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汉人名对照表
外汉人名对照表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
出自————《战争通史》
Aerenthal埃伦塔尔;Alberich艾伯里克;Albert阿尔贝特;Albrecht阿尔布雷希特;Allanson,Cecil阿兰森,塞西尔;Allen艾伦;Allenby艾伦比;Alp,Tekin阿尔普,特金;Alexeieff阿列克谢耶夫;Anthoine安托万;Apparent阿帕伦特;Athuthnot,Robert阿巴思诺特,罗伯特;Arnim,Sixt von阿尔尼姆,西克斯特·冯;Aspinall阿斯皮诺尔;Asquith阿斯奎斯;Aston阿斯顿;Augagneur奥加尼厄;Averescu阿韦雷斯库;
Bacon,Reginald培根,雷金纳德;Balfour贝尔福;Ballin巴林;Bapaume巴波姆;Bauer鲍尔;Bayly贝利;Beatty,David贝蒂,戴维;Below,von贝洛,冯;Beresford,Charles贝雷斯福德,查尔斯;Berthelot贝特洛;Bethell贝瑟尔;Bethmann-Hollweg,von贝特曼—霍尔韦格;Bey,Fezi贝,费齐;Bey,Mustapha Kemal贝,穆斯塔法·凯马尔;Bieberstein,von冯·比伯斯泰因;Bircham伯彻姆;Birch伯奇;Birdwood伯德伍德;Birkenhead伯肯黑德;Birmingham伯明翰;Bismarck俾斯麦;Black,Frederick布莱克,弗雷德里克;Blake布莱克;Boedicker伯迪克;Boraston博拉斯顿;Borden,Robert博登,罗伯特;Border博德;Botha博瑟;Bowles,Thomas Gibson鲍尔斯,托马斯·吉布森;Boyle博伊尔;Braithwaite布雷思韦特;Bratiano布拉蒂亚诺;Briand白里安;Bridgeman,Francis布里奇曼,法朗西斯;Bridges布里奇斯;Briggs布里格斯;Brodie,T.S.布罗迪,T.S.;Brooke,Rugert布鲁克,鲁珀特;Broqueville布罗克维尔;Bruce布鲁斯;Brunhilde布龙希尔德;Brusiloff勃鲁西洛夫;Buchanan,George布坎南,乔治;Buller,Redvers布勒,雷德弗斯;Bull,John布尔,约翰;Blow比洛;Burns,John伯恩斯,约翰;Byng,Julian宾,朱利安;
Cadoma卡多尔纳;Caillaux卡尤;Callaghan,George卡拉汉,乔治;Cailwell.C.E.卡尔韦尔,C.E;Cambon坎邦;Campbell-Bannerman,Henry坎贝尔—班纳曼,亨利;Cane,Du坎,杜;Capper卡珀 ;Caprive卡普里维;Carden卡登;Carol卡罗尔;Carp卡尔普;Carson,Edward卡森,爱德华;Cassel,Ernest卡斯尔,欧内斯特;Castelnau,de卡斯泰尔诺,德;Cavan卡万;Chamberlain张伯伦;Chatfield查特菲尔德;Churchill,Randolph丘吉尔,伦道夫;Churchill,W.丘吉尔,W.;Clèmenceau克列孟梭;Cochrane科克伦;Constantine康斯坦丁;Corbett,Julian科贝特,朱利安;Corda科尔达;Coutanceau库唐索;Cowans,John考思斯,约翰;Cox考克斯;Cradock克拉多克;Crease克里斯;Crewe克鲁;Croker克罗克;Cunlift坎利夫;Curzon寇松;Custance,Reginald卡斯坦斯,雷金纳德;Czemin切尔宁;Czernovitch切尔诺维奇;
