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
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史蒂夫·里奇上尉是北卡罗来纳州里兹维尔人,在越南担任F-4“鬼怪”式飞机的飞行小队长。他所率领的四架飞机正在掩护离开河内附近目标的突击机群,向泰国皇家空军乌隆基地飞行。在近海担任警戒的EC-121雷达支援飞机通报F-4飞行员说,在他们上方有米格飞机。然而通报太迟了,F-4干扰机飞行员已来不及施放干扰。敌雷达已将一架米格-21飞机引导至干扰机的后方,这架米格飞机迅速向前靠近,发射了一枚“环礁”式红外制导导弹,随之安全退出战斗。
“环礁”导弹击中一架F-4干扰机的左发动机。该机遭到严重损坏,飞行员脱离目标区,同时通过无线电遇险呼救波道报告他的位置、航向和高度。与此同时,掩护突击机群的另一架战斗机,由于发动机起火,也不得不退出空中战斗巡逻。
里奇上尉知道北越的地面雷达操纵员会引导米格-21前来攻击受伤的飞机,所以,他便下降到5000英尺(1524米)的高度。海军雷达站和定点巡逻的空军EC-121飞机向他通报,有两架米格飞机处在他们小队的北面,相距2英里(3.2公里)。于是,他便掉头向北去截击米格飞机。
几秒钟后,他目视发现一架敌机,是一架长机,距离相当近,连银白色米格-21飞机上的红星标志都可清晰地看到。北越常采用的一个战术就是以一架米格飞机在前边作诱饵,里奇上尉想到了这一点,没有上这个圈套,而是转弯俯冲,进一步降低高度。接着他便看到第二架米格飞机从自己的上方通过,与第一架米格飞机相距约10000英尺(3048米)。米格机飞行员的阴谋失败了。现在他们变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里奇上尉开始以6.5个载荷作急上升转弯,企图在第二架米格-21的后方占位。他用瞄准具瞄准了米格-21,雷达自动跟踪目标,提供距离数据。几秒钟后,他按两下发射按钮,发射出两枚雷达制导“麻雀”导弹。第一枚导弹命中这架米格飞机的机身中部后爆炸,第二枚导弹穿过爆炸的火球。
米格飞机在进行双机战斗飞行时,若其中一名飞行员遇难,另一名飞行员则往往逃之夭夭。可是这次不同,喷有红星的米格长机没有退出空战,他正企图击落里奇上尉飞行小队中的四号机。
四号机请求支援,为此,里奇上尉下降增速,再次作急转弯,当米格飞机正作机动准备攻击四号机时,里奇上尉刚好进入射击位置。米格机飞行员觉察到处境的危险,为躲避后方的攻击,他开始作急转弯,这时F-4飞机刚好获得发射导弹的时机。导弹顺利射出,导弹作了一个近90度的转弯,接着,便准确地命中了米格-21飞机的机身中部。敌机在巨大的火球中解体了。
影响空战的因素
战斗机飞行员的职责是在指定的空域内进行自由巡逻,一旦发现敌人,就要发起攻击,将其击落,其它则无足轻重。
——巴伦·冯·里希特霍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王牌飞行员)
里奇上尉在北越取得的空战胜利证明,尽管飞机的接敌速度已增加十倍,但冯·里希特霍芬的格言仍未过时。自冯·里希特霍芬时期的第一次空战以来,飞行员就已懂得尽早发现敌人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飞机速度的增加,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在朝鲜战争出现了喷气机之后,“发现敌人”已变成头等重要的问题了。到越南战争开始时,接敌速度通常都超过1000海里/小时(1600公里/小时)。
虽然里奇上尉成功了,但由于在攻击前必须进行目视识别敌机,因而里奇的很多同伴并没有获得这种战术优势。当务之急的是要有一个识别敌我的好办法。越南战争后期,技术上的进步提供了较好的识别办法。在战争初期,尽管我们作战用的是高速喷气飞机,但采用的仍是陈旧过时的战术。
然而对局部的空中优势来说,还有一些难以捉摸的问题,但空战中存在着许多有利于保存自己的条件。飞行员很赞赏运用突然性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审时度势,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在北越,被米格飞机所击落的美国飞机中,大多数是在敌飞行员取得了攻击的突然性后被击落的。突然性是问题的关键。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如果对面临的一系列危险情况不能自动而准确地做出反应,那他就无法击落敌机,甚至自己还可能会被击落。
认真的准备、密切的协同和良好的纪律等因素,曾使里奇上尉和他的飞行小队的作战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敌人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北越有非常成熟的地面雷达控制条件。米格-21机体较小,只相当F-4飞机的一半,而且很少在尾后留有烟迹;而F-4则由于拖着两条长长的烟迹很容易被发现。米格飞机是专为夺取空中优势而设计的,到北越作战的美国飞机则不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生产了多用途战斗机,没有生产单一用途的战斗机。米格飞机既轻又小,很难发现,并且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F-4飞机则具有较好的加速性,机载武器较好。美国飞行员必须善于分析和处置这些差别,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飞机的有利条件,当米格飞机占据优势时,则要避免交战。
其它一些因素对夺取空中优势作战也有影响。北越的防空高炮和小口径自动武器限制了飞机在低空的战斗活动。地空导弹对美国空中优势也是一种威胁。美机为免遭“萨姆”导弹攻击需被迫降低高度,而降低高度又容易在低空遭到防空高炮和小口径自动武器的攻击。交战原则也附带很多限制条件,如不许轰炸机场和重要的战略设施,在没有遭到攻击前不许首先向北越飞机发起攻击,在没有取得目视联系的情况下不许进行攻击,等等,所有这些限制都影响了为获取空中优势而使用的战术。
从总的意义上讲,空中优势不是一个或者什么都具备或者什么都不具备的绝对概念。空中优势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最高程度的空中优势叫制空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德国和日本取得了制空权。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获取的空中优势程度表现在美国战斗机对北朝鲜战斗机的损失比率为1比12。而在东南亚,在“滚雷”战役的末期,损失比为1比2.5。总而言之,空中优势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从实质上讲,一个部队能够在压制对方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的同时而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这就算取得了空中优势。空中优势还可能得而复失。有时候美国在某局部地区没有掌握空中优势,但是,为了袭击和破坏敌人的飞机和防御设施,支援友军的作战行动,必须夺取在这一地区的空中优势。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战术空军部队在战区内的首要和最优先的任务就是夺取空中优势。空军要执行的任务很多,但如果不能完成获取和保持空中优势的任务,则其它任务的完成是不可能的。
更新于:3个月前“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
“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北越人宣布说,他们就九项和平提案已与美国达成协议。基辛格博士同意这个以北越在六十天内释放美国战俘作为交换条件而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军的提案,并否认他已同意..
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
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春,北越在非军事区增加了活动,因此,尼克松总统告诫北越人说,美国决不能听任北越进攻而不作出反应。他着重提到,要动用军事力量攻击北越的军事目标。他在四月三十日的谈话..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敌对双方的作战能力 如前所述,在“滚雷”战役最初几个阶段,为对付威胁自己空中优势的北越防空力量,美国增强了自己的部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战术。但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停火的一个月内出现了很多情况,需..
“滚雷”战役·第三
“滚雷”战役·第三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五年三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 认真开始轰炸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二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个对北越为期八周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是通过国防部长呈交总统的。二月十三日,约翰逊总统批准了这一计划。这个计划..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四年五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议使用空中力量攻击北越目标,本来的意图,是要阻止北越对南越的军事入侵。然而到八月,由于北越鱼雷艇在东京湾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而使战争的直接目的发生了急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