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西亚

繁体

四、古代西亚

作者:史仲文胡晓林

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四、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主要指西南亚,它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等。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其中,两河流域南部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里涌现出几十个城邦国家,因其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故又名苏美尔城邦各城邦互相兼并,争夺霸权,最后在公元前2371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国家一阿卡德王国后来又兴起了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谟拉比时代进入兴盛时期:古巴比伦王国衰落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繁荣时期;到公元前8世纪,西亚地区兴起了一个新的势力一亚述帝国,其版图包括了西亚的很大一部分;继之而起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在其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2年)统治时十分强大,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达到较高水平。不久,在伊朗高原兴起了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一世在位时非常强盛,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和其它地区;公元前330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西亚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其帝国被其部将瓜分,西亚地区为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据有,所建王国的统治中心在叙利亚,故又称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之为条支(可能因为其国都为安条克,故此转译而成)。塞琉古的儿子安条克一世在位时,王国的领土西起小亚,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伊朗和中亚一部分,处于极盛时期;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亚的大夏、粟特、马尔吉安那和帕提亚等地区掀起反抗塞琉古统治的斗争。公元前247年,大夏贵族阿尔萨息建立阿尔萨息王朝(《史记》将“阿尔萨息”音译为“安息”)。公元前2世纪和前1世纪是安息强盛的时期,据有两河流域、伊朗东南部和印度西北部及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与小亚的一部分领土;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率军进攻西亚,叙利亚沦为罗马的行省。公元226年,伊朗地区出现了萨珊王朝,它灭亡安息。到5世纪时已发展成为亚洲西部的一个大帝国,史称“新波斯帝国”,其版图包括伊朗高原、里海南岸(今伊朗和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伊拉克)以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部分。直到7世纪被阿拉伯人灭亡。

  1、军事制度

古代西亚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它介于亚洲和欧洲之间,地理位置重要,两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土壤肥沃、矿藏丰富,有不少天然资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各奴隶制国家为争夺霸权,竞相扩充军队,改进武器,完善军事制度,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1)波斯帝国的建立

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朗高原。在此之前,波斯人长期处于米底王国(位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统治之下。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在阿黑门尼德家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年至公元前529年)的领导下,起兵反对米底统治。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终于灭掉米底,建立波斯王国。

之后,波斯人走上了向外征服的道路。公元前546年,波斯灭亡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侵略小亚滨海地区的希腊城邦;公元前538年,波斯进占巴比伦,释放了以前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掳获至此的犹太人;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又远征中亚,占领了大夏、粟特和花剌子模,控制了中亚大片地区。同年,在对北方草原游牧部落马萨吉特人的一次战斗中,居鲁士被杀身亡,其子冈比西斯(公元前529年至公元前522年)继位,继续扩张。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就在这时,波斯国内发生宫廷***,冈比西斯立即赶回,途中突然死亡。

公元前522年,波斯有一位名叫高墨达的祭司,自称是巴尔狄亚(被冈比西斯秘密处死的皇弟,外人不知),要想当波斯国王,于是发动***,于3月夺得政权。一时间,西亚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巴比伦、埃兰、亚述和埃及均声言脱离波斯,中亚地区和其它地区的群众也起义反抗波斯统治,形势十分紧张,国内一片混乱。9月,阿黑门尼德的族人大流士杀死高墨达,重夺政权,并迅速平定各地暴动,稳定了局势,统治波斯(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5年)。经过大流士的施政措施,波斯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2)军事制度

波斯帝国是波斯国王们用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其征服所以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一支强大有力的军队。凭借这支军队,它打跨了米底,征服了西亚、中亚大部和北非地区。大流士一世执政以后,又利用自己的军队***了各地的暴动,稳定了局势。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参照西亚地区2000多年来奴隶主专政的经验,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军事制度。

首先,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大流士在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之后,为便于管理,把整个帝国分成23个行省(亦说20个行省。一般认为在不同时期大致介于20-23个行省之间。行省又名萨特拉皮亚)。每个行省设一名总督(又叫萨特拉普),一名军事***。总督管行政、司法和税收,军事***则统领驻军,彼此互不隶属,以便互相牵制、互相监视。此外,皇帝为了掌握和监视各个行省的情况,还专门派遣自己的亲信到全国各地,秘密调查地方军政人员的活动。这些亲信乃皇帝的耳目,他们随时向皇帝汇报情况,皇帝则针对实际情况予以奖励或惩罚。此外,在皇帝的宫廷内,还设有高级官吏直接掌管国事,他们代表国王主持中央政府的个别部门:国库、法庭和军事。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加强帝***队的建设。军队是波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最主要的工具。为了维护广大的波斯帝国的统一,为了保卫帝国漫长的边界,也为了***国内人民的起义,稳固自己的统治,大流士加强了军队队伍的建设。他参照过去亚述帝国的兵制,组织了一支受命于自己的部队,其具体措施是一、整个帝国共有5个军区,每个军区设立一个军区长官,管辖几个行省的军事***。军区长官直接对皇帝一人负责,皇帝为波斯军队的最高统帅。五大军区的建立利于军权集中和军事管理二、在军官的任命上,树立波斯贵族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波斯本部的军队是帝***队的核心,驻防各省军队的军官亦多由波斯人担任三、波斯军队的常备军由国王近卫军、行省的卫戍部队和雇佣兵(主要是希腊人)组成,他们是整个波斯军队的核心。没有战争的时候,常备军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的队伍组成,他们是波斯卫戍部队的骨干。这支常备军的核心是王家近卫军,有1000名骑兵,1000名枪兵,1万名号称“无敌”的步兵。近卫军人数始终保持不变,若有死亡,立刻予以补充,因此被希腊人称为“不死队”。波斯王本人的卫队有1万名战士,在战争的时候由国王在国内征集大量的民兵,而个别地区也应交出一定数量的战士,由波斯王规定每郡军队的规模,包括骑士、射手、投石手和盾牌兵的数量以及个别堡垒中卫戍部队的人数;四、与腓尼基人和巴勒斯坦人一起发展海军,共同兴建了一支拥有数百艘战船的舰队,使波斯在海陆两方面拥有强大实力,足以与西方的希腊人争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霸权五、波斯王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军队检阅式,主要检阅在国王驻地周围的军队,在较远地区的军队则由国王专门任命的王家官吏加以检阅六、赏罚分明。如果军队管理得好,总督们将获得提升和珍贵赠品的奖赏,相反,则会被免职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三,为了指挥调遣和控制帝国的军队,向各地传达军政命令,检阅各地部队,波斯王在大量利用古代赫梯和亚述的道路的基础上,又新建了许多驿道和驿站,使帝国境内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其中有几条重要的干线:一是“皇道”。此乃帝国境内最重要和最大的一条道路,它起自小亚细亚的爱琴海沿岸,直通到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心,从以弗所经幼发拉底河、阿尔明尼亚、亚述、底格里斯河到达萨尔迪和苏萨。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个驿站;第二条重要的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到达大夏(巴克特里亚)和印度边境;还有一条道路是从伊苏湾横贯整个小亚细亚的西诺普,从而把爱琴海地区同南高加索和西亚细亚的北部衔接起来。众多驿道的建设大大便利了军事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道路畅通无阻,在各地区和沙漠的边界,在大河的渡口处,都修筑有工事并设置卫戍部队。”为国王传信的使者在这些道路上飞奔,将信送到下一驿站,每一驿站都备有马匹和信差,他们立即接替上站信使将诏书传递下去。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是这样描述波斯人的驿站的:“在人世里面再也没有人比这些使者传信传得更快了,原来波斯人是这样巧妙地想出了办法的。据说,在全程当中要走多少天,在道上便设置多少人和多少马,每隔一天的路程便设置一匹马和一个人雪、雨、暑热、黑夜都不能阻止他们及时地全速到达他们那被指定的目的地。第一名骑手把命令交给第二名,第二名交给第三名,这样这个命令依次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就仿佛象是希腊人在崇祀海帕伊司托斯时举行的火炬接力赛跑一样。”②如遇上紧急情况,波斯人还像亚述帝国那样,使用点火信号传达命令。驿道的建设在客观上也利于波斯经济的发展与各地文化的交流。