dAlenson达朗松;Dallas达拉斯;Dallolin达洛利奥;Davies戴维斯;de Bartolome德·巴托洛梅;Debeney德贝尼;de Cary,Langle德·卡里,朗格勒;de Castelnau德·卡斯泰尔诺;Dè gouttes德古特;de Grandmaison德·格朗迈松;de Guioe德·吉斯;de Langle德·朗格勒;Delcassè德尔卡塞;Derby德比;de Robeck德·罗贝克;D`Espèrey,Franchet德斯佩雷,弗朗谢;De Sauret德索雷;Devlin德夫林;Devonshire,Duke of德文希尔公爵;Dillon狄龙;Disraeh迪斯累里;Djavid贾维德;Donnesmarck,Prince Henkel von东内斯马克,普林斯·汉克尔·冯;Donop,von多诺普,冯;Doughty-Wylie道蒂—怀利;Driant德里昂;Dryden德赖登;Dubail迪巴伊;Duchène迪谢纳;Duckham,Anhur达卡姆,阿瑟;Duncannon邓坎农;Dundonald邓唐纳德;Dupont杜邦;Dutheil,Henry迪泰伊,亨利;
Eckermann埃克曼;Elgin埃尔金;Elles埃尔斯;Elliot,Francis埃利奥特,弗朗西斯;Enver Pasha恩维尔帕夏;Etienne艾蒂安纳;Evan-Thomas埃文—托马斯;Evert埃维尔特;Ewing,Alfred尤因,艾尔弗雷德;
Fanshawc范肖;Falkenhayn法金汉;Fayolle法约勒;Ferdinand斐迪南;Fisher费希尔;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Foch福熙;Fowler,Henry福勒,亨利;Fran?ois,von弗朗索瓦,冯;Frederick弗雷德里克;French,John弗伦奇,约翰;Freyberg弗赖伯格;Fuller富勒;Furse弗斯;
Gallièni加列尼;Gallwitz加尔维茨;Gamelin甘末林;George,Lloyd乔治,劳合;Gerster格斯特;Godley,Alexander戈德利,亚历山大;Godfrey戈弗雷;Goodenough古迪纳夫;Gordon,Alexander Hamilton戈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Gorlice-Tar戈尔利采—塔尔诺夫;Gough,Hubert高夫,休伯特;Gouraud古罗;Gouldmg,Edward古尔丁,爱德华;Gouraud古罗;Grandmaison格朗迈松;Grant,Noel格兰特,诺埃尔;Greene,G raham William格林,格雷厄姆·威廉;Greville格雷维尔;Grant-Duff,Adrian格兰特—达夫,艾德里安;Grey,Edward格雷,爱德华;Guèpratte盖普拉特;
Haig,Douglas黑格,道格拉斯;Haldane霍尔丹;Hamilton,Ian汉密尔倾,伊恩;Hamilton,Frederick汉密尔倾,弗雷德里克;Hall,Reginald霍尔,雷金纳德;Hammersley哈姆斯利;Hankey汉基;Harington哈林顿;Hausen,von豪森,冯;Heath,Walton希思,沃尔顿;Hedin,Sven黑丁,斯文;Heimburg,von海姆堡,冯;Henderson亨德森;Henry,Edward亨利,爱德华;Hentsch亨奇;Herr埃尔;Hervey赫维;Hetherington赫瑟林顿;Hicks-Beach,Michael希克斯—比奇,迈克尔;Hill希尔;Hindenburg兴登堡;Hipper von希珀,冯;Hoffman霍夫曼;Holbrook,Norman霍尔布鲁克,诺曼;Holtzendorf,von霍尔岑多夫,冯;Hood胡德;Hopwood,Francis霍普伍德,弗朗西斯;Hornby霍思比;Home霍恩;Hutzendorff,Conrad von赫岑多夫,康拉德·冯;House豪斯;Huguet于盖;Humbert亨伯特;Hutier von胡蒂尔,冯;
Ingenohl,von因格诺尔,冯;Inniskillings因尼斯基林斯;Istomine伊斯托米涅;Isvolsky伊斯沃尔斯基;
Jackson,Henry杰克逊,亨利;Jackson,Thomas杰克逊,托马斯;Jackson,Stonewall杰克逊,斯通沃尔;Jacobin雅各宾;J?ger耶格尔;Jameson詹姆森;Jellicoe,John杰利科,约翰;Jemal Pasha热马尔帕夏;Jerram杰拉姆;Jenosco,Tak?若内斯科,塔凯;Jolfre霞飞;Jowett乔伊特;
