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繁体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驻守在柳潭里的陆战队是第10军的进攻主力,正于11月26日进入指定地点。然而,就在当天,那里的第7陆战团却从俘获的3名中国士兵口里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事态严重的消息。这3人称,中***队的3个师已于11月20日到达柳潭里,正计划从那儿向南和西南方向推进,目的是等第7和第5陆战团通过之后切断其主补给线。第7陆战团立即将此消息报告给师部,师部又报告给了军部。尽管第10军已经确认进入北朝鲜的中***队有6个师(实际上已达12个师之多),但对于中方可能会对此次进攻做出何种反应,情报部门的估计却仍然比较乐观。因此,军部决定继续实施进攻计划。

   陆战队的突击部队第5陆战团2营,于11月26日晚抵达柳潭里,并开始为次日上午发动进攻做准备。

   柳潭里位于长津水库一个小入水口西北面约1.25英里处的深谷间,海拔3500英尺,四周有5座高大的山岭将其紧紧夹在中间(参见图11)。例如,其中有一座山的最高峰叫“1426高地”,也就是说,它的海拔高度为1426米,或者约合4700英尺。这座山岭离柳潭里西南仅1.5英里,却比村子高出1200英尺。

   夜间的温度降至华氏零度以下,同时还伴着凛冽的北风,但第5陆战团2营的官兵顾不上这些,于11月27日清晨从柳潭里出发,沿着夹在西北和西南两座山岭(即1403和1426高地)之间的一条道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保障侧翼安全,第7陆战团H连进攻西北山岭上的1403高地,G连进攻西南山岭上的1426高地。H连没遇到任何抵抗,便顺利到达了攻击目标。而G连,虽然也没有遭遇到任何中国士兵就占领了1426高地,但此后不久即遭到来自西南方向500码处山岭上的中***队猛烈的炮火攻击。

   第5陆战团的F连是主攻的先锋,他们沿着夹在西北与西南两座山岭之间陡峭的道路向西推进。当走到柳潭里以西1英里多的地方时,突击连突然遭到来自西南山岭上最西面的远程轻兵器火力的袭击。几乎在同时,陆战队空军侦察机上的一名飞行员报告说,中***队的阵地已遍及西部前线及道路南北。

   F连爬到1403高地的半山坡,然后又经一处洼地转头向西,往离道路最近的山岭上爬,那里有中国士兵在向他们射击。与此同时,紧随其后的第5陆战团D连也沿着道路缓缓向西行进。这支部队刚一进入山岭上中国人的视野,也立即遭到一阵弹雨的袭击。部署在柳潭里以南的陆战队的105毫米榴弹炮,与在附近支援的81毫米和4.2英寸的迫击炮配合,集中火力一次次向中***队占据的这座最近的山岭上轰击。接着,陆战队的海盗式飞机也飞了过来,用火箭弹和炸弹轰炸中***队的阵地。

   F连从北面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并赶走了中***队,然而,在西边1000码远的一座山峰上,中***队的机关枪火力横扫山岭,使该连的进攻节奏慢了下来。与此同时,D连成纵队拐过山岭南端的一段弯路,突然迎面看到西南方向大约一英里的东侧山坡上,出现了一条条中国人挖的战壕。中***队居高临下,集中火力从山上向该连射击。

   面对这道难以克服的障碍,第5陆战团2营营长哈罗德·S·罗伊斯中校取消了当天的进攻。他命令F连留在山岭上过夜,命令D连在路上设置路障,并在道路附近西南山岭的山嘴上建立一个防御圈。罗伊斯中校把他的第3支步枪连(E连)部署在一片洼地上,这片洼地位于F连和驻守在1403高地上的第7海军陆战团H连之间。

   柳潭里西面和西南面的中***队坚持了一天,表明他们是要阻挡住朝那个方向运动的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共部队却突然出现在村子的北面和东北面,第7陆战团的一支巡逻队在北面山岭上巡逻时,遭到来自村子北面和东北面约4000码外猛烈火力的袭击,被迫撤回到柳潭里以北1英里多处的北山脊岭最南面的地带。

   当天白天和傍晚,第5陆战团的另两个营也陆续抵达柳潭里,并在村子附近构筑了一个防御圈准备过夜。11月27日夜,陆战队的大量火力都集中在柳潭里及其周围,包括陆战师的两个团和该师几近四分之三的火炮(其中30门105毫米和18门155毫米的榴弹炮部署在村子以南),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4.2英寸的重型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食品、弹药及燃料的供应并不充足,不过,11月27日,第7陆战团团长霍默·L·利曾伯格上校得到了15辆卡车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从14英里外的下碣隅里运来的。

   11月27日夜幕降临时,陆战队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防御圈。在西北山岭上,他们占据了最南端的一些高地,包括1403高地和离通向西面的那条路最近的高地;在西南山岭上,他们控制着1426高地和该高地与柳潭里之间的地带;在南面山岭上,他们掌握着离回到下碣隅里去的那条路最近的1276高地;在北面山岭上,他们占领了紧挨柳潭里东北和东面的两座山峰,即1282和1240高地。

   陆战队另有两个连驻守在防御圈之外,保卫着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其中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C连,该连缺少一个排的兵力,眼下部署在柳潭里以南靠近主补给线的1419高地下面的山坡上。另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F连,该连共有240名官兵,配备有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部署在C连前面约3英里处的一座孤立高地上——这座高地很快就因F连(即福克斯连)而得名为“福克斯高地”,位于主补给线以北的德洞关。

