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攻势·第五十

繁体

 除夕攻势·第五十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停止撤退后,在联合***的防线后方,即西起临津江,大致沿三八线向东直至日本海一线,中***队一直在缓慢地集结部队和补充给养。刚刚撤退到朝鲜南部的第10军仍在继续整编。这次中共部队进攻的矛头又一次对准了第8集团军。

   根据观察,中国部队的主力显然正在汉城以北。因此,李奇微将军决定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第1军由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指挥,与美第25师,南朝鲜第1师,土耳其旅和英国第29旅扼守临津江一线。美第9军由约翰·B·库尔特少将指挥,与美第1骑兵师,第24师,南朝鲜第6师,英联邦第27旅和新到朝鲜的希腊和菲律宾营驻守中部地带。东部山区估计不会遇到敌军强大攻击,李奇微只部署了南朝鲜部队。

   ***展开了全线进攻。不过他们集中攻击的是美第1军和第9军的防线。在西线,中共7个军和北朝鲜2个军向汉城方向渗透,在中部则直逼原州的铁路与公路要道。这场进攻迅速而来势凶猛,因此,李奇微命令联合***撤回到汉江南岸。此时,除了汉城周围的江湾以外,汉江上已漂满了浮冰。为了不让***使用汉江上的桥梁,李奇微希望能拖延中国部队攻占汉城的时间。由于联合***全线吃紧,李奇微于1月2日将第9军东翼的第10军投入战斗。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一个军也对汉江防线上南朝鲜的三个师进行了控制,另外还有刚刚组建的美第7师与重新装备的美第2师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

   此时,中***队对联合***的抵抗并不怎么担心,他们来势凶猛,其挺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去年11月沿清川江一线发动的进攻。在强大的攻击之下,西线的南朝鲜军队开始溃败。李奇微将军目睹了南朝鲜军夺路而逃的惨象。他写道:“元旦上午,我从汉城北面开车出去,结果撞见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场面。南朝鲜士兵乘坐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指挥,没有头绪,没有武器,仓皇而逃,完全是在全面败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乘坐各种征用的车辆逃跑,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逃得离中***队越远越好。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枪、手枪不说,就连数人操作的大炮、迫击炮、机枪等重武器也统统丢弃了。”

   李奇微跳下吉普车,站在路中央,挥动双臂示意迎面而来的卡车停下。可前面的几辆卡车不但毫不减速,反而绕过他开走了。最后,他还是拦住了几辆载着南朝鲜军官的卡车。李奇微报告说:“前面卡车上的人没弄明白我的意思,也不理会我的手势,不一会儿,大队人马又开走了。”李奇微这个指挥战士的将军,无助地站在路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南朝鲜士兵仓皇逃跑。为了恢复对部队的控制,防止此类溃逃再度发生,他很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即在大后方设置许多岗哨,并派美国宪兵把守。这一招十分奏效。溃逃的南朝鲜士兵重新编队,配备了武器,并在各自的指挥官带领下,被派到新的防区。李奇微写到:“从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勇猛作战。就像许多训练有素的勇士那样,一旦将官指挥得当,他们就会表现得异常出色。”总的来说,第8集团军的撤退还是井然有序的。不过,美第19团一个营的所作所为却使他感到不快。“在其友邻的南朝鲜部队崩溃之后,这个营也乱了手脚,慌忙退却。”(参见图12)