Kaledine卡列季涅;Kavanagh卡瓦纳;Kemal,Mustapha凯马尔,穆斯塔法;Kenna肯纳;Keyes凯斯;Kiderlen-W?chter,von基德伦—韦希特,冯;Kitehener基奇纳;Kluck,von克卢克,冯;Knobelsdorf克诺贝尔斯多夫;Knox诺克斯;Koltchak高尔察克;Kouropatkine库罗帕特金;Kruger克鲁格;Kuhl,von库尔,冯;Kühl屈尔;
Lacaze拉卡兹;Lanrezac朗勒扎克;Lansdowne兰斯多恩;Lapeyère拉佩雷雷;Law,Bonar劳,博纳;Lawrence,Herbert劳伦斯,赫伯特;Leonidas莱奥尼达斯;Leontev列昂捷夫;Leopold利奥波德;Lepic勒皮克;Letehitsky列奇茨基;Lichnowsky利希诺夫斯基;Limpus林普斯;Lindequist,von林德奎斯,冯;Linsingen,von林辛根,冯;Lipsett利普塞特;Lockhart,William洛克哈特,威廉;Lockyer H.C.洛克耶,H.C.;Longford朗福德;Loreburn洛雷本;Lossberg,von洛斯贝格,冯;Loucheur卢舍尔;Louis,Prince of Battenberg路易斯,巴腾贝克亲王;Ludendorff鲁登道夫;Lyautey利奥泰;Lyncker,von林克,冯;
Mckenna麦克纳;Mackensen马肯森;Mahan马汉;Mabon马洪;Maistre迈斯特;Majoresco马若雷斯科;Malinoff马利诺夫;Mallet,Lonis马利特,路易斯;Mangin芒然;Marin马兰;Marchand,Le马尚德,勒;Marie玛丽;Marix马里克斯;Marsh马什;Marshall马歇尔;Martha马大;Marwitz马维茨;Masterton-Smith马斯特顿—史密斯;Maude莫德;Maunoury莫努里;Maurice莫里斯;Max马克斯;Maxse马克西;Maxwell,John马克斯韦尔,约翰;Mensdorf门斯多夫;Messimy梅西米;Meux,Hedworth穆克斯,赫德沃思;Michel米歇尔;Micheler米舍莱;Milbanke,John米尔班克,约翰;Millerand米勒兰;Milne,Berkeley米尔思,伯克利;Milner米尔纳;Moltke毛奇;Monro门罗;Morley,John莫利,约翰;Murray,Archibald默里,阿奇博尔德;
Napier内皮尔;Napoleon拿破仑;Nasmith内史密斯;Nicholas尼古拉;Nicholson,William尼科尔森,威廉;Nivelle尼韦勒;Nixon尼克松;Northcliffe诺思克利夫;
Oliver奥利弗;Ollivant奥利万特;Ottley奥特利;
Page佩奇;Paget佩吉特;Painlevè,Paul潘勒韦,保罗;Pakenham帕克南;Palèologue帕莱奥洛格;Paris帕里斯;Pateh,S.W.帕奇,S.W.;Pau波;Pershing珀欣;Pètain贝当;Peronne佩罗讷;Pierrefeu Jean de皮埃尔弗·让·德;Pirie皮里;Plevnas普莱夫纳斯;Plumer,Herbert普卢默,赫伯特;Pohl,von波尔,冯;Poincare普安卡雷;Pollen波伦;Prèsan普雷森;Prittwitz普里特维茨;
Quast夸斯特;
Radoslavoff拉多斯拉沃夫;Rawlinson,Henry罗林森,亨利;Rawly罗利;Redmond雷德蒙德;Reed里德;Reid,Robert里德,罗伯特;Rennenkampr伦嫩坎普夫;Richthofen里希特霍芬;Ribot里博;Riddel里德尔;Ripon里彭;Robertson,William罗伯逊,威廉;Ronarc`h罗纳克;Roques罗克;Rosebery罗斯伯里;Rouvier鲁维埃;Roy鲁瓦;Rupprecht鲁普雷希特;
