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关头——阿兰哈法·第十三
成败关头——阿兰哈法·第十三
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
李德哈特· 编 ·英国
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
出自————《战争通史》
8月30日到31日的夜里,装甲军团的摩托化部分和步兵,开始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南端的要塞发动攻击。
军团部的幕僚们整夜时间都守在电话旁,各方面的报告川流不息地向总部送来。虽然如此,我们对于当前的情况也还无法肯定,不过大致说来,我们已经逐渐认清了,一切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顺利。非洲军的第一次报告在大约上午8点钟的时候到达我的手里,那时我正在杰贝尔卡拉克(Jebel Kallak)的附近。由于敌人的雷阵,非洲军已经无法到达他们的指定目的地。英军十分顽强地防御着他们的据点,所以我们的进展一再受到延迟。使得该地区中的英军有时间把警报送回他们的总部,英军指挥官也因此而能谨慎地采取必要的对策。这个空隙时间对于敌人而言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他们可以趁机调集机动化兵力,给予任何突入的德军部队迎头痛击。
几分钟之后又传来更坏的消息,第二十一装甲师师长俾斯麦将军因触雷被炸死;同时,非洲军军长内林将军在空袭中也负了重伤。
我原定的计划是使摩托化兵力趁着明亮的月光向东进展达到20英里的距离,然后再向北发动一次拂晓攻击,结果完全失败了。突击的兵力被意想不到的强大雷阵所阻,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使奇袭的因素完全丧失了,而这个因素却是整个计划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就不免感到犹疑不决,到底是进还是退呢?最后我决定还是以非洲军目前所处的地位来定夺。
不久以后,我就听到非洲军在他们的参谋长拜尔林上校的优秀领导下,已经克服了英军的雷区,开始准备向东行动。我和拜尔林把当前的情况检讨了一下,然后决定继续进攻(在内林将军负伤之后,拜尔林暂时代理军长的职务)。
由于英军的装甲兵力已集结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可能再继续向东面作宽广扫击,因为那样一来,我们在南而将受到英军第七装甲师,和在北面将受到英军第一和第十装甲师的不断威胁。因此逼得我们不得不提早向北而转动。
现在,非洲军以第一三二号高地为攻击目标,而意军第二十军则以阿兰包特(Alsm Bueit)-阿兰哈法之线为目标。根据我方空中侦察的报告,这个山脊上现在已经有坚固的设防,后来才发现那是由最近从英国本土开来的英军第四十四步兵师负责扼守。依照我们过去的经验,阿兰哈法山脊的争夺战一定会十分惨烈,因为这也正是整个阿拉曼阵线的锁钥。我们已经要求凯塞林元帅,在以后这几天当中,从空中对它作猛烈攻击。
当非洲军把燃料和弹药都补充好了之后——这又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我们在大约13点钟的时候,继续发动攻势。这次的攻击是在大沙暴之中进行的,在最初的阶段进展得很顺利,甚至把意军利托里奥装甲师携带着一同前进。不幸的是,意军阿里埃特和特里埃斯特两个师还是受到英军雷阵的阻挠,正在那里一面开路,一面缓缓地前进,所以没有跟上。由于这个结果,意军的第二十摩托化军在15点以前,一直都没能前进。因此他们一直都落在后面。
这个时候,非洲军的战车和其他各种车辆,正一路在软沙之中挣扎着前进。大沙暴整天狂吹着,使得士兵们异常痛苦——不过它也有一样好处,那就是阻止了英国的空军,使他们无法向我军纵队实施空中的攻击。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之下前进,不久非洲军的燃料就消耗光了,我们只好暂时停止对第一三二号高地的攻击。意军第二十军还是落后相当远的距离,但是第九十轻装师却已经到达了它的指定位置,东面和东南面的保护则由各侦察营负责。
天黑之后,我们的兵力就变成了英国空军猛烈攻击的目标,受损最重的是侦察部队,其他的各单位也都有损失,只不过程度较轻而已。
