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坡路·第十一
走下坡路·第十一
作者:M·A·布拉加丁·意大利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马耳他绞杀利比亚
由于艾耳阿拉曼前线的僵持积旬累月地持续下去,使地中海的形势越来越危险。任何可以突破的机会,对隆美尔说来,都已一去不复返了。在每一个地段敌方兵力都正在大增。另一方面,轴心的海空实力却逐日削减下去。同时,轴心的地面部队却已经突出到海陆交通线所许可的范围之外去而陷于绝望的境地。隆美尔不断要求恢复攻势行动,因而意大利海军便不得不以全力补给利比亚,任何牺牲在所不计。事实上敌人对利比亚船队的攻击,就空中和水下的活动说来,已经登峰造极,比起1941年秋季的“黑暗时期”来,还剧烈得多——虽然这一次英方还没有发动水面的攻势。
不管采用什么航线、什么时间表、什么权宜之计或任何替代的办法,都不能使意大利的船队能不被发觉和不被攻击。敌人一旦发现了意德地面部队的补给线上的弱点,便作出非常剧烈的反应。在攻击补给线时,敌方特别着重以油船为目标,其结果在8月这个月里没有一艘油船能够不遭损害地安抵非洲海岸。于是在1942年的夏季里,意大利海军的舰船又不得不亲自出马来担任燃油和军火的运输,并设置了不断穿梭来往的勤务部队,以便把必需的货物运抵昔兰尼加去。除了驱逐舰、潜艇和巡逻舰艇外,还增调60只登陆舰,它们本来是建造为登陆马耳他岛使用的。由于登陆舰能够把货物在前线附近的海滩起卸,所以它们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被称为“海上之骡”。
无论是意大利海军的护航兵力也好,无论是轴心空军也好,都不再是敌方空中兵力的对手了。同时这支盟国空军正在不分昼夜地工作着,旨在把意大利通向非洲的每一可能的补给线加以绞杀。在这些条件下,意海军于8月间在非洲卸下29,155吨的补给品和22,500吨的燃油,真是了不起的成绩了。但代价是十分高昂的,装运出去的补给品之25%和燃油之41%都损失了。这里头,不消说,还没有把损失和损伤的舰船以及人员的伤亡计算在内。虽然绝大部分的燃油是由军舰装运的,而单只8月份就有200,000吨左右的商船不是损失便是不能服役了。
尽管形势如此糟糕,隆美尔于8月末宣称,准备把本月和上月所积累起来的补给品用来发动一次新的攻势。8月30日,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觉得现在必须敢于一战,因为我不可能再一次获得这么多的装备。”于是意—德地面部队便于9月1日发动攻击,但仅只四天,攻势便停顿下来并被英第八军牵制住了。(8月29日晚上,为配合攻势起见,一艘意鱼雷艇装运了由14名爆破手编成的一个小组到英战线的最侧翼去。他们的任务是去破坏亚历山大港和艾耳阿拉曼之间的铁路和水管。)
在一封发给罗马和柏林的、旨在为自己的失败作辩解的电报中,隆美尔按重要性的次序列举其致败原因如下,(1)敌方新式炮兵对轴心的坦克部队非常有效;(2)轴心的反坦克武器在敌方新式坦克面前(美制M4或薛尔曼式坦克),不起作用;(3)盟军空军拥有巨大的优势;(4)汽油和军火不足。由此看来,在这次战役中,补给上的缺点,按前方所感到的说来,被认为是在致败原因中最为微小的了。9月25日晚上,隆美尔得到“短期的病假”并由丰斯土姆将军代其职务。说来奇怪,当路经罗马时,隆美尔竟然和墨索里尼“坦率交谈”起重新发动对马耳他两栖登陆的必要性来。可是,当日这种攻势本来可以使地中海的战局为之改观之际,打消这一攻势的主要负责人却正是隆美尔自己。悔之晚矣!
这时应当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非洲进行向后撤退了,正如所有意大利的将级军官所一致催促那样,至少要撤到马萨马特鲁克有设防的一线上去。下一步必定是由英国人发动攻势,这已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他们的充分准备工作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却坚拒不肯从艾耳阿拉曼撤出,因为他们把宣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这期间,意海军继续为补给利比亚的艰苦斗争而消耗其实力。9月间,由于海军不顾一切地干,因而取得了在非洲卸下补给品46,465吨和汽油31,061吨的巨大成绩。这个数字是整个战争中成绩最佳的一个月,可是吨位的损失率达20%。
10月11日,意—德空军企图加最后一把劲把马耳他的制空权窒杀,但该岛在实力上所达到的水平,迫使轴心方面于一个星期后放弃这一企图。这样一来,10月份的航运损失就极为惨重,其比率达派出的总吨数之44%。尽管如此,由于格外的努力,意军舰与船队仍然做到把33,390吨的补给品和12,308吨的燃油送到昔兰尼加海岸上。
就意海军所做的工作而论,假如把9月、10月间所起卸的补给品的总量作为判断的标准的话,则昔兰尼加的补给情况本来是不会太坏的,道路传闻是不足置信的。事实上,经过8月间绞杀补给线的威胁之后,本来应当感到有显著的改进了。假如在艾耳阿拉曼前线补给缺乏达到不可克服的程度,必定因为补给品在非洲土地上丢失了,或因后方太远以致补给线太长。事实上,在从昔兰尼加撤退期间,有无数的、装满了大批的各种武器和装备的储备品的仓库和堆栈都被放弃了。