Salisbury索尔兹伯利;Salonika萨洛尼卡;Sami Pasha萨米帕夏;Samsonoff萨姆索诺夫;Sanders,Liman von桑德斯,利曼·冯;Sarrail萨拉伊;Sazonoff,M.萨佐诺夫,M.;Scheer舍尔(德);Scheer希尔(英);Schlieffen施蒂芬;Schulenberg von舒伦贝格,冯;Schwab施瓦布;Schweiger施魏格;Selborne赛尔伯恩;Sheermess希尔内斯;Siegfried西格弗里德;Silo,Pompaedius西洛,蓬佩季乌斯;Simon,John西蒙,约翰;Simpson-Baikie辛普森—贝基;Simth,Frederic史密斯,弗雷德里克;Smith,Mastertom史密斯,马斯特顿;Snuts斯马茨;Snow斯诺;Sodenstern佐登斯特恩;Souchon苏维;Spee,von施佩,冯;Spring-Grey斯潘塞—格雷;Spring-Rice,Ceeil斯普林—赖斯,西塞尔;Stambulisdy斯塔姆布利斯基;Stein,von施泰图,冯;Stirling斯特林;Stoddart斯托达特;Stopford,Frederick斯托普福德·弗雷德里克;Sturdee斯特迪;Sukhomlinoff苏霍姆里诺夫;Swinton,E.D斯温顿,E.D.;
Talaat塔拉特;Tappen塔彭;Tenmant,M.P.坦南特,M.P.;Tenniel坦尼尔;Tennywon-D`Evncourt坦尼森—德·恩考特;Tholens托伦斯;Thouzelier图泽利耶;Thursby瑟斯比;Tirpitz,von提尔皮茨,冯;Tomes托姆斯;Townshend汤申德;Tritton,William特里顿,威廉;Troubridge特鲁布里奇;Tudor图德;Tulloch,TG.塔洛克;Tvrrell,Willam蒂勒尔,威廉;Tvrwhitt蒂里特;
Unwin昂温;Usedom,von乌泽多姆;
Venizelos,M.韦尼泽洛斯,M;Villiers,Francis维利尔斯,弗朗西斯;Villiers,Frederick维利尔斯,弗雷德里克;Viviani维维亚尼;
Warren,Clyfford沃伦,克莱福德;Warrender沃伦德;Weber韦伯;Weddigen韦迪根;Wedgwood韦奇伍德;Weir,William韦尔,威廉;Wells,H.G.韦尔斯;Wemyss威姆斯;Westminster,Duke of威斯敏斯特公爵;Weygand魏刚;Willmer维尔默;Wilson,Arthur威尔逊,阿瑟;Wilson,Henry威尔逊,亨利;Wilson,Woodrow威尔逊,伍德罗;Wolfe沃尔夫;Woollcombe伍尔科姆;Wotan沃坦;Woyrsch沃伊尔施;Wiirttemberg,Dukeof符腾堡公爵;Wyndham,George温德姆,乔治;
Zimmermann,Herr齐默曼,黑尔。
附录、中东绥靖政策备忘录
附录、中东绥靖政策备忘录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陛下政府对1921年初伊拉克的形势最不满意。大战后一直维持着英国直接统治的制度,在前一年夏季垮台,当时,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局部反抗发展为严重的叛乱,历经重重困难才在印度增援..
世界危机的结束·第二十
世界危机的结束·第二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概述:决定性行动——德国的战争计划——动员和战争——德皇的试验——致命的潮流——边界和马恩河——伊瑟河和僵持——“格本号”和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防守对进攻——历史..
恰纳克·第十九
恰纳克·第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希腊士兵——沉默的紧张——英国的冷漠,法国的敌意——美国退席——古纳里斯的呼吁——精疲力竭的劳合·乔治——与俄国的协议——土耳其暴行——希腊对君士坦丁堡的设计——决定性战役:阿..
希腊悲剧·第十八
希腊悲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回顾——韦尼泽洛斯的崛起——大战中的希腊——康斯坦丁的神圣权力——全面胜利——对色雷斯和士麦那的承诺——年轻的国王——猴子咬人——希腊选举——韦尼泽洛斯下台以及对此的反应——..