此时,意大利当局允诺运来的燃料还没有到达非洲,当我们的补给车辆进入敌人雷区中的狭窄通路时,又经常受到英军第七装甲师(位置在我军突出地区以南)的袭击。所以,到了9月1日的上午,我被迫放弃一切大规模行动的企图。所有摩托化部队都避免作任何大规模的运动,我们所能做到的,就只有若干对于有限目标的局部攻击。
基于这种决定,非洲军在9月1日的上午,就只靠着第十五装甲师一个师的兵力,继续进攻。在击毁了相当数量的英军战车之后,这个师的主力居然到达了第一三二号高地正南的地区,到此他们的燃料差不多用光了,于是连这个局部性的攻击也只好停止。
非洲军一整天都遭受着英国轰炸机的攻击。在这个毫无掩蔽的地区中,炸弹爆炸后又激起沙石横飞,使得我们的死伤更为加重。专以非洲军军部而言,就炸死了七个军官。由于当前的情况如此恶劣,所以我又在考虑是否应该摆脱战斗的问题。
大编队的英国轰炸机在这一整天中,始终不曾停止过他们的攻击。英军的炮兵也十分活跃,发射了大量的弹药——平均他们打十炮,我们才还击一炮。所以任何大部队的运动,以及照规定时间的行军,在目前已经不可能。我们的战斗机因为数量太少,虽然不断地截击英国轰炸机队,但很少能够达到阻止敌人轰炸的目标。
意大利当局答应给我们的燃料,还是一滴也没有运到非洲。那一天黄昏的时候,装甲军团的存油最多只能再配发一次,而且即令使用得十分经济,这一点油量也还是撑不了多长时间。
一次“配发量”的油料指使每一个单位可以行走100公里的距离——而且地形还不能太恶劣。
到了9月2日,本来预定在9月3日应该运到的5000吨燃料,其中有2600吨已经沉入海里,另外有1500吨留在意大利,还没有运出。
从23点以后,一直到9月2日的上午,我们不断地被英国空军轰炸。这一次他们又炸中了我的指挥所,一辆车就在我所躲入的堑壕旁边被炸起火,距离不到10码远。
那天夜里,我决定暂停进攻,撤回据守艾塔奎一巴布艾盖塔拉(El Taque-Babel Qattara)之线。其理由有两点:一是空袭吃不消,二是补给实在太困难。我们的攻击已经不会再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此时,英军在阿兰哈法与巴布艾盖塔拉之间,已经集中了强大的装甲兵力,但是却停留在他们的集中地区之内观望,暂不行动。虽然也有局部性的进攻,但却很容易被我们击退。我们对这位新任的英军指挥官蒙哥马利将军的印象,即觉得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不愿意作任何没有把握的冒险。
蒙哥马利此时正在准备作一次强烈的反攻,甚至已经组成了一支追击的兵力。不过最后,他却认为能够恢复原有的防线就满足了,不想多消耗兵力,他主张一切都应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希望等准备完成之后,再发动一次大的攻势。因此他并没有用全力来切断隆美尔的退路。
黄昏的时候,我又和凯塞林元帅举行会商,我详细说明英国空军攻击的效力,尤其是他们那种对于摆满了战车、大炮和车辆的地区,实行“地毯轰炸”的方法。凯塞林答应设法尽全力来帮助我们。
可是在那天夜里(9月2-3日),非洲军、意军装甲师的一部分和第九十轻装师,又都再度遭到强大英国轰炸机编队的猛烈攻击。英军不断地投下照明弹,把整个沙漠照耀得好像白天。镁质的燃烧弹是无法扑灭的,它们在地面上燃烧着,把整个地区照耀得通明雪亮。这个时候,从天空落下大量的高爆炸弹、破片弹,甚至地雷,都像雨点一样落在我军占领的地区。过去,我们的88mm高射炮还能偶尔击中几架敌机,现在他们却先找到了这些炮位,先从高空中加以攻击,结果这些高射炮大部分被击毁了。我军损失惨重,车辆被击伤和击毁者数以百计。
第二天,我军照计划实行撤退,英军作局部性的攻击,除此以外,就是使用他们的空军和炮兵为我们送行。凯塞林告诉我们说,他准备出动一切可用的飞机攻击在我们突破地区以北的英军,很明显,这些英军有向我们侧翼发动攻击的企图。
那一天夜里,英国空军只有小规模的出击,而我方空军对于印军第十师的攻击,似乎已经迫使敌军作疏散行动——他们本是准备向意军发动逆袭的。英军其他单位,尤其是新西兰军,虽也曾向我军实行侧击,但是兵力都太弱,一一为我所击退。
英军曾夜袭意军第十军,结果自己的损失很重,战死的人员很多。我们收容了200名俘虏,其中有一位是新西兰第六旅旅长克利夫顿准将(Brigadier Cliftom)。
第二天上午,我和这位准将作了一次谈话。他认为他做了意大利人的俘虏,真是奇耻大辱。他本来正在劝说意军投降,并告诉他们已经有强大的英军装甲兵力集中在他们的阵地前面。此时意军已经动摇了,有些甚至已经开始拆卸他们的枪机,哪知道突然有一位德***官走了过来,破坏了他们的好梦,令他非常失望。他也可以算是一个“老非洲”了,从1940年起,他就率领部队和我们作战,他参加过希腊战役和194l-1942年间的冬季战役。
