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二

繁体

都铎王朝·第二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二卷·新世界》《第四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出自————《战争通史》

   几十年来,英格兰的王冠被王位之争的浪花推来抛去。一四八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里奇蒙伯爵亨利·都铎在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小镇博斯沃思附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对手篡位者理查三世在那次战斗中阵亡。随着亨利七世的登基,新的王朝诞生了。

在他精心执政的二十四年里,英格兰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亨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劝说贵族、教会和绅士阶层接受博斯沃思战斗的结局,并且为自己戴上王冠。为谨慎起见,他赶在国会开会之前加冕登基。这样,武力征服成为他继位的基础,国会的同意只是次要的。其实,国会对他执政的尝试是支持的。后来,他实现了酝酿已久的计划,同敌对的约克王族的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结了婚。

   长期以来,经济拮据削弱了英格兰国王的地位,但在此时,由于军事上的胜利,亨利收复了王室在十五世纪被没收的大部分领地,也收复了其他许多大块领地中他已经从兰开斯特家族的国王手中继承了宝贵的核心地带,侵占了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的北方领地。后来,威廉·斯坦利爵士对博斯沃思战斗之后的奖赏感到不满,由于叛逆罪而被处决,他在英格兰中部的辽阔领地也落入国王之手。从此,亨利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但这还不够,还必须整顿英格兰的土地所有权。敌对君主的迅速更替,在土地所有者当中造成了不安全感和法律上的混乱。封建大家族的人纷纷被处死或阵亡,使家族的力量土崩瓦解。幸存者和下层绅士阶级时时面临着一种威胁,可能由于仇人对他们过去的立场或背叛行为的起诉而失去领地。很少有哪个人的家族没有在内战的某个时期支持过失败的一方。这些情况对于亨利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地主阶级对于能否合法保住自己的土地没有把握,惶恐不安,那么一旦再度出现篡位者,他们就可能投靠他。于是亨利颁布了一项法案,宣布所有忠于在位国王之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保护。这种承认在位国王而强调合法国王的做法是新国王亨利特有的手段。地位稳固之后,亨利便开始建立自己的实际权力。

   接着便是南北之分的问题。在英格兰的中世纪历史时期,南方和北方一直有天渊之别。南方的社会高度发展,乡村富庶,城镇发达,同佛兰德和意大利的羊毛生意非常兴隆。玫瑰战争曾经严重地威胁这种有秩序的生活,亨利就是在南方得到重要支持的。一位编年史家写道:“他不愿看到贸易受影响。”他替那些同尼德兰做生意的英国商人赢得了有利的条件。贸易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发展。他还平定了农村的骚乱,商人阶级的代表因此在国会中同他真诚地合作。亨利对这个阶级的细心照顾是由于利益一致的缘故,即为了维护安定的统治。如果说这是专制的话,那么它是人们甘愿接受的专制。

   北方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象珀西家那样的封建大家族控制着一切;土地贫瘠,山峦起伏;居民目无法度,性喜骚乱;交通不便,王权受到轻视,有时干脆被抛在一边;北方长期同苏格兰人进行边界战争,盗贼蜂起,他们抢劫牲口,烧毁村庄。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在那里曾经享有盛誉,他的性格完全适合于那种环境。他的统治简单粗暴,但较有条理,约克城甚至在博斯沃思战斗之后对他仍然难以忘怀。亨利不仅要维持这些地区的秩序和保持自己的统治,还必须建立巩固的边防以对付苏格兰人。作为格洛斯特领地的新主人,他在北方获得了一个战略基地。在十五世纪,从伦敦直接统治整个英格兰是不可能的。当时的统治工具非常原始,因而必须委派下属代行君权。于是,在北部地区和威尔士边界地区分别建立了政务会,它们受权统治这些地区。国王的亲信得到广泛的统治权,倍受国王思典并学过法律的新任官员开始在统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宫廷里和法庭事务中一直相当活跃,此时首次对封建贵族占了优势。国王在北方的可靠代表兼贝里克郡要塞司令官亨利·怀亚特和南方的埃德蒙·达德利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及其同僚的后代成为西德尼家族、赫伯特家族、塞西尔家族和拉塞尔家族。

