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第七
战败·第七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
出自————《战争通史》
一、8月15日的战时体制
1945年8月15日,日潜艇部队的战时体制(下落不明的潜艇除外)如下。
第6舰队下辖有:第1潜艇队,编有4艘潜艇,即“伊-14”号和3艘“伊-400”型艇;
第15潜艇队,编有17艘潜艇,即大型潜艇4艘、旧式海大型潜艇5艘、高速潜艇2艘、“吕-50”号、丁 型潜艇3艘、“波-101”型2艘;
第16潜艇队,编有4艘潜艇,即“伊-369”号、3艘“波-101”型潜艇;
第52潜艇队,编有7艘“波-201”型潜艇。
第11潜艇战队,只有“伊-203”号潜艇。
总计33艘潜艇。
联合舰队辖有第10特攻战队(2艘“波-101”型潜艇)。
第1南遣舰队辖有“伊-501”号、“伊-502”号潜艇。
第2南遣舰队辖有“伊-505”号、“伊-506”号潜艇。
吴镇守府部队辖有“伊-503”号、“伊-504”号潜艇。
吴潜艇战队,编有第33潜艇队,共有8艘潜艇(“伊-121”号、2艘L型、3艘“波-101”型、2艘“波-201”型)。
舞鹤镇守府部队辖有L型潜艇1艘和“吕-500”号。
战败时日本海军共有潜艇51艘。
除上述潜艇外,还有转入预备役的海大型3艘、L型4艘,以及战后不久竣工的“波-201”型1艘,共为59艘潜艇。
与开战时相比,日本在战争结束时拥有的潜艇从数量上看不算少,但战斗力显著降低。开战时日本海军的潜艇如下:
第6舰队有3个潜艇战队,共30艘潜艇;
联合舰队下辖4个潜艇战队,共27艘潜艇;
吴镇守府部队有4艘潜艇。
共计61艘潜艇。
加上开战时尚未列编的预备役潜艇“吕-40”号、“吕-31”号、“吕-32”号,共有64艘潜艇。
战争起止时潜艇艘数与吨位的对比如下:
开战时 64艘 96707吨
终战时 59艘 68586吨
二、对潜艇损失原因的分析
开战时日本海军已有潜艇62艘(不包括2艘预备役潜艇),开战后先后建成潜艇117艘,接收德国潜艇8艘,战争期间共有潜艇187艘(战争结束后竣工的“波-216”号除外)。到战争结束时,上述潜艇的情况如下:
因陈旧退役2艘,残存58艘,损失127艘。损失的127艘潜艇中,因事故损失的6艘;原因不明的24艘;被水面舰艇击毁的67艘,被潜艇击毁的17艘;被飞机击毁的10艘;触雷的3艘。上述数字与美方资料对照,凡认为日方记载有误的,均作为原因不明处理。
下面,将水面舰艇击沉的潜艇,按攻击武器区分如下:深弹击沉的42艘,深弹及“刺猬”弹击沉的4艘,“刺猬”弹击沉的12艘,火炮击沉的2艘,鱼雷击沉的1艘,因其他原因沉没的6艘。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潜艇是被深弹击毁的。上述67艘潜艇中,首先被雷达发现的36艘,声纳发现的19艘,飞机发现的4艘,目力观察发现的2艘,其他手段发现的为6艘。可见,多数潜艇是被雷达首先发现的,最后被深弹或“刺猬”弹击沉的。被潜艇击沉的17艘中,有5艘也是由雷达先发现的;被飞机击沉的潜艇也多是靠雷达发现的。特别是“吕-55”号,是在潜航中其潜望镜被雷达发现的。从上述情况看,即使说日本潜艇是败在雷达手下,也不过份。
三、残存潜艇的处理
战争结束时对残存下来的潜艇作了如下处理:
“伊-14”号、“伊-400”号、“伊-401”号为美军接收,1945年10月底从横须贺开往佐世保,1946年1月底开往美国。
“伊-201”号、“伊-203”号也为美军接收,1946年1月开住美国。
“伊-36”号、“伊-47”号、“伊-53”号、“伊-58”号、“伊-156”号、“伊-157”号、“伊-158”号、“伊-159”号、“伊-162”号、“伊-366”号、“伊-367”号、“伊-402”号、“吕-50”号、“波-103”号、“波-105”号、“波-106”号、“波-107”号、“波-108”号、“波-109”号、“波-111”号、“波-201”号、“波-202”号、“波-203”号和“波-208”号,共24艘,于1946年4月1日在五岛附近海域被美军炸毁。
“伊-202”号、“波-207”号和“波-201”号于1946年4月5日在向后岬以西1海里附近海域被美军炸毁。
“伊-153”号、“伊-154”号、“伊-155”号、“吕-59”号、“吕-62”号、“吕-63”号和“波-205”号共7艘潜艇,于1946年5月在伊予滩被美军炸毁。
“波-101”号、“波-102”号、“波-104”号和“吕-58”号于1945年10月在清水附近被美军炸毁。
“伊-121”号、“吕-68”号和“吕-500”号于1946年4月30日在若狭湾被美军炸毁。
“伊-363”号于1945年10月29日在宫崎湾触雷沉没。
“伊-369”号在横须贺被美军接收。
“伊-204”号和“波-209”号被拆毁。
“吕-57”号在吴港附近被美军炸毁。
“吕-67”号情况不明。
