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谋略·攻破一点,全盘皆活·第十九
***军事谋略·攻破一点,全盘皆活·第十九
作者:萧诗美
出自————《***军事谋略》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战场就像棋盘,双方的兵力部署就像落子布局。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指挥几百万大军作战,***算得上“特级大师”。
在双方交战最激烈的关键时刻,局势复杂,险象环生,变幻莫测。一步妙棋,满盘皆活;一着投错,也可以导致满盘皆输。
三大战役之前,***军队被分割于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地区。从表面上看,敌似乎呈优势,但毛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决战的突破口选择哪里?这一步棋就颇费思量了。***经过周密细致的分析,最后作出判断:首战东北。
东北是我军势力较强的地区。解放区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七,群众基础好,军事实力也占绝对优势。而敌人在东北只占领几个城市,孤立分散,地域狭小,补给困难。蒋介石也深感到他在东北已是力不从心,计划“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但是他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摸透了蒋的心理,东北这步棋,你该走不走,他就先下手为强了。又吃棋子,又占地盘,何乐而不为?结果辽沈战役不但歼敌47 万余人,完全解放全东北,而且使蒋介石“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同时,还避免了我军先打华北则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选择首战东北,旗开得胜,全歼东北顽敌,为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首战东北是毛的一步妙棋,而东北战场先打锦州,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则是毛的又一步妙棋。若按照***的意见,则是先打长春,当然***的考虑也有他的一定道理:长春之敌为我久困,是东北战场上的弱敌,较之沈阳、锦州之敌较容易取胜。而且攻打长春,还可以吸引沈阳、锦州之敌援长,以便于打援。如果先打锦州,则所遇敌人较长春强大,不易攻克。在敌人“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打小地区又会到处扑空。
***和***有分歧。毛认为,从局部看,长春孤敌,容易攻打。但敌人却企图以长春来牵制我军,掩护沈阳、锦州之敌改善态势,并且进行撤退的一切准备。若我军先攻长春,便正中敌人下怀;而攻克长春,不但敌不来援,反而会吓跑沈阳、锦州之敌,迫使蒋下决心撤出东北或者从海上逃跑,不利全歼东北敌人,影响全国战局。锦州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锦州敌人比长春多,但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各点敌军孤立分散,攻歼取胜比较可靠;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沈阳之敌援锦,有利于打援;还可以分割东北和华北的敌军势力,打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华北的敌军增援则将因我华北解放军的牵制而削弱。
所以,***果断地电告东北野战军:“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城,而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之后,毛又电台林、罗:”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后一切目的都未能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果不其然,打下锦州,全盘皆活。蒋介石深知这一招的厉害,连忙飞抵沈阳,亲自督战,叫嚷:“东北局势好坏,就在锦州一战。”结果,我军一举打下锦州,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歼灭廖耀湘援敌。至此,辽沈战役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
难怪范汉杰在惨败面前又不得不承认毛的雄才大略:“贵军神机妙算,弃长春,舍沈阳,突然亲击锦州,扼住我军战略咽喉重地,乃出我军意料之外,锦州,犹如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负华北,贵军夺下锦州,恰好像从中间折断扁担,使东北与华北分离,棋着厉害。??”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心为上、瓦解敌军·第二十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心为上,瓦解敌军·第二十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成功的心理战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谋略。毛泽东用兵,就很重视心理战。不仅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广泛地运用心理战术,有力地配合军事作战,而且把心理战提高到..
毛泽东军事谋略·慎重初战,掌握主动·第十八
毛泽东军事谋略·慎重初战,掌握主动·第十八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辽沈战役还在激战之中,毛泽东就不失时机地部署了淮海战役。徐州南屏南京,北通冀鲁,是华东、中原的交通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把他的80万大军集结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两翼,妄图以其精..
毛泽东军事谋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十七
毛泽东军事谋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十七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战争是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而土地、城池的得失又往往是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寸土必争,寸利必夺,这才是战争的普遍规律。但同样是“取”,方式却各不相同。一种是要取就取,直截了当;一种是要取不取,..
毛泽东军事谋略·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第十六
毛泽东军事谋略·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第十六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预感到华北局势紧张,乃千方百计地促使傅作义集团南撤,并委以“东南军政司令长官”的头衔,令其掌管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蒋介石企图以此为诱饵,调傅作义的五十万人马撤至江南,..
毛泽东军事谋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第十五
毛泽东军事谋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第十五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孙子兵法》里有“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意思是说,对敌人实施包围时,要留有缺口,给敌人留下一条逃走的生路,对陷人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他,以免敌人顽抗或被敌人反咬一口。”当然,“围师必阙,穷..
