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
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
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
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1990年访美
马耳他会晤过了将近半年,我和布什总统再次会晤,这一次是在华盛顿。
我上一次去华盛顿是在1987年12月,那时白宫的主人是里根。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新的水平上推动我们两国关系继续发展,使之保持稳定,避免忽高忽低、忽冷忽热。
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应当说,苏美关系仍然缺少安全系数。我们走出了对抗,但是思维中、立场中的政治和军事竞争的逻辑还没有彻底清除。合作逐步建立了起来,但距离真正的伙伴关系还很遥远。末了,对抗的全部基础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尽管如此,我确信不会再回到过去了。世界是完整的、相互依存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政治里面。数十年来为“冷战”提供养料的“敌人形象”明显地淡化了。我认为,防止倒退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下述领域向前迈出新步子:仍然落后于政治变革的裁减军备问题,跨国问题方面的合作,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的普通人际交往。
在马耳他,我和布什总统协商拟定了一项苏美关系最重要领域中具体步骤的远景规划。该是着手实施这个规划的时候了。从这半年来的急风暴雨般的事态来看,马耳他会晤的意义甚至比会晤当时更大得多,虽然我当时对它评价也很高。这当然不仅仅只是苏美关系发展行车路线上的“中间站”。如果没有马耳他会晤,如果我和布什没有适时地建立起个人接触,如果不是我们两国的部长们积累了协作经验,我相信我们对东欧、特别是德国发生的事件就不会有所准备。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问题的国际背景大概也会是另一副样子了。
幸好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我于1990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我当时有很重要的理由抱有这样的希望:即使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各种分歧,我们也能够使对话保持着建设性气氛,并且就许多重大问题达成协议。
“要想使合作成为可能,”我对总统说,“就必须弄清楚苏联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美国,而美国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苏联。坦率地说,一个力量削弱了的美国,一个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缩小了的美国并不对我们有利。这不可能对我们有好处,因为一个力量削弱了的美国或者一个某些权益受到损害的美国,意味着世界的不稳定。”
这个主题就成了本次会谈的中心主题。我曾多次与参议院和国会、商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进行会晤,得到的印象是,认为一个新的苏联符合他们国家利益的观念已开始占上风。
对于我而言,这一事实的认定(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证明美国政府发生了动摇)超过了其他一切。但是,在政治上应当言出必行。我并不是把形势看得过于简单,我考虑到了美国社会的政治现状,那里的反苏集团还相当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千方百计促进已经开始了的互相谅解进程,推动苏美关系走向伙伴关系。
议事日程排得十分紧凑:包括商定未来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基本条款在内的一揽子裁军问题;欧洲进程,首先是德国统一的对外方面的问题;签订贸易协定的前景;地区冲突发生地区的形势。当时总共签署了24份文件。当然关键不在于文件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文件对建立稳定的合作基础结构的意义。
在我们“搞掂”了德国问题之后(这一点我已经谈过了),就轮到裁军一揽子问题了。
就削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在华盛顿达成的协议,是经过将近四年的艰苦工作才完成的。这一次我们把早在雷克雅未克开始的协商削减百分之五十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基本条款的工作完成了。终于解决了直到最后一刻还是构成我们的分歧内容的那些问题。
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排除这样的实施方案:美国将在这几类武器方面迅快地冲到前面去,从而打破削减百分之五十之后将在较低水平上形成的平衡。美国同意了用单独的文件(条约的附件)协调海基飞航式导弹,并且把空基飞航式导弹的射程限制在600公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方面的顾虑。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分歧,而且竟然发生在似应存在相互谅解的一些问题上。美国人借口在战略武器方面同英国有着特殊关系,突然坚持说他们有权实际上不加任何限制地向英国转让这种武器的生产技术和任何种类的这种武器。在苏美两国正准备同意断然削减自己的导弹的情况下,英国、法国、中国的核潜力在总核平衡中所占的比重却明显增加了。因此,条约解释方面的双重标准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
