廷讨王承宗,士美遣兵马使王献领卒一万为前锋。献凶恶恃乱,逗挠不进,遽令召至,数其罪斩之。下令曰:敢后出者斩!士美亲鼓之。兵既合,而贼军大败,下三营,环柏乡,屡以捷闻。上大悦曰:吾固知士美之能办吾事。於时四面七、八镇兵共十馀万,以环镇、冀,未有首功,多犯法。士美兵士勇敢畏法,声甚振,承宗大惧,指期有破亡之势,会诏班师,至今两河间称之。

  又曰:李师道攻徐,徐将王智兴败贼壁,获美妾。智兴惧军士争之,乃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此虽无罪,违军法也。即斩之以徇。

  《韩子》曰: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奏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乃倚车辕於北门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赐之上田上宅。民莫之徙也。或有徙之者,遂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黍於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之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民则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民争上。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尉缭子》曰: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杀其半者威立海内,杀其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万之众不斗,不如万人之尸;万人之死,不如百人之贼。赏明如日月,信比如四时,令严如斧钺,而出卒有不死者,未尝闻也。

  《六韬》曰:武王问:将,何以为威?太公曰:杀一人而万人惧者,宜杀之。杀一人,三军不知,虽多杀,其将不重也。

  《淮南子》曰:勾践决一狱不辜,援龙渊而切其股,血流至足。故战,武士必死。

  《魏武军令》曰: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阵。皆无欢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馀部有不进救者斩之。

  《武侯兵法》曰:军有七禁: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若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回避务止,初近而后远,唤名而不应,军甲不具,兵器不备,此谓轻军。(有此者斩之。)受命不传,传之不审,以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有此者斩之。)食不廪粮,军不部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级以获功名,此谓盗军。(有此者斩之。)变易姓名,衣服不鲜,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坚,矢不着羽,弓弩无弦,主者吏士法令不从,此谓欺军。(有此者斩之。)闻鼓不行,叩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起,指麾不随,避前在后,纵发乱行,折兵弩之势,却退不斗,或左或右,扶伤举死,因讬归还,此谓背军。(有此者斩之。)出军行将,士卒争先,纷纷扰扰,军骑相连,咽塞道路,后不得前,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失行乱次,兵刃中伤,长将不理,上下纵横,此谓乱军。(有此者斩之。)屯营所止,问其乡里。亲近相随,共食相保,呼召不得,越入他位,干误次第,不可呵止,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启白奸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饮食,阿私所受,大言惊语,疑惑吏士,此谓误军。(有此者斩之。)

  《卫公兵法》曰:古之善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三日威振於敌国,一日令行於三军。是知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如曰:尽忠益时、轻生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饰、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也。昔马谡兵败,葛亮对泣而诛;乡人盗笠,吕蒙先涕而后斩;马逸范麦,曹公割发而自刑;两椽辞屈,黄盖诘问而俱戮。故知威克其爱,虽少必济;如爱胜其威,虽多必败。盖赏罚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故《尉缭子》曰:吴起与秦人战,战而未合,有一夫不胜勇,乃怒而前,获首而返。吴起斩之。吏曰:此壮士也,不可斩。吴子曰:虽壮士,不从令者必斩之。

  又曰:褰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破敌所得资物仆马等,并给战士。每收阵之后,禆将虞候辈收敛,付总管均分之。与敌斗,旗头被伤,救得者重赏。漏泄军情,斩之;背军逃走,者斩之;后期战而,斩之;(有故不坐。)行列不齐、旌旗不整、金革不鸣,斩之;与敌私交通,斩之;(言语书疏并同。)或说道释、祈祷鬼神、阴阳卜筮、灾祥讹言以动众心,并与其人往还言议,斩之;无故惊军,叫呼奔走,谬言烟尘,斩之;凡令觇候,或更相推托,谬说事宜,兼复漏泄者,斩之;吏士所经历侵掠者,斩之;奸人妻女及将妇女入营,斩之。不战而降敌,没其家。凡有私仇须先言,令其避仇;若不言,因战阵报复者,斩之。布阵旗乱,吏士惊惶,罪在旗头,斩之。阵定或辄进退,或对敌乱行者,前后左右所平之行便,斩之。或有弓弩已注,矢而回顾者,或干行失位者,后行斩之。前行不动,行斩于失之行。守围不固,一火及主吏并斩之。遇敌攻围危急,若前后左右部队不救致陷者,全部队皆斩之。为敌所乘,失旗鼓节钺,者全阵斩之。战敌,旗头被敌杀,争得尸首免坐;不得者,一旗并斩之。凡战敌失主将,随从者皆斩之。一将遇御敌,裨将己下等羌主率不齐力同战、更相救助者,任便斩之。吏士虽破敌,滥行戮杀,发冢焚庐,践稼穑、伐树木者,斩之。擒获敌人,或有来降者,直领见总帅,不得辄访问敌中事,若违因而漏泄者,斩之。破敌先虏掠者斩之。(入敌境同。)凡隐欺破虏所收获及吏士身死有欺隐其资物兼违令不收恤者斩之。违总帅一时之令,者斩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更新于:1个月前

