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无航母战争
附录A 无航母战争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46-2006——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永不航行”:意大利航母“苍鹰”号(Aquila)1943年在意大利热那亚进行锅炉试验期间被裹藏于大网内。德国和意大利海军都意识到航空母舰的价值,但是国内空军指挥官却不允许航母入海。“苍鹰”号是从一艘客轮改装而来。(阿尔多·弗拉卡罗利(Aldo Fraccaroli)收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极为成功地发展和利用了航空母舰,但明显相反的是,欧洲轴心国力量却没有航母的参战。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和意大利都只由一个军部来控制所有的军事航空。
无论是陆基还是海基,德国和意大利的空军指挥官始终要求完全控制所有军事航空。希特勒(Hitler)和墨索里尼(Mussolini)都对他们尊敬的空军给予完全的支持,这是因为在战时,他们狂妄地声称飞机能够低廉地、快速地取得战斗甚至是整个战争的胜利。而且,新生的空军必然会效忠他们的创造者,而老军队,尤其是海军却能注重传统的合作精神。
德国第一位“海军飞行员”是卡尔·罗威(Karl Leow)海军工程师,他在1911年3月获得了飞行证书。由于德国海军部对航空很感兴趣,于是在1913年5月成立了海军航空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着力飞船的发展。飞船不仅支援了舰队作战,而且在1915年5月31日的清晨还向伦敦实施了炸弹袭击。
德国海军还创建了一个小型的水上飞机部队,又从商船改装了几艘所谓的飞机母舰在海上支援水上飞机。这些舰是“安斯沃德”号(Answald)(5410吨)、“格林杜尔”号(Glyndwr)(2425吨)、“奥斯瓦德”号(5401吨)、“圣塔·爱莲娜”号(7415吨)和“爱德琳·雨果·史蒂勒斯”号(Adeline Hugo Stinnes Ⅲ)。舰上的每个机库都能容纳3~4艘水上飞机;飞机在外面升吊起来以从水面起飞。另外,舰上能搭载3架飞机的轻型巡洋舰“斯图加特”(Stuttgart)号(3470吨,1908年建成)1918年被安排支援水上飞机。也曾有计划要将一艘客轮改装成航空母舰,但是改装工作始终没有开始。
战后的1919年,盟军强制实行凡尔赛条约以禁止德国的一切军事航空。然而,在1920年之前,德国仍然保留了几架水上飞机服役,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域担任探雷任务。后来,由于凡尔赛条约的一个条款允许其海军拥有高射炮,因此海军认为该条款也允许他们有权向飞机拖带的目标实施开火。于是,一个以“空军公司”命名的秘密空军组织成立了。该组织将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海军飞行员集合了起来,同时那些预备的海军学员在宣誓加入海军之前也接受了为期一年的航空训练。另外,德国又大力发展商用航空业、飞行体育运动和滑翔飞行。德国的中心位置、专门技术和企事业很快显露头角,到1926年德国加入民族自决和组织国际联盟时,这个国家的航空公司载运的乘客、信件和货物量比其他所有欧洲航空公司加在一起的总量还多。这个成就,伴随着一些秘密的军事航空活动,为发展德国空军搭建了基础。
尽管很多人认为德国在此期间的举动违背了凡尔赛条约的“精神”,即使条约上并没有此类表述文字,但是此时很多德国人都认为这种条约是一种无法令人接受的强加,它毫无道德责任地迫使战败国遵守其上的规定。1933年,随着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被任命为总理以及德国武装部队的重建,德国海军开始考虑建造航空母舰。海军希望建立一支平衡舰队,并将这种航母视为该舰队的一部分。但是德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他们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知识,也没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可以查询。而当时对于德国海军部来说可得到的最好的信息就是《简氏世界舰船》(Janes Fighting Ship)年刊和另外一些杂志上载述的内容。参考了这些刊物,德国海军部草拟了如下说明:
基于研究目的,设计的航空母舰排水2.5万~3万吨;搭载50~60架飞机;航速33节(61.12千米/小时),配备8座20.3厘米(8英寸)四联装双管舰炮。舰上还要安装强大的防空军备。
同一范围内要部署德国巡洋舰作为装甲防御。
这些说明只是最初的计划。海军部没有一个官员能够确定这些说明是否合适。甚至对于舰炮或飞机是否是舰上的主要构成都还存在一些疑问。与其他海运国家相比,由于德国已经被禁止了15年的主要海空作战,因此这对于德国海军来说非常不利。考虑到这种局限性,计划就从特殊的舰艇开始,即航空母舰“A”。直到下水时,该航母的融合了德国风俗的舰名才公布于世。