关于未来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几乎就全部重要问题都基本上达成了协议。
这些日子还签订了关于削减百分之八十化学武器并进一步协商全面销毁化学武器的协定。签订多边化学武器公约的道路已经打通,这项公约的准备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在华盛顿签订了关于限制核武器试验条约的议定书和关于和平目的地下核爆炸条约的议定书。这样一来,早在70年代中期签订的这两项条约终于有可能获得批准了。
对当时达成的有关防止核武器、化学武器、能够运载这种武器的火箭以及相关生产技术扩散的措施的协议的意义,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要知道,当时世界上已经有15个国家能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生产核武器了。如不对此加以防范,苏美在核裁军方面的努力就失去意义了。
对于削减欧洲军队问题进行了单独审议。我和布什都认定在这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一致同意,到了年底可以参加欧洲高峰会议并签署相关协定了。
总之,如果把我们这些日子在华盛顿和戴维营的协商内容理出一个重点来,那我可以这样说:我们使庞大的“冷战火药库”的清扫工作明显加快了。
1990年6月12日我在最高苏维埃例会上作访美报告时,这样阐述了访问期间在继续裁军进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意义:
“战后时期具有了繁重和危险对抗的性质。这种对抗耗费资源,不仅使经济变形,而且使整个社会发展变形。对这一切苏联和美国都各自负有责任。一个史无前例而又意味深长的事实是,偏偏又是它们,这两个国家,承担起责任,要使整个东西方军事对峙的机制尽快拆除,利用裁军腾出资金,以解决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如果说近年来世界发生了变化,并且开始朝着真正的和平时期前进的话,那么对此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是苏联和美国。”
在双边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中,关于签订贸易协定的谈判显得很突出。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敢相信美国人会同意签署这个协定。在我来访的前一天,反对贸易协定的人在美国报刊上、在国会里大声疾呼,说只要苏联不通过一项移民自由法,只要莫斯科不把立陶宛以及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放出”苏联,美国就不应该向它赠送“经济礼物”。
关于第一点,即移民自由,这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美国政府,当然还有布什,都明明知道,出入境法在最高苏维埃已经通过了一读,并将很快获得通过。我们并不把这个举措看作是某种让步。这个举措是改革政策的自然继续,当然它既考虑到了我国公民本身的利益,也考虑到了国家安全的利益。
立陶宛是主要的绊脚石。我获悉,布什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其实他本人对此也不讳言。在我开始访美的前一个月,收到了布什的一封密函,他在信中试图向我说明他的处境是多么复杂。
“布什:你们在波罗的海沿岸问题上处境很艰难。但是我们也因此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请您相信,让我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保持克制是很难的。我之所以表现出克制,是因为我明白你们在立陶宛问题上的困难有多大。我受到来自左右两面的责骂。人家骂我放弃了对自决原则的支持。”
“戈尔巴乔夫:这和我国的情况很相似。我们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面的责骂。”
“布什:是的,的确如此。我明白,兰芙贝尔吉斯在向你们挑战,他在挑唆你们。”
“戈尔巴乔夫:我有时说: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美国,美国总统只要用24个小时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因为在你们国家人们尊重宪法。在我们国家人们对宪法抱着另一种态度。从前国家领导人本身就不尊重宪法,谁也不把它看在眼里。现在情况变了,不得不学习尊重宪法了。这事很复杂。我们有将近3亿人口,我们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习俗。”
“布什:兰茨贝尔吉斯把我比做张伯伦 [ 译者注:张伯伦(1869—1940):曾任英国首相(1937—1940),主张对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 ] 。我不喜欢这个。这不符合事实。他们批评我支持你们,而不支持美国伟大的民主和自由原则。”
我很清楚,美国总统在做出某个决定时,他必须考虑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但是,在立陶宛的局势中我也有自己的麻烦。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布什的麻烦。这倒不是说我们从原则上拒绝承认立陶宛的自决直至退出苏联的权利。我们是坚持要求遵守特定的立法程序和“离婚诉讼”签署的期限的。
