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第二十二

繁体

黑死病·第二十二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一卷·不列颠的诞生》《第二部·国家的形成》

出自————《战争通史》

   当英格兰人一心追求武功和冒险时,一个更可怕的敌人正在欧洲大陆挺进。在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灾难莫过于黑死病。我们曾隐隐约约地听到过中国的可怕事情,也听说过尸骨遍野的大灾难。这场瘟疫从克里米亚蔓延到欧洲,在二十年里,至少消灭了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们由于贵族战争和王室战争的蹂躏而一贫如洗,因此很容易被疾病所征服。英格兰的有关记载很少,但比其他国家资料中的惊人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我们从一些资料中看到,在法庭上,有的案子还没有开审,两造就已死去;有些修道院里的人死了一半,在一些教区里,活着的牧师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为他们的会众和教友举行葬礼;有的金器作坊一年换了四个师傅。这些详情都说明问题。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国内各地的地方志普遍出现了一段空白。这段可怕的空白整整砍去了二、三十年的时间。

   这种瘟疫真是令人心惊胆战。它有可怕的症状,发病迅速,患者身上有小脓疱,腋下或腹股沟有硬结,这些硬结敷上任何泥罨剂都不起作用,甚至开刀也无济于事,患者快死时会长痈,神志不清,并且说胡话。它在人类社会中留下许多空缺,影响并一度摧毁了人类的生活和信仰。中世纪的生活本来就很严酷,加上这场瘟疫,人们在精神上便更加难以支撑了。教会同其它阶层一样,不仅在机构上受到损害,它的精神力量也大大地削弱了。如果说仁慈的上帝主宰着世界,那么他是怎么主宰的呢?这就是幸存者对上帝的仁慈提出的疑问。怪异的教派应运而生。在瘟疫横行的城市里,进行鞭笞以赎罪的信教者举行了令人毛发悚然的游行,他们每个人随着凄厉的乐曲鞭打自己的先行者。在年代史上出现的这段空白里,还有许多其他恐怖的做法。这场瘟疫似乎是我们民族死亡前的先兆。

   但是,瘟疫的势头终于减弱了。热罨制服了硬结,许多人病情好转,生命的抵抗力有所复活,对生活的向往已占上风。灾难过去了,欧洲的人口所剩无几,但他们继承了许多人创造的财富,他们的痛苦也由于人们普遍受难而自然减轻,因此他们又对现世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哲学家们可能会说,为了使人间产生必要的变化,根本不需要使用象瘟疫这样的毁灭性工具。一种更科学的试剂已经产生,它就是火药。据说,爱德华三世进攻克莱西和加来时用过一种小石炮,炮里边用的就是火药。不久以后,火药将成为一种实用的物质,在战争以及和战争有关的人类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火炮没有问世,英格兰人的大弓可能会使他们在欧洲大陆保持更长时间的统治地位。没有理由认为,作为自由民的大弓箭手不会达到与铠甲骑士阶层相当的阶级地位,相反,他们有更广泛的基础。

   十五世纪初,铠甲武士的重要地位趋于结束,胸甲和背甲作为护身之物可能还会长久使用,但再也不是权力的工具和象征了。大弓箭手的地位有所下降,并不是由于他们不能制服铠甲骑士,而是因为有一种更方便的东西问世,并且迅速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财产。震天的爆炸声和滚滚的硝烟常常使朋友感到惊讶,使敌人大惊失色,因而引起了各种人的重视。在这爆炸声与硝烟弥漫之中,一个曾经统治并指导基督教世界近五百年,为推动人类社会及其管理方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制度变成了一堆瓦砾。人们忍痛把瓦砾清理出去,腾出地方建筑新的大厦。

   这场灾难减少了当时的人口,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可是没有缓和他们之间的冲突。英法战争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驰名欧洲的“青甲王子”成为一个海盗似的冒险家。爱德华在一三三八年侵略法国时利用重大的王位问题作为借口,而“青甲王子”在阿基坦进行的袭击却是师出无名。尽管如此,这些袭击在战争史上都是重要的插曲。