第四,庞大的波斯军队需要大量的费用。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大流士在视察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后,曾在岸上树立了两根白色的大理石石柱,一个使用亚述文字,另一个使用希腊文字,上面刻着他的军队中所有各民族的名称。“他的军队是从他治下的一切民族那里征集来的;除去海军不算在内之外,军队的总数加上骑兵是70万人,而集合起来的战船则是600艘。”为了维持这支军队,大流士规定了各个行省的贡赋制度,由各省提供金银、粮食、马匹等,根据其富有程度与地方特产决定贡赋数目。在两河流域和埃及等经济水平较高、较为富有的行省,其贡赋数目自然较多。例如,巴比伦亚述行省缴纳1000塔兰特(亦译塔兰同。塔兰特=26公斤白银);埃及行省缴纳700塔兰特,另向居住在孟斐斯的波斯人及其雇佣军提供12万麦斗的谷物(1麦斗合523公升);印度产砂金,向波斯帝国缴纳360塔兰特的砂金。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波斯人却享有特权地位,他们免缴一切租税。因此,波斯军队的费用负担是波斯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分担的。

第五,波斯军队的兵制、兵种及兵器和衣甲装备。总的来看,波斯帝国的军队的构成较为复杂,除常备军外,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时常从各行省招募新兵。因此,其队伍人多势众,规模庞大,但其服饰、武器乃至作战方式却不尽相同。在波斯侵略希腊本土的战争中,组织了170万人的队伍,其中有波斯人、米底人、大夏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利比亚人、色雷斯人、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等。波斯人和米底人的装束一样,头戴软毡帽,身着各色带袖内衣;亚述人和大夏人的头饰很相似,均戴有青铜头盔;印度人则身穿木棉制的衣服;阿拉伯人的腰间系带称之为吉拉的袍子;利比亚人身着皮革制服;色雷斯人头戴狐皮帽,身着紧身内衣,外罩五颜六色的外袍,脚登鹿皮靴。至于他们的作战武器,也是各式各样,有短枪、长弓、箭、短剑、盾牌、短刀、藤弓、投枪等。

波斯军队的兵种大致有步兵、骑兵、战车兵、海军。在波斯的步兵中,尤以波斯人、米底人、大夏人战斗力最强。他们中间又分为弓箭手、盾牌兵(属重装步兵)、投石手等。骑兵是波斯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波斯人属游牧民族,能骑善射,并养有好马供骑兵使用,其战斗力很强。战车兵是仅次于骑兵的一个重要兵种。波斯的战车乃木制战车,由双马驾驭,车体带有较高的车厢,车轮安置在车体后部,车轮上安置有刀和镰刀,用来撞击或辗压敌人部队的士兵。在战斗中,战车有很强的冲击力,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但是,战车受地形影响较大。遇上道路崎岖不平时,战车的优势便很难发挥。波斯人的优势在陆上,但是在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尤其是征服了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之后,便利用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积极发展海军,以与希腊人争夺海上霸权。而腓尼基人为航海民族,其航海技术与船只在当时均为一流,使波斯海军迅速壮大。

波斯军队的编制大体如下国王是全***队的统帅,在他之下是5个大军区的长官,每个大军区的长官管辖几个行省的军事***。每当大规模战争爆发,各行省的兵士被征集起来,组成庞大的作战队伍,分成各路大军,由国王任命的将领统帅。每路军又被分为万人特大队和千人的大队、百人的中队和十人的小队。将领整顿和检点队伍之后,任命万夫长和千夫长。再由万夫长任命百夫长和十夫长。

波斯军队在战斗中常使用的武器主要有:弓箭、矛、盾牌、剑。希罗多德是这样描绘出征时的波斯军队的武器装备的:“他们没有一般的盾牌,而用的是细枝编成的盾,盾的背面挂着他们的箭筒,他们使用短枪、长弓、芦苇制成的箭,此外还有挂在右胯腰带地方的短剑。”希罗多德提到的这种盾牌是波斯军中较普遍使用的一种,称为柳条盾,用柳条细枝编制而成。其形状为长方形,宽约50至70厘米,长约等于一个直立的波斯战士从脚底至下巴或鼻端的距离。这种盾牌可能是向亚述人学习来的。由于它很高,因此多为步兵使用,立能连成一道壁垒,很好地保护自己,并借助它射击敌人;除此之外,波斯人还使用一种椭圆形状的盾牌。这种盾牌尺寸很大,从肩到大腿之间,其两侧有椭圆形的开口。从构造材料来看,这种盾牌是木制的,外面包有皮革或青铜片。

弓箭也是波斯人使用的主要武器,主要用于装备步兵弓箭手,一部分骑兵也使用。希罗多德还提到火箭,即把箭的四周包上麻屑再点着火,然后射向敌人。希波战争中,当波斯人进攻雅典时,便曾经使用过这种武器。