   内乱的危险和外患的威胁同时进逼,亨利必须时刻提防觊觎王位者在外国的援助下进行入侵。他的地位能否保住,取决于他的政治手腕和判断能力,而不取决于他的世袭权利。勃艮第宫廷是反对他的中心,因为勃艮第公爵夫人是理查三世的妹妹,她曾经两次发动觊觎王位者进攻都铎王朝。指挥第一次进攻的是兰伯特·西姆内尔,他后来不光彩地成为皇家厨房里的贱役,指挥第二次入侵的是图尔内的一个船主兼税吏的儿子珀金·沃贝克,他比西姆内尔更加令人生畏,有人说他是伦敦塔内遇害王子的后裔。他得到心怀不满的爱尔兰约克派贵族的支持,接受勃艮第提供的金钱,得到奥地利和佛兰德的军队以及苏格兰人的同情,公开活动了七年,为夺取英格兰的王位作了三次尝试。但是,自从博斯沃思战斗以来一直支持国王的那些阶级仍然站在国王一边,沃贝克进攻肯特时,那里的乡下人不等王军到达便击退了他;他从苏格兰发动的进攻只打过边界四英里,他同康沃尔人在一四九七年举行的暴动也归于失败。他躲避起来,最终被捕,被押到伦敦投入铁窗。他曾经两次企图逃跑。在囚居两年之后,有一天他作了忏悔,被送上了泰伯恩绞刑架。沃贝克的活动在耻辱和难堪中结束了,不过,他当时造成的威胁确是咄咄逼人的。

   亨利一定会感到他的宝座微微震动。玫瑰战争削弱了英格兰对威尔士的控制,但这种影响在爱尔兰最为明显。爱尔兰的王位之争也很激烈,英格兰-爱尔兰混合血统的大家族中有兰开斯特派和约克派之分,在都柏林周围英格兰统治区的城市以及利默里克和高尔韦等英国前哨城市中,也有兰开斯特派和约克派之别。不过,他们之间的斗争只是家族斗争的继续。以奥蒙德伯爵为首的巴特勒家族站在兰开斯特派一边,因为它向来比对立的菲茨杰拉德家族更忠于英格兰国王。菲茨杰拉德家族的首领是住在伦斯特的基德尔伯爵和住在芒斯特的德斯蒙德伯爵,二者同土著的酋长均有血缘关系和联姻关系。这个家族支持约克派,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

   在芒斯特,以德斯蒙德为首的一支菲茨杰拉德家族早已“完全爱尔兰化了”,在英格兰统治区里,被称为“大伯爵”的基德尔伯爵可以履行自己的封建义务,领导英格兰人,但在比较偏僻的香农,实行的却是另一种统治。英格兰派来的总督认为,面对基德尔的统治地位及其遍及全岛的联盟,强调总督的合法权力是徒劳无益的。基德尔大家族甚至可能在爱尔兰全岛建立自己的王朝,这种可能性在爱德华·布鲁斯战败死后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使基德尔仍然忠于英格兰,他会追随约克派的国王还是兰开斯特派的国王呢?他的亲戚德斯蒙德支持兰伯特·西姆内尔,许多迹象令人怀疑他本人支持珀金·沃贝克。一四九四年就任爱尔兰总督的爱德华·波因宁斯爵士企图限制他胡作非为的权力,于是在德罗赫达说服爱尔兰议会通过了著名的《波因宁斯法案》,使爱尔兰议会置于英格兰国会的控制之下。这个法案引起了不满,但直到三百年后的二十世纪才被废除。

   基德尔被剥夺了财产,押赴伦敦。亨利颇有远见,没有简单地用封建法律制裁这位实力雄厚的冒犯者,因为后者的家族正在都柏林郊区战斗,他的表亲、姻亲和受他保护的人遍及整个爱尔兰。姑且不说有支持珀金·沃贝克之嫌,这位“大伯爵”也是罪名昭彰的。他不是烧毁了卡谢尔的大教堂吗?他对此直供不讳,但他的理由打动了国王,他说:“是我烧的,不过我以为大主教在里边呢。”亨利七世相信他的辩白,并且说了一句话,“既然爱尔兰全岛不能控制基德尔伯爵,那么,就让基德尔伯爵统治爱尔兰全岛吧。”这句话即令不是他说的,至少也是千古名言。基德尔伯爵得到赦免,重获自由,并且同国王的表妹伊丽莎白·圣约翰结了婚,然后被派回爱尔兰接替波因宁斯的总督职务。