太平御览·兵部·九十

太平御览·兵部·九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羁许慎《说文》曰:羁,马络头也。《左传》曰:晋公子重耳之及难也,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於天下,(杜预曰:羁,马羁,绁马〈革畺〉也。)臣之罪甚多矣。请由此亡。又曰: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鞍《说文》曰:鞍,马鞁具也。(鞁,皮彼切。)《汉书》曰: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父广汉昌邑王侍郎,从武帝上甘泉,误取他郎鞍以被其马,发觉,吏劾从行而盗当死者。诏下蚕室,后为宦者丞。司马彪《汉书》曰:光武征赵喜,引见,赐..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盾下《春秋元命苞》曰:帝俈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宋均曰:干,盾也。招摇为天戈,戈盾相副戴之者象见天中以为表者也。)《史记》曰: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羽,谢无有闭关事。羽既飨军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甲下《吴越春秋》曰:勾践使大夫种於吴曰: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越使贱臣种以先人藏器及甲二十领以贺君。又曰:公子光伏甲士於私室,具酒而请王僚。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卫至光家之门,夹陛带甲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专..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甲上《释名》曰:铠犹垲,垲,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似物孚甲以自御也。《广雅》曰:函甲,介铠也。《说文》曰:铠,甲也。釬,(音汗。)臂铠也。錏,(音叚,音鸦,金遐)颈铠也。《世本》曰:杼作甲。(宋衷曰:少康之子舆也。甲,..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槊《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谓之槊。《晋书》曰:刘迈,毅之兄也。迈字伯群,少有才幹,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於仲堪。玄曾於仲堪厅事前戏马,以槊拟仲堪。迈时在坐,谓玄曰:马槊有馀,精理不足。玄..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戟下《世说》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见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是不敢朝见。(一出郭颂《世语》。)孙盛《异同难语》曰: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前,逾垣而出。材力绝人,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戟上《释名》曰:戟,格也。旁有枝格也。戈,勾矛戟也。戈,过也。所刺则决过,所勾引制之不得过也。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说文》曰: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戈《易》曰:离为戈兵。又曰: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书》曰:武王至商郊,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又曰:武王伐纣,战於牧野。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又曰:成王崩,太..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箭下《魏百官名》曰:三公拜赐鹑尾、鹘尾髇(许交切。)箭十二枚。《三齐略记》曰:富平城,孝明帝时改为厌次。此城东南五十里有蒲台,高丈八。秦始皇所顿处时,在台下萦蒲系马夹道数百步,到今蒲生犹萦马。蒲似水杨而劲堪为箭。《博..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箭上《字林》曰:箭,天竹也。《字统》曰:箭者,竹之别形,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箭竹主为矢,因谓矢为箭。《开元文字》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箭,筿也。自关而东谓之矢,自关而西谓之箭。箭者,竹名,因以为号也..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弩《释名》曰: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阖有节也。《说文》曰:洛阳名弩曰弲。(许缘切。)彀,弩..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弓《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邪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孚主切。一作拊。)弣,抚也。所抚持也。箫跗之间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说文》曰:弓,近穷远,象形也。弴,(音雕,..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刀下陶弘景《刀剑录》曰: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斫玉如木。及贵,示五官郎蔡邕,邕曰:此项羽刀也。又曰:袁绍在黎阳,梦有人授一宝刀。及觉,果在床前。铭曰:思绍。思绍,字也。又曰:郭璞于太原得一..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刀上《释名》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壳,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琫,捧,捧也。捧来口也。下末之饰曰〈王毕〉,〈王毕〉,卑也;在下之..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下《吕氏春秋》曰:伍员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已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与丈人,曰:千金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中《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三大二小,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或曰盘郢,四曰鱼肠,五曰钜阙。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殒其光,亡其..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剑上《释名》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音寻。)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末之言也。《韵集》曰:镡,(音覃)剑口也。《方言》曰:鞘,(音肖。)谓之室。《说文》曰:韬,..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旆《说文》曰:旆者,旆然垂也。《尔雅》曰:续旐曰旆。(帛续旐末为燕尾也。)《左传》曰:楚令尹南辕反旆。又曰:拔旆投衡乃出。又曰:晋楚战,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子玉,楚令尹也。)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子西,斗宜申。子..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常《释名》曰: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尚书·君牙》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周礼》曰:日月为常,十二旒。《河图》曰: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叙兵器《礼记》曰:冕弁兵革藏於私家,是谓胁君。《周礼》曰:司兵掌五兵。(五兵者:戈、殳、戟、矛、牟夷。)《左传》曰:孔文子将攻太叔,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闻之矣,兵甲之事未之学也。《春秋佐助期》曰:太尉主甲卒,..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角徐广《车服仪制》曰:角,前世书记所不载。或云本出羌胡,吹以惊中国之马,或云本出吴越。《晋书·安帝记》曰:桓玄制龙头角。或曰所谓亢龙角者也。《晋中兴书》曰: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司马恬奏劾大不敬,请治..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具下《通典·卫公兵法·攻城战具篇》曰: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土回切。)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谓之轒辒车。(凡力有余者,攻,先绝诸国之交,使无外救。粮多而人少,攻而..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攻具上《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苌曰:仇,匹也。钩,钩梯,所以上城者也。临,临车也。冲,冲车也。墉,城也。)《左传》曰:晋使解杨如宋,使无降楚。郑人囚之以献於楚。楚子使反其言,三而后许。登诸楼车,(所..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营垒《孙子》曰:绝斥泽,惟亟去无留。(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浸洳不可处军也。亟,纪力切。)为交军於斥岸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不得已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稠树以为固守也。)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车之利也。)而右..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辎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后汉书》注曰:辎,车名也。)《孙子》曰:使敌不得至者,险害之地。(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致。故王子曰:一犬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屯田《汉书》曰:昭帝始元二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调,谓发选之也。故吏,前为官职者也。今其郡习战射士於张掖为屯田也。调,音从钓切。将,音子亮切。朔方、张掖、并今郡地也。)又曰:孝宣神爵元年,遣后..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据要《吴子》曰:凡行师越境必申地形,审知主客之向背。地形若不悉知,往必败矣。故军有所至,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必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也。《战国策》曰:秦师伐韩,围阏与。赵遣将赵奢救之。军..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斥候《后周书》曰:韩果性强记,兼有权略,所行之处,山川形势辄能记忆。兼善伺敌虚实,揣知情状。有潜匿溪谷欲为间侦者,果登高望之,所疑处往必有获。太祖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每从征行,常领候骑昼夜巡察,略不眠寝。又曰:达奚..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警备《孙子》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也,恃吾有能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吾也,恃吾不可攻也。(安则思危,存则思亡,常有备也。)《左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诸侯相见,军卫不撤,警也。又曰:晋栾书伐楚,将战,楚晨压..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