布什同情地听完我的阐述,他同意这些问题应根据苏联的国内法律加以解决,而他并不打算指点我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然而他又十分得体而固执地继续推行他的路线,并且提出论证说,如我方不做出一定的让步,他即使愿意也不能在贸易协定上签字。
在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单独谈判的第二天,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似乎我们陷入了僵局。于是我站了起来,示意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发言,我说:
“好啦,我对您谈了我的看法,您也对我谈了您的看法。必须做出选择。看来,您是选择支持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于我的论据您没有做出响应。我也不能强求美国总统接受某种行动方式。如果在美国总统看来,今天支持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那么我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将与这个事实共处。我的话说完了。我们到代表团那边去吧。”
但是布什尽力使局面缓和下来,他提议不要就此罢休,明天在戴维营的比较安静的环境里再次探讨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在戴维营
戴维营是美国总统的一所郊外官邸,距华盛顿约200公里左右。我们乘直升机从白宫草坪上起飞前往那里。我们饶有兴味地观赏了首都的郊区,那里有数百座设施良好、布局紧凑的小城镇。在城里供职的人们下班后驾着汽车回到那些小城镇。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充当了向导。首都四周有很多地区级以至国家级的建筑项目。当然人们也把五角大楼的建筑群指给了我们看。
遵照主人的忠告,我们随手找出几件需要的衣服,换了装之后便乘坐电动车开始参观戴维营。这地方很优美,坐落在森林中。休闲用的设施应有尽有,有许多幽静的角落,当然还有许多体育场馆。在戴维营我学会了一种新的游戏,叫做“钉蹄铁” [ 译者注:此项游戏内容不详。 ] ,我想我表现得很像一名有天分的学生。布什为自己玩“钉蹄铁”的本事感到非常骄傲,当他看到我稍加练习就“击中”了目标,不禁大吃一惊。
这次美国之行,无论在气氛上,还是在活动安排上,都与前一次大不相同。它是在另一个时期进行的,而且白宫业已换了主人。这的确是一次对一个国家的访问,而不仅仅是对一个首都的访问。它使得我有机会真正地与美国接触。
赖莎·马克西莫夫娜以及随同我们前来的科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雅戈金、利哈乔夫、雷若夫、叶夫列莫夫、索特基拉娃、普列特尼奥夫、拉希莫娃、阿鲁秋尼杨、伊斯梅洛夫(我无法一一列举)等参加了国会图书馆的一个大型的古代俄罗斯手稿和图书展览的开幕式。举办这样的书展还是第一次,它使人有机会直观地了解从15世纪到现在俄罗斯书籍传统的连续性,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而又十分有趣。
在我们来访之前,芭芭拉·布什曾写信给赖莎·马克西莫夫娜,建议她在访美期间去波士顿参加韦尔斯利学院应届毕业典礼。这个学院是一所以教授人文学科为主的、相当知名的女子学校。此行超出了一切期望,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芭芭拉和赖莎·马克西莫夫娜的讲话由电视台现场转播。她怀着强烈的印象从波士顿回来对我说:
“简直是好极了。那么多热情洋溢的年轻人面孔。我在一刹那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你知道,美国人现在对我们的态度变了——对我们充满信任和希望了。”
在明尼苏达州,赖莎·马克西莫夫娜访问了一个教师和护士的家庭。这是从她的笔记本上抄录下来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四个孩子。房子是自家的——20年贷款。收入要求节俭度日。肉类很少买——太贵。他们买肉用雏鸡、蔬菜、牛奶。假期通常呆在家里,从事汽车和各种家庭用具的修理。孩子送幼儿园,但不是每周全托——那样太贵。心情良好。美国人一般不抱怨命运——自由的人应当自己设法摆脱一切困境。”
在旧金山是通过在街头、电车、咖啡馆直接与市民交流的方式继续了解美国的,末了会见了“赖莎·戈尔巴乔娃之友”协会的代表。就是那一次做出决定,每年拿出两个助学金名额给来自俄罗斯的年轻女子在斯坦福大学留学。
由于我在一次闪电式的比赛中成绩优秀,人们赠送我一副马蹄铁作为奖品。当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乔治·布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呆一会儿,他让我看了我在马耳他“赠送”给他的“纪念品”——一张由我国情报部门为转赠而特制的美***事基地分布图。他既是开玩笑又是很严肃地告诉我:上面标出的一切都正确,偏差不大。两人大笑。我说:
“你们对我们的了解也不比我们对你们的了解进色嘛。”
一天的交往和长时间的地区问题会谈下来之后,布什面带着微笑而又像不经意地告诉我,他决定签署贸易协定了。对此我不能不说:美国总统当时做出了勇敢的、讲究原则的选择——他以世界政治的大局为重,没有被追赶风头、只顾一时得失的念头所左右。
我对这一切都做出了应有的评价。在当时的形势下,关键的问题甚至并不只是在经济方面。鉴于我国与美国贸易往来的现实水平,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很快就利用上协定所提供的优惠。这个行动在苏联的剧烈转折阶段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才是关键之所在。这是从口头上支持改革转向实际行动的开端。