   在爱尔兰能否掌权,关键仍然在于能否召集并控制足够的武装力量。在这方面,英格兰国王施加了个人的重大影响。他可以给能够召集并控制武装力量的显要贵族戴上总督的头衔,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宠幸巴特勒家族和伯克家族,使基德尔那样有实力的人物也无法控制各大家族的族长。在一个时期里,这种脆弱多变的平衡局面是确立中央统治的唯一途径。到那时为止,没有一位英格兰国王能够戴上“爱尔兰君主”的桂冠,正如没有一个英格兰国王能够获得“法兰西国王”的称号一样。

   不过,有一位强大的盟友可助一臂之力,它就是大炮。它当年曾经帮助法国人驱逐英格兰人,此时则帮助英格兰人入侵爱尔兰。大炮对准爱尔兰城堡说话了,它的语言极其易懂。这些大炮来自英格兰,爱尔兰人能够使用它们,但不会制造。在一段时间里,大炮成为英格兰控制爱尔兰事务的必要工具,亨利七世或爱德华·波因宁斯爵士均未料到这一点。菲茨杰拉德家族的世代族长们身居中盖尔式的宫廷中,使英格兰统治区不寒而栗,在爱尔兰人眼中,他们胜过都柏林城堡里处境窘迫的英王代表,控制着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王国。在科学文化阔步前进之时,火药打掉了菲茨杰拉德家族的威风。

   亨利在同苏格兰的关系中运用的手段,突出地体现了他判断问题的敏锐性。他的第一步行动是经过贝里克向反对苏格兰国王的贵族运送武器,并且不断同反对势力策划阴谋,以此削弱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的地位。边界冲突仍象过去那样频繁,影响着这两个王国的睦邻关系,詹姆斯支持觊觎王位者珀金·沃贝克的做法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张。但是,亨利的最终目标是富有建设性的。他和詹姆斯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在此基础上签订了和平条约。他虽然不象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但心里也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甚至可能希望结束苏格兰和英格兰人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并且彻底解除法国人和苏格兰人联盟对中世纪的苏格兰构成的长期威胁。一五〇二年,他把女儿玛格丽特嫁给詹姆斯四世,在联合苏格兰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从此,北方在他的生前一直保持着安定的局面。

   他的对法政策也很成功。他意识到,战争威胁比战争本身会使他得到更多的东西。于是他召集国会,使国会同意征税以准备对法战争,然后调集了一小股军队。这支军队在一四九二年渡海到达加来,包围了布伦。同时,他又和法王举行谈判。法王无力同时对付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英格兰,被迫交纳贡金请他退兵。他一举两得,象爱德华四世那样,不仅储存起法国及时交纳的大量贡金,而且得到了英格兰为进行战争而征收的税金。

   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新兴君主制国家,由于阿拉贡的费迪南德和卡斯蒂尔的伊莎贝拉共同努力以及他们同摩尔人的战斗取得胜利,它刚刚成为强国。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结婚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统一。一四八九年,亨利的长子阿瑟和费迪南德的女儿凯瑟琳订婚。英格兰和西班牙从此协力保证它们从法国得到战利品——西班牙获得法国的领土,亨利则每年得到贡金,其数量在头几年里约等于王室正常岁入的五分之一。

   作为政治家,亨利七世有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奇而无情的政治观点。他在青少年时期流亡于外国宫廷,首级成为重金收买的对象,这种生活使他学会了许多东西。他见过商谈婚事、签订条约、制订贸易条例以及雇佣职业军人为路易十一或勃艮第公爵查理而战斗,他也了解法兰西国王与地方贵族之间以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考虑和讨论当前的问题,精确分析政治事务,这有助于提高他作为威尔士人所特有的敏锐眼力。当时,拉丁民族的政治手段和分析能力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