他给我的印象是英勇可爱。他向我提出特别要求:宁可做德军的俘虏,也不要把他送往意大利,我很想满足他的要求,于是违反上面的命令,把他送往在马特鲁港的一个德军战俘营里去。不过后来,OKW还是下令把他移交给意大利人。
但在要移交的前夕,克利夫顿要求上厕所,结果他从窗口爬了出去逃走了。我们立刻用无线电通知各部队实行通缉,几天之后,有几个参谋人员正在沙漠中猎取羚羊,突然发现一个十分狼狈的人影在沙漠中徘徊着。他们跑近一看,正是这个逃犯,于是把他带了回来。一个人在这种大沙漠里想要活命,实在是难上加难,想必他已经疲惫不堪了。我和他又谈了一次话,并且对于他这种冒险的精神,表示十分的钦佩。不过为了避免他再作这种无意义的挣扎,我决定把他送往意大利。之后我听说他还是逃出了意大利的战俘营,越过边界逃到了瑞士。
最亲爱的露:
以后我会有好几天的艰难日子过了。由于补给上的困难和敌人空军的优势,已经逼得我们非放弃攻击不可——否则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胜利的。好吧,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此刻是我今天第一次回到司令部,我赶紧把靴子脱下来洗了洗脚。我还是希望情况有所改善。我非常想你和曼弗雷德。
又,俾斯麦已经战死,内林也已负伤了。
1942年9月4日
在这次会战中俘获的英军官兵,有些人承认:英军指挥部早已知道我们会在8月25日左右发动攻势。甚至还有几个俘虏说,英军司令部是从一位意大利高级官员的手里,获得了我们的进攻计划。
9月6日的上午,我们完成了撤退,改取守势。由于这次攻势的失败,我们占领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最后希望,也终于成为泡影了。现在由于美英两国的强大工业力量,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我们非失败不可了。
三度空间
这次攻击失败,其主要原因可以分述于下:
(一)英军在南段的阵地构筑得十分坚固,与我们的侦察报告并不相符。
(二)英国空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他们不断地进行猛烈的空中攻击,把我们的部队全都钉死在地面上,使我们完全无法依照预定的时间表,作顺利的行动和进攻。
(三)燃料是完成我们这个计划的主要因素之一,可是始终不曾运到。卡瓦莱罗所答应的船只,有些中途沉没了,有些迟到了,有些根本就不曾开出港口。此外凯塞林也没能兑现在紧急的时候每天空运500吨燃料到前线去的诺言(魏斯特伐将军说,凯塞林已兑现他的诺言。不过当它运往前线的时候,这500吨燃料就已经被它自己消耗完了)。
由于英国空军的轰炸和低飞攻击,我们的死伤数字相当惊人。德意两军总加起来,死了570人、伤了1800人、被俘了570人——总共将近3000人左右。在物资方面的损失,最主要的是车辆——一共50辆战车、15门野战炮、35门战防炮和400辆卡车。
不过根据各部队的报告,我们也俘获了350名战俘,击毁和俘获了150辆战车和装甲车。此外还击毁了10门野战炮和20门战防炮。
根据亚历山大将军的报告,英军损失164人(包括死亡、负伤和失踪的)、战车68辆、战防炮18门,并无野战炮。
英国人估计敌人的损失(死伤加在一起)应为4500人,要比隆美尔所承认的数字大了近一倍——但俘获的只有300人。他们从战场上一共找到51辆战车(其中42辆是德军的)、30门野战炮和40门战防炮。
在这一次作战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教训,这个教训攸关我们今后对于战争的一切计划和执行步骤,那就是,假使对方握有强大的空军实力,能够掌握着制空权,并且能够使用大编队的轰炸机,不顾一切拼命地作大量的空袭时,在地面上的行动,其能够完成的可能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们的部队把这一次会战叫做“自行车六日赛”。 [ 译者注:这是一项德国的著名自行车比赛,骑脚踏车连续跑六天。 ] 事实上,从我们开始进攻起,到撤退时为止,一连六天,从来没有停止过轰炸。
在这一次攻击中,英国的地面部队很少出场。蒙哥马利并不想作大规模的攻势来收复他的南段防线,假使他那样做,也许已经被我们打败。他完全依赖着强大的炮兵和空军。此外,我们的交通线却经常受到英军第七装甲师的袭击。毫无疑问,指挥这个行动的英军将领很在行,每次我们都损失惨重,而他们则不太吃亏,并永远保持着自己的打击力量。
