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遇刺·第四

繁体

皇太子遇刺·第四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

出自————《战争通史》

  在海军部,1914年——表面的平静——科诺皮什泰会见——黑手——波蒂奥雷克将军——萨拉热窝的悲剧——奥地利的愤怒——康拉德的机会——切尔施基受训斥——德国的煽动——奥地利的询问——奥皇致德皇的信——康拉德的觐见

  01

  1914年新年开始,空气清冷而平静。由于英国和德国在近东事务上的合作,殖民地条约谈判有进展,英国内阁的焦急与疑虑减少了。实际上,在上一年秋,在为完成我们业已公开宣布对德计划所必不可少的海军费用预算上,我遇到最顽强的抵制。财政大臣一反他关于阿加迪尔的演说的基调,率领内阁多数,进行激烈的反对。我说明,除非计划得以落实,否则我就辞职。圣诞节使这场针锋相对的内部争论暂停下来。1月3日,劳合德·乔治先生在《记事日报》(Daily Chronicle)上发表了一则记者采访记,在采访记中他谴责了军备支出的愚蠢性,他尖锐地谈到了伦道夫·丘吉尔勋爵1886年因为经费问题而辞职的事,并宣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是从未有过的太平。我原在比亚里茨附近度假,回来途经巴黎会见了普安卡雷总统和几位重要部长。我深感那里的政界有一种不安的气氛。劳合德·乔治先生的记者访谈似乎使他们感到慌张了。

  这一年,随着时光消逝,我们内阁中持危险正在过去的看法的人逐渐增加。我所以能使全部海军预算在内阁获得通过,只是因为内阁的多数反对派在他们行将卷入爱尔兰争吵最激烈,那里随时可发生的***,不想看到我辞去海军大臣职务。当时就连外交部警惕的监视者也逍遥自在。议会两院显得好像就不存在外交事务似的。英国政府中有乐观情绪,在法国议会中也有。左翼各党掌握全权。他们竭尽全力要修改1913年通过的三年兵役法。实际上,后来只是由于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兵役法才得以维持下去。折衷办法规定第三年的老兵退役,同时征召两组新兵作为补充。这一年,法国总统自1870年以来第一次出席德国大使馆举办的宴会。这一年,19年来我们第一次接受德国邀请,在6月的赛艇大会周派出一支英国分舰队访问基尔。我们派出我国4艘最精良的战舰参加德皇的招待会。同时,我们还派出4艘战列巡洋舰赴喀琅斯塔特向俄国人表示同样的情意。

  但在这种表象之下,大国间的关系仍不断紧张。俄国陆军不断扩大和改进,军用铁路建设迅猛推进。法国用各种方式同意对三年兵役法的巨大让步。德国不仅在扩充陆军和海军,而且还在用5000万英镑的资本税紧锣密鼓地采购军用物资和制造军火与设备。德国淬化钢和制造武器与军用设备所需的各种稀有金属,单就我们知道的——钨、铝、钒、镍、锑、锰——的进口,仅1914年一年就超过前3年的总量。德、俄报纸和大学教授之间的文字战不断,各种不愉快的和难听的指责不绝于耳。俄国陆军大臣授意发表声明,大谈俄军战斗力的加强。夏天,爱德华·格雷爵士要求我安排第一海军大臣巴滕贝格的路易斯亲王与俄国海军当局举行类似于1906年以来法、英参谋部之间曾多次进行的那种会谈。谈什么无关宏旨,会谈本身是重要的,而且被有意说成是重要的。在德***界盛行大量含糊的关于战争的谈话。但和平力量似乎仍然占有优势,英、法两国的政治舞台上则充满党派政治和激烈的派系斗争。

  02

  皇太子弗兰茨·斐迪南一生的最后几个星期充满了令人感兴趣的事情和重大活动。6月中旬,他在科诺皮什泰接待作为他的客人的德国皇帝。三日内两人一直密切交谈。据威廉二世向德国外交部所说,话题主要是皇太子对匈牙利人的反感,他讨厌他们的中世纪式的习惯及其对国界内其他民族的压迫。他强调了不断对蒂萨伯爵施压的重要性,要使他停止虐待匈牙利的罗马尼亚人,以免挑起三国同盟与罗马尼亚之间的不和。他说曾经讨论过的另外几个话题是希腊与土耳其的关系、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的行为和由奥地利驻柏林大使取代匈牙利索杰尼伯爵。据谣传,涉及的话题不止于此,有人断言他们阴险地审视了整个欧洲形势,德国皇帝对皇太子说:“假如我们不立即给予打击,形势会愈来愈糟。”从以后发生的情况看,似乎可以肯定,他没有明确许诺在任何特别情祝下德国都向奥地利提供援助。

  访问结束,德国皇帝前往他在科孚岛的郊区住宅,弗兰茨·斐迪南则赶赴波斯尼亚,视察要在那里进行的陆军演习。他们的行程安排曾广泛宣布。奥地利军队要在塞尔维亚垂涎三尺的这个省进行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而且此后这位皇位继承人还要在夫人陪同下正式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他定于6月28日入城。这个日子是1349年塞尔维亚的“画眉之乡”科索沃波列惨败的周年纪念日。在塞尔维亚人们熟知这一切并为此而忧伤。此次访问也是为了伯爵夫人,或者说现已成为霍恩贝格公爵夫人的霍特克。她极为正式地坚持越来越强烈的愿望,要求举行仪式得到承认。她要去萨拉热窝她丈夫那儿,而为她的单独行程所作的安排充满了专为皇帝本人的旅行所用的繁文缛节。帕尔伯爵在细读行程方案时可能会大叫丢脸,“我们是为什么来的?”皇帝很可能会加速离开维也纳去伊施尔河,以免接受或者拒绝这种要求!