设计航空母舰“A”的工作在威廉·哈德勒(Wilhelm Hadeler)的督导下开始。威廉·哈德勒毕业于德国柏林的科技大学,他曾在该大学担任过9年的舰船建造组织主席的助理。哈德勒1934年4月受到委任,并很快开始指导搜集和整理在书籍、杂志、报纸甚至电影中能够找到的与航空母舰相关的所有资料。但是,令他特别感兴趣的是一个名为《设计航空母舰的一些经验及评论“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的报告,该报告是由后来担任美国海军署建造与维修部门主管的海军少将乔治·H.洛克(George H.Rock)主讲的,他之前在1928年担任造船工程学会的会长。哈德勒说:“我收集了有关航空母舰的所有资料,最后我了解了英国航母‘勇敢’号和‘光荣’号的大部分信息”,这是深刻影响德国设计航空母舰的一个因素。在这一阶段,缺少航空专家的配合是影响航母设计的根本问题。德国空军人员稀少,没有精力研究航母问题,而且由于航空部长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ring)强调所有军事和海军航空的力量都应由一个独立的德国空军指挥,所以刚刚成立的小型海军航空部队又被废除了。
该航母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航空学准则。海军部收集到了所有与英国、法国和美国舰载飞机有关的资料。这些材料集合在一起后,就能决定最有可能的数值了,其中加入了15%~20%的安全系数,而且还采用了“标准”舰载飞机来确定该航母机库、飞行甲板和升降机的性能。在德国海军考虑建造航母的期间,这些数据被认为是可信的。
图中是1938年12月28日刚刚下水后的“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阿道夫·希特勒参加了下水仪式,但是这位元首却不懂如何在战争中利用海军。同样,他的海军指挥官埃里希·雷德尔海军上将也试图寻求建立一个可以与皇家海军对抗的平衡舰队。该舰的船体上还未安装岛式结构;请注意每个船舷后侧为两座舰炮敞开的窗子。
有一点也很明显,原来计划的武器装备——设置在两座炮塔上的8座8英寸舰炮不能令人满意。大舰炮支持者对此提出反对,但是又被一些观点反驳回来,即尽管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美国和日本的航母之所以装配大口径舰炮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出于军事原因。起初,军部同意安装8座5.9英寸(149.86毫米)舰炮,这种配置方式能够使4座舰炮可以向任何方向开火,以防御敌人的驱逐舰。对于舰船方面,这种安排可能是为了在船的两侧隐藏舰炮。很快,设计被修改成在两个炮塔上安装16座舰炮,尽管随后需要考虑机库空间的问题,但是提供充足的弹药以及为舰上炮塔的每个炮都配备足够的人员还是可能的。
对于防空武器装备,该航母计划采用10座(后来改为12座)4.1英寸(104.14毫米)舰炮、22座37毫米舰炮以及几座20毫米的舰炮。重型高射炮都被布置在右舷、船头和船尾处的岛式结构上,其实这种设计会限制火力的范围,尤其当飞机停放在甲板上同时又需要防御来自左舷方向的敌机攻击时,军舰更是毫无还手能力。
在设计工作开始后不久,该舰的航速就被提高到了35节(64.82千米/小时)。在最可行的情况下,蒸汽轮机装置的功率输出被提高到最大可能的数值(最终设定为19.6万马力),由于当时还不知道诸如升降机、制动装置以及弹射器等航空设备的要求条件,因此在后来阶段又提升了该舰的排水量。
在外观上,舰母飞行甲板右舷处会安装一个岛式结构的常规装置,飞行甲板上也会装配上控制站和烟囱。航母上将搭载“大约”40架飞机。该设计于1935年的夏末完成,并命令位于德国基尔的德意志沃克(Deutsche Werke)造船厂负责建造航空母舰“A”。
同年,与德国空军基于航母计划的正式合作得到确立,1936年年初,一位经验丰富的造船工程师、德国空军的联络官(上尉)弗瑞德里奇·普坡(Friedrich Popp)被任命与德国海军部一起工作,作为一个海军飞行员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达达尼尔战役中扬名。
1935年秋天,一位德国海军工程师、一位海军官员和一位德国空军的官员出访日本,返回德国时带回了大量的报告和航母“赤城”号的详细设计图。然而,德国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受到“日本委员会”的影响。相比从日本带回的信息,德国航母最重要的改变是在中心处装配了第三个升降机。而日本航母报告真正的重要所在是确定了德国航母设计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本航母没有弹射器,但是航空母舰“A”像英国和美国航母那样,决定装配两个弹射器。
航空母舰“A”的龙骨于1936年12月28日在德国基尔开建。建造进程非常迅速,该艘航母于1938年12月8日下水,希特勒、戈林元帅以及众多海军和德国海军部队的高级官员出席了仪式。应希特勒的委托,著名飞船建造者的女儿海拉·冯·布兰登斯坦·齐柏林(Hella von Brandenstein-Zeppelin)伯爵夫人将该艘航母主持命名为”格拉芙·齐柏林”(Graf Zeppelin)号。
