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上

繁体

卷五·上

作者:明·郑若曽·撰

出自————《江南经略》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常州府总论

古今论险要者皆曰京口当长江下流乃留都之门户也又曰当南北运道之冲乃吴越之咽喉也不知留都之门户在于靖江吴越之咽喉在于河庄而凡言京口者皆非也何也靖江横亘大江之中周围百里港浩繁舟师可泊结水寨屯重兵与泰兴江阴二县相为犄角则海寇不敢越此而窥留都 所谓靖江为留都之门户此也丹徒以东抵于云阳两冈相夹可以设伏可以阇截贼必不敢由此而东若收河庄歴犇牛抵于毘陵通计不过七十里甚便且易既至毘陵则金坛丹阳宜兴皆可传檄而定而无锡以东咸入其彀中矣所谓河庄为吴越之咽喉此也夫是二者皆常州之所辖也向来非不设备但靖江勇夫之力不足以支寇舶之冲河庄堡寨之兵不可以遏大寇之入必庙堂之上不以靖江视靖江而以留都视靖江不以河庄视河庄而以吴越视河庄各设防将各屯重兵务俾其力足以抗御海寇不得越靖江而西冲江寇不得收孟河而东下夫然后为常州之善计耳

常州府疆界考

常州禹贡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时为吴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并天下为会稽郡东汉为吴郡晋太康二年始分吴郡置毘陵郡永嘉五年改为晋陵郡隋开皇九年罢天下郡改为常州大业三年又为毘陵郡唐武徳三年复改为常州天寳元年又为晋陵郡至徳二年仍为常州元为常州路国朝升为府领县五【武进无锡江阴靖江宜兴】

府境旧东西二百里南北二百七十里国朝重加经画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山西抵镇江府丹阳县界吕城广一百九十五里南抵湖州府长兴县界垂脚岭北抵州府泰兴县界子江中流袤二百八十五里

常州府城池考

毘陵为南都肘腋吴越喉襟自晋太康建郡以来即有城以控制一方曰内子城周围二里三百一十八步髙二丈一尺中外甓之唐景福元年杨行宻遣唐彦随权领州事修筑立鼓角楼白露屋今为府治城废周缭以垣曰外子城周围七里三十步髙二丈中外甓以砖石上有御敌楼白露屋伪吴顺义中刺史张伯宗增筑方直雄固号金斗城门有四东曰行春西曰迎秋南曰金斗北曰北极外皆有濠宋建炎中毁绍兴二年郡守俞俟复兴缮【胡埕有子城兴造记】国朝洪武初改筑新城迎秋北极门即为新城基惟迎春金斗遗迹稍存今亦废曰罗城周围二十七里三十七步髙一丈厚称之伪吴天顺二年刺史徐景迈筑门有八东曰通吴次东曰懐徳南曰徳安次南曰广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东北曰东钦外皆有池国朝武己酉改筑新城城罗城遂废惟东南故址稍存曰新城在罗城内周围一十里二百八十四步髙二丈五尺甃以砖石洪武二年信国公汤和筑置七门东西南北次此名仍旧次东曰中箭次南曰石幢水闗四一在正东一在正西一在东北一在西北天顺后楼堞废毁城壁间存成化十八年巡抚尚书王公恕奉朝命以城算授郡守孙仁重甃易以巨石新甃增髙三尺其门名中箭石幢者复名懐徳广化凡城隍楼橹伟壮丽有加于前【王防有记】久之又圮正正徳辛未北方郡盗出没城郭弗治者多被防知府李嵩请于当道而更葺之益走马街广丈余设巡警铺五十二所【李东阳有记】掘地通濠城完而寇适至恃以无恐嘉靖乙夘倭人入寇郡守金濠复筑徳安广化两瓮城增筑敌台窝铺城制始备今城即所谓新城也

周围十里二百八十四步髙二丈五尺厚二丈

濶一十六丈深二丈

陆门

七座东曰通吴次东曰懐徳南曰徳安次南曰广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门各有楼楼外有月城

