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郭子仪·郭令公平安史乱

繁体

唐·郭子仪·郭令公平安史乱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代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官,可谓“四朝元老”重臣,德高望重,所以人们又尊称他为“郭令公”。

郭子仪的青年对代,正处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最初,他在京城长安做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因其武艺超群,屡立战功,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便升任天德军使(驻地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兼九原(今乌拉特前旗北)太守,驻守边疆。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国力比较强盛。为加强国防,唐中央在边境的一些重要地区增设军镇。一个军镇管辖儿个州,其最高长官叫节度使。唐玄宗统治后期,皇帝退居凍宫,终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不管政事。朝廷大权为宰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所把持。朝政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发展,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中央统治力量明显衰弱。当时,唐边境的十个节度使共拥有兵四十九万,而唐中央所掌禁军不过十二万,出现了“尾大不掉”现象。(来源“武宗”公众号)在这种情况下,身兼平声(治所在营州,今辽宁锦州西北)、苍阳(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市)、河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在苍阳起兵,发动了反对唐中央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军由于多年没有作战,武库里的刀枪盔甲都生了诱,平时也缺乏训练,许多州县无兵可用。安禄山叛军所过州县,有的官吏开城出迎,有的弃城逃跑,有的成了俘虏被杀掉。叛军一路上凡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长驱南下,很快就渡过黄河,攻陷洛阳。至徳元年(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陷落。唐玄宗带着紡贵妃、杨国忠等一批妃嫔臣僚,仓皇出逃。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随行将士鼓噪不前愤怒地杀死了杨国忠,沂迫使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入民要求皇帝留下抗击叛军,唐玄宗贪生怕死,留下了儿子李亨,自己却逃到四川成都去了。后来,李亨在一批大臣支持下,逃到灵武(今宁夏宁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安禄山坂军南下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掳掠,使人民的生命财耗遭受严巫损失,许多州县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悲惨景象。叛军的暴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河北地区的官民首先进行武装反击,大大牵制了叛军的力量,也使安禄山的后方极其不稳。在这有利形势下,唐肃宗下令郭子仪等积极准备反攻,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郭子仪在唐玄宗时,就是朝中有名的武将。安禄山叛乱之初,郭子仪即被任命为灵武郡太守,朔方(今宁夏一带)其节度使。当叛军南下之际,郭子仪在河北地区,先后击败安禄山部将周万顷和高秀岩,并与唐将李光弼会合,打败了史思明。肃宗即位后,召郭子仪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并以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兵作为反击叛军的基本力量。可是当朝宰相房琯,为争功,首先请自统兵收复长安。房琯是一个只会高谈阔论,没有实际本领的人。他所率领的唐军在咸阳地区与叛军一交战,即被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唐肃宗深深感到,要收复两京,只有依靠郭子仪。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八月,肃宗再次召见郭子仪,委以收复两京重任。郭子仪表示了平定叛乱,为国尽忠的决心,并提出,要收复两京,必须先夺回潼关,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以截断叛军后路,然后才能直取长安。他还建议借回纥兵,以扩充军力。肃宗对郭子仪的意见十分赞赏,命令唐军按其意见部置行进。至德二年秋天,郭子仪率军收复潼关,并派儿子旰收复为叛军所占的永丰仓。吁死于战斗,但永丰仓的收复,大大加强了唐军的力量。为此,肃宗犒劳三军,下令进攻长安。

肃宗命令广平王傲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与李嗣业、王思礼等人率军十五万人,进取长安。唐军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洋水东岸时,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连营为阵。叛军也有十万人列阵于唐军北面,两军南北对垒。叛军将领李归仁据险设防,首先出城挑战。唐军回击,追赶叛军,快逼近敌营时,叛军擂动战鼓,一齐冲杀出来。唐军措手不及,军中惊乱,败走。唐前军将领李嗣业见状,挥动战刀,高声大喊:“叛军已经冲过来了,若不奋力冲杀,只有死路一条!说罢,他光着膀子,策马扬鞭,挥舞着大刀,首先冲向敌阵,奋不顾身地砍杀敌人。刀光过处,叛军人头滚滚落地。李嗣业的英勇行为,使唐军军心稽定。此时,郭子仪发现在唐军东面,埋伏有一队叛军,他们正向唐军背后包抄过来。郭子仪当机立断,立即派部将仆固怀恩与一队回堵兵,一起出击,全歼了叛军的伏兵。两军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叛军节节失利,被杀六万多人,尸体填满了沟堑,不得不退回长安城中。