无论如何,第二次护航之战已经确切无讹地失败了,这是无可置疑的。马耳他岛绞杀了利比亚。(法国海军将领伯耳洛特在其所著的《地中海的海空战》一书中,把第二次护航战斗的损失和隆美尔的失败,归咎于德国最高统帅部所犯的下列诸错误:它没有以充分的燃油补给意大利海军,它把一些德国空军兵力转移到德苏前线以致让马耳他恢复其攻击利比亚补给线的能力,当隆美尔的部队本应采取战略退却的时候,却让它继续在利比亚发动地面攻势。)
英方在托布鲁克港登陆的失败
为了替未来的攻势铺平道路,英国人策划了一次复杂的战役,目的在于要使昔兰尼加的两个港口——托布鲁克港和班加西港陷于瘫痪,至少瘫痪一个短期。假如这个战役成功了,对轴心的地面部队说来,便意味着灾难性的后果,同时英第八军便能将最后的攻势提早一个月实施。
英国人把这个作战计划研究得极其仔细——也许仔细得过分了。为数众多的部队按呆板的时间表参加这一战役。空军、海军、登陆队、爆破组和远程的沙漠巡逻队(后者是一支特种部队,由英国人部署在意德后方的侧翼已经有一些时候了。)全都参加。属于苏丹沙漠大队的部队从库费腊绿州出动以攻占贾洛绿洲并在班加西港背后设置一个临时的补给基地为一批特种爆破人员之用。该队名“斯特林大队”,已在该地区活动着。这个大队准备攻击班加西港的机场以造成混乱,其总的目的在使轴心作战陷于瘫痪。
由大约300名爆破手组成一支摩托化的大队,在一支远程奔袭沙漠分队的引导下,也从库费腊出动,企图乘夜穿入托布鲁克港周围的设防地带并占领海湾入口处的两座炮台。与此同时,用16只快速炮艇装运200名从亚历山大派来的爆破专家,以便与来从内陆的爆破队会合。会合后的爆破大队便沿海湾南岸前进,把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有军事价值的事物都加以破坏。同时从亚历山大港出动的英驱逐舰“锡克”号和“祖路”号驶抵托布鲁克半岛的北侧,卸下另外417名的爆破手,其任务为夺取其他炮台,占领港埠,然后和南面的纵队会师。会师之后,应是黎明时分,一场大混战便开始了。此时作为局面之绝对主宰的英国人,便致力于地面设备之全部的破坏工作,同时16只巡逻艇则把港内所有舰船扫数击沉,但有10只摩托筏子(马达发动的登陆艇)则保留下来,以便把释放出来的英战俘装运回去。停泊在海岸附近的英巡洋舰“科文特里”号和6艘驱逐舰则担任在海上接近时的掩护工作。
英国人包抄昔兰尼加后方的计划示意图 1942年9月中旬
从库费腊出动的Z部队于占领贾洛后便增援X部队。在埃及选拔的特种爆破手编组成的X部队,其任务为破坏班加西港的补给物资和港内设备。E部队是一艘潜艇,其任务为替A部队标志登陆地点。A部队是装在两艘驱逐舰上的一批爆破手,其任务为占领托布鲁克港停泊场的西炮台,并把城市及港内一切能加以破坏的东西完全破坏。B部队是由来自库费腊的沙漠远程巡逻队各组所编成,其任务为突入托布鲁克港,占领其东炮台,然后与A部队和C部队会合。C部队是从16只迅逻艇装载来的爆破小组,其任务为从托布鲁克南面海岸登陆,把南区的所有军事设施悉加破坏,然后协同A部队及B部队占领该军事基地。与此同时,各巡逻艇冲入港内击沉所有船只。假如作战得手,则A、B、C各部队向班加西港进发,破坏其沿岸的所有军事设施,然后与Z部队会合。D部队是担任战略掩护的海军部队。
他们预计用一整天的占领来从事破坏工作,在认为满意之后,英部队便连同满载人员的10只摩托筏子,打算于9月14日晚上回到亚历山大港去。假如一切称心如意,则爆破大队便继续西进尽情破坏一切。他们打算把包括班加西港在内的所有在意—德后方能遇到的一切军事资源全部摧毁。然后再和“斯特林大队”会合,把班加西港付之一炬。假如这个计划获得成功,则意—德在艾耳阿拉曼前线的部队便完全陷于孤立,失去后方的支援。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可是,“斯特林大队”一动手就被贾洛绿洲的守备队所击退。该爆破大队于破坏了巴切机场上的飞机之后就已补给不继,于是被迫放弃进袭班加西港的计划。
可是围绕托布鲁克港的行动倒能按时间表实施。在向托布鲁克基地接近之际,地面或海上的部队都没有被发觉而顺利通过。9月13日晚上,从库费腊出动的摩托纵队,人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托布鲁克港的防线,占领了马萨斯季阿乌斯炮台,于是便能把从高速炮艇载来的爆破手接上岸来。但第二座岸炮进行抵抗并发出警报。从驱逐舰“锡克”号和“祖路”号运来的爆破队也从容登陆未被发觉,但其登陆的地点却比原定的西移好几个公里,以致被该处的一个哨所所发觉并发出警报。
由于驻防托布鲁克港的德国指挥官是在离港约30公里处过夜,因而他于次日上午方才回来,于是在他回来以前的防御工作便由意海军隆巴迪司令来指挥。一个连的意大利和德国水兵加上若干警察,把从驱逐舰下来的400名爆破手挡住,并击退了。从圣马科团来的一队陆战兵把来从海岸炮台地区的500名爆破手阻住了。停泊港内的17只意大利摩托登陆艇和三艘护航驱逐舰,用浓密的炮火来欢迎英国高速炮艇。敌炮艇迅即撤退,它们全都受伤,其中有一只起火。03时过后不久,英国人的企图完全失败了,没有一座陆军或海军的军事设施遭到些微的损害。甚至还不到天亮,英方各路部队全都败退,而且跟着初升的阳光,海岸炮台也对敌开了火。04时20分,“祖路”号受伤甚重并在燃烧中,它退到射程以外并放出烟幕自蔽。后来“锡克”号也被一发齐射所击中而失去活动力。有三只高速炮艇沉没了,其余也受了伤。一会儿大约有20架意大利战斗机投入战斗并以机枪扫射英舰艇,击沉一只炮艇,击伤多只。“锡克”号于07时52分又被岸炮击中而沉没。于是战斗机便对“祖路”号施以最后一击,它也沉没了。意大利的护航驱逐舰和登陆艇从港内出击,俘获了一只被敌放弃的巡逻艇并从水中救起475人。岸上的残敌也投降了。在被俘的英军指挥官身上搜到全部作战的秘密计划,虽然他曾奉到严令不许把计划带在身边。
