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特攻潜艇的制造·第三

繁体

转入特攻潜艇的制造·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

出自————《战争通史》

   一、建造潜艇的概况

   1943年4月22日,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在给海军副大臣泽本赖雄的一份函件中提出一个“关于1943年度补充建造舰船和加强地面防御兵力的协议案”。

   该协议案是为了适应瓜岛撤退后的形势而制定的一份装备计划。其内容是新造1301艘舰艇,其中包 括32艘(1250吨)新型高速运输舰和50艘中型潜艇,还要组建120个防空大队,以加强地面防御能力。上述计划1943年着手执行,大约在1945年底完成。本书将军令部提出的上述要求称为第二阶段装备计划。

   第二阶段装备计划中,军令部要求增加的潜艇兵力如下:

   运输潜艇19艘,“吕-35”型及戊型(后述)等中型潜艇50艘,停止建造1944年后动工的甲、乙、丙和特型潜艇。

   根据军令部的要求,将建造潜艇的计划表作了较大修改,并将其称为7月计划表。从此计划表中可以看出,戊型以及其他型潜艇各年竣工的艘数大致如下(下列数字为原计划艘数,括号内数字为7月计划表中的数字):

特型甲型乙型丙型海大型戊型丁型中型补给型1943年1(1)0(0)5(5)4(4)0(0)0(0)0(0)15(15)0(0)1944年4(5)4(4)2(2)2(0)0(0)0(0)11(11)6(7)1(1)1945年6(5)1(1)1(1)0(0)0(0)0(17)0(0)9(24)2(2)1946年7(0)1(0)4(0)8(0)0(0)0(41)0(0)14(20)0(0)

   如上所述,开战时正在执行“○四”计划(25艘),“○临”计划(18艘),“○急”计划(33艘)和“○追”计划(32艘);在中途岛海战后制定的“○五改”计划中,拟再建造139艘潜艇以及11艘丁型潜艇。要想建造这样多的潜艇,就必须把型号纷繁的潜艇适当统一,减少艇型,因此就设计了这种戊型潜艇。其主要数据如下:基准排水量1250吨,航速19.5节,续航力航速12节为2万海里(16节为16000海里),鱼雷发射管为艇首4个,艇尾2个。

   (一)潜艇建造计划的缩减

   军令部在制定联合舰队第三阶段作战命令的同时(1943年8月15日),还提出一个“第三阶段作战所需之装备”意见书,海军省把它称为第三阶段的装备意见。

   这个装备意见的方针是,优先发展岸基航空部队,在舰船的建造方面,仍按7月计划表进行,即为组建海上机动突击编队,灵活调动岸基航空部队,遣送工程部队,补给前线部队和加强局部地区的防御。而大量建造所需的各种运输舰船及鱼雷艇,并期望于1943年和1944年竣工。这项装备方针在建造潜艇方面是这样写的:“希望既要大量建造,又要利用新艇型的研究成果建造新型潜艇。”

   除了上述的第二、第三阶段装备意见外,军令部于1943年7月还要求建造高速潜艇,并在同年10月15日向海军省提出如下方案:“甲、乙、丙型潜艇按原计划建造,丁型潜艇只建造11艘,戊型全部停止建造,补给潜艇减为2艘,特种潜艇减为5艘,而高速潜艇则增加3艘”。中型潜艇在执行“○追”计划时已停止建造。这样,戊型潜艇和中型潜艇的建造计划均告流产。根据上述方案制定的计划表称为12月计划表。此后,就不再建造一般型的潜艇了。

   从“○四”计划到“○五改”计划期间所建成的潜艇艘数如下,“○急”、“○追”计划均未如数完成;“○五改”计划只完成一小部分。详情如下:

   “○四”计划拟造25艘,完成25艘;

   “○临”计划拟造18艘,完成18艘;

   “○急”计划拟造33艘,完成27艘;

   “○追”计划拟造32艘,完成9艘;

   “○五改”计划拟造150艘,完成15艘。

   (二)“○十九”计划表

   实施第二、第三阶段的装备计划时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1944年5月舰政本部还是把新旧计划加以综合,制定了1944年后的“舰船建造计划表”,在征求有关部门的同意后,5月5日获得海军大臣的批准,并把它简称为“○十九”计划表。

