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的回顾·第十五
阿拉曼的回顾·第十五
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
李德哈特· 编 ·英国
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
出自————《战争通史》
在非洲战役中,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会战,我们却输掉了。为什么说它具有决定性呢?因为我们已经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不管是摩托化兵力还是步兵。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德意两国当局,居然把过错推到战场上的指挥官和部队的头上,而只字不提补给上的失败、空中的劣势,以及死守不退的命令。那些指控我们的人,都是些从来不曾上过前线的将军们。这让我想起德国人的一句谚语:“离开战场越远,升官的机会就越多。”
甚至于有人说我们是丢下武器、仓皇逃跑的。有人说我是失败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对于这次挫败应负全责。他们不断地攻击我那些英勇的部队,令我无法坐视,于是发生多次的激辩和争吵。过去有许多人对我们的成功非常妒嫉,但不敢开口,现在则趁机大肆批评。其中最吃亏的还是我们的官兵,当那些纸上谈兵的战略家议论未定的时候,他们早已做了英国人的俘虏。
事实上,这些身居高位的人不仅不能明了当前的情况,同时也缺乏勇气去面对现实。他们宁可学鸵鸟的样子,把头埋在沙子里,在军事方面充满幻想,把前线上的部队和指挥官当作替罪羊。
回顾过去,我在良心上惟一感到有愧的是应该提早24小时撤退,而不应该遵守那个“死守”的命令。若是那样,全军也许都可以救出来,至少有一半不会丧失战斗力。
为了留待后世史学家去作公正的评判,关于阿拉曼的当时的情况,我再综合简述于下:
要想使一支部队支持得住会战的压力,其首要的条件就是需要有充分的武器、燃料和弹药。事实上,在双方还没有交手之前,会战的结果在军需官手里就早已决定了。再勇敢的人没有枪炮也无法作战,或是有了枪炮而没有充足的弹药,其结果也是一样的。而在机动性战争中,即令武器和弹药都很充足,也仍需要大量的车辆和燃料,才得以发挥真正的效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素质上,补给维持的情形就算不能胜过敌人,至少也要和敌人处于平等的地位。
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在空中方面至少应能与敌人维持大致的均势,假使敌人拥有空中优势,而且也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那么我方将蒙受下列的损失:
(一)敌人利用其战略空军,可以切断我方的补给线,尤其是海上的补给线。
(二)敌人可以自空中发动一个消耗战。
(三)敌人凭着空中优势,可以使我方在指挥上处处受到限制和阻扰。
在将来的地面会战之前,一定先有一次空中会战。空中会战的结果即足以决定哪一边在作战 [ 译者注:在德军里常使用“作战”这个字眼,它大概涵盖了英语“战略”和“战术”两个字的中间意义,代表指挥官在战场上掌握部队的将道。如果以较贴切的英文字表示,可以用“大战术”(Grand tactic)。 ] 和战术两方面,会受到上述限制。甚至在以后的整个会战中,都将处于劣势,而必须向这种不利的状况妥协。
若就我们的情形而论,上述两个条件皆无法满足,所以我们打败仗实在不冤枉。
因为英国人在中部地中海握有制空权,再加上我以前解释过的种种理由,使我军即令在平时,其所获得的补给数量也只够维持生活而已,想建立一条防线是不可能的。反之,英军的补给数量多到超过“令我们害怕”的程度,在过去的任何战场上,从来没有像这一条短短的阿拉曼防线,曾经使用过这样多的重型战车、轰炸机和大炮,甚至还有不尽不竭的弹药供应。
在阿拉曼上空,英国人的制空权可以说是太完整了。在某些日子里,他们的轰炸机出击800架次,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低空攻击机出击2500架次。而我方的俯冲轰炸机最多出击60架次,战斗机最多100架次,且数字还一直往下降(此处专指德国空军而言,此外意大利的飞机也出击约100架次,详见下表)。