08时过后不久,有7只英方高速炮艇一瘸一瘸地向亚历山大港回航,还有以巡洋舰“科文特里”号为中心的一个舰群也在向基地回航中。这些便是参加这个战役的英军残部了。此时德国空军也投入战斗,它击沉“科文特里”号和一只炮艇,还击伤一艘驱逐舰。
上述的情况表明了暴露在沙漠侧翼的陆上补给线是何等的脆弱。事实上,这个侧翼经常遭到英方派遣专门训练的小组的袭击。可是在对付托布鲁克港的这次作战中,英方却全军覆没。如果敌方的计划成功,则对于艾耳阿拉曼前线的局势将是多么惨重的打击。英国人付出了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和大约10只巡逻艇以及数以百计的兵员的代价,至于其他损害这就不在话下了。可是这些代价没有捞到一点补偿,意方的设备一点没有受到损害。毫无疑问,这一功绩应归功于意大利海军。令人发笑的是,次日回到托布鲁克港的德军司令,却对隆巴迪提出强烈的抗议,因为后者没有等待他来组织防务!
包围圈缩小了
在美国和英国出版的若干论述中指出,盟军在阿尔及利亚的登陆对于德意最高统帅部说来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情况并非如此——至少对于意海军总部说来,并非如此。在登陆以前的好几个月里,意海军派驻阿尔及利亚的停战小组在其报告中明白表示有种种迹象暗示盟军很可能正在准备向该地区作一次登陆。从9月上旬起,海军总部一直收到关于直布罗陀敌军动向的报告,知道该港运来了各种类型的登陆装备,这就充分证实了前述的假设。早在9月末,在向意最高统帅部陈述盟军各种行动的可能性时,海军总部曾报称最可能的战役恐怕是向阿尔及利亚登陆,敌人很可能在几个星期之内就要下手。
可是,一种尖锐的看法分歧立即发生了。德国人肯定盟军在来春之前不会准备好这样的战役。他们还决定地排除阿尔及利亚登陆的可能性,说纵使有一次在地中海的登陆,大约也一定会以普罗文斯(法国南部)为目标。意海军总部则致力说明,盟军要以普罗文斯为地中海的第一个登陆点是绝不可能的。这些有关登陆的论据不能改变德国人的信念。德国人的顽固态度不免引起意大利人怀疑。他们恐怕是不打算从欧洲前线抽调兵力来应付可能的事变,因为如果他们同意意方的看法,便不能不有所部署,正因无意部署,所以便一味否认阿尔及利亚登陆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危险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登陆对于意大利的战运说来,简直是灾难性的。要有效的制止登陆,便只有集中使用现有的全部海军力量,而要这样使用,则这些兵力便应立即做好战备,以便不论何时一有情况发生便能发挥全部威力。否则,如果只做半心半意的准备,则战争的经验已经一再表明,只能招致损失和损害而不能有任何结果。燃油的补给问题,不消说,又是最严重的老问题。如前所述,此时的缺乏是从主力舰身上吸取燃油来补充的。
按实际的情况说,即使有了正常的燃油补给,也还是不够的。盟方的空中优势不仅先天地使一切奇袭失去任何可能,而且使意舰队感到某种程度之灾难威胁,如果它进入战斗而没有空中支援的话。意—德空军部队现在的处境是,他们既绝不可能把任何有效的空中掩护给于意大利舰队,也无法保证给予舰队以远程的空中侦察。简单一句话,如果要意舰队向阿尔及利亚沿岸作战,那么在敌方海军的巨大优势和空中的压倒优势面前,这种决定不外是自杀性的决定罢了。要反对敌人登陆,就得从德国把大批的燃油和巨大的空中增援拨到地中海。但什么也没有来到。
前述的德国派驻意海军总部联络官魏肖耳德海军少将同意了意方对于形势所做的估计,同时他也相信盟军正在准备一次向法属北非的登陆,因此他主动企图解决问题并转向有关当局积极建议,正如他在其战后报告中所写的,“如其不然,我们便非很快走上灾难的道路不可。”他还申请把足够的德国部队向地中海增援,但是来从柏林的答复却说“由于别的战场的形势关系,要想德国陆、海、空军大举向地中海增援是没有指望的。又由于资源的现状,此时要补给意大利舰队和空军的需要也是绝不可能的。”魏肖耳德在其结论中指出:“德国最高统帅部拒绝给与进一步的任何支援,这对地中海战局说来,乃是致命的打击。由于德国武装部队在地中海战局中负有一份责任,因此这些决策的后果,必须由参与此项决策的德国司令官们来按比例承担。”
到头来,正当盟军准备从两面进攻以征服西西里海峡之际,而其对方却未有任何有效的对策。此时意大利武装部队的所有活动全都取决于德国的补给。可是当此千钧一发之际,就像螺丝的最后一旋就要拧紧的时候,柏林在整个事务中却表示完全无动于衷。在东地中海方面,绞杀利比亚补给线的绳子正在拉紧,却没有任何助力来打开危局,在西地中海方面,意海军虽欲反对盟军即将到来的登陆,而由于既无燃油又无飞机而徒唤奈何。
10月23日,英第八军发动其规模巨大的攻势。德军指挥官丰斯土姆将军头一天就阵亡了。26日隆美尔携带希特勒的“不许放弃寸土”的命令回到非洲。可是隆美尔到后不久便看出形势“十分严重”,于是力求授权撤退。但希特勒却亳不动摇,他的命令是“胜利或则死亡”。到11月1日隆美尔写道,“这是我们的末日。仗是打败了。敌军简直淹没了我们。我们处于非洲的敦刻尔克港的前夕。我军有许多人和意军一道英勇地倒下去了。意大利的‘福耳果尔伞兵师’和德国的精锐师团一样善战。我妒羡死者,他们已经有了归宿了。”两天以后,当战线上的最大和最精锐的部队被摧毁时,隆美尔便不管希特勒的命令而断然撤退。英第八军于两周内进抵班加西港。(“福耳果尔伞兵师”本来是组织和训练来进攻马耳他岛的。当利比亚局势变成严重时,他们奉调到利比亚当作步兵师来使用。当英军发动最后攻势时,“福耳果尔师”打得十分坚决,几乎战到最后一人仍然坚守阵地。英国人对于该师的少数幸存者曾授以勋章。)(为了这次防线被突破,隆美尔又向柏林和罗马进行解释。该项报告在卡瓦勒尔罗将军的日记中全文加以引述。在这里他很少提到缺乏补给的问题。隆美尔认为造成突破完全由于敌“空军的巨大优势”和英国“在重型及中型坦克与炮兵极为强有力所致。”)
