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和兰开斯特·第二十七

繁体

约克和兰开斯特·第二十七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一卷·不列颠的诞生》《第三部·封建时代的结束》

出自————《战争通史》

   亨利六世长大以后,他的优良品德和愚蠢无知都显露了出来。然而,他并不是那么容易管教的。一四三一年他十岁时,他的教师沃里克报告说,他的“年龄、身体、自负心理以及对皇家地位的意识都在增长,这使他对所受的惩罚愤愤不满”。

他说过“许多事情是不对的”。在他童年时期,政务会就对他进行过大肆渲染,带他参加仪式,在伦敦和巴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倾向于对他实行严格一些的控制。由于贵族之间的竞争和全国对他寄予的无限希望,他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一些骑士和绅士已经奉命和他生活了一个时期,并且为他服务。在法国连续受挫的年代开始以后,有些人不断地极力劝说他行使自己的权力。到十五岁时,他已经参加政务会的例行会议,并获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赦免和奖赏的特权。政务会争执不下时,则由他作出决定。他常常采取折衷方案,扮演着调停人的角色。不满十八岁,他就一心致力于创办他的伊顿公学和剑桥公学。显要贵族们认为,他对社会事务有着过早的和不健康的兴趣,这是他的智力和经验所不及的。他意志薄弱,性情温顺,不适于尚武时代的激烈争夺。在他身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寄予不同的希望。有些人吹捧他有超人的才智,另外一些人则抱着完全相反的偏见,说他是个几乎不辨是非的傻瓜。现代史学家赞成后一种看法。当时,如果有一位强有力的国王,就可以恢复国家和贵族之间的平衡关系。人们一致要求限制国内的派系斗争,到国外去发动可以获得胜利而代价又不高的战争。可是王位被一个虔诚的傻子占据着,他的优缺点都使他适合做一个傀儡。

   那些年是英国的不幸时代。王室囊空如洗,贵族却家财万贯。百姓家徒四壁,但更主要的是横遭不幸,不得安宁。上个世纪的宗教问题此时被拉入更实际的政治斗争。在大陆上迅速建立起来的帝国正在被统治不力而只顾肥私的寡头政治集团所抛弃;可以运送无敌的大军去打败法国人的金钱,也被教会所侵吞。

   兰开斯特家族的亲王们内讧不休。一四三五年贝德福死后,格洛斯特和博福特家族的紧张关系加剧了。作为温切斯特主教,红衣主教、约翰·冈特第三次结婚所生的合法儿子之一,博福特是英国的首富。在教会出于深谋远虑向国家捐献的款项中,他的份额最大。他不断给宫廷和政务会提供现款,但必须有抵押品,而且,这些抵押品只能用黄金赎回。博福特一家和他们的朋友萨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尔总是靠近国王,对于注定要倒霉的事情不大过问,通过和平的手腕和完全超脱的态度取得了颇有影响的地位。掌握兵权的人物也常常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一四四一年,这部分势力同格洛斯特公爵对立起来。格洛斯特公爵那时已经和妻子杰奎琳离婚,同姘居已久的美丽的埃莉诺·科巴姆结婚。埃莉诺是格洛斯特阵营中最薄弱的一环,因而成为专门打击的目标,被人挖空心思地戴上了施展妖术的罪名。控告她的人说,她用蜡做成国王的塑像,常常拿着塑像在火上烤,让它慢慢熔化,目的在于一点一点地毁掉国王的性命。她被判定有罪,被迫穿着赎罪的衣服赤脚在伦敦游街三天,然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得到尚可度日的生活费。她的所谓同谋被判处死刑。这显然是两派势力的较量,对格洛斯特确是很大的刺激和打击。

   英国在法国的属地逐年丢失,这引起国内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不仅感染了贵族,而且也感染了弓箭手阶级及其在乡村的崇拜者。人民深感民族尊严受到损害。克莱西战斗和普瓦蒂埃战斗的光荣如今安在?阿让库尔战斗的赫赫战果又在何方?这一切都被那些从推翻和杀害贤明国王理查的罪行中得到好处的人糟踏了,或者说,确实被他们出卖了。教俗两界的许多煽动者和说教者煽动全国性的社会***,他们对人们说,王位的继承系统已经被人用武力改变了。这一切只是时势的一股暗流,但也是激流。这一时势有着朦胧而重要的背景。当时各种力量怎样运动,我们无从知道,然而,当时不仅在贵族和绅士中间,而且在整个英国的土地上,各种力量不断壮大,不久便形成了强大的党派。