依照我们的估计,在六天的战斗当中,差不多有1300吨左右的炸弹,投掷在我军突击兵力占领的地区中。虽然比起后来在阿拉曼会战中投掷的数量还要少些,可是就过去的非洲战役的全部过程而论,这个数量已是创了空前的纪录。
此时那支预定在9月初到达苏伊士的10万吨的大护航舰队,也早已到达了。毫无疑问,英军的实力马上就会大幅增加,而空军方面当然也包括在内。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今后的会战中,英国空军所使用的飞机还会更多。假使真的如此,我们就又可以想见必然会有下述的结果:
(一)因为他们有完整的制空权,所以能获得完整和不间断的空中侦察报告。
(二)他们在作战中可以更自由,也可以更果敢,而假使有任何紧急事变发生,他们可以利用空军去阻止敌人前进、集中,或作其他一切的行动。至少可产生迟滞作用,使他们有时间从容部署,以作有效对策。
(三)我方的行动迟缓,无异于使敌人的速度增加。因为速度在摩托化战争中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所以胜负之数也就不问可知了。
此外,既然享有制空权,那么就可以使对方的补给纵队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不久即可以使对方感到严重的物资匮乏。借着空军对于通到前线上的道路作经常不断的监视,就能使敌人在白天里的补给运输完全停止,而逼得他们只能在夜间进行,时间被拖得很长。补给物资如果不能及时到达一线部队的手上,部队将丧失机动性,无法行动。
凡此种种,都使我们获得一个必然的结论: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空中的均势,至少要接近均势。空中的均势建立了以后,以往我们熟悉的战争规律才可以继续生效——当然,由于双方的空中活动都很频繁,所以在战术上不免要受到相当的限制。
而我们为了应付英军的空中优势,在防御方面的布置要尽量设法使其无法发挥作用。由于现在我们最大的威胁是来自空中的敌人,所以不能再依赖摩托化的兵力作机动性的运用,因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被敌人的空袭所摧毁。我们必须用阵地战的方式来抵抗敌人,这种阵地的构造必须坚固到能够挡得住任何近代武器的攻击。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敌人可以利用他们的空军随心所欲地阻止和延误我们的作战。他们的攻击在白天当然不成问题,黑夜里也可以用降落伞来投掷照明弹。根据这六天苦战的经验,可以看出任何时间表在此刻都已经变成一张废纸了。也就是说,我们的阵地要有足够的强度,可以供局部的守军独立死守达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在完全没有作战预备队的情况下也能固守——在敌人空军阻击之下,所有增援的兵力纵然能到达前线,在时间上也一定是一误再误了。
英国人的空中优势,已经使我们过去战无不胜的战术规律随风逝去。除了我们也能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我们对于敌人的空中优势,就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真正有效的对策。在今后的任何会战中,美英的空军力量将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拜尔林将军附注: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盟军的空中优势对隆美尔的作战观点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后来的很多决定都是根据这段经验而来,例如1944年防守法国时,他力主在滩头决战以阻击敌人,而反对一般的“正统”观点——将敌人引至内陆后再出动预备队去消灭他们。
天已经黑了·第二十三
天已经黑了·第二十三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以下是一些关于非洲战役和诺曼底战役的回忆录,内容颇为精彩,都是隆美尔在负伤之后在家里休养时写成的。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草稿,他没有机会加以修改,假使他没死的话,一定会加以修改的。所以读者..