  1903年在贝尔格莱德杀死国王亚历山大和王后德拉加的塞尔维亚军官,为相互保护,紧密抱团,组成一个称为“黑手”的秘密社会。这个破坏性的社团以早期耶稣会的纪律和俄国民粹主义者的方法培育出了狂热的爱国主义。他们与塞尔维亚统治阶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说王世子亚历山大、首相帕希奇和总司令普特尼克不时地同他们在一起;他们的领袖陆军上校迪米特里耶维奇此时实际上是塞尔维亚情报处的首脑。尽管扑朔迷离,但几乎可以肯定,谋杀访问波斯尼亚的皇太子的这个阴谋是由迪米特里耶维奇策划的。很多狂热的青年——其中大多数还不满20岁——被煽动前往萨拉热窝。在他的授权下,他们人人都装备了炸弹和布朗宁手枪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他发给他们旅费和生活费。还发给他们氰化钾,作为自杀时使用的最后手段。从战后被揭露出来的情况看,帕希奇及其几个同僚无疑是了解正在进行的阴谋的。此时,塞尔维亚政府与“黑手”组织在如何管理新获得的马其顿领土上意见不一致。据说政府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下令其边防当局阻止密谋者进入波斯尼亚,但这些本身就是“黑手”组织成员的边防当局,反而加快了他们的行程。还有情况表明,政府设法警告维也纳,说皇太子在访问波斯尼亚和萨拉热窝期间有危险。实际上,塞尔维亚驻维也纳公使约万诺维奇几乎肯定把这种意思向贝希托尔德的一位下属作了含糊其辞的说明。即使有人听取了这些情况,也认为它们是荒谬不合理的。皇太子注意到他的访问有危险,他试图劝阻夫人同他一起出访,但未能成功。作为亲王和军人,他自己认为理应践约。

  在这些情况下,原本应该采取最紧迫的军、警预防措施的。然而不,疏忽和漫不经心竟严重到了如此程度,以至于有人侮辱性地猜疑皇太子的生命在奥匈帝国政府最高层并不受重视。此时,波蒂奥雷克将军到来,要作更为严密检查。他是仅次于康拉德的奥匈帝***界首脑。康拉德在1908年应邀出任参谋长时亲自举荐他接任其原位。波蒂奥雷克是一个几乎像修道士那样自律的、精明强干目光锐利的军人,性格中有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因素,与皇帝的朝廷中年迈官员的亲密无间和小心发展的联系,使他的根基很稳固。在此刻他作为波斯尼亚的军事长官,对皇太子访问波斯尼亚首府期间的安全负有比任何人更大的责任。不知是心怀恶意还是纯粹无能,他竟然完全忽略了他的职责。从他后来的军中履历看,对他应持较宽厚的看法。但无疑他十分清楚,宫廷中是多么强烈地反对授予索菲娅公爵夫人以皇家荣誉。人们认为她的地位是不会得到不适当的提高的。几乎没有派什么警察来,沿街没有布防军队,近处也没有备用宪兵队。这种安排导致了灾难,而且,如此草率的措施,在执行时更是一片混乱。

  6月28日下午,皇太子同夫人进入萨拉热窝。谋杀精心策划好了。至少有7名刺客已在皇族可能经过的路线各点上布定岗位。三座桥的每一座都已有二、三名凶手把守等候。第一次袭击是在去往市政厅的路上进行的;只不过炸弹由汽车背后滑落,因而其爆炸仅仅伤了两名随从军官。抓住了凶手后,皇太子继续去市政厅,在自然会很愤怒的心情中听取了欢迎辞。警察的预防措施似乎相当松懈,汽车的主人、坐在司机旁边的哈拉赫伯爵跟军事长官波蒂奥雷克搭讪:“阁下安排警卫兵保护殿下了吗?”军事长官不耐烦地回答,“哈拉赫伯爵,你以为萨拉热窝到处都是刺客吗?”皇太子提出改变回程路线,到两名受伤的军官接受治疗的那所医院看一看。当被告知已抓获了扔炸弹人时,据说他讲道,“尽快处以绞刑,否则维也纳将授予他勋章。”一句多不可思议的苦涩话!这几乎是他最后一句话!哈拉赫伯爵想要站到左踏脚板上去保护皇太子。弗兰茨·斐迪南说,“别干傻事。”四辆汽车依照原来次序从医院开出,进入拥挤的人群,但速度加快了。在弗兰茨·约瑟夫大街入口处,警察已经控制不了的人群拥塞了街道,此时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汽车折回了原来的道路。面对皇家来宾坐着的军事长官波蒂奥雷克告诉汽车司机他拐错弯了。汽车减速并驶近左边的人行道。此时一个年轻人在距汽车3码处连开2枪。皇太子依然笔直地坐着;夫人倒在了他怀里。二人间喃喃地交换了几句话。一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已被射中。但子弹已击穿了皇太子颈部的动脉,击穿了夫人的腹部。两人都失去知觉,在15分钟内咽气。凶手是一个名叫普林齐普的塞尔维亚学生,被群众抓住了。他死于狱中,近几年他的同胞立起一块纪念碑,上面记载着他的丑行以及他们的丑行。这就是萨拉热窝惨剧。