地区性问题
我、布什、谢瓦尔德纳泽和贝克四人认真而细致地讨论了中东冲突的所有方面。在评估局势周期恶化和调解工作全面受阻的原因方面,发现了接近点。尽管在看法上有着细微的差别,美方毕竟表现出他们理解了必须采取召开国际会议和联合行动的方针。当然会议中涉及在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安置苏联移民的问题。我再一次断然反对这种政策。布什声称美国也反对在1967年分界线以外、即在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上建立新的移民区。这是一个立场上重大的吻合。
我说,要么是以色列听取我们的共同忧虑并得出某种结论,要么就是苏联只得考虑是否应当例如在以色列方面做出相关的保证之前暂停批准犹太人离开苏联。
我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布什和贝克多大热情,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以色列应当了解苏美两国总统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并且审慎行事。
阿富汗问题是在与从前截然不同的、非对抗性的、我甚至可以说是“协调一致的”气氛中讨论的。布什说美国无意打“阿富汗牌”,并且“对于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敌视苏联的极端政权并不感兴趣”。他概要地阐述了他对局势解决前景的看法,应当说他的看法在一些地方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的看法大致如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安排并举行选举,组成选举前过渡时期的具有广泛基础的联邦政府。同时布什还向我保证,过渡时期一开始,美国准备终止向莫扎黑分子提供军火,并且开始撤出军事装备和武器,如果苏联和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行动的话。
我的回答是对等的:
“我们两国的外长已经会同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必须规定一个过渡时期,运用安排和举行自由选举的机制,以便在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政府,在这一点上我们之间显然存在着相互谅解。我们承认联合国在阿富汗过渡时期的作用,也承认它在筹备和实施选举方面的作用。”
阿富汗当时的总统纳吉布拉的地位是在谈判幕后被大肆渲染的尖锐问题之一。阿富汗国内决不妥协的反对派、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美国国会中强力集团,都要求他立即退出政治舞台。这种做法只能使冲突加剧,因为纳吉布拉决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是我们操纵的“傀儡”,而是在国内许多地区拥有一定的政治上的支持和影响。
从我们和他的接触中了解到,他愿意服从选举的结果,但希望在“保住面子”的情况下退出,不接受任何关于立即辞职的最后通牒。我把这些向布什和贝克作了解释:
“我们的印象是,纳吉布拉愿意靠边站,但他希望这只能按正常程序来做。总得有什么来平衡局势嘛。他像反对派一样,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布什对我的论据表示同意。
关键的一点搞清楚了: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地改变了。美国人明确地表示他们愿意促进对冲突的调解。在阿富汗问题上,苏美两国如今更像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了。
对拉丁美洲局势的讨论进行得颇为激烈,但并无任何敌意。首先谈到的是古巴。
“我们无权指挥卡斯特罗在他自己的国家如何行事。对东欧国家领导人,对任何人,我都不这么做。”我把我这一立场告诉了布什。他别无选择,只得表示他已知悉。
你很难不承认这个道理:古巴人继续帮助萨尔瓦多的游击队,给这个国家的和平调解造成了实际困难。
布什和贝克请求我通报卡斯特罗,只有古巴停止支持与萨尔瓦多政府作战的起义人员,才能开始有关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我答应照办,但仍然建议布什尽快开始与古巴人进行直接对话。经验证明,如果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他们会采取慎重和理性的立场的。
我不能不提到苏美关于埃塞俄比亚的联合声明。在声明中,我们两国不仅仅对调解这个备受饥荒和内战煎熬的国家的冲突表现了相同的讲究原则的政治立场,而且还第一次共同采取了一项人道主义行动——决定用苏联飞机运送美国食品到那里,从而多少减轻一些灾民的痛苦。
6月3日访美的“谈判部分”即正式部分结束了。我们乘直升机飞越华盛顿上空,从机场出发飞往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
中西部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美国的粮仓,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心。由于签订了新的苏美粮食协定,食品工业的迫一切需要实行彻底的现代化,我们有责任更详细地了解美国最有意义的经验。
我们冒雨驱车离开机场。明尼苏达的自然风貌很像我们俄罗斯中部的大自然,那种感觉就仿佛是你来到了奥廖尔州 [ 译者注:奥廖尔州位于俄罗斯中南部。 ] 。最让我们动情的是沿途数十公里人们有的撑着雨伞,有的举着报纸挡雨,站在那里热情地向我们致意。当我们的汽车开进城里时,不得不行驶在人廊里。