   亨利力图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巩固的英格兰君主制,他和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罗棱佐·美第奇一样,对旧制度几乎总是稍加改革,而从来不作彻底的改造。牢固的统治又重新建立起来,但在宪法上没有作出根本的改革。政务会得到加强。它从议会受权审查立过誓约或没有立过誓约的人,仅仅依靠证词判定他们的罪责,这种做法是习惯法中所没有的。星星法院在威斯敏斯特定期开庭,由它的两名大法官主持。它在早期是政务会的一个法律委员会,专门审理需要特殊对待的案件,例如,两造的一方势力过于强大,或者罪行罕见以及被告穷凶极恶等等。穷人和弱者对富人和强者的控告,还有包括豢养穿号衣的私人军队在内的家兵问题以及笼络陪审员的问题——这些都在星星法院的审理范围之内。

   政务会的主要职能是统治而不是司法,它的成员由国王选择。即使他们中选,也并非有绝对的保证,国王可以随时撤换他们;而在另一方面,它可以停止英格兰任何一个法庭的活动,将其所审的案子归它自己审理,也可以逮捕任何人或对任何人施加严刑。政务会设一个委员会掌管外交事务。另一个委员会掌管财政,在中世纪财政署的繁琐事务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财政大臣直接对国王负责。国王则是中心人物,体现了直接的个人统治。他常常亲自批准或检查哪怕是很小的一笔开支,用草体缩写字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些签名大概至今还可以在伦敦档案局里看到。在英格兰各代国王中,亨利七世也许是最好的实干家。

   他知人善任。他的大臣几乎都是平民,其中许多人是教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大臣、温切斯特主教理查德·福克斯,在巴黎遇见亨利并成为他的患难之交以前是赫里福德的一个校长;在佛兰德羊毛贸易立法问题上博得国王青睐的埃德蒙·达德利是伦敦市的副郡守;发明第一部外交密码、被任命为驻西班牙大使的约翰·斯泰尔早年是个绸布商或杂货商;理查德·恩普森是个筛子匠的儿子。在执政初期,亨利缺乏强大的力量,如果犯了错误是经不起打击的。他每天利用空闲时间记述政治事务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人事问题”,即有关雇用、奖赏、监禁、剥夺公民权、流放和处决等人事问题。

   他象当时的其他王侯一样,除了在国内励精图治以外,还十分关心对外政策问题。他使英格兰的第一批使节继续常驻国外。他认为,外交艺术可以取代以前各代国王的暴力手段,而及时、准确和源源不断的情报是进行正确外交的必要条件。他甚至在英格兰建立了谍报系统。关于他的国外情报系统的情况,米兰使节在给卢多维公爵的信中作了描述:“国王掌握着关于欧洲事务的准确情报,有的情报来源于他自己的使节,有的来自他雇佣的其他国家臣民,有的来自商人。假如殿下想向他提供消息,这些消息必须特别详细,或者要赶在别人之前。”他还写道:“意大利局势的变化使他改变了主意。这一变化不是指同威尼斯人在比萨问题上的纠纷,国王每天能收到这方面的信件,它指的是国王认为教皇已经同法兰西国王结成的联盟。”

   亨利同其他王侯还有一点相同之处,他大兴土木,并有所创新。他在威斯敏斯特的小教堂以及在里士满的宫殿充分反映了他在建筑上的鉴赏力。他个人生活比较俭朴,但在公共场合也相当讲究排场。他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稀世的珠宝,衣领闪闪发光;在公开场合有堂皇的华盖护驾,贵族前呼后拥,宫室人员多达七百人,每天在伦敦塔里进餐,膳费均由他开付;弄臣、音乐家、猎人以及他那出名的豹子可以使他欢乐。

   亨利七世在何种程度上有意识地进行改革,摒弃传统制度,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玫瑰战争的末期,约克派国王们已经为新型的强大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在亨利七世统治下,这些受挫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他把中世纪的制度变成当代的统治工具,对于他在这方面的技巧和智慧,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他取得的成就光彩照人,历久不衰。他在前辈留下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小心节俭地积累了在当时显得相当可观的大量金钱,训练出一批能干的官员,扩大了王权而并没有失去下议院的合作,在君主制度下使国家繁荣起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君王中,他的成就和名望使法王路易十一和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望尘莫及。

