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事变
北清事变
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
出自————《简明日本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义和团之乱
甲午战争后,中国在康有为等人的变法运动推动下,积极引进欧洲文化、效法其政治制度,试图加速近代化进程 。
但不久,西太后一派***成功,推翻了新政权,推行保守、反动、排外的政策,民众的排外情绪也相当高涨。
义和团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宗教团体。它借民众生活动荡和排外情绪高涨之机,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发起排外运动。1900年6月进行一系列暴力活动,如烧毁教堂、杀死传教士,进面包围外国公使馆等。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予以***,但政府内部多数人支持义和团运动。在此情况下,各国分别调兵登陆,保卫驻北京的公使馆,英国东洋舰队司令官西摩尔中将指挥联合陆战队赶往北京救援。途中遭清兵和义和团包围,退至天津,未能完成任务。公使人员在北京围等救援。
二、清政府宣战与各国派兵
因位于大沽的清军炮台向各***舰挑战,联合陆战队在各***舰的支援下,发动进攻,于6月17日占领炮台。清政府态度强硬,决意利用义和团鼓动民众与各国作战。6月21日发布开战诏书,清军开始向天津进发。各军陆战队艰难地守住大沽炮台和停车场附近,等待援军的到来。在北京,德国公使遭杀害,日、英、法以外的各国公使馆被烧毁。
日本与各国协商后决定派送援军,首先由福岛少将为中国临时派遣队司令官,命其率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作为联军的主力,于7月14日占领了天津,不久又增派了第5师。
三、联军攻占北京
第5师抵达后,联军以第5师为主力打败清军,继而向北京进击。8月14日到达北京,实现了救援目的。进入北京城后,联军多次发生抢掠、奸淫等不幸事件。
北京陷落后,联军继续讨伐各地义和团,待北京的政局稳定后开始与清政府交涉。9月21日,德国的瓦德西 [ cdhyy注:瓦尔德泽 ] 上将就任联军总司令。
四、媾和与俄军占领满洲
清政府也企望媾和,双方自10月15日正式进行购和谈判。因各国对中国都有野心,会谈进展困难。到翌年9月7日才终于实现媾和。清政府承认北京的一角为由各***队保卫的公使馆区,撤除对北京周边地区的守备,允许各国在该地区驻军。此外赔偿白银4万万5千万两。
日本在媾和会谈上取得了与列强平等的国际地位。
然而,俄国用推举瓦德西上将任联军司令官来讨好德国,同时利用事变之机出兵并占领满洲,企图独霸远东。远东风云突变。
主要数据
一、各阶段联军参战兵力时间联军挥挥官日军英军美军俄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合计1900年5月下旬舰艇集结西摩尔中将 英东洋舰队1艘(爱宕)后增至5艘7艘1艘6艘2艘2艘2艘1艘22艘6.3~8.14水兵同同同同同同同水兵25825694786141964428.10救援北京西摩尔中将详情不明(该救援部队遭暴徒袭扰而失败)水兵约2,0009月中旬进攻大沽炮台同上陆战队1艘 陆战队3艘 陆战队1艘1艘 陆战队6艘陆战队850陆军兵力初期派兵7.4 3,5006.20 1,4006月下旬 3,500同左 4,5007月上旬 1,5006.18 700//15,100临时派遣队自香港、威海卫派出自菲律宾派出自关东州派出自法属印度派出自青岛派出进攻北京时第5师长山口素臣中将13,000第5师团5,800自印度派出3,8006,0002,000450100水兵150水兵约33,300讨伐各地(最大规模时)瓦德西元帅(德)13,00018,000自印度派出3,800不详14,500自本国派出16,000同左2,000/7万以上 二、主要战斗、两军参战兵力及伤亡防守大沽周围攻占天津城向北京进攻进攻北京城与救援解围参战兵力中国清军18,600约2万3万余约4万义和团约3万约1万士气低落同左计近5万约3万3万余约4万联军7,30017,00033,50015,000(日本)(300)(3,800)(13,000)(7,200)时间中国不详2千以上不详不详伤亡联军不详730不详453(日本)(400)(280)附 1、从伤亡情况也可以看出,进攻天津城和北京城时,日军担任了激战的主要方向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附 2、进攻北京城的兵力仅指直接攻击的步兵、骑兵和工兵部队,不包括炮兵部队。
三、参考文献
参谋本部编:《1900年北清事变战史》
菅原佑贺卫著:《北清事变史要》(1926年,偕行杜)
大东亚战争·战争结束·第五
大东亚战争·战争结束·第五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硫黄岛作战 (1945.2.19~3.26) 一、硫黄岛作战背景 在基本收复了菲律宾以后,盟军一面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一面向日本本土周围地区逼近。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前一年10月就命令尼米兹在1945年1月20日攻占父岛或..