   “○十九”计划表中拟造的潜艇艘数和1944年、1945年度实际完成的潜艇艘数如表六所示。

表六军令部要求建造(艘)计划(艘)完成(艘)高速潜艇0233运输潜艇19丁型潜艇 72一般潜艇0小型运输潜艇 1210中型潜艇5000

   “○十九”计划表中计划建造的潜艇及后来追加建造的潜艇,除上述外,还有小型高速潜艇20艘。

   运输潜艇是为解决补给运输困难而计划建造的。小型高速潜艇是作为一种本土决战的特攻武器而批准建造的。原来计划建造的潜艇只剩下高速潜艇。

   如前所述,根据瓜岛作战的教训,丁型潜艇去掉运送人员的设备,以期增加物资的装载量。1943年底又拆除了鱼雷装备,以进一步增大运输能力;1944年初又提出增大水下续航力以减少损失。为此,缩小了货舱而增加了电池装载量,艇内装截量由原来的125吨减至65吨。“伊-372”号(1944年2月10日动工)一开始就没有安装鱼雷发射管,而艇内装载量增加了25吨,变为90吨。

   1944年4月再次要求改装潜艇,使其能够装载航空汽油。1944年8月15日动工的“伊-372”号 [ 译者注:原文如此,和上文动工日期不一致 ] 便是按上述要求设计的。

   小型运输潜艇,是作为能够在短期内大量建造的运输潜艇而设计的。当时,迫切需要以前进基地和前沿岛屿之间的运输为主要任务的小型潜艇,连陆军也开始建造这种运输潜艇。其主要性能如下:

     排水量   水面273吨,水下346吨

     全长    49.5米

     航速    水面航速9.6节     水下航速4节

     艇员    军官3人         士兵22人

     运输能力  24吨(大米)

   首制艇于1943年10月底完成,有3艘参加了菲律宾一带的作战。

   (三)水下高速潜艇

   一般认为,建造高速型潜艇是为了减少潜艇的损失。我以为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1、军令部提出建造高速型潜艇是在1943年7月1日,而其设想还在这之前。那时,日本潜艇界并不太考虑采取措施减少潜艇损失的问题。

   2、德国是在1943年5月因其潜艇损失激增,战果不佳,暂时停止潜艇战,而采取措施减少潜艇损失的。日本则于同年7月提出水下高速潜艇的建造草案,12月完成设计工作,并制作了同实物一样尺寸的木制模型。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建造的高速潜艇并不是受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作战的影响,即不是从减少损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笔者在马里亚纳海战后返回日本,到海军省、军令部任职。1944年8月,在吴港任“伊-20”号舾装委员长。当时,对潜艇如何以水下高速前出到敌舰前方的问题正在进行研究。在瓜岛海战中,潜艇虽然发现了目标,但接近并实施攻击的机会却很少。从这种战斗教训中得到启发,提出建造高速潜艇的设想。后来,高速性能作为减少潜艇损失的一种措施也受到了重视。

   “伊-201”号是第一艘高速潜艇,它虽然在日本潜艇建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不足之处甚多,特别是发动机常出故障。因此,从吴港到舞鹤的航渡途中还在修理发动机和通气管,直到战争结束时才完成战备工作。

   日本与德国的水下高速潜艇,几乎是同一时期计划建造的。日本建造了高速潜艇及小型高速潜艇,而德国建造了21型及23型潜艇。似乎是一方模仿了另一方的,然而实际上,都是各自独立设计的。

   日本海军在建造水下高速潜艇方面,已具有建造甲标的(从1933年开始研制)及“71”号艇(1937、38年研制)的经验。1943年3月,根据日德技术协议,将甲标的的设计图纸、95式鱼雷、自动悬吊装置和油料防漏装置,都转让给德国(友永技术少校带到德国)看来这对德国水下高速潜艇的建造帮助不小。

   为了保证高速潜艇的水下高速性能,在艇型及舾装上煞费苦心。上甲板上的机枪是可以放倒的,最初上甲板为铁制甲板,上面有许多小孔。但是,潜航时上层建筑内的空气从小孔排出得太慢,因而改成与一般潜艇相同的木甲板。设计水下最高航速为21节,但在设计阶段减少1节,改成木甲板后又减少1节,计划为20节,实际为19节。

   小型高速潜艇是1944年底在材料困难的情况下,为迅速建造大量的潜艇而设计的。原指望1945年9月底之前完成40艘,1945年3-6月相继开始建造,但战争结束时只建成10艘。现将日、德两国水下高速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比较如下:

(日本高速潜艇)(德国21型潜艇)标准排水量1070吨1612吨全长79米最大宽度5.8米功率水上2750匹马力4000匹马力水下5000匹马力4426匹马力航速水上15.8节15.6节水下19节16.8节续航力水上9280海里/14节24800海里/10节水下216海里/3节584海里/5节工作深度110米135米发射管(鱼雷数)艇首4(10)艇首6(22)

 

(日本小型高速潜艇)(德国23型潜艇)标准排水量320吨232吨航速水上10.5节9.8节水下13节12.5节续航力水上4800海里/10节2160海里/9节水下160海里/2节280海里/4节工作深度100米发射管(鱼雷数)艇首2(4)艇首2(2)

  二、特攻作战的装备

   1944年4月,军令部要求海军省对下列装备(为保密起见,统以“金物”为其代号)急速进行试验。

   “号金物”——反潜潜艇;

   “②号金物”——防空武器

   “号金物”——“S”型金物及可潜鱼雷艇;

   “号金物”——“震洋”冲击艇;

   “号金物”——自航深弹;

   “号金物”——人操鱼雷;

   “号金物”——雷达设备;

   “号金物”——反雷达设备;

   “号金物”——特攻部队用武器。

   上述装备中的号金物(简称为“震洋”艇)是水面特攻武器,号金物中的“S”型金物(简称为“海龙”艇),号金物(简称为“回天”人操鱼雷),号金物(简称为“震海”艇),都是水下特攻武器。号金物没有来得及参加实战,而其余几种都已投入批量生产。

   同年7月10日,海军省军务局提出“特攻装备的紧急发展计划”,并于当天组建了第1基地队,着手训练部队。上述计划的内容如下:

   “方针:特攻装备是一种自杀性攻击武器,使用时必须确保其攻击效果,而且必须及时抓住战机。因此务须遵照以下要求实施。

   1、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促进研制工作的进展,根据武器使用目的,尽力迅速改善武器性能;

   2、根据武器的使用目的补充人员,实施教育训练;

   3、武器的用途确定后,在继续进行试验、研究的同时,投入批量生产,以求迅速用于实战”。

   同年9月13日,海军省设立了“海军特攻部”,由大森仙太郎中将任部长,统一负责建造特攻武器的有关事宜。

   1945年4月6日,军令部次长就1945年度前期装备问题提出书面意见,与海军省副大臣进行了磋商。其内容是全面贯彻特攻作战的指导思想,以航空兵(包括航空特攻兵力)及水下、水面特攻兵力为主要突击兵力,力争在1945年中期建立起本土防御体系。因此,他在建造舰船方面是这样写的:“除潜艇外,要尽量少造其他舰艇,以小型舰艇代替大中型舰只。武器装备应有重点,凡能携带特攻武器的舰艇,应尽量使其携带之”。

   4月15日,海军潜艇部(1943年5月1日设立)与海军特攻部合并,组成海军特种兵部,负贵协调海军特种兵力(潜艇与水下、水上特攻兵力)的有关事宜。

   因资料不足,各种特攻武器的生产计划及其完成情况还不太清楚。但1945年的情况如下:

小型潜艇  “蛟龙”型   “海龙”型  “回天”I型

     四月 计划建造     1      24     100     73

        实际完成     1      12      9     66

     五月 计划建造     2      33     95     83

        实际完成     1      12     42     42

     六月 计划建造     4      50     105     92

        实际完成     2     207      4     51

     共计 计划建造     7     110     300     248

        实际完成     4      44     125     159

     完成(%)       67      40     42     64

     战争结束时已完成         100     224     420

     战争结束时正在建造       约500     207      1

   各种水下特攻武器的概况

   1、“甲标的”

   1942年6月后,有人主张将珍珠港作战时使用的“甲标的”用于基地防御,并着手拟制改装计划,增加自行充电装置以适应作战的需要。将原来的“甲标的”称为甲型;从预定建造的53条中抽出1条加以改装,称为“甲标的”乙型;而连操纵室都改装的,称为“甲标的”丙型;后者约造75条。

   2、“蛟龙”(“甲标的”丁型)

   开始称为“甲标的”丁型,1945年5月正式装备部队后,命名为“蛟龙”。它能自行充电,增加了水面航行性能,成为一种可持续活动5日的小型潜艇,战争结束时约建成100条(一说为115条),另有500条正在建造中。其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如下:

     水下排水量  59.3吨     全长    26.25米

     直径     2.04米     工作深度  100米

     航速     水上8节,水下16-19节

     续航力    水上1000海里/8节,水下125海里/2.5节

     鱼雷发射管  450毫米2座   艇员    5名

   3、回天(如前所述)