在这期间,关于盟军准备两栖登陆的情报,继续从直布罗陀传到意海军总部。把所有报告前来的事实加以考虑之后,使海军总部于10月下旬得出结论,认为盟军的登陆战如今已迫在眉睫,而登陆地点则毫无疑问是法属北非。可是,也许由于被艾耳阿拉曼的局势弄得心乱如麻,意大利和德国的最高统帅部对于意海军总部所提的意见,置若罔闻。在这种气氛里,特别是由于上述情况而更加恶化的气氛里,要反对盟军的唯一手段,就只有借重于潜艇和飞机了。
11月6日夜里,海军总部从情报中知道盟军第一支大规模船队进入地中海并在直布罗陀与海军兵力会合。次日上午又知道有第二支大船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当天晚上又来了第三支。整个盟军兵力已达到一支真正舰队的规模,计有5艘战列舰、1艘海防大炮舰、5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100艘以上的护航舰、70艘补给舰和运兵舰和100艘以上的小舰和登陆舰艇。纵使意大利舰队拥有燃油和空中掩护,使它能以全力投入战斗,充其量也不外能延缓盟军的部队罢了。在这样强大的盟军海空兵力面前,意大利人肯定是不能阻止登陆战的进行的。
11月8日黎明,盟军部队在奥兰港和阿尔及尔港开始登陆作战。头一天晚上,当第一支船队已经入阿尔及尔水区之际,驻在意大利的德国南线总司令克塞林将军仍然认为这是一种佯动,以为到晚上敌队便会改换航线直趋普罗文斯,或则强行通过西西里海峡而向的黎波里港登陆。
法海军各舰和岸炮以大力抵抗盟军的活动并使英美联合部队遭到相当的损失。但抵抗旋被打破。(现在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法国吉罗德将军和达兰海军上将不是协助盟军入侵的话,则法军的抵抗会更为有效并将迫使盟军濒于十分严重的境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摩洛哥。
盟军从东西两面分进合击,其主要目标在于征服西西里海峡,并以占领西西里岛为其逻辑上的必然结果。这些运动都是为未来登陆诺曼底创造条件。因为诺曼底登陆需要非常巨大数目的补给舰和运输舰,如果没有通过地中海以首先获得自由的交通线,那么一切便无从谈起了。一旦地中海被他们所控制,盟国便可以获得3,000,000吨的额外吨位,这是迄今为止被束缚在英国和埃及与东方之间必须绕航好望角的漫长补给线上的吨位。另一方面,盟军对于用任何力量来打破西西里海峡的意方封锁所付出的重大代价,已富有惨痛的经验了。因此,为要打通地中海,便有绝对必要把西西里海峡置于控制之下。(这些想法是意海军总部那时对形势估计的基本因素,而其正确性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回忆录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当盟军在阿尔及利亚登了陆时,意大利和德国的最高统帅部,终于不得不同意要把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不管它是什么样的计划,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气付诸实施。可是,形势之严重却只能产生出不甚完整的计划和混乱,因为军事首脑们,由于思想上毫无准备,全给登陆所带来的巨大问题震动得,蒙头转向了。在那些日子的忧郁的气氛里,由于轴心在所有战场上全都倒霉,因而在高级司令部里就只有吵吵嚷嚷,毫无把握和心灰意懒了。
希特勒还在梦想以为隆美尔一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抵抗,但他却无意增派部队去防卫突尼斯。隆美尔打算立即放弃的黎波里坦尼亚,并将其装甲部队的残部进向阿尔及利亚以抗击登了陆而还立足未稳的盟军。意最高统帅部则坚持必须尽可能地加强对的黎波里坦尼亚的防卫。墨索里尼则完全神魂颠倒,谁嚷得凶,他就听谁的话。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在意大利方面,由于装备和资源之大大缺乏,在德国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进一步使形势复杂化。到头来,什么坚强的决策也没有做出来,一任事态按当时的环境发展而发展,而不是在有任何协调规划的基础上发展。
就海军总部本身说来,它是赞成立即占领崩内港的,因为对西西里海峡说来,崩内港是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的。海军总部又向最高统帅部说明,除了已在进行中的对利比亚的补给外,再不能承担任何大规模的海上补给活动了,这主要是由于敌之海空实力大为增强。如今有必要就的黎波里坦尼亚或突尼斯作出去取的决定。事实上,的黎波里坦尼亚如今不外是个包袱,因为我们不妨设想地中海已经完全处于敌人主宰之下了。而突尼斯则不然,它仍然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一来因为它是地中海的门户,二来因为它是未来向非洲发动反攻时的天然桥头堡。