   亨利六世国王已经二十三岁,该结婚了。兰开斯特家族的各派都想提供一位王后。博福特红衣主教和他的兄弟以及他们的盟友萨福克,对由于弊政和失势而削弱力量的格洛斯特公爵占了上风。萨福克的祖先、赫尔的德拉波尔一家曾经靠贸易发家致富。萨福克被派到法国去进行停战谈判,同时就英格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的侄女、安茹的玛格丽特之间的婚事进行商谈。这个杰出的女人除了绝代丰姿和迷人的魅力外,还有统治才能和顽强的精神。她虽然没有象贞德那样受上帝的启示或要维护一种事业,但和贞德一样懂得如何促使人们去战斗。尽管她的家庭离群索居,她的才能还是为人们所熟知。她不正是意志薄弱的英格兰国王的配偶吗?她不是可以给予国王所缺乏的力量吗?使她同国王结合的人不是也可以为自己获得光明而有保证的前途吗?

   萨福克深知这次使命的微妙和危险性,因此事先请国王和政务会保证,如某地尽了最大努力,就不应该为此事的不良后果而受到惩罚,他如果有处理不当之处,应该事先得到饶恕。他得到这些保证之后,就热情地开始执行这一使命,后来事实证明,这种热情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玛格丽特的父亲、安茹伯爵勒内不仅是法兰西国王的表弟和宠信的谋臣,也是耶路撒冷国王和西西里国王。这些显赫的王位并没有实际权力为基础,因为耶路撒冷控制在土耳其的穆斯林手中,西西里也没有一寸土地掌握在他的手里,此外,安茹和曼恩还有一半地区多年来一直被英军所占领。萨福克被玛格丽特迷住了,他促成了这件婚事。由于心情迫切,他未曾受权便在协议中达成一个秘密条款,将曼恩送给法国。格洛斯特的势力如此强大,对法国的仇恨如此深刻,关于英国在战争中被出卖的怨声如此强烈,以至协议中的秘密条款处于绝密状态。国王和玛格丽特在一四四五年成婚时举行了当时最隆重的婚礼。萨福克受封侯爵,他的几个亲戚也成为贵族。国王神采飞扬,王后感激不尽。议会上、下两院也感谢萨福克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但这个秘密象勉强包在纸里的火炭,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他们被法国人打败了,这个火炭终究要露出来,它预示着极大的危险。

   从一四四一年开始,在妻子埃莉诺受到处罚后的六年里,格洛斯特过着隐居生活,单靠收集书籍聊以自慰。他的敌人在这关键的时刻决心除掉他。萨福克和红衣主教博福特的侄子埃德蒙·博福特得到萨默塞特公爵和白金汉公爵的支持,拥护王后而挟持国王,在圣埃德蒙兹伯里的国会会场埋伏了一支王家军队,逮捕了前去开会的格洛斯特。十七天以后,格洛斯特的尸体陈列出来,为的是让众人看到尸体上没有伤口。可是,当年爱德华二世的死因昭然若揭,所以没有伤口并不能使公众相信他不是被人害死的。此时人们普遍认为,格洛斯特是萨福克和埃德蒙·博福特明确下令杀害的,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公正。现行的说法是,格洛斯特之死系前途破灭引起的愤怒和震惊所致。

   不久,复仇的力量便大显身手。一四四八年,法国人占领曼恩,割让曼恩的秘密条款因此公诸于世,英国社会各界大为愤慨,人们说,英国为了一个没有妆奁的公主付出了一个省的代价,卖国贼在战场上丢掉了许多地区,其余的地区也被他们秘密地出卖了。全国公众由于帝国的瓦解感到痛苦和愤怒,这是不列颠岛上即将发生的可怕内战的根源。其他方面的不满都和这方面的怨恨结合起来。兰开斯特家族篡夺了王位,搞乱了财政,出卖了海外属地,现在手上又沾满了被害者的鲜血。所有的人都认为,心地善良而头脑愚笨的国王与这些罪责无关。从此,约克家族成为英国的日益强大的竞争势力。