   人们常常忘记,现存的亨利七世肖像几乎都是根据他死后用石膏套取的唯一面型而作的。这一面型无疑地留下了他的特征,不过显得过于严厉无情,同当时有关他的描写很不一致。但是,这些肖像似乎符合他的性格和经历。存放在全国肖像馆的那张画像,是在他逝世的四年前所作的。在这幅画像里,一双敏锐严厉的灰眼睛在拱形的背景里注视着远方,纤细而保养很好的双手轻轻地放在画面的底部;他双唇紧闭,只有嘴角微启,露出难得的一丝笑容;他显出疲倦、警觉和看破红尘的神情,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一种痛苦的表情和责任感。都铎王朝的奠基人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所建立的这个王朝后来将引导英格兰摆脱中世纪的混乱状态,使她强大起来,并把她带入一个前景广阔的时代。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在战争的旋涡中进入了二十世纪。她投入了近五十万部队,这是她有史以来向海外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南非的冲突起初只是小规模的殖民冲突,不久便需要全国作出极大..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八六年夏,人们并不能立即看出,在爱尔兰自治问题上的分歧使英国的政治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索尔兹伯里政府依赖自由党反对自治派,这一派在国会和..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格拉德斯通于一八八零年再次担任首相时,他的处境不如他在十二年前任职时那样顺心。那时内阁坚定,党内统一,通过了许多改革法案。如今表面上前程似锦,因为他在胜利..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头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她的人民正忙于完成美洲大陆的拓殖活动。南北战争开始时,从大西洋岸边向西拓居的运动已经进行了二百五十年,拓殖地..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大西洋彼岸,北军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紧迫的问题是在战败的南方恢复秩序和繁荣。谢尔曼军队所经之处和弗吉尼亚平原等南方大..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历史进入了长期的、承先启后的、迅速发展的时代,即进入了格拉德斯通和迪斯雷利担任首相的时代。这两位伟大的议会活动家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八五之间交..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当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严峻的考验、狂躁不安的拿破仑三世巩固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之时,莱茵河彼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八六一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腓特烈大帝之后登..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邦联失败了。南北战争中相当长的最后阶段,是北方征服南方的阶段。在钱塞勒斯维尔和葛底斯堡战斗、维克斯堡战斗、查塔努加战斗和奇卡莫加战斗发生之后,战争在同年..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三年春,波托马克河兵团和北弗吉尼亚兵团在拉帕哈诺克河两岸继续对峙。素有“勇士乔”之称的胡克曾在安蒂坦河战斗中指挥一个军而威名远扬..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波普将军在一八六二年八月一日抵达前线。这位新指挥官的任务就是在麦克莱伦部队从詹姆斯河一线回来同他会师之前,在不打大仗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战果。华盛顿..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形势对南方极为不利,人们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设在里士满的邦联政府和司令部不断接到令人忧郁的报告和数字,南方的处境似乎十分困难。北方彻底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零年,决定性的总统选举开始了。二月,南方的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要求北方各州废除《人身自由法》,停止干扰一八五零年颁布的《追捕逃亡奴隶法》的执行,服..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八五零年以后的几年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使美洲充满希望,使欧洲既羡慕又嫉妒。美洲大陆已被征服,得到哺育。在十年之间,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贸易增长了一..

美国史诗·第八

美国史诗·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标志着美国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在此之前,美国大陆的社会生活主要受欧洲的影响。随着一八一二年反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开始注意国内问题,背靠大西洋,把目光转..

英语民族的迁徙·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

英语民族的迁徙·(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就已进入人类的想象世界。早在希罗多德 [ 译者注: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有“历史之父”之称。 ] 时代,人们就传说在..

英语民族的迁徙·加拿大和南非·第六

英语民族的迁徙·(一)加拿大和南非·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的垮台急剧地加速了各国占领世界荒凉地区的活动。同拿破仑的长期斗争阻止了英语民族的扩张,可以用来建立第二大英帝国的人力和船只尽数耗费在..