   李奇微意识到固守汉城周围的前沿阵地已希望渺茫。1月3日,他要求部队放弃汉城,并下达命令:自即日午后3时起,汉江上的桥梁和主要公路的出入口全部关闭,只供军事车辆通行,不过,江面上唯一的一座人行桥仍留给平民使用。他让美国驻韩国大使约翰·穆乔将此事告知李承晚。并派第1骑兵师副师长查尔斯·D·帕尔默准将把守汉江上由平底船搭成的两座浮桥。帕尔默以李奇微的名义全权指挥军车,确保浮桥的畅通。这时,滞留在河湾的朝鲜难民越来越多。宪兵们护卫着桥北岸的入口,与此同时,步兵、卡车、坦克、大炮及运载装置缓慢而连续不断地通过浮桥,到达汉江南岸。最后,最重的装备,即8英寸榴弹炮架和英第29旅“百人队长”式坦克也运过了江。不过由于这些坦克的重量超过了浮桥的负载能力,结果使浮桥陷进了满是浮冰的江水里。好在浮桥并未坍塌,第8集团军最后一班人马安全过了江。紧接着,大批乱哄哄的难民也开始自由通行了。

   李奇微命令西线的第8集团军后撤到三七线附近。此线西起汉城至大田公路段中的平泽,向东穿过安城,到达东北的原州,再从原州蜿延至东海岸的三陟。形势紧迫,他们必须尽快放弃金田机场。为了不给***留下任何燃料,部队不得不点燃了机场上50万加仑的燃料和2.3万加仑凝固汽油。

   紧随部队而来的是绵延不绝的难民队伍。他们许多人冻死在严寒里。然而,难民还在不断地蜂拥而至。他们当中许多人还在尽力赶往釜山。殊不知,那里早已挤满了无家可归的人们。这些难民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动。他们不仅阻塞了公路和铁路,而且使间谍和游击队趁机随难民潜入南部。到后来,为了疏导难民进入西南各道,使他们避开部队的行动路线,第8集团军在主要的公路和铁路要道上建立了控制要塞。

   第8集团军向后撤退的同时,中***队的老毛病也暴露无遗。步行行军及原始的补给方式使得他们放慢了挺进速度,这一点在西线尤为明显。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推进到了汉城以南。随着第8集团军继续向南撤退,与中国部队交锋的机会已明显减少。甚至早在1月7日,美第25师第27团附近的一个特遣队自平泽向北边的乌山推进时,竟未发现一名敌兵。

   然而,在中部和东部前线,激烈的战斗仍在进行。12月下半月,北朝鲜第2军已越过东部山区,在战线后方部署了大量北朝鲜部队。随着1月进攻的继续,北朝鲜游击队也加紧进行骚扰活动,并袭击美军的军事设施。1月的头几天里,第10军战区的形势比较混乱。第10军完全与驻守在东部山区的南朝鲜第5和第8师失去了联系,而南朝鲜第2师此时也已土崩瓦解。就在第10军东边的南朝鲜军孤军奋战的时候,约有1.8万名敌军趁虚而入。情急之下,李奇微命令在第10军的右翼,即东边及东北方向,分别组成两道防线,以阻断南下敌军的行动。然而,***早已突入到纵深处,联合***看来不得不继续南撤。

   然而,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第10军对撤退并不感兴趣。第10军战地报告是这样描述这次行动的:“第10军实际上牵制了***的进攻。当时,局势的确不同寻常。尽管敌军集中大量兵力在第10军防区内展开了进攻,但仍未使它向后退却一步。实际上,战场上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前线。即使是距前线部队80英里之遥的后方,仍有一些部队与渗透进来的敌军展开了战斗,并因战绩不凡而受到嘉奖。总的来说,第2师和第7师守住了战区的前沿阵地,而南朝鲜第2、第5和第8师与美第187空降团战斗队守住了战区的后方。第10军每位指挥官都有自己的辖区。各部队均在辖区内执行巡逻任务。一旦发现敌人,便组织进攻加以歼灭。双方的小规模行动和伏击战是这一战区的特点。”

   扼守原州是中部战线防御上的关键。李奇微决定派第2师与新近抵达的法国和荷兰的两个营一起完成这项任务。该师英勇抵抗,挫败了***的企图,他们本想自春川沿公路南下,越过原州,从而分割第8集团军。尽管北朝鲜部队已迫使美第2师撤到原州以南,美军仍控制着公路通道,不久又与美巡逻队一起打回了原州。这样一来,***主要精力已被大部分吸引到了原州东南的山区。而在那里,他们则丧失了进攻势头,后来被彻底击溃。