末日·第二十二
末日·第二十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那是1944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乌尔姆郊外某地服役。当我正坐在高射炮的炮位旁边的时候,突然接到连长打来的一个电话,他说:“你父亲已经回到了黑林根,你已经被调到了他的幕僚中去服务。今天你就可..
1944年的侵入战·第二十一
1944年的侵入战·第二十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非洲战役结束之后,我第一次和隆美尔元帅重逢,是1943年7月间在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里。他住在一间半木制的房子里,那里过去是前陆军总司令的住宅。我们一同出席元首汇报,正是贝尔哥罗德-..
1943年的意大利·第二十
1943年的意大利·第二十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李德哈特·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那是1943年的3月中旬。我站在维也纳新城郊外的大飞机场上,等候我的父亲。因为我们已经接到无线电,说他从元首大本营回家了。终于,一架双引擎的海因克尔(Heinkle)轰炸机在灰色的跑道上着陆..
在两条火线之间·第十九
在两条火线之间·第十九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当我们进入马雷斯防线之后,马上又可根据另外一种不同的战略原理来作战。因为我们据有“内线”的优势地位,可以集中摩托化兵力,向西对在突尼斯西部的英美联军发动一次攻击,甚至有可能强迫他们..
回到突尼斯·第十八
回到突尼斯·第十八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这个时候,英国人并没有松懈。他们的炮兵已经开上前线,补给中心也建立起来了,同时他们的侦察行动也十分活跃。现在我们的位置已经超出了从西里西亚起飞的空运航程之外,所以我们的燃料情况每况愈下..
在欧洲的会商·第十七
在欧洲的会商·第十七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英军的活动,而是我方最高当局极度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说,惟一的途径就是永远不和敌人决战,不管我们的主子多么渴望如此。我们现有的战斗..
大撤退·第十六
大撤退·第十六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1月4日夜里,我们开始向富凯撤退。我们采取一个宽广的运动正面,主要通过开阔的沙漠地区,因为沿海岸的公路在英军空投照明弹的照耀下,不断受到英国空军的攻击。我们的装甲部队现在正和英军的装甲部队..
阿拉曼的回顾·第十五
阿拉曼的回顾·第十五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在非洲战役中,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会战,我们却输掉了。为什么说它具有决定性呢?因为我们已经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不管是摩托化兵力还是步兵。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德意两国当局,居然把过错推到..
无希望的会战——阿拉曼·第十四
无希望的会战——阿拉曼·第十四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当我们对于英军阿拉曼防线攻击失败之后,战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最终的结果使得我们在北非的战线完全崩溃。从9月6日到10月23日之间,补给方面的“战斗”又开始转为激烈。这场会战结..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我们在阿拉曼之线暂停进攻,接下来敌人的反攻又被我们击退,于是全线就恢复了平静无事的状态。双方都想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来补充实力、调集生力军。我们在重新整顿的工作上,又开始了激烈的竞赛。装..
主动的丧失·第十一
主动的丧失·第十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在阿拉曼受阻我的装甲军团和优势的英军兵力作战,到今天已经五个星期了。其中有四个星期的时间,战潮都在托布鲁克的周围地区中时起时落。这一连串的交战已经使我军的兵力达到了匮竭的边缘。当我们所..