矛可分为长矛和短矛,前者多为骑兵和战车兵使用,盾牌兵也使用它,其矛头呈菱形;盾牌兵也使用短矛。后来,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双方于公元前331年在亚卑拉决战。此时,波斯人将短矛作了改进,波斯国王将新征集的帝国骑兵都装备了新式短矛。

波斯士兵也使用短剑,希罗多德多次提到过这种短剑。波斯军在抵抗亚历山大东征时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便是短剑。

波斯人平时喜欢穿米底人的服装,战时则穿埃及的铠甲。总的来看,波斯人的衣甲装备是较差的。“他们没有防护的武装,尤其是轻武装兵身上几乎毫无护身之具。因此,尽管波斯人在勇气和力量方面都不差,但在与希腊人的战斗中却受到很大的损害。”

波斯人也有铠甲,其铠甲或用金属或用青铜制成,也有的以亚麻、毡子和皮革等为材料。铁制铠甲上有像鱼鳞那样的铁鳞,并且带有袖子。

波斯士兵的头盔式样不一,主要有两种形状半球形的圆顶头盔和球锥体形的头盔。前者是步兵的护具,后者多为骑兵使用。

2、叙利亚战争

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塞琉古据有巴比伦一带,其后数年又与亚历山大的另一部将安提柯争夺叙利亚,使自己的地位日益巩固,于公元前305年称王,号塞琉古一世(公元前305年一一公元前280年),统治西亚和中亚广大地区,叙利亚为其统治中心,故又称叙利亚王国。

叙利亚王国的统治沿袭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在中央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地方设有25个郡,由总督管民政,将军管军事,财务官管税收。在边远地区设立要塞城市,屯兵驻守。

叙利亚王国不断向外扩张,与埃及、马其顿发生冲突。自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195年,与埃及发生了5次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继而又与罗马争战(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90年),历史上称之为叙利亚战争。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便乘机扩张领土,越过赫勒斯滂海峡略取了马其顿的色雷斯地区,这与当时正向东扩张的罗马利益发生冲突。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之后,罗马成为希腊的主宰。罗马在希腊的所作所为很快引起希腊人的极大不满,于是,罗马同盟埃托利亚首先起来反对罗马。同时,他们又派出使节到叙利亚,劝对方出兵希腊,打败罗马人,希望叙利亚成为希腊真正的解放者。安条克三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他想借此机会吞并希腊,于是,他答应了希腊使者的请求,派兵对罗马作战。叙利亚战争爆发。

公元前192年春天,安条克三世率领1万名步兵、1000名骑兵、600头战象组成的大军,在色萨利东部沿海登陆。罗马方面则组织2万名步兵、2000名骑兵和15头战象来抵抗。罗马军向东行进,渡过亚得里亚海,很快进入色萨利。安条克三世见对方势力强大、来势凶猛,自己恐不是对手,连忙派人回国增调援兵同时,他自己则率领身边的队伍抢先占据希腊中部的温泉关,企图凭借这个难以通行的峡谷阻击罗马人,并等待援军。而罗马人则趁夜间对方未注意之时,快速行进,爬过高山悬崖,找到叙利亚人的后方,突然向其进攻,把对方打得大败。安条克三世带着500骑兵,头也不回地逃跑,先到了优卑亚岛的卡尔基斯,再从那里渡海向东,逃到了小亚细亚沿岸的以弗所。叙利亚的同盟者也纷纷叛离,归顺罗马,最后只有埃托利亚仍坚持抵抗。

罗马元老院决定组织强大的海军,趁势渡过爱琴海,向小亚细亚进军。

公元前190年,罗马执政官小西庇阿率领大军向叙利亚开拔。为了解除后顾之忧,罗马与中希腊的埃托利亚缔结了6个月的停战和约。

再说,安条克三世败逃回去之后,他料定罗马会迅速来进攻叙利亚。于是,他在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塞斯托斯和南岸的阿比杜斯修筑了海陆防御体系,以阻止罗马人向小亚细亚进攻;同时,又在色雷斯的莱西马基亚储藏大量军需,以保障战地供给。

罗马海军于公元前190年夏天渡过爱琴海,到达开俄斯附近。司令李维命令一部分船舰留下,抓紧训练、演习并制造各种器械;另一部分船舰则随他到海峡前去迎接陆军的到来。安条克三世获悉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决定袭击留在开俄斯的那部分罗马海军,并略施一计由叙利亚海军大将书信一封,寄至开俄斯附近的罗马军营中,谎称自己准备向罗马人投降,相约在萨摩斯附近见面。罗马人果真将舰队驶往萨摩斯,他们不知叙利亚舰队一直尾随其后,而且叙利亚陆军已抢先占领萨摩斯。因此,待罗马海军一靠近相约地点,立即受到突如其来的袭击,慌忙弃船向陆上逃去。不料又碰上叙利亚步兵的刺杀,罗马人大吃苦头。只有7条有火容器设备的船舰逃跑了,因为叙利亚人害怕火,没有船敢靠近它们。其余的20艘舰船被毁被获,大部分人员被杀被俘。

罗马海军司令李维闻讯,立即回渡希腊。他将所有船只集合起来,向以弗所进发。他命令一部分士兵准备在海上与叙利亚海军决战,另一部分在敌海岸登陆,准备袭击对方的补给。9月,双方军队在以弗所的海面上相遇。此时安条克三世正驻守在莱西马基亚,他听说罗马人将一种系在长杆上的盛有火的铁容器作为武器,投掷到了叙利亚军舰上,使叙利亚人受损不小,顿感恐慌。同时,安条克三世又考虑到罗马陆军很快会到来,那时一定进攻赫勒斯滂海峡,对他形成夹击之势。于是,安条克三世主动撤离了莱西马基亚,进入小亚细亚的腹地,在那里集结大量陆军待战。罗马趁势夺取了莱西马基亚,并获取了安条克三世原来贮存在此的大量粮食、钱财和武器,顺利渡过无人防守的赫勒斯滂海峡。

公元前190年12月底的一个早晨,两军在开俄斯以东、赫尔木斯河以南的马格里西亚平原上作战。双方迅速配置自己的队伍。安条克的军队总数为7万人,最强的是16万人的马其顿方阵形式排列的重装步兵,置于队伍正中,分为10队,每队1600人,前排50人,纵深32排。每队的侧面有战象22头。“方阵的外表像一条城墙,而战象是城上的堡塔。”①再在其两侧分别配置骑兵,共12万人。此外,右翼还配置有轻装部队、轻装骑兵和骑兵弓箭手;左翼是同盟国和其他部落组成的混合部队和轻装骑兵。在队伍最前列安置有带镰刀的战车和骆驼,弓箭手、投石兵、标枪兵和轻盾兵紧随其后。安条克三世和他的儿子塞琉古分别指挥队伍的右翼和左翼,腓力指挥中央象队。