就在这一年(公元757年),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率唐军,乘机猛攻长安。九月间,收复长安。老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唐军,高兴地说:“不图今日復见官军!”。

唐军收复长安不久,乘机东进,攻打洛阳。屯兵洛阳的安庆绪,得到唐军进兵消息,派遣严莊、张通儒率十万(一说十五万)大军迎战。叛军列阵首尾相接,足有百余里长,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唐军行至新店(今陕西陝县西)时,叛军早已在那里依由扎营,等待撕杀。新店地势险峻,山高壁陡,叛军居高临下,対唐军十分不利。唐军几次进攻,都没看成功。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化劣势为优势,郭子仪派遣回纥兵从背后偷袭叛军,然后自己亲率主力,正面出击。当一切部置好后,郭子仪下令擂鼓出战。顿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如雷,山鸣谷应,唐军大队人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杀过来。叛军见势不妙,正要后退,又遇上从背后包抄上来的回纥兵;叛军被前后夹击,进退两难,一时被打得乱了阵脚。(来源“武宗”公众号)这时,郭子仪一声令下,唐军万箭齐发,雨点般落入敌阵;四面又响起“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的喊声。叛军听到,乱成一团,溃不成军。叛军将领严莊拚死突出重園,狼狈跑回洛阳。安庆绪见新店兵败,知洛阳难以防守,只好收拾残部,撤离洛阳,渡过黄河,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收复东都洛田,河东、河西、河南诸州县相继平定。

郭子仪凯旋回朝,唐肃宗十分高兴,亲自带领大臣将官到瀟上(今陕西西安东)迎接,并嘉奖郭子仪说;“国家能重建,全靠郭卿你的英勇奋战啊!郭子仪以功晋位司徒,加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奉旨回东都,准备北上继续讨伐叛军。

在收复两京过程中,郭子仪屡建大功,声誉越来越高,引起朝中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忌恨。因此,鱼朝恩常在肃宗面前诽谤郭子仪。至德三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令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一一起出兵讨伐逃往相州的安庆绪,不设元帅,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以监督诸军。开始,郭了仪从杏园渡过黄河,围攻相州南边的卫州(今河南汲县)。叛军顽抗。激战前夕,郭子仪挑选了三千名弓弩手埋伏于唐军大营两旁,并吩咐他们说:“如果我军临阵退却,敌兵必定追来。你们听到人马呼喊声,即可大力射击。”战斗开始后,唐军佯作敗走,叛军紧追至唐军大营附近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弓弩手听到一声令下,顿时箭如雨注般射出,叛军大为震惊。假装败走的唐军杀了个回马枪,斩敌四万多人,俘虏叛将安庆和,缴荻军用物资数十万件,收复了卫州。其后,九节度便连营围攻相州。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九节度使各自为战,战斗力大为削弱,加上叛军史思明来按,增加了安庆绪的力量,至使相州一战,以唐军失败吿终。鱼朝恩把相州失败责任全推到郭子仪身上,唐肃宗不明真相,一度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

史思明败唐军后,为了争权杀安庆绪,回苍阳自称大燕皇帝。公元758年夏,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不久,史思明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内部再次分裂。唐肃宗为迅速打败叛军,再次起用久享盛名的老将郭子仪。(来源“武宗”公众号)洛阳尚未收复,成宗病死,李豫叩皇帝位,是为唐代宗。代宗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军讨世史朝义。同时又借回纥十万兵力,一同进攻洛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军再次收复洛阳,史朝义败逃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第二年正月,史朝义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遂投降唐朝。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而死。至此,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战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他又在平定吐蓄和回纥贵族的骚扰中,作出了贡献。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德宗召郭子仪协助宰相管理朝政,赐号“尚父”,升为太尉,增加食邑。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重,不久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唐德宗尊封他为太师,赐谥“忠武”。

郭子仪一生,在平定内乱和抵御边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众多的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在当时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将,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新于:23天前

清·岳钟琪·平叛乱安定边疆

清·岳钟琪·平叛乱安定边疆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清·岳钟琪(公元1686年~1754年)。清朝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清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充满着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地方割据势力和以噶尔丹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发..

