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潮·第二
涨潮·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转向阵地战·第八卷》
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中,或是胜利,或是失败。与政治家共同采取行动时,本来已经不能取得胜利了,然而却会认为是胜利了。
—— 蒙哥马利
国家进行战争的目的,一切都在于获得直接的、而且全面的胜利。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第一节 二月攻势后的战线
一、二月攻势后的中朝军队
美国公开史料推测中朝军队不得不停止二月攻势的原因时说:“敌人停止二月攻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遭到了巨大损失而不得不重新编成;二是为了重新补给而不得不停止。”
但中朝军队仅在砥平里环形防御阵地四周就丢弃了达几千具尸体,而且正如后面所说的,“堤川北侧的山野被尸体覆盖着”,由于肚子饿而投降过来的中朝军队士兵有几百人,由此足可以看出其实际情况。美国公开史料写道:“中***队的衣服非常单薄,很难抵御寒冷。尽管还残留有少数的城镇和山村,但这些建筑物也不能成为他们御寒休息的场所。这是因为,如果发现他们进入建筑物的足迹和车辆痕迹,联合国空军就会连建筑物一起炸毁。他们没有西欧国家那样的医疗品,都有冻伤和脚气;据俘虏们说,还蔓延着十几年前在军队发生过的伤寒。”
靠近中国东北的清川江畔的作战环境和距离鸭绿江450公里之遥的雪地战场的作战环境,是完全不同的。补给物资和补充人员都送不到第一线。也不能进行后送。中朝军队战斗力的发挥已经到头了,以其补给能力支援三八线以南的作战,是非常勉强的。
插图79:二月攻势结束后2月18日的作战态势
二、联合***
联合***中线和东线的南朝鲜军队固然遭到了很大损失,但美军的损失比较小,没有一个师失去攻击能力。因此,刚要发动再次反攻时受到猛烈反击的冲击虽然难以掩饰,但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将其击退的经验,确实是非常宝贵的。
实际上,自中***队介入以来,以防御获得成功,在当时还是第一次,所以,集团军首脑恢复了自信,第一线的官兵们也第一次感到中***队不足为惧。在当时的联合***中还残留着这样的弊病,即有的人把***军队看得很神秘,或者认为非常离奇,通过击退了二月攻势,才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看清了它存在的弱点。
2月18日早晨,第9军军长穆阿少将给正在大邱的司令部里注视着战况的李奇微将军发来了喜报。
“正在进攻南汉山桥头堡的美第24师右翼第一线团,今晨再次发起攻击,但没有受到敌人的任何抵抗。敌人散兵壕里没有人,装备都丢弃了,炊事用具也散乱在各处。”将军立即广播了这一情报,并且命令全军“恢复同敌人的接触,为了查明其抵抗能力要实施战斗侦察。”但这时,李奇微将军好象已怀疑“中朝军队的后退可能是引诱我军的圈套”,因而要求慎重地行动。这可能是接受了二月攻势中的痛苦教训。
然而,各军立即展开了同1月中、下旬一样的战场侦察。而且,在南汉山桥头堡的核心阵地及砥平里以北地区依然发现有强大的中***队,但在原州附近和堤川以北地区没有发现大部队。2月19日,李奇微将军决定进行局部反击,命令第10军肃清楔入堤川北侧的北朝鲜军队,命令第9军摧毁南汉山桥头堡。目的是为了调整犬牙交错的战线,以便迅速再次转入大规模的攻势。
19日,第10军以美第2师和第7师从原州附近向东攻击,但在各处只受到了很轻微的抵抗。第9军十分谨慎地开始向南汉山桥头堡压缩,但得到的印象是好象也没有多少敌人。
2月19日,整个战线的主动权又一次回到联合***的手里了。
2月20日,李奇微将军决定“为了不给敌人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全线再次发起攻势”,指令发动“屠夫行动”。
但是,在这一攻势中必须起用美第1陆战师。因为南朝鲜第3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第10军的各部队也已战斗得疲惫不堪,所以需要该师担任这一正面攻势的主体。
当时,公认为最精锐的海军陆战师,自1月上旬末以来,一直在从丹阳到安东——永川附近一带,忙于肃清反复进行袭击活动的“游击队”。以登陆作战为主要任务的第1陆战师,用于专门讨伐山里的游击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可以说这个事例证明了这样一个谚语:“战况将如何发展?不得而知。……前途莫测。”
美海军陆战师在这里经历的讨伐游击队活动,据说成了越南战争的模式之一。现在话题再转回去,介绍一下1月中旬以来讨伐作战的概况,以资对其部分情况作些了解。
第二节 在雪山里讨伐游击队
前面曾单纯介绍它是游击队,但其实际情况无疑是北朝鲜第2军的2.1万人(一说为2.5-3万人)。因此,称为游击队不太合适,而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潜入敌人后方继续进行游击战斗的北朝鲜第2军。
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也为了说明其行动的实际情况,这里有时还单纯地称为游击队。
一、北朝鲜游击队
北朝鲜第2军以强有力的一部配合新年攻势和二月攻势,将其主力部队潜伏在丹阳至安东附近,扰乱联合***的后方,这一点已经反复讲过多次了。
插图80:游击队的部署和警戒(1951年2月上旬)
但是,所有的粮食不得不在当地征集,还必须瞒过联合国空军的严密监视而行动,所以其活动地区必然非常广阔。2月上旬时的兵力部署,估计如插图80所示。有的说是分为80多支游击队分散行动,但是在雪山之中,城镇和村庄又都非常贫穷,所以,一百人以上集体潜伏在一个地方,生活上是很困难的。因此,当发生情况需要兵力时,便立即集结部队进行战斗。通常,他们采取所谓“化整为零……”的战术。
游击队的主要攻击目标,当然是切断原州——安东——大邱公路和忠州—大邱公路等补给干线,同时也进行其他各种各样的活动诸如破坏铁路和公路、袭击通行车辆和部队、切断通信联络线、袭击后方设施等。但是,能够徒步携行的装备只限轻武器,爆破器材和通信器材都很缺乏,这可能就是同人员的数量和活动时间相比,取得的物质效果格外少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几万人的游击队开展了大约3个月的游击战,却没有留下过象样的记录:类似破坏洛东江桥,或者因长期切断补给线而给联合***以致命打击等等。
岂止如此,为了生存他们往往要进行过分的群众工作,甚至掠夺衣服、食物和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也有人说是接受来自海上的补给,但在第7舰队的严密监视下,这种补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为了自力生存,不得不采取不良行为。
所谓当地自发的游击队,能代表群众的迫不得已的情绪,发挥指导群众的作用,因而同群众保持着鱼水关系,能继续进行活动。而这支游击集团,则是从北朝鲜过来的游击队,群众必然感到非常麻烦。因此,有的居民就作为耳目帮助联合***进行讨伐作战。北朝鲜军队认为能够得到群众的协助而断然采取的这一军事行动,实际上并不那么顺利。
但是,美国公开史料里说:“通过小白山脉的纵队,没有不遭到游击队射击的。”可见,这支游击队的活动给联合***造成的心理影响,确实是很深刻的,因而允许以王牌的海军陆战师对其进行“扫荡”。
二、火力讨伐
海军陆战师在马山附近医治好在长津湖畔受到的创伤之后,1月上旬受领了“在安东——盈德一线阻止正在南下的敌军大部队,打通和维持补给线”的任务,急忙北上。为了便于进行讨伐作战,该师还配属了南朝鲜国家警察和反游击战大队。但无奈该师自太平洋战争以来一直是以担任最困难的登陆作战任务为主,所以各部队对情况完全不同的对手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也毫不奇怪。
被切断的补给线,依靠擅长的攻击力很容易地打通了,但以后的维持却十分困难。海军陆战师给各团分配了地区。各团以部分兵力直接担任道路的掩护,以主力每天对游击队反复进行讨伐。但是,第1陆战师又是与游击队遭遇,又是前去援救遭伏击的补给纵队,一味地忙于集结兵力实施打击,进行一般性的攻击,根本不可能捕捉到迅速逃散的游击队。在第1陆战师做好攻击准备时,游击队已经不在那里了。
第1陆战师的官兵们发牢骚说:“驱赶苍蝇不是第1陆战师本来的任务。”一驱赶就逃走,一回来就出现的游击队神出鬼没的行动,使第1陆战师非常棘手。实际上,刚从北朝鲜进来的北朝鲜第2军是不会有这么高的本事的。这支游击队是当时估计有5000人的原有游击队即战前就在智异山和太白山积极活动的游击队的残部和在洛东江畔战斗中被歼灭而成为游击队的北朝鲜第5师和第12师等部队的残部汇合而成的。
但是,第1陆战师积极地进行讨伐,使游击队逐渐陷入了困境。第1陆战师不管有没有情报,都不辞辛劳地在山里寻找村落,反复地进行讨伐,所以,游击队失去了休息的时间和住所,被赶出了粮食富裕的地区,势必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掠夺贫农的食物。如前所述,反复地进行积极果敢的讨伐,是把游击队驱赶成民众的敌人的主要原因。
开始时,第1陆战师都是根据查明游击队所在位置的密探和居民的报告,出动进行讨伐的。但是,对游击队抱有好感的,或者被迫支持游击队的居民也不少,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袭击扑空,甚至有时还中了圈套。笔者在中国大陆上的经验也是这样,在根据密探的报告和上级部队的情报进行的讨伐作战中,没有遇到过游击队。岂止如此,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密探说没有错,但一出去讨伐,留守部队就会遭到袭击或者讨伐部队遇到伏击。密探则会趁着忙乱的时候逃掉。所以,有时如果扫荡密探说那里没有游击队的村庄,或者说在西边而去扫荡东边,就遇到了大部队。当初的海军陆战队也付出了同样的劳苦。
但是,当居民们开始敌视游击队,并且能积极地提供情报以后,具有反游击战经验的第1陆战师就首先研究出了包围战术。
这种包围战术,不是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常用的以分进合击实施包围,是考虑以火力为主体进行包围。
得到情报后,首先要不被察觉地查清楚。这是因为,在以直升机和观测机3次侦察其村庄时,对其他村庄和毫不相关的方向上的村庄也侦察10次以上,并且联合***的注意力好象都集中到其他村庄上了。潜伏着很多游击队的村庄,总是有些不同的。例如,妇女孩子们不外出,人们的出入和脚印多起来了,洗的衣物多,炊烟也异常多,等等。据说,也有这样的例子:有时根据居民们心神不定的样子,就知道了游击队的情况。