在明尼苏达州州长佩皮奇和夫人举行的早宴上,我们和东道主们进行了气氛活跃、温馨友好的交流,随后我们出席了苏美全球工艺研究所的开业典礼。在这个研究所里,美国、苏联和欧洲的科学家将从事具有全人类意义的课题——环境保护、气候变暖、医疗等问题的研究。
接着我们又会见了中西部商界代表和农工联合集团的代表。
有时候你从旁观察一下自己、在和对手辩论中检验一下自己的论据和见解,也是大有裨益的。从这个角度看,在明尼阿波利斯的会晤收获很大。当我一个人讲完话而开始和在场的商人对话时,辩论起来可绝不是那么亲切愉快了。我强烈地感受到美国商界对于合作的兴趣多么大,也强烈地感受到那些已经拥有与我们打交道的经验的人们,那些亲自领教了我们的管理不善、不守信用、处理问题方式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混乱无序和衙门习气的人们的不满情绪又有多么大。当然,关于保护外国投资、关于出口和再投资制度、关于卢布可兑换性等问题也提了出来。
旧金山那里人们正在等待我们。凡是到过那里哪怕只一次的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秀美壮丽都不能无动于衷。太平洋岸这座最大的港口城市依山而建,下临大海,四周风景如画,它集各种建筑风格于一身,几种文化类型兼容并蓄,以极其独特的情调而引人入胜。
访问斯坦福大学是我们西海岸之行的重点活动项目。在通向校园内院的大门口,我们受到了该校校长肯尼迪、老熟人舒尔茨的欢迎。我们同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末了我向数千名听众发表了讲话。
这番话是讲给年轻人——大学生和教师们听的。他们是大厅里的多数,但更多的人在大厅的外面。“你们不仅要建立起新的世界秩序,你们还将生活在其中。这个新的世界秩序大概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能够想象到的,也不同于我现在所讲到的。但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在这个新世界里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自由。祝你们在这项伟大的、史无前例的事业中获得成功。”
舒尔茨在致答词时对我说了一些溢美之词。让我摘录一段如下:
“戈尔巴乔夫先生,非常感谢您发表了如此深刻而重要的讲话。您使我们真正感到振奋。您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而且您的伟大表现在诸多方面。您说,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这不单单是新的欧洲秩序,而确确实实是新的世界秩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未来什么样将取决于我们。总统先生,您是一位思想家,在这方面您必将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并且知道,您是一个愿意对未来进行认真研究的人。未来意味着什么,您很清楚。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因此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在增强。你们代表团斯坦福之行的另一层意义,即它的象征意义也就在这里。”
……在旧金山我们会见了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大工业公司和大金融公司的代表以及著名的政治家。和其他类似的会见一样,主要的话题是安全、信任、伙伴关系、苏联国内的改革。
我和赖莎·马克西莫夫娜会见了罗纳德·里根和南希。我们回忆了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会晤,探索苏美关系改善的工作就是从那两次会晤开始的。我向里根面交了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的奖章和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对消除地震灾害所提供的援助。在分手之前我们走上了阳台,展现在我们视线里的是一派壮丽的城市风光——这是一座白色的充满欢乐和活力的圣弗朗西斯克 [ 译者注:旧金山是圣弗朗西斯克的中文名称,“圣弗朗西斯克”在英文中意为圣徒弗朗西斯科的城市。 ] 之城。
在访美结束时,韩国总统卢泰愚在“费蒙特”饭店访问了我,他是根据我们双方的协议专程从汉城来到这里的。当时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不能(由于考虑到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关系这种陈旧的意识形态动机)再不和韩国这个国家建立正常关系了。这个国家显示出罕见的活力,已成为亚太地区以及国际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了。我重申了我们支持朝鲜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我说,鉴于本地区的***势已经全面健康化,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已经出现。这次会晤之后,对韩国关系的发展速度加快了。
对渥太华的短暂访问
对于我们的新政策而言,苏联和加拿大的关系具有独立的意义。在1989年11月马尔罗尼访问莫斯科之前苏加两国领导人已经18年没有见过面了。
我和马尔罗尼第一次接触是在1985年切尔年科葬礼期间。1989年11月他来到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我们才比较深刻地相互了解,在平和、求实的气氛中交换了意见。他声称他访问的主要构想是对我国的改革进程表示支援。这绝不是一句空话。马尔罗尼把240位商界头面人物“带来”莫斯科不是没有原因的。结果签了超过10亿美元的协议和合同。这些协议和合同涉及从技术转让到建筑和农业合作的各种项目。
