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附录·(一)
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
出自————《失去的胜利》
出自————《战争通史》
发件人:第6集团军司令(由军官手书)
地点:古门拉克
时间:11月24日
收件人: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
元帅麾下:
我已接获24日的来电,并深感你的协助和关切。为了帮助你了解我的情况,作报告如下:
一、当俄军于11月19日,开始向本集团军左右两面的邻部发动大规模攻击时,在两天之内我的两个侧面都处于暴露之中,并迅速被俄国机动兵力所透入。当我们自己的机动部队(第14装甲军)越过顿河向西推进时,他们的矛头在该河西岸也遭遇到了优势敌军。这使他们处于一种极困难的情况下。尤其是由于燃料的缺乏,使他们的运动大受限制。同时,敌人也进到了第11军的后方,该军遵照命令,曾经力守其向北面的阵地。因为已经不可能再从正面抽调任何兵力来应付这个危险,所以我只好将第11军的左翼向南折回,接着又命令该军退入顿河以西的一个桥头阵地中,以免在该河彼岸上的部队与主力分开。
当正在采取这些措施时,突然接到元首的命令,要用第14装甲军的左翼,向多布林斯卡亚(Doblinskaya)进攻。迫于事实这个命令无法奉行。
二、11月22日,原属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4军,改由我指挥。其右翼正在通过布齐罗夫卡(Buzinovka)从南向北退却,其意义即为整个南面和西南面都已在暴露中。为了阻止俄军透过集团军后方直趋斯大林格勒起见,我又只好从城中和北面防线上抽调兵力。这些兵力有赶上的可能性,若从顿河以西地区中去抽调兵力,则可能会赶不上。
在从斯大林格勒正面所抽出的兵力支援之下,第4军终于建立了一个脆弱的南面防线,其西翼则位置在马立罗夫卡(Marinovka)。不过在11月23日,却曾几度为敌军所透入,结果很难断定。23日下午,在马立罗夫卡以西地区中发现敌方强大装甲兵力,坦克有100辆之多。在马立罗夫卡与顿河之间的整个地区中,只有残余的德军构成薄弱的屏障。对于俄国的坦克与摩托化兵力而言,到斯大林格勒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向皮斯特柯伐特卡(Pestkovaltka)方面也可以直达顿河的桥梁。
在过去36小时之内,我不曾从上级方面获得任何的命令或情报。在几小时之内,我将要面临下述的情况:
(a)我应在西南和北面维持原有的位置,于是不久就可以看见敌人从后面席卷而来(在这种情形之下,我是完全遵守了上级的命令),又或者是:
(b)我应决定集中全力应付从后方来攻的敌军,在这种情况中,东北两方的防线显然无法坚守,于是只好向西南突破。
我认为照情况来说,第二案是正确的,但是要这样做,就得再度犯了违反命令的罪过了。
三、在这样困难情况中,我已经要求元首准我于必要时有作最后决定的自由。我之所以作如此要求,是害怕下达这个最后命令的时间会太迟了。
我无法证明我仅在最紧急情况中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只好请你相信我的诺言。
对于这个电报,我并未接到直接的答复。反之,我在今天却接到了陆军总部的两份电报(如附件 [ 作者注:已遗失。 ] ),对我的限制反而更严。基于此我与我的所属各级指挥官遂决心坚守到底。不过由于我对元首的责任,和30万人的存亡所系,所以才要求应准我在最后关头上,有权采取适当的行动。这种情况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
今天的情况见附图。即使还可能调更多的兵力往西南方面,但情况仍极危急。第4军虽已经巩固了南面的防线,并在过去数日内击退了敌方的强烈攻击,不过我方自己的损失也相当重大,而且弹药消耗极为严重。
斯大林格勒防线天天都在抵抗强敌的压迫。在北面防线上,东北角上的第94步兵师和在西翼上的第76步兵师都发生了困难。但照我看,对于北面的主力突击却仍未来临,因为敌人在这一方面拥有公路和铁路,足以大量增援。我在今后几天之内的主要问题,就是从西面把兵力向北面运送增援。
过去3天中的空运只能达到预计最低要求(每日600吨,即300架次的运量)。在最近几天之内,补给可能引起一个极严重的危机。
不过我却仍相信本集团军还能坚守一个时期。相反,即使能对我切开一条走廊,但因为兵力的日益减弱和缺乏营舍及供构筑及取暖用的木材,所以斯大林格勒地区还是不能够据守太久的。
我天天都为未来的问题而感到焦急,若能多得一点消息以增强部队的信心,那才是不胜盼望之至。
元帅麾下,我认为你的领导是一种保证。我的全体官兵将竭尽其一切努力,以不负你的信托。
保卢斯谨上
1943-1944年的防御战·第十五
1943-1944年的防御战·第十五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卫城作战”叫停之后,东战场的主动权最终转到了俄国人手中。现在我们不仅没有包围库尔斯克突出部中的强大敌军兵力,而且在胜负未分之际,面对敌人机动预备队,便匆匆结束了我们的作战。敌人的数量优势必定要发挥威..