清·萨布素·彭春·保国土抗击沙俄

清·萨布素·彭春·保国土抗击沙俄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萨布素(出生年份不详~公元1701年)、彭春(出生年份不详~1699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已同西周王朝建立政治联系。到公元八世纪上半期,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

清·施琅·抚台湾山河一统

清·施琅·抚台湾山河一统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清·施琅(公元1621年~1696年)。郑成功死后,台湾由其子郑经继续统治。当时,“三藩之乱”已经平定,以农民军为主力的各地抗清斗争已先后失败,清朝廷统一全国已成定局,国内的民族矛盾已相对缓和下来。在这种新形势下,郑经集团仍以南明王..

明·郑成功·驱荷兰收复台湾

明·郑成功·驱荷兰收复台湾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明末清初·郑成功(公元1621~1662年),十六世纪尼德兰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荷兰形成一个新共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十七世纪,明朝万历、天启年间,荷兰殖民者来到了东方,侵占了我国的澎湖,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又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台湾..

明·史可法·扬州城碧血流芳

明·史可法·扬州城碧血流芳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明·史可法(公元1601年~1645年),公元1644年清入关以后,极力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征服和屠杀政策,引起民族矛盾的激化,在全国各地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有部分汉族地主官僚参加的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涌现了不少坚决抗清、具有民族气..

明·袁崇焕·御后金丹心报国

明·袁崇焕·御后金丹心报国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明·袁崇焕(公元1584年~1630年)。明朝后期,居住在东北边境的我国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摆脱了明朝的控制,于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东新宾)称“汗”(君主之意),建立了后金国(后改称清)。后金的统治者..

明·瓦氏夫人·巾帼抗倭传佳话

明·瓦氏夫人·巾帼抗倭传佳话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明·瓦氏夫人(1498年~1557年),瓦氏夫人,是明代广西田州土官岑猛之妻,归顺州(今广西靖西)人,出身壮族之家。从小爱练武术,精通拳术,善于舞剑。聪敏伶俐,体强力壮,十余斤重的长矛在手,轻如棍条。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

明·李如松·援朝抗日奏捷报

明·李如松·援朝抗日奏捷报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明朝中后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基本肃清倭寇之后,日本国内发生了变化,丰臣秀吉(日本的“关白”即丞相)战胜了割据的诸侯,完成了统一事业。日本在统一之后,商业资本有了较大发展。为满足日本封建主和商人的贪财欲望,丰臣秀吉发动了..

明·戚继光·戚家军剿平倭寇

明·戚继光·戚家军剿平倭寇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从十四世纪末开始,日本的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因为日本也叫做倭国,所以当时人们称之为倭寇。明朝中期,我国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涌现了许..

明·俞大献·战江南连战连捷

明·俞大献·战江南连战连捷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明·俞大猷(公元1504年~1580年),字志辅,福建晋江人。历任参将、总兵等。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当倭寇大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时,他投身抗倭,转战江、浙、闽、粵,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抗倭斗争经验..

明·于谦·御瓦剌保卫神京

明·于谦·御瓦剌保卫神京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明·于谦(公元1398~1457年),明朝前期,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我国蒙古族瓦刺部逐渐强盛起来。瓦剌统治者梦想恢复元朝的统治,屡次率兵进犯明朝北方边境。十五世纪中期,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兵攻陷大同,进围北京,企图一举攻占明朝首部北京城..

南宋·李庭芝·守扬州拒谕降召

南宋·李庭芝·守扬州拒谕降召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宋·李庭芝(公元1219年~1276年)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一片幅员辽阔的土地,既是南宋统治的物质基础,也是保卫南宋政权的屏障。扬州(今江苏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也是淮南的军事重镇;境内有运..

南宋·张顺~张贵·救襄樊二张显威

南宋·张顺~张贵·救襄樊二张显威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南宋度宗赵祺咸淳三年至九年(公元1267~1273年)(元世祖至元四年至十年)的襄、樊(今湖北襄樊)之战,是南宋爱国军民抗蒙古(元)军的一次极关重要的战役。襄、樊位居“吴、蜀之要冲,宋之喉襟”,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中原..