   埃德蒙·博福特已是萨默塞特公爵,担任驻法英军司令的职务。萨福克仍留在国内,面对着日益强烈的报复情绪。海军也积怨甚多。掌玺大臣莫林斯主教奉命到朴次茅斯给舰队发放尽力筹集到的军饷时,被水手们辱骂为卖国贼。在那里,将去法国增援萨默塞特的军队举行暴动,杀死了莫林斯。即将移交给法国的那些要塞的指挥官拒绝撤出要塞,法军便以武力夺取了他们不愿交出的一切。萨福克受到弹劾,国王和玛格丽特竭力援救他。一四五〇年,亨利国王利用自己的特权将这场诉讼大事化小,让萨福克到国外流亡五年。当时英国处于漫无约束的可怕状态。当这个被流放的公爵带着随从和财宝乘两只小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时,皇家海军的最大战舰“伦敦塔尼古拉斯号”向他的船只冲去,将他抓到舰上。舰长对他说了不祥的话:“欢迎你,卖国贼。”两天以后,他们把他押上一只小船,用一把生锈的钝剑砍了六下,砍断了他的头。皇家军舰竟敢把一位在国王的特殊保护下外出旅行的皇家大臣逮捕杀害,由此可见那个时代状况之一斑。

   六、七月间,肯特爆发了起义,兰开斯特派指责约克派曾在幕后支持起义。杰克·凯德是善于打仗而性格不好的职业军人。他通过各地的治安官以某种形式纠集了几千人马,向伦敦进军。他被接纳入城,但他后来私设公堂,在奇普塞德街处决了财政大臣塞勋爵,政法官和市民开始反对他。他的追随者得到赦免的保证后便四散回乡了。他自己被追捕到案并判处死刑。***起义的成功暂时恢复了政府的权威,亨利又有了一段短暂的空隙时间,可以专心创办伊顿公学和剑桥公学,也可以热恋玛格丽特,她已经博得亨利的爱情和体贴。

   法国人继续驱逐英国人,英国人的要塞相继陷落,许多城镇和地区失守,大部分驻军已撤回国内。这场灾难来势凶猛,使英国人感到震惊,它不仅影响每个大臣的地位,也震撼了兰开斯特王朝的基础。一四四九年三月,英国人在富热尔极其愚蠢而又背信弃义地破坏了停火协议。到一四五〇年八月,诺曼底全境陷落了。到一四五一年八月,英国统治三百年的加斯科涅也全部丢失。亨利五世时代经过十一年浴血奋战赢得的土地,如今只剩下加来了。国王的指挥官和朋友、兰开斯特家族的亲戚埃德蒙·博福特因屡次失败而受到指责,国王本人也由于这些败绩而处于不利的地位。英格兰到处都是我们所说的“退伍军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战败了,但是确信他们受到了错误的指挥,白打了一场战争。在日趋严重的混乱局面中,贵族乐于收买这些受过锻炼的军人,以加强地方防御。大家族有成批的武装随从,有的武装随从发展成私人军队。他们给这些随从金钱或土地,或者两者都给,还给带家族标志的号衣。沃里克伯爵大概是英国最大的地主,他想在政治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豢养了上千名吃着“他的面包”的随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组织严密、骄傲地戴着“熊和粗柱子”徽章的军队。其他显要贵族也根据自己的财力仿效这种做法。金钱和野心主宰着一切,英国迅速陷入无政府状态。国王是个束手无策的可怜虫,他受到尊敬,甚至得到爱戴,但对任何人都无力给予支持。议会的上、下两院不过是贵族斗争的情报交换所而已。

   一四二九年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拥有四十先令财产的人才有选举权。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武断确定的选举权制度在英格兰实行了四百年。在一八三二年颁布《改革法案》之前,一切战争和冲突、决定重要问题和国内外重大事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这个法令的前言中写道,过多“没有财产”的人参加选举,导致了杀人、骚乱、攻击和世仇等问题。因此议会选举中长期实行了一种落后的法令。可是,几百年以来国会的特权从未这样大,也从未如此明显地被人加以利用。

   法律的力量被用到阴谋活动中。贵族采取暴力时,借助或无视法律,而且益发容易地逃脱法律制裁。宪法被用来压迫人民。谁要是没有地方权贵的保护,他的生命和土地就不安全,连最起码的权利也得不到保证。从帕斯顿家族的著名书信 [ 译者注:这个家族从一四二二到一五〇九年的书信,是了解十五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 中可以看出,英格兰在理解力、标点符号和整个文化方面非常进步,但它却从和平宁静的生活退到野蛮的混乱状态。道路很不安全;国王的令状遭到违抗或被人滥用,国王的法官受到轻视或接受贿赂。按照规定,国王有极大的权力,而亨利六世却是个软弱无能和受人摆布的傻瓜。派系势力控制着国会,滥用它的权力。可是,对于这个不可战胜的、在痛苦中挣扎的社会来说,斯特凡同莫德进行勾心斗角的年代、亨利二世同托马斯·贝克特的斗争岁月和约翰王同贵族的纷争局面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了。此时有了高度复杂的社会结构,它尽管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弊病,却不断得到发展。政府的贫困、通讯的困难以及正当的立法和军事力量都使它维持一定的平衡。社会上有公众舆论,有普遍的道德观念,有可贵的传统,更主要的是有一种民族精神。