土耳其还活着·第十七
土耳其还活着·第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你愿意支持什么就支持什么吧!不过有一群可怜的人,他们在见到自己所希望见到的结果以前,将乐意洒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奥利弗·克伦威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土耳其——协约国..
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第十六
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第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选举协议——基础濒临崩溃——北爱尔兰的反应——致詹姆斯·克雷格爵士的信——圣灵降临周的辩论——是容忍还是轻信?——迈克尔·科林斯——佩蒂戈和贝尔利克— —爱尔兰宪法:..
爱尔兰协议·第十五
爱尔兰协议·第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德·瓦勒拉的拒绝 — — 爱尔兰自由邦众议院内的辩论 — — 我成了实施协议的负责人 — — 主要目标 — — 北爱尔兰的防御 — — 爱尔兰的领袖们 —一 份初步调查报告 — — 克雷格和科..
爱尔兰的幽灵·第十四
爱尔兰的幽灵·第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 原注:本章及下一章内容可参阅第16章末地图。 ]唉!弟兄们淌着鲜血!唉!创伤几时能愈合!岁月严酷无情!吾辈仇恨何时方能止休?吾辈良心,怎能躲避邪恶?克制贪婪掠夺,实因惧怕神..
维斯图拉河的奇迹·第十三
维斯图拉河的奇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我们走向世界胜利之路的下一步是摧毁波兰。”——托洛茨基关键——波兰问题——波兰的危险——布尔什维克的集中——波兰的前进——乌克兰——入侵波兰——停战谈判——致命的条..
俄国内战·第十二
俄国内战·第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幽灵的战争——农民——农民的长老或代表——半心半意的政策——寇松勋爵的批评——北俄罗斯——新建的旅——后卫——撤出——临别的打击——履行义务——高尔察克的垮台——援助的撤回—..
和平条约·第十一
和平条约·第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虽然我们得到了和平,但要解决所有事情还将要很长的时间。虽然风暴已平息,但在一场风暴后大海的波涛起伏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塞尔登《席间谈话》(Table Talk)领土问题的解决 — ..
“三头政治”·第十
“三头政治”·第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致你们全体三人,这个伟大世界的元老院议员。”——《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11,6威尔逊与预备条款 — — 贝克先生的第二次电影效果 — — 德国人的看法 — —断章取义的引述 — —..
未完成的任务·第九
未完成的任务·第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布尔什维克主义威胁要以武力来强行统治那些反对过它,且应我们的要求组织起来的人。如果在他们为我们的目的服务时,在他们承受一切风险时,我们说,‘谢谢你们,我们非常感激你们,你..
国际联盟·第八
国际联盟·第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三个阶段——有缺点的程序——最高级会议——双重关系——国际联盟委员会——盟约的起源——英国的贡献——怀疑态度——总统的国书——委任统治问题——自治领的观点——总统和自治领总理—..
和平会议·第七
和平会议·第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1814—1919 — — 文献 — — 电影制作 — — 顶峰上的威尔逊 — — 国会选举——敌对的参议院 — — 威尔逊的误解 — — 后果 — — “普通老百姓” — — 秘密条约 — — 在胁迫下 — — ..
十四点·第六
十四点·第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停战谈判——豪斯上校的说明——10月29日的会议——劳合·乔治先生的拒绝——豪斯上校的威胁——首相的顽强态度——协约国的保留意见——海上自由——达成一致——法..
干涉·第五
干涉·第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顿河上的科尔尼洛夫和阿列克谢耶夫——俄国志愿军的兴起——在阿尔汉格尔的军需品——西线的严峻形势——美日跷跷板——新角色:马萨里克教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布尔什维克的背信——令人..
可怜的俄罗斯·第四
可怜的俄罗斯·第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不愿意为社会革命胜利而牺牲他祖国的人不是社会主义者。”——列宁“我是永远否认一切的精灵。”——《浮士德》中的默菲斯托菲里斯语缺席者——“无名野兽”——回顾——1917年3月革命..