阿拉曼会战中德国空军的出击数字日期总架次战斗机架次投弹吨数1942.10.24107695.01942.10.251404922.01942.10.261136328.11942.10.271477829.11942.10.2816310620.21942.10.2919612529.11942.10.3020011230.51942.10.3124212843.31942.11.011418012.81942.11.0217511120.7阿拉曼会战中德意装甲部队的实力日期战车的种类PanzerⅡⅢⅣ(德制)中型(意制)轻型(意制)1942.10.24219318211942.10.25154270211942.10.26162221211942.10.27137210211942.10.2881197211942.10.29109190211942.10.30116201211942.10.31106198211942.11.01109189211942.11.0232140151942.11.032412001942.11.041200整体看来,英军的指挥原则并没有改变。他们硬性遵守一种成规,这是英军战术的主要特点,有时这种办法会帮助他们获得胜利。其理由如下:
(一)此时已经没有开阔沙漠中的战斗发生,因为我们的摩托化兵力已经全部投入第一线,去支援那些步兵师。
(二)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英军的武器都远占优势,他们在任何的作战中,都可以达到强行突破的目的。
以他们那种绝对优越的物资补给为基础,英军用来击毁我军的方法不外下述几种:
(一)全力集中炮兵火力。
(二)用强大的轰炸机群不断地进行空中攻击。
(三)作局部有限性的攻击,不惜浪费大量的物资,同时他们有绝佳的能力来执行这种战术。
此外,英军的一切计划都以“正确计算”的原则为基础,只有掌握完全物质优势的一方,才有资格采取这样的办法。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作战艺术”,只需仰赖炮兵和空军的威力就行了。他们指挥官的反应还是和过去一样慢。当我们在11月2日开始撤退的时候,隔了很久,英军才开始追击——倘若不是受了希特勒的干涉,我们可能会连同大部分的步兵安全地撤到富凯之线。英军的指挥官仍显现出过于谨慎的习性,缺乏决断果敢的精神。所以他们一再地让装甲部队实行个别的攻击,而不肯把900多辆战车集中在一起炮轰。当时他们在防线的北端,可以大干一场,不必死伤许多人,就可迅速获得决定性的战果。事实上,在他们的炮兵和空军掩护之下,只要使用半数的战车,即足以使我们全军覆没——因为当时我方的部队常常完全丧失了机动性,只有挨打的份。这种“少吃多餐”的战术,使得英国人损失惨重,可能是英军的指挥官想把装甲兵保留着供追击之用,因为他们的第一波攻击部队,没有马上跟着追击的能力(隆美尔这个看法并不准确,参看下章)。
英军当局基于过去与轴心国部队作战的教训,对装甲兵和步兵的训练,作了最佳的利用。不过一定要有他们那样多的物资装备和弹药,才有资格使用他们那种战法。这些方法可以详述如下:
战车战术
英军有了新式的战车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弹药补给,才敢采用这种新的战术。他们的战车在火炮和装甲两方面都优于我方,包括格兰特、谢尔曼等美国战车在内;此外丘吉尔式重型战车据说也曾出现。
英军先以轻型战车前进,而重型战车则暂留在后面。轻型战车的目的就是吸引我方战防炮、高射炮和装甲车辆的火力。一旦我军的火炮和战车暴露了他们的位置以后,英军的重型战车马上就会对着所有被发现的目标,实行毁灭性的火力攻击。其射程可以达到2700码,若可能的话,将从山脊后方的斜坡上实行射击。用这种战术,势必要消耗大量的弹药,这些弹药利用装甲弹药载运车输送到前线。利用这种方法,英军把我们的战车、机枪掩体、战防炮和高射炮的阵地都打垮了,而我方的火炮在这样远的射程,却始终无法穿透他们重型战车的装甲。同时,我们也没有那样多的弹药可以消耗。
炮兵战术
英军的炮兵曾经一再地表现出他们的优越性。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敏的反应,足以适应攻击部队的要求。英军的装甲单位常常载运着炮兵观测人员,以便在极短时间之内,把前线的需要通知炮兵。除了弹药补给充足以外,英军炮兵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他们火炮的射程极长,使他们占了不少便宜。意军炮兵的射程大部分在6000码以内,所以英军炮兵可以从较远距离射击,使意军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德军炮兵大部分使用的也都是这种落伍的意大利货,使我们十分狼狈。
步兵战术
等到我们的防线被炮兵、战车和空军打得体无完肤的时候,英军的步兵才开始进攻。
我们的前哨早已被英军炮兵钉住——他们的位置在很久以前即已被空中侦察所发现——于是受了高度训练的英国工兵,开始在烟幕掩护之下扫清地雷,并在雷区中开出宽广的通路,接着战车开始前进,而步兵则紧紧跟在后面。战车此时被当作活动炮兵使用,英军的冲锋部队直向前逼近我方的防线,然后突然挥着刺刀,跳进我方的堑壕和阵地。一切都井井有条,好像是一次演习。炮兵又跟在步兵的后而推进,以便击毁任何仍在抵抗的孤立据点。战胜之后,英军并不作深入的扩张,而只是以守住被征服地区为满足,接着增援的兵力和炮兵也展开了,开始作固守的部署。夜间攻击更是英军的看家本领。
有无其他的办法?