   一三五五年,爱德华三世从国会得到重新开战的大量拨款,制定了一项野心勃勃的战略计划。“青甲王子”将从英属加斯科涅和阿基坦向北边的卢瓦尔河挺进,他的弟弟兰开斯特公爵,即生于根特的约翰,从布列塔尼出击,两支军队将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会合。但是,计划执行得很不顺利。“青甲王子”的军队只剩下四千人左右,其中将近半数是令人生畏的大弓箭手。他在两万法***队进逼之下不得不下令退却。他的处境非常困难,因此建议和解,条件是让他和部下撤回英格兰。法国人看到自己的仇敌陷入罗网,拒绝了这些条件,“青甲王子”被迫在普瓦蒂埃作困兽之斗。在他取胜的那天早晨,他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向南撤退。法国国王约翰决心要为克莱西战斗雪耻,力图一举结束这场战争。到处放火抢劫的英格兰强盗此时陷入可怜的境地,被迫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对阵决战。他们的阵地选得好,两侧有森林作为屏障,大弓箭手沿着一排灌木排列成行,扼守着唯一的通路。

   克莱西战斗已经是十年前的往事了,但法国的骑士和统治集团对那次惨败仍然难以忘怀。他们被迫承认,战马抵挡不了大弓的箭雨,爱德华国王取胜所依靠的军队都没有骑马。他们也意识到,大弓使冲锋的战马倒的倒,惊的惊,陷入一片混乱,这对传统的战略战术是致命的打击。约翰国王认为,全军必须徒步进攻,他相信凭着数量优势是可以取胜的。“青甲王子”的可贵之处是,他没有因袭过去的经验,或是重复以前某次战斗的制胜方法。他知道,身着铠甲徒步冲上来的众多敌人不象骑兵那样容易被打退。光靠大弓,不管它的命中率有多高,也无法得救,必须运用策略并主动出击。于是他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了违反军事常规的行动。

   法军中的贵族把战马留在后方,而“青甲王子”则命令他的骑士跨上战马。大弓箭手已经在全线杀伤了大量敌人。法国骑兵为铠甲所累,在葡萄园和灌木丛中艰难地向前移动,许多人中箭而倒。在这个危急关头,箭矢是不够用的。长矛手和刀斧手乘势冲出,以传统方式袭击法国人,而法国人由于行动吃力和地势不平已经乱了队形。同时,一批精悍的英格兰骑兵队伍进行了巧妙的配合,他们骑马绕到法军的左侧,对处境困难而且阵势已乱的敌人展开进攻。结果,他们杀死的敌人和取得的胜利都不亚于克莱西战斗,收获甚至更大。法军彻底瓦解,约翰国王成为俘虏,贵族的精华有的被俘,有的战死。战场上的战利品无法收拾,因为胜利者已经抢劫过四个省份,早已负担累累。以战争中的残酷手段著称的“青甲王子”,这次显出了当代豪杰的风度,尽管经过殊死战斗之后疲乏不堪,精神紧张,对于被俘的法兰西国王却能以君主之礼相待,请他坐在营帐中的御座上,还亲自为他进菜。他那种天才、勇敢和豪爽的骑士气概,为他在历史上树立了令人敬仰的风姿。

   约翰国王被解到英格兰,象苏格兰国王戴维那样,关在伦敦塔。一三六〇年五月,英法双方达成了有关约翰自由的《布雷蒂尼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英格兰除了原有的加斯科涅属地之外,得到了亨利二世控制过的全部阿基坦地区,享有它的全权,还得到了爱德华一世所继承的蓬蒂厄和著名的港市加来,后来控制加来约达二百年之久。协议还规定,如果法国要赎回约翰国王,必须交纳三百万金克朗的赎金。这笔钱相当于五十万英镑,是英国王室和平时期岁入的八倍。