   4、“海龙”(代号为SS金物)

   军令部第二部参谋浅野卯一郎中校(后为上校)提出建造该种艇,并且主要由他完成研制工作。“海龙”是一种排水量约为19吨的小型带翼潜航艇,水中航速19节。艇首装有炸药,并有2座鱼雷发射管,乘员2名。1944年8月完成首制艇,1945年5月28日正式作为一种特攻武器装备部队,命名为“海龙”。

附录·日本潜艇损失情况一览表

附录·日本潜艇损失情况一览表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艇名发现沉没的日期沉没地点备注区域纬度经度1941年“伊-70”号12月10日夏威夷海域11月23日从夸贾林岛出发,参加珍珠港作战。12月9日在金钢石角方位210°,距离4海里处,发出敌情报告后,..

战败·第七

战败·第七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8月15日的战时体制 1945年8月15日,日潜艇部队的战时体制(下落不明的潜艇除外)如下。 第6舰队下辖有:第1潜艇队,编有4艘潜艇,即“伊-14”号和3艘“伊-400”型艇; 第15潜艇队,编有17艘潜艇,即大..

水下特攻部队的决战部署·第六

水下特攻部队的决战部署·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决”号作战计划 1945年2月20日,大本营海军部下达了《根据帝国陆海军作战大纲拟制的帝国海军当面作战计划纲要》,其主要内容是,大本营以抗击进攻琉球群岛之敌为当面作战的重点,并..

潜艇战的终结·第五

潜艇战的终结·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潜艇用法的改变 第1潜艇部队由第1、第15和第34潜艇队组成,各潜艇队(下落不明的潜艇除外)的状况如下: 第1潜艇队正在进行训练(详情后述)。 第15潜艇队编有8艘潜艇:“伊-36”号、“伊-47..

硫黄岛、冲绳岛战役·第四

硫黄岛、冲绳岛战役·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菲律宾海区的战况 (一)第34潜艇队的战斗活动 1945年1月16日,联合舰队提出“指导当面作战的预案”,其中有关潜艇的内容如下: (1)以大部分潜艇在菲律宾海区搜索并消灭敌特混舰队与登..

“回天”人操鱼雷对锚地的攻击·第二

“回天”人操鱼雷对锚地的攻击·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一、“回天”人操鱼雷的诞生 1943年初,瓜岛争夺战接近尾声时,海军潜艇军官竹间忠三上尉设想了一个研制人操鱼雷的方案,并向大本营潜艇业务参谋井浦祥二郎中校递交了一份建议书。他..

“捷”号作战·第一

“捷”号作战·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捷”号作战计划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失守,联结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台湾及菲律宾的要地便成为国防第一线了。 1944年7月21日,大本营海军部就“联合舰队当面作战应遵循的作战指导方针”向联合舰..

“阿”号作战·第六

“阿”号作战·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对美特混舰队作战 进入1944年,战局日益告急。在东南线,盟军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及新几内亚与新不列颠岛之间的丹皮尔海峡,步步进逼腊包尔,使之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与此同时,美军在中太平洋..

吉尔伯特群岛作战·第五

吉尔伯特群岛作战·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先遣部队的概况 1943年11月1日,盟军从塔罗基纳角登陆,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在新几内亚东部,芬什哈芬地区正在激战。腊包尔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东南线的胜负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在中太..

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第四

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第8潜艇战队是由第1、第14潜艇队及“伊-10”号潜艇编成的,但8月9日第1潜艇队被调到第1潜艇战队。“伊-8”号潜艇于5月25日,“伊-29”号艇于9月15日归第8..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节节后退 1943年6月30日,盟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伦多瓦岛以及萨拉莫阿以南的纳索湾登陆,在东南线再次发动反攻。 在中所罗门群岛,围绕日军在新乔治亚岛西部建立的蒙达航空基地,持续进行激..

基斯卡岛撤退作战·第二

基斯卡岛撤退作战·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美军攻取阿图岛前的日潜艇部队 1943年初,北方部队所属的潜艇仅有“伊-34”号和“伊-35”号2艘。1月下旬,它们都在阿姆奇特卡岛一带作战。 2月1日,又将第12潜艇队(“伊-168”号、“伊..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第一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山本司令长官阵亡 日军于1943年2月上旬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后,东南线的日美双方海军都在调整兵力部署,为下一步的攻防作战进行准备。 日军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加强了对中所罗门群岛的防..