这样,一确认目标,就利用黑夜偷偷地切断其退路。这种战术不是直接包围,而是实施伏击。为了形成一连串的包围圈,需要有大部队,所以如果拘泥于这一点就会被察觉。
天一亮,立即从空中和地面发出警告,叫居民们撤离村庄。时限一到,就以威胁射击再次号召他们撤离和投降。在这期间,常常能从疏散的居民那里获得情报。一认准是游击队,就对村庄的周围实施弹幕射击,三次召唤他们投降。但是,北朝鲜游击队的投降是很少见的。因此,首先进行轰炸,接着集中炮兵和迫击炮火力打击村庄。于是游击队呆不下去了,就从特意留出的炮击的空隙里四处逃散,所以要对其进行伏击,或者以机动的预备队和直升机进行捕捉。在此期间,直升机不断地从上空进行监视,及时地广播逃散的游击队的位置和方向,以帮助地面军队进行追击。
插图81:讨伐游击队示意图
这种以火力为主的讨伐战术,并不是从最初就这么完善,而是经过反复试行多次修正错误才逐渐成熟的。的确,这一综合空中与地面火力和机动能力的讨伐战术,即使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也是难以凭空研究出来的。
但是,战场上所有的村庄都因此而被烧毁,无辜的群众遭到了牺牲,这一事实是不能否认的。这种讨伐战术能给游击队以沉重打击,但却不能抓住群众的心。讨伐游击队,是不得伤害群众,不可烧毁房屋,不能威胁其生活的。因为,讨伐游击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群众。
三、直升机
当时,直升机的性能正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山里讨伐游击队,直升机成了重要的法宝。因此,在第1陆战师里产生了把直升机作为打击力量使用的想法,并且在实战中试行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为了把游击队从隐藏的房屋里赶出来而研究出来的。采取双机编队,一架是攻击飞机,一架是支援飞机。支援飞机上装备着机枪,并且还载有火焰剂和燃烧剂;攻击飞机上则搭载着以火焰喷射器、机枪、火箭筒和手榴弹装备起来的4人为一组的攻击组。
包围的态势一形成,就反复发出警告,支援飞机立即向隐藏的房屋撒布燃烧剂,然后在其上空盘旋,加强支援态势。
接着,攻击飞机实施着陆,攻击组跳出飞机以喷火器和手榴弹点燃燃烧剂,同时以机枪和火箭筒驱赶游击队,并且以空中和地面火力捕捉逃散的游击队。但是,不久就知道这种方法很危险,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做法。实验的结果也是这样。由于旋转翼的风压,燃烧剂的撒布很不如意,而且着陆的攻击飞机损失大,很多攻击组回不来了。
第二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单用直升机机动,即为了在游击队驻扎的村庄周围构成包围网,要集中大量的直升机空运参加包围的部队。
在山村的周围很难找到着陆场,而且直升机的隆隆声会使游击队四处逃散,但通过空军与直升机的不断监视和使用武装直升机来弥补其弱点,逐渐提高了实效,后来就经常使用了。这种方法同下述的武装直升机一起成了后来越南战争的模式。
第三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直升机作为机动火力使用。这就是产生现在装多管机枪的直升机和装火箭武器的直升机的起源。当初,因在当地安装武器,所以命中精度很差,故障好象也很多,但据说在驱赶游击队方面,还是很有成效的。
这样,第1陆战师的讨伐,尽管多次出现试行错误,但也逐渐开始提高效果,到2月中旬,游击队的战斗情绪好象就急剧下降下。这些游击队只遇到小规模的交战就四处逃散,其袭击活动也是小规模的和零星的,好象只限于为了自己生存似的。2月底,联合***的报告中写道:“当初估计有2.1万人的游击队的实力,现在已减少到1.8万人以下,而且也没有可观的活动了。”如果真的给游击队造成的实际伤亡为3000人,作为讨伐游击队的战果,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这次讨伐作战中空军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
空军
不管怎么说,在寒冷的雪山里,游击队离开村庄也不能生存,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因此,空军发现有情况的村庄和可疑的村庄就以凝固汽油弹烧掉,发现逃散的游击队就反复地进行扫射和轰炸。因而传说,在太白山里没有一个完整的村庄,并且成了***方面进行宣传的内容。不过,归根结底,这次空袭和讨伐,摧毁了游击队的生活基础,将其驱赶到自取灭亡的道路上了。
但是,这些讨伐作战给战场上的居民所造成的苦难,是难以想象的。居民们粮食被抢走,祖传的房屋被烧毁,有时还可能被误认是游击队而遭到炮击和轰炸,所以其辛酸是无法比喻的。支持哪一方都没有好处;对哪一方抱有敌意,也是危险的。因此,他们既知道其苦难的根源是游击队,又抱怨联合国空军,这一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江原道的难民比其他道多,就是这个原因。
四、南朝鲜第2师的讨伐
南朝鲜第2师一边担任丰基(丹阳南侧)附近的警戒,一边治愈了在新年攻势中遭受的创伤,随着美海军陆战师北上参加“屠夫行动”,它就成了陆军指挥部的直属部队,接替了讨伐作战任务。于是,在2月17日到4月25日期间专门担任警戒和讨伐;决定在3月上旬,开始先发制人,彻底摧毁游击队的活动,并进行“清剿”。下面,主要根据南朝鲜陆军司令部编纂的《游击队讨伐史》进行记述。
游击队情况
当时,北朝鲜第10师在安东周围地区表现非常凶猛。此外,被称为南部军的原有游击队的活动也很明显。南部军的正式称呼很严肃,叫朝鲜人民南部游击军,原来是在智异山一带活动的游击队。去年9月下旬,被赶出智异山,逃入北朝鲜,在平康(铁三角地带)附近进行了重新编成;其实力约有800人,编为司令部等(150人)、胜利师(400人)、人民旅(150人)和***支队(60人)。12月21日经杨口南进,1月上旬配合新年攻势,在闻庆和堤川附近开展游击活动。(配合插图2)
但是,2月上旬转移到俗离山(尚州西面的山块)地区,边补充兵力,边继续巧妙地扰乱后方,并且合编了第1支队和第3支队,总兵力达到近1.7万人。看来,这些游击队得到了庆州北道、荣州郡、奉化郡和盈德郡等党的地下组织的支持。其根据地伸展到太白山、日月山、俗离山、兄弟峰、普贤山和香炉山等地区。约有100人左右的游击队出没于釜山北面的神佛山,并且还企图向大邱东北的八公山渗透。据《游击队讨伐史》说,这些游击队“为所欲为地进行着野蛮活动。”
讨伐计划
接受重任的南朝鲜第2师师长咸炳善准将,2月15日发出了下述的作战指示,向所属部队传达了他的决心。这是一份能告诉我们当时战场气氛的好资料。
步兵第2师作战指示第9号 于庆北义城
自撤离三八线以来,一直在为进行辉煌的胜利的战斗全力以赴地进行教育训练。但没有想到,本师受领了对后方地区的敌人进行讨伐的任务,即确保以永川为基点的17公里长的补给线和包围歼灭盘踞在普贤山一带威胁着现首都大邱,并在扰乱后方的人民军第10师。
但是,这一任务对于我怒涛师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幸运。对这些敌人,美海军陆战师和4个警备营讨伐了一个多月也未能消灭掉。同第一线师的任务相比,这是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重要任务,是关系着整个韩国命运的战略性任务。
各级指挥官要将这一任务铭记在心,特别是由于敌人企图以各种方法向我驻地渗透,执著地反复袭击我主要补给线,所以必须时常保持着战斗精神,加强敌情观念和提高警惕性。
例如,对补给车辆的运行自不必说,对电话线的架设也要进行严密的警戒;卫兵、前哨和夜间值班等,更要注意。禁止单车运行。为了不辜负总参谋长的期望,迫切地希望竭尽全力。
本师2月16日下达的作战计划要点如下:
步2师作战计划第6号 于庆北义城
为了捕捉和歼灭盘踞在普贤山的残敌,将作战行动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准备) 2月17日至2月18日
(一)根据新任务,向警备位置转移;
(二)实施管辖区内的搜索和地形侦察,全面地掌握敌情和地形,完成扫荡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 2月19日至2月25日
(一)以强有力的部队一齐行动,捕捉和歼灭敌人的主力;
(二)在民间开展启蒙和归顺工作;
(三)切断敌人的退路。
第三阶段(清理) 2月26日至3月10日
(一)配置据点;
(二)肃清分散的残敌;
(三)最后清理。
计22天
作战部队的编成
第17团:
(一)第1营、第2营;
(二)国民防卫军 2个营;
(三)1个警察排(由熟悉地理的人编成)。
第32团:
(一)第1营、第2营;
(二)独立第7警备营;
(三)国民防卫军2个营;
(四)1个警察排。
预备队(警戒主要补给线和构成外围包围线)
(一)各团的1个营;
(二)防卫军第3团;
(三)第207警察队;
(四)第132警察队。
[ 备注:第31团仍然归美第10军指挥,但实际上是在师长的指挥下实施作战行动。 ]
配置(以下略)
扫荡
但是,实际上未能象计划的那样有条理地进行讨伐,战斗就从17日开始了。而且好象每天都必须寻找补给线上出没的游击队,进行攻击。美海军陆战师1个月的讨伐似乎也没有取得其报告所说的战果,2月份的讨伐作战情况如下表所示。交战次数少于去讨伐的次数,这是反游击战的特点。但游击队的交战兵力比估计的多,这可以说是游击队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的证据。
但是,这里没有游击队积极袭击补给线或者攻击警备队的记录,这说明游击队力图自力生存的实际情况。
交战日时讨伐部队交战兵力地点游击队的行动2.17日07:00第32团第1营150人义兴以东溃败2.21日24:00第32团第3营搜索队400人义兴以东分散逃往普贤山方向2.22日04:00第32团第2营及师搜索队大部队义兴以东分散2.22日16:00第17团第3营不详永川以北分散2月底,获得了重要的情报,即俗离山一带的南部军好象正在向日月山一带转移和发现北朝鲜第10师正在青松附近进行集结的征候。早就获得情报说,游击队苦于饥饿、寒冷和疾病,并且陷入了缺乏弹药的状态,所以咸炳善师长把这支游击队的动向看成是向北走的征候。为了查清真伪,他首先命令荣州的第31团第3营紧急赶往青松方面。但2月28日该营到达长葛岭西麓一看,大约有1500人的游击队正占领着防御阵地。
咸炳善师长判断,游击队的这一配置是为了掩护主力在青松附近集结和北上的,决定在日月山一带捕捉游击队,并且指挥师的主力实施包围攻击。