罗马军则兵分左中右三部分排列。左翼靠近河边,有1万人左右的罗马军团。军团兵后面是1万意大利同盟军,这两部分军队都列成三行战斗队形。再后面是帕加马同盟军和亚细亚的3000轻步兵右翼的兵力约3000人,由罗马、意大利和帕加马的骑兵组成;中间为轻装部队和弓箭手,战象殿其后。执政官小西庇阿、多米提乌斯和帕加马的欧米尼斯分别任中央、左翼和右翼指挥。全部兵力共3万人。

安条克三世先声夺人,他亲率叙利亚右翼骑兵向前推进,突破罗马军左翼,对方急忙调头退却,致使后面兵力混乱,跟着后撤,安条克三世追赶他们很远。

与此同时,叙利亚军的左翼和中央却遭受失败。罗马右翼军在帕加马王欧米尼斯指挥下,开始出击。欧米尼斯命令投石手和弓箭手和其他轻装部队包围带有镰刀的战车,向马射击。很多马匹受伤之后,惊恐地拖着战车四处冲撞,使原先配置在战车防线后面的骆驼队伍和重铠甲骑兵相继混乱。加上大雾天气,叙利亚人不辨你我。欧米尼斯继续追击,身着重铠甲的骑兵行动缓慢,被罗马人迅速追上杀死。

被配置于中央的叙利亚方阵军没有机会冲锋,也没有机会疏散他们的密集队形,四面八方受到敌人武器的攻击。他们伸长密集的长矛,向罗马人挑战,想与对方肉搏战。但罗马人只是包围着他们,并不接近他们,并不断用标枪和箭袭击他们。叙利亚人因方阵队伍密集,无法挡开和躲避罗马兵的投射器,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后退却。但却使方阵内的战象受惊失控,乱窜乱冲,不可驾驭,践踏死不少人。加之欧米尼斯率右翼罗马军协同小西庇阿作战,方阵军迅速溃散,狼狈而逃。

再说安条克三世指挥叙利亚右翼穷追罗马左翼兵很远,这才发现自己远离主战场太远,于是停止前行,迅速反回。途中与罗马右翼和中央军相遇,交战一会儿之后,安条克三世率军奋力冲杀,返回主战场。眼前一片惨败景象:他的士兵、马匹、战象横七竖八躺在血泊之中,大队人马已溃散。他无力再战,慌忙逃跑,第二天退回叙利亚。

马格尼西亚一役,安条克损失5万多人,战象大部被杀,15头被捕捉;而罗马方面仅损失300多人。安条克不得不向罗马求和。双方缔结和约:叙利亚放弃在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一切领地;遣还战俘,交出所有的战象,只准保留10艘战舰,其余全部交出;赔偿巨款,交出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叙利亚全部接受(只有一条未办到,即事先放走了汉尼拔)。从此,叙利亚王国退出小亚,它失去了昔日的重要地位。

安条克三世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在战略上,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即轻易放弃莱西马基亚及那里的粮食与武器等重要军需品;不该轻易撤掉赫勒斯滂海峡的防线,使罗马人畅通无阻地渡过海峡。在战术上,兵力部署不当,他不该把最强大的步兵方阵紧缩在中央,使之无用武之地,最后被罗马人歼灭。

长期的争霸战争消耗了叙利亚的国力。早在第一次叙利亚战争之后,帕加马便宣告独立。第二次叙利亚战争之后,大夏和安息也相继独立。马格尼西亚战役之后,叙利亚王国各地又出现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公元前171年,耶路撒冷人民掀起反抗斗争;公元前176年,犹太人起义,反对安条克四世宣布犹太教为非法。公元前142年,犹太宣告独立。安条克七世时再次将犹太征服,并在远征安息时全军覆没,自己则战死沙场;公元前127年,两河流域以东已不再受叙利亚王国控制。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叙利亚王国内讧不断,动荡不安,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率大军兵临西亚,叙利亚王国灭亡。叙利亚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3、卡里战役

卡里战役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与安息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里城附近进行的一场大的战斗。

塞琉古王国(叙利亚王国)之后,在西亚兴起了另一大帝国,即安息帝国。安息又名帕提亚,位于里海东南,即现在的伊朗东北部和土库曼一带。最早它是波斯帝国的属地,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王国的一个省。公元前3世纪中叶,趁塞琉古王国进行对外侵略战争、力量受到削弱之际,帕提亚游牧部落达赫人掀起反抗斗争。大夏贵族阿尔萨息利用达赫人的斗争,当上了达赫部落的领袖,率部落起义,杀死塞琉古总督,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号阿尔萨息一世(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11年),建立阿尔萨息王朝。司马迁的《史记》将阿尔萨息音译为安息。

安息国王密特里达提一世(公元前171年一公元前138年)和密特里达提二世(公元前123年一公元前88年)时,一边同塞琉古王国的势力作斗争,一边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安息的军队,差不多全是骑兵。”这些一骑兵可分为两类:贵族骑士和平民骑士。“贵族骑士所穿的是重甲,所用的武器是剑和矛。”而“平民则穿轻甲,是骑马的箭手。”他们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安息国王依靠他们组成的军队,先后占领了马尔吉安那、塞琉西亚,将塞琉古的势力逐出两河流域,之后又驱赶塞种人于伊朗的东南部和印度的西北部。到公元前1世纪,又占领了亚美尼亚,将势力扩张到南高加索和小亚的一部分,领土达200万平方公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王国一跃而为强有力的大帝国。公元前1世纪中叶,将首都迁往泰西封。

公元前2世纪,欧亚大陆有了3个强国并存:东方是中国的汉朝,其势力西达中亚;西方是欧洲的罗马,其武力东侵入西亚;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则是安息。

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势力向西亚发展,其目标一是两河流域,二是高加索以南的亚美尼亚。因为两河流域乃西亚的政治经济重心,具有丰富的资源与财富;而亚美尼亚地势重要,据有这块高地,可以居高临下,钳制安息。罗马在西亚的行动与安息的利益发生矛盾,为此,两帝国之间进行了断断续续200多年的战争。为抗击罗马的向东扩张,安息竭尽全力投入战斗,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是卡里(或译卡雷)战役。

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十分激烈,共和国的权力逐渐向少数军人手里集中,于是形成三大显赫势力。公元前60年夏,庞培、克拉苏、凯撤三人缔结秘密协定,产生了著名的“前三头同盟”。表面上三头结盟联合,暗地里却心怀鬼胎、各有用心。公元前56年,为了弥补三头之间出现的裂痕,在伊达拉里亚北部的路卡会议中决定:凯撒继任高卢总督5年;庞培和克拉苏担任下一年的执政官,任满后庞培出任西班牙总督,克拉苏去叙利亚任职。

