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分界线·第二
军事分界线·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
出自————《战争通史》
民主主义,打七年战争也没得到。
—— 乔治·马歇尔将军
一、开始起动
10月25日,重新开始的谈判在预定的时间于板门店的帐棚中开始了。虽然双方代表团已整整两个月没见面了,但是不用说叙叙久阔之后的寒暄,甚至连握手和笑脸的交换也没有,双方都毫无表情的面对着。按美国公开史料的说法,就是“中朝方面重复了和两个月以前一样的形式,对于细微的事情也要吹毛求疵”。
代表的更换
在重开的谈判中,双方的代表班底有一部分改变了。联合国方面由李享根少将 [ 注:陆士56期。开战时为第2师长,升任为第3军长,当时担任野战训练本部部长之要职。以后晋升为上将,经担任驻法大使之后任国会议员。 ] 接替了白善烨少将,在中朝方面,中国的边章五将军接替了邓华将军,北朝鲜的郑斗焕少将 [ 注:曾任驻罗马尼亚大使、驻苏联大使,现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 接替张少将,双方都采取了准备长期谈判的姿态 。
寒暄的介绍双方新代表结束之后,先开口的南日代表提出了“为了监督谈判会场中立化协定的实施,设立一个参谋军官一级的监察小组怎么样”的提议,乔伊代表表示同意。
接着南代表提议“希望立即进入第二项议程军事分界线的讨论,可是由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地研究,因此想要在下午的专门小组委员会(圆桌会议)上进行讨论”,对此乔伊代表也表示同意。
重新开始的谈判是在中朝方面的带头下开始的,并按中朝方面的步调进行的,开头开得很好,在还过得去的气氛中结束了上午的会议。仅从表面上来看,造成了可以想象今后的谈判将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样的一种空气。
二、开城的交易
下午召开的小组委员会,参加人员和两个月以前一样,没有改变,联合国方面是霍迪斯少将(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和布克少将(远东海军副参谋长),中朝方面是李相朝少将(北朝鲜军最高司令部侦察局长)和解方少将(中国东北军区宣传部长)。
在谈判中断之前,这个小组委员会的空气很是缓和,联合国方面撤回了当初的“要考虑海空军的效果,所以军事分界线应当划在现接触线以北的线上”这样的主张,中朝方面也作了让步而“准备讨论三八线以外的线”,所以被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谈判将会没有什么纠纷地进展下去。
如前卷所述,联合国方面由于接到华盛顿的“作为最低限度的条件,以当时的接触线为基准,设立至少宽4英里(约为6.4公里)以上的非军事地区来进行谈判”这样的训令,因此是带着以10月25日的接触线,也就是以夏季和秋季攻势所获得的阵地线为基础,将要求稍稍扩大了一点的新提案(后述)来参加谈判的。而且考虑中朝方面也当然会带来将现在的战线考虑在内的新提案,按中断前会谈程序,期待以中朝方面的新提案来开始这次会议。但是和预想的相反,会谈以如下的对话开始。
李少将:贵官带来关于军事分界线的新提案了吗?