  在那几天,我十分挂念海军的准备工作和海军航空兵的创建,我把清晨时间花在阿佩文的中央飞行学校,而后驱车返回朴次茅斯,在港口对面的渡口买当日报纸。我记得我是在汽车等着时读到这个消息的。当时我有一种突然而又强烈的感觉,感到有某种不祥而且难测的事情发生了。整个下午我留在正在建造很多新船的造船厂,直到深夜才回到海军部。我们的舰队司令从基尔电告,奥地利皇帝得知谋杀消息后,立即停止了戏剧演出,结束了赛艇会和庆祝活动。我经考虑认为,应当立即从波罗的海撤回我们的大舰队。舰队于6月30日穿过了从波罗的海通向北海的大小海峡。

  萨拉热窝的罪行激起了整个奥匈帝国的愤怒,帝国内各民族勃然大怒,对塞尔维亚心怀憎恨,与政府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我们必须设身处地想一想,才能判断他们的感情。试着设想爱尔兰是一个军事力量在增强、敌意在加深的共和国;它不是一个岛国,它的边界毗邻威尔士和苏格兰;有一个激烈而积极的泛凯尔特阴谋要联合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组建为反英格兰的外国独立同盟,威尔士亲王因公前往卡那封,被由爱尔兰秘密会社组织和派遣、用爱尔兰都柏林军火库供应的武器武装起来的一伙刺客杀害!这与现在在哈布斯堡领地内所造成的局面正好类似。几天来,奥地利各族人民的愤怒表现为反塞尔维亚的暴力示威和攻击塞尔维亚代表和机构。英国驻布达佩斯总领事报告,匈牙利人甚至更加愤怒。“对塞尔维亚及其一切盲目仇视的浪潮正席卷全国。”他认为匈牙利人民“愿意不遗余力地对令人蔑视和厌恶的敌人进行报复”。

  皇帝虽然基本上对暗杀感到震惊,而且憎恶塞尔维亚,但他个人对悲剧还是决计采取温顺甚至冷静的态度。他一闻噩耗即对帕尔伯爵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表明了他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可怕!全能之神不容许向他挑战而不受惩罚。……一种较高层的势力恢复了我不幸无力维持的旧秩序。”这话是指保佑哈布斯堡王朝的上帝施行了对堕入贵贱婚姻的皇位当然继承人的惩罚。

  康拉德长久等待和经常恳求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仍然要求立即对塞尔维亚宣战。立即动员和进军!过去抑制过他的那些人都不在了。埃伦塔尔死了;皇太子死了;而且康拉德发现贝希托尔德伯爵并不反对,而是同意。贝希托尔德已下定决心。但作为外交大臣,在皇帝面前他不能单独行动。政体要求他必须取得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位首相的同意。匈牙利人蒂萨伯爵是一位杰出人物,一位有影响力有个性的人,精明、果断、说话斩钉截铁、有远远超出他的高级职权的政治影响。7月1日贝希托尔德告诉蒂萨伯爵他有意把“萨拉热窝的可怕行为,作为向塞尔维亚算账的理由”。蒂萨反对;他警告他的同事,他指出算账是“致命的错误”,可能带来难测的后果。当日他向皇帝上书说,塞尔维亚尚未被证明有罪,如若塞尔维亚政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那末帝国开战(除非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会使自己作为和平的干扰者暴露于全世界面前。他坚持进行调查。他详述了罗马尼亚不能令人满意的态度。他力主在与塞尔维亚绝交前,采取一个重大的预防措施,即与保加利亚签订同盟条约。另一方面,康拉德和将军们则不住地叫嚣战争。

  康拉德有他自己的说法。

  “7月1日,我再次同贝希托尔德谈话,他说皇帝陛下也希望等待调查的结果。他还说施蒂尔克伯爵和蒂萨伯爵恳求保持清醒的头脑。蒂萨反对对塞尔维亚动武;他忧心忡忡,担心俄国可能攻打我们,而德国可能会弃我们于危难之中。另一方面,施蒂尔克则表示调查将为采取进一步行动提供根据。我提出只有猛攻才能阻止来自塞尔维亚的危险的看法。在塞尔维亚庇护下所犯的谋杀就是宣战的理由。至于贝希托尔德担心德国和罗马尼亚会弃我们于危难之中这一点,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同德国结盟的结果会是那样的话,那末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任何事情了。

  “那位大臣对我说,他已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在备忘录里他要求德国保证罗马尼亚抗议三国同盟。我抗议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问德国是否会保护我们的后方不受俄国侵犯的那种态度。” [ 原注:赫岑多夫·康拉德·冯,《我的军旅生涯,1906—1918》,第4卷,第34页。 ]