海军总部对于自己所做的选择,是胸有成竹的,因而便建议不再以船运补给到的黎波里坦尼亚以便增加对突尼西亚守军的补给。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里,派赴利比亚的最后一支大船队装运圣托罗装甲师团的最后一半,正在向祖瓦拉港驶进。海军总部的想法同隆美尔所见略同,认为与其把圣托罗师团用来抵挡精锐的英第八军,不如迅速用来对付盟军在崩内和布日伊的仍然薄弱的桥头堡。
盟军方面由于高估了意德的抵抗力,再加上他们的“一个时间内只走一步”的典型战术,在阿尔及尔地区进行初步登陆后就止步不前了。直到11月11日他们才派出一支船队到布日伊(贝贾亚)去,而且两天之后方才向崩内推进。其所装运的不外是少数的军队,用以护航的不外是两艘驱逐舰。崩内的占领,对意大利海军是致命的打击。崩内事实上是进向比塞大和西西里海峡的前进据点,而且战略上它控制了撒丁岛以南的水区。如果轴心事前在崩内部署一些部队的话,本来是可以抗击盟军的。如今崩内一失,它和马耳他岛便成为敌人手里的一双用以对付西西里海峡的钳子。这样一来,轴心对非洲的海上补给线便陷于瘫痪,因而在非洲地面战争的命运也就完结了。
由于海军总部提出警告说盟军早晚要占领突尼斯和比塞大,意最高统帅部才改变其麻木不仁的态度,下令要派遣一些部队到上述两地去。11月12日16时,第一支意大利船队抵达比塞大港。该船队只由两艘运输舰和5艘驱逐舰编成,装载1,000名意军和1,800吨的军事装备。意海军立即在突尼西亚设立一个指挥部。这样就开始了意海军作战的新阶段——准备付出最大代价的阶段。
用以占领突尼西亚的意—德部队不免姗姗来迟,因为他们是不得已在时势鞭策之下编成的。直到另一个月的时间消逝之后,人们才考虑到这些部队有在敌人攻击之下被迫入海的危险。如今昔兰尼加业已丢失,意最高统帅部采纳隆美尔的意见,没有对前进的英军施行坚决抵抗便放弃了的黎波里坦尼亚。可是希特勒如今却要求,只有在英第八军已经举行决定性的攻击而轴心军则在艾耳阿盖拉尽可能施行抵抗之后,才许退却。
这样一来,意海军除了还有其他任务外,被迫接受完全为它力所不及的这个任务——同时要补给的黎波里坦尼亚和突尼西亚两个地区。最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着压倒的困难的意大利海军,11月份竟能在利比亚卸下42,005吨的器材和21,731吨的燃油。可是这些成就是付出26%的损失为代价所取得的。把运抵突尼西亚的数量再加上去,则本月份运抵海外的补给品总额达94,045吨。这是意海军努力奋斗的动人的证据。
在这期间,一支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英船队于11月19日安抵马耳他岛,一路上甚至没有被人发现过。这一来,经过几乎两年的海上封锁之后,尽管封锁的效果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却已经把该岛逼到山穷水尽的绝境,现在马耳他岛已经解围了。在新的形势下,由于英国人在中地中海施行控制,意大利人要想破坏对马耳他岛的补给,已经无能为力了。包围业已解除,马耳他岛的“火焰之剑”又恢复了挥动的自由并肆其致命的打击。
另一方面,沿着法属北非海岸,意大利潜艇却十分活跃以打击敌人的航运。整个说来,它们的活动是意大利的地中海潜艇战最成功的一些典范。不仅就它们所取得的成绩说来是如此,就其攻击之勇敢与坚决说来,也是如此。潜艇的成就证实了它们以前之所以缺少成就,除了别的因素之外,一大部分是由于敌方没有航运。现在潜艇有了相当的活动自由,从而它们就能把这种自由转化为果敢的攻击,甚至就在反潜防卫森严的敌方港内和起卸点,也敢于进攻。潜艇“普拉廷诺”号由于在布日伊(贝贾亚)的锚地里做了三次非常成功的攻击,而显得出类拔萃。其中有一次做得如此果决而又如此出色,使它可以称为意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典型的战例而无愧。
1943年1月29~30日午夜,“普拉廷诺”号在布日伊附近浮到水面,它望见一支由16艘商船编成并在众多护航舰护卫下的船队。该潜艇艇长帕特雷利海军中校立即向船队驶进,但当察觉自己已被敌护航舰所发现时,他对着护航舰在迫近的射程上发射四枚鱼雷。有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未经识别的船,确实被击中。该两驱逐舰几乎立即下沉。帕特雷利中校便操纵潜艇以便从尾部鱼雷管发射。他对准一艘大船发出两枚鱼雷,目击该船爆发火焰。正当他准备进攻另一艘大船之际,他注意到有好几艘护航舰向他合击。他急潜下沉并使潜艇在水下航完船队的全长,然后在队尾上浮水面。在这时间,护航各舰正在向前方搜索潜艇。
在沿阿尔及利亚海岸的活动过程中,意各潜艇击中了大约20艘的商船和一打左右的护航舰,其中有半数被击沉。可是由于敌之反潜措施稳步发展,于是潜艇损失惨重——有8艘意潜艇在作战中损失了。德国潜艇和意德飞机也取得另外一些成绩。阿尔及尔港曾被意大利特种突击队施行一次勇敢而成功的袭击。但所造成的损害对敌人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由于盟军拥有大量船只易于补充之故。
在一个历时四个月的期间,地中海战争的趋势完全倒转过来了。到了11月末,轴心部队的处境,从专家的眼光看来,已经是一败涂地了。人们只能责怪失去占领突尼西亚的良机和没有向马耳他岛登陆;只能责怪德国人对地中海战局漠不关心,其结果使意大利舰队因缺乏燃油和空中掩护而陷于瘫痪,最后只能责怪意大利海军被迫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去进行战争,坐使海军实力遭到严重的浪费。这些错误的主要责任应由德国最高统帅部来承担,虽然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也应分担其一部。总的说来,所有这些错误可以归结到基本的一点:没有看透海权具有调节其他各权 [ 译者注:按指陆权和空权 ] 的重要性,而在地中海所进行的战争则尤其是如此。但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德国最高战略之“地面战争”思想是造成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失败的主要因素。