霍迪斯少将:休会前的会谈是在我要求贵官提出提案的时候中断的。按程序应由贵官提出提案。
李少将:我们认为应首先听一听贵方的提案。
霍迪斯少将:我们的提案已经提过好几回了。所以我们期待着贵官对此提出反建议。就是从贵方提议重新开始谈判这方面来说,首先由贵官提出来也是应当的吧。
李少将:虽然说贵官提了几次提案,可是没听到过能够打开谈判僵局的提案。我们希望听听贵官的能够打开僵局的提案。
霍迪斯少将:没有那样的道路。我上一次的提案就应当是要解决僵局的。
李少将:我们是为了打破僵局才提议举行圆桌会议的。僵局是在提出互相都能满意的提案时才能够打开的。
霍迪斯少将:很好。那么就请贵官提出能够打开僵局的提案吧。
读了这种对话的读者,可能只会感到焦急而决不会感觉愉快吧。可是这种调子的争论持续了一个小时以上,因此霍迪斯代表怀疑“中朝方面并没有准备提出提案。他们是不是不打算对分界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呢”,预感到谈判的前途暗淡。于是在小憩之后,霍迪斯代表本着解决问题的打算先提出了联合国方面的提案。关于这次提出提案连美国的公开史料也说“霍迪斯出乎意外地……,无不认为这是经受不住李代表的坚持劲儿了。因为可以说结果是按照李代表的要求先提出了提案。好象是中朝方面施展了巧妙的策略。
谋求开城地区
联合国方面提出的新的线大致是沿着现战线,但在西部是从礼成江东岸北上而通过开城的北侧,在中部的金城地区和东部的高城地区则都是从现战线的南侧通过。如后述那样,想要得到开城地区的联合国方面拿出来的是作为相抵而放弃金城和高城的突出部这样的交换的原则。
这是联合***过于相信夏季和秋季攻势的战果,认为这么一点要求是会被接受的吧而将其要求扩大了。霍迪斯代表说明这个提案的主要之点是“为了双方的安全更加可靠,联合***可以在金城正面和东海岸的突出部作若干的后退,作为与其相抵,期待中朝方面在开城地区后退”。如果直接了当地说,就是要求进行地区的交换。
李代表露出了极为不满的脸色,可不久以约定进行研究而结束了重开谈判的第一天的会议。
第二天即10月26日,李代表象联合国方面所预想的那样开始了猛烈的反击。他一边说着“您所希望的方案搞出来了”,一边提出了详细地记在地图上的具体提案,但这条线把联合***在夏季和秋季攻势时获得的地区,就是东海岸的突出部、丁字峰、“大钵”地区,伤心岭和血染岭以及金城、金化、铁原地区都要交还给中朝军,作为交换,将瓮津半岛和延安地区的大体上相同的面积交还给联合***。中朝军对于交还两个突出部抱有兴趣,很高兴地接受了交换的原则,可是好象把交还开城地区放在了讨论的范围之外。
霍迪斯代表立即拒绝了这个提案。联合***希望得到的是开城,在前面也曾谈到过瓮津半岛和延安地区被海和河所隔,从地形来说也是最难防御的地区。将付出了几千人的牺牲,投入了巨大的物资器材,进行了两个月的激战所获得的战线和一个任何人看了都认为是不能防御的地区交换是没有道理的。联合国方面对于中朝方面撤回三八线的主张评价为确信谈判前进了一步,并对此寄与好感,可是又怀疑接受了这种“毫无道理的提案”不是又回到了三八线上去了吗。于是霍迪斯代表讽刺说:“贵官是不是作为交易的材料而提出这个方案呢”,并以此为开端开始了叮叮噹噹的对话。
问题是开城地区。联合***从军事上的需要对汉城的防御给予足够的纵深出发,从政治上的南朝鲜国民和政府衷心地希望取得开城的现状出发,无论如何非想要得到开城不可。
开城地区战前是南朝鲜的领土,作为古都,还作为高丽人参的集散地,是三八线的具体象征。所以不管获得了中部或东部任何的土地,如果在失去了开城地区的情况下就这么停战,那么是抹不掉南朝鲜国民战败了这样的印象的。开城对南朝鲜来说,在军事上就不用说了,就是在政治上、心理上,还有经济上来说也是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代替的土地,是作为抵抗侵略得到的这样的实体存在。
所以联合国方面的代表为了用中、东部的突出部换取开城地区拼命地努力进行说服工作,霍迪斯代表在要求归还开城时始终坚持如下的论点。