   在克莱西战斗中,法国人是在马背上被打败的,在普瓦蒂埃,他们不骑马也战败了。这两次败于英国人手下的可怕经历,深深地刺痛了法国人的心,宫廷和军队处于绝望之中。怎样才能打败或顶住英国人呢?一个世纪以前,在蒙古入侵者令人胆寒的打击下,全欧各地曾陷入同样的绝望之中。但是,俗话说得好,树木再高也不会参天。在后来很长时间里,法国人尽量避免战争,他们同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的英格兰作战,就象他们在马尔博罗 [ 译者注:指约翰·丘吉尔(一六五〇-一七二二),此人是第一位马尔博罗公爵。 ] 时代同安妮女王统治下的英格兰战斗一样谨慎。而且,他们当中产生了英雄柏特兰·杜·格斯克兰,他象谨慎者非比阿斯 [ 译者注:古罗马将军,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同汉尼拔作战时采用迁延战术,坚壁清野,为罗马赢得了喘息的时间。当时罗马有不同的意见,讽刺他为“谨慎者”。 ] 对付汉尼拔 [ 译者注:迦太基将军。 ] 那样,避免正面作战,而是发挥本土作战在时间方面的有利因素,进行围困或突击。英格兰胜利的时候,已是精疲力尽。事实证明,法***队无力打败英***队,而英国也无力征服法国。爱德华三世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许多胜利,他的主要目标却未能实现。

   同法国交战的岁月在国会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需要款项,国王和官员经常召开国会。这使国会迅速得到重大发展。各郡、市代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请求解除全国或地方的苦情,并引起国王和政务会对紧迫问题的重视。战争的压力迫使政府重视英格兰平民代表的呼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爱德华二世执政时开始形成的集体请愿制度得到了发展。平民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正式提出意见,并且象一三二七年那样,要求把这些意见以国会法令的形式加以确认,这使国会中明显地形成了“下议院”。在爱德华一世的时代,平民代表并不是国会中的主要成分,到了爱德华三世时期,他们取得了重要的固定地位。他们的文书为他们起草意见,就国王的复信草拟谏议书。至此,国会中的上下两院界限分明了。上议院的成员认为,他们不仅是国王理所当然的顾问,而且在国会的范围内有权向国王单独进谏。一三四三年,教俗两界的显要人物在威斯敏斯特宫的白厅召开会议,骑士和市民代表则移到彩宫共商国是。此时国会中首次出现了议长的职务。那时在这种场合担任议长职务的人还不是议会成员。在后来的一段时期内,下议院一般是通过指定的代表发表意见。爱德华三世的统治结束时,议长的地位得到了承认,所以国王也竭力保证他提名的人担任这个重要而显赫的职务。

   爱德华三世向下议院作出的让步标志着一个转折点。他同意一切拨款须经国会批准,也赞成将下议院集体提出的正式要求作为以后制定法令的基础。到他逝世时,人们普遍认为,下议院在批准税收和提出议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诚然,下议院畏惧国王,它拥有权力的历史并不长。爱德华一世加强王权的手段仍然历历在目,而且没有迹象表明,下议院或者整个国会有权控制或干涉行政事务。他们开会是为了对于通过武力获得政治解决的某些问题予以认可,为拨款事宜进行表决,同时也为了陈述苦情和提出要求。要使国会成为统治机构的重要部分,要使下议院成为这个机构的重要基础,还需要在整个十四世纪里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教皇的代表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约翰时代罗马教廷对英格兰的干涉,亨利三世对教会的屈从,教廷收税官的横征暴敛,教士在宫廷和政务会的影响,这一切使英格兰教会招致日益强烈的反感。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这种情绪达到了顶点。国内对日益衰落的国外教会所产生的影响忿恨不已,英法战争加深了这种忿恨情绪。更主要的是,这个衰落的教会不可避免地抛弃了长期以来设在罗马的神圣教廷,在法国的影响下转向法国的阿维尼翁教廷。在这些年里,国会制定了一些法令,禁止将国王法庭可以审理的案件提交教皇法庭审理,限制教廷确定英格兰教职人选的权力。诚然,这些法令只是根据外交上的需要断断续续地得到推行。由于英法战争耗资巨大,教廷收入有限,在爱德华三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廷的收税官在英格兰尽力征税,结果所得甚微。