   原州这一交通枢纽,有五条主要公路在此汇合,汉城至釜山的铁路也从这里经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谁占领了原州,就意味着基本上控制了朝鲜中部。一旦让***得手,他们就能够在第1和第9军后方向西南挺进。这样,两军就不得不继续向南撤至锦江一线,而这是撤到新的釜山防御圈的最后一道防线。北朝鲜军队有可能穿过第2师东边的山区,为了对付这一威胁,李奇微命令海军陆战队第1师前往安东附近,以防敌军渗透,同时确保通向东海岸盈德的那条南朝鲜军给养道路的畅通。

   新年攻势的结果并非如预言灾难者所预料的那样可怕。华盛顿方面开始出现了新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希望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因而他们决定不再考虑麦克阿瑟力图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去的主张。正如詹姆斯·F·施纳贝尔就朝鲜战争头一年所作的战区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尚未向美国宣战。实际上,这是不想为其军队在朝鲜的行为而承担责任。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但这一点的确十分重要。维持美国盟国间的团结,共同对付***的侵略,并将战争局限于亚洲的朝鲜战区,这符合我国既定的国家政策的基本原则。”

   因此,1951年1月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就麦克阿瑟12月30日的来电做了临时回复。电文中说:麦克阿瑟提出的对付中国的四项报复性建议,将会予以“认真考虑”,但想要政府改变有关战争方面的政策,这种可能性很小。另外,参谋长们指出,封锁中国沿海一事不但要经联合国批准——尽管这明摆着不大可能,而且由于英国人要通过香港进行贸易,所以也要与英国进行磋商。参谋长们还指出:只有中国在朝鲜以外袭击了美军的情况下,参谋长联席会议才会同意对中国本土实施海上和空中打击。同时,他们再次拒绝了麦克阿瑟提出的将中国***军队派到朝鲜的请求,并通知麦克阿瑟,一旦联合国在朝鲜的地位得以巩固,美国有可能把受过部队训练的国民警卫队组成的两个师作为占领军派驻朝鲜。如若不然,联合国部队将不得不从朝鲜撤军。

   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麦克阿瑟继续守卫在朝的一系列阵地。同时要给***造成尽可能大的损失。“但必须首先考虑你部的安全和保卫日本这一基本使命。”他们又补充说:“如果根据你的明确判断,为了避免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损失,你们必须撤退的话,那时你可以将部队从朝鲜撤到日本。”

   麦克阿瑟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的愿望再次破灭。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十分挑剔地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就这一指令加以“澄清”。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的抉择是:如有可能就在朝鲜坚守,否则就撤出;他认为这一抉择是自相矛盾。然而他说,有一点则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联合***尚不够强大,既不足以守住朝鲜,也不足以保护日本。麦克阿瑟接着说,战略部署“必须建立在压倒一切的政治政策的基础之上,该项政策要确定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的相对性”。一条滩头阵线(后经参谋长联席会议询问后,改称为旧的洛东江防线)可以坚守一时,但不可避免会遭到损失。他写到:“至于这种损失是否称得上‘严重’,在某种程度上这要取决于人们给这个词什么样的涵义。”

   接着,麦克阿瑟对驻朝官兵的士气进行了令人担忧的评价。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联合***与***的作战能力则令人怀疑。这种指责不应是一位战区司令官对其部队即兴做出的评价,不过,麦克阿瑟没有对此加以说明,他说道:

   长期艰苦的作战已使得部队疲惫不堪,而一些可耻的宣传则使他们更加感到痛苦。一些宣传机构曲解了撤退行动,并对官兵的勇气和战斗素质妄加责难。官兵的士气势必严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而要想让官兵们心甘情愿地面对战争危险,必须向他们清楚地解释要他们以生命换取时间这一政治基础,并让他们充分理解这一基础的必要性。