对此决定,三头之一的克拉苏喜出望外。因为,在三头之中,只有他自己政绩平平,军事上也无突出建树,连一次正式的凯旋式也没有举行过。要想战败其他两头,成为未来罗马的主宰,必须寻找战机,建功立业,积蓄资本。于是,克拉苏渴望到叙利亚任职,在那里向安息开战,打败安息,聚敛财富,提高自己的地位,赢得与庞培、凯撒相媲美的荣誉。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已60多岁的克拉苏还未等到执政官期满,便匆匆赶往亚洲,准备对安息作战。

公元前54年,克拉苏率领7个军团,4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开向东方。他命人在幼发拉底河上架了一座便桥,使大部队安全通过。随后未遇到什么抵抗便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许多城市都归附了他。他颇为得意,“在那些归顺的城市安置了总数达7000步兵和1000骑兵的驻军之后,他自己就回到叙利亚大营去过冬了。”他在那里等待他的儿子小克拉苏的到来,小克拉苏将率1000名精选的骑兵来与他会合。

公元前53年,克拉苏集结队伍,准备与安息人作战。安息国王许罗德斯派了一位使臣前去劝说克拉苏,叫他不要轻易开战。此时的克拉苏仍沉浸在前一年的胜利喜悦之中,大言不惭地声称要在塞琉西亚回答许罗德斯。克拉苏的狂妄使安息使臣中的一位长者瓦吉塞斯忍不住嘲笑,这位长者指着自己的掌心对克拉苏说道:“啊,克拉苏,你要是能看到塞琉西亚,头发就会从这里长出来。”对此,克拉苏毫不理会,他一想到凯撒和庞培所得的荣誉便不能安枕,何况战争还会给他带来无数的战利品。于是,克拉苏又率领7个军团、8000骑兵再渡幼发拉底河,直扑塞琉西亚。

在安息方面,由苏列那任军队统帅,抵挡克拉苏的兵马。苏列那富有家产,出身高贵,其地位仅次于国王。他年轻有为而又足智多谋,论其勇气与才干乃安息人中的佼佼者。面对来势凶猛的克拉苏军队,他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交锋,采取灵活机动的诱敌深入的战术,令安息骑兵向后撤退。克拉苏的侦察人员向他报告说,前面人烟稀少,只看见一些马队的痕迹。克拉苏认为,安息人在迂回着逃避追击。这使他十分自信,其士兵也开始轻敌,完全不把安息人放在眼中,因为安息人不敢与他们交战。罗马军不断追踪安息人,安息人趁势将对方越来越远地诱入一望无垠的荒原深处,没有树木没有水,只有波浪似地起伏不定的沙丘。罗马士兵干渴难忍,饥饿难耐,士气低落。

正在这时,原答应援助罗马的亚美尼亚王阿塔瓦斯德斯派来使者说,亚美尼亚王正受到安息国王许罗德斯的攻击,无法援助克拉苏,并劝克拉苏先对亚美尼亚予以帮助。这使罗马士兵更为沮丧。但克拉苏却准备孤注一掷,他立即部署兵力,把他的步兵沿着平原拉成长长的一条线,以防止敌人包围,同时把所有的骑兵分开,摆在两翼。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将其人马集中摆成一个中空的方阵。每面有12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配置一个骑兵队,以使战线的每一部分都有骑兵支援,进可攻击,退可防守。整个罗马军队由卡西乌斯和小克拉苏指挥两翼,克拉苏居中策应。

罗马兵以此队形列队前进,很快便发现了安息人。但令他们惊奇的是,安息人人数不多。原来,苏列那将安息主力隐蔽在他的前锋后面,并令他们用罩袍和皮革遮住盔甲的闪光。当罗马人靠近他们时,苏列那立即发出信号。随即,安息士兵发出一种深沉而可怕的怒吼声,猛冲向敌人。此时,他们脱去盔甲上的伪装,身上的胸甲和头盔闪闪发亮,他们的坐骑也披着铜和钢的甲衣,十分威武。在苏列那的率领下,安息士兵包围了罗马人的中心方阵。克拉苏连忙命令罗马轻装步兵向前冲锋,但很快便被安息人的一阵阵雨点般密集的箭矢挡了回来。这种箭簇的速度很快,而且有巨大威力,能穿透一切覆盖物。罗马轻装步兵忙逃向重装步兵中间以求隐蔽,由此引起重装步兵的混乱与恐惧。

安息人从四面八方向罗马兵射箭,罗马人陷于悲惨境地。克拉苏派信使到他儿子那里,命令小克拉苏在被包围之前强行与安息人交战,以掩护主力转移。小克拉苏立即率1300名骑手、500名弓箭手和离他最近的8个步兵大队发起冲锋,安息人立即转了一个大弯避开。小克拉苏见状,以为安息人守不住而逃跑,立即下令追赶。追了很长一段距离之后,那些看似逃跑的安息人猛地转过身来,以全副铁甲的骑兵面对罗马人压住阵脚,其余骑兵则在周围来回驰骋,马蹄踏破地表,在深深的沙滩上腾起一阵阵尘雾,使罗马人视线模糊,说话也听不明白,挤在一个小圈里,被安息人的箭射得东倒西歪,许多罗马人的“手被铆在盾牌上,脚被箭穿透,深深钉在沙里,他们既无法逃跑,也无法自卫”。

小克拉苏又命令骑兵冲向敌阵,与安息人短兵相接。这些骑兵多是高卢人,使用小而无力的矛,而且没有铠甲保护身体;而安息骑兵则身着重甲,这些铠甲用生牛皮和钢铁制成,高卢骑兵的矛无法将它刺穿。于是,许多高卢人放弃了自己的马匹,抓住安息人长矛,把他们从马上揪了下来,同安息人扭打在一起;还有的高卢人用刀刺穿马的肚子。马疼得直立起来,在倒毙时把马上的安息骑兵和马下的罗马士兵一起践踏。

但是,高卢骑兵很快溃败,他们的大部分马匹死于对方的长矛之下。他们不得不退到步兵那儿去,携带着受了重伤的小克拉苏在附近的一个小沙丘停了下来。他们把马系在中央,在外围用盾牌连在一起,以免受安息人的箭击。但是,由于这里是小沙丘的地势,起伏不平的山地使盾牌后面的人站得更高,更加暴露,所有的人都难免一死。6000名罗马先头部队几乎全部溃灭。小克拉苏与其部下自杀而亡。安息人取下小克拉苏的首级,转而进攻克拉苏的主力部队。