   一三六九年,英法两国在阿基坦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英格兰精疲力尽,幻想也破灭了。教士要求免税,并非每次如愿以偿。其实,在那极端贫困和经济失调的时代,他们足以显示出自己的财富。教士逐渐取代了贵族的公职,因此国会中反对教士的情绪也逐渐加深了。爱德华国王年迈体弱,贵族力图恢复他们的权力。为了反对教会,约翰·冈特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攻势使贵族取得优势。他手里有了意想不到的武器。在全国的神学研究和学术中心牛津大学,对教皇利益和权力的批评日益强烈。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威克里夫关于宗教改革的论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对教会的腐败非常愤慨,认为傲慢的教士集团及其绝对权利不符合真正的基督教原则,他说,凡人并没有掌握人类灵魂的能力。国王作为受上帝派遣掌管俗界事务的牧师,有权限制教士的奢华,正如教士有权指导国王的精神生活一样。虽然教皇和国王在各自的领域里处于最高地位,每个基督教徒得到的一切并非“直接”来自他们,而是来自上帝。最高的权力在天廷,而不是在罗马。

   威克里夫的主张不会只是一个善良学者的玄想,它应用到教会和国家的现实之中以后,引起了严重的分歧。它要削弱世俗教会的权力,以净化它的精神生活。约翰·冈特感兴趣的是前者,威克里夫侧重的是后者,而教会对二者都表示反对。起初,冈特和威克里夫均想利用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因此在一三七七年结成联盟。冈特忙于组织新国会,威克里夫则“访问各个教堂,宣扬反对教会弊端的观点”,为冈特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但是,对立势力也开始活动。威克里夫要进行宗教改革的希望掺杂了一些阶级和党派的偏见,冈特由于和这位立志改革的神学家结成联盟,客观上巩固了教士的既得利益,对自己不利。因此二人由于结成联盟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主教们看出威克里夫是冈特的最危险的支持者,便以散布异端的罪名在圣保罗大教堂对他进行审讯。冈特赶去援助他,遭到伦敦民众的敌视。这个不合适的伙伴关系终于土崩瓦解,威克里夫在高级政治事务中再也不起作用了。

   也就是在这时,威克里夫开始产生长期的影响。他决意去号召人民。教会的弊端和他的改革主张为他吸引了许多年轻的门徒。他将门徒组成一帮一帮寒酸的传道士,这些传道士象后来卫斯理 [ 译者注:英国著名传教士,有门徒十万人。 ] 的门徒那样,在全国乡村传播教士应该清贫高洁的主张。他用英文写了一些宗教小册子,其中最有名的是《罪人》,这是人人吟读的范本。最后,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和他的门徒一起将《圣经》译成英文。

  基督教的男女老少应该仔细阅读《新约全书》,因为它具有权威,对拯救灵魂极为重要的论点通俗易懂……《圣经》中的字字句句,不管是深奥还是明了,都提倡顺从和博爱,因此,只有做到这两点的人才能完全懂得《圣经》……傲慢与贪欲会使教士是非不分,因而也就无法透彻地理解《圣经》。

   基督教早期的精神在英格兰的乡村复活了,它象闷热的天气过后出现的阵阵微风,清爽凉快,沁人心脾。这种不分贫富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境界,严重地动摇了它所依附的正在衰败的社会。教会和国家不久将意识到它们的权力所受到的威胁。