复员·第三
复员·第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战争结束了,老战士静坐着,整个世界忙于护理创伤;整个世界,阴沉而可怕,它嘲弄着征服者凯歌的轻快旋律。”——拉迪亚德·吉卜林新政府的组成——在陆军部——陆军中的严峻形势——补救办法..
民众·第二
民众·第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军需部的问题 — — 工作、工资和原料 — — 军需工业的复员 — — 战时团结 — — 党派政治的复活 —— 劳合·乔治先生和自由党人 — — 和平大会及其代表们—— 大选 — — 强硬路线 — — 全..
“战时魔力的消失”·第一
“战时魔力的消失”·第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战后·第五》出自————《战争通史》4个世纪的持续时期——胜利的庆典——喜悦与反应——世界的主人——停战梦——聚会——俄国——德国的机会——新武器——新贵族——不正常条件——无法预见的形势——和平的震动—..
俄国的崩溃·第二十四
俄国的崩溃·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7年协约国的前景——突然的沉寂——沙皇的苦难——革命的制造者——罗江科向沙皇吁请——沙皇的退位——俄军的毁灭011917年3月13日下午,俄国驻伦敦大使馆通知我们说,他们已经..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第二十三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6年的协约国计划——俄军的攻势——俄军力量的恢复——意大利向沙皇呼吁——俄军最伟大的胜利——德国的决定——恢复防线——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法金汉被撤职——兴..
法金汉重返西线·第二十二
法金汉重返西线·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1915年的战果——法金汉的最高地位——不自觉的征服者——他的观点没有改变——德国在东线的另一选择——凡尔登——康拉德与法金汉——主张分歧圣诞节又来临了;法金汉和康拉..
对塞尔维亚的清算·第二十一
对塞尔维亚的清算·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保加利亚和达达尼尔海峡——苏夫拉湾战斗——保加利亚的决定——内部的斗争——兴—鲁对德军总司令部——法金汉的反驳——洛斯与香槟战役——西方协约国的战败——马肯森在..
华沙的陷落·第二十
华沙的陷落·第二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俄军的灾难——德军进军的停顿——德国人的焦急——法金汉的问题——兴—鲁的野心——德皇与对立的两派——华沙的陷落——围攻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的陷落——..
在达达尼尔海峡那边·第十九
在达达尼尔海峡那边·第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金汉的信条 — — 德国的新打击力量 — —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 —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反应 — — 对法金汉的压力 — — 进攻点 — — 皇太子 — — 第11集团军的集合— ..
冬季会战·第十八
冬季会战·第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兴—鲁的东线计划——俄军的力量与弱点——“巨蟹”——轻率的泄密——蟹钳运动——第10集团军的迂回运动——德军前进——俄第20军——战役的结果——普热梅希尔的陷落01兴登堡占了法..
东进还是西击?·第十七
东进还是西击?·第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喘息时间——巴尔干各国——对比的命运——防御的优势——柏林的紧张关系——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兴登堡的挑战——德皇的决定——贝希托尔德的离开——德国的第一次恢复——英..
罗兹战役·第十六
罗兹战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金汉与东线——伊普尔——可靠的信使——亨奇的任务——兴登堡—鲁登道夫的问题——伊普尔:11月11日——法金汉的第二个想法——从托伦挺进——罗兹战役——运气转折——舍弗的功绩..
第二回合·第十五
第二回合·第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间歇——法金汉掌权——向北海赛跑——法金汉的新计划——安特卫普——佛兰德的英军——伊普尔之战的影响——兴—鲁的新军——法国对俄国的请求——大公的计划——德国对奥地利的援助..
首战马祖里湖区·第十四
首战马祖里湖区·第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下一个任务——兴—鲁的计划——德军的重新组合——吉林斯基的部署——弗朗索瓦的迂回运动——弗朗索瓦的成就——俄军的反击——弗朗索瓦在追击中改变方向——伦嫩坎普夫军队的..
坦嫩贝格之战·第十三
坦嫩贝格之战·第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法国人的记述——萨姆索诺夫——几种战略考虑——萨姆索诺夫的进军——伦嫩坎普夫——吉林斯基——萨姆索诺夫的险境——伦嫩坎普夫的迟钝——德军的两难处境——俄军的无线电报—..