下水后不久,“格拉芙·齐柏林”号的直线型舰首被改为剪刀型舰首,这种改装被认为更合适于在太平洋作战,而迷信的船厂工人却认为这种改变对于舰船来说是不祥的兆头。改进后,“格拉芙·齐柏林”号全长862 3/4英尺(197.18米),建成后的标准排水量是2.32万吨。
与此同时,德门那·沃弗特(Germana Werft)被任命同样在德国基尔建造一艘“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姊妹舰。航空母舰“B”的建造进程很慢,在“格拉芙·齐柏林”号下水时,仅运集了几百吨的材料。由于受到建造航空母舰“B”的船厂外水的限制,该航母在下水时卸掉了98 1/2英尺(14.95米)船头部分,但这一部分会在之后重新安装到舰上。这艘航母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与“格拉芙·齐柏林”号相同。
德国海军部计划筹备的造船项目能够使舰队有能力挑战皇家海军。1938年1月27日,希特勒指示说,这个海军项目——“Z”计划,将优于其他所有包括陆、空扩军计划在内的军事项目。当德国海军预期在1948年完成该造船项目时,希特勒却只给了他们6年的期限。经最初批准,“Z”计划要求一个作战舰队要包括:
4艘航空母舰(大约2万吨标准排水量)
10艘大型战列舰(包括31830吨的“格内森瑙”号(Gneisenau)和“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
12艘战列舰(2万吨)
3艘装甲舰(所谓的1万吨的“袖珍战列舰”)
5艘重巡洋舰(1万吨)
16艘轻巡洋舰(8000吨)
6艘轻巡洋舰(6000吨)
22艘驱逐舰
90艘鱼雷艇
27艘远程潜艇
62艘短距潜艇
该项目包括已在服役的和正在建造的战舰,因此提议再建造两艘航空母舰。但是,建造航空母舰在该项目中处于低优先级的地位,因此在1939年9月战争打响时,下水的只有“格拉芙·齐柏林”号。在战争开始时,该舰已经完成了85%的建造工程。
格拉芙·齐柏林”号(装配了改进的“大西洋”舰首)。(威廉·哈德勒(Wilhelm Hadeler))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海军长官、副舰队司令弗里德里希·鲁格(Friedrich Ruge)在评价“Z”计划时写道:
从作战角度来说,“Z”计划最大的弱点就是航空母舰的数量太少了。也许可以理解的是,德国海军应该已经显露了对战列舰的偏爱——他们之前对战列舰有作战的经验,尽管凡尔赛条约不允许德国拥有此类舰船。对航空母舰的漠视也有可能是导致他们缺少这方面经验的原因。如果德国哪怕拥有一艘航空母舰,那么这样一艘舰船的巨大价值也会在其与舰队训练时很快展现出来。
另外,德国海军部队在1939年也开始准备培训第一个航母中队。早先,阿拉多·弗陆格祖格维克(Arado Flugzeugwerke)就已经提议采用船用鱼雷轰炸机/侦察机的组合的设计。命名为Ar95的飞机是一架有整齐外观的单发动机和双座位的双翼飞机,机上可以安装机轮或两个浮体。装有浮体的第一架样机Ar95V1于1936年的秋天试飞。经过对几架样机的试验,结果发现这种飞机还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性能。
尽管基于船用发展也提出了其他一些设计,尤其是“阿拉多”Ar195和联络侦察机Fi167,但是由于可用的时间不多,因此德国海军部队还是决定改进已有的飞机。航母作战采用的飞机是“梅赛希密特”(Messerchmitt)Bf109E-3战斗机和“容克”(Junker)Ju87B-1(“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这些船用型飞机将被命名为Bf109T-0和Ju87T,两个后缀T都代表它们在航母上的角色,德语是雷格(Trager)。
此时,Bf109E是德国兵工厂唯一拥有的战斗机,它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当时的“喷火”(Spitfire)和“飓风”(Hurricane)。飞机经过雷格(Trager)式的改装后拥有比陆基Bf109微长的机翼,其上翼表面的扰流器允许安装一个更为倾斜的斜角甲板、手动折叠翼、弹射器附着点和一个捕捉钩。
鸥翅型Ju87又丑又笨,速度也又慢又迟钝,但是在德国攻打空中力量较弱的波兰、法国和一些低地国家时,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当然,“斯图卡”也曾在地中海战役中重创过英国航母。在1.6万英尺高度时,Ju87B-1的时速能够达到210英里/小时,飞行的最高高度可达2.45万英尺,而且还能携载将近4000磅的短程导弹,在正常情况下也能携载2200磅的炸弹。87B样机的两个机翼上配有7.9毫米的机关枪,机尾还配有一个灵活的7.9毫米的机枪。
