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阅资料
主要参阅资料
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
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
出自————《战争通史》
鲍尔,马克斯:《前线和后方的大战》《回忆与思考》蒂宾根,1921
贝克,路德维希:《论文集》由汉斯·斯派达尔出版,斯图加特,1955 伯努瓦·梅尚,J.:《德***队史(1915~1935)》(第1~2卷),巴黎,1943
贝赫,马克斯·范·登: 《大战前的德国陆军》柏林,1934
贝克曼,瓦尔特:《鲁登道夫》柏林,1935
布兰克,赫伯特:《神人——总参谋部的历史、形成与终结》,《西北德杂志》(第3~4期)1947
布拉施克,里夏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柏林,1934
布龙萨特·冯·舍伦多夫,保罗:《总参谋部勤务》(第1~2部分)柏林,1875~1876
布吕宁,海因里希:致鲁道夫·佩歇尔博士的信,德意志评论,1947·7
克劳塞维茨,卡尔·冯:《论战争与战争指导》(第1~10部分)1532
科亨豪斯,冯:《从沙恩霍斯特到施利芬(1806~1906)》,柏林,1933
克雷格,戈登·A.:《普鲁士军队的政治(1640~1945)》牛津
克雷格,戈登·A.:《柯尼希格雷茨》维也纳,汉堡,1966
克龙,赫尔曼:《1914~1918年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陆军史》柏林,1927
德尔布吕克,汉斯:《鲁登道夫、蒂尔皮茨、法尔肯海因》柏林,1920
德梅特尔,卡尔:《德***官团及其历史和社会背景》柏林,1930
德梅特尔,卡尔:《处在社会和国家中的德***官团(1650~1945)》法兰克福,1962
迪伦贝格,埃尔温:《最高统帅部与帝国最高领导之间的关系(1914~1918)》柏林,1936
德国陆军荣誉名册,1936
埃尔策,瓦尔特:《克劳塞维茨》柏林,1934
埃尔富特,瓦尔德马尔:《德军总参谋部史(1918~1945)》戈丁根,1957
法尔肯海因,埃里希·冯:《最高统帅部(1914~1916)》柏林,1919
菲克,海因茨·埃里希:《战前的德***国主义》波茨坦,1932
弗尔斯特,沃尔夫冈:《施利芬伯爵和世界大战》柏林,1921
弗尔斯特,沃尔夫冈:《德军总参谋部的思想》柏林,1931
弗尔斯特,沃尔夫冈:《身陷不幸的统帅鲁登道夫》威斯巴登,1952
弗尔斯特,沃尔夫冈:《路德维希·贝克——他的反战斗争》慕尼黑,1953
弗尔斯特,赫尔曼:《罪孽与厄运——弗里奇危机》斯图加特,1951
戈尔茨,科尔马·冯男爵:《回忆录》柏林,1929
格里万科,卡尔:《格奈泽瑙,莱比锡》1939
格勒纳,威廉:《施利芬伯爵遗嘱,柏林》1927
格勒纳,威廉:《违心的统帅》柏林,1930
格勒纳·盖尔,多罗特娅:《格勒纳将军——军人与政治家》法兰克福,1955
古德里安,海因茨:《一个军人的回忆》海德堡,1951
哈尔德,弗朗茨:《统帅希特勒》慕尼黑,1949
哈尔德,弗朗茨:《战时日志》(第1~3卷)斯图加特,1962
哈特,利德尔:《山丘的另一面——德军总参谋部(1939~1945)》伦敦,1948
希勒·冯·格特林根,弗里德里希男爵:《威廉·格勒纳——回忆录》戈丁根,1957
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谈话录(1942~1945)》斯图加特,1962
兴登堡,保罗·冯:《我的生活》莱比锡,1920
霍夫曼,马克斯:《马克斯·霍夫曼少将札记》(第1~3卷)柏林,1929
赫恩,赖因哈德:《沙恩霍斯特遗嘱》波恩,1952
赫恩,赖因哈德:《军队——民族教育的学校》巴特哈尔茨堡,1963
霍斯巴赫,弗里德里希:《国防军与希特勒》沃尔芬比特尔,1949
霍斯巴赫,弗里德里希:《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时期陆军最高指挥权的演变(1655~1945)》维尔茨堡,1957
胡巴奇,瓦尔特:《德国海军司令部和海军最高机构(1848~1945)》法兰克福,1958