到了1942年11月末,轴心在非洲的处境极为危殆。利比亚和南部突尼西亚实际上已经失去。北部突尼西亚被夹在一付巨大的钳子之中。英国海军在美国海军部队增援下,对意大利舰队占了很大余地的优势,而意大利舰队由于缺乏燃油、由于海空掩护之不足、又由于被迫留在边远基地里以避免遭到空袭,以致进一步地瘫痪起来了。英美空中兵力对轴心空中兵力来说,拥有压倒的优势。要实施对非洲桥头堡的补给是危险而代价重大的。意大利残余的战争装备,数量少而技术又处于劣势,至于德国方面则由于在苏联前线的挫折,使这种装备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敌人装备在补给上实际是没有限的,而且全是新产品。
除非出现某种新事物的奇迹,否则对于意大利说来,战争的前途是毫无希望的,因而1942年后期也许就是寻求结束战争的恰当时候了。可是,虽然打仗的是军人,而做出全面决策者却是政治家们,他们不是以严格的军事因素来作为决定方向的基础的。这样一来,又过了九个月才把这一场实力悬殊的斗争停止下来。在这些月份里,意大利海军和其他两个军种以及全民族一道,用鲜血来写下这个悲剧性的战争的最后也最惨痛的篇章。
事实上德国人诱导意大利把战争继续到来年的夏天,他们保证到那时苏联一定崩溃,于是德军便能重行征服地中海。德国人又向意大利人保证说,他们的很重要的“秘密武器”行将告成,而有关这些武器的使人信服的证据业已在握。这后者的说法,倒是大体上发生了作用的。
科西嘉和土伦
盟军在阿尔及利亚的登陆,使有关科西嘉岛以及在维琪政府统治下法属领土的控制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了。德军进入维琪政府的领土,同时法意德进行着有关土伦要塞以及停泊该港的法国舰队的协商。既然意舰队各单位缺乏燃油的供应,因此有关和法舰队各部门合作的问题,对意大利海军说来,除了一些护航舰和补给舰之外,实在没有多大的兴趣。为此意海军总部同意让土伦留在法国人手中,但一旦遭到盟军攻击,法方有义务以军舰及防御设施从事抵抗。鉴于过去两年半的经验,意海军总部深信法国人会尊重此项协定。(此时法国派一海军代表团和意海军总部商谈有关上述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法代表团团长于获悉意海军在没有充分的空军保护和配合下计划海上作战时,深感诧异。)
至于科西嘉岛,本来可以用原先编组来占领马耳他岛的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迅速加以占领。恰巧这一支部队在其训练过程中曾对于科西嘉岛登陆战的计划做过详尽的研究,因此当命令于11月10日17时发布之后,在图尔海军少将指挥下的海军特遣部队便能于黎明时分出动到海上了。16艘运输舰和123只小船在巡洋舰“巴里”号和半打驱逐舰掩护下,编成了特遣部队,一共装载12,000名士兵以及装备和补给。11月11日16时30分,“巴里”号在巴斯提亚港靠泊,图尔少将便和镇守该港的法国司令官达成协议。陆军于当天晚上完成登陆,海军特遣部队于顺利完成任务后,便于13日上午撤离。在这期间,驱逐舰“皮加费塔”号把一队陆战兵登陆阿雅克肖港并予以占领。13日黎明,从克雷蒙纳师抽调出来的2,400名士兵也从拉马达累纳港转运过来把书基奥港置于控制之下。
从那时起为了补给驻防科西嘉岛的守军又开始了一条川流不息的水上新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在开头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往后由于船只稀少之故,而费力甚多。
11月25日意大利意外地接到德方关于要立即占领土伦港的通知。德国人害怕留驻土伦的法国舰队会企图逃跑并加入盟军。这个消息是不足置信的,因为意海军总部分明知道赖伐尔于26日和希特勒会谈之后,便打算下令法舰队叫它和轴心部队联合而不是自行放水沉船,可是,此项命令用电话下达土伦已经太晚。27日上午,法舰队开始自行放水沉船。驻泊土伦的各舰奉到命令要它们一旦土伦遭到占领的威胁时便自行放水沉船,除非奉到相反的命令方当别论。因此,当德军于27日黎明进入土伦的设防地带时,法***舰在没有奉到其他命令的情况下,便执行了应变的训令。事实上停泊在港内的每一艘军舰都沉没了。
法国公海部队司令德拉博德上将不承认德方的论据以为法舰队曾有逃奔盟军的计划,他指出27日晚上每一艘军舰的锅炉都是熄灭的。他还宣称他“从来没有下过任何不向英美人作战的命令。”从法海军每次所表现的顽强的反英态度看来,上述的说明大体上是真实的。
属于法国土伦舰队留在水上的只有4艘驱逐舰、3艘护航舰,两艘差遣船以及约20只小型辅助舰,而这些舰船则完全被德军抢夺得精光。从11月30日开始,德国人方才按照早些时候的协议,允许把意大利的辖区延伸到土伦并答应让该港归属意大利统辖。从此才开始了和柏林方面漫长而厌烦的交涉,来解决有关打捞和修理法舰的问题。德国人认为所有商船(约30万吨)都是他们的战利品,但他们终于把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移交绐意大利海军使用。
