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进一步尝试·第三
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进一步尝试·第三
作者:P·H·维戈尔·英国
出自————《苏联闪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到1939年,军事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发展,从而使迅速赢得战争的胜利变成完全可能的事情。坦克和飞机的改进使侵略军不仅可以迅速前进,而且可以在迅速前进的同时与敌作战。步兵和后勤部队在某种程度上的机械化,是为了迅速赢得战争而采取的又一措施,而且是非常宝贵的措施。
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于1939年在18天的时间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波兰;1940年用了10天时间,轻而易举地将装甲部队开到英吉利海峡沿岸;同年又用了38天的时间,毫不费力地迫使法国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最初几周内所取得的赫赫战果同样令人惊异。但是,“一方能做到的,另一方也能做到。”这一条基本原则过去正确,现在仍然正确。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无数次战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纳粹坦克在俄国遇到俄国的坦克,并最终被打败。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中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初期战果,但由于纳粹装甲部队的有力反击,战局未能按预想的方式和速度发展(英国装甲部队失败得尤其惨重)。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的装甲突击——埃及和叙利亚政府曾希望以此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则因为找到以色列装甲部队的反击而徒劳无益。
当然,防御者的其它兵种(诸如步兵、炮兵、工兵等等)在打败各自的进攻者方面也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正如战争所表明的那样,大炮却能单独击退坦克。但与现在研究的问题有关的一点是,进攻者的坦克所具有的战斗性能很容易威防御者坦克的战斗性能所抵消。对进攻者和防御者的飞机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果。当然,这要作某些必要的修改。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尽管坦克和飞机的发明为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它们本身实际上并不足以确保这种胜利,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证明有这样的可能。希特勒和裕仁天皇据以得出相反结论的所有那些战例,都是一些战役,而非战争。当我们对包含有这些战役的各此战争作一番研究时,就会注意到侵略者在战争中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一重要事实。拥有并能使用坦克和飞机,只不过是朝着解决本书所研究的问题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这无非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提出和采取一些其它措施。因此,下一步我们应当考虑必须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日本对旅顺港的进攻为我们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很明显,发动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可以使进攻者获得极大的好处,因为当时各国普遍接受在开战前应当正式宣战以警告对方这样一种做法。但正如我们所注意到的那样,在1904年,这种好处因为当时没有坦克和飞机而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世人普遍认为日本当时的行径是野蛮而残暴的。但它除了使旅顺港的沙皇舰队变得不堪一击外,并无它获。而且,这些战果也不足以使日本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的胜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参战国中没有一个国家采取日本的方式发动战争。因此,值得指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又一次未能在战争初期赢得胜利的战争。然而,当希特勒在1939年和1940年重演日本的故伎发动战争时,他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德国已经发明并研制成功了必要的军事技术装备,可以恰当地利用初期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有利条件。由于希特勒正是在这种时候发动了战争,所以当时的形势也似乎特别有利于他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的胜利。可是,众所周知,希特勒虽然赢得了波兰战役的胜利,但是他却输掉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曙光已经出现。外交作为一种迅速赢得战争胜利的武器,其重要性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人们看到,有效的外交活动能够使未来的进攻者获得盟国而不致使它们站在敌人一边,尤其是能够确保其陆海军将领们不致于面对一场可怕的两线作战的战争。换句话说,成功地利用外交手段,就可以为打垮敌人而在战争中投入最大的兵力和尽可能多的武器装备,从而在战争一开始就给敌人以最沉重的打击。正如后来的情况所表明的那样,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次,为在战争开始阶段可赢得战争胜利所需要的军事技术装备当时已经发明和研制成功。已有的坦克和飞机只需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就是了。此外,到1939年,要充分利用坦克和飞机的思想在德国颇为流行,虽然事实上德国人——通常被认为是闪击战的真正鼻祖——甚至到1941年还没有一套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闪击战理论(我的意思是,并非所有的德国将领们都理解并相信这种理论),而且从武器装备和训练上看,大部分纳粹军队与其说是适合于闪击战,还不如说是更适合于常规战争。
人们在对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进行长期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突然性是潜在的可以使之最终得以成功的第三道曙光。不宣而战,这是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即朝着达成总的战略突然性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达成总的战略突然性以及战役和战术突然性,已被证明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给一把结构复杂的锁配上钥匙是异常困难的。要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需要大量兵力。而如果要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还必须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完成兵力的动员,并将他们展开在构筑好的阵地上。此外,进攻者如要对预想敌发动战略突袭,就必须在防御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集结兵力。如果敌人确已察觉,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进攻者必须使其相信,他们不是为了对其发动进攻,而是为了某些完全不同的目的,才沿其边境部署了若干个师以及增援部队。