   你如果看一下此地的地图,立刻就会发现陆战队的阵地极不安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陆战队的步兵和炮兵的重型装备都带有沉重的车轮,他们必需依赖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而中国士兵的轻兵器、机枪和迫击炮可以扛在肩上翻山越岭,穿过峡谷,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切断主补给线。其次,陆战队的大半兵力都集中在柳潭里的深谷里,一旦中***队占据了峡谷上面任何一道山岭,他们就可以居高临下向下面深谷里聚集的部队及装备倾泻炮火。不管是切断通向南面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还是占据俯瞰柳潭里的高地,都会带来全军覆没的后果。

   11月27日夜,中***队3个师趁着月色出发,试图消灭美军。他们运用拿手的正面攻击辅以双重包围的战术。中共第89师调动两个团的兵力,从正面攻击西北山岭最南端高地上的陆战队,而第79师则悄悄从北面山岭上下去围攻1282和1240高地上的陆战队阵地。与此同时,中共第59师向东南形成一个宽大的包围圈,越过南面山岭的东部地带和德洞关周围区域长驱直入,试图切断通向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

   陆战队没有料到中***队反应竟如此神速。由于中国人采用了白天隐蔽,夜间突击到前沿阵地的战术,因此,他们的行动大多躲过了空中侦察。悄悄摸进敌军阵地是中国人善于运用的第三种战术,很快让陆战队领教到了。夜幕降临后的几个小时内,西北和北面山岭上到处都是中共士兵,他们很快就包围了驻守在柳潭里南面主补给线上的C连和F连的孤立阵地,并控制了相当区段的主补给线。

   没有人会愿意选在黑夜去打仗。太阳落山两个小时后,气温就下降到了华氏零下20度,部署在山岭上的陆战队士兵们都被冻僵了。卡宾枪和白朗宁自动步枪都被冻住,已经变得不大可靠或者根本不能使用了。美军的基本武器M1来复枪和0.30口径的重机枪倒还可以使用,不过有些武器已扭曲变形。

   中***队对西北山岭的包围,就是他们惯用的进攻方法的绝好范例。这实际上与新闻媒介宣称的中国人的“人海”战术恰恰相反。在西北山岭上,一群群中共士兵从晚上9点左右开始向陆战队进行试探性进攻,稍一交手就立即撤退。等确定了警戒部队和前线的位置后,中***队便集中迫击炮火向美军阵地轰击,部署在山岭各处的步兵也用机枪进行扫射。这样集中攻击大约20分钟后,中***队的迫击炮开始渐渐打向陆战队的后方。此时,中国人吹起了哨子,他们的机枪停止射击,首批进攻部队开始向E连和F连结合处的一片洼地上的狭窄战线发起冲锋以期取得完全突破。他们成纵队推进到手榴弹的投掷范围之内,然后迅速分散开来,径直冲向陆战队的阵地。发起冲锋的中国士兵一面扔手榴弹一面开火,不顾伤亡奋勇向前。尽管陆战队的机枪手打死了许多攻上来的敌人,但中国人最终还是从这里打开了缺口。中国人试图通过这个突破口,击退刚刚暴露无遗的侧翼部队,于是占领了右手第5陆战团F连一个排的部分阵地,而左手的第5陆战团E连的一个排因配备有一个机枪小队,又得到从后方火速赶来的一个后备班的支援,因而牢牢守住了阵地,并转向左侧以防止中***队从后面包抄。与此同时,紧急调集来的迫击炮对洼地的一个突出部进行轰击。陆战队的密集炮火使中***队完全没有机会在此处取得突破。另外,E连的一些士兵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把机枪对准洼地上面200码处的一间草屋猛射,使其燃起火来。火光使狭窄通道里的中国部队暴露无遗,一个个成了陆战队员的活靶子。这下几乎全歼了进攻的中国人。由于死伤者数以百计,中共指挥官只得命令剩下的人赶紧后撤。不可思议的是,E连和F连仅有7人阵亡,25人负伤,不过恶劣的天气倒使60人因冻伤而离队。

   但部署在1403高地和洼地突出部东北700码处的陆战队H连却没有那么幸运。中***队从四面对该连发起试探性进攻。晚上约10点钟,他们对该连右翼的一个排展开猛攻,几分钟之内右翼就被打垮了。H连连长勒罗伊·M·库克上尉立即请求用大炮和迫击炮进行火力拦截。及时响应的炮火阻挡住了中国人的冲锋,也使库克有机会把手下的几个排重新组织起来。支援的炮火一停止,库克就亲自率队发起反攻,试图夺回失去的右翼阵地,但中***队的机枪和手榴弹粉碎了这次反攻,身先士卒的库克中弹身亡。第7陆战团3营营长威廉·F·哈里斯中校派H·H·哈里斯上尉(他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接管该连。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中***队又发起第2次规模较大的进攻,但该连守住了阵地。不过,11月28日凌晨4点钟,哈里斯中校命令这支被敌军紧逼的部队撤回到第5陆战团E连的背后。