原则上所有军舰都归意大利——这主要由于德国缺乏兵员和装备去配备这些军舰——但某些小舰则不受协定的限制。事实上,所有经过小修便能使用的小型军舰全被德国人留下使用。意大利海军所接收的仅仅是一些经过法国人破坏或经过德国人掠夺而严重损坏的军舰。在短时间内,德国人拥有3艘法国护航驱逐舰、5艘护航舰、两艘潜艇和大约20艘的现役的辅助舰。但是尽管有了意德协定,直到12月22日,意海军方才正式接收这些军舰。再则,由于改组土伦造船厂很是棘手,于是有必要把所有法***舰全都送到意大利去修理。意大利造船厂在赶修意大利军舰的工程上就已忙不过来,何况战争的总形势又是如此不利呢。为了这些以及别的理由,所以当停战协定猝然在意大利实施时,为修复法舰所花费的劳力和费用,在寥寥几艘服役于意海军的法舰身上,一点还没有捞回老本呢。
突尼西亚的法国当局、少数法***舰以及陆军部队和海军实行合作。可是12月7日一位德国戈塞将军携带希特勒给法国驻该地区海军司令达尔廉的信,他坐飞机来了。09时50分,戈塞将军发布他所带来的希特勒的命令,要求达尔廉司令把突尼西亚的防御设施、舰船和军事建筑物完全无缺地移交给他。如其不然,则“每一件东西都要炸尽不留,每个兵员都要斩尽杀绝,因为他们将不被承认为正规军。”希特勒要法国人在一个半小时答复,但法方首脑却只花了16分钟便接受下来了。到15时45分,一切按照德方要求办理移交。在比塞大港的法***舰,只有两艘护航驱逐舰勉强具有可以服役的条件,而它们全被德军所接收。也能服役的两艘护航舰则拨给意大利海军。在7艘除役的潜艇中只有两艘还具有服役的可能性。少数可用的辅助舰却从未编队,因为在它们被移交给意大利以前就在空袭中给炸沉了。
实际上,在整个法国舰队中唯一曾在意大利国旗下服过有效军役的是护航舰“拉巴太勒瑟”号和“里维埃雷司令”号以及少数的小型辅助舰。“拉巴太勒瑟”号执行过13次任务,但“里维埃雷司令”号只执行过一次,它于1943年5月28日被盟军飞机炸沉了。到了1943年9月8日驱逐舰“特隆贝”号和“邦特勒”号,护航舰“伊菲冈尼”号和潜艇“勒基恩”号都做好了编队的准备而且已经进行了若干次训练巡航和执行次要的任务了。在意大利南部各港修理的法***舰,于意大利停战时移交给盟军,而在意大利北部各造船厂的法舰,则或被摧毁或落入德军之手。
利比亚补给线的末日
12月初英第八军又复前进,因而意德的后卫部队便按计划后撤。1月21日他们放弃了的黎波里港,不久便退到突尼西亚去。其结果,12月里只有12,981吨的补给品向的黎波里坦尼亚运送。由于敌人的阻击越来越猛烈,以致损失达52%。于是只有4,093吨的补给品和2,058吨的燃油运抵目的地。1月初准备撤出的黎波里港的命令下达了。因此便只有两艘小船运载487吨的补给品送到该地区去。在这个最后的阶段里,意潜艇对前线部队完成了不下于47次的任务。这些潜艇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潜艇“斯契埃萨”号和“桑塔罗萨”号便是在执行任务中损失了。
最后返航意大利的船队是由汽船“曼托万尼”号和护航驱逐舰“贝尔塞奥”号编成的,它们于1943年1月15日下午离开的黎波里港。由于气候恶劣,人们希望该船队可能避免被马耳他岛的侦察机所发现。可是,尽管气候恶劣,这些飞机却照常飞行。它们于夜里发现该船队,用照明弹来吸引英水面部队从马耳他岛出来。03时20分,有4艘英舰到达现场并进行炮击。在风浪中颠簸不定的意大利小小护航驱逐舰,几乎无力还击。立即被敌弹引起火灾的汽船却以独一的大炮和机枪还击直到沉没为止。被英舰炮打得寂然无声的“贝尔塞奥”号却不顾风浪险恶进行一次鱼雷攻击。当这一次攻击不能奏效又由于“曼托万尼”号连同全体舰员都已无影无踪时,该护航驱逐舰又复发动一次攻击把最后的两发鱼雷发射出去,然后撤出战斗。
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坦尼亚之先后撤退,显然引致海军装备之进一步的损失。但许多设施都是到了最后才把每一件有用的东西加以破坏,而且把所有失去战斗力的舰船自行放水沉没之后,方才撤离。班加西港和后来的的黎波里港,都是经过有步骤的破坏和堵塞,使英国人于占领后不能立即加以利用。敌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方才能得到部分的用途。如上所述的当时情况使一些企图从的黎波里港逃脱的小型舰船得不到任何的保护。有一批小型舰船的确于1月18日驶离的黎波里港。但从马耳他岛出动的驱逐舰、鱼雷艇、潜水艇和飞机,不甚费力地就把它们所遇到的每一只舰船加以摧毁,使沉没之数约达20艘之多。还有20艘左右则于克服一切困难之后抵达突尼西亚并立即编队服役。
护航驱逐舰“林切”号的勇敢航程值得特别一提。它从11月11日起由于在空袭中受到严重损害而抛锚在的黎波里港。该舰舰长和半数舰员都因受伤住入岸上的医院。1月17日因预见的黎波里即将撤退,“林切”号奉到准备自行放水沉没的命令。该舰连一枚鱼雷也没有剩下了,只有一门炮和两挺机枪还能射击,轮机是漏油的,舰体是漏水的,无线电装备是不起作用的,舰用罗经因震动受损已经失去指向的作用,舰上没有一付仪器或引擎能顶事,而且只有一半的舰员还能作战。显而易见,假如该舰冒昧出海,必定会在敌人的第一次攻击下被粉碎的。纵使侥幸不与敌人遭遇,看来它要开到另一个港口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该舰副长终于向幸存的舰员们提出企图驶回意大利的建议。水兵们一致而热烈地响应这个号召。他们准备冒任何危险也强似被迫去亲手把该舰破坏。军官们跑到的黎波里海军司令部去取得离港的许可。“林切”号于1月18日20时30分在该港的严重的空袭声中起锚。