3月1日,第31团第3营攻击长葛岭敌人阵地,使敌人混乱不堪,尔后就向日月山方向进行追击。这期间,该师决定将第32团转用到日月山北侧,切断敌人的退路,但由于运输力量不足,首先将第1营的12兵力派遣到光海里。这支先遣队于3月2日上午8时到达光海里,以防备北上的游击队主力,但不知怎么回事,下午16时左右遭到了约400人的游击队的袭击,一时陷入混乱状态,撤向了蔚珍方向。逃跑的游击队是不顾一切的,所以只要有时间,最好构筑阵地实施伏击。但该师的这支先遣队却好象有些疏忽大意了。
当时还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即追赶到光海里的该营主力在汾川附近同正在北上的游击队遭遇了,在激烈交战的最后得到第2营的支援,好容易才击退了敌人。第3营也在日月山西麓遇到了敌人的大部队,并且将其击退到日月山方向上去了。
这些情况意味着,北朝鲜第10师经由日月山附近北上,同前往切断其退路的第32团发生了斜向遭遇战。
完全抓住北朝鲜第10师的企图的咸炳善师长,在命令向英阳北上的第17团第3营攻击光海里的同时,还命令担任礼安警备任务的第7警备营潜伏到春阳南侧。但是,上午6时左右,实施伏击的第7警备营却受到了约400人的游击队的攻击,所以发生了需要增援第32团第2营,击退敌人的偶然事件。
另一方面,该第3营结束了在日月山西麓东明里附近的扫荡,从下午13时开始攻击日月山山顶,同约500人的游击队进行了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最后终于夺取了山顶。
从3月3日这天的战斗情况来看,北朝鲜第10师不是七零八落地实施退却,而是采取了作为正规军的退却行动。他们在敌人中间进行游击活动两个多月,仍保持着部队的纪律勇敢战斗的样子,使人们追忆起过去的日本军队。
3月4日,咸炳善师长把第31团的主力也投入了这次讨伐作战,展开了彻底的扫荡。4日这天,在日月山东麓捕捉了约800人;5日,发现了正在北上的约5000人的大部队,将其追赶到莲花峰;6日,在将军峰一带结束了扫荡;7日,又完成了莲花峰一带的扫荡作战。到9日,这次作战基本上结束了。经过这次讨伐,北朝鲜第10师已土崩瓦解,如下一部分所说的那样,集结在中峰山,企图进行重新编成。
这次讨伐作战中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在日月山和将军峰的讨伐,如果不以通常的攻击要领实施攻击,就不能夺取胜利;二是南朝鲜第2师的作战指挥上有点逐次投入兵力。前者说明这支游击队具有正规军的特点,因不幸而受到了重大损失;后者是因为该师担任的警戒地域广阔以及机动能力和空中支援不足。但是,咸炳善师长从其所属的9个营中抽出7个营的兵力用于讨伐作战的决心,可以说既是情报活动的成果,也是令人钦佩的英明决断。
此外,第31团团长朴鲁珪上校于3月4日在太白山南侧阵亡了。
后来,该师努力扫荡残敌,3月15日在春阳附近俘虏1000人,17日在真宝附近又捕捉了约400人,从4月22日开始扫荡俗离山一带。尽管北朝鲜第10师的主力向北撤走了,但其一部和南部军却仍然残留下来构成很大的威胁。
3月15日前后,北朝鲜第10师好象集合在江陵以南32公里的中峰山,企图东山再起。
南朝鲜第9师协同美国空军,全力以赴在松溪里附近将其彻底地击毁了。至此,北朝鲜第2军好象终于打消了扰乱后方的念头,并且于3月17日到18日夜间从后方通过南朝鲜第7师的战线北撤了。此时,以正规军扰乱后方的威胁已经没有了。自12月15日开始潜入以来,进行了整整3个月的游击活动。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官兵活着回去了,可能只不过是几分之一吧。梦想孤注一掷建立丰功伟业的“步行的空降军”结局是可怜的。
这支游击队活动的物质成果,如前所述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它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即吸引联合***的兵力,间接支援第一线战斗的效果,却是不能忽略的。
简单说来,吸引最精锐的海军陆战师,牵制了它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其最大的效果,此外联合***还将下述的兵力用来担任后方警戒。
即1月中旬将第5骑兵团战斗群配置在忠州东南侧,担任忠州——闻庆山口附近的警戒;1月18日上陆的泰国营匆匆忙忙地配置在尚州——安东地区;1月31日到达的比利时营配置在大邱至金泉间的地区;1月初到达的加拿大第25旅装备完毕也急不可待地从1月16日开始用来担任大邱至釜山间的警戒。而且还有南朝鲜的11个警察营警卫着丹阳、闻庆山口、主要桥梁、隧道、主要城市和无线电通信中继站,并担任了通行车辆与列车的乘警和周围地区的治安。总计,吸引着包括南朝鲜警察在内大约相当于3个师的联合***兵力。
日俄战争时,由二百几十人组成的永沼挺进队袭击了铁岭的铁路桥,俄国的库洛帕特金将军相信约4万日军正在扰乱后方的误报,终于在奉天会战中分散了几万人的预备队。这就是俄国吃了败仗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游击战的真正效用。
扫荡北朝鲜游击队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首先应当说是联合***积极采取的空中和地面的讨伐。但下述的环境条件则是考虑将来时应该注意的主要原因。
1、游击队的活动地域是以太白山脉和小白山脉的分歧点为中心的山岳地带,所以人口稀少,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低,而且贫困,不能养活几万人的游击队。
2、正值严寒积雪的季节,树叶落光了,缺乏游击队的隐蔽场所,也容易发现足迹。因此,对不利用村庄就不能生存下去的游击队进行搜索,是其他季节所无法相比的;而对躲开村庄,逃避到山里的游击队,如果侦察山南侧向阳的地方,多数情况下都能发现。由于不能点燃篝火,所以不能呆在终日不见太阳的山北侧。
3、作为一种自然趋势,游击队为了自力生存,就要反复地袭击和掠夺村庄,而且一次比一次残酷。
因此,居民们的憎恨情绪越来越厉害,自发的牒报人员不断增加,因而联合***的情报组织进一步提高了严密性和准确性。
此外,由于“民防组织”和自卫组织的加强,游击队奔放的行动便受到限制,其动向就完全暴露了。此事造成了游击队对居民的“报复”,憎恨又产生憎恨,成了自取灭亡的恶性循环。
4、饥饿、寒冷与疲劳的积累,不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睡眠不足,使游击队常发生冻伤患者和病员。但医疗品的缺乏则证明了“只有健壮而适应性强的人能幸存”即适者生存的原理,并且大大降低了游击队的战斗情绪。
这就是说,太白山地区同终年绿色覆盖、到处有食物、又不需要衣服的南方游击地带不同,不适于开展游击战。因此,尽管北朝鲜军队进行了英勇奋斗,但也未能取得所希望的成果。其理由是,在这一带进行游击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合适的。
第三节 向三八线进攻
击退二月攻势以后,麦克阿瑟总司令官的当前企图是“由于补给距离的关系,继续北进到敌我双方兵力相对抗的一线”。其具体打算是,如果北上到这一线,就指挥新登陆作战,推进到鸭绿江。受领这一意图的第8集团军下令进行了事先计划好的“屠夫行动”。
一、“屠夫行动”
“屠夫行动”的目的是:
“为了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充裕时间,再次发动攻势。在西线,摧毁南汉山桥头堡,占领汉江一线,在中线,推进到砥平里——横城——芳林里北侧一线;在东线,进至江陵北侧一线,修整战线的凸凹不齐,同时,准备下一次正式的北进行动。”
为此,考虑到地形和中朝军队的兵力密度,确定各军的作战地境,将各军的编组作如下改变:
美第1军(米尔伯恩少将)
美第3师
美第25师
土耳其旅
美第9军(穆阿少将→霍治少将)
美第24师
美第1骑兵师
美第2师
第1陆战师
南朝鲜第6师
英第82旅
美第10军(阿尔蒙德少将)
美第7师
南朝鲜第5师
南朝鲜第8师
南朝鲜第3军(刘载兴少将)
南朝鲜第7师
南朝鲜第9师
南朝鲜第11师
南朝鲜第1军(金白一少将)
南朝鲜首都师
第8集团军预备队
南朝鲜第2师
南朝鲜第3师
英第29旅等。
第9军
该军仍然以美第24师担任南汉山桥头堡的攻击,并且将新配属的第1骑兵师配置在砥平里,将第1陆战师配置在原州正面,主要是以砥平里——洪川公路和原州——横城——洪川公路为轴线,开始进行攻击。将来,还包含着对被看作中线中朝军队据点的洪川进行夹击。
第1骑兵师
当时,该师分散配置在3个军的地区,即第5骑兵团(柯罗姆贝茨上校)配置在砥平里,第7骑兵团配置在利川,第8骑兵团配置在骊州东侧;但2月18日将全部兵力集结在砥平里,准备进行“屠夫行动”。
第1骑兵师在“屠夫行动”中的任务是,“向洪川进行攻击,协同海军陆战师捕捉洪川南侧的敌人。在以一部兵力掩护军主力左翼的同时,牵制尽量多的敌人。”
在规定的21日10时,第1骑兵师以第5骑兵团为第一梯队发起了攻击。但是,中国第39军的抵抗好象不知疲倦似地非常激烈,当时正值云雨天气,妨碍空中支援,所以攻击毫无进展。不久,大雨倾盆,人员和车辆全都挨了浇。雨连续下了40个小时,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雪地战场。这一场初春的大雨确实罕见,完全未曾预料到,据说这是几十年不遇的异常变化。
在战场上,因反常的气象而吃苦头的例子很多,在德军攻占莫斯科时气候异常,漫长的秋雨和严冬提前袭来,是众所周知的。这次战争中也连续遇上异常气候。在洛东江畔,被30年不遇的酷暑所折磨;仁川登陆时,两次受到台风袭击。战争不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且似乎会引起自然界的剧变。这种说法尽管有些过分,但这样的例子是有的,即战争会带来不测事件。
在冬天的旱季里,沙土地多的河床作为指挥所和补给所的位置是合适的。因此,这时也是这样做的,但各条河流到了夜间以后,水量剧增,慌忙避难时已经晚了。有线电通信网断成一截一截的,补给品被冲走,或者浸泡在水里。而且,各条河流突然不能通过了,连架设在汉江上的浮桥也冲走了,师的补给线被切得一截一截的。
到23日上午4时,雨才好容易停止。降雨量,没有看到记录的数字,但据说可能达到几百毫米。雨停了,很久没见到的太阳露出来了。但由于积雪溶化,道路和河流继续泛滥,后来就成了转不动身的一片泥泞。
尽管如此,再次开始攻击的第5骑兵团也于2月24日夺取了第1个目标469高地。可是,刚一开始攻击下一个目标318高地,就接到了停止攻击的命令。这是因为,根据军担心补给中断、道路泥泞和中朝军队坚决抵抗的情况,判断“在洪川以南地区包围敌人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实际上,24日这天,军长穆阿少将因直升机事故而阵亡了。他是在前往战场视察的途中,座机坠落在汉江的浊流中,发生心脏麻痹而死的。因此,由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代理军长的职务。将军的谨慎正直追求慎重、合理性的性格和在长津湖畔的艰苦奋斗以及在太白山里行动的经验,似乎抑制了骑兵师的大胆的攻击。