   爱德华三世的长期统治已经日薄西山了,克莱西和普瓦蒂埃的两次赫赫战绩也已黯然失色。当年,这位极力追求权力和威望的好战国王为了得到海外冒险事业所需要的金钱,宁愿以祖先奋斗得来的许多特权做交易,而如今到了风烛残年,他却成为时间和命运的债务人,这两位债权人对他提出了强烈的控告。他和儿子在法国征服的大片土地,象复活节的残雪一样焕然消失,只有几个沿海城镇还展示着不列颠民族长期珍视的那种胜利的荣耀。他的爱妻菲利帕王后在一三六九年因患黑死病去世。在她死前,年老的国王就已坠入艾丽斯·佩罗斯的情网之中。艾丽斯是个生性冷漠的女人,但是机智过人,能力出众,无所顾忌,放荡不羁。当时的民众暴躁易怒,看到年逾花甲的著名国王沉溺情海,格外反感。他的眷眷私情远没有一三四八年建立嘉德勋位 [ 译者注:英国最高的勋位,据说在一次宫廷庆贺活动中,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的吊袜带掉在地上,国王看见后拾了起来,他见旁观者均露出笑容,便把袜带系在自己的膝上。后来,为纪念这件事情建立了嘉德勋位。 ] 时所象征的宫廷爱情那么浪漫。嘉德勋位中“心怀不良者可耻”这一名句对贵族和民众是不适用的,他们不愿意让国王晚年的情妇从她和国王的风流韵事中得到好处。艾丽斯从国王的恩宠中获利致富,她至少戴上了菲利帕王后的一部分首饰,而且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上层的政治斗争。在审理同她有关的案子时,她甚至与法官同坐一席。鉴于上述情况,贵族和下议院联合起来反对她。

   爱德华国王终于被战争、国务和放荡的生活弄得精疲力尽,老态龙钟。他在位已有五十年了,如今寿数将尽。最后的十年大大损害了他的名望。除了私恋艾丽斯之外,他将残存的希望寄托在“青甲王子”的身上。可是,“青甲王子”这位驰名欧洲的杰出军人也被戎马生涯的劳顿所征服,健康迅速恶化。一三七六年,“青甲王子”去世,留下一个未满十岁的儿子作为王位继承人。爱德华三世的丰富生活在他的晚年变得刻板单调。他在受到致命的打击之后,退居希恩洛奇。在那里,艾丽斯仿照时髦的做法,鼓励他多想想比武大会和游猎活动,想想他复原以后的宏伟计划。但是据仇视她的编年史家们记载,当国王陷入死前的昏迷状态时,她摘下国王手上的戒指,带着宅内的动产销声匿迹了一个时期。我们听不到她的辩解。不过,她在新国王执政时又出现于一些比较欢乐的场合。据此看来,她似乎也有自己的理由。唉!各种记载都证明,爱德华国王死时被众人所抛弃,只有当地一名善良的教士给了他帮助,使他在到达天国的旅途中得到教会的保护和关照。