作为航母中队飞行训练计划的一部分,德国海军部队在挪威的多特海姆岛设立了一个貌似航母状的小型飞机场。然而,由于跑道太短而引发了很多事故,因此在未安装制动装置前,飞行活动就被取消了。一种拦阻线路系统是在德国北部的特拉弗明德(Travemunde)被安装到机上的,同时Bf109也于1939年2月制造了第一个拦截着陆装置。随后弹射器的试验也是在特拉弗明德展开的。
德国海军部队建立第186特拉格格斯瓦德联队(Tragergeschwader)(航母航空联队)在“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上服役,该联队包括Ju87联队Ⅰ和Bfl09联队Ⅱ。然而在战争开始之时,“格拉芙·齐柏林”号很显然还未准备好即刻入海,因此第186特拉格格斯瓦德联队被分配去执行空军任务。有趣的是,Bf109联队Ⅱ/第186特拉格格斯瓦德联队被分派给第77加格德格斯瓦德联队,它是汉斯·贾诗勒将军率领的第10航空军战斗机部分的一个联队(General Hans Geislers Fliegerkorps X),该联队对于在地中海攻击英国航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争中的德国
1939年9月爆发的战争使德国海军认识到“Z”计划的目标很难达到,这是因为他们的舰队甚至连第一批老资格的“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类型的战列舰都没有建成。“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建造进程仅仅符合预期计划,而按照正常的建造时间表,它会在1940年年末交付,1941年年末前预备服役。经过德国海军和政府的高层人员讨论后,除了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Pfinz Eugen)和“赛德里茨”号(Seydlitz)以及“格拉芙·齐柏林”号外,所有未完成的大型战舰都被停工。建造航空母舰“B”的工作于1939年9月停止,堆积的钢铁板也都被当作废料处理。
德国在西线的快速取胜和对大西洋潜艇战的重视都进一步减少了完成“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动力。而且德国海军总司令又在1940年4月29日发表公开声明:“元首认为,配有内燃机飞机的航母在这场战争中将没有任何可用价值”(重点补充说)。关于航母的一切工作都被停止。直到1940年6月初,为给德国基尔的其他船艇提供住舱以及为避免英国空袭的危险,“格拉芙·齐柏林”号被向东转移到格丁尼亚的波兰港。舰上拆除了5.9英寸(149.86毫米)的舰炮,并将其用于挪威地区的海岸炮台。它的厨具和卫生设备被移用于位于皮罗(Pilau)的潜艇学校。已经安装在航母上的高射炮被保留下来。由于有一次一个37毫米的炮弹炸到了与舰上烟囱连接的天线杆,因此有些舰炮当时曾愤怒地向英国飞机开过火,这也是该航母遭受的第一次重创。
一架皇家空军侦察机拍下了停泊在波兰格丁尼亚港的“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当时它为躲避可能遭遇到英国炸弹而被向东转移。一台英国相片判读仪在胶片上标出一个箭头,表示该部位安装了弹射器。除了日本航母,战时所有的大型航母都安装了弹射器。(帝国战争博物馆)
德国对航母的兴趣一直摇摆不定。由于法国战败和英国投降似乎指日可待,1940年7月,德国决定完成“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建造并送其到海上试航。然而,英国轰炸机不断加强对德国的攻击迫使该航母于当月被拖运到波兰的格滕海芬。它在那里被用于装杂物的货仓。
大约在这个时候,德国海军部起草了《海军参谋长对战后海军扩张之见》,文中指出:
为担任对独立作战大队必不可少的侦察和护航工作,发展能够搭载足够数量飞机的巡洋舰显然是有必要的——可能会取代航空母舰。海军参谋长设想了一艘与巡洋舰M相似的、能够搭载大约14架飞机的舰船(8500吨,600 1/4英尺(183.08米))。考虑到要安装搭载和操控飞机必需的设备,该舰的航速和武器装备就得作出一定的让步。
然而,由于海军一直忙于准备入侵英国和其他作战的计划,因此“格拉芙·齐柏林”号和建造航母巡洋舰的计划都被搁置了。随着战争的继续,德国一直在留意英国和日本航母的成就。在看到英国航空母舰击沉了“俾斯麦”号、英国航母袭击“塔兰托”(Taranto)号和日本在珍珠港取得的胜利,1942年3月,总司令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宣称:“航母对于我们重型舰队作战来说至关重要。”希特勒也认为他们确实迫切需要拥有航空母舰。事实上,1942年3月14日希特勒和他的高级指挥会议的报告中也指出:
元首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拥有航空母舰(“格拉芙·齐柏林”号),它将会相应地指导总司令。我们得完成一切与德国特遣部队早期组建有关的工作,该部队由(战列舰)“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1艘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和12~14艘驱逐舰组成。航空母舰对于北部地区的敌人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而且在使用中它也会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但是,海军总司令1942年4月12日在给元首的报告中却指出,他对于不久的将来就能投产使用“格拉芙·齐柏林”号不抱什么希望:
“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建成:
A.最早到1943年夏天完成船体建造和发动机的安装。要点如下:
1、交付曾经被拆除而安装到别处的或完全丢失的辅助发动机。
2、安装防止船体遭到毁坏的船腹防雷护体。
3、增加燃料容量,在航速为19节时扩大25%的巡洋范围
B.建成航母所需的总时间并不取决于完成船体和发动机的时间,而是取决于改进适于Ju 87D和Bf109F改装机的飞行装置的时间。
发展、建造和测试飞机所需的弹射器大约需要两年。如果有可能改装现有的弹射器,那么期限还能再缩短6个月。这期间还需要新的绞车,但是,生产公司还没有说明他们何时才能够交付这些绞车。
因此,该航母需要到1943年的冬天才能够建成……
E.舰载飞机
1、只有少数几架最初为该航母设计的飞机仍可使用。但是,它们只够用于航母的试运行,而不能用于作战。空军声称此种类型的飞机不能再继续建造了。
2、如果要研制一种新型的特殊舰载飞机,那么到1946年才能够开始大批量的生产。
3、因此,目前空军仅能交付的舰载机型只能是改装的战斗机型。下面列出的是推荐的、适于改装的两种型号:
Bf109F,一种驱逐机
Ju87D,一种俯冲轰炸机和侦察机的结合机型
采用以上提及的改装机型将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a.除了最多10架驱逐机外,仅有21~23架的Ju87D型飞机;而且其中6架还不能立即投任使用。(原计划需要33架轰炸机。)目前还没有雷击机。
因此,海军估计“格拉芙·齐柏林”号在1943~1944年的冬天之前还不能准备参战,如果没有战争损失或空袭,仅拥有32架飞机(10架战斗机和22架俯冲轰炸机/侦察机)也不会干扰航母的建造进程。
此时,也有计划建议将未完成的重巡洋舰“赛德利茨”号(Seydlitz)(大约完成了90%的工程),以及客轮“欧罗巴”号(Europa)、“格内森瑙”号(Gneisenau)和“波兹坦”号(Potsdam)改装成航空母舰。“赛德利茨”号是极为成功的“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的姊妹舰,它即将在681 1/4英尺长、标准排水15660吨的船体上装配8座8英尺(2.44米)舰炮。
在客轮中,49746吨的“欧罗巴”号是最大型的舰,其全长936英尺(285.48米),航速可达28节(51.86千米/小时)。它曾为乘客提供航空邮政服务而装配过一台弹射器和一架水上飞机。“格内森瑙”号和“波兹坦”号都是小型舰艇,前者18160吨,全长652英尺(198.86米),后者17518吨,全长652英尺(198.86米)。两艘舰的航速都可达到21节(38.89千米/小时)。日本的“沙恩霍斯特”号是这种普通设计舰型的第三艘舰艇,它于1942年被改装成航母“神鹰”号。作为航母,“欧罗巴”号将会搭载大约42架飞机,而其他舰艇能搭载大约24架。
很快,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由于缺乏稳定性,客轮被证明并不适于改装成航母;因此改装进程在建议阶段就停止了。“赛德利茨”号开始接受改装后,工人们就着手拆除它的上层建筑,但是最终这个改装项目也被停止了。即使航母改装工作完成了,至少到1946年之前也不会有适于这些航母的飞机。
德国彻底唤起了对舰载航空的兴趣,自从1941年夏天“格拉芙·齐柏林”号被移至波兰奥德河上的斯德丁后,1942年12月3日它又被拖回德国基尔接受进一步的建造工作,随后很快就被运进了浮式千船坞。在此期间,为了赋予其最基本的防空能力,它被临时装配了3座37毫米双联装炮、6座20毫米四联装炮和4个探照灯。
当时,施工队的海德勒(Hadeler)海军中校被命令去德国基尔负责完成“格拉芙·齐柏林”号建造。“格拉芙·齐柏林”号的设计做了一些改动。雷达、通信和射击控制装置得到了改进,装甲操舵台也需要安装到舰上的岛式结构内,这些变化都大大增加了上层建筑的尺寸和重量。与此同时,为了携载更多的燃油和增强鱼雷防御能力,又决定在船体的两侧都安装船腹防雷护体(重量不同的防雷护体能够平衡右舷上的岛式结构)。另外一些较小的改变是打算将7座20毫米舰炮增加到28座。“格拉芙·齐柏林”号计划于1943年秋天完工。
针对“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大量工作很快就结束了。1942年12末,英国战舰在北极水域击沉了巡洋战舰“沙恩霍斯特”号,一个月后,德国海军总司令被撤职,希特勒也于1943年2月2日停止了一切大型舰艇的建造工程。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主要战舰退出了战役,“格拉芙·齐柏林”号的建造也再一次地被搁置下来。1943年3月间,该航母又被东移,最后停泊在位于波兰奥德河斯德丁的莫纳海峡(Monne Channel)。舰上很多剩下的辅助设备都被拆除用于其他舰船,由于失修,它的船体逐渐衰败。海军上将鲁格(Ruge)在视察了停泊的“格拉芙·齐柏林”号后宣布它彻底无用。