美第1骑兵师的战史写道:“如果军准许师的攻击,尽管会非常困难,但进行包围是可能的。”对失去了战机一事,提出了责难。这可能是该师的传统要他们这么写的。但当时的情况是,师的补给干线即骊州——曲水场——砥平里间的所有桥梁特别是汉江上的浮桥冲走了,而且也不能徒涉,所以该师究竟能不能继续进攻,很值得怀疑。实际上,军和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加紧前送补给品,但情况还是该师的官兵们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这时,洛东江畔以来的勇将盖伊将军荣升,继任者丘尔茨D·帕马少将(驻云山的第8骑兵团团长帕马上校的哥哥)到任了。新师长第一句话就说:“我最关心的事情是前送补给品的问题。工兵要全力以赴拼命地架设桥梁。各部队不能消极地等待前送,要有自己的补给品自己运输的气概和独创性”。由此可以想象到该师当时的后勤保障情况。
当然也进行了空中补给,但因其他师的困境也大同小异,所以补给日用的轻武器弹药已经竭尽全力了,再很难支援该师的进攻。
拖延了时间的汉江架桥,虽然由于工兵的努力,已于2月25日上午4时完成,但是,由于雪开始溶化,指挥所、阵地和补给所都成了泥潭,补给道路依然不能通行,所以各部队依然为修补责任区域内的道路而忙得不可开交。
因此,该师在2月底以前只好反复地进行积极的侦察,准备下一次攻势。但该师在战史里却发牢骚说:“如果军准许的话……”,这一点,可以认为是对海军陆战队史密斯将军的指挥不满意。
第1陆战师
隔了很久才参加了正式进攻的第1陆战师一扫讨伐游击队时的沉闷情绪,劲头十足地发起了进攻。但是,这时原州战场上也在下雨。师的战斗要报里写道:“天天都在检验着人员和装备的耐久力”。2月24日夺取了俯视横城的高地群,人员和装备的检验合格了。中朝军队在沿中央公路这一地区的抵抗非常激烈,同在夺取修理山时付出了辛劳的第25师一样,反复进行了艰苦战斗。但第1陆战师的斗志,好象远远超过了中朝军队的斗志。
在原州北侧突破中***队第一线的第1陆战师,看到阴气逼人的地狱图非常吃惊。从堤川附近北上的美第10军也目睹了同样的悲惨状况。据美国公开史料记载说:“原州和堤川北侧的高地群,似乎已被敌人的尸体覆盖住了。……在荒凉的秃山上,浅埋着的尸体更多”。很明显,中朝军队受到了出乎预料的巨大损失。
第1军
第1军以南朝鲜第1师确保汉江南岸一线,并列美第3师和转移到京安里南侧地区的美第25师,在进行1小时半的进攻火力准备后,开始进攻南汉山桥头堡。从这座山峰到那座山峰,逐渐向前推进。但是,这里也正赶上下大雨,山势陡峭,又遭到隐蔽在堑壕里,主要利用反斜面进行顽强抵抗的中国第38军的阻击,所以进攻不容易取得进展。
尽管如此,两个师仍然坚持不懈地继续进攻,于2月28日尾随后退的中***队,到达汉江江岸,开始准备尔后的渡江进攻。
中国第38军的英勇奋斗精神,非常“令人钦佩”。因为是背水之战,所以拼命进行战斗。只因断绝了补给,才大部被歼。可谓弹尽粮绝。这次战斗后,该军的番号再也没有出现在第一线上。
第25师
该师作为军的右翼第一线部队担任京安里正面的进攻,必须分别新修建13公里长的公路作为通向第一梯队团的补给道路使用。据说,修建这些公路必须架设12座1335米长的桥梁,炸开3个山口。然而,由于工兵营在3天之内完成了这么大的施工作业量,该师于21日凌晨就发起了预定的进攻。可是因遇到了前述的暴雨,哪还谈得上进攻呢。因此,工兵营必须再次采集石块,铺设碎石,重新架设12座桥梁。据说,这时配属的南朝鲜劳工大队(约1000人)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该师的战斗详报说:在这次进攻中,“最明显的一点是敌人利用反斜面避开了我炮火袭击”,而且强调了上刺刀突击的好处,记述了以下几点:
1、……跳出阵地,喊声大作,刚跑上高地,敌人就停止射击,丢弃了重机枪、轻机枪和1门迫击炮,逃到山的背面去了。好象是敌人受到猛烈突击而惊慌失措,被压倒了。
2、敌人用机枪实施拦阻射击。……连长命令时高地上的敌人上刺刀突击。因为,如果慢腾腾地行动,就会全部被歼灭。……展开了白刃格斗,不久就夺取了高地。经查点,在正斜面上的47具尸体中有30具尸体是用刺刀刺死的;而反斜面上的50具尸体,刺杀和中弹而死的各占一半。……
3、第1排进至敌人阵地的右侧,随着喊声上刺刀发起了突击。在经过白刃格斗后夺取的高地上,敌人丢弃了200具尸体。……据估计,在这天夺取的3个高地上,共计有500具尸体。通常,如果火力和突击并用,敌人就会立即跑掉。
这些报告,可能有些夸大。即使在中国大陆上的长期战争中,发生大规模白刃格斗的事例也很少,而且以刺刀刺死几十人的战例,确实是非常少有的。原因是敌人逃跑得很快。
但是,美军之所以登载赞赏上刺刀突击的方法,一定是认为从战场和敌人的特点考虑,有必要这样做。这可能是因为,对坚持战斗到底的敌人,只有以白刃格斗即人与人之间进行原始的搏斗才能决定胜负。
已到达分院附近汉江会合点的第25师,准备下一步的渡江进攻。
第8集团军
2月底,各军到达了指定的目标线。第8集团军的战线,位于从汉江南岸至杨平——砥平里北侧——横城——芳林里——江陵一线,没有间隙,也没有大凸凹现象。
美国公开史料认为“屠夫行动”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由于对敌人不间断地施加压力,不给敌人以重新编成和进入大规模反击的时间,以及忠实地执行了协调机动的基本原则的结果”。
第8集团军心理战部得知中朝军队受到严重损失后,立即撒布了“数一数你的部下吧”内容极简单的劝降传单。据说,以轰炸机在退却的中朝军队的头顶上撒布了几百万张,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中朝军队下级指挥官投降的,明显地多了。这种简单的传单,可能是以犀利的语句刺痛了遭到惨败的官兵们的心。
反攻作战进展顺利的第8集团军,开始修复仁川港和金浦机场。但因正月撤退时进行了彻底的破坏,所以修复仁川港的码头、吊车和潮流调节闸门等需要几周的时间,而且要再次全部开放金浦机场也要到5月份。这可能由于当时不打算再次使用而彻底破坏了的缘故。这个例子也说明,预测战况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工兵们不声不响地修复了自己破坏的港口和机场。美国公开史料说:“工兵们在这里又实行了所谓此时此地要竭尽全力的口号”。尽管他们因为必须把奉命冒着危险,不惜劳累破坏了的设施,再奉命“以最大的速度修复”而产生了不信任感和发牢骚。但军队也只能是“此时此地要尽最大努力”。
二、“撕裂者行动”
这时,在驻东京的司令部里正在拟制尔后的作战计划。因为已经没有必要采取所谓“边给敌人以最大杀伤边逐次退却”的作战行动了。很明显,战局正在出现斩折。因此,如何指导尔后的作战行动,已作为总司令部的重要课题提出来了。
很明显,既然联合国赋予的任务是“击退的敌人,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入攻势,而且恢复三八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恢复三八线的手段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但也都是战术方面的问题,属于麦克阿瑟的权限,而不会成为其他方面的问题。
问题是,恢复了三八线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因为怎样解释“韩国”这个词,在作战计划上是有根本区别的。
在当时的联合国里,大有根据此时此地的局势改变其解释之嫌。也就是说,开战之初解释为战前南朝鲜政府控制的三八线以南地区,而一度击退北朝鲜军队后,就解释为整个半岛地区了。南朝鲜的宪法里没有明文规定,便作为当然的事情做了这样的解释。
因此,如果把“韩国”解释为三八线以南地区,就没有必要组织大规模的作战;但如果把它解释为整个半岛地区,就必须组织所谓再次进攻到鸭绿江边的大规模作战。
当时,华盛顿首脑的想法是前一种。他们认为,既然中国已经介入,使南朝鲜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就有着正当的理由,而且能够达到战争的目的。他们对不惜付出巨大牺牲向鸭绿江进击,已失去了兴趣。
其理由,在后面还将提及,但无非是因为,以付出极大的牺牲来统一朝鲜半岛有没有政治意义,或者即使推进到鸭绿江,战争能否结束,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麦克阿瑟无可争辩地采取了后一种解释。这可能是出于勇雪旧耻的一种军人的骄傲,而且从他的战争观来看也能做这样的解释。
麦克阿瑟将军的设想
2月中旬末,麦克阿瑟将军查明“屠夫行动”进展顺利,便指使联合作战计划小组制定“以消灭驻朝鲜的中***队为目的”的长期作战计划。不用说,是为了“确立这一地区的永久性和平”。
已成定案的计划,旨在“攻击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接连不断的补给线,削弱其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并在朝中边境附近组织实施大规模的登陆和空降作战,一举消灭朝鲜境内的中***队”,其基本设想如下:
第1期作战:在宽大的正面上到处实施有限目标进攻,夺回汉城地区,作为下次攻势的发起线。对北朝鲜的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切断敌人的后方。情况需要时,向敌人所有的主要补给线投掷放射性污染物,切断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
第2期作战:如果允许,就使用***民党军队;并且,如果进一步地得到增援,就在北朝鲜东西海岸的北端附近实施登陆和空降作战,以巨大的圈套勒住敌人。
关于这一设想,麦克阿瑟做了如下说明:
“整个北朝鲜地区已遭到了全面的破坏,所以北朝鲜已经没有补给物资了。因此,朝鲜境内达百万人之多的中***队的补给品,全部都要从中国东北地区运送进来。但是,由于运输上的困难,现在集中在北朝鲜地区的补给品,粮食只有10日份,武器弹药也是有限的。因此,这次空袭的效果,必将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对北朝鲜北部地区的登陆和空降作战,是进一步扩大了过去的仁川作战(铁砧和铁锤作战)的规模,……中***队必定会立即苦于饥饿而投降。因为,没有粮食和弹药,必然会陷入瘫痪状态。”
人们常批评:“麦克阿瑟在朝鲜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过高地估计了空军的作用。”他这种想法,在这里也突出地表现出来了。他可能认为,空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战果的经验,在朝鲜这样的山地国家也是适用的。此外,所说的“如果得到增援”,可能是指对做好紧急出动准备的第16军(地方部队的第40师和第45师)最近将被派往日本一事抱有希望。