“开城地区是汉城防御上必不可少的地区,要没有这个地区,联合***不能放心地进行停战。……假如不是谈判在开城举行的话,联合***早就把开城占领了。……联合***在谈判开始的同时就表示了可以从东西海岸各岛撤退的诚意,因此作为其代价把开城交还也没有什么损失。何况中朝方面由于联合国从金城和东海岸的突出部撤退还会得到莫大的利益”。
但是中朝方面根本就不想涉及开城地区的归还问题。开始时对于中、东部的突出部和西部进行交换还挺感兴趣,可是当知道了联合国方面的真正目的是在开城的时候,就对交换的原则失去了兴趣。虽然霍迪斯代表花费了几天时间,用尽一切手段进行说服工作,但李代表摆出一副根本就不愿意听的样子。如后述那样,对中朝方面来说开城也是决不能放弃的土地。
现在想起来,可以推测中朝方面当时把开城选作最初的谈判会场就是为了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如果作了谈判会谈就不必担心被攻击和被占领,可以安全地主张领有这块土地。如每每触及到的那样,一般的说法是联合国方面遭受挫折从赞成在开城谈判时就开始了。选定国际会议的谈判地点不是技术上的手续问题,而是涉及基本的问题其道理就在这里。在谈判越南问题时选定巴黎作为谈判地点,不外是吃过这样苦果的原因。
巴洽教授关于在开城举行谈判的不利方面综述如下:
“开城,那是古代朝鲜的首都,但在***战线的30公里之内,而且在三八线以南5公里。”
“这对于***的宣传是非常有利的。在开城进行谈判可以给国民造成联合***代表好象接受了城下之盟,***保住了三八线以南的地区这样的印象,也就是不败的印象,而且能够使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这样的主张正当化。”
“而且由于将开城中立化,因而使得联合国不可能进攻,从而收到了大大削弱联合***压力的效果。假如谈判在其他的地方举行的话,联合***从最适于军事行动的西海岸方面北进,将会更早地得到同意停战的吧。中、东部战场尽是山地、攻击很困难,即使获得了也不是想要获得的土地。”
在反复了几天没有效果的讨论之后,中朝方面提出了以现接触线为基准设立宽4公里非军事地区的提案,力陈这是“最好的、公平的而且是最后的提案”。中朝方面为了明确表示不放弃开城的意图,终于提出了现接触线案。这个方案只是在非军事地区的宽度上比联合国方面的提案稍窄,大致上是和联合国方面的最低限底的条件一致的,实际上就是在这条线上达成了协议。非军事地区的宽度比当初的想法大大的变得狭窄,不外是因在这样的宽度上双方都不需要从主阵地线后退的缘故。
但是李奇微上将对于按最低限度的条件达成妥协是不情愿的。可能是出于“要是就这么着完事了,那以前的辛苦都白费了”这样的心情吧。据说他在提出以高城、金城的突出部交换开城地区这个10月25日的提案时,甚至秘密地表示这样的决心:“虽然今后由于战况的演变可能会有少许的变动,但大体上这是最后的方案,如果不能获得开城地区,韩国的安全很难保证,因此不得已时即使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这很象他的那种积极地考虑完成任务,从内心里希望南朝鲜安全的想法。
可是华盛顿的首脑认为在进入重开谈判的阶段,如果确保堪萨斯线的话就能保障南朝鲜的安全,因此于10月30日下发了要点为“只要是可获得堪萨斯线的防御上所必需的前方阵地,不得已时可做小小的让步”的指令。华盛顿的首脑担心如果过于因执地非要获得开城地区,很有可能使得谈判破裂,或者发生再次中断那样的事态。
于是李奇微上将有鉴于华盛顿的训令和中朝方面的态度,11月2日指令代表团进行如下的谈判。
“作为第二个手段就是要求将开城划为非军事区。要是怎么也不行的话就撤回对开城地区的要求,但作为其代价,中朝军队要在中部战线后退,而且要使其承认联合***进入到开城近郊”。
在11月3日、4日的会谈中,霍迪斯和布克两代表紧咬住上列的提案不松口,但没有效果。中朝方面显示了即使谈判破裂也不肯让出开城的决心。
中朝方面对开城固执不让的理由是很明显的。既然联合***不肯退回到三八线而且在中、东部坚持三八线以北40公里的战线,作为中朝方面来说如果不能确保开城地区与其相抵的话,不仅无法向国民交代而且丢尽了面子。
