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代价——日本的介入、1941年·第十

繁体

主动的代价——日本的介入、1941年·第十

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

出自————《致命的失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1943年春天形势发生了逆转。轴心国集团注定要失败,除非他们得到了具有大规模毁灭能力的武器来创造奇迹,比如用成群的不可拦截的火箭,把成千上万吨的高爆炸药倾泻到盟国的城市和设施上,或者拥有科学家们不止一次暗示过的具有不可想象的破坏力的原子弹。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来说,摆在面前的出路不是谨慎地退出战争,就是战死。对盟国来说,只是如何用生命和财产的最小损失来尽可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由于失去了主动,轴心国将在各类事件和本身弱点的压力下被迫犯更多的错误。而盟国在竭力寻找一个经济上合理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则不得不努力根绝其失误。但是到了1944年春天,随着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逐渐演变清晰,以及早先估算中的错误被暴露出来,交战双方所要付出的代价便更加明朗化了。

  欧洲的争斗在希特勒的坚持下仍在继续。德国人民支持他是由于宣传导向所产生的错误观念,即不管怎么样希特勒的天才总会找到一条跳出火坑的通途,尽管正是他在开始时犯的错误才把他们赶进了火海。每一次失利之后,德国人的失望悲观都因被约瑟夫·戈培尔的宣传部灌了一剂充满谎言的迷魂汤而有所缓解。日益猛烈的英美空袭正以不可想象的凶残蹂躏着德国城市。德国人民则带着不断增加的冷漠来四处躲藏,好象在绝望中瞪眼看着自己的困境却又无法预知自己的全部厄运。俄国人日益逼近德国战前的东部边界,盟国部队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然后是意大利这个不幸的国家在1943年9月退出了轴心国集团,但是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比以往更残酷的毁灭和仇恨的纷争之中。随着盟国强大部队在法国登陆的时刻日益临近,西欧上空的空战也更加激烈。

  日本人经过另外一条道路,出于心理上不同的原因,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将在第14章更详细地讨论。现在只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人民,由于传统的和历史的原因,坚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日本必胜)——一种从本质上说是由其独特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以及政治制度造就的心态。日本正处在从传统的封建式武士道精神向现代工业化和作战方法转变的过程中。其政治军事领导层由于更多地是受过去的理论和战绩而不是现实形势的影响,他们明知后果但还是发动了战争。正如1941年9月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对日本首相文磨所说的那样,“如果您坚持要我继续(战争),我可以保证痛打他们(美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一年半,但却不能对此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任何保证。”——这种表示怀疑的观点在海军总参谋长永野修身海军上将那里得到了充分补充。他对天皇说:“政府已经决定,如果没有战争,国家便在劫难逃。即便是有战争,国家也可能毁灭。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目前困境中还不进行战争,那么这个国家便失去了其精神,已经是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

  因此在日本人看来,决定扩大1937年他们发动的与中国的战争是正确的,如同在其军国主义政府看来,挑起与中国的敌对行为是完全正确的,是日本追求扩张主义目标的必然结果。日本所犯的不能原谅的错误是其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日本以一种好战的姿态实现对西太平洋的控制,因而又必然要引起美英的抵抗。1940年法国沦陷后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及无视美国的一再警告,无视表明两个拥有巨大工业潜力优势的强国随着事态的发展可能会被激怒来管教好战的日本的种种迹象,是极其愚蠢鲁莽的。这使日本不能不失体面地退缩。