水闗

四座曰东水闗曰西水闗曰北水闗曰小西水门

敌台

二十座

窝铺

六十二座

雉堞

千 百   垜

常州府守城官兵考

陆营官兵

总练指挥一员

哨官一员

操官四员

军兵三百四十二名

民壮二百七十七名

教塲旧在郡治东北即宋教塲今废为民居有将台遗址存焉外教塲在广化门外一里广袤五十畆信国公汤和守御时置嵗久广为民居正徳七年知府李嵩复其地搆演武亭缭以周垣军兵民壮以时操习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上

常州府备宼水陆路论

夫宼欲犯常州水陆可通之路不可胜举其大要不过三者而已第一是由河庄而进歴奔牛马至城下第二是由江阴之桃花港过坝直抵郡治北门第三是由芜湖溧阳金坛宜兴而来断断乎不敢从京口闸运河东下何也京口以东夹罔两岸如山迢迢一水中行非兵行之道也知斯三者则知所以守常州矣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上

武进县总论

常州之属县五武进其附郭也运河中贯其西则由京口可以出大江其东则由勾吴可以通溟渤利害闗系众人之所共知尚来之所预备愚以为贼计巧猾若窥常州必不由此而入其入也必由夫河庄其详已见于本府总论矣河庄设备若严贼又将舍河庄而趋桃花港何也桃花港离郡城仅三十里东望江阴西望孟渎皆水陆兵将蜂屯蚁聚未易猝犯此港乃人所共忽贼若弃舟于江干从江口登陆而行不片时可抵常郡之北门报至城亦至矣岂不可虑河庄在县境西北桃花港在县境东北二者皆武进之所辖也备斯二者则武进之兵防尽之矣或疑东南有戚墅下渎等港皆濵太湖盗若由此犯城亦易其险恐不在桃花港下曰是不然寇若入太湖必由苏常阳羡地方声势鼎沸矣湖中有七十二山网罟船巡司兵船追逐哨报贼岂能掩袭而至哉大抵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备善备者备人之所必攻桃花港之攻与不攻存乎哉兵之备与不备耳

武进县境考

武进县古延陵地汉时为曲阿丹徒旧境三国吴嘉禾三年改丹徒县为武进晋太康二年复为丹徒防析丹徒曲阿置武进县治在今郡城西北六十里通江乡【古名千秋乡】梁天监元年改为兰陵县唐武徳三年复以兰陵故地置武进县贞观八年并武进县于晋陵垂拱二年复析晋陵地置武进县后唐同光元年江盗旁午民不奠居始徒县治于郡城与晋陵俱为附郭治在金斗门外街西宋因之国朝洪武元年革晋陵并入本县治在府治南一里县附于府其城即府城也故不另列城池考

东抵本府无锡县界五牧西抵镇江府丹阳县界吕城广九十五里南抵本府宜兴县界黄土桥北抵州府泰兴县界杨子江中流袤一百二十五里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上

武进县备宼水陆路考

东通无锡

其道有三由白家桥官塘东行歴横林五牧髙桥至无锡县之北门或由白家桥收港歴戴琪杨溪花渡桥出洛社者其东路也由白家桥南进采菱港歴东槎戴琪冯桥郑渎马家桥杨湖藕荡钱桥出双湖口者其南路也官塘东行者正道也其余皆门道也

西距丹阳

其道一由府治西门歴奔牛吕城栅口陵口而至丹阳县治者是也乃正道也非间道也

南抵宜兴

其道有四由府治西门陈渡桥歴栅头寨桥浪打川钟溪何桥防亭至宜兴县之北门者其南路也由采菱港进歴【阙】  由丁堰进歴【阙】由横林双牌进歴【阙】 者东南路也南路正

道也东南路乃间道也

北至大江

其道有二由府治北门七十里桃花港出江者其北路也由奔牛镇入孟河河庄闸出江者西北路正道也北路乃间道也

东南至太湖

出湖之口有三由白家桥丁堰戚墅堰宋建湖口洛阳塘门旗庄戴溪诸桥天井岸下隅蒋庄龚堰薛堰下埠港入湖或于下埠港之东曰新邨曰董庄曰毛湖曰桃花曰芦荻皆可以入湖者其东路也曰白家桥采菱港丰盛江邨马巷板上周陈虎阱新庄诸桥与东路戴溪桥等合者其中路也由县治东境至蒋庄渡支河歴圣力饮马东板西板诸桥横河分水墪百渡港入湖者其西南路也三者皆间道也非正道也