“卫城”作战·第十四
“卫城”作战·第十四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说过,1942-1943年之间的冬季战役,是以俄军在斯大林格勒两侧的顿河和伏尔加河的突破为起点,而俄国最高统帅部最终却不曾获得其所希望的决定性成功。 现在的问题是德军如何在夏季继续作战。很显明,在丧失..
1942年南俄冬季战役·第十三
1942年南俄冬季战役·第十三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当1942年和1943年正要交替的时候,整个德国的眼睛都盯着斯大林格勒城,许多焦急不安的心都在为在那里苦战的子弟祈祷。可是在东线的南翼也同时正在苦战之中,其规模之大比为了挽救斯大林格勒20万壮士的生命和自由的战斗..
斯大林格勒的悲剧·第十二
斯大林格勒的悲剧·第十二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俄国人认为斯大林格勒之战是战争的转折点,这是理所当然的。英国人却认为不列颠之战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美国人则认为美国的参战实为同盟国最后胜利的主因。 在德国,有许多人对于认为斯大林格勒之战是第二次大战中的决..
作为最高统帅的希特勒·第十一
作为最高统帅的希特勒·第十一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当我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使我第一次直接受到了希特勒的指挥,因为他正在兼任着三军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直到现在,我才亲自有机会看到他除了国家元首的职务以外,又怎样去尝试执行一个战争中最高统..
列宁格勒-费特布斯克·第十
列宁格勒-费特布斯克·第十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当第11集团军所属各师正在休息时,我也前往罗马尼亚度假,只留下一些幕僚人员去拟定一个渡过刻赤海峡进攻的计划。此时德军南翼上已经发动了大攻势,本集团军即拟加入这个行动。在我度假期间,我的作战处长,布西上校还..
克里米亚战役·第九
克里米亚战役·第九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假使我现在企图叙述第11集团军和其罗马尼亚战友在克里米亚所作的战斗,那么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想要纪念我那些在克里米亚集团军中的伙伴们。同时,我也愿意为那些戎马余生的伙伴们,把整个的战局情况再讲述一遍,因为在当时他们对..
装甲军长驱直入·第八
装甲军长驱直入·第八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2月底,我在海峡岸边交卸了第38军军长的职务,改任第56装甲军军长,它正在德国内地成立军部。对我而言,总算是满足了一个心愿,因为早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我一直很想指挥一支机械化部队。 当然以军长的地位,事先是无..
两个战役之间·第七
两个战役之间·第七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法军放下武器的那天,德国人抹去了心中最黑的烙印——那就是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福煦元帅停在贡比涅森林的专列上签订的停战条约。现在法国人在同一地点和同一车厢中签订了他们自己的投降条约。 1940年6月22日要算是希特勒一生..
第38军军长:旁观者·第六
第38军军长:旁观者·第六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以后我在西线攻势的执行中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如此的不重要,所以我甚至可以把这一段故事完全不列入回忆录中,也无关大局。我之所以要将其列入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要对于当时在我指挥之下的部队所具有的勇气和优异的成就,..
作战计划的争论·第五
作战计划的争论·第五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一直到战后,那个代替了1939年10月19日和29日所颁发的陆军总部原定“黄色作战计划”,而变成我们在西线攻势基础的计划背景,才开始为大家所普遍知道——这个计划使我们一举而击败了英法盟军和比荷两国的兵力,并获得了迅速而..
陆军总部的失势·第四
陆军总部的失势·第四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一般人的假定都是认为自从希特勒免去了勃劳希契元帅(Field-Marshal V. Brauchitsch)的职务,并在三军统帅以外,又自兼陆战总司令之时起,陆军总部,或者应该说是陆军总参谋部,才对于陆上的战争政策,完全丧失了指导的权威。..
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第三
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第三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当我们的部队于1939年9月1日拂晓越过波兰国界时,我们集团军群总部中的人员自然还是位置在莱希“圣十字架”(Holy Cross)寺院之中。这是天主教会的一个训练机构,位置在该城的郊外,因为它有许多的课室和宿舍,所以对于战..
战略形势·第二
战略形势·第二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下述的三个因素在波兰战役中,对于战略形势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德军兵力的优势——唯一的条件为德国当局准备在西面接受相当的冒险,以便能把主力集中起来,用以对付波兰。 (二)地理情况使德军可以分别从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及..
暴风雨的前夕·第一
暴风雨的前夕·第一作者:曼施坦因 ·德国出自————《失去的胜利》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德国兼并了奥国之后,我就只是从一个距离军事中心很远的一点上,来静观政局的发展。 在1938年2月初,当我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中升到第二个最高的职务——参谋次长——之后,我的总参谋部军官的生活却突然结束。由于一种阴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