对东普鲁士的入侵·第十二
对东普鲁士的入侵·第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俄军西北战线——对方的司令官——德军的部署——第一次遭遇战:贡宾嫩——麦肯森的败退——贡宾嫩战事以后——电话交谈——兴登堡——鲁登道夫——霍夫曼——鲁登道夫的到来..
伦贝格之战·第十一
伦贝格之战·第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向兹洛塔 — 利帕河挺进 — — 撤退中的奥第3集团军 — — 第3集团军的溃败 — — 在康拉德司令部 — — 康拉德的信 — — 奥芬贝格的机会 — — 普列韦的逃脱 — — 从伦贝格撤退 ..
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第十
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第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在加利西亚的集团军——俄军的挺进——伊万诺夫的集团军——克拉希尼克战役——奥军的优势——俄军被打败——伊万诺夫的反措施——科马鲁夫战役——普列韦的转轮——战..
东线军队的集结·第九
东线军队的集结·第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奥地利对俄国——同盟国之间——毛奇致康拉德——康拉德致普里特维茨——奥地利骑兵侦察——俄国的抉择——决定——俄国的努力01奥地利的对俄作战计划仔细考虑了把部队集结在桑河..
动员的间隙·第八
动员的间隙·第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比利时与塞尔维亚——意大利的回避——犹豫与放弃——奥地利的选择方案——康拉德的辩解——重大的错误——B方案被取代——解释——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塞尔维亚部署——波蒂奥雷..
宣战·第七
宣战·第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最后通牒——海军的准备——奥地利宣战——塞尔维亚的答复——德皇备忘录——奇怪的延误——第二阶段——英国舰队——巴黎与伦敦——圣彼得堡——俄国的动员问题——沙皇与德皇——沙皇为和..
战线与战士·第六
战线与战士·第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概述——军事行动的规模——波兰的凸出部分——战场——战略和地理——德国的计划——施蒂芬计划——比利时中立——列日瓶颈——动员意味着战争——康德拉—毛奇的安排——无法预计的..
奥地利的最后通牒·第五
奥地利的最后通牒·第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德国的承诺——德皇的决定——德皇的臣仆——波茨坦接见,7月5日——德国海军采取的措施——奥地利内阁会议,7月17日——蒂萨的抵抗——蒂萨的忠告——空白支票——厄运——战争..
皇太子遇刺·第四
皇太子遇刺·第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在海军部,1914年——表面的平静——科诺皮什泰会见——黑手——波蒂奥雷克将军——萨拉热窝的悲剧——奥地利的愤怒——康拉德的机会——切尔施基受训斥——德国的煽动——奥地利的询..
走向深渊·第三
走向深渊·第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在走向战争的道路上 — — 1911年阿加迪尔 — — 对银行家的演说 — — 1911年英国与德国 — — 我任海军大臣 — — 海军竞赛 — — 奥地利的机会 — — 康拉德 —埃伦塔尔的争论 — — ..
吞并波斯尼亚·第二
吞并波斯尼亚·第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奥地利的托管省——对青年土耳其运动的反响——布赫劳会谈——仆役的抹布——1908年欧洲危机——和平处于危急状态——英国的态度——德国对俄国的挑战——意志冲突——埃伦塔尔的胜..
哈布斯堡王朝的黄昏·第一
哈布斯堡王朝的黄昏·第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东线战争·第四》出自————《战争通史》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对抗——难忘的战场——一个衰落中的帝国——不和的各民族——波兰的梦——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奥皇的圈子——奥皇的友谊——皇位继承人——他的婚姻..
军舰名译名对照表
军舰名译名对照表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Aboukir阿布基尔号;Acasta阿卡斯塔号;Admiral Farragut法拉格特上将号;Agamennon阿伽门农号;Agincourt阿金库尔特号;Ajax阿贾克斯号;Albion阿尔比思号;Algerine阿尔及利亚人号..