马尔罗尼以加拿大人特有的喜欢强调自己独特、与美国不同的那种精神,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加拿大经济体制的特点,在结尾时强调指出:
“美国人看世界很简单:有自由经营、资本主义、美国国旗、‘麦当劳’,就万事大吉……加拿大与美国不同,国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走的是一条混合型经济道路。这条道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适合我们。加拿大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体制。只有当市场的自发势力受到国家限制时,他们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我不由得想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恐怕更与加拿大人相似,而不是与美国人相似。
1990年5月29日,轮到了我对加拿大进行了国事访问。
在首都的会谈内容很饱满,虽然时间比较短。我还会见前总理特鲁多、前加拿大总督索韦、我的老相识和好友前农业部长威兰。
我们和现任内阁成员们讨论了粮食贸易问题,加拿大参与重大经济项目问题,例如有关彼得格勒城市改造的问题。
马尔罗尼一开始就主张坚决支援我国的改革。这对七国首脑的意见划分起了作用。他在伦敦七国首脑会议上就是本着这种精神大力鼓吹的。后来在我的住处举行了友好的会谈,使得我们两人的关系彻底密切起来了。我们谈了许多事,但马尔罗尼这里也没有违反他所特有的务实进取精神:除了承诺在七国框架内“集体”完成的事情外,他还告知了加拿大将立即在今年年底采取的那些经济支援的措施。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更新于:2个月前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该信1991年12月18日发给会晤参加者,12月20日公布。 ]“尊敬的同志们:你们的会晤将确定新的主权国家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作者注:1991年12月3日送交议会。 ]“尊敬的主权国最高委员会代表:我对祖国的生活感到忧心如焚,所以才向你们写这封信。我国所遭受的众多危机中,最危险的莫过..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91年11月27日《真理报》。 ]本协议签字国遵循其所公布的主权宣言,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利;鉴于协议方各民族历史命运相近并体现其和睦相处的意愿,以发展平等互..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86年11月28日(真理报)。 ]今天,人类正处在自身历史发展的关键性的转折阶段。核武器正在威胁着人类,它不仅能毁灭人们许多世纪来所创造的一..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国外是如何看待政变的政变分子们打算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应。他们不考虑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关系上的变化。最初有些国家可能还有点犹像不决,但是很快,..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重新启动改革进程为消除政变后果所采取的最初步骤意义虽然重大,但那些日子里我最关心的却是如何重新启动改革进程。老实说,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得到根本解决我是信..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罪恶的冒险行动日前,当我已经修改完这部分回忆录时,突然得到一条与1991年冬夏事件有关的、意想不到的新闻。1994年2月18日的《新每日报》刊登了帕夫洛·沃夏诺夫(俄罗斯总统前新闻秘书)的材料..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年分法”我开始按时间顺序回忆1991年所发生的种种风波。但后来我感到很难做从容不迫的叙述,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加上有许多情况当时我并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也没..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和新思维的“第三维”“第三维”是列宁的著名用语,我在书中就不同的问题曾多次使用过它。首先,这个用语告诉人们,怀疑共产主义理想某些信条的人中我不是第一个..
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
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从我担任苏共总书记职务的最初几天起,我就在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关系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在这几个国家内,全面对抗非常激烈。印度支那成了冲..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古巴人最早的直接印象来自60年代。当时有几千古巴男女青年在斯塔夫罗波尔、库班、克里米亚和乌兹别克学习。在我们那个边疆区,他们住在格里戈里波利斯基镇,那里有一所非常老..