这时不但又翻出了“***民党军队参战”的问题,而且提倡撒布原子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钚,制造半永久性的无人地带。这种自信和胆量,似乎也不是普通人所能看出来的。
然而,这一设想好象是作为同联合参谋部磋商的基础提出来的,还没有到向总统报告的阶段。如果把“希望撒布放射性物质”的这一世界敏感的事情报告给杜鲁门总统,那么从先前“关于原子弹问题的声明”中吸取教训的杜鲁门总统就要被迫做出重大的决定。不过,在他的回忆录里没有看到涉及这个问题的记述。
然而,正如后面将要叙述的那样,对于这一设想的基本内容,联合参谋部并没有正面反对。当然,作为深知华盛顿和联合国气氛的军事首脑来说,对“撒布放射性物质”一事可能没有想到。但是,五角大楼开始感到战争指导上的束手无策是自己的责任,作为打开难局的手段,好象倾向于承认麦克阿瑟的想法。如后所述,在夺回了汉城的时候,就在酝酿包括封锁中国沿海、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侦察飞行和起用***民党军队等充满麦克阿瑟的想法的重大建议。
“撕裂者行动”计划
第一线师感到满足,相反,李奇微将军却认为“屠夫行动”的成果极不充分。他认为,对突入堤川以北的中国第66军和北朝鲜第5军未能捕捉住,而对原州北侧的中国第40军和砥平里正面的中国第39军的攻击因遇到了不合季节的大雨而失去了战机。情况确实是这样。大雨帮助了中朝军队。得到天赐的大雨的掩护,中朝军队巧妙地躲开了“屠夫行动”,主动地完成了撤退。
李奇微将军在获得麦克阿瑟将军批准后,接着下令准备“撕裂者行动”。他的当前任务是,完成麦克阿瑟的长期作战计划的第1期作战,即夺回汉城,推回到三八线,但现在距离三八线还有50多公里的山岳地带。在中朝军队恢复态势之前,必须再次展开攻势。
“撕裂者行动”的目的是:
继承了“屠夫行动”的目的,在中线和东线上继续进行不间断的压迫,击毁中朝军队的主力部队,不给中朝军队以反击的时间,完成对中朝军队企图死守的汉城的包围态势。
也就是说,要在整个战线上一齐发起攻势兵力不足,夺回汉城估计会再次展开大规模的激战,所以拟首先从右翼出击,随后夺回汉城。首先从中线和东线出击,是为了先发制人制止敌人的进攻,因为判断中朝军队的主力在该正面上。这样,还可以从东线北朝鲜军队和中线中***队的接合部突破,达到分割他们的目的。作战的名称叫“撕裂者”,就是“纵向撕裂”开,其意思是把中***队和北朝鲜军队分割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目标线选在从汉城东侧开始指向东北的春川,尔后转向沿三八线南侧各要点的相连之线,取名为“爱达荷线”。
各军的作战任务如下:
美第1军:以美第3师和南朝鲜第1师确保汉江江畔,牵制汉城周围的中国第50军和北朝鲜第1军。南朝鲜第1师压制金浦半岛,威胁汉城以西地区。以第25师渡过汉江,进至汉城东北侧,准备包围汉城。
美第9军:夹击洪川后,推进到春川附近的“爱达荷线”。
美第10军:南朝鲜第3军和第1军分别击破各自当面的敌人,依次通过调整线,占领“爱达荷线”。
进攻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但因道路修补得不够理想,以及为使第25师周密地进行渡江准备而延迟了时间,最后确定为3月7日开始。
插图82:“撕裂者行动”中第1军的进攻
美第25师的渡江
2月28日到达分院附近汉江江岸的第25师,用6天时间进行了渡江进攻准备。
该师的任务是:“在汉江会合点附近渡江,进至从金谷里附近到清平的京春线(汉城——春川线),确保桥头堡。”其目的是,切断京春线和完成从东北方向包围汉城的态势。
该师的计划是,由西向东并列配置第24团、第27团和第35团,同时渡江后进至京春沿线(称为“阿尔伯尼线”),以配属的土耳其旅占领清平,同第9军左翼的第24师配合行动。
但是,这次渡江预料到有很多困难。例如:江面宽为150至370米,因雪融化而混杂着冰块的水流秒速达2米,近岸和远岸都缺乏道路网而且泥泞不堪,对岸又有强大的中***队。此外,江岸的地形不便使用水陆两用车辆,也是使渡江准备更加复杂的主要原因。
接替基恩师长的布莱德雷准将在慎重而严密地制定计划方面是非常有名的,这时更加注意。他考虑到了天候和气象的变化,又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了中朝军队的反应,在集中了能够集中的火力之后,反复进行了渡江预演。
各营利用支流演练舟艇的搬运、泛水和操作要领,并且以沙盘对所有士兵讲解战斗方法。据说,还给每一个士兵明确了应该完成的任务,指示他们,即使指挥官牺牲了,也要完成其责任和义务。第25师的军史里写道:“这完全象是站在舞台上的演员学习和练习充分掌握自己的角色似的。”
此外,还慎重但又大胆地反复进行了侦察活动。比特上士好象就是因侦察有功而破格提升了两级。他的班多次潜入对岸的村庄里捕捉几个俘虏,获取了宝贵的情报。
3月7日凌晨5时50分,开始进攻火力准备。重视这次渡江战斗的李奇微司令官按照自己的座右铭来到江岸,查明中***队的反应。他的座右铭是:“指挥官要同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部队在一起。”这一点,前卷已经讲过了。
美国公开史料把这次进攻火力准备说成是“这次战争中最猛烈的炮兵射击之一”。参加这次火力准备的火力如下:
野战炮兵营10个 火炮148门
坦克 100辆
重迫击炮 48门
M-16自行高射机枪 25辆(12.7毫米重机枪100挺)
这一猛烈的火力准备,持续了20分钟。6时15分,第1波开始渡江。缩短火力准备时间的原因是,重视奇袭,不给中***队以集中反击兵力的时间。
当然,有十几架歼击轰炸机不断地在上空担任直接火力支援和空中封锁,南朝鲜第1师在金浦机场附近实施佯动,美第3师在汉城南侧实施佯动,并且阻碍中国第50军向渡江点移动。
企图这样大规模地、严密地阻碍中朝军队向渡江点集中,不外乎是由于估计到,该师一接近京春线,中朝军队就会敏捷而积极地做出反应。京春线及其沿线的公路,是连结汉城和中线上最大的要冲春川的大动脉,如将其切断,中朝军队就不可能在三八线以南将中线和西线有机地连接起来,就不得不在三八线以北构成下一道战线。李奇微将军和米尔伯恩军长都很重视这次渡江,亲自前来查明中朝军队的反应,其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即使以一百几十门火炮,进行20分钟的火力准备,时间好象也过于短了。刚一开始渡江,中朝军队的炮兵和迫击炮就立即开火,瞄准站在江岸高地上的李奇微将军一行进行射击。不出所料,中朝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然而,第25师以强大的火力压倒了中***队,大体上按计划进行了攻击,并于11日并驾齐驱地到达“阿尔伯尼线”,切断了连结汉城和春川的动脉。渡江的当夜,中***队的夜间袭击空前激烈。第25师报告说:“第1天就给敌人造成巨大损失,杀伤5200多人,俘虏的数字也是创记录的”。但是,这一反击仅限在当天夜里,规模也不很大。这些都暗示着中朝军队尔后的企图。中***队采取了回避决战,再次引诱歼敌的战术。
两水里渡江
渡江进攻计划下达到右翼第一线第35团的时间是3月2日。该团从空中和地面寻找了渡江点。两水里上游的江岸几乎都近似断崖,只好选择在两水里南侧的中州附近。于是,完全了解这一情况的中***队,便以掩护该渡江点的形式占领阵地,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这一要点上。侦察兵无意中在江岸上一露头,就会立即遭到狙击。
第25师集中在该正面上的支援火力有4个105榴弹炮兵营、1个155榴弹炮兵营、1个英军炮兵营,共计约6个炮兵营和1个坦克连。在这样狭窄的正面上集中了96门火炮,即使在这场战争中也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以看出,布莱德雷少将进行了很周密的准备。第35团因渡江点有限而重叠配置着3个营。指定为第一梯队的第3营(詹姆斯H·里尔中校)也重叠配置3个连,并且指定K连为第1波。所以,结果1个连的渡江进攻就得到了96门火炮和15辆坦克的火力支援。
这时,渡江作业队估计水深为2.3-3米,所以计划配属给第3营的第89坦克营A连开始时担任火力支援,待预定黄昏前架设好50吨浮桥之后,参加敌岸的进攻。因为当时的谢尔曼式坦克的徒涉能力是以2米为限度的。
但是,第89坦克营营长沃尔邦G·德尔温中校对这一计划很不放心。自洛东江畔作战以来作为德尔温支队长屡建奇功的德尔温中校,对步兵能不能单独扫荡两水里平地,夺取俯视渡江点的隧道高地,掩护架桥,表示怀疑。
因此,德尔温中校亲自侦察江岸,并且经过几次空中侦察后,对A连连长哈巴特·A·布拉诺上尉说:“在中州附近好象可以渡过去,试一试怎么样?可能是冒险,不过只是步兵渡过去,恐怕不会解决问题。对岸是旱地,如果没有坦克支援,步兵很难前进。……”
德尔温中校在谈到当时的谈话时说:“不能命令渡江。在这样的地形上,只以步兵不能占领足以掩护架桥的地积,无论如何也必须有坦克的直接支援。否则,这次渡江就很可能失败。我只启发布拉诺上尉,作为坦克部队不能袖手旁观……。”这种心情,可以说就是担任支援的部队的积极性,或者说是坦克部队的灵魂。
当时,布拉诺上尉在得到营长关于支援坦克应该怎么做的暗示后,访问渡江工兵,进一步了解了水深和河床的情况,不过,由于中***队不分昼夜地以火力控制着江面,所以未能进行测量。但是,仔细研究了航空照片后,正如营长所说的那样,觉得好象在中州附近能够涉渡,因此,上尉想碰碰运气,“决心只用1辆坦克涉渡试试看”。
两水里渡江情况如插图83所示
插图83:两水里渡江(1951年3月7日)
3月4日夜里,第一线渡江部队推进到江岸,坦克连集结在破坏已尽的祭归里的村庄里准备渡江。这天夜里,布拉诺上尉召集各排排长商量,说:“想紧跟在步兵后面涉渡予以密切支援。水深和河床的情况都不了解,如果拖引着坦克抢修车的缆绳渡江,就能在万一出事时拖上来。谁愿意试试看?”于是,第3排排长托马斯J·阿里中尉举起了手。
5日凌晨,严密伪装的布拉诺上尉匍匐到达江岸,亲自查明了涉渡点。稍微一露头就遭到了狙击。只有中州一带坡度较缓,看样子至少能涉渡到中州。中州对面的情况尚不清楚,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可以从中州进行支援。
6日,全天进行进攻准备。例如:同步兵进行协调,为实施火力支援而进行阵地侦察,安排夜间前进的标志,分配和确认目标,协商舟艇的牵引,预演涉渡的顺序,装载弹药,等等。所谓舟艇的牵引问题,就是将进攻用的折叠式小艇,每5只装载在一辆拖车上,由坦克牵引到卸车点。这样,可以避免用工兵的卡车牵引陷进靠近江岸的松软的路面上,也可以避免在渡江点附近停放不用的车辆造成混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其顺序是:坦克把作业工兵搭乘的载艇拖车牵引到卸车点,尔后各排分别进入火力支援阵地。步兵在卸车点领取舟艇,搬运到江岸后组装起来;在发起进攻的同时,步兵、工兵和舟艇结为一体,强行实施敌前渡江。