安息骑兵呼喊着逼近罗马主力部队,将小克拉苏的首级高高地悬挂在矛尖上,使罗马兵心惊胆颤,士气瓦解。安息人的轻装骑兵奔驰在罗马人的侧面,向罗马人放箭;重装步兵在正面,用长矛把马人驱赶到狭窄地带。一些企图与安息人决一死战的罗马兵,大胆地冲向对方,结果被对方用钢枪长矛刺杀,这种钢枪长矛力量之大,足以同时刺穿两个人。直到天黑,安息人才暂且收兵,因为安息人不惯于夜战。

罗马人伤亡惨重,不得不趁黑夜逃跑。他们已顾不得其余伤兵,能逃的都迅速逃走。4000多名伤病号被扔下了。罗马人连夜逃回卡里城。由于城里粮食不足,罗马人不敢在此长留,很快又弃城出逃。

第二天,安息士兵发现罗马人逃走,气愤之极,立即杀死了无法逃走的4000多名伤兵,然后紧追逃兵。此时,克拉苏的残余军队逃到一座山岗。安息人为防止罗马兵进入山区,不利于自己的骑兵作战,便由苏列那亲自出面,佯装要与克拉苏进行谈判。克拉苏心存戒心,担心对方有诈,不愿前往。无奈罗马士兵一致要求停止战斗,逼迫克拉苏答应对方的条件,克拉苏只好带着自己的参谋部人员,硬着头皮下山会见苏列那。克拉苏等人刚一出现,安息人立即一拥而上,将克拉苏等人当场杀死。罗马兵在失去主帅之后迅速被歼灭。克拉苏的首级被送至安息国王许罗德斯的手中。

克拉苏在出征初期所率的4万多人的军队,一部分战死,一部分被俘。只有卡西乌斯统率之下的一个骑兵队零零落落地重新渡回幼发拉底河。克拉苏的失败,主要在于其狂妄轻敌在武器装备上也不如安息人的精良在叙利亚逗留期间,一心只想牟利而未做军事上的谋划;未同巴比伦和塞琉西亚这些对安息一直抱有敌意的城市建立联系,共同对敌,致使安息人充分准备,诱其深入,一举歼灭罗马兵。

卡里战役阻止了罗马向幼发拉底河的扩张,动摇了罗马在小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地位。之后,安息与罗马在西亚的实力基本均衡。卡里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诱敌深入、以退为进、组织反攻、赢得胜利的著名战例。

4、安东尼远征安息

凯撒被刺死之后,罗马又发生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最后于公元前43年形成“后三头”,即安东尼、雷必达和屋大维,三头结盟成为“后三头同盟”。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认可了“后三头同盟”,并使之获得了统治国家5年的权力。后三头在“为凯撒报仇”的口号下发布“公敌宣告”,实行大屠杀,打败了对手,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于公元前40年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安东尼分得了统治东方行省的权力,负责对安息作战。

安东尼到了东方之后,以埃及为据点,积极准备对安息的出征。公元前36年,安东尼率领10万大军,向安息发起巨大攻势。安息国王弗拉特四世(公元前37年~公元前2年)组织队伍大力反攻。安东尼的队伍首先通过了亚美尼亚,想出其不意地打击安息人,但在围攻一个城市时遇到对方顽强的抵抗。安息人朝罗马士兵射出密集的箭矢,安东尼连忙下令部队原地停步,并排出龟甲掩蔽阵,安息人的箭矢在其头上飞越而过,未伤及士兵,直到安息人疲乏而止。

不久,安息人把安东尼的筑垒线焚毁。安东尼异常气愤,“他抽杀了驻守这些筑垒线的两个大队的十分之一的士兵,并惩处了每个大队的百人队长。除此而外,他还遣散了指挥官,使他们蒙受耻辱,对军团的其他人则改行大麦供应制。”这后,安东尼不得不折回。为摆脱安息人对他的紧逼,安东尼组织部队在破晓时分拔营起程,开始退却,但常受到敌人的箭矢袭击。最后,安东尼采用了下述计策方才成功地甩掉了敌人。“有一天,他让他的部下直到临近正午时才回营,以此给人造成他已扎下一个久驻营地的印象。等安息人对此已不再疑惑并撤离时,他立即利用这一天余剩下的时间不受干扰地开始了他的井然有序的行军。”

安东尼的远征失败了,其军队遭到巨大损失,3万精兵化为乌有。以后,为了准备对安息的新的出征,争取最富庶的东方国家埃及的支持,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拋抛弃了妻子,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正式结婚,并将罗马东方行省的部分地区赠与克娄巴特拉七世及其子女,由此引起了罗马人的极端不满,与屋大维之间的矛盾加深。于是,安东尼不得不忙于与屋大维的争斗,再远征安息一事不得不搁置一边。

5、安息与罗马的战争(公元161公元165年)

安东尼出征安息失败之后,罗马加紧对安息的阴谋活动,积极准备再度入侵,而安息方面也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备并予以反击。

公元51年至公元63年,罗马和安息又在亚美尼亚王的任免问题上发生冲突,爆发战争。罗马首先东侵亚美尼亚,安息出兵应战,双方争战激烈。罗马皇帝尼禄指派多米提乌斯科尔布罗为统帅,授予其指挥对安息的战争。科尔布罗首先整顿军队,将那些年老体弱因而不能作战的士兵清洗掉,再从其它地方征募军队,调来战斗力强的军团补充队伍。在公元58年与安息争夺亚美尼亚的一场大战中,科尔布罗把自己的队伍分成四部分一部分列成龟形阵,由他率领着从下面去破坏敌人的工事另一部分人把云梯搭到城墙上;再有一大批人用军事器械发射火把和投枪;还有一些人使用两种投射器,从远处向敌人发射铅弹,以使敌人在四面八方都受到巨大的威胁而无法相互支援。结果,罗马人以极小的伤亡击溃了敌人,攻下了几座要塞城市。后来又占领亚美尼亚首都阿尔塔克撒塔。罗马方面暂时居上峰在以后的战斗中,安息方面又取得胜利。最终是胜负难分,双方不得不签订和约,规定亚美尼亚国王由安息王族充任,由罗马加冕。安息方面仍占优势,战争停止了一段时间。