战后的“格拉芙·齐柏林”号——被重新指派作为漂浮基地使用。苏联工程师和海军官员在仔细检查该航母后将其用于武器试验。大多数的西方官员都认为,这艘装满战利品的航母已经因遭遇暴风雨或触雷而在波罗的海沉没。
1945年年初,当苏联军队接近波兰奥德时,该航母被下令施以拆毁。当地海军指挥官在舰上的发动机和锅炉房内引爆深水炸弹摧毁了动力装置,最后这艘航母在浅水区沉没了。当1945年4月末苏联部队接近“格拉芙·齐柏林”号时,它已经被炮火轰炸了好几次,因此船体又遭受了一些轻微毁坏。
德国投降后,苏联打捞起“格拉芙·齐柏林”号后塞住了船上的漏洞,并将其运到位于奥德河口的施韦因蒙德。苏联的工程师和海军官员仔细检查了这艘航母。在此期间,该舰被苏联命名为“漂浮基地”——PO-101。
将前轴心国战舰分配给同盟国的三边委员会不会允许苏联完成“格拉芙·齐柏林”号的检查与占有?西方官员认为,苏联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将缴获的战利品装上“格拉芙·齐柏林”号,包括大型设备,据报道称还有未完成的U型潜艇分段。随后,满载的航母被拖到了列宁格勒(如今的圣·彼得堡)。当时大部分来自西方的消息都认为,该舰由于之前损毁严重而在波罗的海遭遇风浪沉没了,或者在航行中触雷被炸毁了。
然而实际上,这艘舰船被拖到离施韦因蒙德更远的海军作战区,充当爆炸破坏的试验舰以及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艇的靶舰。试验于1947年8月16日正式开始。第一批空投炸弹被放置在飞行甲板、机库甲板上以及上层建筑里,引爆炸弹后来测定舰上所承受的爆炸威力。随后,俯冲轰炸机又将其作为靶舰轰炸,鱼雷艇也对其施以攻击。6个炸弹和两具21英寸鱼雷袭击了它的船身后,“格拉芙·齐柏林”号沉入了大海。
因此,尽管“格拉芙·齐柏林”号比第三帝国多残留了一点时日,但两者最终却有着相同的不光彩的结局。当希特勒使国家陷入战争时,德国海军还无法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水面舰队。即使在德国水面战舰从海上返回之前,两艘航母已经开工甚至是4艘计划建造的舰艇已经完工,但是由于海军缺乏这种航母作战经验以及德国空军对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严格控制——德国空军人员和飞机都受到海军作战控制的限制,对于“格拉芙·齐柏林”号是否会参战也是一个疑问。
1943年1月,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海军元帅辞掉海军总司令的职位,他当时对希特勒的请求也许最能体现德国空军对德国海军的态度:“请您保护海军和我的继任者,也请您防范戈林。”
遗弃的“格拉芙·齐柏林”号。除了建造“格拉芙·齐柏林”号和为第二艘航母搭建龙骨外,德国海军也开始着手将其他几艘舰艇改装为航母。然而,就像意大利一样,这些工作被各自的空军拖延了太长时间。而且即使完工了,那些舰艇也不过是一些延期交付的二流的航空母舰。
意大利的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海军也在竭尽全力地发展舰载航空。意大利海军很早就对航空产生了兴趣。该国第二位军事飞行员是海军上尉马里奥·卡尔代拉拉(Mario Calderara),他在1909年获得飞行执照。卡尔代拉拉一直对航空很感兴趣,1907年他曾驾驶一架水上滑翔机成功完成了很多次飞行。在那些飞行中,这架飞机曾搭载驱逐舰“枪骑兵”(Lanciere)号飞入空中。
意大利早先的水上飞机都是依靠英国、法国和美国而获得的。在意大利1912年在威尼斯成立飞行学校以前,一些海军飞行员都是在法国接受培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意大利海军仅拥有大约30架水上飞机;而在战争结束时,包括很多陆上飞机在内,海军已经拥有飞机近500架。
8800吨的商船“夸尔托”(Quarto)号于1895年在苏格兰建成,1915年作为水上飞机供应舰服役并被重新命名为“欧罗巴”号。该舰在甲板的首尾处装配了两个可以容纳8架水上飞机的机库,其上的起重机分别负责两边的飞机发射和回收。它被归类为“水上飞机与潜艇支援舰”。而且,2732吨的防护巡洋舰“厄尔巴”(Elba)号也于1895年建成,并于1907年被装配成一艘气球船。该船从1914年共搭载3架水上飞机。
但是,即使意大利海军航空在不断发展,毁灭的种子还是被播下了。1916年,一位前地面部队官员由于他的极端看法而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他曾在20世纪初负责军事航空。这位官员就是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他后来写道:“因此,我认为:无需防空,因为毫无实际价值。无需辅助(陆军和海军)航空兵,因为不仅毫无实际价值而且还多余。相反,我们只需要一支独立空军来容纳全部国家可用的航空资源,无一例外。这就是我的观点。”