北朝鲜政府把这次战争吹嘘为“朝鲜人民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因此如果连三八线以南的一部分都没有“解放”的话,是没有办法向全国都遭受战祸的国民们交待的。所以必须保持着南朝鲜的一部分来进入停战,作为其目标,古都开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代替的最为理想的地方。据认为北朝鲜方面首先提议把开城作为谈判会场就是为了这个和为了获得宣传的效果,接着以在板门店为条件同意转移谈判会场也是确保开城地区的一种手段。
另外,作为中国来说,由于确保开城介入这场战争的大义名分就成立了。因为是以“不能对遭受苦难的邻国置之不理”(周恩来声明)这样的参战理由取得国民的承认的,在停战时如果没有开城这样的战果,是很难向国民进行说明的。
可以说开城对中朝方面来说是停战的最低条件。因此其立场是即使谈判破裂也决不能在开城问题上让步。当时的《朝日新闻》于11月5日以“不让开城”,11月6日以“如放弃开城就停战”为题介绍了北京的广播。
但是谈判如果真的破裂了,就有开城被联合***夺回去的可能。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中朝方面好象是充满自信心来进行谈判的,可内心里一定是在提心吊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根据战后的调查,当时的中朝军队由于联合***两个月的压迫好象已被压到了危险万分的境地,空军的“绞杀”作战使得不管前方后方都遭受惨重损失,国民挣扎于涂炭之苦当中。而且地面攻势已经到了再加一把劲就可能击溃北朝鲜军的地步。在文登里正面让中***队慌慌张张地跑来增援和在1211高地的防御中无情地投入未经充分训练的新编成的部队就是其例证。
但是李相朝代表和解方代表一点也没有显露内心的恐慌,让联合国方面代表看到的是“即使谈判破裂也不让步的态度”,这一点是很成功的。
基本上同意
11月4日夜,李奇微上将和乔伊代表会谈商讨开城问题。商讨的结论是“军事上的现实不能用谈判来改变”。虽然在一部分人中有“中朝军已很弱了,所以应趁此机会……”这样的论调,但实际上尽管中朝军确已很弱,可要是让谈判破裂,不付出大的牺牲是不能夺取开城的,这就是现实。而且从使谈判破裂会招致有损舆论的政治上的不利,和攻取开城可能会陷于和中***队决战从而遭受重大的损失这些方面来考虑的话,用战斗夺回开城这是不符合停战的政策的。如后所述,11月6日华盛顿首脑就发出了“美国国民将会不能理解为了获得开城而使谈判破裂的理由”这样的通告。李奇微上将在这时才抑制住南朝鲜的反对,放弃了一心要到开城去的决心。
这样在第二天的11月5日,达成了“将现接触线作为军事分界线”这样的基本协议,这是在板门店重开谈判的第12天。但是这并没有完全解决了军事分界线问题。还剩下了时间这个困难的问题。
三、时间问题
所谓时间问题就是以什么时间的接触线作为分界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决定以现在的接触线作为分界线,那实质上就变成了立即停战。这样说是因为如果一旦决定下来,那么那条线就变成了一条不可侵犯的线,所以互相交火而招致改变这条线的行动,从信义上来说就变为不能发生的了。因此,如果现战线进行实质上的停战,那么联合***的发挥其军事优势将谈判引向有利方向的战略就被限制住了。
比如说从今以后在将来的协议方面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也是如此。这就意味是结束了一边作战一边谈判,完全要按照中朝方面的步调进行下去。