东北与江阴为界

其道有二见江阴县水陆路考

西南与金坛为界

其道有三由府治西门歴七里桥荆城港至金坛县之北门或由西门小港歴三里巷贺家地方出荆城港皆正道也由奔牛镇进小港至白鹤溪者乃间道也

右水陆可通之道凡十有六其间港浩繁岐路错杂不可胜计不能一一而设备惟当摘其中之尤要者兵勇建寨栅以守以御其余亦惟以游兵行哨竒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矣计邑之险要有五曰孟渎堡曰马迹山曰黄山门曰奔牛镇曰黄林详着各图説于后

孟渎堡险要説

孟渎乃苏松诸郡之咽喉大宼若犯江南此为最要设防制胜不可视为缓图详见筑堡议

孟渎口筑堡议

东南海防与西北边防不同西北之民健鬬而善射每遇宼骑入犯进堡登陴妻奴老幼悉操矢石以御之堡内甚贫宼何所利而必欲攻之乎是故北边以筑堡为利其堡也非浪筑也山隘路口宼所必冲者则筑之在东南则不然海港无处不可冲入海塘无处不可登犯迢迢原野并无山隘虽欲筑堡何所凭乎纵有堡亦谁与守乎葢一则胆怯而不敢鬬二则常恐絶粒三则势孤无援故不如一走之为愈是堡之无补于江防海防较如也惟河庄一堡又当别论而不可以不筑者此荆川唐公之见所以为不可及也何也孟渎为苏松诸郡之咽喉愚于常镇诸论已发明之矣荆川黙识乎此唱议兴筑劳民费财万姓怨讟而弗顾厥功大矣但惜其即世弗获与之面议也何也孟渎口常江潮汹涌之冲土疎善崩堡跨渎口之上凡江行者必由南北水闗出入万一崩时值寇警修葺则不及不修则致悮岂不殆哉如愚见似当厘为二堡两岸分筑先树木桩以固其基勿惜石灰以期其久相时如门恊力守御策之上也若钱粮不敷难于轻举则但建寨栅亦令夹岸而峙修剏皆便策之次也或者曰寨栅安能御大宼乎曰不然寨栅之设不过屯陆兵而已耳孟渎口外自有水寨兵船宼至则战于江中弗容其入也战而弗胜贼舟始入陆兵夹而击之杜其深入又弗胜也然后直捣奔牛奔牛之师迎而拒之江口之师尾而追之云阳毘陵之师又翼而应援之贼将安所逞哉所患者前后左右之力弗协纵贼剽掠此则有不可料者孰谓大宼之御而专恃夫区区寨栅也耶

孟渎堡城池考

孟渎堡在县治西北六十里通江乡古南兰陵郡即旧武进县也向止设巡司嘉靖间倭警唐公顺之建议筑堡察院总练指挥公署在内

周围五百八十丈髙二丈二尺厚三丈

陆门

六座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窝铺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七十九垜

孟渎堡兵防考

孟渎河居常州丹阳之中相去各七十里宼舶由大江南下必自此出先年止设巡司弓兵守御自嘉靖三十三年倭乱巡按御史尙公维持查系沿江险要议题设守御指挥募兵分水陆二哨水哨沙船入浆船共二十九只土兵五百一十二名分为二枝一枝住守孟渎河一枝往来住守桃花港澡港二处仍各分畨出哨至江阴靖江等处与两县及江阴圌山二把总并江北海防道所辖泰兴周家桥把总互相策应陆哨原设战兵五百名后因议革现存操军三百名百户一员统领与小河巡司弓兵七十名并城内居民协守本堡