3月7日凌晨3时30分,坦克连起床后吃了早饭,于4时30分开始前进。提前出发的原因,据说是为了减小坦克发动机的声音,同时还考虑到,雪虽然不下了,但因一片漆黑,只能看到路标,坦克跑不快。
A坦克连的15辆谢尔曼式坦克各自在车内收藏着定量炮弹71发,在车后部的甲板上还装载着54发,最前头的8辆坦克牵引着载艇拖车。车后部甲板上装载的炮弹,预定在进攻火力准备时全部发射完。
随着坦克连北上,中***队一阵一阵地进行了炮击,但好象是盲目射击。5时45分,天刚朦朦亮,基本上按预定计划到达了卸车点,各排分别进入了火力支援阵地。大约两公里的行程,用了1小时15分。随行的步兵卸下了舟艇,准备搬运。
5时50分,预定20分钟的进攻火力准备开始了。炮兵的96门火炮,15门坦克炮和48门中、重型迫击炮同时发射的隆隆声,震耳欲聋,对岸一带立即被弥漫的硝烟笼罩了。步兵和工兵毫不费力地抬着12人乘坐的舟艇,急速地赶到江岸。因为天还不太亮,坦克里的炮手刚刚能够看到对岸高地的轮廓,所以认为,集中这么大的火力最好能在天再稍微亮一点以后实施进攻。但因重视奇袭而选择了这个时候。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了。
6时15分,步兵、工兵和舟艇结为一体的突击班滑下堤坝,刚一泛水,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渡江。由于天还没有亮,加之接着开始的冲击支援射击的隆隆声,中***队好象没有发现这一渡江进攻,所以开始时没有进行射击。但是,不久可能是由于操舟机的隆隆声而察觉到了,就开始对江面进行猛烈射击。中***队的这一射击好象是标定射击,弹道都很高。第1批渡江的K连,有几只舟艇被打穿了,只有几个人负伤就到达了北岸,并且扫荡了江岸阵地,结束了其渡江的任务。
接着渡江的I连轻而易举地扫荡了两水里的村庄。于是,刚要继续北进,突然遭到了来自三方面的机枪射击。与此同时,中***队的炮兵也突然活跃起来,以渡江点为主,对南岸一带开始进行猛烈射击,并且破坏了正在架设的徒步桥。
第3营营长里尔中校和坦克连连长布拉诺上尉,在营观察所指挥了这次渡江。7时40分左右,里尔中校看到L连渡江结束后,拍着布拉诺上尉的肩膀请求似地说:“喂,如果想过江,就开始吧。”该营的三个连虽渡过江去了,但却被不知从何处突然飞来的机枪子弹压制在水田里不能动弹。德尔温中校的预测完全正确。通过没有任何遮蔽物的水田进攻,步兵是最不擅长的。
布拉诺上尉指示阿里中尉出发。阿里中尉把命运寄托在抢修车缆绳上,并于8时左右开始涉渡,首先向中州西端前进。阿里中尉从车顶盖探出头来引导车辆前进。他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说:“水深只有0.9米,河床也不错,所以渡江时一点不用担心。但是,由于涉渡的速度受到抢修车绞盘放缆绳速度的限制,所以担心以这么慢的速度涉渡,会不会遭到狙击。”
但是,涉渡到距离中州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时,由于缆绳缠绕,绞盘停止转动,缆绳断了。于是,阿里中尉破浪前进,象捷足先登的武士似地到达了中州。
他一看对岸,趴在水田里的散兵线前后,升起了水花和土块。这是被机枪压制住了。阿里中尉想赶紧涉渡,但这时水好象深了。而且没有系救命的缆绳。唉呀,这可怎么办!他环视四周,发现在中州的东端有三个象旧桥基一样的东西。阿里中尉开始顺着旧桥基涉渡,但这里水很深。刚一下江,坦克就猛一下子潜进水里,好象连炮塔也淹没了。但是,驾驶员约翰逊中士在坦克突然潜进水里的瞬间,把发动机全部启动,全速前进,爬上了旧桥基。这样,爬上来潜下去,潜下去又爬上来,就象海豚游泳一样,不到2分钟时间就渡过去了。
渡过江去的阿里中尉把要领告诉给后续坦克,组织一辆一辆地涉渡。有一辆坦克脱身用的顶盖螺钉松动了,在水流正中间抛了锚。这样,涉渡过去四辆坦克。中途抛锚的那辆,好象是在进攻火力准备中进行连续发射后忽略了密封检查。
8时30分许,阿里中尉带领相继涉渡过来的坦克北进900米左右,I连和L连受到了来自72高地和铁路筑堤阵地上的扫射,正蹲在汽车路的侧沟里。两辆坦克立即对72高地进行压制,接着又以十几发炮弹摧毁了正在从因空袭烧着的货车下面射击的3挺机枪。这样,就把使步兵伤脑筋的机枪全部摧毁了。
不久,I连追赶上来,刚一起越过铁路,就遭到108高地和隧道高地上3挺机枪的斜射和侧射,步兵突然受到了损失。
阿里中尉发现了隧道高地上吐烟的枪眼,打进了两发炮弹,看到将人、机枪和掩盖都炸飞了。这时追赶上来的另外两辆坦克发现108高地上的机枪,也将其摧毁了。但是,最后的一挺机枪好象是在山的北侧进行射击,怎么也没有发现。因此,后来由步兵进行了扫荡。
另一方面,阿里排一涉渡完毕,布拉诺上尉就以同样的要领指挥主力渡江。这样,到10时左右,布拉诺连的所有坦克都渡过了江,并且分别去追赶第一线连。
得到14辆坦克直接支援的里尔中校的第3营,进攻逐渐取得进展,中午以前便夺取了目标线。该目标线就是估计有中***队炮兵观察所的高地线。
第35团的渡江进攻,获得了意外的成功,成为著名的“两水里渡江”战例。这次渡江成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美军教材里作了如下论述,以资后人借鉴。
“忘掉作战目的、原则的指挥官是很多的。由于突然遇到障碍物或意外事故而过早地停止遂行任务,或者过迟地行动,就是这种例子。……”
“布拉诺上尉和阿里中尉没有满足老一套的支援方法。他们在遂行任务时,发挥了勇气、主动性和胆量,注意了寻求合理的手段。”
“沙恩霍斯特(普鲁士的军政改革者,拿破仑战争时的参谋长)在布吕歇尔被任命为最高司令官后,谈他对人事安排的看法时说:‘在战场上,能否超水平地发挥部队理应具有的能力和部下的才能,完全取决于指挥官如何使部队深刻地了解其任务,如何鼓励部下的士气!?”
鞋带
李奇微将军一行在视察两水里渡江后,飞到了估计战斗最激烈的原州方面,站在路旁视察第10军的进攻。恰好海军陆战师的前卫部队正在眼前的道路上向北前进。将军猛然一看,消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背着沉重的无线电台有气无力的走着。走路的样子很特别,仔细一看,是拖着鞋带走。一迈步就踩鞋带,踉踉跄跄。他为什么不系鞋带?将军很快明白了。如果蹲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了。这位士兵抬头看到将军一行,就大声喊叫什么。将军没有听清(后来问副官,才知道那个士兵是在大声说:“喂,小子们,哪个家伙来给咱系鞋带!”),将军默默地走下土堤,到士兵身边蹲下给他系上鞋带。
这件小事,随行记者拍下照片进行了报道,因而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李奇微将军在推辞说是“不想说明的小事”之后,这样写道:
“他们大声喊叫什么,我没有听清楚;即使听清了,也会这样做的。因为,海军陆战队这种粗鲁的语言,是表示热爱的话。”
“但是,我知道他在要求帮助,所以立即想帮他系上,不过我怕被误解为出风头、耍手腕而迟疑了一下。……不出所料,果然有人说我演戏,故作姿态,但那不是事实。这是帮助一个战斗员,不,是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就是涌上我心头的这种冲动促使我这么做的。……”
此外,他还顺便就表明自己特征的伞兵服特别是胸前的手榴弹,作了如下说明:
“经常有人背地里说我右胸前悬挂的手榴弹‘同乔治·巴顿上将的珍珠柄手枪一样也是表明自己特征的装饰品’,但这也不是真实情况。”
“我之所以手榴弹不离身,完全是为了自卫。在欧洲战场上,我多次体会到有一颗手榴弹就能够摆脱困境(大概想起最先降落到科唐坦半岛时和阿登战役时的情况)。”
“因为我在战线上到处乱跑的机会多,在伏兵和圈套多的朝鲜战场上遭到伏击时,我不想不抵抗就当俘虏,仅此而已。”
中线和东线
在猛烈的进攻火力准备的同时发起攻势的各军,继续顺利地向北推进。中朝军队好象是以小部队反复实施迟滞行动,没有发现一连串的阵地线。中朝军队虽然未能神出鬼没地行动,但他们习惯于巍巍山岳地带的战斗,并且在地形的要点和因道路网与坡度的关系联合***队不易发挥战斗力的地方,无例外地进行了顽强抵抗。因此,一般都是不能接近、包围和突击,就不能夺取。各部队有时为了夺取山上的阵地,要攀登险峻的秃山;有时为了寻找对溪谷进行纵射或对山腰进行侧射的机枪,必须跑下陡坡去。
特别是,美第10军地区和南朝鲜第3军地区,是太白山脉的背梁山系。按日本的情况来说,就象是美第10军从秩父攻击连接诹访和高山的轴线,南朝鲜第3军从高崎攻击连接上田、大町和富山的轴线,而且道路通常只有马车道。
因此,主要障碍与其说是中朝鲜军队的抵抗,不如说是由耸立的群峰和千仞深谷组成的地形。通常难以作为战场的山崖地带成为主要战场,从亚洲***军队的特点来看,如果将其滤过去北进,就会重蹈基恩作战的覆辙(参照原第2卷)。
而且,春天到来,又增加了不利条件。同寒冷的冬天相比,春天的气候能振奋士兵们的士气,但在这全都是山的战场上,情况则是相反的。随着气温的上升,战场上越来越泞泥不堪,泥泞的道路使所有的车辆无法通行,所有的补给都必须依靠人力进行。所以,只能前送必需的补给品;这样,经常因数量不足而引起了官兵们的不满。于是,就借助于远东空军运输,寻找分散在山里的团、营的标志,空投粮食和弹药。据说,空军运输的数量超过了人力的运输量,成了山岳地带补给方式的一种类型。
此外,影响士气的是伤员的后送很不顺利。大多数战斗是在离开吉普车通行道路的山间和高高的山上进行的,所以要收容到改作救护车的吉普车里,通常需要用两天左右的时间。伤员往往有死亡的危险,影响了部队的士气。这是平时想不到的。当然,也积极用直升机挽救了许多生命,但直升机的数量和性能是有限的,而且也不能把在敌人阵地前呻吟的伤员运出来。
因此,“撕裂者行动”是克服中朝军队的抵抗和地形障碍的一举两得的作战。作战的进展难免有些迟缓,但尽管这样,战线还是扎扎实实地向北推进了。这就是所谓的“涨潮”时期。
3月11日,第9军推进到第1调整线即“阿尔伯尼线”,12日至13日其他军也到达了该线。因此,战线已从汉江南岸突出到汉城东侧,从延平里北侧经洪川南侧到达注文津北侧,在中线上加强了攻克洪川的态势。
因此,李奇微将军于3月14日命令中线和东线各军进至第2调整线即“爱达荷线”,这时发生了可喜的事件。南朝鲜第1师夺回了汉城。正好是在传说北朝鲜第10师在中峰山集结,东线上笼罩了一片暗影的时候,所以,这一喜报使李奇微将军特别高兴。
三、收复汉城
(参照插图84)
在美第25师在两水里附近强行实施壮烈的渡江作战时,南朝鲜第1师在汉城的对岸担任牵制任务,但其行动是非常积极的。
实际上,南朝鲜第1师于2月10日左右到达江岸,时时刻刻地等待着攻占汉城的命令,但过了1个多月命令也没有来。白善烨师长说:“听说将于3月初开始发起全面攻势时,感到好极了!而且作战的名字叫“撕裂者行动”(“纵向撕开”的意思),所以认为首先要收复汉城,接着就恢复中线和东线”。祖国的象征汉城就在面前,看到中国兵在那里称王称霸地横行,心里难以忍受。知道了“撕裂者行动”的计划时,该师官兵们的心情一定可以用咬牙切齿这个词和借用脾肉复生之叹这个古语来形容。