   电文最后,麦克阿瑟力图把责任推到华盛顿方面,他要华府就驻朝联合国部队去留问题立即做出决定。他指出,这一决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战区司令官的能力……因此,我的疑问是,美国现行的政治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无限期地,还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在朝鲜保持某一军事地位,抑或是在可以撤离朝鲜时尽快撤离,以减少损失?正如我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在朝鲜统兵的指挥部受到种种特殊条件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其军事地位是难以保证的。但是,如果出于压倒一切的政治来考虑这样的要求,联合***能够坚守一定的时间,直至全军覆没。”

   事实上,麦克阿瑟意在说明两点:一是美国的现行国家政策,既保日本又守南朝鲜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官兵士气异常低落,极其危险。为起草回复麦将军的电文,杜鲁门总统1月12日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国务卿艾奇逊认为,麦克阿瑟的电文无异于“一份留给后人的官方文件”——一旦局势恶化,麦克阿瑟就可把责任推到华盛顿头上。他感到麦克阿瑟已刚愎自用,桀骜不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而且基本上背叛了他的总司令的宗旨。

   麦克阿瑟的电文使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感到震惊。经马歇尔部长批准,参谋长们派柯林斯将军再次赴朝以获取有关第8集团军士气和战斗能力的第一手资料。为修订空军撤退计划,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决定一同前往。两人于1月12日下午离开美国。不过,临行前,他们也参加了杜鲁门总统召集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会上,总统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草拟给麦克阿瑟的电文。随后,这则电文立即发给了远东司令官,要求他必须服从国家政策。参谋长们接受了麦克阿瑟的观点,即:坚守朝鲜的计划可能难以实现,尤其是中国人如果继续采取大规模进攻行动的话。但他们又要求他“在发布从朝鲜撤军的正式命令之前,必须进一步争取时间,好让华盛顿与其他参战的联合国成员国进行外交和军事上的必要磋商。这既符合我国的利益,也符合联合国的利益。除非确实迫于军事上的考虑,否则决不可从朝鲜撤出;并要给***侵略者以尽可能大的、可以实现的惩罚,这对美国的国际威望以及联合国和北约的未来至关重要,对在亚洲努力组织***的抵抗运动也至关重要”。

   麦克阿瑟此时真是举步维艰:他要尽可能长地坚守朝鲜;而部队只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方可撤离朝鲜。参谋长们不同意麦克阿瑟所谓在联合国部队被迫撤出之前,就应决定从朝鲜撤离的主张。而实际上参谋长们是想让中国人自己来证明他们有能力把联合***赶出朝鲜,而不是事先认定他们已有这种能力,于是就忙着从朝鲜撤离。