胡巴奇,瓦尔特:《兴登堡与国家》戈丁根,1966
雅各布森,汉斯,阿道夫:《黄色行动——1940年德国围绕西线进攻作战计划的争论》维斯巴登,1957
雅各布森,汉斯,阿道夫:《敦克尔刻》内卡格明德,1958
凯姆,奥古斯特:《生者与逝者——回忆录》汉诺威,1925
克塞尔,埃贝哈德:《阿尔弗雷德·施利芬伯爵元帅书信集》戈丁根,1955
凯塞林,阿尔贝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波恩,1955
库尔,赫尔曼·冯:《在战争准备和进行中的德军总参谋部》柏林,1920 勒曼,马克斯:《沙恩霍斯特》(第1~2卷)莱比锡,1886~1887
伦斯基,弗朗茨·冯:《在前线和总参谋部的学习和教学时光》柏林,1939
洛斯巴赫,伯恩哈德·冯:《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汉堡,1949
鲁登道夫,埃里希:《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柏林,1919
鲁登道夫,埃里希:《战争指导与政治》柏林,1922
鲁登道夫,埃里希:《我的军事生涯》柏林,1933
鲁登道夫,埃里希:《总体战》慕尼黑,1935
马肯森,奥古斯特·冯:《通信与札记》莱比锡,1938
曼施泰因,埃里希·冯:《失去的胜利》波恩,1955
曼施泰因,埃里希·冯:《一个军人的生涯》波恩,1958
迈奈克,弗里德里希:《赫尔曼·冯·博因元帅的一生》(第1~2部分)莱比锡,1896
迈斯纳,海因里希:《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元帅回忆录》(第1~3卷),斯图加特-柏林,1923
德***事历史研究局:《德军总参谋部(1871~1945)》斯图加特,1962
莫泽尔,奥托·冯:《世界大战中的最高权力》斯图加特,1931
毛奇,赫尔穆特·冯:《文集与回忆》(第1~8卷)柏林,1891~1893
小毛奇,赫尔穆特·冯:《回忆》《通信》《文件》斯图加特,1922
米夫林,K.F.冯:《我的生活》柏林,1851
尼古拉,瓦尔特:《世界大战中的通信勤务、新闻和舆论》柏林,1920
弗勒普斯,雷吉纳尔德·H.:《格勒纳文集》《德意志评论》1950年第7~12期、1951年第1期
佩茨,格奥尔格·海因里希:《奈德哈特·冯·格奈泽瑙元帅的一生》(第1~5卷)柏林,1864
普里斯多夫,库尔特·冯:《军事领导层》汉堡
《对主要战犯的起诉书》(第42卷),纽伦堡,1947
普鲁士皇家陆军1821~1914年军官、宿营名册,柏林,1821
德意志陆军名册,柏林,1923
拉索,彼得:《保罗·布龙萨特·冯·舍伦多夫1870~1871年战时秘密日志》波恩,1954
里特,格哈德:《施利芬计划》慕尼黑,1956
里特,格哈德:《治国才能与作战本领》(第1~3卷)慕尼黑,1954
《舍尔贝宁·冯:蒂尔西特和约后普鲁士军队的改革》(第1~2卷)柏林,1862
施利芬,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文集》(第1~2卷)柏林,1913
施米特·比克堡,R.:《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皇帝的军事内阁(1787~1918)》柏林,1933
施韦特费格尔,伯恩哈德:《德国陆军的伟大教育者》波茨坦,1936
泽克特,汉斯·冯:《我的生涯(1866~1917)》《泽克特的生涯(1918~1936)》莱比锡-柏林,1950
1938年陆军编制名单
沃勒斯,京特:《总参谋部在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立法中的地位》波恩-莱比锡,1921
译者后记
译者后记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德军总参谋部》全称为《1650年-1945年的德军总参谋部史》,作者瓦尔特·戈利茨是德国历史学家,著有《德军总参谋部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兴登堡》、《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会战》等著作。《德军总参谋部..