   “青甲王子”的儿子在祖父去世的当天被拥戴为王,没有人提出另选国王的问题。于是,英格兰的王冠传给了一个年幼的继承人。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在战争的旋涡中进入了二十世纪。她投入了近五十万部队,这是她有史以来向海外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南非的冲突起初只是小规模的殖民冲突,不久便需要全国作出极大..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八六年夏,人们并不能立即看出,在爱尔兰自治问题上的分歧使英国的政治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索尔兹伯里政府依赖自由党反对自治派,这一派在国会和..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格拉德斯通于一八八零年再次担任首相时,他的处境不如他在十二年前任职时那样顺心。那时内阁坚定,党内统一,通过了许多改革法案。如今表面上前程似锦,因为他在胜利..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头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她的人民正忙于完成美洲大陆的拓殖活动。南北战争开始时,从大西洋岸边向西拓居的运动已经进行了二百五十年,拓殖地..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大西洋彼岸,北军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紧迫的问题是在战败的南方恢复秩序和繁荣。谢尔曼军队所经之处和弗吉尼亚平原等南方大..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历史进入了长期的、承先启后的、迅速发展的时代,即进入了格拉德斯通和迪斯雷利担任首相的时代。这两位伟大的议会活动家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八五之间交..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当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严峻的考验、狂躁不安的拿破仑三世巩固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之时,莱茵河彼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八六一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腓特烈大帝之后登..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邦联失败了。南北战争中相当长的最后阶段,是北方征服南方的阶段。在钱塞勒斯维尔和葛底斯堡战斗、维克斯堡战斗、查塔努加战斗和奇卡莫加战斗发生之后,战争在同年..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三年春,波托马克河兵团和北弗吉尼亚兵团在拉帕哈诺克河两岸继续对峙。素有“勇士乔”之称的胡克曾在安蒂坦河战斗中指挥一个军而威名远扬..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波普将军在一八六二年八月一日抵达前线。这位新指挥官的任务就是在麦克莱伦部队从詹姆斯河一线回来同他会师之前,在不打大仗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战果。华盛顿..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形势对南方极为不利,人们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设在里士满的邦联政府和司令部不断接到令人忧郁的报告和数字,南方的处境似乎十分困难。北方彻底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零年,决定性的总统选举开始了。二月,南方的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要求北方各州废除《人身自由法》,停止干扰一八五零年颁布的《追捕逃亡奴隶法》的执行,服..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八五零年以后的几年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使美洲充满希望,使欧洲既羡慕又嫉妒。美洲大陆已被征服,得到哺育。在十年之间,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贸易增长了一..

美国史诗·第八

美国史诗·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标志着美国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在此之前,美国大陆的社会生活主要受欧洲的影响。随着一八一二年反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开始注意国内问题,背靠大西洋,把目光转..

英语民族的迁徙·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

英语民族的迁徙·(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就已进入人类的想象世界。早在希罗多德 [ 译者注: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有“历史之父”之称。 ] 时代,人们就传说在..

英语民族的迁徙·加拿大和南非·第六

英语民族的迁徙·(一)加拿大和南非·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的垮台急剧地加速了各国占领世界荒凉地区的活动。同拿破仑的长期斗争阻止了英语民族的扩张,可以用来建立第二大英帝国的人力和船只尽数耗费在..

帕默斯顿·第五

帕默斯顿·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帕默斯顿年逾古稀,仍在主持国政。除了托利党组阁的一小段插曲之外,他在一八五五年以后的十年里始终是英国首相。同俄国签订和约以后,他很快就遇到了另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也..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生活一如既往,只是由于通过重要的《改革议案》而略有变化。约翰·拉塞尔勋爵领导下的辉格党人是当时的执政者。拉塞尔家族从亨利七世时代就开始..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三零年,欧洲的良主势力又开始抬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建立了奥尔良王族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新国王路易·菲利普是革命党人菲利普·厄加利代的儿子。 菲利普·..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在英王乔治四世执政的十年期间,传统政治力量的格局迅速解体。一百多年来,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下议院就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同时,辉格党内部也进行着斗..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欧洲在一八一五年夏天实现了和平。这次和平比较持久,虽有内部骚乱和局部冲突,和平却一直维持到德意志扩张取代法国优势之时。在同法国革命和拿破仑..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欧洲和美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之中。波旁王族的一个年迈、顽强而放任的成员登上了法国王位,他对亲戚、谋臣和追随者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他的拥护者比他更..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八零九年三月选出的美国新总统。他在杰斐逊手下担任国务卿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比较固执,处理具体问题的艺术和判断能..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欧洲政治事务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封不动地在美国提了出来,全国普遍掀起有关法国革命的辩论。以法国革命为榜样的相应组织在杰斐逊思想的影响范围内到处出现,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军从海上撤离拉科鲁尼亚之后,西班牙便没有能够阻止法国元帅行动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各地的西班牙军队相继失败,只有无法消灭的游击队还在继续活动。..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皮特的后继者坚决进行战争,可是不如他那样内行。从一八零六年一月皮特逝世到一八零九年威灵顿上台这三年里,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她徒劳无益地远征地中海沿岸地区,..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零四年,皮特重新上台。他全力恢复英国的作战能力。英法再次开战以来,英国单枪匹马地对付拿破仑,在她历史上最困难的两年里单独坚持了战争。由于皮特的努力,奥地利..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的辉格党人,尤其是改革派和激进派起初对法国革命抱欢迎态度,不久他们便为其过火的行动而感到失望。十八世纪的伦敦经历过大规模的动乱,但在威尔克斯时代的打乱和一七..