要做到这一点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这一点却不止一次地做到了。1904年2月进攻俄国的日本,1941年的纳粹德国,以及同年12月的日本,还有1973年的埃及,都做到了这一点。在上述例子中,进行了全面动员的国家在预想敌已知它进行了全面动员的情况下,还是全部达成了战术、战役和战略上的突然性。
日本在1904年和1941年不宣而战,德国和埃及分别在1939年、1941年和1973年不宣而战,毫无疑问有助于达成突然性。但重要的是要强调指出,突然性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不宣而战只不过是达成突然性的一种手段而已。我们将会看到,突然性可以通过其它许多手段达成。当然这些手段必须结合使用,而且必须和不宣而战这种手段相结合。显然,如果一个国家墨守成规,礼节周全地预先通知预想敌说,两国将处于战争状态,那是不能达成突然性的。因为这样做,无异于直截了当地告诉敌人他将在近期内进攻他们。但是,仅依靠不宣而战本身还不足以有效地达成突然性。
很显然,我们应当对为达成突然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详细的研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说明,尽管强调达成突然性使我们朝着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胜利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它本身还不足以使我们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换句话说,尽管事实上在1904年以来的五次战争中,进攻者成功地对敌人达成了战略、战役和战术的突然性,但这种成功并没有能够使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一般地说,达成突然性使进攻者能够赢得战争开始阶段的战役胜利,但并没有一个进攻者能够从总体上赢得战争胜利。因此很清楚,甚至到1945年,各国还未能成功地探索到一种能够在战争初期赢得战争胜利的万全之策。但世界各国当时已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着手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在着手分析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战争”和“战役”这两个术语的含义,以及为了赢得“战争”或“战役”的胜利,我们究竟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苏联闪击战可能的理想方案·第十二
苏联闪击战可能的理想方案·第十二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突然性只在其可加利用时才有价值,而利用突然性的传统作法是速度加打击力量。在这一点上,纳粹的传统作法是如此,苏联人的传统作法亦是如此,苏联和纳粹德国一致认为,速度加打击力量乃是制胜必不可少的..
“突然性”的内容·第十一
“突然性”的内容·第十一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至此,我们本应能够着手撰写本书的最后一章了。但是突然性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我们已经阐明了俄国人对突然性的重视程度。我们也已研究了他们为达成突然性而可能采取的手段。我们亦已看清,就突然性本..
苏联关于突然袭击的观点·第十
苏联关于突然袭击的观点·第十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达成战略一级的突然性,是所有为在战争开始阶段获胜而作出的努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已成为本书的主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本章详细探讨一下苏联关于突然袭击的观点。 即使在开战之后,也有可能在战略一级达成突..
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入侵·第九
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入侵·第九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现在,让我们通过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事件的深入研究,来探讨一下理论付诸实践的程度。我们先从苏联侵捷事件谈起。当然,在继续研究1968年入侵事件的军事方面之前,有必要首先剖析一下..
闪击战的新成分:空中机动部队和火箭·第八
闪击战的新成分:空中机动部队和火箭·第八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满洲战役过去23年之后,苏联再次发动了战争。这次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8月21日苏军采取了军事行动,仅仅24小时之后(鉴于捷克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入侵宣告结束。 在这两次战争或战役之..
苏联吸取经验后的一次实践:1945年满洲战役·第七
苏联吸取经验后的一次实践:1945年满洲战役·第七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满洲战役是说明苏联武装力量可能采用的未来战争样式的一个极好范例。首先,他们选择了一个“啃得动”的敌人和战区。其对手是日本。据苏联人统计,较之日本,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苏..
制胜的妙方·第六
制胜的妙方·第六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我们分析了以往失败的原因之后,现在应该来看一看有哪些可能制胜的手段。不管我们以批判的眼光对前人的做法作任何评价,但在过去的战争中毕竟有一些军事家表现得颇为出色。难道我们不能从他们以及其他一些人那里学一学一..
失败的原因·第五
失败的原因·第五 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主要的争论问题上来。在第三章末,我们一致认为,甚至直到1973年,关于在战争开始阶段就赢得战争胜利这个问题,仍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虽然由于坦克和飞机的问世,这些难题已经非常接近于解决,但仍..
苏联对速胜的首次尝试: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第四
苏联对速胜的首次尝试: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第四 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我们至此尚未谈及苏联在闪击战问题上的理论,事实上也没有谈到它的有关实践。为了作些补救,现在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力图迅速赢得战争胜利的一个早期战例作些研究。这个战..
1848—1914迅速赢得战争的几次尝试·第二
1848—1914迅速赢得战争的几次尝试·第二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要迅速赢得战争,显然可采取快速机动作战这一方法。力求进行短期战争和在短期战争中力求进行快速作战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有如同义词一样相近。但是,只要机械化运输工具尚未问世,军队最大的机动速..
苏联速胜北约的必要性·第一
苏联速胜北约的必要性·第一作者:P·H·维戈尔·英国出自————《苏联闪击战》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人所共知,苏联地面部队战术的拟定旨在实现机动快速的运动战。而速度则是其中的精髓。 如果有人对这样一个事实尚无所闻,则最好是花2.5美元或不管现价如何买一本A·A·西多连科上校编写的苏联教科书《进攻》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