毛泽东军事谋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四
毛泽东军事谋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四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947年4月,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及地方武装一部,由安国、定县南下,向正(定)太(原)路国民党军发起进攻,8日,首先对石家庄周围之敌进攻,激战三昼夜,攻克正定、栾城两县城和石家庄外..
毛泽东军事谋略·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第十三
毛泽东军事谋略·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第十三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古代兵家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孙子兵法)中也讲“知胜有五”,其中之一就是“上下同欲者胜。”反其意而用之,如果敌人内部出现矛盾,我方就应该抓住他这一弱点,扩而大之加..
毛泽东军事谋略·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第十二
毛泽东军事谋略·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第十二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为了保证偷袭的成功,运用“和平外交”的手段,谈判一直持续到偷袭的最后一分钟,美国居然没有察觉,教训可谓惨痛。中国自古..
毛泽东军事谋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第十一
毛泽东军事谋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第十一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反对同时把两个拳头打向两个方向的战略,坚持两个拳头朝一个方向一同打出的战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强调“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①..
毛泽东军事谋略·毛深谙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之道·第十
毛泽东军事谋略·毛深谙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之道·第十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指在敌方兵力占绝对优势,我方不能战胜敌方的情况下暂时退却。这种退却不是失败,而是转败为胜的关键。宋朝毕再遇和金人对抗,因为金兵势众宋兵势弱,战胜金兵完..
毛泽东军事谋略·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第九
毛泽东军事谋略·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第九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史记》中记载了一则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参赛的马和对手参赛的马都有上、中、下三等,然而,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均比对手的上中下等马略逊一筹。如果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田忌没有赢的可能。这时,孙..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城打援,伏兵阻敌·第八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城打援,伏兵阻敌·第八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有人作过总结,“攻城打援”有三种形式:第一,攻城是为了打援,攻城为虚,打援为实,攻城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敌人,使援敌在运动中或进入我预设阵地歼灭之;第二,打援是保证攻城,把援敌阻击在一定距离外..
毛泽东军事谋略·坚壁清野,陷敌绝境·第七
毛泽东军事谋略·坚壁清野,陷敌绝境·第七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941 年12 月8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把侵华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一步加紧了对我敌后根据地的疯狂进攻,以便将其在华的占领地变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在华北,日军推行“治..
毛泽东军事谋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第六
毛泽东军事谋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第六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打“歼灭战”是毛泽东的拿手好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和敌人硬拚就如同乞丐和龙王比宝,“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而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影响”。击溃敌人,..
毛泽东军事谋略·釜底抽薪,深入敌后·第五
毛泽东军事谋略·釜底抽薪,深入敌后·第五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抗战初期,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战略战术:“我们采取了其它中国军队所没有采取的行动,主要是在敌军侧翼和后方作战。”日军原计划在三个月内结束对华战争,不料其速战速决的目的..
毛泽东军事谋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第四
毛泽东军事谋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第四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东汉末年,朝廷大将朱隽把黄巾起义军围困在宛城(今河南南阳)。朱隽在城外垒起一座小土山来观察城内的情况,同时让自己的军队擂动战鼓,假装向城西南角进攻。朱隽在小土山上看到城内的黄..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其必救,调动敌人·第三
毛泽东军事谋略·攻其必救,调动敌人·第三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在战场上,能够成功地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其中很有学问,而攻其必救是调动敌人的最常用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八万大军进攻赵国,赵国抵御不了魏国的进攻,乃向齐国求救。齐大将田..
毛泽东军事谋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第二
毛泽东军事谋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第二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930 年,红军刚刚在江西的深山老林里站稳脚跟,便已使蒋介石感到了威胁,匆忙调集十万重兵,对中央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围剿”。敌军“长驱直入”,张辉瓒更是急兵早进,想早日寻找红军主力决战,建功邀..
毛泽东军事谋略·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当起了“山大王”·第一
毛泽东军事谋略·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当起了“山大王”·第一 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毛泽东很早就知道井冈山上曾有个山大王朱聋子,在崇山峻岭之间跟官兵打圈子,很有传奇色彩。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残余的人马上了井冈山。他决心学朱聋子,..
毛泽东军事谋略·序
毛泽东军事谋略·序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谈到“谋略”,人们往往和战争联系起来,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谋略最初产生于军事斗争,而且在战争中运用较多,成效也最为显著。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的谋略思想,影响极为深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谋..
毛泽东军事谋略·绪论
毛泽东军事谋略·绪论作者:萧诗美出自————《毛泽东军事谋略》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毛泽东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天,人们要问的已不是毛泽东曾经取得了多少成功,而是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探讨毛泽东的成功之道,不仅是当今国人正确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