号召创建一支独立空军成了英国的休·特伦查德(Hugh Trenchard)、德国的赫尔曼·戈林、美国的比利·米歇尔(Billy Mitchell)等国家官员的信条。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航空经历并没有证实该观点的正确性。杜黑感到很疲惫,他最后被军事法庭判定有罪,并处以一年的监禁。1918年2月,意大利的政局动荡,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甚至向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发动进军,因此,杜黑被召回军队并受命出任中央航空署主任。1917年末,意大利海军航空兵在战争失利中幸存了下来。战后,动荡的时期很快开始了。
然而,墨索里尼政府1923年决定整合全部空军力量为一个单一的组织,用立法规定海军不允许操控飞机。海军坚决反对这一举动,1925年,海军大臣提出抗议并宣布辞职。墨索里尼自己接任了海军大臣一职,与此同时,意大利空军也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役军队。1925年12月,高级海军将领们在一次会议中决定了意大利海军的未来,墨索里尼担任此次会议的主席。意大利高级海军长官、历史学家罗密欧·伯诺提(Romeo Bemoutt)海军上将认为:
不许再讨论有关海军航空兵的问题,这次会议一致赞同意大利不应该建造航空母舰——这是特别达成的一个决议。我们提出的基本问题是:“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海军预算得以增加,而且为此目的还能再拔出几百万里拉,那么这些经费应该怎样才能被最佳地利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位官员都有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些官员中没有海军航空的代表。这个问题并不适合开放性的讨论。这些各式各样的看法都限于实际的细节问题,因此墨索里尼的观点得到了确认。
在20世纪30年代初因多次驾驶水上飞机横跨大西洋而享誉国际的——伊塔洛·巴尔博(1talo Balbo)将军1926年担任航空大臣,1929年又任空军部长。他后来告诉伯诺提海军上将:“你需要航母,但是我不会让你建造。”巴尔博声称,意大利自己(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撒丁岛)组建了一艘自然的航母。意大利皇家空军可以从意大利基地攻击地中海区域内所有的要害点。
如果当时空军研制了有效的侦察反舰飞机、发展了适当的战术,而且也正确地训练了飞行人员,那么这种推论就是合理的。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被做到。
海军领袖多明尼哥·卡瓦那里(Domenico Cavagnari)海军上将在1935年提出的造船计划要求建造3艘2.2万吨的航空母舰,作为“突击舰队”的一部分。该舰队通过英国部队控制直布罗陀海峡而计划突击攻入大西洋。由于经济约束和重点的转移,致使计划缩减为到1935年底只建造两艘1.4万吨的航母——经过仔细考虑,计划与美***舰“突击者”(Ranger)号类似,“理想的情况是尺寸和性能都与其完全相同”。该计划到1936年夏天又被缩减为只建立一艘航母,后来又改为只建造水上飞机航母,航母上配备两台发射水上飞机的蒸汽弹射器,舰首配备一座三联装6英寸舰炮炮塔。
由客轮“罗马”号改装的航母“苍鹰”号在意大利1943年9月投降盟军时,已经几乎要完工了。改装进度之所以这样快,可能是因为得到了德国的帮助。与永远也不会完工的“格拉芙·齐柏林”号一样,这艘舰也配有两台舰首飞机弹射器。(《美***队》(U.S.Army))
“苍鹰”号
海军的领导始终渴望建造一艘全通甲板航空母舰,1935年他们曾提议过一项紧急备案:将32583吨、705英尺(215.03米)长客轮“罗马”(Roma)号改装成一艘航母。但是所有这些提议和计划都因经济的限制和空军的强烈反对而夭折了。海军官员基于航空母舰提出了无数的建议。早在1921年,海军上尉G.斐拉凡佐(G.Fioravanzo)就曾提议建造一艘混合式“防空巡洋舰”,该舰1万吨,航速30节(55.56千米/小时),能够搭载16架战斗机并配备一个重型炮组。随后,该巡洋舰航母设计又被改进为装配8英寸(203.2毫米)口径舰炮的炮组。
1937年,立法确实建立了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空军上将出任指挥官。空军飞行员和海军领航员驾驶飞机。到意大利参战时,这支“海军”航空兵部队已经拥有280多艘飞船和水上飞机,但是其中大多数都已过时,且1/3都不能全面运转。
因此,意大利海军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拥有有限的航空兵,而拥有航空母舰更是一点可能都没有。这种形势一直持续到1941年3月爆发的马塔潘战役。在这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舰队战役中,英国地中海舰队在马塔潘角沿海击沉了3艘意大利重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并击毁了一艘战列舰。英国在这场战役中仅损失了一架飞机和英国皇家海军“可畏”号上的3名船员,其中并无一艘战舰受损。在这场战役中,意大利的彻底失败以及德国的飞机支援都使墨索里尼认识到,海军只有依靠航空母舰才能获得全面的空中支援。