当时联合国方面由于至今为止的谈判的演变过程对中朝方面的不信任感甚为强烈。所以联合国方面这样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奇微上将和乔伊代表之间在“虽然商定现接触线案但所谓的现接触线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接触线,而应是所有问题解决之后进行签字时的接触线,只能在这样的解释之下取得同意”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如果是签字时的接触线,那么在其之前就可以自由地作战,而以现接触线作为分界线这样在谁看来都是公正而妥当的方案是不能够加以拒绝的。
在11月5日的会谈中,霍迪斯代表提出了“以停战条约签字时的接触线作为分界线,设立宽度为4公里的非军事地区。在条约缔结之前由双方各派3名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对战线进行实地调查来决定分界线”这样的妥协提案,明确地表示了接受现接触线的态度。而且进行了具有这样一层意思的说明:“作战将继续到停战时为止。因之接触线完全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将分界线在现在的接触线上固定化起来是不适当的。”
然而中朝方面似乎是把霍迪斯代表的说明理解成“一定是联合***企图在讨论其他协议项目时要占领开城地区。所以提议不把现在的接触线,而是把签字前的接触线作为分界线”这样的意思了。李代表的质问集中在这一点上不肯罢休。
疑心生暗鬼,这是这次谈判的内在潜流。
然而因为联合国方面已经排除了南朝鲜的反对而决定放弃开城,因此当霍迪斯代表说明“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战线变化中将不能包括开城地区”时,李代表显露出放下心来的表情。
这样一来,李代表看到可以确保最低限度的条件,于是立即开始扩大战果。重又提出了“分界线问题作为进入协商其他事项的前提,是具有应当比其他问题优先决定的性质的。所以分界线必须在现在的接触线上决定下来”的主张,中国的解代表也强烈地支持这一点。
于是霍迪斯代表反驳说:“假如能保证谈判在明天就能达成协议的话那又另当别论,可是因为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缔结协定,要是在现在的线上决定实施实质上的停战,这是违反“作战可继续到签字时为止”这个当初的商定的,但李代表则主张“现在如若不在现在的线上决定那么不是和退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一样吗”,怎么也不肯相让。据认为可能是中朝方面在三八线上让了一步而后退到了现接触线,作为其代价想要获得当初就主张过的停战之后再进行谈判的原则吧。因为这个原则在挽回现在的军事上衰颓之势方面是最好的一招。
但是联合国方面也认定“如果在这一点上让步,不但不会早日达成协议,谈判反而要完全按照中朝方面的步调发展下去,到那时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双方的主张无法取得一致。
事后美国的公开史料也认为,中朝方面的在现在的接触线上进行停战的原则,是张鼓峰、诺门罕、国共内战或者美国的南北战争等古今都能见到的原则,是惯例。所以联合国方面也认为现接触线案是公正而妥当的一条线。但是因为当初中朝方面提出了三八线这种毫无道理的要求和利用开城的地利进行了过分的演出,所以难以消除对其不信任的感觉,从而碍难同意在现在这个时间停战。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谈判又别别扭扭地持续了一年零七个月,所以联合国方面的担心也决不是杞人忧天。但从结果来看,当时舆论方面的印象是认为联合国方面没理,在这个问题上联合国方面的情势是不大妙的。可能是意识到这一点了吧。李代表和解代表对于霍迪斯代表们的拼命劝说不理不睬,没有掌握住谈判的头绪。另外前面谈到过的中***队对白马高地的第一次攻击就是在11月5日这一天的夜里。
四、希望早日达成妥协