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
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的社会主义前沿阵地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对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着最强大的苏联军队,这第一个德意志工农共和国(正如人..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们对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平等、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国家的新的态度,使我们有可能在跟罗马尼亚的关系上出现好的转机。这种关系本来就不那么简单..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南斯拉夫一向抱有好感。这大概首先因为我是属于那一代人——他们清楚记得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毅然跟我们站在一起,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在..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我被选为总书记之前,我已不止一次到过保加利亚。和大多数俄国公民一样,有许多东西把我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历史的记忆了..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68年综合症人们常常问我:苏联为什么这么晚(只是到了1989年末)才承认1968年的武装干涉是毫无道理和错误的呢?应该说是时机未到。而且许多东西首先应该从苏联变起。1969年访问捷克斯洛伐克..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波兰刺儿头”最初几次和雅鲁泽尔斯基谈话便使我们之间建立起一座独特的“思想桥梁”。我曾经说过:这事很容易,没费多大劲。后来每次见面,我们关系就靠近了一步,因为当时波兰..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匈牙利改革的命运盟国中和我关系相当密切的头一个领导人是卡达尔。有一次,我在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苏斯洛夫打来电话:“亚诺·什·卡达尔同志要到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请多加关照,他非常需..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央全会选我为总书记后,我决定立即同华沙条约成员国 [ 作者注:通常我们称“华约国”。以下皆用此简称。 ] 的领导人进行紧急会晤。我在电话上跟他们每个人都谈了——以新的身份,建议他们来莫..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91年7月底,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回访苏联。预定举行战略进攻武器条约的签字仪式。在写下这些以及下面几行文字之前,我认真重读了当时所作的笔记,再次感受到了那些日子..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与“七国集团”接近的开端我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自给自足倾向。苏联很少参与国际分工,其对外经济联系大多为双边贸易,而且主要是与“兄弟国家”进..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我在动笔撰写回忆录时,头脑中牢记不忘的首先是那些标志着8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中的各种转折的事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些事件总是与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访问日本的邀请是我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最早接到的邀请之一。这是中曾根首相访问莫斯科时发出的。但是随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熟悉主题”,方知此事竟然十分艰难。同这个伟大邻..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东与世界中东冲突的由来极其久远,而且也许堪称错综复杂无比,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截至1985年止,苏方对这一地区的政策都是从安理会第244号和336号决议出发,致力于和平解决。..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进程我认为,1989年欧洲的发展过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活跃的新阶段。这首先与东欧各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进展有关。美国和北约对华沙条约国关于在欧洲裁军减员的倡议作出的建设性反响,便是对这..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1988年以前的德国问题马耳他会晤之后,我确信我们终于闯过了第一道难关。对西方关系的晴雨表指针在战后年代第一次停止了左右摆动,而停在“晴”的刻度上。我相信我们终于冲出了难得一见的“..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印度——我们新外交政策的伙伴历史往往把它的里程碑安排得很不规则,事件的一般含义直到后来才显露出来。我和里根在雷克雅未克会晤之后去了印度,和拉吉夫·甘地签署了关于非暴力世界原..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我们的共同家园”关于我1984年12月率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的经过,我已经谈过了。那次访问迫使我对欧洲在世界的作用和地位作了认真的思考。在向英国国会议员发表..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步:日内瓦——1985我本人和我的一些国际事务中的同道,都认为应当从美国着手。美国既是一个超级大国,又是公认的西方世界领袖,没有它的首肯,任何企图求得东西方关系突..
出发点
出发点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要在经济领域和政治体制中实行彻底的改革,就必须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则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大概不证自明。作为开头,至少也得把“冷战”的积雪扫除干净,把由于我们..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加深了改革力量和保守势力之间的分野。我们成功地维护了改革路线,肯定了既定方针,包括市场改革的方针。在进一步分清党和国家的职能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党和改革·第十七
党和改革·第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共产党开始变革在有倾向性的改革史编纂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提法,似乎苏共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变革的反对派,而且尽其所能地干着阻挠改革事业的勾当。也许,党内确有不愿见到任何变革的阴鹜的保..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根深蒂固现在,当我正书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无比痛苦地看到我的国家正在发生的情景。族际冲突演变成了战争,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房舍和祖先的墓地。威风凛凛的..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立法的日子里最高苏维埃第二次会议自1989年9月25日至11月28日举行,主要议题是立法工作。与第一次会议相比,我在秋季的这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出面主持的机会少得多了。不过,..
