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六二五”·第一
1950年的“六二五”·第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朝鲜,自此之后世界便发生了变化。这场进攻使得两年前因苏联封锁柏林而引起的对共产主义直接入侵西方的担心成为现实。它似乎证实,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共产主义征服的阴谋。这一广泛流传的阴谋不论是真是假,但其引起的忧惧却会使很多人支持麦卡锡时代对赤色分子及其支持者进行的政治迫害。这一恐慌使欧洲减轻了对德***队的担心,并允许西德作为一个西方盟友重新武装起来。美国对这场进攻的反应确定了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共产主义世界实施的对抗外交手段,而这种对抗外交一直影响到美国在越南战争年代里所采取的政策。朝鲜战争为美***事史上一位卓越的,但也是最有争议的领袖人物——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开辟了一个达到其事业顶峰的机会,也导致了麦克阿瑟突然一落千丈,过快地跌入其人生的低谷。朝鲜战争使美国人民历经了数周之久的参议院听证会,对美国该如何对待这场战争和共产主义进行审议。然而到朝鲜战争结束时,有关全面胜利和多年来一直支配着美国政策的善恶之间的冲突的简单事实,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虽然决不是对全体美国人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令人沮丧的世界里,依然缺乏足够的了解。
北朝鲜军队最初投入进攻的部队有7个师和3个独立分队,计8.9万人。他们分成6个密集的纵队,沿与三八线平行的边界攻击南方。他们在战略和战术上完全实现了突然袭击。面对他们的是4个兵员不足的韩国师和一个团,总计3.8万人,而且这些人并不都在前线。一些韩国部队作为后备军驻扎在三八线以南远近不等的地方。由于没有人事前预料到这场进攻,许多南朝鲜士兵离队过周末假期去了。南朝鲜的另外4个师则分散驻扎在南部不同的地方。
北朝鲜人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战线上他们集中兵力,在一些关键作战地点其优势为五或六比一。北朝鲜人拥有的大炮是韩国人的3倍,并且几乎所有的大炮都比韩国人的大炮射程远。北朝鲜人可以站在反击炮火远远达不到的地方任意轰击韩国阵地。
但是数量和炮火上的优势对于北朝鲜人来说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他们还拥有一种绝对武器:坦克。二次世界大战就已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坦克突破敌人防御的突袭能力,但是在二战结束5年之后,由美国装备起来的南朝鲜人却没有任何阻挡坦克的武器——既没有一辆自己的坦克,也没有穿甲炮弹、作战飞机和反坦克地雷。这种情况实在异常。
北朝鲜人自己仅拥有150辆坦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所动用的数以千计的坦克相比,这个数字显得荒唐可笑。但是由于很少受到阻挡,这些坦克便形成了一种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力量。不论南朝鲜军队表现出什么样的勇气、献身和顽强的精神,在坦克面前都毫无作用。坦克本身是苏制T34型的庞然大物,重32吨,装有厚厚的钢板,外形轮廓低矮,携带有85毫米高速火炮。德国装甲部队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认为,正是这种坦克挡住了1941年对莫斯科发起的进攻,而当时坦克上只装备有一门76毫米火炮。
南朝鲜人拥有的唯一具有一点点抵御T34坦克潜力的武器是美式57毫米低平弹道反坦克炮和2.36英寸火箭筒。57毫米反坦克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弃不用的遗物,只有靠偶尔侥幸的射击才能阻止身披重甲的T34坦克。坦克上易受攻击的部位不多,其中之一是后部引擎上方的格栅。火箭筒打到北朝鲜坦克的两侧要么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要么就弹飞到一边。只有新近研制但尚未试验的、在最初几周匆忙空运到朝鲜的3.5英寸超级火箭筒,有些情况下才起作用,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管用。
北朝鲜人显然知道南朝鲜人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因为他们采取了在通常战争情况下会招致灭顶之灾的战术:他们将坦克车排成纵队,一辆接着一辆,在宽度为18英尺的狭窄的朝鲜土路上向南部进发;其步兵亦排成一行,紧随在坦克之后。
哪怕在路基表面的合适地方埋上几颗反坦克地雷,就可以阻挡住整个纵队。南朝鲜人拥有89门野战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步兵火炮连使用的近程105毫米M3轻型榴弹炮),从其中一些发射出的炮弹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摧毁受阻的坦克纵队,从攻击机上投下的凝固汽油弹也能将其摧毁。但是由于南朝鲜人最初根本没有这些武器,北朝鲜人便在白天肆无忌惮地沿路南下,一路摧毁南朝鲜人的阵地,击溃任何卤莽向他们进攻的部队,为紧随其后的步兵开辟了实际上没有什么反抗的行进通道。