   坐落在西北方向柳潭里上面的1403高地现已失守,它像一把尖刀插在陆战队整个防御圈内。中***队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部署在1403高地以西的第5陆战团D连、E连和F连隔离开来,并可对北面和西南山岭上的部队的后部和侧翼发起攻击。另外,白天他们还可以从上面观察到部署在柳潭里周围山谷的第5陆战团的炮兵阵地和两个营的动向。

   中***队对北面山岭的进攻也于11月28日凌晨时分开始。在第一轮进攻中,部署在柳潭里东北约1200码处1282高地上的第7陆战团E连遭到数次攻击。发动攻击的是中共第79师235团的两个连。首次攻击发生在午夜时分,目标是陆战队的一个排,该排部署在山顶E连所构成的防御圈东北面一段弧形防线上。由于反击火力十分猛烈,进攻没有得逞,于是,中***队试图悄悄从旁边迂回到陆战排阵地的背后,不想却在通向南面山顶的一个山嘴上与美军的另一个排迎头相遇。由于营级部队与上级指挥部之间的通讯方式很糟糕,这支中***队显然没有接到取消进攻的命令。结果,在两个小时内,总计200多人的这两个连一次又一次地在陆战队的枪口下发动进攻,最终几乎被全歼。陆战队的伤亡也很惨重,但第7陆战团E连却继续坚守在高地上。

   对北山岭的第2轮进攻发生在1384高地,该高地位于柳潭里以北大约1200码处,是陆战队于11月27日天黑之后才占领的。当时,第5陆战团3营已经到达柳潭里,并部署到了村子正北面的山谷里。该营营长R·D·塔普利特中校得知正北面的高地上没有友军后,便派遣I连的一个排驻守在山坡上500码处的一个地方。在该排背后约300码处,南朝鲜的一个宪兵排架起了两挺机枪。11月28日凌晨2点半左右,中共的一支部队打垮了I连的那个排,并顺山脊而下进攻南朝鲜宪兵。宪兵排虽然对中国人开了火,但最终还是弃阵逃跑了。接着,中国人沿山腰散开,对着下面洼地里的第3营劈头盖脑就是一阵猛射。当时的情况可怕极了。洼地另一边的军械连守住了阵地,但正好处于中国人枪口下的营指挥部和后勤连却不得不穿过公路向后撤退,留下营指挥部的帐篷孤单单地立在那里,里面的灯火都已熄灭,子弹在四周乱飞。塔普利特中校决定留在帐篷里,为的是能与属下各连保持电话联系。没有中国士兵从山脊上下来,而且显然没有人注意到塔普利特所在的黑灯瞎火的帐篷,也许他们认为帐篷里早已空无一人了。然而,营主任参谋约翰·J·坎尼上校却离开指挥部,前去寻找营部人员和后勤连,他走到公路附近时被打死。

   敌人对北山岭的第3轮进攻是针对1240高地的。凌晨1点钟左右,中国人向第7陆战团D连发起猛攻。西北防区的一个排连续打退三次进攻后,阵地在2点半钟左右失守。大约3点钟时,中***队占领了连指挥部。尽管连长米尔顿·A·赫尔上尉已经受伤,但他仍把所剩无几的部队集合到下面的山坡上,并带领他们向山顶反攻。大吃一惊的中***队赶紧后撤,但很快就又对这支小小的反攻部队的正面、侧翼及后部展开了反击。赫尔上尉再次负伤。这支小小的队伍只剩下16名战斗人员,仍坚守在1240高地下方一个岌岌可危的阵地上。

   与此同时,1282高地上的形势恶化。凌晨3点钟左右,中***队的指挥官又调遣另外一个约125人的连队,重新对山头发起进攻。凌晨1点钟左右,第5陆战团A连的两个排就已被派去增援高地上的第7陆战团E连,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该连花了两个小时才爬上冰冻的山脊。当对1282高地的新一轮攻击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他们才赶到那里。在这一轮进攻中,中***队和美军陆战队双方都损失惨重。中方指挥官每次派出8到10人的小组,一次接一次地发动进攻。双方在近距离交火中,力量都在不断削弱。最终,中***队在防守山顶的陆战队和部署在南面山嘴上的两个排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插了进去。山顶上陆战队的三个排正在拼命挣扎。所有军官非死即伤,到早晨5点钟时,幸存下来的陆战队员都被赶到西边背面的山坡上,而另两个排仍坚守在南山嘴的山顶上。到此时为止,中***队已损失250人左右,而陆战队损失的人数也在150人上下。

   就陆战队在柳潭里的整个阵地而言,北山岭上的形势极其严重。如果中***队能在山谷上方的北山岭上完成部署,那么,他们就可以用炮火俯射下面的步兵和炮兵,那样的话,陆战队便无法守住柳潭里。而如果陆战队要想保持完整,就必须把中***队从柳潭里的山谷里赶走。

   凌晨3点钟,陆战队开始对1384高地发起第一轮反攻。塔普利特中校仍躲在中国人枪口下黑漆漆的帐篷里,他命令属下G连的两个排向1384高地的那个山嘴发动反击。这两个排勇猛地向前推进,不时也遇到中***队的微弱抵抗,这表明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纵深突破给自己带来的优势,因此,也没有往这里派遣大量增援部队。天亮时,这两个排几乎已推进到1384高地的制高点,不过,塔普利特中校把他们撤回到柳潭里正上方一块高地的阵地上。