马迹山险要説

马迹山在府治东南太湖中二十里太湖之在武进惟东南一隅最为险要马迹山屹立其中若天设之险也宋时尝置寨设兵于此以备湖宼甚得守御长策近年以来议者僈不及之葢以倭宼侵犯洞庭其势必由无锡县北行而入杨子县武进道里辽逺故也殊不知无锡西南渔舟甚大贼所防惧往年贼尝犯之辄为所败复回苏州是防御已宻本县独可无备乎今宜设备于此有警则募渔舟为夹击之势旧寨亦不必修复上有祥符寺已可屯戌矣

黄山门险要説

黄山门在包港江心水流湍悍盗贼出设之地也况当常镇二府之交上下瞭望俱可及百里实京口之门户也长江浩濶守望俱难黄山门上下多沙涂惟此茫无涯际江中战塲此其第一也水兵长枝倭寇所短尽我之长贼岂能肆志耶保获留都无越于此更得淮兵船协力万全之谋也

奔牛镇东险要説

奔牛镇【舆地志汉时有金牛出于山东驰至曲阿界邨人栅断其道谓其地为栅口牛皆奔聚因曰奔牛】在郡城西三十里北通孟渎包港西通丹阳运河要道也贼若自孟渎包港南下必自此出或自京口丹阳东下必经此镇实武进西郊之藩翰也必宜设兵屯守此地俾与丹阳戍兵互为声援倘遇贼至彼此夹击贼岂敢长驱而犯毘陵也耶因此地自来无盗故今之议者佥谓不必设备殊不知孟渎为长江南出咽喉与常镇二府颇相隔絶非设兵于此则孟渎堡孤立无援矣故守奔牛实所以援孟渎也

横林险要説

横林在武进县治东三十里南通宋建湖阳湖太湖北通西堰镇乃运道要冲也其东为洛社其西为戚墅丁堰皆盗贼出没之地贼若东南自苏州以趋无锡东北自江阴以出髙桥皆可以达郡城而此地其必由之道也宜设官兵一枝屯守于此西卫府治南援无锡

武进县险要总论

武进县倭寇独不多犯然五险实不可不预为设备五险之中黄山门孟渎其尤要也结援淮则黄山门多助守奔牛坝则孟渎不孤二者宜慎图之

武进县巡司【司兵数附】

奔牛巡司

在县治西三十里奔牛镇旧在镇南自宋以来有之元末兵燬国朝洪武初以小河巡司兼辖其地九年邑民费得成陈请复之遂重置焉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

小河巡司

在县治西北九十里孟渎河闸西宋时名小河寨元改为巡司国朝吴元年移置郑港成化四年徒今地嘉靖中徒置孟渎堡内防复徒今地设弓兵七十名往来巡逻

澡港巡司

在县治北五十里依仁东乡于塘邨宋元以来原在江北沙新河国朝洪武二十八年以江北沙分州府泰兴县巡检陈允中奏请徒置今地设弓兵七十名往来巡逻

武进县倭患事迹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二月贼分掠县境

四月贼围府城

贼自小河而入

六月贼掠诸邨镇

江阴之贼走往江北复回登犯包港孟河内顾邨严庄焚掠无遗

按倭犯洞庭必由无锡北行入江武进道里辽逺故鲜谋之然防守实不可懈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上

无锡县总论

无锡县在常州之东南南据太湖北抵江阴岛寇若自东海而来必由夫长洲之大江而来必由夫江阴若中原之寇自芜湖湖州而来必由夫太湖【若曾】尝相视其邑设备之法有二重焉设于百渎口小瑄双河口髙桥尤涂五了浜者其内一重也设于四河口五牧斗山宛山荡口懐仁望亭独山将军山闾江山者外一重也团结有法水陆具备则一时攻掠之患庶几其可免乎