北朝鲜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战术,不仅是因为南朝鲜人无法与之抗衡,而且还因为朝鲜的地形促使坦克只能呆在道路上。朝鲜的国土约有四分之三是山脉,这对坦克来说十分不利,甚至是致命的。大部分相对平坦的陆地在1950年夏天也都是小块的潮湿稻田,其间被隆起的狭窄走道和路堤分开。在很多稻田里,坦克行动都有困难。正是基于对朝鲜地形作出这样的评价,再加上如下一种判断(该判断被证明大体上是错误的),即:朝鲜小溪上的单车道桥梁十分单薄,支撑不住坦克的重负,因而美国的军事顾问才在1949年拒绝了南朝鲜人对坦克的要求。也许那些顾问推论,苏联和北朝鲜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从北朝鲜的武库中撤掉坦克。更有可能的是,美国人用地形作为一种借口,拒绝南朝鲜人对坦克的要求,因为他们担心好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一如他曾威胁要做的那样,会用坦克进攻北方。虽然美国有意只给南朝鲜提供防御性武器,但正是出于这种独特的美国式思维,美国顾问才未能提供任何足以抵御坦克的防御性手段。首批反坦克地雷是在6月30日,即入侵的第6天,才从日本空运至朝鲜的。当时南朝鲜军队状况混乱不堪,地雷的分发及使用方面的训练又花了许多时间。而这时,T34坦克却在滚滚推进之中。
北朝鲜人在许多方面很像他们的南朝鲜兄弟。两国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对艰辛劳作、忍耐与贫困已习以为常,并不以胜败为意,对他们信奉的东西则坚贞不渝,而且对上司大都唯命是从。双方的士兵都能够在给养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的艰苦行军,并且在行军结束后仍能进行战斗。他们可以翻山越岭,又不会因精疲力竭或用力过度而倒下。在这方面,他们不像大多数美国士兵那样,多半属于守备部队,习惯于乘坐机动车辆,很少进行体能训练,几乎没有长途行军和翻山越岭的经历。
尽管三八线南北的朝鲜人大体上一样,但他们的军队却大不相同,因为每支军队都各自反映出了他们的缔造者——即美***队和苏联军队——的军事学说。
北朝鲜军队的压倒性力量(8.9万人)分布在7个突击步兵师,一个坦克旅和两个独立步兵团。除此之外,部队还有3个后备师,计2.3万人,另有大约1.8万人的边境保安队。只有5000人分配在指挥和后勤部门。相比之下,南朝鲜军队8个兵员不足的战斗师里,仅有6.5万人,而在指挥和后勤部门工作的就有3.3万人。南朝鲜军队反映了美国的军事编制:与作战人员相比,大量的是支援人员。而在另一方面,北朝鲜军队完全展现了苏联军队的简练学说:将每个人都尽可能地推到前线,给他一件武器去战斗。
从短期来看,北朝鲜人还具有一种额外的人力优势:他们的军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在***部队中服过役,在***人逃到台湾前后,他们退伍复员回到了朝鲜。这些人给北朝鲜军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作战经验和战斗勇气,而南朝鲜军队在开始时却不具备这些。
在战术方面,北朝鲜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采用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他们向固定的敌军阵地直接发起正面进攻或发射火力,然后派部队从两翼包抄;如果可能,就按计划把敌军包围起来,将其挤进一个小小的环形防线内歼灭之,或者迫使敌人投降;倘若不能形成包围,就在敌军身后设置路障,以此切断敌军的退路或敌人的援军。
这种方法在1950年夏季的流动形式下十分奏效。当时,在难以从侧翼包抄的长达数英里的战线上,根本没有兵员充足的主要防线。T34坦克能够直接对着敌军设在道路上的阵地运动,用炮火牵制住敌人,而同时北朝鲜的步兵便悄悄绕过阵地两侧,抵达敌军后方。在这种战术下,上述方法尤其成功。即便一场包围不能奏效,其他包围也往往能成功。
双重包围对北朝鲜人来说也是惯常的战术。千百年来翼侧包围一直是战争的基本打法,但是一些士兵运用起来就比其他士兵获取的成功多。当北朝鲜人能够采用此种打法时,他们就仿效擅长包围战术的最伟大的军队的榜样,即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统率下的蒙古人。蒙古式的进攻方法是以其狩猎方法为基础的。成吉思汗在和平时期,每年冬季都通过大型狩猎这样一种手段训练他的军队。通常由一支队伍开始把猎物往后驱赶,然后侧翼的队伍就运动到中心队伍的前头,绕过猎物来到后方,将越来越惊恐的猎物包围起来,接着从四面八方把它们挤到一起。对蒙古士兵开展的训练,主要是教他们在收缩包围圈时,不让哪怕一只兔子或一头鹿逃掉。这需要对所有实施包围的部队进行难以置信的高度控制。这种方法奏效时,实际上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自行逃脱掉。对于那些在大型狩猎中善于包围动物的士兵来说,猎起人来就变得容易了。