该舰总算得到上帝的保佑。20日上午它遭到一架敌机的袭击,但只用机枪的火力就把敌机赶走了。同日下午,有一艘敌潜艇对“林切”号发射鱼雷,又被躲过无恙。到次日由于油柜漏油实际上把舰上的储油全给耗光,而且轮机还有引致火灾的危险。该舰于是把一处双重底的隔舱灌水,由此而造成的舰体倾斜使它能以把船底弯曲部的储油抽出来使用。这样一来,该舰既倾斜又只用单机跛行,竟于当天晚上21时30分到达特腊帕尼港。经过几个月抢修后,“林切”号与其英勇的水兵们再度在航道上执行任务了。
由于补给利比亚是意大利海军在30个月的战争中之主要的任务,此时最好简略地回顾一下其整个过程的结果。首先而最重要的必须指出在利比亚、在埃及以及最后在突尼西亚的变动不稳的战局,都是直接和作战双方的海上补给线的效果联系起来的。任何一方从来都不能把战争资源之全部潜力运用到非洲战场上去,因为资源在转运途中总得经过海上交通破坏战而弄得七零八落的。由此看来,海上运输乃是非洲战争的关键因素。每一次地面部队的前进都取决于作战一方或另一方补给之充分与否,甚至是暂时的充分与否。
我们已经看到在30个月的战争中,意大利对利比亚的补给一直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第一年里,敌人对于补给线的破坏,还停留于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内,因而跟着英国人第一次征服昔兰尼加之后,即继之以意—德的反攻,一直进抵哈耳费亚关口。在1941年下半年里,第一阶段的护航战斗发展到使意方感到对利比亚补给有被切断的危险——后来英第八军果然再度征服昔兰尼加。1941年末的战局发生了有利于意大利补给活动的变化,因而在1942年头六个月里意德联军便顺利前进直抵艾尔阿拉曼。在跟着而来的六个月里,敌空军取得如此压倒的优势使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海上补给线终于被绞杀。这时,也只有到这时,意—德联军的地面部队才被完全从利比亚踢出去。
由此看来,非洲战争基本上是一场海上补给之战,而以保证补给线之畅通的海上的海空控制权之争夺,为其标志。盟国以海权赢得地中海战争,同时赢得由于此项胜利所带来的果实,因此海权实际上为盟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应当看到的是,和意大利对利比亚补给线之或多或少遭到敌方攻击的同时,英第八军的绕航好望角的补给线却处于意大利攻击范围之外。因此,这条道路的局限性单纯取决于其长度以及航运的能力。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单凭英国海军本身是绝不足以有效地切断意大利的补给线的,虽然它的确曾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和牺牲。基本上决定性的斗争是以意大利海军为一方而以英美飞机为另一方来进行的。
意大利海军对利比亚的补给所花费的巨大的努力可以从几个统计数字获见其全貌。运向利比亚的意德货物总数为2,245,381吨,其中实际运抵目的地为1,929,955吨。从意大利外运的货物中包含599,338吨的燃油和54,282部通用的和装甲的车辆,大约有一半车辆是来自德国的。就其在海上损失和在卸载港的损失而言,燃油的损失率平均20%,其他补给品为12%——全面的损失率为14%。向利比亚开拔的意—德军队计共211,719人,达到彼岸共197,326人,其差额的14,393人(即6.8%)中之绝大部分是从海上捞救起来送回意大利去的,实际的损失只是一小部分。派出的重要船队计883支,而由小型船只航渡则不计其数。船队中有半数至少遭到一次敌方攻击。至少有220支船队遭到敌潜艇的攻击,还有294支遭到敌飞机的攻击。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的货船,包括行驶于的黎波里坦尼亚和昔兰尼加之间的沿岸的货船在内,其损失总数为342艘,计1,299,777吨,此数为战争开始时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商船之60%,又为迄今为止损失于整个地中海的商船之95%。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商船遭到破坏。
在利比亚战役中,海军不消说遭到了相当的损失。在驶向利比亚的航道上或在利比亚各港内的损失,计有巡洋舰4艘、驱逐舰14艘、护航驱逐舰12艘、潜艇10艘和小型或辅助舰47艘。不消说,此数并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船只的损害在内。兵员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利比亚航线上计有11,400人,即等于迄1943年1月31日为止的海军总伤亡人数之75%。商船船员损失达1,892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利比亚航路上牺牲的。执行反潜任务的飞机和船队一起出击24,476次。意大利医院船出航利比亚150次,运回伤病员90,000人。“阿尔诺”号和“太韦雷”号在执行这些任务时被敌机击沉,而“阿魁累伊亚”号则不可思议地逃过一次鱼雷机的攻击。
从作战初期的条件、后来敌我兵力的悬殊以及苦战的情况而言,意大利海军能在30个月以上的时间里保持通向利比亚的航路之畅通,其功绩殊属不小。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