就这样经过11月5日和6日的谈判,从华盛顿发来了“同意贵官的想法,可是如果在开城和分界线问题上过于固执不可动摇的立场,不是没有在以后无论如何都必须接受共方主张时而欲罢不能,美国将被迫作出重大让步的这种可能性”这样提起注意的电报(11月6日发参联电86291号)。而且指示说:“最近共方的让步引人注意,所以如果因开城问题甚至使谈判破裂的话,美国的舆论将会认为难于理解。因为舆论界并未发现宁愿让谈判破裂而必须要获得开城的理由。
所以假如共方无论如何也不接受我方的将分界线的决定留待将来解决这样的提案的话,如果附加上限定时间讨论剩下的协议项目,在到达限期仍未能达成协议时非军事地区可以变更这样的条件,那就可以承认以现在的接触线作为分界线”。
李奇微上将对关于开城问题的劝告是同意的,并下了那样的决心,但由于相信“那怕是一时的在被限制作战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必定会成为悔恨千载的憾事”,因此陈述其理由促请华盛顿回心转意。但华盛顿的回电是“决不是不同意贵官的将决定分界线留待以后解决的想法,然而这并不是联合国方面的最后要求。共方实质上是在分界线问题上作了让步,所以我们判断应该是转移到以下议程的时候了。如果不这样做,共方很有可能将讨论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重又提出三八线的主张来”(11月9日发参联电86654号)。
但李奇微的决心是坚定的。他排除了短暂的犹豫,按既定方针没有改变坚持到底的态度。
就在联合国方面进行这种电报来往的期间,板门店的谈判僵持住了。中朝方面的态度变得渐渐强硬了。他们声称:“我们的提案是能让步的都做了让步的最后方案,因此不用说现在,就是将来也无意修改”,对于霍迪斯代表的“贵官们是否是考虑只要把分界线按自己的方案进行解决就多少拖长以后的协议事项呢”这样的嘲弄也装作不感兴趣的样子。
11月14日的会议发生了特别的纠纷。不知道为了什么,李代表突然说:“分界线问题已解决了,因此现在可以认为事实上的停战已经成立了”。感觉突然的霍迪斯代表一进行反驳,这一次中国的解代表发起火来了。他冲着霍迪斯代表骂“王八蛋”,大喊大叫着说:“只有鬼才能相信联合***是诚实的,是爱好和平的”,在最后说出了“……联合***的首席代表是谁呢。忘记了”。“王八蛋”这个词,在中国是侮辱对方的语言中最厉害的一个词。现在推测这可能是要激怒联合国方面的代表,想使这个问题尽早地解决吧。
但是,当时的霍迪斯代表好象不明白有名好脾气的解代表为什么忽然发这么大的火。因为这太突然了。于是忍了又忍,在第二天反击说:“贵官可能还记得贵方首席代表的名字吧”。考虑想要抓住一些语言方面的漏洞。可是完全没有反应,解代表好象是没有听见似的。这样会谈没有任何的进展。
霍迪斯代表等承受了李奇微上将和乔伊代表的断然的决心,以拼命的精神忍受住了这样艰苦的谈判。将作战的自由保持到全部谈判结束时为止,就是说分界线的决定留侍最后签字时为止,这是在现实中争论不休的负责者们内心里的愿望。
让步
可是华盛顿的首脑等不及了。这可能就是乔治·马歇尔将军所说过的“民主主义,打七年战争也得不到”吧。
11月1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总部指令李奇微上将在分界线问题上进行妥协。这就是“即使接受了***的提案,不仅不和确实防护堪萨斯线这个基本纲领相抵触,而且也能防护怀俄明线。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在这时达成协议就是意味着让步。因此,如在前电中谈到的,将讨论其他协议事项的期限限定为一个月来进行谈判怎么样。当然不能缓和军事方面的压力,但一个月的时间在战线上不可能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当然也没有必要限制海、空作战,因此……。”
11月16日,霍迪斯代表再一次试图施加压力。因为谈判到了最后5分钟了,所以希望或许能抓到一些头绪。但没有用。中朝方面毫不动摇,顽固地使人看不到一点要让步的意思。中***第二次对白马高地的攻击,就是在这一天的夜里。