无锡县境考

无锡县在府治东南九十里古勾吴地也汉髙帝初始置无锡县陆羽惠山寺记是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汉兴方殚故名王莾时改无锡曰有锡光武建武中仍改曰无锡三国吴嘉禾三年省无锡县置毘陵屯田典农校尉晋太康元年复置无锡县元元贞二年陞为州【李晦有记】国朝复为县

旧境东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二十七里国朝重加经画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归正乡西抵本府武进县界周桥广一百二十里南抵苏州府吴县界乌山北抵本府江阴县界马镇袤一百一十里

无锡县城池考

无锡县城旧在运河西梁谿东南徐记县旧城基也濠濶一丈五尺越絶书旧城周二里十九歩髙一丈七尺郭周一十一里二十八步髙与城等宋干兴初县令李晋卿重筑旧子城一百七十七步东接运河西距梁溪正门四东曰熙春【径常熟路】西曰梁谿【径宜兴路】南曰阳春【径平江路】北曰莲蓉【径郡城路】偏门三曰顾桥新塘董家元至正末伪吴张士诚增广甃以砖石国朝洪武初复加缮治治戊午知县姜文魁重修【邵寳有记】门仍其旧四门之外各有子城跨于濠嵗久尽圮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内讧士民汹汹将溃知县王其勤倡议修筑周一十八里易门名东曰靖海南曰望湖西曰试泉北曰控江建楼于门上西南北水闗各有楼南北二闗皆跨运河西跨束带河凡七十余日而城成成二日而倭寇适至初筑时民颇有于思之歌至是得凭城为守所全活数十万人无不手额王令者矣

周围一十八里髙二丈一尺厚如之

深 丈 尺广 丈 尺

陆门

七座门各有楼楼外有月城

水闗

三座

窝铺

三十座

雉堞

千 百   垜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上

无锡县备寇水陆路考

东通常熟

其道有六一由北门歴五了浜三坝陈墅北角下市桥港口湖桥山塘泾者此北路也一由五了浜歴新塘桥太平闗渎桥寇山荡陆家荡栁溪港荡荡一由宛山荡出界泾羊尖华荡者皆中路也一由南门进百渎河歴梅邨张塘泾苏沙塲鵞肫荡甘露华荡一由百渎出学士桥歴龙亭新塘桥太平以达华荡皆南路也一由东门尤涂新塘桥祗陀寺潭塘胶山羊尖驸马庄深塘戴渡者东路也惟此为陆路余皆水路

西通武进

其道有三详见武进县水陆路考

南通苏州

其道有六一由南门牛塲头曹横泾新安望亭浒墅射渎枫桥一由射渎进歴金鸡塾虎丘山山塘桥或由望亭之东收港歴上下沽霜桥东西里桥许家湾王御史桥斜路桥长泾庙三白桥虎丘山后出山塘桥或由望亭许墅之间收吴家店歴白石山至王御史桥以达山塘桥或由浒墅之小菜桥入至王御史桥皆南路也由南门百渎河歴马桥前桥洛婆桥同桥出山塘桥者东南路也

北通江阴

其道有六由北门歴髙桥四河口青旸镇越城桥蔡兴闸抵江阴县之南门者官路也由北门三里桥歴吞来庙髙六堰北诸苏市桥王塘桥苏毛桥长夀四河口者西北路也由新塘桥芙蓉山者东北路也由五了浜严埭新塘陈墅长泾冯塘八字河胡埭杨家桥黄邨三河口骆驼桥东望桥东板桥者皆北路也由北门进江阴港歴后圻者陆路也余皆水路

西南通宜兴

其道有三详见宜兴县水陆路考

右水陆可通之道凡二十有四其间港浩繁岐路错杂不可胜纪不能一一而设备也惟当摘其中之尤要者团兵勇建寨栅以守以御其余则惟以游兵行哨竒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矣计邑之险要有三曰独山曰双河口曰望亭镇详见各图説于后