世界末日·第十一
世界末日·第十一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老总参谋部的终结(1939~1945) 慕尼黑会议代表了希特勒最大的政治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为争取德意志人自决权进行的斗争已达到其顶峰,它甚至使英国的广大阶层都解除了思想武装。像慕尼黑协..
反战斗争·第十
反战斗争·第十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路德维希·贝克与1933~1938年的总参谋部 焚烧国会大厦、国会通过总理授权法、在波茨坦的卫戍教堂举行就职典礼以及建立巩固的一党专政独裁国家,成了民族政权初期的分水岭。统帅部特别是军队最高统帅即帝国..
斯芬克斯·第九
斯芬克斯·第九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汉斯·冯·泽克特统帅部与部队局(1918~1933) 战争失败之后——尽管多数军官并不认为德国军队被打败了——一位共产党作家出版了一本针对旧军队的书,名为《皇帝走了,将军们留下了……》。如果把这句话用在..
无言的独裁·第八
无言的独裁·第八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1916~1918) 在战争年代,最能说明威廉时期大搞空洞虚假爱国主义的一项群众活动是,在帝国所有大城市中树立兴登堡的木雕像,不愿捐款者可在木雕像上钉入铁钉 。单从这些雕像身上就使人隐..
没有统帅的战争·第七
没有统帅的战争·第七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1906~1916年时期的小毛奇和法尔肯海因 在俄国革命和德法在摩洛哥问题上日益紧张的阴云笼罩下,小毛奇于1906年1月1日登上军队总参谋部参谋长的宝座。自1904年,英国和法国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划定了各..
伟大的计划·第六
伟大的计划·第六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 德国国防军创始人,1897年曾在大总参谋部任进军部中校的冯·泽克特将军,后来一再强调指出,总参谋部的任务不是培养天才,而是要培养健康活跃和敏捷聪慧的普通参谋人员。他认..
先发制人的战争还是政变·第五
先发制人的战争还是政变·第五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 在世纪之交,一位名叫弗朗茨·亚当·拜尔莱因的年轻无名作家出版了一部题为《耶拿还是色当》的小说。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一版再版,其原因与其说是由..
伟大的沉默者·第四
伟大的沉默者·第四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赫尔穆特·冯·毛奇 1857年被任命为人事处长的冯·曼陀菲尔少将向国王建议,由毛奇接任赖赫尔的总参谋长之职。这在普鲁士军事历史中是一个奇特的巧合,正是这种巧合,为这位伟人在总参谋部与军事内阁的..
战争哲学家·第三
战争哲学家·第三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克劳塞维茨及反革命和革命时期的总参谋部 1814年战胜拿破仑之后,在普鲁士,人们把改革的最后一线希望由施泰因和格奈泽瑙,转到一个在普鲁士后期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的人物身上,这就是当时被任命为普鲁士..
创始人·第二
创始人·第二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理想主义时期) 1800年,年已45岁的库尔——汉诺威炮兵团中校格哈德·约翰·达维德·沙恩霍斯特,在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上书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恳请加入普鲁士军队。沙恩..
先驱·第一
先驱·第一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弗里德里希时代普鲁士的军需总监部和侍官总署 提到战史这个概念,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公元前216年8月2日,汉尼拔在普利亚平原奥凡托河畔的坎尼附近,以5万人歼灭罗马8.6万人的场景;或是1757年严寒的12月弗里德里希..
军队领导
军队领导作者:瓦尔特·戈利茨·德国出自————《德军总参谋部 1650~1945》出自————《战争通史》 有一些统帅,他们不需要任何建议,而是自己审慎权衡,自己定下决心,其幕僚只是负责将其决心付诸实施。但这只是对伟人巨将而言,这种人几乎数百年才出现一个。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总还是少不了咨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