附录、英军、法军和德军伤亡正式统计报告
附录、英军、法军和德军伤亡正式统计报告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表I:英军在西线每月伤亡总数1914年8月14409.9月59615.10月66852.11月73888.9月15189.10月25909.11月46238.12月38620.10月30192.11月9263.12月13803.65761304..
胜利·第五十五
胜利·第五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大战现在进入了最后阶段。1918年期间,英国和不列颠帝国的努力达到了最高峰。帝国在各战区与敌人作战的兵力达450万人,处于备战状态的人员将近600万。大舰队各种舰只的实力达到最高..
日耳曼帝国的崩溃·第五十四
日耳曼帝国的崩溃·第五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在大战之前,人们似乎认为,这种恐怖和屠杀即使开始了,也不可能持续数月以上。而在大战最初两年以后,人们又难以相信它们竟会终结。我们与往常的生活好像被一条无限宽..
形势的转变·第五十三
形势的转变·第五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继努瓦永之战以后的一个月里,德国统治者面对一片令人沮丧的景象和日益加剧的听天由命之感,他们开始感到不寒而栗。在各国乃至全世界武装力量的强大联合中没有间隙、没有裂缝..
舍曼代达姆岭的突然袭击·第五十二
舍曼代达姆岭的突然袭击·第五十二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4月底,当北方的战斗渐渐平息的时候,鲁登道夫发现自己面对的敌军部队太多,于是把目光投向别的地方。他写道 [ 原注:《我的战争回忆录》,第615页。 ] ,“最有..
高潮·第五十一
高潮·第五十一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4月9日星期二,德军对英军的第三次大的战役努力开始了。为了阻止德军向亚眠的推进,道格拉斯·黑格爵士被迫削减其防线其它地方的兵力。他不是平均地削减,而是运用有选择的明智方法..
3月21日·第五十
3月21日·第五十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随着帕森达勒战役在隆冬的暴风雨和泥泞中停止,德国军事统治者们又集中注意力于一种新的局势。俄国的崩溃使他们能将100万军队和3000门大炮从东线运往西线。因此,从发动入侵以来,..
德军在西线的集结·第四十九
德军在西线的集结·第四十九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继1917年的大量屠杀生灵的一系列战争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人力危机,于是战时内阁对我国剩余的人力物力进行了一次长期探索性的调查。首当其冲受到屠杀的英国步兵可悲地减..
英国击败德国潜艇·第四十八
英国击败德国潜艇·第四十八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通常认为,德军1914年进攻巴黎和无限制的潜艇战都“几乎获得成功”。不过此说尚需加以分析,对陆战与海战之间的问题也要加以区别。观看一场势均力敌的足球赛的球迷,观..
在军需部·第四十七
在军需部·第四十七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1917年7月16日,首相邀请我参加新政府。他提议我或者在军需部供职,或者赴新设立的空军部上任,有一个附带条件是,如果我选择后者,他下午在政府必须要对人事重作安排。我立即表..
尼韦勒将军的试验·第四十六
尼韦勒将军的试验·第四十六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正当凡尔登之战高潮迭起的时候,注定要改变战争进程的几位新秀在隆隆的炮声中开始崭露头角。贝当手下最成功的指挥官是一位名叫尼韦勒的将军;此人原是一名炮兵军官,凭..
美国的介入·第四十五
美国的介入·第四十五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鉴于德意志帝国政府已对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和人民屡屡采取战争行动,因此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在联席会议上决定:兹正式宣布美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处于由后者强加给美国的..
罗马尼亚的灾难·第四十四
罗马尼亚的灾难·第四十四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我们已经知道,1916年初处于孤立地位的罗马尼亚,多么容易受威逼利诱加入日耳曼强国阵营。我们已经看到法金汉如何把矛头转向西方对准法国,并让奥地利将矛头指向意大利,..
索姆河战役·第四十三
索姆河战役·第四十三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6—1918·第三》出自————《战争通史》01年底,驻法国的英军指挥部出现变动。我们已经知道,约翰·弗伦奇爵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怀着怎样的疑虑于上年9月在洛斯让自己卷入愚蠢的法国香槟的巨大攻势。他忠诚地最后甚至满怀..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