南宋·王坚·鱼城一柱支半壁

南宋·王坚·鱼城一柱支半壁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南宋·王坚,公元十三世纪初年,原来隶属于金朝的蒙古族,在其首领成吉思的领导下,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在向南扩展的过程中,于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34年灭金,侵占了中原地区,遂形成南宋与蒙古对峙的局面。宋..

南宋·吴玲~吴璘·入蜀门户双杰保

南宋·吴玲~吴璘·入蜀门户双杰保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南宋·吴玠(公元1093年~1139年)、吴璘(公元1102年~1167年)。吴玠,字晋卿,吴璘,字唐卿,是亲兄弟,原为北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祖上数代都是德顺军的军官。吴玠年轻时,善于骑马射箭,..

南宋·宗泽·鞠躬尽瘁守东京

南宋·宗泽·鞠躬尽瘁守东京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宋·宗泽(公元1059年~1128年),伞幄垂香马路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这是北宋末南宋初年抗金老将宗泽在北上抗金途中所作的诗。从这首描写大队人马早晨出发情景的诗中,可以看出宗泽对祖国山河的深厚..

南宋·韩世忠·黄天荡战敌胆寒

南宋·韩世忠·黄天荡战敌胆寒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宋?韩世忠(公元1089年~1151年),字良臣,绥德(今陕西延安)人,很有勇力,身材魁梧,少年时家境穷困,十八岁投军,在西北边境与西度作战中,斩关杀敌将,勇冠三军,立过不少功劳,被提升为偏将。金兵南侵,韩世忠一宜坚决地主张..

南宋·岳飞·精忠报国名千古

南宋·岳飞·精忠报国名千古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南宋·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卫国的一代名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他在金统治者大举南侵,南宋人民面临家破国亡的危难关头,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屡立殊功,成为抗金战争中..

北宋·杨业·陈家谷捐躯报国

北宋·杨业·陈家谷捐躯报国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北宋·杨业,契丹人原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契丹后,开始强盛(公元947年,阿保机子尧骨改国号辽,公元983年,又重称契丹)。五代后唐军阀石敬瑞,因为借了契丹的兵力,夺了后唐的政..

东晋·谢玄·风声鹤唳丧敌胆

东晋·谢玄·风声鹤唳丧敌胆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晋名将谢玄,出身于世家大族陈郡谢氏,是名相谢安兄谢奕之子,字幼度,小名羯儿。著名才女谢道韫是他的亲姐姐。他小时候也很聪慧机灵,和同辈的谢韶、谢朗、谢川合称“封胡羯末”(这些都是他们的小名)。由于他的口齿伶俐,先知人..

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誓言壮

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誓言壮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晋·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逍县(河北涞水北)人。东晋著名将领,是东晋第一个进军北伐的人,曾经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由于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对他不加支持,忧愤成疾,死于军中。祖逖是北方士族,出身那守世家。..

西晋·羊祜·贵攻心遗爱人间

西晋·羊祜·贵攻心遗爱人间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西晋·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的开国元助又是名将。他为西晋的统一战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羊祜出身于“世代二千石”(指太守,郡的长官)之家,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外孙。早年丧父,..

南朝宋·檀道济·月夜量沙避强敌

南朝宋·檀道济·月夜量沙避强敌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朝宋·檀道济,在南北朝之初,强大的北魏屡次南侵,总想吞并南朝。在双方激战中,檀道济智勇双全,久历沙场,使北魏闻风丧胆,不敢南望,他是南朝少有的大将。 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早在..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唐·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契丹族人。其父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归附唐朝,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李光弼出身于大将家庭,从小喜爱练武,年青时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其后曾任安西都护、朔方节..

唐·高仙芝·西征智取小勃律

唐·高仙芝·西征智取小勃律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在唐朝,有不少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将帅,他们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历史上的名将,高仙芝便是其中颇有名望的一位将领。高仙芝是高丽人,父亲高舍雞为安西四镇(龟兹、于阑、疏勒、焉耆。后焉耆为碎叶所代)将校..