法国革命·第十八

法国革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八九年震撼法国大地的巨大变革同世界上的历次变革有着根本的区别。英国曾在十七世纪经历了王室和人民之间的权力大转移,但国家的基本制度未受触动,或者至少很快就恢复了,..

美国宪法·第十七

美国宪法·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美洲独立战争已经结束,十三个殖民地获得了自主权。它们在战争中为自己的原始政治组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们根据一七七七年签署的《联邦条例》建立了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这个..

小皮特·第十六

小皮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罗金厄姆侯爵长期等待着组阁的机会,可是当一七八二年三月这个机会终于来到时,他的寿命只有四个月了。康沃利斯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投降一事对英国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野心..

印度帝国·第十五

印度帝国·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仅仅作为贸易机构建立起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日益迅速地发展成幅员辽阔的帝国。一七零零年前后,只有一千五百名英国人..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七年,华盛顿在费城北面的瓦利福奇避冬。每次战斗结束后,都有许多人开小差,他的军队只剩下九千人马。到了春天,部队还会减员三分之一。他们缺少衣物和..

独立战争·第十三

独立战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五年五月,美洲殖民地在宾夕法尼亚的恬静小镇费城的建筑业工会议事厅再次召开大陆会议。代表们是德高望重的律师、医生、商人和地主,他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紧..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乔治三世继位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在原则上和法律上,国王在决定政策、选择大臣、任用官员和确定支出的问题上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和权力。数百年..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五六年十一月,皮特初次作为国务大臣参加内阁。当时腓特烈大帝宣称:“英国长期处于临产的剧痛中,但她终于生下了一个伟人。” 自马尔博罗以来,还没..

美洲殖民地·第十

美洲殖民地·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皮特的上台和他指挥的世界性战争的胜利,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必须来研究一下美洲殖民地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悄悄地逐渐发展的情况。在十七世纪..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反对派强加给沃波尔的英西战争不久便扩大为一场欧洲大战。英国本想在西班牙殖民地和西班牙本土进行海陆战争,没想到却卷入欧洲战争。这次..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南海泡沫”的丑闻激起了托利党人的希望,他们似乎即将作为一支政治力量重新上台。辉格党政府已经信誉扫地。流亡国外的博林布鲁克此时满怀希望,同他在英..

汉诺威王朝·第七

汉诺威王朝·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一四年夏末,英国举国上下等待着乔治一世国王的到来。九月十八日,乔治在格林威治登陆。这位幸运的德意志王子不会讲英语,对自己的新王国也毫无热情。对他来说..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人注视着英国宫廷的一举一动。欧洲各地都知道,马尔博罗对安妮女王的影响已经消失。哈利通过巧妙的手腕和艾比盖尔的帮助力图建立托利党政府,以结束人人厌倦的战争。..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次彻底的胜利之后,荷兰人不愿再作必要的努力。他们在一七零二年曾经可怜地蹲在内伊梅根城墙的墙垛后面,英国的新指挥官手提军刀请他们出战,不过这已..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认为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是英格兰空前强盛的时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马尔博罗的军事天才不同凡响,他为女王献策时能够深谋远虑,这使日益强大的英..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西班牙王位战争爆发之时,双方不愿大动干戈,这是战争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现象。欧洲已经筋疲力尽,它的幻想也已经破灭。威廉和路易十四之间建立的新关系,反映了“海上..