帕默斯顿·第五

帕默斯顿·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帕默斯顿年逾古稀,仍在主持国政。除了托利党组阁的一小段插曲之外,他在一八五五年以后的十年里始终是英国首相。同俄国签订和约以后,他很快就遇到了另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也..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生活一如既往,只是由于通过重要的《改革议案》而略有变化。约翰·拉塞尔勋爵领导下的辉格党人是当时的执政者。拉塞尔家族从亨利七世时代就开始..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三零年,欧洲的良主势力又开始抬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建立了奥尔良王族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新国王路易·菲利普是革命党人菲利普·厄加利代的儿子。 菲利普·..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在英王乔治四世执政的十年期间,传统政治力量的格局迅速解体。一百多年来,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下议院就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同时,辉格党内部也进行着斗..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欧洲在一八一五年夏天实现了和平。这次和平比较持久,虽有内部骚乱和局部冲突,和平却一直维持到德意志扩张取代法国优势之时。在同法国革命和拿破仑..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欧洲和美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之中。波旁王族的一个年迈、顽强而放任的成员登上了法国王位,他对亲戚、谋臣和追随者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他的拥护者比他更..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八零九年三月选出的美国新总统。他在杰斐逊手下担任国务卿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比较固执,处理具体问题的艺术和判断能..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欧洲政治事务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封不动地在美国提了出来,全国普遍掀起有关法国革命的辩论。以法国革命为榜样的相应组织在杰斐逊思想的影响范围内到处出现,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军从海上撤离拉科鲁尼亚之后,西班牙便没有能够阻止法国元帅行动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各地的西班牙军队相继失败,只有无法消灭的游击队还在继续活动。..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皮特的后继者坚决进行战争,可是不如他那样内行。从一八零六年一月皮特逝世到一八零九年威灵顿上台这三年里,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她徒劳无益地远征地中海沿岸地区,..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零四年,皮特重新上台。他全力恢复英国的作战能力。英法再次开战以来,英国单枪匹马地对付拿破仑,在她历史上最困难的两年里单独坚持了战争。由于皮特的努力,奥地利..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的辉格党人,尤其是改革派和激进派起初对法国革命抱欢迎态度,不久他们便为其过火的行动而感到失望。十八世纪的伦敦经历过大规模的动乱,但在威尔克斯时代的打乱和一七..

法国革命·第十八

法国革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八九年震撼法国大地的巨大变革同世界上的历次变革有着根本的区别。英国曾在十七世纪经历了王室和人民之间的权力大转移,但国家的基本制度未受触动,或者至少很快就恢复了,..

美国宪法·第十七

美国宪法·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美洲独立战争已经结束,十三个殖民地获得了自主权。它们在战争中为自己的原始政治组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们根据一七七七年签署的《联邦条例》建立了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这个..

小皮特·第十六

小皮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罗金厄姆侯爵长期等待着组阁的机会,可是当一七八二年三月这个机会终于来到时,他的寿命只有四个月了。康沃利斯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投降一事对英国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野心..

印度帝国·第十五

印度帝国·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仅仅作为贸易机构建立起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日益迅速地发展成幅员辽阔的帝国。一七零零年前后,只有一千五百名英国人..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七年,华盛顿在费城北面的瓦利福奇避冬。每次战斗结束后,都有许多人开小差,他的军队只剩下九千人马。到了春天,部队还会减员三分之一。他们缺少衣物和..

独立战争·第十三

独立战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五年五月,美洲殖民地在宾夕法尼亚的恬静小镇费城的建筑业工会议事厅再次召开大陆会议。代表们是德高望重的律师、医生、商人和地主,他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紧..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乔治三世继位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在原则上和法律上,国王在决定政策、选择大臣、任用官员和确定支出的问题上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和权力。数百年..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五六年十一月,皮特初次作为国务大臣参加内阁。当时腓特烈大帝宣称:“英国长期处于临产的剧痛中,但她终于生下了一个伟人。” 自马尔博罗以来,还没..

美洲殖民地·第十

美洲殖民地·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皮特的上台和他指挥的世界性战争的胜利,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必须来研究一下美洲殖民地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悄悄地逐渐发展的情况。在十七世纪..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反对派强加给沃波尔的英西战争不久便扩大为一场欧洲大战。英国本想在西班牙殖民地和西班牙本土进行海陆战争,没想到却卷入欧洲战争。这次..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南海泡沫”的丑闻激起了托利党人的希望,他们似乎即将作为一支政治力量重新上台。辉格党政府已经信誉扫地。流亡国外的博林布鲁克此时满怀希望,同他在英..