11月17日,按美国公开史料所记载的“联合国方面勉勉强强地附加上30天的期限”提出了意味着接受了中朝方面提案的提案。而在前面曾谈到过的南朝鲜第6师在北汉江河畔的攻势就在这一天的早晨开始了。双方都使谈判和作战紧密地相连着。中朝方面经过几天的反复质问,其间似乎还进行了研究,最后好象是大致上满意了。
这样到了11月23日,争论不休的分界线问题暂且先取得了一致。所以说是暂且,是因为经过一个月之后其他的协议事项仍未能取得妥协,所以以后在分界线上又有了一些变化。
关于这次的妥协,美国公开史料评述说:
“虽然附加了经过一个月之后也未能达成全部协定的情况下分界线变为无效这样的条件,但一度解决了这样心理上的影响却持续到了以后。实际上联合***在其以后没有能实施可以叫做攻势的行动。……简而言之,联合国方面对于中朝方面的正当主张进退维谷,而不得不接受了敌人的提案”。
另外,作为心理战参谋陪同出席这次谈判的巴洽教授发表了如下的感想。
“从7月26日至11月27日的四个月,经过65次的激烈谈判之后,结束了议程第二项的讨论。”
“共方虽在达成其全部要求方面失败了,但赢得了30天这样充裕的宝贵时间。……”
“共方为了建设横断半岛的难以攻下的要塞而使谈判拖长,而且通过解决分界线的问题得到了达成避免联合***有效压力的方法。这在谈判之初就是共方所要求得的东西。南日代表在7月11日的第2次会谈时就曾说过:“不中止敌对行为而讨论停战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达成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讨论剩下的协议项目时,可以安心地把谈判拖延到满意的时候为止。”
“联合***司令部的不安不久就被证实了,这证明了麦克阿瑟主张的‘胜利是无可代替的’这种想法。这样,开城的交易到底没有作成。恐怕中朝方面也是如此吧,联合国方面终于不得不在可以忍受的最低限度的条件下屈服了。参加过开城谈判的白善烨将军在认真回顾往日的苦劳时说过:‘在军事上没有个结果的情况下参加谈判就等于使在此之前的牺牲和艰难白白落空。……开城问题就是早先没能在军事方面获得而想要全凭三寸之舌来获取的,那当然不能成功。因为他们相信的只有力量。……’,这说明了这次谈判的特征。”
另外,虽说附加了一个月的限期,但结果还是大致上在“现接触线”达成了妥协这一点,有人评论说:
“假如双方在一开始时就提出接近现接触线——这是世界上的惯例,那末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也就没有必要,敌我双方就不会丧失几万条生命了吧。由于双方都在最初时要的价过高了,所以造成了走了不少弯路的结果”。
从结果论来看,的确是可以这样说。但是可以认为双方都是在相信自己没有战败,因为靠军事上来解决不能达到目的而提出来谈判的,所以经过这样的曲折也是不得已的结果吧。从结果还是落实到按双方的主张一分为二的这条线上而批评说,假如从开始就这样的话那将如何如何,这似乎是有些过于苛刻了。从一开始就提出最低条件来进行谈判的人好象是没有的,既然军事谈判也是商谈,也同样会要经过这样的迂回曲折的吧。也许还可以说在这次战争中,正是因为有战线这样的东西才用了短短的四个月就取得了妥协。假如看看没有可以叫做战线那种东西的越南问题的谈判拖拖拉拉持续了那样长的时间,就会明白这个问题,就是在不能清楚地区别胜败的情况下进行军事谈判的困难程度了。
其后到11月27日的5天间,双方的参谋埋头于划定分界线的作业。但双方所主张的阵地线在地图上经常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这时就由专门委员会来加以解决。
例如因为解代表主张占领有中部战线的某高地而不肯相让,所以霍迪斯代表就在谈判桌上拿进电话来找那个高地的指挥官通话、当着解代表的面证实确为联合***领有。解代表在对联合***的通信能力有此吃惊的同时,现出了到底输了这样的表情,但不久对身旁的参谋小声说,不用担心,今天夜里就变成我们的了”。可是听觉敏锐的中国语翻译吴上士听到了这句话并迅速地报告了霍迪斯代表,于是加强了那个高地的守备,严阵以待。但是就在那天的夜里,那个高地变成中***队的了,是用怎么也没料想到的大部队攻下来的。