太平御览·兵部·六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应《汉书》曰: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围水绝,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又曰:王莽出军,祖都门外,天雨沾衣,长老叹曰:是谓泣军。王隐《晋书》曰:咸康元年,督护王随领三千人讨宁州贼,三角皆裂,军人恶之。随曰:裂者破也,当破贼而..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从军《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又曰:鸨羽,刺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父母也。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汉书·张良传》曰:良性多病,未尝持兵将,常为画策臣时从..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献俘《诗》曰:一月三捷。《左传》曰:秋七月丙申,振旅凯以入于晋,(凯,乐也。)献俘授馘,饮至大赏,(授,数也。献楚俘于庙。)征会讨贰,(征会诸侯,将冬会于温。)杀舟之侨以徇於国,民於是大服。又曰: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擒获下《晋书·载记》曰:刘曜光禄大夫游子远与氐羌伊余战。伊馀有骄色,子远候其无备,夜誓众,蓐食,晨大风、震雾。子远曰:天赞我也。躬先士卒,扫壁而出,迟明覆之,生擒伊馀,悉俘其众。《二石伪事》曰:刘曜躬领将士二十七万..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乞师《左传》曰: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公子遂,鲁卿。)又曰:东门襄仲、臧文如楚乞师。(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臧文为襄仲副使,故不书。)又曰:夏公使如楚乞师,以伐齐。(公不事齐,与晋盟,故惧而乞师於楚。)又曰:晋侯使..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招《左传》曰:鲁叔弓帅师围费,弗克,败焉。(为费所败。)平子怒,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冶区夫曰:非也。(区夫,鲁大夫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供其困乏。费来如归,南氏亡矣。人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败《易》曰:投戈散地,六亲不相能保。《礼记》曰:谋人之军,败则死之。又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马惊败绩。《左传》曰:凡师,敌未阵曰败某师,皆阵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绩曰王师败绩于某。又曰:夫其败也,如日月之蚀,何损..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胜《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势见也。(吾以此道观之,是兵无成势,无常形,临时变化,不可预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又曰:昔..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火攻《孙子》曰: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与敌陈师,敌傍近草,因风烧之,战之助也。)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辎重。)四曰火库,(当使奸人入敌营,烧其兵库。)五曰火坠。(坠,堕也,以火堕敌营中也。尖头之法以铁笼火..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拒守下《唐书》曰:乾符中,元万顷从李勣征高丽,勣尝令万顷作文檄高丽,其语有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莫离支报云谨闻命矣,遂移兵固守鸭绿,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于岭外。又曰:李光弼守太原。自贼围城,城中张一小幕止宿。有急..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