“吕-501”号和“吕-502”号在新加坡被接收。
“伊-503”号和“伊-504”号于1946年4月16日在纪伊水道被美军炸毁。(原文如此)
“伊-505”号在雅加达被接收。
“伊-506”号在苏腊巴亚被接收。
四、日本潜艇的综合战果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潜艇战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如果以攻击敌舰船所取得的实际战果来评价潜艇战,那么与美国潜艇取得的巨大战果相比,日本的潜艇战确实不佳。
大体说来,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军的反潜作战能力强,以雷达为主要对潜搜索手段,加之包括航空兵在内的反潜兵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反潜能力,所以从1943年中期以后,日本潜艇的损失大,而战果小,这从上述造成日本潜艇损失的原因即可看出。另一个是,日军潜艇的使用方法不当。日本潜艇是根据联合舰队歼灭敌舰队的作战方针实施作战的。为此,它不仅主要用于攻击敌战斗舰艇,还要遂行侦察等多种任务。
下面看一看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潜艇所取得的综合战果。
在太平洋战区,击沉大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潜艇2艘,重创大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巡佯舰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
在印度洋战区,击沉潜艇1艘,重创战列舰1艘。
在太平洋战区,击沉船只59艘,计293924吨;重创33艘,计205953吨。
在印度洋战区,击沉船只120艘,计608228吨,重创16艘,计95947吨。
共计击沉船只179艘,计902152吨;重创49艘,计301900吨,击沉、重创船只共计228艘,1204502吨。
太平洋战区的战况与印度洋战区的迥然不同,两个战区难以简单地加以对比。但在太平洋战区,击沉、重创敌舰艇较多,而在印度洋战区毁伤战斗舰艇很少,击沉、重创敌运输船只却较多。印度洋战区是以破交战为主的。
其次,潜艇为支援联合舰队作战所遂行的各种任务如下。
艇载机侦察: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7次,南太平洋33次,北太平洋6次,印度洋10次,共计56次。
另在东太平洋,对美国本土进行2次轰炸。
潜艇侦察: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17次,南太平洋41次,北太平洋17次,印度洋15次,共计90次。
潜艇炮击:东太平洋19次,南太平洋10次,北太平洋0次,印度洋1次,共计30次。
潜艇运输(括弧内为潜艇损失数):东南海区234次(10艘),中太平洋(包括南鸟岛等日本近海海域)45次(8艘),东北海区46次(3艘),西南海区8次(1艘)。
输送航空燃料:“伊-15”号和“伊-19”号在“K”号作战(向弗伦奇弗里盖特礁)中各输送1次航空燃料。在瓜岛争夺战(向因迪斯彭塞布礁脉)中,“伊-15”号、“伊-26”号、“伊-121”号、“伊-122”号输送航空燃料,历时30天。在印度洋(向马尔代夫群岛),“伊-26”号输送航空燃料1次。
潜艇救援:东南海区13次,中太平洋海区1次。
从上述可以看出,日本潜艇在太平洋战区,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取得了一些不为人们所知的战果。然而应当指出,这对潜艇攻击敌舰船的活动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五、日本海军使用潜艇的方法
前面已经提过,日本潜艇是根据联合舰队的作战方针,主要是配合联合舰队作战的。1943年中期以后,美军的反潜能力显著提高,日军潜艇的战果大大减少,而损失则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潜艇的使用方法依然墨守成规。关于各次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前面都已分别指出,这里仅想探讨一下,导致采取这种用法的根本原因。
(一)任务与潜艇的战斗能力
在对美截击作战中,潜艇的任务是监视、跟踪、保持接触和削弱敌人,并在舰队决战中配合联合舰队作战。战前的演练主要是为了达成上述任务而进行的,海上袭击方面的训练,也主要演练对严密警戒的海上编队进行攻击。