对此,过去我已解释得很详细,当这次会战开始时,我们自己的部署都是以过去作战中所获得的经验为依据。当我们的步兵决定占领阿拉曼一线时,尽管明知敌人在炮兵和弹药两方面都占有极大的优势,我们也还是抱定了决心,准备在这里接受这次会战的考验。假使我们马上撤退,那么由于没有足够的运输车辆,一切囤积在阿拉曼的弹药都必须忍痛放弃,而我们在后方又没有大量的补给,足以抵补这个重大的损失。而在会战中,我们的战术又受着战况需要和物质资源的限制。
在这一次会战后,根据会战中所有的经验,我便想出一套也许在当时可能守住埃及西部,并击退像蒙哥马利这样厉害的强敌的办法,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不过,我还是提出这个计划,因为其中有几点很值得检讨:
首先必须把非摩托化步兵调回,扼守富凯防线,应该尽可能使用最大量的地雷,把防线照阿拉曼防线的形式加以构筑。富凯防线也和阿拉曼防线一样,它的南端是依托在盖塔拉洼地上面,无法绕过。此外在它南面大约12英里的地方还有陡坡,使战车和车辆都无法通过。
阿拉曼防线可以用摩托化部队和侦察单位来防守,至于部署在阿拉曼和富凯之间的摩托化兵力,则可当作一支机动兵力使用。
假使英军发动攻击,其行动可能照下述的路线发展:英军的摩托化兵力将会冲入开阔的地区,当我们的侦察和摩托化部队撤回阿拉曼防线时,他们会跟踪追击。于是在一个于我们有利的位置上,我方的机动兵力开始与敌人交战,使他们无法获得炮兵的掩护。这个会战将会在富凯防线的前面展开,当然,我们的装甲兵力面对着英军的强大打击兵力,是无法支持太久的。不过经验告诉我们,也许可以使过分谨慎的英军,在战术上一再地陷入窘境,而使其打击力量受到相当的损失。等到英军的兵力已经集中,情势变得对他们有利时,我方的机动兵力应立即撤回到防线的后面,不让它受到太大的损失。在富凯防线前面实施机动战的惟一目标,就是消耗英军的打击力量到相当的程度。
在没有强大炮兵的支援之下,英军若向富凯防线攻击,结果必然会受到惨重的损失。所以他们被迫要去调动炮兵,换言之,就是要把一切的基地设备都向前推进。这样一来,我们将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一切偶然的新变化也就有可能发生了。我们那些多管迫击炮团也可以运过海来,或者可以获得“虎式”战车 [ 编者注:虎式战车配有一门88mm炮和板厚的装甲,总重量达50吨以上。当时刚出现在苏联战场上,北非方面的德军还没有配属。在北非战役的末期,虎式战车曾被运到北非作战,但是为时已晚,于事无补。 ] 的支援,改善补给情况。不过即令如此,我们在非洲所能撑持的时间,是否会再延长,也还是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提到这个计划呢?因为以后我们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突尼斯的计划和行动,好几次在原则上都是以阿拉曼的经验来作为基础的。
我早已说过我们的防御计划是妥协性的。因为我们的空中劣势和补给情况,无法作“治本”的改善,我们的步兵也不可能全部摩托化。换言之,非洲军团的指挥官必须设法自己解决难题。
这种不彻底的解决当然不理想。我们只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凭着极有限的资源,来作无可奈何的奋斗。但这是毫无希望的。用一把大刀做武器,最勇敢的战士也还是打不过手里拿着冲锋枪的敌人。
比起敌人来,我们惟一的优势就是占领着一条已经设防的防线,不过在英军可怕的炮兵射击和空军轰炸之后,也逐渐丧失了它的作用。接着英国的步兵,就一码又一码地攻入了我们的阵地。从北端起,我们节节败退,终于整个弃守了。若是再在阿拉曼死守下去,实在是毫无意义,结果只是使防御部队徒然作无谓的牺牲面已。
在会战的初期,我们也无法集中兵力来发动逆袭,因为英军在南部地区中也有同样的厚集兵力,使得我们不敢抽调所有的摩托化部队北上,否则敌人会从南面进攻。由于燃料的缺乏,使得我们无法把阿里埃特师和第二十一装甲师调上来又调回去,以担负机动预备队的任务。在会战的每一阶段中,要想把南面的兵力抽调到北方去,都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另外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应该在此一提。任何用在北面的部队,在英军的强大火力之下,其消耗的速率都非常惊人。这个战场好像是一个大石磨,任何部队投进去,不管数量多少,都会逐渐被磨成泥沙。
即令到了大难当头的时候,德国部队以及大多数的意大利部队,都还是表现得十分英勇,这实在令人感动,当我的每一个部下在阿拉曼作战时,他不仅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更是为保卫非洲装甲军团的传统荣誉而战。尽管失败了,我这个军团的奋斗经过在德意两国的民族史上还是占有光荣的一页。
天已经黑了·第二十三
天已经黑了·第二十三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以下是一些关于非洲战役和诺曼底战役的回忆录,内容颇为精彩,都是隆美尔在负伤之后在家里休养时写成的。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草稿,他没有机会加以修改,假使他没死的话,一定会加以修改的。所以读者..