   玫瑰战争的灾难即将降临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不应轻视导致这场战争的重大问题,也不应低估为了避免这场战争而长期进行的不懈努力。所有的人需要和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有些人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支持现存的合法政府。另一些人长期以来秘密议论说,篡位者强行统治他们,现在已经不能胜任了。兰开斯特家族的反对派把权利和希望寄托在约克公爵理查身上。根据惯例,他更有权利继承王位。他是剑桥伯爵理查的儿子,是约翰·冈特之弟约克公爵埃德蒙的孙子。在爱德华三世的曾孙中,除了亨利六世以外他是唯一的本族后代。从母亲的血统来看,他的权利也优于别人,他的母亲是冈特的哥哥克拉伦斯公爵莱昂内尔的后代。《一四〇七年法令》,废除了冈特的私生子博福特兄弟在职得合法地位以后所获得的继承权。如果亨利六世能够取消这一法令,埃德蒙·博福特(萨默塞特)就比约克更有父系继承权。约克怕的正是这一点。约克已经取代格洛斯特,成为王族的第一位父系亲王。格洛斯特死后,合法的兰开斯特家族除了亨利六世之外再没有其他男性继承人了。在约克的周围和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心怀不满的人。在这些人的促使下,他犹豫不决地要求参加政府,并且企图利用玛格丽特王后日益强烈的敌意最终获得王位。

   约克派势力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它们在英格兰西部和南部、肯特、伦敦和威尔士尤其强大。肯特暴动的首领杰克·凯德曾经自称为莫蒂默,这是意味深长的事情。当时全国普遍认为,那些自己标榜为约克派的人在朴次茅斯杀害了莫林斯主教,又在海上杀害了萨福克。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

   在这种情况下,约克公爵理查的性格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一番。他是一位秉性耿直、奉公守法、行动缓慢而颇有才干的亲王。兰开斯特政权交给他的每一项职责,他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了。他的贡献较大。他本来会乐于管辖加来和英国在法国的其他属地,由于萨默塞特的缘故被剥夺了这些权力,后来他接受了管辖爱尔兰的任务。他不仅征服了爱尔兰的部分地区,同时还博得了当地人民的好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一些人控制着权力不大的软弱国王,他们由于国家遭到的灾难而失去了信任,而且欠下了血债,另一方面,一位正直英明的、具有治世之才的人得到了全国性党派的支持,而且对王位拥有更大的权利。

   对于使英国分裂的这场争论有所研究的人,都可以看出诚实的人们多么容易地相信某一方的理由。当亨利六世国王意识到他的继承权受到怀疑时,他有些惊讶。他说:“从我在摇篮里开始,我已经当了四十年国王。我父亲是国王,我祖父也是国王。你们多次向我表示效忠,你们的父辈也向我父亲立过这样的誓言。”另一方则宣布,不符合事实的誓言是无效的,错了的事情必须纠正过来,篡夺王位绝不能因为岁月的推移而合法化,君主地位只能建立在法律和正义的基础上,承认篡位者的王朝就等于允许乘机造反,也就是等于允许破坏英国社会的基础。他们还说,如果提倡机宜之计,那么谁能把一位断送一切的昏庸国王同一位作为杰出的军人和政治家的亲王相提并论呢?

   英国各地的观点主要是这两类。约克派在富庶的南方占统治地位,兰开斯特派占据着好斗的北方,但双方势力范围内各有对方的影响。市民和人民大众总的说来没有参加贵族及其武装随从的这场战争,而且有些人认为“贵族越少越好”,不过他们内部也有深刻的分歧。他们尊崇国王的善良和虔诚态度,也敬佩约克公爵的德行和温和性格。在各个地区和各个阶段,民众的态度和感情对斗争的双方都有深刻的影响,欧洲目睹了近三十年的惊人的残酷战争,可是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没有一座城镇遭到劫掠,普通百姓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地方政府保持了自己的大部分职能。

   一四五〇年,沸腾的民怨和激烈的冲突促使约克公爵采取第一步公开行动。他离开在爱尔兰的统治岗位,私自在威尔士登陆。在翌年召开的国会上,一个姓扬的下议院议员大胆建议,应该宣布约克公爵为王位继承人。这个要求较难对付,不仅因为它得到有力的支持,而且因为它合乎情理。此时国王已经结婚六年了,还没有孩子,从他的名声看,他似乎也不可能有儿女了。人们此时问道,难道他不应该指定继承人吗?假如继承人不是约克,会是谁呢?只能是萨默塞特或博福特家的另一个代表。人们可以看到这一步棋有多么微妙。国王以罕见的坚决态度拒绝了这个要求,他显然是受了玛格丽特的鼓动。他拒绝放弃生儿育女的希望,国会一散会,他就把那位放肆的议员关进了伦敦塔。同时,他还同约克公爵闹翻了。约克公爵回到了他在威尔士边界的勒德洛城堡。