汉诺威王朝·第七

汉诺威王朝·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一四年夏末,英国举国上下等待着乔治一世国王的到来。九月十八日,乔治在格林威治登陆。这位幸运的德意志王子不会讲英语,对自己的新王国也毫无热情。对他来说..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人注视着英国宫廷的一举一动。欧洲各地都知道,马尔博罗对安妮女王的影响已经消失。哈利通过巧妙的手腕和艾比盖尔的帮助力图建立托利党政府,以结束人人厌倦的战争。..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次彻底的胜利之后,荷兰人不愿再作必要的努力。他们在一七零二年曾经可怜地蹲在内伊梅根城墙的墙垛后面,英国的新指挥官手提军刀请他们出战,不过这已..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认为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是英格兰空前强盛的时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马尔博罗的军事天才不同凡响,他为女王献策时能够深谋远虑,这使日益强大的英..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西班牙王位战争爆发之时,双方不愿大动干戈,这是战争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现象。欧洲已经筋疲力尽,它的幻想也已经破灭。威廉和路易十四之间建立的新关系,反映了“海上..

大陆战争·第二

大陆战争·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国王刚刚出发去参加大陆战争,失去军队保护的不列颠岛便受到入侵的威胁。路易十四计划进攻英格兰,因此詹姆斯国王有了复辟的希望。两年来,詹姆斯二世在圣日尔曼的流亡..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岳父赶下不列颠王位的伟大亲王威廉,从童年开始就在严酷的环境中生活。他幼年丧父,终身无子。他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因为他是为了国家的..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奥朗日亲王威廉密切注视着詹姆斯国王的行动。海德兄弟二人丢官不久,出类拔萃的荷兰人戴克维尔特使作为威廉的使节到达伦敦,其任务是代表他请求詹姆斯采取比较温和的措..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詹姆斯一世执政以来,王权同国会的斗争一直左右着英格兰社会。现在,这一斗争又恢复到它开始时的状况。八十年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使君主政体在表面上几乎恢复..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二世发现新的国会选举并没有使他的处境有任何好转,便使国会又休会了一年左右。在这次休会期间,“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初次得到应用,这两个党派从此使不..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六七三年二月的国会会议上,查理二世了解到,他的臣民对于同荷兰新教共和国进行战争感到厌恶。在他主动卷入的这场战争中,他不是英格兰贸易的保护者,而是路易十四的..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请回国王的这届国会是一个力量均衡的国会,代表全国的对立势力。它成功地解决了恢复王政所遇到的政治问题。然而,它不是合法的立宪机构,因为它不是国王下令召开的。人们认为..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护国公克伦威尔死后留下的真空是无法填补的。他在临终时指定他的长子理查德为继承人,但他的话“模糊不清,而且不完整”。理查德被他的政敌谑称为“摇摇欲坠的家伙”,他心地善..

护国公·第二十

护国公·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君主制不复存在了。上议院已被撤消。英格兰的国教陷入瘫痪状态。下议院剩下的议员也寥寥无几,被人轻蔑地称为“残余国会”。他们自以为身居高位,是国会事业的最后一点标志。他们认..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处决查理之前,英格兰共和国甚至就诞生了。一六四九年一月四日,一小撮屈从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下院议员决定:“除了上帝,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基础……英格兰下议院是由人..

弑君之斧·第十八

弑君之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到一六四六年春天,保皇派完全失去了对议会军进行武装抵抗的能力。雅各布·阿斯特利爵士随着国王的最后一股部队在斯托昂瑟沃尔德 [ 译者注:英国的一个小集镇。 ] 的战斗中失败被..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四四年初,查理国王控制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他在牛津有规模可观的国会。他在军事上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但苏格兰人的入侵扭转了局势。他们在大军南下的..

大叛乱·第十六

大叛乱·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同国会在一六四二年的头几个月里进行的谈判,只是加深了双方的分歧。他们都在加强自己的力量。圆颅党 [ 译者注:即英国议会派,其成员皆剪短头发,故名。 ] 的一名军官写道..

国会造反·第十五

国会造反·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各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强迫国王去做他最担心的事情。苏格兰侵略军占领了达勒姆和诺森伯兰。他们的领袖同英格兰的议会势力和清教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提出了对苏格兰有影响的..

个人独裁·第十四

个人独裁·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的个人独裁并非悄悄地或逐渐地建立起来的,他公开宣布过自己的意图。他说:“我们通过经常召开国会会议已经向人民表明,我们是喜欢让国会发挥作用的。然而,它最近滥用权..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即位不久的查理一世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于对此深有研究的日耳曼历史学家兰克的手笔。他写道,查理一世“刚满二十五岁,可谓风华正茂。他骑在马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