末日·第二十二
末日·第二十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那是1944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乌尔姆郊外某地服役。当我正坐在高射炮的炮位旁边的时候,突然接到连长打来的一个电话,他说:“你父亲已经回到了黑林根,你已经被调到了他的幕僚中去服务。今天你就可..
1944年的侵入战·第二十一
1944年的侵入战·第二十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非洲战役结束之后,我第一次和隆美尔元帅重逢,是1943年7月间在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里。他住在一间半木制的房子里,那里过去是前陆军总司令的住宅。我们一同出席元首汇报,正是贝尔哥罗德-..
1943年的意大利·第二十
1943年的意大利·第二十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李德哈特·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那是1943年的3月中旬。我站在维也纳新城郊外的大飞机场上,等候我的父亲。因为我们已经接到无线电,说他从元首大本营回家了。终于,一架双引擎的海因克尔(Heinkle)轰炸机在灰色的跑道上着陆..
在两条火线之间·第十九
在两条火线之间·第十九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当我们进入马雷斯防线之后,马上又可根据另外一种不同的战略原理来作战。因为我们据有“内线”的优势地位,可以集中摩托化兵力,向西对在突尼斯西部的英美联军发动一次攻击,甚至有可能强迫他们..
回到突尼斯·第十八
回到突尼斯·第十八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这个时候,英国人并没有松懈。他们的炮兵已经开上前线,补给中心也建立起来了,同时他们的侦察行动也十分活跃。现在我们的位置已经超出了从西里西亚起飞的空运航程之外,所以我们的燃料情况每况愈下..
在欧洲的会商·第十七
在欧洲的会商·第十七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英军的活动,而是我方最高当局极度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说,惟一的途径就是永远不和敌人决战,不管我们的主子多么渴望如此。我们现有的战斗..
大撤退·第十六
大撤退·第十六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1月4日夜里,我们开始向富凯撤退。我们采取一个宽广的运动正面,主要通过开阔的沙漠地区,因为沿海岸的公路在英军空投照明弹的照耀下,不断受到英国空军的攻击。我们的装甲部队现在正和英军的装甲部队..
无希望的会战——阿拉曼·第十四
无希望的会战——阿拉曼·第十四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当我们对于英军阿拉曼防线攻击失败之后,战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最终的结果使得我们在北非的战线完全崩溃。从9月6日到10月23日之间,补给方面的“战斗”又开始转为激烈。这场会战结..
成败关头——阿兰哈法·第十三
成败关头——阿兰哈法·第十三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8月30日到31日的夜里,装甲军团的摩托化部分和步兵,开始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南端的要塞发动攻击。军团部的幕僚们整夜时间都守在电话旁,各方面的报告川流不息地向总部送来。虽然如此,我们..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我们在阿拉曼之线暂停进攻,接下来敌人的反攻又被我们击退,于是全线就恢复了平静无事的状态。双方都想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来补充实力、调集生力军。我们在重新整顿的工作上,又开始了激烈的竞赛。装..
主动的丧失·第十一
主动的丧失·第十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在阿拉曼受阻我的装甲军团和优势的英军兵力作战,到今天已经五个星期了。其中有四个星期的时间,战潮都在托布鲁克的周围地区中时起时落。这一连串的交战已经使我军的兵力达到了匮竭的边缘。当我们所..