插图84:收复汉江和汉城的战斗经过要图
佯动
这种状态自然地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后,官兵们就自然而然地希望积极的行动。所以,深切地感受到官兵们的心情的白善烨师长所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符合官兵们的心情的。白善烨将军没有满足于只是模仿渡江的佯动,而是在宽阔的正面上积极地组织了对北岸的侦察。或泅渡,或乘民船和橡皮船的侦察队频繁地越过汉江,潜入汉城西北地区刺激中***队。该师的全部炮兵对其进行支援;主力部队时隐时现在江岸上,积极地做好了一有空隙就渡江的准备。因此,中国第50军未能向两水里方面移动,不是没有道理的。
3月7日,“撕裂者行动”开始时,中***队的警戒很严密,反应也很快。但是,3月11日第25师一切断京春线,其配置的兵力就逐渐稀疏了。此外,在已查明的汉城外围防线上好象也是人越来越少了。
收复
3月14日至15日夜间,白善烨师长命令军士长指挥的两个班潜入了汉城市内。但没有发现敌人的踪影,所以,这些侦察兵就在汉城车站、中央行政官厅、半岛饭店和汉城市政府挂起了南朝鲜太极旗,并且捕获了北朝鲜军队的一名侦察员后返回来了。一审讯,原来北朝鲜第40师和中***队从美第25师渡江的第二天即3月8日就开始撤离了。
白善烨师长立即打电话给米尔伯恩军长,报告要收复汉城。于是,“开始!”的爽快的回答声就震响了耳朵。
原来,“撕裂者行动”的设想是推出中线和东线后包围汉城地区。因此,白善烨将军的报告完全破坏了这一设想,如果是普通的将军一定会犹豫不决。因为,擅自改变上级部队确定的计划,即使非常熟悉情况,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历史上这类事情很多,可惜失去战机的例子也不少。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正因为没有想到中***队会无为地放弃汉城(这一判断是首先推出中线和东线的设想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对手中***队善于使用骗术(诱敌深入而歼之),所以作为军长通常要慎重而又慎重地进行考虑,或者要得到第8集团军的批准。然而,米尔伯恩军长不用商量就发出了“开始”的指令。这可能是有情报根据的,但这一果断的解决方法却是米尔伯恩军长对白善烨师长的信赖和爱护。
所谓信赖,是指美第1军在洛东江畔编成以来白善烨师所取得的功绩。9月在第1军为突破大邱北侧而艰苦战斗时,打头阵的是白善烨师。正是因为该师从北朝鲜军队的空隙突进去,到达了多富洞北侧,才能够突破大邱北侧。其次,10月北进时,能够在开城北侧的边境阵地上击毁反复实施拼命抵抗的北朝鲜军队,也是由于白善烨师从沙尾河谷突进到市边里,保障了其东翼的安全。最先进入平壤的荣誉,就更不用说了(参照原第5卷)。当中***队介入时,该师又在云山地区反复进行英勇战斗,取得了解救第8集团军危机的伟大功绩。即使在后来的长途退却时,白善烨师长也没有辜负米尔伯恩军长的完全信赖。想起来,他们是整整半年期间同甘共苦过来的军长和师长。
所谓爱护,是因两个人有师生关系。当时的米尔伯恩少将是一位将及54岁、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练的将军,而白善烨准将则是一位刚过30岁的年轻的将军,所以在人情上和智能上都是师生关系,白善烨师长敬慕军长,军长则超越了人种,爱惜白善烨师长。两人的交情很深,即使在经过了20多年的现在,还继续保持着连家属在内的朋友关系,这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美军指挥官和南朝鲜军队指挥官的交情,不仅限于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其他很多关系上也是这样。否则,两者的合作关系就不能如此密切地发展下去。因为,联合作战只有通过完成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所产生的信赖和互相尊敬的友情才能成立。
受到水陆两用卡车支援的白善烨师于3月15日早晨5时30分以第15因为先锋开始渡江,扫荡着残兵败卒再次恢复了汉城。他们既没有遇到担心的反击,也没有发生巷战。中***队的想法可能是:“只要能控制着农村,城市就自然地在掌握之中”,所以断然认为:“既然联合***对汉城已形成了包围态势,固守汉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汉城只是心理上的象征,但作战的基本方针没有动摇。条件一成熟,就可以再次夺回来。”
这样,汉城在6个月期间四易其主。但是,白善烨师可以说是一个运气非常好的师。因为,白善烨师在攻克平壤时作为军的基本配置获得了机会,而在收复汉城中又从其巧合的配置中得到了恩惠。不知是人招来运气,还是运气跟随着人,但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是人招来了运气。
汉城的情况
遭到新年攻势打击而撤退时认为不会再回来的联合***,彻底地破坏了汉城的军事设施。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了。但南朝鲜的古都汉城,又遭到了新的破坏,还能看到进行惨酷巷战的痕迹。被称为汉城人心中故乡的钟路商店街,全部被毁坏了,很多古迹任其荒废,自来水和电都已中断,架线和电线象蜘蛛网似地耷拉着。战前计有150万人口的大城市汉城,只剩下了20万市民在忍受着贫穷和压制。
亲眼目睹这一惨状的白善烨师的官兵们又产生了新的斗志,但在26年后的今天,汉城已发展成为450万人的大城市,这在当时肯定是想象不到的。
四、向“爱达荷线”推进
春川
3月15日从“阿尔伯尼线”出发的美第9军于第二天即16日夺取了洪川。中朝军队仍然继续进行迟滞行动。
因此,该第9军继续以春川为目标进行攻击。但中朝军队的抵抗忽然激烈起来,而且如果不沿着海军陆战师攻击的洪川——春川公路以白刃格斗进行扫荡就不能排除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中朝军队据守在不知什么时修筑的、进行轰炸和炮击也都破坏不掉的据点里,封锁着通向春川的道路。
很明显,春川是中线上的第一要冲,是中朝军队的指挥通信中枢和补给基地。夺回春川,是在中线恢复三八线的标志。
因此,估计在攻克春川时将进行决战。于是,麦克阿瑟将军3月17日决心命令第187空降团战斗群(以下简称空降团)在春川盆地实施空降,空降日期预定为3月22日。该第187空降团,攻克平壤后曾空降在肃川和顺川地区捕捉北朝鲜军队,但自那次空降作战结束后再没有得到投入战斗的机会,一直作为总预备队驻在日本。
麦克阿瑟将军企图在这里实施空降的想法有着很明显的意义。其想法好象大体上是,该空降团原来是打算在“撕裂者行动”的第二阶段即夺回汉城时起用,但因白善烨师已经进入汉城,所以就决定用于标志恢复三八线的春川地区。
但是,3月19日第9军的装甲支队很容易地进入了春川盆地。中朝军队没有企图以主力部队固守春川,只有一部分担任迟滞战斗的部队按照命令进行了拼命的战斗。这可能是因为,既然京春线已被切断,春川的价值也就降低了。
因此,向春川实施空降已经没有用了。美第9军和第10军的各部队继续顺利地北进,并于3月底确保“爱达荷线”。
这时,南朝鲜第1军和第3军也击败北朝鲜军队继续北进,于3月31日再次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并且夺取了襄阳。于是,向襄阳以北十几公里的地区派出侦察兵,并为尔后的北进进行准备。
这就是说,3月下旬在中线和东线上确保“爱达荷线”,击退了进入南朝鲜的中朝军队。但是,汉城以北地区还没有恢复。
汶山
白善烨师一突进汉城,米尔伯恩军长就命令美第3师赶紧渡江,并且由西向东并列配置南朝鲜第1师、美第3师和美第25师,固守着从汉城北郊沿京春线一线。于是,再次在汉江上架桥,前送补给品,准备向临津江畔北进。
3月21日,李奇微将军命令美第1军北进。这是“撕裂者行动”的第二阶段作战。
第二阶段作战的目的在于推进到临津江畔,目标是与空降在汶山的第187空降团会合,捕捉汉城以北的中朝军队。麦克阿瑟将军把春川换成了汶山,这可能是随便想起的作战行动。
作战计划的要点如下:
3月22日 南朝鲜第1师沿着汉城——汶山公路,美第3师沿着汉城——议政府公路,分别进行有限目标的进攻,牵制正面的敌人。美第25师向松隅里(议政府东北15公里)附近突进,切断议政府附近中国第50军的退路。
3月23日 第187空降团在汶山平原实施空降,切断临津江渡江点。南朝鲜第1师编成白善烨装甲支队,与空降团会合捕捉敌人。美第3师和第25师互相配合,包围议政府附近的敌人。
3月22日,各师发起进攻。白善烨师正面的抵抗不是那么激烈,但议政府正面上的抵抗却是很顽强的。
第二天即23日凌晨,分别搭乘100多架C-119运输机的第187空降团和两个特种部队连伞降在临津江畔的汶山平原上。李奇微将军是诺曼底登陆作战时作为第82空降师师长最先伞降在科唐坦半岛上的一位将军。关于这次汶山空降,他这样回忆说:
“我们的计划是,把空降团突然伞降在汶山一带,使中***队大部队陷入我‘核桃夹子’之中,增援装甲支队,切断敌人的退路。”
“我作为一名老伞兵,有一种想和大家一起跳伞的冲动。但却未能找到不顾参谋们反对而去跳伞的理由。我完全知道,身为集团军司令官想最先跳伞,这显得多么糊涂!而且已经56岁了,同在诺曼底跳伞时相比,骨头变得很脆弱,关节也僵硬了,……最主要的一点是,我的责任是必须指挥第8集团军。”
“因此,为了亲自查清伞降作战情况,我乘坐低速的联络机先到达了空降场,等待着第1批伞兵的到达。……”
“这次伞降很成功。由于我们改进了空投技术,吉普车不用说,连在欧洲未能投的105榴弹炮也空投了,……”
第1波伞降后,战斗就开始了。但奇怪的是这里只有少量的中***队。汶山是汉城至平壤公路干线上的渡江点,按日本的情况来说,相当于相模川渡江点的要点。因此,认为把这里选为空降场,必定会部署有相当强的警戒兵力,但这却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估计错误。空降团几乎没有遭受损失地固守住了空降场,等候着可能会向北撤过来的中***队。
在上空盘旋着亲眼看到空降成功的李奇微将军,在未铺装路面的堤道上着陆,实地观察了战斗情况。关于当时的情况,他这样说:
“从低空查清了没有布设地雷后,着陆了……,一下飞机,首先看到了旁边的土桥。这是老兵的谨慎使我这样做的。但土桥下面只有5名刚才被打死的中国兵。他们可能是看到空降兵害怕而隐藏在这里的。”
“不久,轻迫击炮炮弹开始落下来……,刚一听到在头顶的高地上一声枪响,穿着棉军服看起来胖得圆乎乎的中国兵就从灌木丛中滚落下来了。”
“不一会,特种部队连集合完毕,象猎捕兔子似地进行了攻击,但不久就展开了激烈的互相射击。这时我产生了只有在战斗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的斗志旺盛、呼吸急促和所有神经都突然敏锐起来的感情。”