向埃及境内追击·第十
向埃及境内追击·第十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为了赢得在托布鲁克的胜利,我们也已经把我们最后的力量都用尽了。不过,现在有了大批的战利品——包括弹药、燃料、食品以及其他一切军用物资,因而获得一些紧急的补充,勉强进行下一步的攻击。罗..
加扎拉和托布鲁克——作战的准备·第九
加扎拉和托布鲁克——作战的准备·第九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反攻胜利结束之后,1942年年初,我们重新攻克了昔兰尼加。此后物资补给变得非常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德国最高统帅部始终不曾认清非洲战场的重要性,所以从不曾..
1941年的冬季战役·第八
1941年的冬季战役·第八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很不幸的,下一个阶段的作战——1941年到1942年冬季——隆美尔本人并没有留下他的记事。而要了解非洲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并且说明隆美尔的将道,这一部分的故事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从现有的..
1941年的英军夏季攻势·第七
1941年的英军夏季攻势·第七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英军失败之后,1941年的这一场夏季攻势被他们自己宣称为只是一次“威力侦察”而已,英国人民几乎都不知道它原来还有一个更有野心的目的——毁灭隆美尔的兵力,并在北非获得一次空前的“决定..
第一回合·第六
第一回合·第六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非洲之行1940年年底,因法国的情况突然紧张,我临时缩短了我的圣诞假期,赶紧从铺满冰雪的公路上回到波尔多(Bordeaux),那是我师的驻地。(当时德军统帅部获得报告,说在法国尚未被占领的地区中可能会发..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941年2月间,意大利的元首墨索里尼曾经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在1936年到1940年之间,意大利曾经派遣军官1.4万人、士兵32.7万人到利比亚(Libya)去,为了提供这些军队的补给,用掉了大量的..
向瑟堡追击·第四
向瑟堡追击·第四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经过了短时间的休息整补之后,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又调到鲁昂以南的塞纳河上。德军跟在法国第十集团军的后面,在6月9日,渡过了塞纳河,法军当时已溃不成军,所以没有经过太多的战斗,就渡过了这条宽广..
索姆河上的突破·第三
索姆河上的突破·第三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最亲爱的露:第二阶段的攻势在今天开始了。再过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要渡过这一条运河。 [ 译者注:索姆河的这一段已经运河化。 ] 我们还有充分的时间,照目前看来,一切情况都可以说是很乐观。我..
合围·第二
合围·第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对于隆美尔而言,这个闪电式的突破战,就是以攻占康布雷为其结束,从5月16日起,被隔断在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也已经从比利时边境最远的防线,开始向后撤退,到了5月18日,德军装甲部队的右翼就已经和法军第一..
默兹河上的突破·第一
默兹河上的突破·第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在西战场发动了其期待已久的侵入战。它获得了一个闪电式的胜利,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并且影响到全体人类的未来前途。这一幕震动世界的戏剧,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场,就在5..
编者赘言
编者赘言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隆美尔战时文件》的主要内容是谈论北非战役,他自己所记载的全部,都已经印在这一本书里。惟一欠缺的一部分是1941年的冬季战役。所以这一章就请了当时非洲军参谋长拜尔林将军代写。他不仅以隆美尔的笔记和信件为根据,而且..
隆美尔文件的故事
隆美尔文件的故事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我父亲逝世的时候,遗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文件,这都是他在战争期间一直累积下来的。其中有军队中的命令,战况的报告,向最高统帅部的日报;除了这些官方的文件以外,他还留下了许多私人日记,以及有关1940年法国战役和..
德国三大名将再版前记
德国三大名将再版前记作者:钮先钟 ·中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闪击英雄》,即古德里安上将回忆录,《隆美尔战时文件》,即隆美尔元帅未完成手稿,由英国兵学大师李德哈特编辑成书;《失去的胜利》,即冯·曼斯坦因元帅回忆录。这三本名著都是我在过去所译出,并先后由本社(编者注: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三大名将回忆录重印前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三大名将回忆录重印前记作者:钮先钟 ·中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战争,尽管已经是50年前的旧事,但其经过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一种非常值得留恋的回忆。在大战中德国固然终于失败,但其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则真是可圈可点,..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