在演习等活动中,曾有人指出潜艇完成上述任务是困难的,但当时不论是潜艇官兵还是上级司令部,都认为赋予潜艇这种任务是理所当然的。由于没有实战经验,潜艇人员只好带着这种想法迎来日美开战,奔赴战场。但是,开战以后经过多次战斗,就应从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潜艇的战斗能力了。在潜艇作战中,忽视敌人的反潜能力是肯定要倒霉的。
第6舰队司令部对吉尔伯特作战中的潜艇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从而对美军的反潜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在“阿”号作战中,却没有运用这些经验效训。
这既与联合舰队司令部的作战指挥有关,也与决战任务优先的思想有关。“阿”号作战对海军来说,是改变战局的最后一次决战。在航空兵和水面舰艇部队面临最后决战时,潜艇也必须实施突击。这种优先完成决战任务的思想,使日本海军无暇顾及吉尔伯特作战的经验教训。尔后在“捷”号作战和“天”号作战中犯了同样的错误。
(二)潜艇战的自主性
舰载航空兵袭击珍珠港的成功,明显地改变了海战的样式。预想的那种舰队海上决战并未发生,而在瓜岛争夺战中,由于要地攻防的需要,海、陆、空军部队协同实施的决战却连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联合舰队的舰队决战思想依然未有改变。
按照击毁敌舰队,便可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从而就能夺回要地的判断,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舰队以及根据联合舰队作战的需要,遂行要地侦察及为水上侦察机补给燃料等任务。
在水面舰艇部队战斗力下降,无力抗击来犯之敌的情况下,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在马绍尔群岛的作战、以及在内南洋方面的作战中,虽投入潜艇部队企图进行有力的反击,但总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
在“阿”号作战中,按照舰队决战思想开始的任务是对敌要地进行监视、侦察,并在敌来袭的预想航线上进行警戒;在舰队决战中,奉命投入追击战。因此可以说,日本潜艇除了在美国西海岸、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海区进行破交时行动较自主外,都是在一定限制下遂行战斗任务的。在战争初期联合舰队发动攻势作战时,潜艇作战还较主动;但后来联合舰队的作战处于被动状态时,潜艇作战就受到更多的限制。
本来,潜艇作战的特点就在于自主性较大,德国潜艇战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发挥了潜艇部队战斗活动的自主性。敌人的反潜能力越提高,就越应该发挥潜艇作战的自主性,即自行选定作战海域,尽量乘敌之虚进行袭击。不要囿于局部海域的战斗,而应以敌人的主要海上交通线为目标,自主地开展破交战。
(三)吸取实战的教训
通观日本的潜艇战,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对潜艇的使用方法没有进行充分的总结,再重复同样性质的错误?又为什么不研究新的作战方法去对付敌人的反潜手段呢?
关于德国潜艇突破比斯开湾的作战方法,访问德国的日本潜艇人员已经作了具体了解。但是,这种作战方法在日本潜艇部队中,仅由各艇的艇长独自进行研究。
关于鱼雷的自爆问题,尽管在1943年6、7月间开展印度洋和澳大利亚近海域的破交作战时已经有过报告,但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据战后调查,后来仍然发生过多起自爆事故。
潜艇作战的经验教训,由各潜艇和潜艇战队司令部提出,在潜艇学校进行研究。而潜艇学校的意见反映到中央或上级司令部,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是,潜艇学校既没有这种能力,又远离中央(设在吴港),不便及时反映意见。
海军航空兵设有航空本部,横须贺航空队积极向上反映意见。中央采取了相应措施,航空兵作战便有了飞跃的提高。这与上述潜艇的情况形成了明显的对照。1943年,虽然设立了海军潜艇部,但为时已晚,且力量消耗殆尽。可以说,由于组织体制不健全,日本潜艇在实战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从未得到充分运用。
附录·日本潜艇损失情况一览表
附录·日本潜艇损失情况一览表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艇名发现沉没的日期沉没地点备注区域纬度经度1941年“伊-70”号12月10日夏威夷海域11月23日从夸贾林岛出发,参加珍珠港作战。12月9日在金钢石角方位210°,距离4海里处,发出敌情报告后,..