  山本关于可以痛打盟国18个月的推断是基于日本的石油储备水平以及在没有得到自己控制的石油来源补充的情况下石油储备在战时减少的速度。美国在1940年9月采取的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积极措施,以及美国与英国一起在1941年7月对日本财产的冻结,事实上使日本采取行动夺取荷属东印度和缅甸的生产资源变得更为必要。山本的军事失误在于其坚信仅一次海战大胜便有可能决定一场战争。这种观点是在1894年鸭绿江之战日本海军大胜中国舰队和1905年在旅顺口歼灭俄国舰队这两个日本海军辉煌战绩之后才引入日本理论中的。要想彻底重演上述辉煌战绩并使美英瘫痪,山本知道对敌人的打击必须是完全出其不意,而对手的兵力恰巧完全集中并全都部署在最多两个地点上。这是一个极难实现的企图,实际上是拿自己国家的未来命运作赌博。因为嗜赌成性的山本(据说拉门、围棋,麻将、纸牌和轮盘赌这类凭运气的游戏对他来说比吃喝更重要)在筹划他对美国进攻的决定性战斗时,没能控击住他本人性格中的这一怪癖。由于日本航母联队接近珍珠港必须保持高度隐蔽性,而又极容易被发现,由于几乎全靠空军来实施决定性打击,以及必须在极短时间摧毁所有的各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计划本身便是一场赌博。即使仅仅考虑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如此。

  如同日本的大部分重要作战计划,对珍珠港的袭击计划也是非常复杂而且极其依赖完美的执行。此外它还依赖于出色的保密和对敌情报——敌人得极其合作地按日本人的假设作出反应!这种要求也太离奇了,特别是当美国人已经译读了日本外交密码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并不知晓),并且知道一场尽管时间地点还不清楚的冲突已经临近的时候。在进攻之前,在夏威夷的日本间谍已经通报了日本人,敌人的两艘航母在周未都离开了港口。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对计划是否已泄漏的怀疑——而事实上这不过是美国方面的一个预防性措施。而且,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发起攻击时,日本人并不知道当时只有一半的美国航母兵力部署在太平洋。

  日本人既没有对美国潜艇的价值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强调海军船坞机械修理厂和石油灌储存场的重要性,而把这些设施降为在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被击沉之后的第三次攻击的目标。由于害怕据知仍然很强大的敌军陆基和舰载飞机的空袭造成太大的损失,南云海军大将取消了第三次攻击。结果这些设施便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南云比别人都更积极推崇战列舰是比航空母舰更有威力的决定海上胜负的武器,因此只要已经摧毁了敌人的战列舰部队,他便很满意了。他已经赚了一大笔奖金,不愿再赌了,尽管还没有把庄家赢光。这样,对美国海军舰队快速恢复元气至关重要的武器、设施和给养被留在那里,从而加速了日本的最后审判日的到来。

  总的来讲,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没能意识到他们所进行的战争的全球性,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敌人不仅理解这一点,而且还成功地调整了各战略点上的力量对比。柏林和东京之间没有真正的联合筹划,也没有像伦敦和华盛顿之间那样努力为双边利益而协调行动。结果,在大西洋击败德国潜艇,既是对德国的胜利,也是对日本的胜利。因为把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德国作为首要目标也是相对而言,只不过把最终粉碎日本的部署推迟了几个月而已。而且,在中途岛和所罗门群岛失败之后,日本已无力影响盟国军队在1944年轰炸德国和实施有史以来最大两栖作战。总而言之,此时是该由盟国来决定如何以可能最少的失误来结束这场战争了。

自杀性冲动——莱特湾战役·第十五

自杀性冲动——莱特湾战役·第十五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日军犯了一个错误,即几乎直到战争结束,他们都一直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就连想象力丰富,有着与西方人直接交往经验的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也不例外。为此,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像德军1942年11月第一次..

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平洋战争1942年·第十四

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平洋战争1942年·第十四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偷袭珍珠港有得有失。在此后的5个月里,山本五十六大将一直在谋求通过海战的彻底胜利来确保日本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以为日本挽回声誉。1941年12月,两艘驶离马来西亚的英军战列舰被日军飞机炸..

在阿纳姆的赌博——1944年的空降作战·第十三

在阿纳姆的赌博——1944年的空降作战·第十三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这是一个未必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在阿纳姆战败的伞兵步履沉重地向后溃逃,遇到了第4和第7龙骑兵警卫部队的一辆坦克,他们也是前来增援被围困的第1空降师。“你们到底上哪儿去了?”心情忧..

关于柏林的决策——1944年轰炸机进攻·第十二

关于柏林的决策——1944年轰炸机进攻·第十二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施魏因富大屠杀促使哈里斯采取了他所认为对战争起着决定性因素的军事行动。早在1943年11月13日,在呈送给邱吉尔的一份备忘录中,他多处提到趁冬季夜晚较长的有利条件以轰炸机部队和第八航空队..