很快,客轮“罗马”号就决定要被改装成一艘航空母舰。其实,它已经停放在意大利的热那亚船厂准备改装成运兵舰。作为航空母舰,为了使其航速从21节(38.89千米/小时)提高到30节(55.56千米/小时),舰上将要装配新的齿轮传动轮机。它的武器装备包括8座5.3英寸(134.62毫米)两用炮和一个由12座65毫米舰炮和62座20毫米舰炮组成的强大的防空炮组。两个升降机会从机库将飞机运升到飞行甲板上,而飞行甲板计划配有两个弹射器。
这艘航母“罗马”号于1942年末建成,1943年被重新命名为“苍鹰”号。
将要从“苍鹰”号起飞的“雷贾尼”Re.2001战斗机是配有一个特别发动机的基础Re.2000战斗机(图中展示在一台战列舰弹射器上的飞机)。Re.2001战斗机的最大航速是每小时393英里(632.34千米),爬升高度3.6万英尺(10980米),流线型外置吊舱挂有一个20毫米的机炮。机身下可挂载220磅(99.88千克)炸弹,在试验中这架飞机能够提升1430吨的武器。(《意大利海军》)
由空军驾驶舰载飞机的将是“雷贾尼”(Reggiane)Re.2001战斗轰炸机。“苍鹰”号将搭载50架飞机,其中36架备战,另外14架吊挂在机库之上。为了配合由巡洋舰改装成战列舰而装配的弹射器装置,早期的Re.2000经过了一些改进并于1941~1942年试飞。
决定改装“罗马”号后不久,它的姊妹舰“奥古斯塔”(Augustus)号(1927年建成)也将着手被改装成一艘航母。与“罗马”号的21节(38.89千米/小时)航速相比,“奥古斯塔”号的航速估计是19节(35.19千米/小时)。1943年,该舰被给予了一个海军名称“凡尔克”(FALCO)号,后来又被重新命名为“鹞鹰”(SPARVIERO)号。
客轮的改装工作进展的很慢,1942年12月“奥古斯塔”号上所有工作被停止,直到1943年3月才又重新开工。当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时,“奥古斯塔”号已经完成了80%的航母改装工程。工程之所以这样快,部分原因是由于得到了德国工程师的改装帮助,一些航空设备也直接取自德国的“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
与此同时,德国工业为意大利提供了航母的制动装置,并在意大利佩鲁贾装配试验。1943年初,德国和意大利的飞行员驾驶Ar96B和Ju 87C飞机、意大利的“赛曼”(Saiman)200双翼飞机、“菲亚特”(Fiat)G.50以及“雷贾尼”Re.2001战斗机进行着陆试验。在意大利的飞机中,只有Re.2001被认为
德国的“阿多”(Ardo)96B-1训练飞机1943年初在意大利佩鲁贾被德国生产的制动装置“困住”。该制动装置原是德马格公司为德国航母“格拉芙·齐柏林”号研制的。由于德国舰艇延期完工,因此该制动装置被提供给了意大利。适合航母使用。
两艘意大利航母都在意大利的热那亚落入德国之手。德国于1944年10月5日拆毁了“奥古斯塔”——“鹞鹰”号。而“罗马”——“苍鹰”号在1944年10月5日遭到盟军空袭的重创,后于1945年4月19日,为防止德国拆毁该舰阻塞港口,在意大利热那亚被盟军的制导鱼雷炸沉。战争结束后,该舰从海上漂起,最终被拆解丢弃。
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海军,一艘可用的航空母舰都应该对轴心国有一些价值。至少,舰队的航母训练也会向海军指挥官展示海上运输空袭部队的后备军和的威胁力量。
如果拥有合适的飞机和人员以及一些作战经验,航空母舰与轴心国的作战舰队或袭击中队合作是可以拥有强大的侦察、防御和可能的攻击力量的。基于战时航母的作战经验,德国或意大利不太可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航母袭击部队。很显然,对人员、舰艇、飞机、武器和领导能力的要求已经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而且,即使一艘配备了由德国或意大利舰队海军飞行员驾驶的先进飞机中队的航母可能会对一次或两次战役起作用,但是因为中队数量太少,这艘航母也当然不会扭转乾坤,改变战争的结果。
停泊在意大利热内亚的航母“苍鹰”号曾经在意大利港遭受到盟军空袭的重创。德国和意大利都不能改变战争进程,也都没有完成有限的航母计划。这些航母本应该在一些特殊的作战中体现一定的价值。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苍鹰”号航母在意大利热内亚被德国士兵看守防护。“苍鹰”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直到1945年初,为防止德国利用它阻塞港口而被盟军炸沉。随后,它被打捞上岸并丢弃。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