大东亚战争·对付大反攻·第四
大东亚战争·对付大反攻·第四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改变方针,加强绝对国防圈 (1943.9~1944.3) 一、盟军正式反攻 盟军在开战之初就已着手扩充军备,现已逐步拥有了强大的陆海空兵力。欧洲战场局势好转以后,盟军就在考虑如何对日正式反攻,但对反攻方向有..
大东亚战争·攻防转换·第三
大东亚战争·攻防转换·第三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初期作战胜利后战争指导的研究 (1942.2~4月) 一、盟国方面的战略设想 盟国方面在阿卡狄亚会谈中重申了首先打倒德国的方针,决定加紧扩大军需生产,同时在太平洋方向力争保住马来亚防线和菲律宾。但是,由于..
大东亚战争·初期进攻作战·第二
大东亚战争·初期进攻作战·第二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初期作战计划和作战发起时的态势 (1941.12) 一、初期进攻作战的目的与计划 在战争指导上,重要的是在开战之后迅速占领南方重要资源地区的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以确立自给自足态势。为进攻这些地区,应首..
大东亚战争·开战前·第一
大东亚战争·开战前·第一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开战前经纬 一、日美在中国问题上的对立 日俄战争后致力经营大陆的日本与在美洲推行门罗主义、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围绕中国问题,其对立日益加剧。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满苏边境冲突
满苏边境冲突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从边境纠纷到张鼓峰事件 (1937.6~1939.9) 一、概况 满洲事变后,日军进驻整个满洲,与苏军隔边境成对峙状态,双方经常发生边境纠纷。满苏边境从来就没有明确划定,而且界标等又受破坏,双方对边境线的划分一直存在分歧,..
中国事变
中国事变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变事概况 (大东亚战争前) 中国事变实质上是满洲事变的继续,它与太平洋战争也息息相关。 1933年5月的塘沽协定,宣告了满洲事变的结束。其后,日本加速了侵占华北的步伐,与不断尖锐化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对立日益加深。1936年10月的..
满洲事变
满洲事变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满洲事变(1) (1931.9.18~1933.5) 一、排日情绪与出兵山东 清朝倒台后的中国,军阀间的内战接连不断,排外、恢复国权运动也随着高涨。21条要求以来,斗争矛头开始指向日本,国民的排日情绪日盛。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内战、..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概况 一、战争起因 俄国入侵远东始于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已获得阿穆尔河 [ 译者注:黑龙江 ] 以北地区和滨海州,并继续向桦太 [ 译者注:库页岛 ] 、千岛、对马及马山等地渗透,因俄土战争和柏林会议,难于再向巴尔干方向扩..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出自————《简明日本战史》出自————《战争通史》 一、战争起因 明治 [ 译者注:明治天皇朝的年号(1868~1912年)。 ] 初年,日中两国曾就台湾问题发生过纠纷,不久又在朝鲜问题上产生分歧,日本准备承认朝鲜的独立并与其缔交。中国清政府视朝鲜为其属国企图阻碍这一行动,从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