政治改革·第十四
政治改革·第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选举如果想简要地说明政治改革的意义,它是怎样构思的,又是怎样实施的,可以说,就是把权力从独家操纵的共产党手中交到按宪法本应属于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的苏维埃手里。因此,完全可以理..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总书记的假期怎么过8月1日我去休假,像往常一样去克里米亚。经常有人问我,我是怎样休息的?在空闲时间干些什么?这里试着用1988年夏季作例子,来展示一下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其实..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史学家们酷爱在归属他们的“天地”里保持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如今他们正在就改革的分期问题展开争论:这改革该是始于1985年的3月呢,还是某个稍晚一些的日期?我曾经讲过,我之所以执掌权力..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的前奏我还将不止一次地回到公开性的话题。它既是目的本身,也是在各个生活领域进行改革的强有力的手段。而在这些领域之中,经济更是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之行..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复杂的遗产“多一点光亮”,布尔什维克党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列宁常常这样说。我早在大学时代就读到了这句话,它已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政治活动经验愈来愈使我确信..
总书记·第九
总书记·第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手稿烧不尽”我一生中从来不写日记,但常常使用记事本,历年来己积累了许多册,这是我的个人工作实验室。1991年12月离开总统的岗位,经历了俄罗斯当局对待我的种种不礼貌行与之后,我也并未放过事..
安德罗波夫·第八
安德罗波夫·第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任总书记在行动那是一段极其紧张的日子。安德罗波夫与大家频频通话和会面。当务之急是决定如何对待已为勃列日涅夫拟好的那篇报告。当然,它只能作为新任总书记思想意图的出发点加以利用。但使他..
在老广场·第七
在老广场·第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我们在首都没有马上分到住房。临时安置在戈尔基10号别墅。伊琳娜和阿纳托利仍然留在斯塔夫罗波尔。从第一天起,就出现了孤独的感觉:仿佛被抛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简直弄不..
权力的考验·第六
权力的考验·第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70年春天,叶夫列莫夫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他调回莫斯科了。我面前放着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全会4月10日会议的记录。叶夫列莫夫被批准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因此免去其边疆区..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库拉科夫在斯塔夫罗波尔1960年1月,列别杰夫被别利亚耶夫所取代,H.И.别利亚耶夫此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他是在铁米尔套发生悲剧事件之后到我们这里来的,他在..
初试锋芒·第四
初试锋芒·第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省城斯塔夫罗波尔没有人来迎接我。我把东西放在车站寄存处,便出去找安身之地了。我对城里情况一无所知,以前只是偶尔光顾。找到了一个旅馆,名叫“厄尔布鲁斯” [ 译者注:俄罗斯一山名。 ] [ 法郎..
莫斯科大学·第三
莫斯科大学·第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录取为住校生我于1950年中学毕业,因成绩突出获得银质奖章。我已满19周岁,是应征入伍的年龄,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毕业以后你自己看着办。你要是想工作,我们就一起干。..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从斯塔夫罗波尔乘飞机去莫斯科,对我说来已是家常便饭。中央全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会议和讨论会,去首都解决边疆区的问题……起初是在矿水城上飞机,而当斯塔夫罗波..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笔记本上留有这样的字样,这个笔记本是我在自己的档案里找到的。那是我政治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1978年11月27日,星期一,苏共中央全会召开的日子,我在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结局出乎意..
致读者
致读者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值此动荡不安的时期,我们俄罗斯、前苏联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向自己提出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大家遭遇到了什么事情?眼前发生的悲剧是社会发展进程所注定的呢,还是人的意愿(一说是善良意愿,一说是..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总统电视演说1991年12月25日“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
出版者的话
出版者的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如果历史可以像录像一样可以回放,那么这样几个镜头您可能还记忆犹新——1991年12月25日那个夜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神色黯然地坐在摄像机前,向苏联也向全世界发表了他最后一次电视讲话,宣布中止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