   为了使1282和1240高地上的形势恢复正常,11月28日凌晨,第5陆战团C连和A连3排一大早就被调遣到山岭的几个山嘴上。C连的一个排前往帮助防守1240高地,其余的陆战队员则向1282高地运动。凌晨4点半左右,C连到达1282高地,连长杰克·R·琼斯上尉立即部署士兵发起进攻。与时同时,81毫米榴弹炮也从柳潭里谷地开始进行拦阻射击。琼斯率领部下对山顶发起正面攻击,山上约有50名中共士兵,配备有机枪和手榴弹。虽然陆战队遇到雨点般火力,但经过一阵可怕的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后,终于打垮了中国人。他们只有大约五六个人见机撤走,才在这次进攻中保住了性命。在其他陆战部队的协助下,该连得以把山头上的部队与下边早些时候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两个孤立地带的陆战队联系起来。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和陆战队一样,中国人很快就意识到这块高地的重要性,并已派遣了一个新的步枪排来加强这座阵地。当琼斯上尉和部下正夺取山头时,中***队刚派遣的步枪排也正从东面接近山顶。因此,他们一靠近山头,正好撞到得胜的美军陆战队的枪口上。中***队的排长看到山顶有美国人,感到非常吃惊,虽然部队还没有来得及成战斗队形散开,他就立刻命令发起冲锋。中国士兵紧紧地聚在一起,在冲到距山顶约10码处时,遭到了枪炮和手榴弹毁灭性的火力打击。中***队的这个排死的死,伤的伤,几乎被全歼。中共的指挥官立即又把另外一个排派到1282高地上,而这个排也同样被美军的火力所消灭。中***队的第235团1营现在实际上只剩下1个排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排居然顽强地爬上了高地,突袭了美军。该排除五六个人外,其余的都非死即伤,倒在被鲜血浸染的雪地上。中***队在1282高地上的伤亡总数约为400人,其实,这400人全都死去,因为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陆战队一直占据着山头。中***队想撤离这些伤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陆战队的损失也很惨重,伤亡200多人。

   前来为1240高地上的士兵解围的一支小部队天亮后赶到,在赫尔上尉及其幸存下来的16名部下的帮助下,他们清除了山顶上的中国士兵。但是1240高地上的陆战队已没有了无线电,他们无法请求海盗式飞机和榴弹炮的火力支援。中国人于上午11时左右发动反击时,陆战队被迫沿山坡下撤了150码。他们在这儿一直坚守到下午5点钟,第5陆战团B连才赶来支援。付出的代价是,第7陆战队D连几乎全部兵力和第5陆战队C连那个排的半数被吃掉。

   到11月28日结束时,北山岭上的中***队占领了北边1384高地的顶峰和柳潭里正东面的1240高地,但最终被赶到了1282高地下面的山坡上。1282高地位于两个高地的顶峰之间。美军对1282高地的占领,使中***队无法对陆战队在柳潭里的阵地构成直接威胁,不过从长远看,这一侧的前景并不那么令人鼓舞。

   中共第79和第89师于11月27日至28日夜间袭击了西北山岭和北山岭。与此同时,中共第59师向东南方向运动,张开大网进行包围,并完全控制了柳潭里以南很长一段主补给线。中***队还包围了守卫道路的两支孤立的陆战部队,即第7陆战团的C连和F连。

   对C连的进攻异常激烈并一直持续到破晓时分。后来,借助于炮兵火力的集中轰击,C连才将中国人赶回到山里。然而,中***队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倾泻过来,压得C连动弹不得。该连的无线电被炮火摧毁,因而,尽管海盗式飞机就在头顶盘旋,也无法召唤它们进行空中打击。随着弹药逐渐减少,C连只能躲在严密防守的防御圈内,等待来自柳潭里的救援。

   11月28日凌晨2半钟左右,中***队开始从三面向德洞关正北面的“福克斯高地”上的F连发动攻击。山顶上的两个班几乎立即被对方压倒,35人中有15人阵亡,3人失踪,9人负伤。中***队一次次的进攻都被打退,伤亡惨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3名美军士兵坚决抵抗,拒不妥协。他们是一等兵罗伯特·F·本森、杰拉尔德·J·史密斯和二等兵赫克托·A·卡费拉塔,他们因消灭了中***队的两个排而受到嘉奖。尽管F连在晚间的进攻中有20人阵亡,54人负伤,但天亮时该连仍控制着局势,中国人白天没有再试图发动任何进攻。据估计,约有450名中国士兵在该连阵地附近丧生。

   形势迫使陆战队转向防守,取消所有推进计划。第7陆战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和第5陆战团团长雷蒙德·L·默里中校同意将部队全部撤离西北山岭,回到西南山岭上去,这样可以围绕柳潭里建立一个小一些的防御圈。中***队此时已占领西北山岭上的1403高地,缩小防御圈可以使部队避开他们直接的炮火攻击。