   政府未能在国内恢复法律和秩序,也未能防止在法国遭到失败,约克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他越来越深信,必须把控制着意志薄弱的国王的博福特一伙赶下台。祈祷和抗议都无济于事,剩下的办法就是诉诸武力了。于是,在一四五二年二月三日,约克发表了致施鲁斯伯里市民的公开信,指责萨默塞特使英国人在法兰西蒙受耻辱,还指责他“一直在国王陛下身旁搬弄是非,企图加害于我,贬低我的出身,剥夺我和我的继承人以及我身边一些人的权利……这个公爵长期控制和摆布国王,而且屡进谗言,可能会断送我们的大好河山,因此我决定在我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立即向他进攻”。发表这个宣言之后,约克带着几千人的军队和大炮从施鲁斯伯里向伦敦进军。他挺进到肯特,指望曾经跟随杰克·凯德暴动的人聚集到他的麾下,可是实际反应使他大失所望。伦敦拒绝接见他的使者,国王被玛格丽特、萨默塞特和兰开斯特利益集团以一支强大的军队带到布莱克希思。内战似乎就要开始了。

   约克感到自己的势力不如对方强大,而且他从内心深处反对暴力。诺福克和贵族中的其他重要人物支持他,二十四岁的沃里克伯爵则支持国王。为了防止流血斗争作出了各种努力,谈判一直在进行。后来,约克解散了他的军队,他赤手空拳,光着头去见亨利六世,保证对他忠诚,另一方而则要求修订政纲。他的生命危如一发千钧,国王身边的人本来会毫无顾忌地杀害他,但是他们知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约克代表着一种事业,他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全国有一半人口站在他的一边,而且他的年轻有为的儿子边界伯爵已经率领第二支军队在威尔士边界浩荡出征。约克宣布自己是“国王的臣子和仆人”。他受到下议院的支持,而且显然掌握很大的势力,因此国王保证成立“可悲而庞大的政务会”,吸收他为成员。宫廷还要在萨默塞特和约克之间作出选择。王后常同萨默塞特合作,因此作出了有利于他的决定。萨默塞特被任命为加来总督,那里的驻军是王室的唯一正规军。实际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萨默塞特同时掌握着法国境内属地和英格兰国内的大权。

   不久,一连串不幸的事件接踵而至,英国人在法国的灾难达到了极点。塔尔博特要收复加斯科涅的企图受到挫折。一四五三年七月,他在卡斯蒂荣败北,波尔多也在十月失守。总司令萨默塞特经受着失败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亨利国王疯了。他到威尔特郡度过七、八两月。他突然失去了记忆力,谁也不认得,甚至连王后也认不出。他能吃能喝,只是语无伦次,也不能走路。他有一年零三个月神志不清,复原以后他说,他什么也不记得了。虔诚的亨利摆脱人世的烦恼,进入了忘记一切的乐园。他呆呆地盯着气氛紧张的英格兰王国,喋喋不休地说着胡话。

   这些情况传出以后,玛格丽特王后企图当摄政王,但对立势力过于强大,兰开斯特派不敢采取这样的行动,而且玛格丽特有其他要事缠身。十月十三日,她生了一个儿子。很难说人们是否预料到了这一点,这件事象很久以后的詹姆斯时代那样,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人们的看法,它似乎永远剥夺了约克派的继承权。到此时为止,双方都不想采取激烈措施。如果兰开斯特派只在亨利生前掌理国政,约克派将在他死后继承王位,双方都会同意这个正常的合法安排。可是现在,兰开斯特派似乎要永远独占鳌头了。

   国王的神志不清导致了萨默塞特的垮台,使他再也无力经受约克的打击。约克的追随者诺福克向政务会控告萨默塞特,一四五三年十二月,萨默塞特被关进伦敦塔。约克实力雄厚,当上了摄政王。他通过国会采取各种行动,奉行比较温和的政策,可是一些人还是不能容忍他。他完全控制了政府机构,并且得到国会两院的支持,他可以发挥才能的时间并不长,但人们承认,政局在他统治下迅即好转。他冷酷而积极地***私人军队,取消私人防务,恢复商旅安全和全国的治安。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重要支持者中进行仇杀的几个人监禁起来,其中有德文郡伯爵。如果说他没有把狱中的萨默塞特提出受审,那只是宽容的缘故。他的支持者对他的宽容感到吃惊。政府掌握在他手中,他的前途由于国王得子而受到影响。他的权力或生命随时都会由于国王的康复而完结,但他坚持正义,恪守信用。这是他的清白之处,也是他的丰碑所在。在历史的镜子面前,他是一位爱国者,随时准备为维护修明政治而献身,不愿为了个人利益而反对国家。