当包围战术对北朝鲜人产生作用之时,而情况常常如此,事实上没有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并且通常没有几个人能从陷阱中逃离出来。对于南朝鲜来说,幸运的是北朝鲜没有像成吉思汗那样的军事天才,能够将这一有限的战术观念扩展成一项深远的战略方案,在一场大的协同战役中征服南朝鲜。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和平好像只有几天就会到来了,但李承晚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工作。6月6日,他宣布联合国协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他要求首先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而不是谈互相撤退联合国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事,要是这两个方..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看到美国在板门店进一步受挫后,其好战势头在增长,许多温和国家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此外,再加上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突告中断,所以联合国就自然想把结束战争的责任拿到自己手里。这件事显然本是联..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值联合国军总部为杜德被绑架事件所造成的极为严重后果心神不宁、大伤脑筋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独裁专制作风。这对联合国在南朝鲜支持这样的政府引起了普遍的怀疑。 根据南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共产党对自愿遣返的愤怒无疑是出自内心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才使共产党在1952年初展开了一次世界性的宣传运动,指控美国进行细菌战。这次连珠炮式的攻击,是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首先开火的。他攻..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代表们于10月25日在板门店的大会议帐篷里相聚时,朝鲜实现和平的希望重新出现。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基础,来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共方拒绝了这项方案,但却最终不再坚持以三八线为分界线..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双方代表团到7月26日才在开城达成关于议程的协议。当时,共产党不再坚持议程中一定要包括从朝鲜撤出外国军队的内容,而以对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的模糊措词取而代之。议程共有5项:1、 通过议程;2、 确定一条..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种谈判的形式来..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范·弗利特将军于4月14日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在此之前,联合国部队已经占领了“犹他线”,即铁三角西南重镇铁原以南、“堪萨斯线”以北的地区(参见图12)。显然中国部队正在后撤,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但是,范..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罢免麦克阿瑟,杜鲁门政府不可避免会受到反对派的强烈批评。而差错迭出的罢免方式又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听证会。5月3日..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后,为杜鲁门政府开辟了向中国人提出停火的机会。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是退回到了三八线,而是推进到了这条分界线。这样,即便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至少从..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3月初,朝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美第8集团军按部就班地向北一步一步挺进;另一方面是共产党部队,其中主要是中国人,依靠小股掩护部队来阻滞第8集团军的行动。这些掩护部队作战凶猛..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一方面第8集团军正艰难地阻击着中朝共同发起的1月攻势,另一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仗打下去。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要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经杜鲁门同意后,他准备在..
除夕攻势·第五十
除夕攻势·第五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停止撤退后,..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因此艾德礼一..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愤怒不已,对中国肆意破坏他的周密计划牢骚满腹。11月28日,他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原来希望把朝鲜冲突(的对手)仅仅局限在由北朝鲜军队和象征性的外国军队组成的敌军身上,..