唐·裴行俭·巧计大破西突厥

唐·裴行俭·巧计大破西突厥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裴行俭(619年~682年),唐朝初年,西突厥一度强盛起来,称霸西域,奴役那里的少数民族人民,阻断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贞观年间,唐太宗在灭止东突厥后,出兵征讨西突厥,取得了不少胜利。高宗继位后,继续对西突厥用兵,于显庆二年..

唐·李勣·戎马倥偬战功赫

唐·李勣·戎马倥偬战功赫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勣(591年~669年)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明唐后賜姓李,因避李世民的讳,去掉世字,故成単名李勣。曹州离孤(山东东明东南)人,自称山东田夫,其突家中富有。早年追随翟让起义,在瓦閃年中起了重要作用。瓦岗军失敗后降..

唐·李靖·辅唐室转战南北

唐·李靖·辅唐室转战南北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靖(571年~649年),公元618年,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灭亡了。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取了去,作为改朗换代的工具。当年五月,大贵族大官僚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李唐王朝从618-628年,用了..

隋·史万岁·刚直不阿良将风

隋·史万岁·刚直不阿良将风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史万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其父史静,原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年英俊,喜读兵书,善于骑射,人们说他“骁捷若飞”。他十五岁那年,正好北周与北齐交战于芒山,史万岁第一次随父出征。北周灭齐时,其父在一次战役中阵亡..

隋·韩擒虎·贺若弼·克建康猛将立功

隋·韩擒虎·贺若弼·克建康猛将立功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韩擒虎(538年~592年)、贺若弼(544年~607年)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但是,当时南方还有一个陈朝,中国仍处于南北分立状态。分裂的局面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割据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无..

三国陆逊·彝陵道火烧连营

三国陆逊·彝陵道火烧连营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上海松江)人。三国时,吴国将领中的后起之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备发动几十万大军进攻吴国,他担任吴军最高指挥,火烧蜀军连营,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三国·关羽·水淹七军震华夏

三国·关羽·水淹七军震华夏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关羽,字云长。他的胡须又长又美,故有“美髯公”之称。河东解县(山西临猗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他是刘备军事集团占第一位的重要将领,跟随刘备多年,立过不少战功,以忠勇著称。 东汉末年,因犯事亡命奔往涿郡(今河北涿县),..

东汉·马援·战沙场“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战沙场“马革裹尸”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东汉·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年时就死了父母,跟着哥哥马祝成长。新莽时,当个小军官。有一次,马援押送囚犯,囚犯们痛哭流涕地哀求释放,他起了侧隐之心,真..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震西域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震西域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汉·班超(公元32年~102年)当人们阅读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时,首先在书的扉页上看到的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班固有一个弟弟叫班超,是汉朝继张骞之后,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威震西域的人物。正是:哥哥《汉书》光后世..

西汉·赵充国·平西羌威德并用

西汉·赵充国·平西羌威德并用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西汉·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字翁孙,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武将。他生长在院西上都(今甘肃天水西南),这里是西汉的边陲之地。在他青少年的时候,匈奴为患,经常骚扰陇西一带。所以少年的充国,对匈奴贵族烧杀虏掠的罪行,有所见闻..

西汉· 飞将军李广·至今犹忆李将军

西汉· 飞将军李广·至今犹忆李将军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代诗人高适写下了“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著名诗句。李将军为什么值得后人纪念呢?这得从他一生的事迹谈起。 李将军指李广,西汉中期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在世代将门之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年青时就..

西汉·霍去病·霍嫖姚为国忘家

西汉·霍去病·霍嫖姚为国忘家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在陕西省兴平县的茂陵旁边,矗立着一座形式象祁连山的坟墓,墓碑上刻着“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在墓前留连忘返,深切吊念这位功高似祁连的青年英雄——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

西汉·卫青·长平侯横扫漠南

西汉·卫青·长平侯横扫漠南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古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卫青是西汉时期难得的杰出将领,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低微。他的母亲因嫁给姓卫的,所以以后她就被称为卫媪(ao袄,对老年妇女的称呼)。卫媪年轻时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奴..