独山险要説

独山在无锡县治西南一十八里锡山山脉西来至是中断舟行其中北与管社山相望号浦岭门南与兎山对峙号独山门梁溪之水自双河口至此入太湖地方盗艘劫掠必从此走太湖避追捕是故双河之险不特乱世为可虞而承平之时亦号贼薮似宜设一巡司于此二门置栅严其缉捕贼方无所容耳贼若自太湖入犯县境则命将率师于此堵截更募渔舟犂之于太湖中贼必不能防入也

双河口险要説

双河口在无锡县治西北五里南通太湖又北五里为髙桥髙桥为武进江阴要道贼寇若自江阴南来必出髙桥过双河以犯县治若自太湖北来亦必由西溪过双河以犯县治双河口者真盐盗往来之冲而我兵所当固守者也平时客艘过此若履氷霜旧设巡司于髙桥虽得控御之策然弓兵额少巡逻难周必添兵额往来哨守有事则以重兵扼之庶县城无北顾之忧矣

望亭镇险要説

望亭镇在无锡县治南五十里与苏州府长洲县分界其地东通蠡湖西通太湖号为贼薮嘉靖甲寅岛寇自浒墅而来过此至新安铺闻有窰兵在南门铺贼讹以为苖兵也复转而南县城得无恙今宜设备于此使贼不得北行策之上也若忽而不备贼将长驱而至城下城虽无事四郊之残破矣

无锡县巡司【弓兵数附】

髙桥巡司

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五泻河口国朝洪武二年建设弓兵四十二名往来巡逻

望亭巡司

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新安乡望亭镇国朝洪武二年建设弓兵四十二名往来巡逻

无锡县倭患事迹

嘉靖三十四年乙夘

四月贼攻县城

贼自江阴县南来势甚猖獗知县王其勤督率士民悉力御之又一枝攻华家堡亦弗克乃焚掠四境由蠡口出常熟县与三丈浦贼合

六月贼至新安铺县城戒严

先是王知县募窰夫为兵结营南闗号曰窰兵贼掠苏州府至浒墅欲由髙桥出江阴葢恐苏州兵船絶其归路也至新安铺掳居民问之曰无锡有官兵乎应曰有贼复问奚兵应曰窑兵也贼惊曰苖兵在无锡行几遇之乃退走取道常熟县而去