突围·第四十七
突围·第四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柳潭里而来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到达下碣隅里时,部署在长津水库周围的全体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信心大增。尽管陆战队和陆军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但他们仍然斗志不减,因为官兵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已尝试了各种进..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守在柳潭里的陆战队是第10军的进攻主力,正于11月26日进入指定地点。然而,就在当天,那里的第7陆战团却从俘获的3名中国士兵口里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事态严重的消息。这3人称,中共军队的3个师已于11月20日到..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部署在长津水库东侧的第7师与驻扎在水库西侧的海军陆战队虽然相距很近,但无论从战术上还是从下碣隅里的战事上讲,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干,而且也不在通往古土里的主补给线上。尽管他们同时参战,但..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部队以及美军第3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不在中共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迅速撤到海边的安全地带。但第1海军陆战师的多..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沿清川江西段正式展开。这次进攻在开始前就落下了讽刺性的名声。说起来,这与麦克阿瑟在战前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前线有关。他在旅途期间无意中对记者..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身在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朝鲜境内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士兵已作好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验。第8集团军因补给困难而受阻,麦克阿瑟便批准它把进攻的日期从11月15日推迟到11月24日。..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国军所面对的却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放弃原来的计..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领导层决定打击一下联合国军,向其发出警告,然后再撤回部队,希望联合国能重新考虑其北进的行动,他们是否故意为之,尚不得而知。但这却是迄今为止人们提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不管中国人的意图是什..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军第1骑兵师和南朝鲜第1师撤至清川江南面。第8集团军显然遭受了惨重损失,不但其第8骑兵团受到重创,而且第5骑兵团试图突破“军号岭”的路障时强攻不成也伤亡惨重。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和第8师第10团..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奥蒙德少校回到南永河边他的第3营的沿河阵地时,他意识到,通过云山南面的那个路口撤出本营将是不可能的。而使用那条经过阵地旁边的桥梁、向南通往龙山洞的直接通道也同样不可能。中国军队在离南永河南..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到10月29日,南朝鲜第6师的3个团实际上已被全部歼灭;第8师的1个团也遭到同样厄运。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的阵地因两翼暴露而岌岌可危:右翼驻扎在温井的第6师已不复存在,位于左翼的美军第24师算是离得最近的部队..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10月24日的命令取消了对非南朝鲜军队向北运动的限制,这为第8集团军挺进鸭绿江打开了门户。每个人心中期盼的都是战争就要结束了。西部英联邦第27旅一马当先,从新安州清川江上的桥头堡向北开拔,..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1日,第8集团军情报处预言说,北朝鲜人没有能力在清川江组织起成气候的防御,其残余部队将向两个方向撤退:一是沿清川江流域向上游退至满洲边界附近,进入以江界和满浦津为中心的山高林密的中央大山..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着手进行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准备当中,麦克阿瑟向北朝鲜人发出了两次敦促投降书,尽管谁也不当真认为北朝鲜司令部会有谈判的想法,投降就更不用说了。第一次声明是由国务院起草,由麦克阿瑟于10月1日广播的。..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麦克阿瑟把入侵北朝鲜的计划向华盛顿作了报告。他打算在10月15到30日之间发动进攻,而事实上,10月9日进攻就已开始了。尽管麦克阿瑟从未承认,他无疑还是等到联合国的决议通过后才调遣军队的。..
征服·第三十一
征服·第三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上半月,北朝鲜军队试图打垮釜山环形防御圈,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那之后,他们开始突围,当时约剩下7万名士兵和第8集团军对峙。其中的2.5万到3万人最终撤回到北朝鲜。这些北朝鲜军各部几乎都丢掉了所有的..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8集团军打破釜山防御圈的计划要求第5团战斗队和第1骑兵师在9月16日,即仁川入侵的第2天,夺取位于倭馆的洛东江上的桥头堡,然后第24师突破至金川,再向前推进到大田,并继续向北推进。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将..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2日晨,陆战队从汉江北岸向通往汉城的西边通道发起了进攻。阿尔蒙德将军想尽快占领该城,又派了一个南朝鲜陆战营参加战斗。攻击沿着一条极为狭窄的地带向前进行:该地带不足3英里宽,这是一次正面进攻。..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仁川之战是美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声势浩大的两栖入侵。该入侵是在美国的盟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荷兰协助下,为了一个宏大的共同目的而实施的。士兵举袖如云,飞机、舰只铺天盖地,整个事件极富刺..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遥远的国防部,人们极为担心第8集团军的安全,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沃克将军所面临的实际局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看来,北朝鲜人把联合国军赶出环形防御圈的危险似乎确实存在,布莱德雷主..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让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事件给弄得焦头烂额,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能容忍在仁川的决策上再久拖不决。几乎有7万人的进攻部队和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大量的战斗机群正在集结。而距离进攻的日子只有..