对德国的错误判断——欧洲轰炸1940-1943年·第十一

对德国的错误判断——欧洲轰炸1940-1943年·第十一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英国皇家空军导航部队指挥官、空军副元帅唐纳德·贝内特在1944年11月3日在写给轰炸航空兵司令部的一封半官方的信中,提到了一些机组人员在一次次地要求他们攻击其不感兴趣的目标时表现出..

对缺乏想象力的惩罚——大西洋海战最后阶段·第九

对缺乏想象力的惩罚——大西洋海战最后阶段·第九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正如约翰·杰里考爵士在1917年对实施护航编制的结果夸大其词一样,他的对手,德国海军参谋长海宁·冯·霍尔赞道夫上将过高估计其采用不加限制的战法攻击商船队所获得的实际效果,然而他却..

骗人的直觉——大西洋海战:第一阶段·第八

骗人的直觉——大西洋海战:第一阶段·第八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942年秋,战争处于微妙阶段。这一时期,一方面德国的潜艇在大西洋海战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盟军则设法不受截击地把从美国和英国调来的大部队送至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尔之间的3个地点登..

名将失蹄——从贾扎拉到阿拉曼1942·第七

名将失蹄——从贾扎拉到阿拉曼1942·第七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942年5月26日贾扎拉一仗,隆美尔装甲部队的大部分远远地绕过了英军的一些工事,向托卜鲁克的西南部进发,为的是在夜幕降临之前到达关键性地域。不料,隆美尔大大失算了。首先,他对英军的调动情..

庸人自困——西部沙漠战役1940年12月-1942年2月)·第六

庸人自困——西部沙漠战役1940年12月-1942年2月)·第六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当谈到与意大利结盟德国有何收益时,就笔者所知,一个德国将军曾说:“是这样,下次该你们和他们结盟了。”很显然,他是在有意贬低意大利,而且并不是完全的不公正。1940年6月墨索..

过于自信的恶果 —— 在苏联的战斗1941年·第五

过于自信的恶果 —— 在苏联的战斗1941年·第五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许多军事理论的学究们在其著作中都指出,作战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选择并保持作战目标,不言而喻,自然是一个目标,而且只能有一个目标。在入侵俄国之前,德国人选择了相互间一个比一个更..

迂回作战——入侵苏联的前奏·第四

迂回作战——入侵苏联的前奏·第四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对希特勒准备或已经开始入侵俄国的无数有记载的文字中,有一种看法极为普遍:不可思议!就连希特勒圈内的人,当然还包括他手下的司令官们,都感到震惊。他居然冒失去新近取得的战果之险,入侵一个地域如..

致命的延误 —— 对英作战·第三

致命的延误 —— 对英作战·第三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德国未能在1940年入侵英国的主要原因极可能是缺乏思想准备,因为这事是战争爆发以后才碰到的。德国退缩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情报贫乏,尽管当时法国已经快要崩溃,英国远征军也已注定要覆没。由于没有战略上..

不可思议的战役 —— 德军征服西欧·第二

不可思议的战役 —— 德军征服西欧·第二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德国人把1940年1月10日当做吉祥的日子。这天,两名德国空军少校赖因贝格和赫思曼在飞行中由于天气不好,稀里糊涂地迫降到了比利时,随即暴露了德国经荷、比入侵法国的计划。其实,盟国通过其它三..

罪恶的满足·第一

罪恶的满足(1940年之前)·第一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美国驻伦敦大使约瑟夫·肯尼迪在1940年夏季发回的报告,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感到德国随时会进攻英国,这几个星期前还是维护世界稳定的最强大的力量——大不列颠帝国即将崩溃,在支持衰落的帝国,还是与..

译者的话——代出版说明

译者的话——代出版说明作者:肯奈斯·麦卡西·英国出自————《致命的失误》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肯奈斯·麦卡西先生在其所著的《致命的失误》一书中,从失误而战败的角度重新审研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技术性”细节及其影响,不仅比较系统地评述了战败者失利的前因后果,而且敏锐地分析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