   与此同时,第7陆战团1营于11月28日晨向南进发,去救援主补给线上的C连和F连。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行进,该营在柳潭里以南3英里处受阻。那里距C连所在的防御圈还有1英里远。在海盗式飞机全力轰炸和迫击炮集中火力的协助之下,该营向敌军发起新的进攻并把他们赶走,才得以与C连会合。然而,距此3英里之遥的F连却因许多伤员拖累而寸步难行。第1营和被救出来的C连一起回到了柳潭里。而F连却不得不想方设法自救,这的确让人感到十分失望。11月28日夜间,中***队的一系列试探性进攻和迫击炮的集中轰击使F连又有5名士兵阵亡,29人负伤。不过,29日的空投运来了足够的弹药和补给品。陆战队的一架直升机降落到防御圈内,送来了该连无线电急需的电池。尽管直升机被远程炮火击中,但它还是安全地飞走了。

   部队回到柳潭里后,医疗救护站的帐篷不够用,只能容纳下重伤员。剩下的伤员则被露天放在稻草或防水帆布上,一个个靠得很紧,以防被冻伤。不过,到11月30日,已经支起足够的帐篷,约500名伤员得到了安置。

   第5陆战队的军医切斯特·M·莱斯顿中校告诉新闻记者凯斯·比奇,血浆因气温太低无法在溶液中溶解,其中的微粒也会阻塞针管。医务人员没有办法给伤员换药,因为他们都不得不戴着手套工作,以防手被冻伤。军医们不能把伤员的衣服剪去来找伤口,如果那样会把他们冻死。   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将军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11月29日再做一次努力去营救F连,同时,他还命令部队再次努力,打通通向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下属两个团的团长一致认为,坚守柳潭里防御圈的部队都需要留在阵地上,于是,他们从后备部队中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混编营,交由第7陆战团3营的主任参谋沃伦·莫里斯少校指挥。这支部队于11月29日一早出发,刚走出防御圈300码远,就遭到来自公路两侧机枪火力的猛烈射击。山岭上的中国部队清晰可见。不久,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海盗式飞机一齐向他们开火。混编营向前走了约2.5英里时,海盗式飞机上的飞行员从飞机上发下消息,说前边中共部队在主补给线两侧有重兵在筑壕防守。利曾伯格上校立即让莫里斯少校取消原来的计划,不再试图去打通通向下碣隅里的道路,不过,要他们继续想方设法到达F连所在的地方,并于天黑之前赶回柳潭里。

   此时,混编营正与大批中***人交火,而更多的中国士兵正穿过洼地,从四面八方向该营包围过来。他们主要靠这些洼地做隐蔽躲过了空中侦察。空中观测员发现了中***队的这些举动,并把这一情况紧急报告给利曾伯格。利曾伯格通过无线电命令莫里斯立即把部队撤回到柳潭里来。

   那天下午,威廉·E·巴伯上尉在F连的防御圈内把各排的军官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不要再多等一天,期待救兵到来。不过那天晚上,他们仅以一人受伤的代价就把中国人的进攻击退了。对被围困的F连和在柳潭里驻守的部队来说,11月29日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家都认为,中国人已尽其所能,虽然他们以很多人的伤亡为代价,但换取的却只是一些局部的胜利。不过,很明显,这两个团以及支援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必须突出重围,回到下碣隅里去。

   按照第10军的命令,驻守在柳潭里的部队在11月30日停止战斗,准备返回到下碣隅里。计划要求第7陆战团1营于12月1日晚上出发,越野前去救援F连,并在主力部队到达之前攻下至关重要的德洞关。要带着那些伤员翻山越岭是不可能的,况且,无论如何陆战队还需要有车辆和重型武器,去应付摆在面前的艰难局面。因此,部队的主力得沿着主补给线一直打到德洞关。

   为了给这次越野跋涉前去救援F连的行动做准备,陆战队必须拿下1419高地。该高地大约位于主补给线东面的柳潭里和“福克斯高地”防御圈的中间。第7陆战团H连接受了这项任务,不想却遇到中***队的顽强抵抗。于是,越野部队不得不前去助阵攻下了山头。H连随即也归属到救援部队,因此,这支越野部队现已有了4个步枪连。

   这支部队采用了敌军的运动方法,他们不仅靠夜幕的掩护行军,而且还把车辆和重型装备留给营里的轻伤或冻伤人员,让他们开出去,而身强力壮的人随身只带些可以背动的东西。

   与此同时,主补给线上的主力部队率先出发了,随行的只有一辆赶到柳潭里来的坦克。一个炮兵连也紧随其后,以便在接近德洞关的时候从车上卸下大炮,并在其他炮兵部队撤离柳潭里时为其后卫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尽管越野部队背负额外的沉重弹药,一路翻越陡峭的山岭,走过一个个雪丘,并交了几次火,但他们终于在12月2日早晨打破了对F连的围困。F连在经历的这场磨难中损失惨重:在所有240人当中,有26人阵亡,3人失踪,89人负伤;另外,剩下的人几乎都被冻伤或患上消化系统疾病。这支越野部队的士兵们,现在自称为德洞关上的“山岭赛跑者”,他们又继续进发,前去占领这处要地。

   主力部队以第5陆战团3营为先锋,虽然多次遇到中***队的抵抗,但在海盗式飞机空中攻击的协助下,不断摧毁中***队设置的阻击阵地,继续沿着主补给线推进。中国人也向陆战队的后卫部队发动了袭击,然而,没能取得任何突破。主力部队的首要问题是让中***队远离主补给线,使他们无法有效地对撤退中的车辆和人员开火。12月2日下午,车队行进缓慢,因为陆战队的步枪连一撤出高地上的一些地方,中国士兵就立即突袭进去占领它们,对车队造成了威胁。良好的空中火力支援使他们的拦截受到限制,他们只能进行局部骚扰。不过,中国人专对驾驶车辆的司机开火,有好几个司机中弹身亡。