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哈里曼大使从东京谋和之行回国后不到两个星期,杜鲁门便疏远了同麦克阿瑟的关系,而且这是不可挽回的。起因是将军发给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一篇电文,该协会将于8月底在芝加哥举行年度露营会。由于不能应邀..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8月9日李奇微回到华盛顿后,用不同凡响一词来称赞麦克阿瑟对仁川计划的阐述。哈里曼本人不是军人,但对总统却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大力支持这一计划,并使杜鲁门相信,仁川登陆可能会一举解决朝鲜战争。这一天的..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这次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杜鲁门极为恼火,甚至认真地考虑要把麦克阿瑟就地免职。他们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着分歧,一个是在政治层面,另一个是..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为了对军..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釜山环形防御圈的恶战中,尽管双方都认为自己一方在这场军事戏剧中占据着舞台的中心,但事实上,环形防御圈之战只不过是一场穿插表演——虽然是不可缺少的穿插表演,却算不上是压轴戏。一场决战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4师在洛东江江湾的遭遇证明了北朝鲜军队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战争。这期间,针对大邱的集中行动中所发动的另外两次联合进攻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7月29日沃克将军发出的“死守”命令已被前线将..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焦躁不安的北朝鲜司令部深知,打败南朝鲜军队及其盟军的这场冒险已为时不多,于是,在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渐复原、愈来愈坚固的防线发起进攻。后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就把这一段..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釜山防御圈仍有一段门户敞开的战线,它位于马山以西,距釜山不到33空里,因而是最危险的地段。为此,沃克在那里集结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即第25师,一个海军陆战旅和第5团战斗队。两个中型..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当北朝鲜第6师准备向朝鲜最南端的马山进攻之时,北朝鲜指挥部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试图从东海岸进行突破。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支队在盈德战场上也正遭到惨败。由于那里高耸的太白山脉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北..
幽灵之师·第十六
幽灵之师·第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此时正迅速接近大邱西面的洛东江防线。沃克将军决定,若要在朝鲜境内保住一个据点,就必须停止撤退。尽管第24师蒙受了种种灾难性打击,但这支队伍却阻滞了北朝鲜人的前进速度,为其他美国援军..
大田之战·第十五
大田之战·第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锦江防线已被突破。北朝鲜的第3和第4师已经越过防线,大田城的门户洞开。而大田是重要的公路交通中心,有5条公路通过该城。但是随着锦江屏障的丧失,迪安将军便不打算长期固守此城。这时候,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户洞开。 此刻,..
锦江之战·第十三
锦江之战·第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性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来的从容..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朝鲜西南部、多少有点向西流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25英里,在重要的大田通讯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
大溃退·第十一
大溃退·第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乌山的陷落,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下一个必然的防御点就是南边大约10英里远的平泽。该城与东边12英里处的安城构成了一条潜在的防线;因为在平泽的西边恰好是黄海的一个深水港湾,在安城的东边又耸立着一座大山..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首都沦陷的同一天,即6月28日,一些北朝鲜士兵悄悄越过汉城西边的汉江,占领了金浦机场。这一行动关闭了韩国军队和美国先遣部队指挥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物资与援军空中补给点。另一座机场在水原,位于汉城以南..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日美军那种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在许多情况下而且是以血腥的方式结束了。普通的年轻士兵,还有军官和他们的眷属,只能在梦中重温往日的惬意生活:只须花上一名少尉二十分之一的军饷即可雇到..
联合国军·第八
联合国军·第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杜鲁门只是动用了空军和海军,但他的这一行动却根本改变了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态度。此举离今后派遣地面部队仅仅一步之遥。杜鲁门的决定无疑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尽管(美国人)尚不清楚国家在远东的目标,但..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使台湾“中立”的决定,是与出兵朝鲜进行军事干预同时采取的步骤。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这两件事的指令,就是在安理会开会前,通过与麦克阿瑟的一次电话会议下达给他的。其实,只要苏联继续抵制安理会..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所面临的形势是:韩国军队和政府即将解体,整个朝鲜瞬间将被吞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并以其“战争边缘政策”而臭名远扬的约翰·..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人在迅速抵达汉城的行动中,大大加强了他们在西边的侧翼军队(参见图1)。北朝鲜指挥官蔡应峻将军将他的7个进攻师中的4个师投入到西边的两条接近敌人的通道中,又把他们的150辆坦克中的120辆投了进去..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长远看,人口方面的优势将会使南朝鲜在这个半岛上占有优势。但是从短期来看,北朝鲜却占有军事优势。他们拥有一支俄国缔造的陆军和空军,这支队伍比南朝鲜的要强大得多。金日成和其他北朝鲜领导人显然..
分割·第三
分割·第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沿三八线被分割开来,由此引出了许多事端。但奇怪的是,这种分割却是漫不经心的安排,任何一方都没有进行认真计算。最初的意图只是在进入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美苏军队之间划一条线。尽管盟军曾经答应朝鲜最终实现独..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