大陆战争·第二

大陆战争·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国王刚刚出发去参加大陆战争,失去军队保护的不列颠岛便受到入侵的威胁。路易十四计划进攻英格兰,因此詹姆斯国王有了复辟的希望。两年来,詹姆斯二世在圣日尔曼的流亡..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岳父赶下不列颠王位的伟大亲王威廉,从童年开始就在严酷的环境中生活。他幼年丧父,终身无子。他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因为他是为了国家的..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奥朗日亲王威廉密切注视着詹姆斯国王的行动。海德兄弟二人丢官不久,出类拔萃的荷兰人戴克维尔特使作为威廉的使节到达伦敦,其任务是代表他请求詹姆斯采取比较温和的措..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詹姆斯一世执政以来,王权同国会的斗争一直左右着英格兰社会。现在,这一斗争又恢复到它开始时的状况。八十年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使君主政体在表面上几乎恢复..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二世发现新的国会选举并没有使他的处境有任何好转,便使国会又休会了一年左右。在这次休会期间,“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初次得到应用,这两个党派从此使不..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六七三年二月的国会会议上,查理二世了解到,他的臣民对于同荷兰新教共和国进行战争感到厌恶。在他主动卷入的这场战争中,他不是英格兰贸易的保护者,而是路易十四的..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请回国王的这届国会是一个力量均衡的国会,代表全国的对立势力。它成功地解决了恢复王政所遇到的政治问题。然而,它不是合法的立宪机构,因为它不是国王下令召开的。人们认为..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护国公克伦威尔死后留下的真空是无法填补的。他在临终时指定他的长子理查德为继承人,但他的话“模糊不清,而且不完整”。理查德被他的政敌谑称为“摇摇欲坠的家伙”,他心地善..

护国公·第二十

护国公·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君主制不复存在了。上议院已被撤消。英格兰的国教陷入瘫痪状态。下议院剩下的议员也寥寥无几,被人轻蔑地称为“残余国会”。他们自以为身居高位,是国会事业的最后一点标志。他们认..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处决查理之前,英格兰共和国甚至就诞生了。一六四九年一月四日,一小撮屈从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下院议员决定:“除了上帝,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基础……英格兰下议院是由人..

弑君之斧·第十八

弑君之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到一六四六年春天,保皇派完全失去了对议会军进行武装抵抗的能力。雅各布·阿斯特利爵士随着国王的最后一股部队在斯托昂瑟沃尔德 [ 译者注:英国的一个小集镇。 ] 的战斗中失败被..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四四年初,查理国王控制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他在牛津有规模可观的国会。他在军事上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但苏格兰人的入侵扭转了局势。他们在大军南下的..

大叛乱·第十六

大叛乱·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同国会在一六四二年的头几个月里进行的谈判,只是加深了双方的分歧。他们都在加强自己的力量。圆颅党 [ 译者注:即英国议会派,其成员皆剪短头发,故名。 ] 的一名军官写道..

国会造反·第十五

国会造反·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各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强迫国王去做他最担心的事情。苏格兰侵略军占领了达勒姆和诺森伯兰。他们的领袖同英格兰的议会势力和清教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提出了对苏格兰有影响的..

个人独裁·第十四

个人独裁·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的个人独裁并非悄悄地或逐渐地建立起来的,他公开宣布过自己的意图。他说:“我们通过经常召开国会会议已经向人民表明,我们是喜欢让国会发挥作用的。然而,它最近滥用权..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即位不久的查理一世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于对此深有研究的日耳曼历史学家兰克的手笔。他写道,查理一世“刚满二十五岁,可谓风华正茂。他骑在马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