   惊人的事件不断发生。人们普遍认为亨利断了香火,而他却得一子,他似乎永远陷入了昏愦状态,却又突然复原。一四五四年圣诞节时,他完全恢复了智力。他问身边的人自己刚才是否在睡觉,睡觉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玛格丽特将儿子抱给他看,并告诉他,她已经把儿子命名为爱德华。在那以前,亨利以呆滞的目光看着这个婴儿,人们唤醒他的一切努力均告无效。现在,他完全恢复了常态。他向苍天伸出双手感谢上帝。据帕斯顿家族的书信记载,他说,他“在那以前不知道别人对他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他患病时身在何处,现在才明白了一切”。他派施赈吏向坎特伯雷送去谢恩的捐献,宣布自己“对全世界广施博爱”,还说他“希望贵族也能步其后尘”。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在战争的旋涡中进入了二十世纪。她投入了近五十万部队,这是她有史以来向海外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南非的冲突起初只是小规模的殖民冲突,不久便需要全国作出极大..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八六年夏,人们并不能立即看出,在爱尔兰自治问题上的分歧使英国的政治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索尔兹伯里政府依赖自由党反对自治派,这一派在国会和..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格拉德斯通于一八八零年再次担任首相时,他的处境不如他在十二年前任职时那样顺心。那时内阁坚定,党内统一,通过了许多改革法案。如今表面上前程似锦,因为他在胜利..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头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她的人民正忙于完成美洲大陆的拓殖活动。南北战争开始时,从大西洋岸边向西拓居的运动已经进行了二百五十年,拓殖地..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大西洋彼岸,北军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紧迫的问题是在战败的南方恢复秩序和繁荣。谢尔曼军队所经之处和弗吉尼亚平原等南方大..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历史进入了长期的、承先启后的、迅速发展的时代,即进入了格拉德斯通和迪斯雷利担任首相的时代。这两位伟大的议会活动家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八五之间交..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当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严峻的考验、狂躁不安的拿破仑三世巩固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之时,莱茵河彼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八六一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腓特烈大帝之后登..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邦联失败了。南北战争中相当长的最后阶段,是北方征服南方的阶段。在钱塞勒斯维尔和葛底斯堡战斗、维克斯堡战斗、查塔努加战斗和奇卡莫加战斗发生之后,战争在同年..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三年春,波托马克河兵团和北弗吉尼亚兵团在拉帕哈诺克河两岸继续对峙。素有“勇士乔”之称的胡克曾在安蒂坦河战斗中指挥一个军而威名远扬..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波普将军在一八六二年八月一日抵达前线。这位新指挥官的任务就是在麦克莱伦部队从詹姆斯河一线回来同他会师之前,在不打大仗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战果。华盛顿..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形势对南方极为不利,人们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设在里士满的邦联政府和司令部不断接到令人忧郁的报告和数字,南方的处境似乎十分困难。北方彻底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零年,决定性的总统选举开始了。二月,南方的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要求北方各州废除《人身自由法》,停止干扰一八五零年颁布的《追捕逃亡奴隶法》的执行,服..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八五零年以后的几年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使美洲充满希望,使欧洲既羡慕又嫉妒。美洲大陆已被征服,得到哺育。在十年之间,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贸易增长了一..

美国史诗·第八

美国史诗·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标志着美国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在此之前,美国大陆的社会生活主要受欧洲的影响。随着一八一二年反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开始注意国内问题,背靠大西洋,把目光转..

英语民族的迁徙·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

英语民族的迁徙·(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就已进入人类的想象世界。早在希罗多德 [ 译者注: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有“历史之父”之称。 ] 时代,人们就传说在..

英语民族的迁徙·加拿大和南非·第六

英语民族的迁徙·(一)加拿大和南非·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的垮台急剧地加速了各国占领世界荒凉地区的活动。同拿破仑的长期斗争阻止了英语民族的扩张,可以用来建立第二大英帝国的人力和船只尽数耗费在..