  03

  6月30日,德国驻维也纳大使切尔施基向柏林报告说,他正在利用一切机会“私底下但非常认真而严肃地劝告不要采取过急步骤”。德国皇帝对这个报告做出的初步评论非常著名。“谁授权他这样做的?那是极端愚蠢的;这完全不关他的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奥地利打算做什么完全是奥地利的事。以后如果事情搞糟了,有人会说是由于德国不愿意所致。切尔施基还是别干这种蠢事了!必须处置塞尔维亚人,而且要尽快进行。”7月1日,奥匈帝国首相府首席常务行政官员霍约斯伯爵会见了一位叫维克托·瑙曼博士的德国政论家,后者与德国外交大臣冯·雅戈和德国外交部的施图姆两人过从甚密。瑙曼宣称,不仅在陆军界和海军界,而且在宰相府所在地威廉大街,对俄国进行预防性战争的思想已不像一年前那样完全不予考虑。同英国就非洲和葡萄牙殖民地问题达成协定和英国舰队出访基尔,都是作为一个关系改善的证明来安排的,因此,他们深信英国不会干预欧洲战争。他说,施图姆曾非常认真地对他说过俄***备的危险。法国由于困难重重或许不得不对俄国施加影响,希望和解;然而,假如欧洲战争最终爆发,三国同盟就是现在也是足够强大的。如果此刻用适当方法向威廉皇帝进言,“当他对萨拉热窝谋杀盛怒之时,他将对我们做出一切保证,他将坚持这些保证,甚至战争爆发也在所不惜,因为他认识到对君主制原则正面临着危险。德国外交部不会反对这一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刻对做出重大决策有利。……奥匈帝国如果不利用目前这个时机,它作为君主国和大国的地位就将丧失。”

  这种非常强烈的暗示使贝希托尔德在次日接见切尔施基时抱怨,过去德国给予奥地利的支持不够,现在也不知道德国持何种态度。切尔施基回答说,这是由于奥地利习惯于阐述思想而没有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所致。只要奥地利提出明确的行动计划,柏林就会把奥地利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同日,现已充分了解外交部政策的切尔施基对奥皇明确地说,无论什么时候为保卫最重要利益而出现问题时,皇帝陛下都可指望德国作君主国的坚强后盾。至于这种重大利益是否正处于危险中,这必须由奥地利自己做出决定。……“我的皇帝会做奥匈帝国每一项坚定决策的后盾。”完全可以相信弗兰茨·约瑟夫满意地记牢了这番话。对于一个人民已愤怒得发狂的盟国来说,不能想象还有比这还要露骨的煽动。因此,从某方面说,在此阶段我们发觉两个皇帝和两个外交部都站在康拉德一边,主张对塞尔维亚采取武力行动,唯独蒂萨伯爵反对。

  贝希托尔德心中直认为,对塞尔维亚的惩罚是严厉、迅猛和局部的事情。他为自己画了一张画;发出最后通牒后由奥地利部队按其平时编制,不作声势浩大的动员,毫不迟延,立即夺取塞尔维亚的城市或地区。1913年他就强迫康拉德接受这一意见,而这位参谋长反复解释,采取这样一种军事行动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不动员就什么都不能做。“你胡思乱想些什么!”1913年10月康拉德对他大声叫喊道。但贝希托尔德坚持他的想法,“如果我们动员,波蒂奥雷克就会有8万步兵,而现在,他只有2.5万步兵,且分散于波斯尼亚全境。”他担心会有16天的延误,那是下达动员令至跨过塞尔维亚边界必然要用的时间。他害怕在此16天内欧洲可能发生事端。长驱直入塞尔维亚和占领“足够大一片领土”是一回事,这样会使欧洲面对既成事实;而实施可怕的动员过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刻,贝希托尔德没有为康拉德的反对所吓倒,仍然念念不忘“立即也就是不进行动员就展开军事行动”。但对此,蒂萨伯爵也不同意。

  首先必须弄清楚德国是否支持和批准,于是,7月4日贝希托尔德派他信任的心腹朋友霍约斯伯爵前往柏林与德国的头头脑脑进行个人协商。霍约斯带着两份文件,第一份是蒂萨所敦促的主张使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同盟的备忘录,第二份是弗兰茨·约瑟夫致威廉二世的亲笔信。这两份文件没有一份提及贝希托尔德考虑的突然入侵塞尔维亚,因为这是有违蒂萨讲定的条件的;但此外霍约斯伯爵有口头解释要说。这些解释中包括贝希托尔德的“坚决计划”,而这似乎是柏林所希望的。对奥皇的亲笔信有必要作大段的引用。

  “根据迄今公布的一切证据,萨拉热窝事件不是个人所为的血腥行为,而是贝尔格莱德精心策划的阴谋的结果。即使无法证明塞尔维亚政府涉嫌此案,这一罪行也是由塞尔维亚政府指引全体南部斯拉夫人在塞尔维亚旗帜下联合起来的政策所激起的,而此种事态的长期存在构成了对我的皇室和我的领土的永久威胁……

  “我的政府的努力在未来必然趋于孤立和削弱塞尔维亚。在这方面的第一步应当是加强保加利亚现政府的地位,以便使实际利益与我国完全相同的保加利亚不至于重新奉行亲俄政策。

  “假如布加勒斯特清楚地认识到,三国同盟决心不摒弃保加利亚加入同盟,而且还准备引导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联合并保证后者的领土完整,罗马尼亚人民也许就会放弃那条因受塞尔维亚的友谊和俄国的和睦驱使而走上的危险道路。