水下特攻部队的决战部署·第六
水下特攻部队的决战部署·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决”号作战计划 1945年2月20日,大本营海军部下达了《根据帝国陆海军作战大纲拟制的帝国海军当面作战计划纲要》,其主要内容是,大本营以抗击进攻琉球群岛之敌为当面作战的重点,并..
潜艇战的终结·第五
潜艇战的终结·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潜艇用法的改变 第1潜艇部队由第1、第15和第34潜艇队组成,各潜艇队(下落不明的潜艇除外)的状况如下: 第1潜艇队正在进行训练(详情后述)。 第15潜艇队编有8艘潜艇:“伊-36”号、“伊-47..
硫黄岛、冲绳岛战役·第四
硫黄岛、冲绳岛战役·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菲律宾海区的战况 (一)第34潜艇队的战斗活动 1945年1月16日,联合舰队提出“指导当面作战的预案”,其中有关潜艇的内容如下: (1)以大部分潜艇在菲律宾海区搜索并消灭敌特混舰队与登..
转入特攻潜艇的制造·第三
转入特攻潜艇的制造·第三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建造潜艇的概况 1943年4月22日,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在给海军副大臣泽本赖雄的一份函件中提出一个“关于1943年度补充建造舰船和加强地面防御兵力的协议案”。 该协议案是为了适应瓜岛撤..
“回天”人操鱼雷对锚地的攻击·第二
“回天”人操鱼雷对锚地的攻击·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一、“回天”人操鱼雷的诞生 1943年初,瓜岛争夺战接近尾声时,海军潜艇军官竹间忠三上尉设想了一个研制人操鱼雷的方案,并向大本营潜艇业务参谋井浦祥二郎中校递交了一份建议书。他..
“捷”号作战·第一
“捷”号作战·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出自————《战争通史》 一、“捷”号作战计划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失守,联结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台湾及菲律宾的要地便成为国防第一线了。 1944年7月21日,大本营海军部就“联合舰队当面作战应遵循的作战指导方针”向联合舰..
“阿”号作战·第六
“阿”号作战·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对美特混舰队作战 进入1944年,战局日益告急。在东南线,盟军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及新几内亚与新不列颠岛之间的丹皮尔海峡,步步进逼腊包尔,使之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与此同时,美军在中太平洋..
吉尔伯特群岛作战·第五
吉尔伯特群岛作战·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先遣部队的概况 1943年11月1日,盟军从塔罗基纳角登陆,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在新几内亚东部,芬什哈芬地区正在激战。腊包尔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东南线的胜负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在中太..
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第四
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第8潜艇战队是由第1、第14潜艇队及“伊-10”号潜艇编成的,但8月9日第1潜艇队被调到第1潜艇战队。“伊-8”号潜艇于5月25日,“伊-29”号艇于9月15日归第8..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节节后退 1943年6月30日,盟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伦多瓦岛以及萨拉莫阿以南的纳索湾登陆,在东南线再次发动反攻。 在中所罗门群岛,围绕日军在新乔治亚岛西部建立的蒙达航空基地,持续进行激..
基斯卡岛撤退作战·第二
基斯卡岛撤退作战·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美军攻取阿图岛前的日潜艇部队 1943年初,北方部队所属的潜艇仅有“伊-34”号和“伊-35”号2艘。1月下旬,它们都在阿姆奇特卡岛一带作战。 2月1日,又将第12潜艇队(“伊-168”号、“伊..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第一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出自————《战争通史》 一、山本司令长官阵亡 日军于1943年2月上旬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后,东南线的日美双方海军都在调整兵力部署,为下一步的攻防作战进行准备。 日军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加强了对中所罗门群岛的防..
其他地区的潜艇作战·第六
其他地区的潜艇作战·第六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线 如前所述,由于盟军向瓜岛发起进攻,先遣部队除将第8潜艇战队的一个潜艇队(第14潜艇队)留在印度洋遂行破交任务外,把其余的潜艇兵力全部集中到所罗门群岛方向。 7月14日,..