到罗马皇帝图拉真(公元53年~公元117年)统治时期,继续执行罗马多年奉行的对外扩张政策,把罗马帝国的疆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图拉真在完成了对西方的侵略之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东方,开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征战。安息是罗马在东方的宿敌,从苏拉时代起,罗马与安息的战争便时断时续,有时反被安息大败。对此,图拉真下定决心,对安息再度进行大规模的征战,一定要使之屈服。于是,图拉真对安息这个富庶而又不曾臣属于罗马的地区进行了约18年的战争。

公元105年(或106年),图拉真派遣军队占领了阿拉伯北部的那巴特阿王国,将其辟为自己的新行省。由此,罗马控制了东方贸易的要道,也以此作为对安息战争的准备。

公元110年,安息国王科斯洛伊斯违背了罗马的意思,废黜了拥护罗马的亚美尼亚王,另立自己的侄子为亚美尼亚王,引起亚美尼亚及安息内部的斗争。于是,图拉真以此为借口进行干涉。公元113年(或114年),图拉真派遣军队占领了亚美尼亚,将安息拥立的亚美尼亚王废掉,并宣布亚美尼亚为罗马行省。公元115年,图拉真又大举进攻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地区,当地的地方诸侯及安息国王的藩臣几乎没有进行抵抗,因为他们无力对抗强大的罗马军,而安息国王科斯洛伊斯在自己的王国东部被牵制住而不能给他们以任何帮助。就这样,图拉真顺利地吞并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公元115年12月,图拉真在幼发拉底河上建造了一个大的舰队。第二年春天,罗马军兵分两路,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行,然后两路会合,对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安息首都泰西封进行突击,安息国王科斯洛伊斯逃走,忙于处理王国东部事务。罗马舰队沿河下行,一直到达波斯湾。在这里,图拉真开始拟订出征印度的计划。

就在这时,科斯洛伊斯在处理完王国东部事务之后,开始组织对罗马人的反攻。与此同时,被罗马征服的地区也出现了反对罗马侵略者的斗争,起义不限于美索不达米亚,它逐渐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埃及的犹太人中间传布开来,数以万计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被杀掉。图拉真不得不中止对安息的进一步进攻,而把大量的兵力开往起义地区。各地的起义斗争很快被***下去,但也使图拉真损兵折将,精疲力竭,不得不彻底放弃征服安息的计划。图拉真在泰西封将自己的傀儡加冕为安息国王,又将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和亚述宣布为罗马行省。之后便撤兵回国。

公元117年夏天,图拉真在返回罗马途中患中风病而处于半瘫痪状态,不久死于小亚南部海岸的西里西亚。

在这之后,罗马和安息仍常启战端,但没有过决定性的战役,双方仍旧保持均势。

在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统治时期(公元121年~公元180年)帝国各地已经呈现出奴隶制危机的迹象,东方各行省的形势更加严峻,罗马军队在亚美尼亚被安息击败,安息人突入叙利亚。公元162年,马可奥里略派军队向叙利亚进发,双方发生激战。最后,安息人被迫退出叙利亚,亚美尼亚重被罗马占领。公元165年,罗马重新占领美索不达米亚,正准备继续其军事行动时,东方出现了饥馑并开始流行瘟疫,罗马不得不与安息缔结和约。

不久,罗马又开始东侵,攻占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再度攻陷塞琉西亚和泰西封。此时,安息王国内部矛盾重重,国势不振,但仍组织力量抵抗罗马。安息最后一个国王阿尔塔邦五世(约公元209年~公元224年)率人马迎击罗马,罗马人失败,安息从罗马人手里夺回亚美尼亚和大部美索不达米亚。

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和本国内的王室纷争,使安息国力大减,政局不稳,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公元224年,安息被新起的王朝一伊朗萨珊王朝灭亡。罗马与安息在西亚的均势至此终止。

6、萨珊王朝与罗马的斗争

萨珊王朝是在古波斯人反抗安息统治的斗争中兴起的。公元3世纪,正当安息内外交困,被国内各种矛盾与斗争以及国外罗马大兵压境困扰时,波斯人趁机反抗。公元224年,安息的波斯侯阿尔达希尔起兵反对安息王朝,安息末王阿尔塔邦五世率兵***,双方在米底地区的奥米尔兹塔干附匠交锋,安息王战死,安息军被击溃。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占领泰西封,继而控制了原安息王国的广大地区,建立萨珊波斯王朝(因阿尔达希尔的始祖名叫萨珊而得名。公元226~公元642年),定泰西封为首都。

阿尔达希尔虽已推翻安息王朝、将安息的全部领土收归己有,但他并不满足,他打算把罗马人从东方驱逐出去。于是,早在安息时代就已和罗马帝国开始的斗争,便由萨珊王朝继续了下去。这一斗争持续200多年,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①。公元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信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遭到拒绝。于是在这年秋天,双方发生战争。波斯军队首先突入叙利亚和卡帕多细亚,歼灭了那里的罗马卫戍部队。罗马皇帝塞维鲁在其母亲玛美亚的陪同下到了东方,准备与波斯决一死战。罗马统帅部制定了一个进攻波斯的复杂的计划,将军队分成北路、南路和中路三支。北路从卡帕多细亚通过亚美尼亚向米底推进;南路向东南方推进,前往占领巴比伦;中路由塞维鲁亲自指挥,准备穿过美索不达米亚。预计三路大军在底格里斯河右岸会师。

战斗打响后,北路的战役进行得最为成功。由于北路军的努力奋战,波斯人处于不利,退出了亚美尼亚。但中路却进展缓慢,玛美亚生怕自己的儿子命丧战场,借口美索不达米亚的空气对皇帝有不良影响,会致使皇帝生病,因而退到了后方。中路军快抵达底格里斯河时,突然遭到波斯骑兵的猛烈攻击,波斯人以弓箭猛烈射向对方,中路军不得不退却。其它两路军也跟随中路主力军向后撤退,此战告终。公元232年,双方缔结和约。亚美尼亚被萨珊王朝并入。

时隔不久,双方战事又起。萨珊王萨波尔一世(公元241年~公元272年)时,与罗马皇帝瓦列里安交战。瓦列里安试图把波斯人挤出美索不达米亚,但却在埃美撒城下被波斯人击败。最后不得不进行和谈。萨波尔一世要求个人与瓦列里安皇帝会见,以便商谈停战事宜。公元260年,当两人会见时,瓦列里安被波斯军俘虏。此战之后,萨珊王朝将势力扩展到卡帕多细亚。

戴克里先任罗马皇帝时,罗马帝国的危机更为加深。为了挽救危机,戴克里先对内对外作了许多尝试。公元286年,戴克里先在亚美尼亚扶植君主,将原来被萨珊王朝处死的亚美尼亚王的儿子扶上王位,赶走了萨珊的势力。公元296年,萨珊王发兵进攻亚美尼亚,两军交战于两河流域的卡里,萨珊战败,双方缔结和约。萨珊王朝被迫让出底格里斯河以西地区和米底的一部分。