  “假如这点成功了,可以进一步努力使希腊与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和解;然后有可能在三国同盟的保护下形成一个新的巴尔干同盟,其宗旨是限制泛斯拉夫思潮的泛滥和保障我们国家的和平。

  “然而,这只有在目前构成泛斯拉夫政策的中枢的塞尔维亚作为巴尔干国家中的一个政权要素被消除后才有可能。

  “在新近波斯尼亚发生可怕事件之后,你也会确信,现在没有必要再去考虑使塞尔维亚与我们分开的这种对抗,只要贝尔格莱德的这个煽动犯罪的中心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全欧各君主国坚持和平的政策就会受到威胁。” [ 原注:《奥匈帝国的外交政策》(Oesterreich-Ungarns Aussenpolitik)(奥地利官方文件汇编),第8卷,文件9984号;考茨基,《德国关于大战爆发的文件》(Die deutschen Dokumente zum Kriegsausbruch)(德国官方文件汇编),第1卷,文件13号。 ]

  7月5日,康拉德在舍恩布伦宫受皇帝接见。

  “马上讨论政治形势。皇帝陛下从各方面对形势作了综述,对其严重性了如指掌。我也向皇帝陛下表达了我的观点,即与塞尔维亚开战势不可免。”

  皇帝陛下:是的,完全正确,不过,如果那时他们、尤其是俄国全都对我们发起进攻,这仗怎么打?

  康拉德:德国肯定将保护我们的后方!

  皇帝陛下:(疑惑地看了看康拉德,然后说)你对德国有把握吗?

  此时康拉德说,皇帝曾吩咐皇太子弗兰茨·斐迪南在科诺皮什泰询问德皇,未来奥地利能否无条件依靠德国,德皇避而不答。

  康拉德:不过,陛下,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怎么办。

  皇帝陛下:昨天晚上我们已经照会德国,要求做出明确回答。

  康拉德:如果回答的大意是说德国站在我们一边,那末我们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么?

  皇帝陛下:在那种情况下,是的。(想了一会儿后,他接着说)但如果德国不给我们这样的回答,那末怎么办?

  康拉德:那末,当然我们就孤立了。不过,我们应当很快获悉答案,因为重大决策取决于它。

  皇帝陛下:德国皇帝现正赴斯堪的那维亚旅行。无论如何,我们得等这个回答。

  “我得到的印象是,皇帝陛下对德国不放心,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推延了决策。

  “接见到此为止进展顺利,此时皇帝陛下有些激动,当时我提出有必要颁布戒严令,以防塞尔维亚在君主国内还有进一步的企图,关于这一点,我指出,在我君主国其他地区也要做好准备,防备与波斯尼亚事件类似的事件,这种事件可以是针对个人的、军队总部的,也可以是针对重要目标如桥梁的。”

  皇帝陛下:这一切(即戒严令)都将在动员时发生。

  康拉德:那时就太晚了。

  皇帝陛下:不,那(即戒严令)是不可能的。

  康拉德:但没有别的可取代它。

  皇帝陛下:但我不会那样做。

  康拉德:听从陛下指挥!我的职务使我不得不提出这个建议。

  (至此,皇帝再次平静下来。)

  康拉德:我至少要请求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炸弹这类东西,并制订法律程序来对付持炸弹的那些人。

  皇帝陛下:好,我命令有关部门的首脑去处理。

  接见在愉快和活泼的气氛中结束。

  “星期三,”皇帝说,“我要去伊施尔河。”康拉德问他,自己是否可以去蒂罗尔。他的主人说,“当然,你也必须休养。” [ 原注:赫岑多夫·康拉德·冯,《我的军旅生涯,1906—1918》,第4卷,第36—38页。 ]

附录、中东绥靖政策备忘录

附录、中东绥靖政策备忘录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陛下政府对1921年初伊拉克的形势最不满意。大战后一直维持着英国直接统治的制度,在前一年夏季垮台,当时,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局部反抗发展为严重的叛乱,历经重重困难才在印度增援..

世界危机的结束·第二十

世界危机的结束·第二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概述:决定性行动——德国的战争计划——动员和战争——德皇的试验——致命的潮流——边界和马恩河——伊瑟河和僵持——“格本号”和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防守对进攻——历史..

恰纳克·第十九

恰纳克·第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希腊士兵——沉默的紧张——英国的冷漠,法国的敌意——美国退席——古纳里斯的呼吁——精疲力竭的劳合·乔治——与俄国的协议——土耳其暴行——希腊对君士坦丁堡的设计——决定性战役:阿..

希腊悲剧·第十八

希腊悲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回顾——韦尼泽洛斯的崛起——大战中的希腊——康斯坦丁的神圣权力——全面胜利——对色雷斯和士麦那的承诺——年轻的国王——猴子咬人——希腊选举——韦尼泽洛斯下台以及对此的反应——..

土耳其还活着·第十七

土耳其还活着·第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你愿意支持什么就支持什么吧!不过有一群可怜的人,他们在见到自己所希望见到的结果以前,将乐意洒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奥利弗·克伦威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土耳其——协约国..