“在战斗的旋涡中同部队在一起,作为指挥官是非常必要的。我同步兵出身的老飞行员一起欣赏了步枪的射击声和落下的迫击炮炮弹的爆炸声(这是在附近射程之外入口进行的射击)。”
配属有坦克和炮兵各1个营,奉命同空降部队会合的白善烨师长非常感激上司的信任,踊跃地承担了光荣的任务和责任。同空降部队的会合是很重要的,但也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如果搞错了,空降部队也许就会遭到全部覆灭。“市场—花园”作战中,终于因没有会合,而使英国空降旅遭到了毁灭;伞降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苏联空降旅也陷入了同样的悲惨命运。因此,说空降作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同地面部队的会合速度,也并非言过其实;而会合部队指挥官的选定,则更要特别慎重。所以接受这一重任的白善烨准将十分感激,不是没有道理的。
2月23日凌晨,看到在北方30公里的上空飘散着降落伞的白善烨师长举起了右手。突然一齐展开炮击,装甲支队开始北进。搭乘的步兵是他最信任的金点坤上校指挥的精锐的第12团,先头开路的是挑选出来的扫雷队。
中***队的抵抗比较微弱。装甲支队压制着两侧高地上的中***队,一边在浓密的地雷场中开辟通路,一边在公路上突进,迅速地同空降部队会合。率领部队突进的白善烨师长是在他曾两次战斗过的很熟悉的战场指挥战斗,所以很有感慨。
但是,未能达到捕捉中***队的作战目的。中***队早已撤退,进攻又扑空了。白善烨将军说:“敌人逃跑之快,令人吃惊。本来,确实还有相当数量的敌人,但……。”
然而,向议政府进攻的美第3师,从早晨开始就处在激战之中,所以米尔伯恩军长企图立即实施包围,遂命令空降团向议政府北侧地区突进。
但是,又开始下雨了。通往北汉山的山路,坦克营无法通过。缺乏机动能力的空降团东进非常迟缓,进至议政府以北、东豆川附近时,中***队早已撤退了。
这样,朝鲜战争中进行的两次空降作战,都以扑空而告终,这说明了空降作战的困难程度。这可能是因为,伞降的准备费事又费时间,很不适应变化激烈的机动作战。
这样,第8集团军冒雨踏着泥泞的路,边对付中朝军队纠缠不休的迟滞行动边继续扎实地北进,于3月底固守住了“爱达荷线”。尽管临津江北岸地区还有未恢复的地域,尚未达成击败中朝军队主力的目标,但是第8集团军基本上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任务即“击退侵入韩国的敌人。”
海军的作战
在“屠夫行动”和“撕裂者行动”期间,麦克阿瑟将军命令联合国海军攻击东西海岸。目的是为了破坏北朝鲜的工业城市,把北朝鲜军队牵制在适于登陆的海岸上,捕捉俘虏。当时的联合国海军是由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荷兰、南朝鲜、泰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海军组成的。这些海军冒着冬天的怒涛,不停歇地扰乱了北朝鲜的海岸。
例如,第77特混舰队炮击元山和城津的军需工厂达43天,破坏了交通枢纽。据说,这次炮击超过了南北战争中北军舰艇炮击匹兹堡21天的记录。
此外,南朝鲜海军陆战队在2月上旬的闪击作战时袭击仁川,使中***队感到胆战心惊;3月中旬在英国海军的支援下袭击平壤西南约70公里处大同江口的月砂半岛,捕杀了很多守备兵,威胁着平壤。此外,在东海岸上,登上了元山南侧,到达元山近郊,使北朝鲜军队极为恐慌。
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联合国海军还占领了东西海岸的岛屿,例如元山湾口和大同江口的各岛屿等,不断地刺激着北朝鲜军队的神经。这些岛屿,后来成了停战谈判的交换材料。作为必须经常注意登陆作战的中朝军队来说,一定会使神经疲劳了吧。
这方面情况,在下部分北朝鲜公开史料“第五次战役”一项里还将进行介绍。
五角大楼的设想
这样,麦克阿瑟基本设想的第1期作战即“恢复汉城一线,准备下次攻势”的阶段就结束了。抓住这一时机,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可以说是战争指导上的大转折的战略设想,并且向马歇尔国防部长提出了建议。
这一建议与把以武力平定北朝鲜作为目标的麦克阿瑟的设想不同,目的是要把中国拉到谈判桌上来。但如下所述,其手段却同以前麦克阿瑟要采取的方法完全一样,所以使麦克阿瑟非常高兴。
1、封锁中国的海岸线。
2、允许对中国的沿海地带和东北地区进行航空侦察。
3、同意***民党军队参战,支援***民党军队进行有效的***作战。
这里的问题是,无论哪一条,都同以往有限战略的基本思想相抵触,都超出了战争指导的范围。可是,深知这一情况的军事首脑之所以敢于下决心提出这一建议,是出自于这样一种担心,即只要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就没有胜利的希望,也不能强行停战。也就是说,要推进到鸭绿江,必须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理由待后述),可是,这种代价同所取得的成果是否相称呢?究竟能不能到达鸭绿江呢?即使到达了鸭绿江,战争能否结束呢?会不会反而陷入长期消耗战的泥潭里呢?而且,如果这正是苏联的目的,那么,应该北进到哪里呢?或者北进到什么地方就能达到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目的呢?
但是,似乎还没有这种决定性的根据。那么,应该停止行动吗?如果停止行动,这场战争就可能会无止境地继续下去。那么,怎么办?等等。由于担心在现在有限战略的范围内不能达到战争的目的和设置战略目标,因而总想要打破以往自己布置的限制框框。
争论的起点
回想起来,正如多次讲过的那样,关于这一有限战略的争论,自中国介入以来在麦克阿瑟和华盛顿首脑之间一直在继续进行着,到这时才在军队首脑中有了一致的意见。尽管是同床异梦,但在手段上是一致的。
这时,李奇微将军也陈述了扩大战争的意见。他的意见不是以第8集团军司令官的正式身份呈报的,而是以所谓“困难中的旧友的申诉”的私人信件的形式呈送给柯林斯总参谋长的。据说,在信里强烈地提出了“请***民党军队予以增援。”李奇微之所以作为私人信件呈送,一定是详细了解以往五角大楼同麦克阿瑟之间的争吵而顾忌以正式身份呈报。看来,李奇微将军也是首当其冲后,深刻理解了麦克阿瑟的立场和苦衷,看到现实情况除以武力解决以外没有别的办法,而呈报了这种意见。
也就是说,东京同华盛顿之间的争论,并不是以麦克阿瑟为一方,以杜鲁门为另一方的争论,而是不同立场的人同面对现实的和从世界全局出发的人之间发生的、难以避免的争论。这一点,即使从麦克阿瑟向李奇微交代工作和李奇微向克拉克交代工作时仍在反复进行争论的情况中也可以看出来。
而且,这个问题将来必定还会发生,不,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在越南战争中,第7航空队司令官拉贝尔上将被免职),而如何站在同一认识的立场上想办法努力减少摩擦,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总之,在军队首脑之间勉勉强强地在一个方向上取得了一致。这回该政治家给予回答。杜鲁门政府没有批准。杜鲁门断然驳回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李奇微的呈报。其目的是为了贯彻有限战略的基本方针,不能破坏同西欧各国的团结。
五、北朝鲜方面的资料
关于这个期间的作战情况,北朝鲜公开史料作了如下叙述。黑体是笔者为了表示同联合国方面的资料的不同而加注的。
北朝鲜公开史料
根据第四章“朝鲜人民军和***的反攻、共和国北半部整个地区的解放、敌人有生力量和战斗技术器材的大量损失(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的第五节“大量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和战斗技术器材的机动防御,汉城北部和县里一线的反打击战”一项记载说:
“由于我军部队的积极防御,敌人遭到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还不放弃所谓‘有限攻势’的战略企图,2月19日在中部战线的横城及其西部一带,2月下旬在东部战线的平昌地区,再次开始了攻击。” [ 译者注:指“屠夫行动”。 ]
“到了3月上旬为止,敌人虽然猖狂攻击我军,但还没有到达在横城遭到我军反击 [ 译者注:指二月攻势。 ] 以前所到达的地区。”
“特别是守卫在平昌北部(70公里)芳林里和大美山(位于芳林里西北12公里,横城以东30公里处)地区的朝鲜人民军务联合部队,粉碎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在大量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的进攻……,彻底粉碎了他们要割掉我军防御的突出部,进而大量消灭我军防御部队的企图。”
“在高地进行防御战斗的人民军指战员,在‘祖国的高地就是我们的高地,要以鲜血死守我们的高地!’的口号下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这是响应以鲜血死守祖国寸土的劳动党员、共和国英雄韩桂烈同志所发起‘我的高地运动’,朝鲜人民军指战员所发挥的爱国精神的表现。”
“共和国英雄姜虎英同志在1952年2月在原州地区加幕峰高地的战斗中,不顾四肢受重伤,用嘴叼着手榴弹奔向敌军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护士安英爱(女)同志不顾敌机扫射,救出了几十名伤员。当她中弹临终的时刻,把党证和党费交给政治逼连长,并嘱托他说道:‘劳动党养大了我,教育了我。党就是我的命根子。请您代我交党费,把这个党证寄到中央委员会。’”
“到3月中旬,朝中人民军部队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 [ 原注:指“撕裂者行动”。 ] ,为了保存主力部队的战斗力,保障部队的休整,为了削弱敌军的兵力,为了把敌军拉进来给他们以新的打击,主动地把战线转移到三八线地区,进入了防御战斗” [ 原注:北朝鲜军队的机动防御是边机动边实施防御,相当于迟滞行动。 ] 。
“我军部队在逐渐向北转移时,随时随地给了敌人以严重的打击。3月14日,朝中人民部队撤出汉城。敌人强占汉城和洪川之后,继续向北方攻来。”
“3月23日,敌军妄想围歼汉城至汶山地区的人民军联合部队,配合他们的前线的进攻向汶山地区空投下了美军第187伞兵团。这时在汶山北部掩护人民军联合部队主力撤退的人民军某部给这批伞兵迎头打击,消灭了敌军2000多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更新于:2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