向埃及境内追击·第十
向埃及境内追击·第十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为了赢得在托布鲁克的胜利,我们也已经把我们最后的力量都用尽了。不过,现在有了大批的战利品——包括弹药、燃料、食品以及其他一切军用物资,因而获得一些紧急的补充,勉强进行下一步的攻击。罗..
加扎拉和托布鲁克——作战的准备·第九
加扎拉和托布鲁克——作战的准备·第九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反攻胜利结束之后,1942年年初,我们重新攻克了昔兰尼加。此后物资补给变得非常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德国最高统帅部始终不曾认清非洲战场的重要性,所以从不曾..
1941年的冬季战役·第八
1941年的冬季战役·第八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很不幸的,下一个阶段的作战——1941年到1942年冬季——隆美尔本人并没有留下他的记事。而要了解非洲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并且说明隆美尔的将道,这一部分的故事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从现有的..
1941年的英军夏季攻势·第七
1941年的英军夏季攻势·第七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英军失败之后,1941年的这一场夏季攻势被他们自己宣称为只是一次“威力侦察”而已,英国人民几乎都不知道它原来还有一个更有野心的目的——毁灭隆美尔的兵力,并在北非获得一次空前的“决定..
第一回合·第六
第一回合·第六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非洲之行1940年年底,因法国的情况突然紧张,我临时缩短了我的圣诞假期,赶紧从铺满冰雪的公路上回到波尔多(Bordeaux),那是我师的驻地。(当时德军统帅部获得报告,说在法国尚未被占领的地区中可能会发..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941年2月间,意大利的元首墨索里尼曾经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在1936年到1940年之间,意大利曾经派遣军官1.4万人、士兵32.7万人到利比亚(Libya)去,为了提供这些军队的补给,用掉了大量的..
向瑟堡追击·第四
向瑟堡追击·第四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经过了短时间的休息整补之后,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又调到鲁昂以南的塞纳河上。德军跟在法国第十集团军的后面,在6月9日,渡过了塞纳河,法军当时已溃不成军,所以没有经过太多的战斗,就渡过了这条宽广..
索姆河上的突破·第三
索姆河上的突破·第三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最亲爱的露:第二阶段的攻势在今天开始了。再过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要渡过这一条运河。 [ 译者注:索姆河的这一段已经运河化。 ] 我们还有充分的时间,照目前看来,一切情况都可以说是很乐观。我..
合围·第二
合围·第二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对于隆美尔而言,这个闪电式的突破战,就是以攻占康布雷为其结束,从5月16日起,被隔断在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也已经从比利时边境最远的防线,开始向后撤退,到了5月18日,德军装甲部队的右翼就已经和法军第一..
默兹河上的突破·第一
默兹河上的突破·第一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李德哈特· 编 ·英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在西战场发动了其期待已久的侵入战。它获得了一个闪电式的胜利,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并且影响到全体人类的未来前途。这一幕震动世界的戏剧,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场,就在5..
编者赘言
编者赘言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隆美尔战时文件》的主要内容是谈论北非战役,他自己所记载的全部,都已经印在这一本书里。惟一欠缺的一部分是1941年的冬季战役。所以这一章就请了当时非洲军参谋长拜尔林将军代写。他不仅以隆美尔的笔记和信件为根据,而且..
隆美尔文件的故事
隆美尔文件的故事作者:曼弗雷德·隆美尔 ·德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我父亲逝世的时候,遗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文件,这都是他在战争期间一直累积下来的。其中有军队中的命令,战况的报告,向最高统帅部的日报;除了这些官方的文件以外,他还留下了许多私人日记,以及有关1940年法国战役和..
德国三大名将再版前记
德国三大名将再版前记作者:钮先钟 ·中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闪击英雄》,即古德里安上将回忆录,《隆美尔战时文件》,即隆美尔元帅未完成手稿,由英国兵学大师李德哈特编辑成书;《失去的胜利》,即冯·曼斯坦因元帅回忆录。这三本名著都是我在过去所译出,并先后由本社(编者注: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三大名将回忆录重印前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三大名将回忆录重印前记作者:钮先钟 ·中国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战争,尽管已经是50年前的旧事,但其经过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一种非常值得留恋的回忆。在大战中德国固然终于失败,但其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则真是可圈可点,..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