帕默斯顿·第五

帕默斯顿·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帕默斯顿年逾古稀,仍在主持国政。除了托利党组阁的一小段插曲之外,他在一八五五年以后的十年里始终是英国首相。同俄国签订和约以后,他很快就遇到了另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也..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生活一如既往,只是由于通过重要的《改革议案》而略有变化。约翰·拉塞尔勋爵领导下的辉格党人是当时的执政者。拉塞尔家族从亨利七世时代就开始..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三零年,欧洲的良主势力又开始抬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建立了奥尔良王族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新国王路易·菲利普是革命党人菲利普·厄加利代的儿子。 菲利普·..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在英王乔治四世执政的十年期间,传统政治力量的格局迅速解体。一百多年来,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下议院就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同时,辉格党内部也进行着斗..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欧洲在一八一五年夏天实现了和平。这次和平比较持久,虽有内部骚乱和局部冲突,和平却一直维持到德意志扩张取代法国优势之时。在同法国革命和拿破仑..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欧洲和美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之中。波旁王族的一个年迈、顽强而放任的成员登上了法国王位,他对亲戚、谋臣和追随者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他的拥护者比他更..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八零九年三月选出的美国新总统。他在杰斐逊手下担任国务卿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比较固执,处理具体问题的艺术和判断能..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欧洲政治事务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封不动地在美国提了出来,全国普遍掀起有关法国革命的辩论。以法国革命为榜样的相应组织在杰斐逊思想的影响范围内到处出现,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军从海上撤离拉科鲁尼亚之后,西班牙便没有能够阻止法国元帅行动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各地的西班牙军队相继失败,只有无法消灭的游击队还在继续活动。..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皮特的后继者坚决进行战争,可是不如他那样内行。从一八零六年一月皮特逝世到一八零九年威灵顿上台这三年里,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她徒劳无益地远征地中海沿岸地区,..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零四年,皮特重新上台。他全力恢复英国的作战能力。英法再次开战以来,英国单枪匹马地对付拿破仑,在她历史上最困难的两年里单独坚持了战争。由于皮特的努力,奥地利..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的辉格党人,尤其是改革派和激进派起初对法国革命抱欢迎态度,不久他们便为其过火的行动而感到失望。十八世纪的伦敦经历过大规模的动乱,但在威尔克斯时代的打乱和一七..

法国革命·第十八

法国革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八九年震撼法国大地的巨大变革同世界上的历次变革有着根本的区别。英国曾在十七世纪经历了王室和人民之间的权力大转移,但国家的基本制度未受触动,或者至少很快就恢复了,..

美国宪法·第十七

美国宪法·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美洲独立战争已经结束,十三个殖民地获得了自主权。它们在战争中为自己的原始政治组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们根据一七七七年签署的《联邦条例》建立了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这个..

小皮特·第十六

小皮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罗金厄姆侯爵长期等待着组阁的机会,可是当一七八二年三月这个机会终于来到时,他的寿命只有四个月了。康沃利斯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投降一事对英国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野心..

印度帝国·第十五

印度帝国·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仅仅作为贸易机构建立起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日益迅速地发展成幅员辽阔的帝国。一七零零年前后,只有一千五百名英国人..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七年,华盛顿在费城北面的瓦利福奇避冬。每次战斗结束后,都有许多人开小差,他的军队只剩下九千人马。到了春天,部队还会减员三分之一。他们缺少衣物和..

独立战争·第十三

独立战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五年五月,美洲殖民地在宾夕法尼亚的恬静小镇费城的建筑业工会议事厅再次召开大陆会议。代表们是德高望重的律师、医生、商人和地主,他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紧..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乔治三世继位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在原则上和法律上,国王在决定政策、选择大臣、任用官员和确定支出的问题上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和权力。数百年..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五六年十一月,皮特初次作为国务大臣参加内阁。当时腓特烈大帝宣称:“英国长期处于临产的剧痛中,但她终于生下了一个伟人。” 自马尔博罗以来,还没..

美洲殖民地·第十

美洲殖民地·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皮特的上台和他指挥的世界性战争的胜利,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必须来研究一下美洲殖民地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悄悄地逐渐发展的情况。在十七世纪..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反对派强加给沃波尔的英西战争不久便扩大为一场欧洲大战。英国本想在西班牙殖民地和西班牙本土进行海陆战争,没想到却卷入欧洲战争。这次..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南海泡沫”的丑闻激起了托利党人的希望,他们似乎即将作为一支政治力量重新上台。辉格党政府已经信誉扫地。流亡国外的博林布鲁克此时满怀希望,同他在英..