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第十六

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第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选举协议——基础濒临崩溃——北爱尔兰的反应——致詹姆斯·克雷格爵士的信——圣灵降临周的辩论——是容忍还是轻信?——迈克尔·科林斯——佩蒂戈和贝尔利克— —爱尔兰宪法:..

爱尔兰协议·第十五

爱尔兰协议·第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德·瓦勒拉的拒绝 — — 爱尔兰自由邦众议院内的辩论 — — 我成了实施协议的负责人 — — 主要目标 — — 北爱尔兰的防御 — — 爱尔兰的领袖们 —一 份初步调查报告 — — 克雷格和科..

爱尔兰的幽灵·第十四

爱尔兰的幽灵·第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 原注:本章及下一章内容可参阅第16章末地图。 ]唉!弟兄们淌着鲜血!唉!创伤几时能愈合!岁月严酷无情!吾辈仇恨何时方能止休?吾辈良心,怎能躲避邪恶?克制贪婪掠夺,实因惧怕神..

维斯图拉河的奇迹·第十三

维斯图拉河的奇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我们走向世界胜利之路的下一步是摧毁波兰。”——托洛茨基关键——波兰问题——波兰的危险——布尔什维克的集中——波兰的前进——乌克兰——入侵波兰——停战谈判——致命的条..

俄国内战·第十二

俄国内战·第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幽灵的战争——农民——农民的长老或代表——半心半意的政策——寇松勋爵的批评——北俄罗斯——新建的旅——后卫——撤出——临别的打击——履行义务——高尔察克的垮台——援助的撤回—..

和平条约·第十一

和平条约·第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虽然我们得到了和平,但要解决所有事情还将要很长的时间。虽然风暴已平息,但在一场风暴后大海的波涛起伏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塞尔登《席间谈话》(Table Talk)领土问题的解决 — ..

“三头政治”·第十

“三头政治”·第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致你们全体三人,这个伟大世界的元老院议员。”——《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11,6威尔逊与预备条款 — — 贝克先生的第二次电影效果 — — 德国人的看法 — —断章取义的引述 — —..

未完成的任务·第九

未完成的任务·第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布尔什维克主义威胁要以武力来强行统治那些反对过它,且应我们的要求组织起来的人。如果在他们为我们的目的服务时,在他们承受一切风险时,我们说,‘谢谢你们,我们非常感激你们,你..

国际联盟·第八

国际联盟·第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三个阶段——有缺点的程序——最高级会议——双重关系——国际联盟委员会——盟约的起源——英国的贡献——怀疑态度——总统的国书——委任统治问题——自治领的观点——总统和自治领总理—..

和平会议·第七

和平会议·第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1814—1919 — — 文献 — — 电影制作 — — 顶峰上的威尔逊 — — 国会选举——敌对的参议院 — — 威尔逊的误解 — — 后果 — — “普通老百姓” — — 秘密条约 — — 在胁迫下 — — ..

十四点·第六

十四点·第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停战谈判——豪斯上校的说明——10月29日的会议——劳合·乔治先生的拒绝——豪斯上校的威胁——首相的顽强态度——协约国的保留意见——海上自由——达成一致——法..

干涉·第五

干涉·第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顿河上的科尔尼洛夫和阿列克谢耶夫——俄国志愿军的兴起——在阿尔汉格尔的军需品——西线的严峻形势——美日跷跷板——新角色:马萨里克教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布尔什维克的背信——令人..

可怜的俄罗斯·第四

可怜的俄罗斯·第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不愿意为社会革命胜利而牺牲他祖国的人不是社会主义者。”——列宁“我是永远否认一切的精灵。”——《浮士德》中的默菲斯托菲里斯语缺席者——“无名野兽”——回顾——1917年3月革命..

复员·第三

复员·第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战争结束了,老战士静坐着,整个世界忙于护理创伤;整个世界,阴沉而可怕,它嘲弄着征服者凯歌的轻快旋律。”——拉迪亚德·吉卜林新政府的组成——在陆军部——陆军中的严峻形势——补救办法..

民众·第二

民众·第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军需部的问题 — — 工作、工资和原料 — — 军需工业的复员 — — 战时团结 — — 党派政治的复活 —— 劳合·乔治先生和自由党人 — — 和平大会及其代表们—— 大选 — — 强硬路线 — — 全..

“战时魔力的消失”·第一

“战时魔力的消失”·第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4个世纪的持续时期——胜利的庆典——喜悦与反应——世界的主人——停战梦——聚会——俄国——德国的机会——新武器——新贵族——不正常条件——无法预见的形势——和平的震动—..

俄国的崩溃·第二十四

俄国的崩溃·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7年协约国的前景——突然的沉寂——沙皇的苦难——革命的制造者——罗江科向沙皇吁请——沙皇的退位——俄军的毁灭011917年3月13日下午,俄国驻伦敦大使馆通知我们说,他们已经..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第二十三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6年的协约国计划——俄军的攻势——俄军力量的恢复——意大利向沙皇呼吁——俄军最伟大的胜利——德国的决定——恢复防线——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法金汉被撤职——兴..

法金汉重返西线·第二十二

法金汉重返西线·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5年的战果——法金汉的最高地位——不自觉的征服者——他的观点没有改变——德国在东线的另一选择——凡尔登——康拉德与法金汉——主张分歧圣诞节又来临了;法金汉和康拉..