三十五年丙辰

二月贼分掠县境

三月贼攻县城

时兵备副使王公崇古驻节城中督官兵拒贼贼死于矢石者颇众乃由髙桥北去而沿城民居悉化为煨烬矣

四月贼掠县境

十八日倭船七十余只泊县之北门昼则分防出掠夜则归聚至五月十二日由江阴君山出江十五日出海过刘家河防将罗 帅舟师击之沉其五艘贼惊遁

八月贼掠县境

为官兵击败而去

按二年内贼凡六犯多不得志而去则防守之为功大也彼窑夫者平时亦宜绥结乎故制寇须练土著

华重庆掳入朝鲜始末附录

嘉靖丙辰首夏十有八日倭舶七十余艘至无锡县之北门鱼贯而舣各舟之人众寡不一毎鸡鸣起则分伙出劫夜则归聚邑人华重庆遇贼于孤独桥被擒至舟其舟四十人皆直倭也惟贼首为中国宁波人称四官不知其姓氏各舟既满五月十二日齐至江阴之君山出海每舟聫幇而行十五日出海过刘家港防将罗帅舟师击之沉五艘贼大惊断缆而逝各不相顾重庆舟为风所逐白浪拍天莫办其方也二十八日至一山其大不盈数畆舟人登之伐木艌舟见草屦知为髙丽地面俄而髙丽边将遣三舟卒百人逻视矢石丛发贼逃匿山林财帛尽为所取舟亦被焚二十九日又有三十余舟卒千人搜山勦贼无遗重庆等中国人九名冒死号泣而诉生擒至边六月二十九日觧至髙丽国都其间经歴郡县凡二千里半途有光州牧者即中国之布政司也先是边将奏报国王遣通事白元至牧相遇审问间见华姓无锡人即问重庆曰昔有天使华学士者无锡人也得非汝宗族耶重庆曰然具悉以对元归述以告王七月初三日王使吏曹尙书覆讯毕出住天使馆止宿八月十二日王赐宴陪坐葢重天朝亦推学士之余敬也宴罢每人赏圆竹帽一顶白布衣一件裙二条青绵布绢各一疋皂靴一双绵布束腰一幅遣尚书都御史御史各一员太守太医各二员知县一十八员伴送还朝仍遣军五十人防送至辽东九月二十九日过辽东见都司三堂起闗驰驿十月十九日过广宁见都司总官十一月朔至京住五蛮驿初三日下礼部问初五日兵部问十三日复发刑部问十二月初一日差指挥押回原籍重庆遂得于次年二月之望抵家时年方弱冠也夫倭冦之患各府县良民掳去者无限若重庆之生还葢絶无而仅有者也学士名察字鸿山重庆之族祖也自非徳学言动有以深服乎彜人之心安能致其君臣去思如此耶其覆被之泽不独被于重庆而与重庆同摅八人亦均被焉海外小臣厚遇中国之人若此皇朝一统体面何如其尊耶我皇上圣徳渐被知人善任不于是益显耶鸣呼后之出使者可以式矣使此九人者无重庆于其间不能述学士之歴歴则白元必不信其为无辜之人而槩目为贼徒矣安肯宥其死耶况又送归且伴之以官属耶重庆归髙丽之臣以诗送行者二其一曰锡山学士闻天下君是同枝共气人还乡若问东方事仰戴皇恩亿万春前书筵官吏曹佐郎兼监察御史朴启贤赠启贤字君沃宻阳府凝川县人癸夘进士壬子及第其一曰异国逢秋早金风落井桐乡关浙江外身世海天东阻折干戈地依稀魂梦中愁多宋玉限谁慰逺人防丙辰早秋双溪书双溪不详官阀姓氏不知为何如人也

江南经畧卷五上

卷八·下

卷八·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杂著 营阵论一【若曽】按古今论兵皆以孔明八阵图李靖六花阵之类为称首不知此特营法而已不可用之以战何也营自营阵自阵战自战将若无营则收兵无归宿之地万一败北何所恃以退保乎故战必有阵有营行则为阵止则为营营也者三军之家也安营有..

卷八·上

卷八·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器总论倭宼挥刀若神人望之輙惧而走以【若曽】观之其所长者刀法而已耳其鸟嘴铳之类犹之我兵也弓矢之习犹之我兵也此外殊无足称矣惟倭性好杀无一家一人不蓄刀者童而习之壮而精之而我堂堂天朝一统之盛礼陶乐化偃武已久民不知兵歘遇小..

卷七·下

卷七·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见行兵政二水兵号令【计三十三条】一捕盗乃一之主舵工而下甲长兵夫皆属管束通军火器械悉宜料理如一兵生事一椇不完一械不精者捕盗罚治甚者革退一洋中有警外哨官即便差放铳放喷筒以报近哨官近哨官放铳放喷筒接逓报知大防兵与..

卷七·上

卷七·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见行兵政一戒谕将吏【计十条】务实心南北多事正臣子图报之时将领有一路生灵之计但有实心何事不济江南以百万之众制一隅之防一旦有功陞擢赠廕荣不可当今后务宜除去旧时一切套子同心共济勿怀猜忌畏怯之私且如旧时各将领多争功妬能虚冒..

卷六·下

卷六·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丹阳县总论【若曾】旧闻诸先达云丹阳用武之地也由水可以通吴越由陆可以犯留都自今观之殆不然何也巨寇若自中原而趋江南也由河庄易由京口难若自吴越而窥留都也由长兴溧阳易由云阳句容难葢大兵之行舟楫为便舟楫之行大川为便舍舟楫而从..