汉诺威王朝·第七

汉诺威王朝·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一四年夏末,英国举国上下等待着乔治一世国王的到来。九月十八日,乔治在格林威治登陆。这位幸运的德意志王子不会讲英语,对自己的新王国也毫无热情。对他来说..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人注视着英国宫廷的一举一动。欧洲各地都知道,马尔博罗对安妮女王的影响已经消失。哈利通过巧妙的手腕和艾比盖尔的帮助力图建立托利党政府,以结束人人厌倦的战争。..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次彻底的胜利之后,荷兰人不愿再作必要的努力。他们在一七零二年曾经可怜地蹲在内伊梅根城墙的墙垛后面,英国的新指挥官手提军刀请他们出战,不过这已..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认为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是英格兰空前强盛的时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马尔博罗的军事天才不同凡响,他为女王献策时能够深谋远虑,这使日益强大的英..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西班牙王位战争爆发之时,双方不愿大动干戈,这是战争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现象。欧洲已经筋疲力尽,它的幻想也已经破灭。威廉和路易十四之间建立的新关系,反映了“海上..

大陆战争·第二

大陆战争·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国王刚刚出发去参加大陆战争,失去军队保护的不列颠岛便受到入侵的威胁。路易十四计划进攻英格兰,因此詹姆斯国王有了复辟的希望。两年来,詹姆斯二世在圣日尔曼的流亡..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岳父赶下不列颠王位的伟大亲王威廉,从童年开始就在严酷的环境中生活。他幼年丧父,终身无子。他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因为他是为了国家的..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奥朗日亲王威廉密切注视着詹姆斯国王的行动。海德兄弟二人丢官不久,出类拔萃的荷兰人戴克维尔特使作为威廉的使节到达伦敦,其任务是代表他请求詹姆斯采取比较温和的措..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詹姆斯一世执政以来,王权同国会的斗争一直左右着英格兰社会。现在,这一斗争又恢复到它开始时的状况。八十年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使君主政体在表面上几乎恢复..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二世发现新的国会选举并没有使他的处境有任何好转,便使国会又休会了一年左右。在这次休会期间,“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初次得到应用,这两个党派从此使不..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六七三年二月的国会会议上,查理二世了解到,他的臣民对于同荷兰新教共和国进行战争感到厌恶。在他主动卷入的这场战争中,他不是英格兰贸易的保护者,而是路易十四的..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请回国王的这届国会是一个力量均衡的国会,代表全国的对立势力。它成功地解决了恢复王政所遇到的政治问题。然而,它不是合法的立宪机构,因为它不是国王下令召开的。人们认为..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护国公克伦威尔死后留下的真空是无法填补的。他在临终时指定他的长子理查德为继承人,但他的话“模糊不清,而且不完整”。理查德被他的政敌谑称为“摇摇欲坠的家伙”,他心地善..

护国公·第二十

护国公·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君主制不复存在了。上议院已被撤消。英格兰的国教陷入瘫痪状态。下议院剩下的议员也寥寥无几,被人轻蔑地称为“残余国会”。他们自以为身居高位,是国会事业的最后一点标志。他们认..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处决查理之前,英格兰共和国甚至就诞生了。一六四九年一月四日,一小撮屈从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下院议员决定:“除了上帝,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基础……英格兰下议院是由人..

弑君之斧·第十八

弑君之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到一六四六年春天,保皇派完全失去了对议会军进行武装抵抗的能力。雅各布·阿斯特利爵士随着国王的最后一股部队在斯托昂瑟沃尔德 [ 译者注:英国的一个小集镇。 ] 的战斗中失败被..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四四年初,查理国王控制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他在牛津有规模可观的国会。他在军事上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但苏格兰人的入侵扭转了局势。他们在大军南下的..

大叛乱·第十六

大叛乱·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同国会在一六四二年的头几个月里进行的谈判,只是加深了双方的分歧。他们都在加强自己的力量。圆颅党 [ 译者注:即英国议会派,其成员皆剪短头发,故名。 ] 的一名军官写道..

国会造反·第十五

国会造反·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各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强迫国王去做他最担心的事情。苏格兰侵略军占领了达勒姆和诺森伯兰。他们的领袖同英格兰的议会势力和清教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提出了对苏格兰有影响的..

个人独裁·第十四

个人独裁·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的个人独裁并非悄悄地或逐渐地建立起来的,他公开宣布过自己的意图。他说:“我们通过经常召开国会会议已经向人民表明,我们是喜欢让国会发挥作用的。然而,它最近滥用权..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即位不久的查理一世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于对此深有研究的日耳曼历史学家兰克的手笔。他写道,查理一世“刚满二十五岁,可谓风华正茂。他骑在马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