太平御览·兵部·五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拒守上《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先谘之庙堂,虑其危难,然后高垒深沟,使兵士练习,故敌不得胜。)以待敌之可胜,(以此守备之固,待敌之阙,则可胜也。)不可胜在己,(言守备之固,制敌在外也。)可胜在敌。(守备之固,自..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围下王隐《晋书》曰:祖约为豫州刺史,胡骑至,攻城大战。其日西风,兵火俱攻。贼以绳系铁钩摘挽城楼,楼柱拔坏,又作铁钩扌属(音劚)城登梯得上,所挽楼城北角行墙三十步坏。约始大怖,使戴洋呼:孙叔敖、伍子胥!卿若使胡奴得城..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攻围上《孙子》曰: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橨辒,具器械,三月而后城,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修,治也。橹,大楯也。橨辒,车也。轒状,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器械者,机关攻守总名,蜚临,云梯之属,距闉勇士积而前..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掩袭下《晋书》曰: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於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至易水,浚督护孙纬驰遣白浚,引军拒勒。浚将佐咸请出军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乃命设飨以待之。勒晨至蓟北,门者开..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水战《国语·吴语》曰:越王军於江南,明日将舟战於江。《晋书·慕容超载记》曰:水战,国之所短,吴之所长。又《晋书》曰: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朱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暑为右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又《何无..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突围《汉书》曰:赵充国,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军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疮。又曰:灌夫父张孟,常为颖阴侯灌婴舍人,蒙灌氏姓为灌孟。(师古曰:蒙,..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决战下《隋书》曰:文帝遣将贺若弼伐陈,后主令中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岗,居众军之南偏,镇东大将军任忠次之,护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又次之,侍中车骑大将军萧摩诃军最居北,众军南北亘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贺若弼初谓未战..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决战中《后汉书》曰:贾复与五校战於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在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於蓟,相见甚欢..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请战《左传》曰:帅师以来,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矣。又曰:晋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又曰: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又曰: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韩简,晋大夫,韩万之孙。)复曰:师..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下《后周书·梁台传》曰: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馀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王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又曰:田..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

太平御览·兵部·四十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中《后汉书》曰:吴汉讨公孙述,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光武戒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馀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为..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九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战上《尚书大传》曰:战者,惮也,惊之也。《说文》曰:战,斗也。《开元文字》曰:仲秋大阅,戎众庶,修战法,阴疑於阳必战是也。凡师皆阵曰战。谓坚而有备,各得其所,成败决於志力也。《易》曰: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阴..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八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会兵《书》曰:戊午,师渡孟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族,众也。如林,言盛多。会,逆,拒战。)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壹戎衣,而天下大定。(言与众同心,动有成也。)《穀梁传》曰:齐侯兵车..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七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请征伐《家语》曰:孔子北游,登于农山。子路、子贡、颜回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旍缤纷,下蟠于地。(蟠,委也。)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六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伐下《说苑》曰:赵简子举兵伐齐,有被甲者笑之。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说之,则可,无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追之;不能,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五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征伐中《史记》曰:秦缪公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遂去降秦。奏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利。又曰:赵四战之国,其人习兵,不可伐也。又曰:鲁君问柳下惠伐齐,下惠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四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征伐上《释名》曰:伐,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书》曰:葛伯仇饷汤,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又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诗》曰:..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三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先锋《后汉书》曰:祭彤拜辽东太守。至则厉兵马,广斥候。彤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东观汉记》曰: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击青犊,大战,日中,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吏士饥,且可朝食。..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二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阵《尚书》曰:武王与纣癸亥阵於商郊。《左传》曰:晋将荀吴败燕无终及群狄於太原,崇卒也。(无终,山戎。)初将战,魏舒曰:彼走我车,所遇又阨,(地险不便也。阨,乌介反。)以什共车必克。(更增十人,当一车之用。)困诸厄,又克。..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一出自————《太平御览·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卒《说文》曰:隶人给事者为卒,衣有题识者也。《玉篇》曰:卒,众之名也,屯戍之兵也。《桂苑》曰:卒,隶人也。《管子》曰: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二百人为卒,卒有正。卒,聚也。《韵海》曰:南楚谓卒为弩父,卒主担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