   12月3日,在“山岭赛跑者”和先头部队的联合攻击下,陆战队突破了中***队在德洞关的阵地。尽管先头部队又进行了几场战斗,但德洞关的最后一道主要障碍被清除了。第5陆战团3营作为先锋而付出了沉重代价。12月1日,3个步枪连总共有437人,而到了12月4日,就只剩下194人了——4天之内损失了243人。

   排成纵队的陆战队继续向下碣隅里行进,许多伤员也要步行前进,因为伤员太多,只有重伤员才被安置在车辆上。一些伤员甚至被带子绑在车辆顶篷上。部队沿途遇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独立别动队,该别动队配备有一个美军坦克排,于12月3日下午从下碣隅里出发,来清除这条道路上的中国人。长长的陆战队队伍整整走了一个晚上,才缓缓进入下碣隅里。尽管中国人继续在部队两侧活动,并且一有机会就开火射击,但直到12月4日凌晨2点钟之前,陆战队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2点钟,8辆155毫米榴弹炮牵引车的燃料用尽了。榴弹炮前面的部队继续前行,没有意识到部队已从中间断开。榴弹炮车停下来不久,中***队的一个排就发动了进攻,不过被炮兵们打退了。其他陆战队员也加入到炮兵中,对正在聚集的中国人匆忙组织起了一次攻击。混乱之中,一支中共部队赶到155毫米榴弹炮前方的主补给线上,炸毁了一座小桥。当工程兵在修复这座桥时,两个正在等待的卡车司机被中***队的狙击手开枪打死。其余的卡车司机绕过小桥,驾车从冰上越过这条小河,匆忙向下碣隅里开去。上午8点半钟,陆战队的一个排占领了中国人的一个阻击阵地。与此同时,其他部队也扫清了主补给线上方的一座高地。155毫米榴弹炮此时已被推下公路,于是,陆战队剩余的人马加紧向下碣隅里开去。原以为那些榴弹炮会重新回到陆战队的手里,特别是因为储备的柴油燃料已被空投到东边公路1000码远的地方,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英军别动队试图夺回那些榴弹炮,但由于敌人猛烈的炮火而没有成功。于是,陆战队的指挥官极不情愿地命令空军飞机把这8门炮摧毁,再加上先前因为滑离道路而被抛弃的另外一门,总共有9门炮被毁。

   12月4日下午2点钟,后卫部队的最后一批士兵进入下碣隅里的防御圈,为时4天的的撤退终告结束。大约1500名死伤人员被运到下碣隅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是被冻伤或者是由于其他一些非战斗因素而伤亡的。部署在柳潭里的部队里的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一连几天几乎没有人睡过觉,所有的人都处在高度神经紧张之中。他们能得到的那一点食物,通常也只是些饼干或靠体温去融化的罐头食品。在陆战队中,没有哪个部队比“山岭赛跑者”们更疲惫不堪了。第7陆战队的这支4个连组成的队伍,先是翻山越岭前去援救德洞关上的F连,尔后又一直保护着大部队撤退。在离下碣隅里的防御圈边缘几百码的地方,这队“山岭赛跑者”停了下来。他们相互靠拢,形成一个紧凑的纵队,各自整理好自己的军容,正步走进了防御圈。他们的长统靴稳而有节奏地踏在冰冻的路面上。尽管他们浑身肮脏,胡子拉碴而又疲惫不堪。

更新于:1个月前
2
评论问答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和平好像只有几天就会到来了,但李承晚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工作。6月6日,他宣布联合国协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他要求首先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而不是谈互相撤退联合国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事,要是这两个方..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看到美国在板门店进一步受挫后,其好战势头在增长,许多温和国家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此外,再加上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突告中断,所以联合国就自然想把结束战争的责任拿到自己手里。这件事显然本是联..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值联合国军总部为杜德被绑架事件所造成的极为严重后果心神不宁、大伤脑筋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独裁专制作风。这对联合国在南朝鲜支持这样的政府引起了普遍的怀疑。 根据南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共产党对自愿遣返的愤怒无疑是出自内心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才使共产党在1952年初展开了一次世界性的宣传运动,指控美国进行细菌战。这次连珠炮式的攻击,是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首先开火的。他攻..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代表们于10月25日在板门店的大会议帐篷里相聚时,朝鲜实现和平的希望重新出现。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基础,来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共方拒绝了这项方案,但却最终不再坚持以三八线为分界线..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双方代表团到7月26日才在开城达成关于议程的协议。当时,共产党不再坚持议程中一定要包括从朝鲜撤出外国军队的内容,而以对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的模糊措词取而代之。议程共有5项:1、 通过议程;2、 确定一条..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种谈判的形式来..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范·弗利特将军于4月14日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在此之前,联合国部队已经占领了“犹他线”,即铁三角西南重镇铁原以南、“堪萨斯线”以北的地区(参见图12)。显然中国部队正在后撤,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但是,范..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罢免麦克阿瑟,杜鲁门政府不可避免会受到反对派的强烈批评。而差错迭出的罢免方式又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听证会。5月3日..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后,为杜鲁门政府开辟了向中国人提出停火的机会。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是退回到了三八线,而是推进到了这条分界线。这样,即便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至少从..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3月初,朝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美第8集团军按部就班地向北一步一步挺进;另一方面是共产党部队,其中主要是中国人,依靠小股掩护部队来阻滞第8集团军的行动。这些掩护部队作战凶猛..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一方面第8集团军正艰难地阻击着中朝共同发起的1月攻势,另一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仗打下去。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要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经杜鲁门同意后,他准备在..