潜艇输送和撤离瓜岛·第五
潜艇输送和撤离瓜岛·第五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饿岛” 11月16日,大本营陆军部将第17集团军(驻所罗门群岛)和第18集团军(驻新几内亚地区)合编,成立了第8方面军,以期改善东南线的形势。 海军也于12月24日将第11航空队和第8..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四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四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沉没 虽然第2师团攻击机场的战斗遭到惨败,但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南太平洋海战中所取得的战果,大本营仍然坚持夺回瓜岛的作战方针。第17集团军准备先把第..
南太平洋海战·第三
南太平洋海战·第三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第3战队的炮击 向瓜岛输送第2师团部队时,还必须把坦克等重兵器,也送上去。为此,仅仅使用驱逐舰是不行的,日军计划以“日进”号、“千岁”号水上飞机供应舰或高速护航运输队来执行这项..
第2师团增援瓜岛·第二
第2师团增援瓜岛·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岛上形势 一木支队的先遣队攻击瓜岛机场的战斗失利后,又以舰艇向瓜岛输送川口支队及一木支队的主力,期于9月中旬夺回机场。8月26日,大本营决定派遣第2师团一部增援瓜岛。联合舰队也..
美军来袭瓜岛·第一
美军来袭瓜岛·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出自————《战争通史》 一、东南线的形势和潜艇部队 中途岛海战失利后,联合舰队积极进行准备,以期在新编的第3舰队(由原第1航空舰队改编而成)基本配齐兵力后,从9月下旬开始实施西印度洋的作战。 在盟军可能发动..
潜艇建造计划的修订·第三
潜艇建造计划的修订·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改○五计划”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的装备建设,正在执行“○四计划”,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五计划”和“○六计划”。 后来,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根据实践的经验教训,对原定..
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第二
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第二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第二次特攻作战计划 (一)决定实施第二次特攻作战的经过 据判断,在珍珠港作战中,袖珍潜艇击沉战列舰1艘。 鉴于初战告捷,第6舰队和潜艇部队官兵极力主张,进一步改进装备,继续实施特攻作..
进攻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第一
进攻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第一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中途岛作战·第三》出自————《战争通史》 一、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 1942年4月12日,联合舰队经与军令部协商,确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日程。海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攻占南方资源丰富的地区,初步形成不可战胜的态势,以此作为第一..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第三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地区潜艇作战概况 (一)战争初期的作战 西南地区的进攻作战,由南方部队(指挥官为第2舰队司令长官)实施。南方部队分为本队(长官直属)、菲律宾部队(指挥官为第3舰队司令长官)和马..
“K”号作战·第二
“K”号作战·第二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珍珠港作战后的先遣部队 (一)对潜艇兵力使用问题的探讨 在珍珠港外对敌实施严密监视的第3潜艇战队,返回夸贾林岛后,在一次研究会上提出:对敌严密设防的港湾实施严密监视,是极其困难的,难以达成..
夏威夷作战·第一
夏威夷作战·第一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袭击珍珠港·第二》出自————《战争通史》 一、作战计划 日本海军将从开战起到攻占南方要地为止的一系列作战行动,称为第一阶段作战。 海军部队的编制,作为一种战时编制由大本营加以确定,诸如将海军部队编成第1舰队、第2舰队或第2航空舰队等。联..
潜艇装备的变化·第三
潜艇装备的变化·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如上所述,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期,即约于大正末期,日本就积极研制潜艇,继建造海大型和巡潜型潜艇以及确立潜艇用法之后,对根据作战方面的要求,在改进潜艇遂行所负任务的条件上有所前进,尤..
潜艇用法的形成·第二
潜艇用法的形成·第二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海军对美作战的基本战略 日本海军战略的基础,是国防方针以及据此产生的用兵纲要。1907年(明治40年)4月,第一次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以及《用兵纲要》等文件。后于19..
日本潜艇的发展·第一
日本潜艇的发展·第一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出自————《日本潜艇史》《潜艇作战的发展变化·第一》出自————《战争通史》 一、潜艇的出现 相传潜艇的历史已有400余年。据可靠文献记载,1578年英国人威廉·贝尔在伦敦出版的一本题为《发明》的著作里所介绍的潜艇,是最古老的。 这种“贝尔”式潜艇,不过是一种可以下..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