公元4世纪时,罗马与萨珊波斯之间又进行过几次战争。公元359年,波斯国王萨波尔二世率大军渡过底格里斯河,向罗马进逼。罗马皇帝康士坦提乌斯不得不到东方组织迎战。公元360年冬,巴黎的高卢军队发生***,军事首领优里亚努斯被宣布为皇帝。康士坦提乌斯未予理睬,继续与波斯人作战。公元360年10月5日,康士坦提乌斯死于小亚细亚,优里亚努斯成为罗马统治者。

公元363年,优里亚努斯在作了细心的准备之后,重又恢复了康士坦提乌斯已开始的对波斯人的战争。起初,形势对罗马比较有利,罗马军队迅速突入东方直到泰西封,不久,波斯人开始反攻,罗马军抵挡不住,不得不向后撤退。优里亚努斯被敌人的投枪击中,命丧沙场。

罗马军队立即选出统帅约维阿努斯为继承人。此时,波斯人已从四面八方压制罗马军队,罗马军面临即将覆没之险。最后,约维阿努斯答应退出戴克里先在美索不达米亚所占的几乎全部土地,这才挽救了罗马军队。公元336年,双方订立了30年和约,萨珊波斯获得了公元296年丧失的地区。公元384年,双方瓜分了亚美尼亚。

进入公元5世纪,萨珊波斯与罗马的斗争逐渐缓和,在西亚维持均势。原因是,在西方,公元4世纪以后,罗马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混战。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昔日强大的帝国已不复存在。此外,奴隶、隶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已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给罗马以沉重打击。加之蛮族成批移入并大举进攻罗马,罗马已无力向外扩张争斗在东方,噘哒人的势力逐渐兴起,与萨珊波斯帝国发生冲突;在萨珊波斯王朝内部的斗争也很激烈,无暇顾及其它。

7、马资达克起义

马资达克起义是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出现于伊朗地区的人民运动。

公元4世纪至5世纪,是萨珊波斯帝国奴隶制没落、封建因素发展的时期。在帝国最富庶的省份,即两河流域中下游,奴隶和农村公社自由农民被束缚于土地上,他们日益隶农化;同时,由于赋税、兵役和宗教费用的压迫,生产者大量逃亡,许多村庄成了废墟。农民失地后,不得不投靠大土地所有者,沦为依附农民,受其剥削;在城市,又开始形成封建等级关系,出现了城市公社和雇佣劳动者。萨珊王朝的统治已不适应城乡封建因素的发展,统治者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连年的战争破坏,使萨珊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日益剧烈:公社农民大量逃亡,反抗交纳重税和袄教的压榨;萨珊的基督教徒大多为劳动人民,他们反抗迫害,拒绝当兵,抗缴捐税,亚美尼亚人民则不断争取独立,反抗袄教,举行起义。

在上述形势下,终于在公元491年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马资达克”起义(因起义领袖马资达克而名)。马资达克起义是在宗教掩盖下的广泛的人民运动。当时,人民群众对统治阶段极为不满,表现为反对正统袄教的异端运动。早在公元4世纪初,袄教就分化出一个流派,公元5世纪末由僧侣马资达克领导,称为“马资达克派”。马资达克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现实状况,反对贫富不均,主张人人平等并恢复原始公社制度。宣称黑暗占优势是偶然的,而光明取得胜利则是必然的。因此号召人民消灭贫困,把富人的财产拿出来交还给穷人。他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响应,被奴役的公社农民、奴隶、手工业者、城市贫民都参加了这次运动。

公元491年,起义者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在京都泰西封捣毁大臣和贵族奴隶主的粮仓,然后又占领了贵族的土地和庄园,杀死大批地主和奴隶主,没收其财产分发给穷人。运动迅速地波及各省,遍于伊朗全国。形势对起义者十分有利,一些商人甚至小地主也加入起义队伍。但不久他们便发现,起义运动中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对他们不利,于是便又纷纷离去。尽管如此,起义仍不断发展。国王卡瓦德大为震惊,恐慌万状。为了保全自己,利用人民起义的力量抑制贵族势力,卡瓦德假装同情并赞成马资达克,由此引起贵族势力的不满。萨珊贵族联合反对卡瓦德,于公元498年发动***,将卡瓦德囚禁在“遗忘堡”,并另立新王。

公元501年,卡瓦德逃离囚禁之地,到噘哒人那里寻求援助。公元503年,噘哒人将卡瓦德重新扶上王位。之后,卡瓦德立即与贵族妥协,敌视人民起义,迫害起义者。公元529年,萨珊统治者残酷***了马资达克运动,马资达克本人被杀害,起义者死难8万人之多。

此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力量强大。国王卡瓦德采用两面手法欺骗人民,先是利用起义者削弱贵族,后又与贵族言归于好,相互勾结***起义马资达克运动“仅仅拥有一部分劳动居民,就是波斯人”,但却“脱离了可能得到的同盟军一被压迫的非伊朗的各族人民大众,致使自己陷于孤立”。

更新于:3个月前
2
评论问答

七、古代印度

七、古代印度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七、古代印度进入古代后期的印度,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之后,逐渐结束了前一时期列国并立的分裂局面,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帝国一孔雀帝国,使印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期间鼎盛一时。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壮大。起义被镇压之后,东汉王朝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统治集团内部外戚、宦官斗争激烈,被豪强势力利用,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全国重又陷..

五、秦汉时期的中国

五、秦汉时期的中国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五、秦汉时期的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中国领土上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一秦王朝(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其疆土不断扩大,秦王朝的..

三、帝国时期的罗马

三、帝国时期的罗马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三、帝国时期的罗马公元前30年,屋大维(即奥古斯都)在战胜自己的政敌之后,成为罗马的全权统治者,确立了个人的独裁统治,实际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罗马共和制灭亡,进入帝国时代,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共和时期的罗马

 二、共和时期的罗马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共和时期的罗马古代罗马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王政时代指的是从罗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直到建立共和国这一时期;共和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前509年“王政”结束到公元前30年这一时..

一、概述

一、概述作者:史仲文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概述进入世界古代后期,全球各地区逐渐从各种类型的城邦走向统一的专制帝国。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在古代希腊、罗马、埃及、西亚、南亚和中国,出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人的..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本书用生动而清晰的文笔,有主有次并有点有面地介绍和分析了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典型的军事制度、军事改革、军事思想、武器装备和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和战役。如古代罗马的军事领导体制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