除夕攻势·第五十

 除夕攻势·第五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停止撤退后,..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因此艾德礼一..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愤怒不已,对中国肆意破坏他的周密计划牢骚满腹。11月28日,他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原来希望把朝鲜冲突(的对手)仅仅局限在由北朝鲜军队和象征性的外国军队组成的敌军身上,..

突围·第四十七

突围·第四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柳潭里而来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到达下碣隅里时,部署在长津水库周围的全体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信心大增。尽管陆战队和陆军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但他们仍然斗志不减,因为官兵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已尝试了各种进..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部署在长津水库东侧的第7师与驻扎在水库西侧的海军陆战队虽然相距很近,但无论从战术上还是从下碣隅里的战事上讲,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干,而且也不在通往古土里的主补给线上。尽管他们同时参战,但..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部队以及美军第3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不在中共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迅速撤到海边的安全地带。但第1海军陆战师的多..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沿清川江西段正式展开。这次进攻在开始前就落下了讽刺性的名声。说起来,这与麦克阿瑟在战前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前线有关。他在旅途期间无意中对记者..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身在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朝鲜境内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士兵已作好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验。第8集团军因补给困难而受阻,麦克阿瑟便批准它把进攻的日期从11月15日推迟到11月24日。..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国军所面对的却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放弃原来的计..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领导层决定打击一下联合国军,向其发出警告,然后再撤回部队,希望联合国能重新考虑其北进的行动,他们是否故意为之,尚不得而知。但这却是迄今为止人们提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不管中国人的意图是什..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军第1骑兵师和南朝鲜第1师撤至清川江南面。第8集团军显然遭受了惨重损失,不但其第8骑兵团受到重创,而且第5骑兵团试图突破“军号岭”的路障时强攻不成也伤亡惨重。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和第8师第10团..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奥蒙德少校回到南永河边他的第3营的沿河阵地时,他意识到,通过云山南面的那个路口撤出本营将是不可能的。而使用那条经过阵地旁边的桥梁、向南通往龙山洞的直接通道也同样不可能。中国军队在离南永河南..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到10月29日,南朝鲜第6师的3个团实际上已被全部歼灭;第8师的1个团也遭到同样厄运。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的阵地因两翼暴露而岌岌可危:右翼驻扎在温井的第6师已不复存在,位于左翼的美军第24师算是离得最近的部队..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10月24日的命令取消了对非南朝鲜军队向北运动的限制,这为第8集团军挺进鸭绿江打开了门户。每个人心中期盼的都是战争就要结束了。西部英联邦第27旅一马当先,从新安州清川江上的桥头堡向北开拔,..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1日,第8集团军情报处预言说,北朝鲜人没有能力在清川江组织起成气候的防御,其残余部队将向两个方向撤退:一是沿清川江流域向上游退至满洲边界附近,进入以江界和满浦津为中心的山高林密的中央大山..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着手进行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准备当中,麦克阿瑟向北朝鲜人发出了两次敦促投降书,尽管谁也不当真认为北朝鲜司令部会有谈判的想法,投降就更不用说了。第一次声明是由国务院起草,由麦克阿瑟于10月1日广播的。..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麦克阿瑟把入侵北朝鲜的计划向华盛顿作了报告。他打算在10月15到30日之间发动进攻,而事实上,10月9日进攻就已开始了。尽管麦克阿瑟从未承认,他无疑还是等到联合国的决议通过后才调遣军队的。..