其他地区的潜艇作战·第六

其他地区的潜艇作战·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线 如前所述,由于盟军向瓜岛发起进攻,先遣部队除将第8潜艇战队的一个潜艇队(第14潜艇队)留在印度洋遂行破交任务外,把其余的潜艇兵力全部集中到所罗门群岛方向。 7月14日,..

潜艇输送和撤离瓜岛·第五

潜艇输送和撤离瓜岛·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饿岛” 11月16日,大本营陆军部将第17集团军(驻所罗门群岛)和第18集团军(驻新几内亚地区)合编,成立了第8方面军,以期改善东南线的形势。 海军也于12月24日将第11航空队和第8..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四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沉没 虽然第2师团攻击机场的战斗遭到惨败,但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南太平洋海战中所取得的战果,大本营仍然坚持夺回瓜岛的作战方针。第17集团军准备先把第..

南太平洋海战·第三

南太平洋海战·第三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第3战队的炮击 向瓜岛输送第2师团部队时,还必须把坦克等重兵器,也送上去。为此,仅仅使用驱逐舰是不行的,日军计划以“日进”号、“千岁”号水上飞机供应舰或高速护航运输队来执行这项..

第2师团增援瓜岛·第二

第2师团增援瓜岛·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岛上形势 一木支队的先遣队攻击瓜岛机场的战斗失利后,又以舰艇向瓜岛输送川口支队及一木支队的主力,期于9月中旬夺回机场。8月26日,大本营决定派遣第2师团一部增援瓜岛。联合舰队也..

美军来袭瓜岛·第一

美军来袭瓜岛·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东南线的形势和潜艇部队 中途岛海战失利后,联合舰队积极进行准备,以期在新编的第3舰队(由原第1航空舰队改编而成)基本配齐兵力后,从9月下旬开始实施西印度洋的作战。 在盟军可能发动..

潜艇建造计划的修订·第三

潜艇建造计划的修订·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改○五计划”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的装备建设,正在执行“○四计划”,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五计划”和“○六计划”。 后来,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根据实践的经验教训,对原定..

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第二

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第二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第二次特攻作战计划 (一)决定实施第二次特攻作战的经过 据判断,在珍珠港作战中,袖珍潜艇击沉战列舰1艘。 鉴于初战告捷,第6舰队和潜艇部队官兵极力主张,进一步改进装备,继续实施特攻作..

进攻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第一

进攻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第一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 1942年4月12日,联合舰队经与军令部协商,确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日程。海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攻占南方资源丰富的地区,初步形成不可战胜的态势,以此作为第一..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第三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地区潜艇作战概况 (一)战争初期的作战 西南地区的进攻作战,由南方部队(指挥官为第2舰队司令长官)实施。南方部队分为本队(长官直属)、菲律宾部队(指挥官为第3舰队司令长官)和马..

“K”号作战·第二

“K”号作战·第二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珍珠港作战后的先遣部队 (一)对潜艇兵力使用问题的探讨 在珍珠港外对敌实施严密监视的第3潜艇战队,返回夸贾林岛后,在一次研究会上提出:对敌严密设防的港湾实施严密监视,是极其困难的,难以达成..

夏威夷作战·第一

夏威夷作战·第一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作战计划 日本海军将从开战起到攻占南方要地为止的一系列作战行动,称为第一阶段作战。 海军部队的编制,作为一种战时编制由大本营加以确定,诸如将海军部队编成第1舰队、第2舰队或第2航空舰队等。联..

潜艇装备的变化·第三

潜艇装备的变化·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如上所述,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期,即约于大正末期,日本就积极研制潜艇,继建造海大型和巡潜型潜艇以及确立潜艇用法之后,对根据作战方面的要求,在改进潜艇遂行所负任务的条件上有所前进,尤..

潜艇用法的形成·第二

潜艇用法的形成·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海军对美作战的基本战略 日本海军战略的基础,是国防方针以及据此产生的用兵纲要。1907年(明治40年)4月,第一次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以及《用兵纲要》等文件。后于19..

日本潜艇的发展·第一

日本潜艇的发展·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潜艇的出现 相传潜艇的历史已有400余年。据可靠文献记载,1578年英国人威廉·贝尔在伦敦出版的一本题为《发明》的著作里所介绍的潜艇,是最古老的。 这种“贝尔”式潜艇,不过是一种可以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