对塞尔维亚的清算·第二十一

对塞尔维亚的清算·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保加利亚和达达尼尔海峡——苏夫拉湾战斗——保加利亚的决定——内部的斗争——兴—鲁对德军总司令部——法金汉的反驳——洛斯与香槟战役——西方协约国的战败——马肯森在..

华沙的陷落·第二十

华沙的陷落·第二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俄军的灾难——德军进军的停顿——德国人的焦急——法金汉的问题——兴—鲁的野心——德皇与对立的两派——华沙的陷落——围攻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的陷落——..

在达达尼尔海峡那边·第十九

在达达尼尔海峡那边·第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金汉的信条 — — 德国的新打击力量 — —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 —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反应 — — 对法金汉的压力 — — 进攻点 — — 皇太子 — — 第11集团军的集合— ..

冬季会战·第十八

冬季会战·第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兴—鲁的东线计划——俄军的力量与弱点——“巨蟹”——轻率的泄密——蟹钳运动——第10集团军的迂回运动——德军前进——俄第20军——战役的结果——普热梅希尔的陷落01兴登堡占了法..

东进还是西击?·第十七

东进还是西击?·第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喘息时间——巴尔干各国——对比的命运——防御的优势——柏林的紧张关系——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兴登堡的挑战——德皇的决定——贝希托尔德的离开——德国的第一次恢复——英..

罗兹战役·第十六

罗兹战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金汉与东线——伊普尔——可靠的信使——亨奇的任务——兴登堡—鲁登道夫的问题——伊普尔:11月11日——法金汉的第二个想法——从托伦挺进——罗兹战役——运气转折——舍弗的功绩..

第二回合·第十五

第二回合·第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间歇——法金汉掌权——向北海赛跑——法金汉的新计划——安特卫普——佛兰德的英军——伊普尔之战的影响——兴—鲁的新军——法国对俄国的请求——大公的计划——德国对奥地利的援助..

首战马祖里湖区·第十四

首战马祖里湖区·第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下一个任务——兴—鲁的计划——德军的重新组合——吉林斯基的部署——弗朗索瓦的迂回运动——弗朗索瓦的成就——俄军的反击——弗朗索瓦在追击中改变方向——伦嫩坎普夫军队的..

坦嫩贝格之战·第十三

坦嫩贝格之战·第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国人的记述——萨姆索诺夫——几种战略考虑——萨姆索诺夫的进军——伦嫩坎普夫——吉林斯基——萨姆索诺夫的险境——伦嫩坎普夫的迟钝——德军的两难处境——俄军的无线电报—..

对东普鲁士的入侵·第十二

对东普鲁士的入侵·第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俄军西北战线——对方的司令官——德军的部署——第一次遭遇战:贡宾嫩——麦肯森的败退——贡宾嫩战事以后——电话交谈——兴登堡——鲁登道夫——霍夫曼——鲁登道夫的到来..

伦贝格之战·第十一

伦贝格之战·第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向兹洛塔 — 利帕河挺进 — — 撤退中的奥第3集团军 — — 第3集团军的溃败 — — 在康拉德司令部 — — 康拉德的信 — — 奥芬贝格的机会 — — 普列韦的逃脱 — — 从伦贝格撤退 ..

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第十

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第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在加利西亚的集团军——俄军的挺进——伊万诺夫的集团军——克拉希尼克战役——奥军的优势——俄军被打败——伊万诺夫的反措施——科马鲁夫战役——普列韦的转轮——战..

东线军队的集结·第九

东线军队的集结·第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奥地利对俄国——同盟国之间——毛奇致康拉德——康拉德致普里特维茨——奥地利骑兵侦察——俄国的抉择——决定——俄国的努力01奥地利的对俄作战计划仔细考虑了把部队集结在桑河..

动员的间隙·第八

动员的间隙·第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比利时与塞尔维亚——意大利的回避——犹豫与放弃——奥地利的选择方案——康拉德的辩解——重大的错误——B方案被取代——解释——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塞尔维亚部署——波蒂奥雷..

宣战·第七

宣战·第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最后通牒——海军的准备——奥地利宣战——塞尔维亚的答复——德皇备忘录——奇怪的延误——第二阶段——英国舰队——巴黎与伦敦——圣彼得堡——俄国的动员问题——沙皇与德皇——沙皇为和..

战线与战士·第六

战线与战士·第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概述——军事行动的规模——波兰的凸出部分——战场——战略和地理——德国的计划——施蒂芬计划——比利时中立——列日瓶颈——动员意味着战争——康德拉—毛奇的安排——无法预计的..

奥地利的最后通牒·第五

奥地利的最后通牒·第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德国的承诺——德皇的决定——德皇的臣仆——波茨坦接见,7月5日——德国海军采取的措施——奥地利内阁会议,7月17日——蒂萨的抵抗——蒂萨的忠告——空白支票——厄运——战争..

走向深渊·第三

走向深渊·第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在走向战争的道路上 — — 1911年阿加迪尔 — — 对银行家的演说 — — 1911年英国与德国 — — 我任海军大臣 — — 海军竞赛 — — 奥地利的机会 — — 康拉德 —埃伦塔尔的争论 — — ..