征服·第三十一

征服·第三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上半月,北朝鲜军队试图打垮釜山环形防御圈,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那之后,他们开始突围,当时约剩下7万名士兵和第8集团军对峙。其中的2.5万到3万人最终撤回到北朝鲜。这些北朝鲜军各部几乎都丢掉了所有的..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8集团军打破釜山防御圈的计划要求第5团战斗队和第1骑兵师在9月16日,即仁川入侵的第2天,夺取位于倭馆的洛东江上的桥头堡,然后第24师突破至金川,再向前推进到大田,并继续向北推进。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将..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2日晨,陆战队从汉江北岸向通往汉城的西边通道发起了进攻。阿尔蒙德将军想尽快占领该城,又派了一个南朝鲜陆战营参加战斗。攻击沿着一条极为狭窄的地带向前进行:该地带不足3英里宽,这是一次正面进攻。..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仁川之战是美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声势浩大的两栖入侵。该入侵是在美国的盟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荷兰协助下,为了一个宏大的共同目的而实施的。士兵举袖如云,飞机、舰只铺天盖地,整个事件极富刺..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遥远的国防部,人们极为担心第8集团军的安全,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沃克将军所面临的实际局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看来,北朝鲜人把联合国军赶出环形防御圈的危险似乎确实存在,布莱德雷主..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让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事件给弄得焦头烂额,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能容忍在仁川的决策上再久拖不决。几乎有7万人的进攻部队和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大量的战斗机群正在集结。而距离进攻的日子只有..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哈里曼大使从东京谋和之行回国后不到两个星期,杜鲁门便疏远了同麦克阿瑟的关系,而且这是不可挽回的。起因是将军发给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一篇电文,该协会将于8月底在芝加哥举行年度露营会。由于不能应邀..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8月9日李奇微回到华盛顿后,用不同凡响一词来称赞麦克阿瑟对仁川计划的阐述。哈里曼本人不是军人,但对总统却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大力支持这一计划,并使杜鲁门相信,仁川登陆可能会一举解决朝鲜战争。这一天的..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这次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杜鲁门极为恼火,甚至认真地考虑要把麦克阿瑟就地免职。他们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着分歧,一个是在政治层面,另一个是..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为了对军..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釜山环形防御圈的恶战中,尽管双方都认为自己一方在这场军事戏剧中占据着舞台的中心,但事实上,环形防御圈之战只不过是一场穿插表演——虽然是不可缺少的穿插表演,却算不上是压轴戏。一场决战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4师在洛东江江湾的遭遇证明了北朝鲜军队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战争。这期间,针对大邱的集中行动中所发动的另外两次联合进攻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7月29日沃克将军发出的“死守”命令已被前线将..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焦躁不安的北朝鲜司令部深知,打败南朝鲜军队及其盟军的这场冒险已为时不多,于是,在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渐复原、愈来愈坚固的防线发起进攻。后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就把这一段..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釜山防御圈仍有一段门户敞开的战线,它位于马山以西,距釜山不到33空里,因而是最危险的地段。为此,沃克在那里集结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即第25师,一个海军陆战旅和第5团战斗队。两个中型..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当北朝鲜第6师准备向朝鲜最南端的马山进攻之时,北朝鲜指挥部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试图从东海岸进行突破。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支队在盈德战场上也正遭到惨败。由于那里高耸的太白山脉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北..

幽灵之师·第十六

幽灵之师·第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此时正迅速接近大邱西面的洛东江防线。沃克将军决定,若要在朝鲜境内保住一个据点,就必须停止撤退。尽管第24师蒙受了种种灾难性打击,但这支队伍却阻滞了北朝鲜人的前进速度,为其他美国援军..

大田之战·第十五

大田之战·第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锦江防线已被突破。北朝鲜的第3和第4师已经越过防线,大田城的门户洞开。而大田是重要的公路交通中心,有5条公路通过该城。但是随着锦江屏障的丧失,迪安将军便不打算长期固守此城。这时候,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户洞开。 此刻,..

锦江之战·第十三

锦江之战·第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性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来的从容..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朝鲜西南部、多少有点向西流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25英里,在重要的大田通讯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

大溃退·第十一

大溃退·第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乌山的陷落,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下一个必然的防御点就是南边大约10英里远的平泽。该城与东边12英里处的安城构成了一条潜在的防线;因为在平泽的西边恰好是黄海的一个深水港湾,在安城的东边又耸立着一座大山..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首都沦陷的同一天,即6月28日,一些北朝鲜士兵悄悄越过汉城西边的汉江,占领了金浦机场。这一行动关闭了韩国军队和美国先遣部队指挥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物资与援军空中补给点。另一座机场在水原,位于汉城以南..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日美军那种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在许多情况下而且是以血腥的方式结束了。普通的年轻士兵,还有军官和他们的眷属,只能在梦中重温往日的惬意生活:只须花上一名少尉二十分之一的军饷即可雇到..

联合国军·第八

联合国军·第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杜鲁门只是动用了空军和海军,但他的这一行动却根本改变了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态度。此举离今后派遣地面部队仅仅一步之遥。杜鲁门的决定无疑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尽管(美国人)尚不清楚国家在远东的目标,但..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使台湾“中立”的决定,是与出兵朝鲜进行军事干预同时采取的步骤。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这两件事的指令,就是在安理会开会前,通过与麦克阿瑟的一次电话会议下达给他的。其实,只要苏联继续抵制安理会..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所面临的形势是:韩国军队和政府即将解体,整个朝鲜瞬间将被吞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并以其“战争边缘政策”而臭名远扬的约翰·..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人在迅速抵达汉城的行动中,大大加强了他们在西边的侧翼军队(参见图1)。北朝鲜指挥官蔡应峻将军将他的7个进攻师中的4个师投入到西边的两条接近敌人的通道中,又把他们的150辆坦克中的120辆投了进去..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长远看,人口方面的优势将会使南朝鲜在这个半岛上占有优势。但是从短期来看,北朝鲜却占有军事优势。他们拥有一支俄国缔造的陆军和空军,这支队伍比南朝鲜的要强大得多。金日成和其他北朝鲜领导人显然..

分割·第三

分割·第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沿三八线被分割开来,由此引出了许多事端。但奇怪的是,这种分割却是漫不经心的安排,任何一方都没有进行认真计算。最初的意图只是在进入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美苏军队之间划一条线。尽管盟军曾经答应朝鲜最终实现独..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进攻发动之后,在汉城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在华盛顿和麦克阿瑟将军设在东京的远东司令部引起的震惊一样令人头晕目眩。不断有人开始质问,美国的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极为机密的高级器材,而一支庞大的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