卷六·上

卷六·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镇江府总论镇江府总论 或问京口以西抵于石头迢迢二百里山皆可逾逾则可以窥留都京口以东抵于孟渎港口七十余里贼舟皆可入入则可以犯江南镇江之江防难矣【若曾】曰不然南京临江峭壁千仞两山夹岸如峩眉然其南天开一窦水由中行是为采石四..

卷五·下

卷五·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江隂县总论江隂在常州东北滨临大江东界常熟西接丹徒延袤三百一十余里通湖港口自界泾至桃花港凡二十有四寇若浮江而来犯毘陵犯无锡或自二邑出江江隂其必由之冲乎君山雄峙江口登其巅东北可以望靖江【江靣三十里】西北可以望泰兴【隔江..

卷四·下

卷四·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华亭县总论华亭乃松之附郭县也泖湖钟其西大海枕其南吴淞江绕其北受嘉【嘉兴】湖【湖州】诸水之下流本泽国也故港汊甚多利于舟楫舟楫之絶技莫如盐徒沿海如曹泾青邨等地盐塲在焉盐徒之所聚也若能抚而用之则不必另募兵勇于御寇也何有但..

卷四·上

卷四·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松江府总论云间自古大兵不经之地而惟岛寇之变为可忧葢东南二面皆滨于海贼易登犯且居苏常上游为浙西外捍是以罹患独深于他郡也其守御之法有三重焉守金山卫青邨南滙二所独树营蔡庙胡家柘林川沙等堡循海塘而东北者陆路也守吴淞江黄浦口自..

卷三·下

卷三·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太仓州境图太仓州总论太仓本昆山县惠安乡地也东濒大海元时海漕畨舶咸彚于此尝立水军万户府以镇之国初则设太仓镇海二卫统军一万一千二百余名名曰备倭治间抚臣又奏割常熟嘉定昆山三县之地添置州治法制不可谓不密矣然愚不能无议者何哉..

卷三·上

卷三·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常熟县总论常熟在府城北九十里沧海环其东长江亘其北尚湖昆承阳城诸湖滙其西南乃四通八达之区也嘉靖癸丑至乙夘三歳之间倭冦至者殆无宁月犯白茆港千步泾者各一犯三丈浦者二犯许浦福山港及城下者各五其余往来分合小小纷扰不可胜计常熟..

卷二·下

卷二·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长洲县境图长洲县境考长洲县附府城长洲本古苑泽史称周敬王六年走犬长洲长洲之名由此汉髙祖十二年吴王尝建仓于其地唐武后万歳通天元年始割吴县北境置长洲县乾元二年改长洲军大厯五年复为县十二年陞为望县国朝吴元年革在城四厢録事司..

卷二·上

卷二·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苏州府属县疆界参错图 苏州府总论 苏州乃南都之裀褥也人文财赋甲于天下奸雄素欲染指万一世变计贼入境有三策焉一曰毘陵二曰太湖三曰武林何言乎毘陵也从古论江南咽喉者皆曰京口不知夹冈险隘易于堵截贼岂敢由此而东其势必据镇江遣舟师..

卷一·下

卷一·下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畿总图 南畿总论南畿胜势在长江留都守御舟师为急徐颍跨中原瓜连豫省淮安控徐鲁齐文武重臣开府作镇虽职漕抚而聨络两京庐州民多游手野有遗利鳯阳地当冲繁财力冗费丰沛之间浊河泛滥几沦鱼鼈转饷既艰民亦凋瘵决啮之患濠泗尤棘扬有..

卷一·上

卷一·上作者:明·郑若曽·撰出自————《江南经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务举要兵务有纲有目有急有缓有轻有重宋仁山金氏作通鉴前编而先之以举要一卷挈其大纲揭其急务重务而剖明之俾人先醒诸心然后遍阅全帙厘然灿然至棼而不可乱至繁而不可遗至微而不可忽【若曾】自知寡昧言无伦次谨仿其体裁作举要一册冠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