吞并波斯尼亚·第二

吞并波斯尼亚·第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奥地利的托管省——对青年土耳其运动的反响——布赫劳会谈——仆役的抹布——1908年欧洲危机——和平处于危急状态——英国的态度——德国对俄国的挑战——意志冲突——埃伦塔尔的胜..

哈布斯堡王朝的黄昏·第一

哈布斯堡王朝的黄昏·第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对抗——难忘的战场——一个衰落中的帝国——不和的各民族——波兰的梦——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奥皇的圈子——奥皇的友谊——皇位继承人——他的婚姻..

军舰名译名对照表

军舰名译名对照表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Aboukir阿布基尔号;Acasta阿卡斯塔号;Admiral Farragut法拉格特上将号;Agamennon阿伽门农号;Agincourt阿金库尔特号;Ajax阿贾克斯号;Albion阿尔比思号;Algerine阿尔及利亚人号..

外汉人名对照表

外汉人名对照表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Aerenthal埃伦塔尔;Alberich艾伯里克;Albert阿尔贝特;Albrecht阿尔布雷希特;Allanson,Cecil阿兰森,塞西尔;Allen艾伦;Allenby艾伦比;Alp,Tekin阿尔普,特金;Alexeieff阿列克谢..

附录、英军、法军和德军伤亡正式统计报告

附录、英军、法军和德军伤亡正式统计报告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表I:英军在西线每月伤亡总数1914年8月14409.9月59615.10月66852.11月73888.9月15189.10月25909.11月46238.12月38620.10月30192.11月9263.12月13803.65761304..

胜利·第五十五

胜利·第五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大战现在进入了最后阶段。1918年期间,英国和不列颠帝国的努力达到了最高峰。帝国在各战区与敌人作战的兵力达450万人,处于备战状态的人员将近600万。大舰队各种舰只的实力达到最高..

日耳曼帝国的崩溃·第五十四

日耳曼帝国的崩溃·第五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在大战之前,人们似乎认为,这种恐怖和屠杀即使开始了,也不可能持续数月以上。而在大战最初两年以后,人们又难以相信它们竟会终结。我们与往常的生活好像被一条无限宽..

形势的转变·第五十三

形势的转变·第五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继努瓦永之战以后的一个月里,德国统治者面对一片令人沮丧的景象和日益加剧的听天由命之感,他们开始感到不寒而栗。在各国乃至全世界武装力量的强大联合中没有间隙、没有裂缝..

舍曼代达姆岭的突然袭击·第五十二

舍曼代达姆岭的突然袭击·第五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4月底,当北方的战斗渐渐平息的时候,鲁登道夫发现自己面对的敌军部队太多,于是把目光投向别的地方。他写道 [ 原注:《我的战争回忆录》,第615页。 ] ,“最有..

高潮·第五十一

高潮·第五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4月9日星期二,德军对英军的第三次大的战役努力开始了。为了阻止德军向亚眠的推进,道格拉斯·黑格爵士被迫削减其防线其它地方的兵力。他不是平均地削减,而是运用有选择的明智方法..

3月21日·第五十

3月21日·第五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随着帕森达勒战役在隆冬的暴风雨和泥泞中停止,德国军事统治者们又集中注意力于一种新的局势。俄国的崩溃使他们能将100万军队和3000门大炮从东线运往西线。因此,从发动入侵以来,..

德军在西线的集结·第四十九

德军在西线的集结·第四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继1917年的大量屠杀生灵的一系列战争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人力危机,于是战时内阁对我国剩余的人力物力进行了一次长期探索性的调查。首当其冲受到屠杀的英国步兵可悲地减..

英国击败德国潜艇·第四十八

英国击败德国潜艇·第四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通常认为,德军1914年进攻巴黎和无限制的潜艇战都“几乎获得成功”。不过此说尚需加以分析,对陆战与海战之间的问题也要加以区别。观看一场势均力敌的足球赛的球迷,观..

在军需部·第四十七

在军需部·第四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1917年7月16日,首相邀请我参加新政府。他提议我或者在军需部供职,或者赴新设立的空军部上任,有一个附带条件是,如果我选择后者,他下午在政府必须要对人事重作安排。我立即表..

尼韦勒将军的试验·第四十六

尼韦勒将军的试验·第四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正当凡尔登之战高潮迭起的时候,注定要改变战争进程的几位新秀在隆隆的炮声中开始崭露头角。贝当手下最成功的指挥官是一位名叫尼韦勒的将军;此人原是一名炮兵军官,凭..

美国的介入·第四十五

美国的介入·第四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鉴于德意志帝国政府已对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和人民屡屡采取战争行动,因此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在联席会议上决定:兹正式宣布美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处于由后者强加给美国的..

罗马尼亚的灾难·第四十四

罗马尼亚的灾难·第四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我们已经知道,1916年初处于孤立地位的罗马尼亚,多么容易受威逼利诱加入日耳曼强国阵营。我们已经看到法金汉如何把矛头转向西方对准法国,并让奥地利将矛头指向意大利,..

索姆河战役·第四十三

索姆河战役·第四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年底,驻法国的英军指挥部出现变动。我们已经知道,约翰·弗伦奇爵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怀着怎样的疑虑于上年9月在洛斯让自己卷入愚蠢的法国香槟的巨大攻势。他忠诚地最后甚至满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