就在交织着这样的插曲当中,对分界线达成了协议。这是11月27日的事。这时中部和东部战线早就被白雪覆盖得严严的了。第二个的冬天到来了。
回顾
美国的公开史料将这次迂回曲折的谈判经过进行了如下的综合概括。
当初联合***曾努力想要把主张三八线的中朝方面拉到实际的接触线上去。就在即将成功之际,谈判突然被中断了,因此为了施加压力和取得更好的阵地线而发动了进攻,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大体上收到了预期的成果。
但是谈判在10月再开之时,联合***把要求扩大了。其目标是要把开城弄到手,至少也要将其置于非军事区之内。但是要推翻军事上的现实是不可能的。本来想经过了夏季和秋季攻势所给予的重大打击之后,这样一点点要求是能够被承认的,但用军事力量没能获得的东西想要通过谈判来获得,仍然是办不到的。尽管联合国方面千方百计努力进行说服,但反而促使中朝方面更加坚定了固守开城的决心。
在看来得到开城是没什么希望了的时候,联合国方面为了确保行动的自由,努力想要把分界线的确定留待最后阶段来解决。但是若是认为民主主义进行7年战争也得不到呢,华盛领的首脑们发出了附加30天的期限可以同意中朝方面提案的指令。
另一方面,中朝方面采取了始终一贯的态度。当放弃了三八线而以在接触线案来代替后,一直不屈不挠地将其坚持到最后。虽曾因想要取得有利的修改而一度动摇,提出了中、东部和瓮津、延安半岛进行交换的提案,但当发现联合***是想要得到开城之后,立即就从迷梦中觉醒过来。在此之后一直坚持了不做任何修改的将现接触线作为分界的原则。他们虽说在三八线上作了让步,但在持续到战争结束时设定分界线方面是成功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联合***一度决定了的大幅度改变分界线的大规模作战终于未能得以实施。
在乔伊首席代表的回忆录中,对于这个让步有以下的回顾。
“这是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大谈判的转折点。我坚信正因如此美国的军事手段受到了限制,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军事谈判了。我认为这件事造成的损失可以和在朝鲜进行了整整一年的战争代价相匹敌”。
乔伊远东海军司令的回忆是否得当那是另外的问题,这时华盛顿政府从着眼于世界的立场出发为了尽早地实现停战,同时也由于对方已做了相当的让步,因此做出了“现在是应当妥协的时候了”这样的决定。
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妥协,北朝鲜公开史料作了如下的评述:
“敌人的夏季和秋季攻势,给他们带来了与他们的期待完全相反的结果,……敌人所吹嘘的技术优势也在日益壮大的中朝人民部队的武力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中朝人民部队的防御阵地是不能攻破的,敌人对这些阵地的疯狂进攻只能加重他们的惨败。”
于是敌人在1951年10月25日不得不出现在自己曾片面停止的停战谈判的会议的会场上,到11月23日不得不接受提出的提案:以敌我双方接触线为基础划定军事分界线,双方从这条分界线后撤2公里,以便建立非军事区。这意味着敌人可耻的失败”。
无论如何在11月27日总算把军事分界线这个悬案解决了,因此立即进入了下一个议题就是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问题的讨论,可是按过去的讨论方式一个一个的解决总也不易得出结果,因此根据联合国方面提议把剩下的议程第四项“俘虏”问题和议程第五项“向有关各国政府的建议”问题一并拿来进行讨论。
可是如若象以前那样按时间顺序进行追述的话很难说明问题的所在,因此首先叙述1952年4月以前构成谈判背景的作战和国际形势,南朝鲜的立场等,然后再按各项议程大致上追述一下按时间顺序的谈判情况。
更新于: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