西汉·周勃·周亚-双猛将平叛安刘

西汉·周勃·周亚-双猛将平叛安刘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绛侯周勃、条侯周亚夫父子是两员猛将。他们相继出现在西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并在关系到汉王朝存亡盛衰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勃是今江苏沛县人,青少年时代,家境很贫苦,靠织苇席为生,有时还给人家吹喇叭办丧事。秦朝末..

西汉·韩信·点将兵多多益善

西汉·韩信·点将兵多多益善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淮阴侯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韩信对他们评论不一,都看不起,最后,刘邦问他:“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反问道:“那你呢?”韩信说:“臣是多多益善。”的确,韩信带兵..

秦·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秦·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蒙恬是秦王朝的名将。他的祖先本来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后来,祖父蒙鹫从齐国到秦国,做了秦的将领;父亲蒙武也为秦将,他们在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中,都立过不小的战功。出身世代将门家庭的蒙恬,从小就精通骑射,武艺超群。成年后,..

秦·王翦、王贲·灭楚齐完成统一

秦·王翦、王贲·灭楚齐完成统一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战国王翦、王贲(公元前三世纪)。王翦,战国晚期秦国频阳东乡(今陕西蒲城县西)人,是在秦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其子王贲,也是著名将领。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登位。这时,东方的韩、魏、赵、齐、..

秦·战神白起·战长平名扬诸侯

秦·战神白起·战长平名扬诸侯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白起,秦国廊县(今陕西眉县)人,是战国后期秦国的名将。他毕生在秦昭王手下指挥军队,对秦国在兼并战争中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白起年轻时酷爱武艺,熟读兵法。当时的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在国内任贤使能,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社..

战国·赵·廉颇·老将军“负荆请罪”

战国·赵·廉颇·老将军“负荆请罪”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生卒年不详。他登上历史舞台活动的时候,正是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这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战火燃遍了全中国,连绵不断。作为赵国大将的廉颇,..

战国·齐·田单·“火牛阵”奇计破燕

战国·齐·田单·“火牛阵”奇计破燕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田单,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纪,是战国后期齐国的名将。当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齐国濒临危亡时,田单团结齐国军民坚守即墨;后来又以卓越的军事计谋和战略战术打败了强大的燕军,复兴了齐国,从而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战国·燕·乐毅·辅燕君大破强齐

战国·燕·乐毅·辅燕君大破强齐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乐毅,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战国初年魏文侯手下的名将乐羊的后代。乐羊为魏攻伐中山国有功,魏文侯将灵寿(今河北灵寿县)封给乐羊,乐氏遂世代定居于灵寿。中由复国后,赵武灵王再次灭掉中山国,灵寿就属于赵地。乐毅出身于世代将门之..

战国·齐·孙膑·马陵道智擒庞涓

战国·齐·孙膑·马陵道智擒庞涓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代,是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和将领。他协助齐威王改革内政,训练军队,在桂陵和马陵两次著名战役中以卓越的战略战术打败了强大的魏国,生擒了魏国名将庞滑,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他所著的《孙膑兵法》一..

战国·吴起·善治军威震西河

战国·吴起·善治军威震西河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吴起,战国前期卫国人。他在鲁国、魏国训练军队、指挥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辅佐楚悼王变法,以身殉职。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新兴的富商之家。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向奴隶..

春秋· 孙武著兵书助吴败楚

春秋· 孙武著兵书助吴败楚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写的《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和世界现存的最早兵书,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孙武的祖先田书是齐国的将军,因进攻莒国有功,齐景公赐他姓孙,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作为..

春秋·曹刿鼓士气长勺败齐

春秋·曹刿鼓士气长勺败齐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曹刿,是春秋初年鲁国的民间军事家。他的活功记载下来的虽然不多,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却是很有价值的。在介绍曹刿以前,先要简单地说一说春秋初年鲁国和齐国的关系。鲁国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建立的重要封国,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县),保存..

西周·姜尚灭商助周建齐国

西周·姜尚灭商助周建齐国出自————《名将传》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姜尚,是民间传闻极广的西周初年的著名军事家。姜尚又叫姜子牙,传说为炎帝之苗裔,其先祖因协助大禹治水、管理地方政务有功,曾被禹封在吕这个地方(今河南西南部南阳一带),其子孙又用封地为姓,所以姜尚又称吕尚。夏、商之际,姜氏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