   当然,朝鲜目前的局势本身已经证明参谋长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在东京的麦克阿瑟认为驻朝联合国部队不可能守住朝鲜的同时,部队官兵们仍在那里坚守着。其直接原因是中***队的给养再次短缺。在西线战场,敌军已经进入了后撤阶段。这是他们惯用的策略之一,即前进,进攻,撤退;再前进,进攻,撤退。中***队只有投入数量众多的兵力,并且能与联合国部队的飞机、大炮相抗衡,才有可能将联合国部队赶出朝鲜。事实上,中国人并没有投入那么多的兵力。于是,人们怀疑中国人是否真的打算把联合国部队全部赶出朝鲜。或许,他们只是在虚张声势,实际上,只不过是想把第8集团军赶回南朝鲜而已。的确,12月份中国拒绝联合国有关以三八线为界实行停火的提议以后,人们开始对中国人要把第8集团军赶出朝鲜的推测加以怀疑。而北京方面决定以战场上的胜利作为筹码,要挟联合国答应其有关台湾问题和红色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要求,这显然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更新于:1个月前
2
评论问答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和平好像只有几天就会到来了,但李承晚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工作。6月6日,他宣布联合国协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他要求首先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而不是谈互相撤退联合国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事,要是这两个方..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看到美国在板门店进一步受挫后,其好战势头在增长,许多温和国家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此外,再加上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突告中断,所以联合国就自然想把结束战争的责任拿到自己手里。这件事显然本是联..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值联合国军总部为杜德被绑架事件所造成的极为严重后果心神不宁、大伤脑筋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独裁专制作风。这对联合国在南朝鲜支持这样的政府引起了普遍的怀疑。 根据南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共产党对自愿遣返的愤怒无疑是出自内心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才使共产党在1952年初展开了一次世界性的宣传运动,指控美国进行细菌战。这次连珠炮式的攻击,是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首先开火的。他攻..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代表们于10月25日在板门店的大会议帐篷里相聚时,朝鲜实现和平的希望重新出现。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基础,来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共方拒绝了这项方案,但却最终不再坚持以三八线为分界线..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双方代表团到7月26日才在开城达成关于议程的协议。当时,共产党不再坚持议程中一定要包括从朝鲜撤出外国军队的内容,而以对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的模糊措词取而代之。议程共有5项:1、 通过议程;2、 确定一条..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种谈判的形式来..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范·弗利特将军于4月14日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在此之前,联合国部队已经占领了“犹他线”,即铁三角西南重镇铁原以南、“堪萨斯线”以北的地区(参见图12)。显然中国部队正在后撤,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但是,范..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罢免麦克阿瑟,杜鲁门政府不可避免会受到反对派的强烈批评。而差错迭出的罢免方式又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听证会。5月3日..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后,为杜鲁门政府开辟了向中国人提出停火的机会。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是退回到了三八线,而是推进到了这条分界线。这样,即便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至少从..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3月初,朝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美第8集团军按部就班地向北一步一步挺进;另一方面是共产党部队,其中主要是中国人,依靠小股掩护部队来阻滞第8集团军的行动。这些掩护部队作战凶猛..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一方面第8集团军正艰难地阻击着中朝共同发起的1月攻势,另一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仗打下去。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要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经杜鲁门同意后,他准备在..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因此艾德礼一..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愤怒不已,对中国肆意破坏他的周密计划牢骚满腹。11月28日,他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原来希望把朝鲜冲突(的对手)仅仅局限在由北朝鲜军队和象征性的外国军队组成的敌军身上,..

突围·第四十七

突围·第四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柳潭里而来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到达下碣隅里时,部署在长津水库周围的全体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信心大增。尽管陆战队和陆军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但他们仍然斗志不减,因为官兵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已尝试了各种进..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守在柳潭里的陆战队是第10军的进攻主力,正于11月26日进入指定地点。然而,就在当天,那里的第7陆战团却从俘获的3名中国士兵口里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事态严重的消息。这3人称,中共军队的3个师已于11月20日到..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部署在长津水库东侧的第7师与驻扎在水库西侧的海军陆战队虽然相距很近,但无论从战术上还是从下碣隅里的战事上讲,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干,而且也不在通往古土里的主补给线上。尽管他们同时参战,但..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部队以及美军第3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不在中共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迅速撤到海边的安全地带。但第1海军陆战师的多..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沿清川江西段正式展开。这次进攻在开始前就落下了讽刺性的名声。说起来,这与麦克阿瑟在战前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前线有关。他在旅途期间无意中对记者..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身在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朝鲜境内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士兵已作好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验。第8集团军因补给困难而受阻,麦克阿瑟便批准它把进攻的日期从11月15日推迟到11月24日。..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国军所面对的却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放弃原来的计..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领导层决定打击一下联合国军,向其发出警告,然后再撤回部队,希望联合国能重新考虑其北进的行动,他们是否故意为之,尚不得而知。但这却是迄今为止人们提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不管中国人的意图是什..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军第1骑兵师和南朝鲜第1师撤至清川江南面。第8集团军显然遭受了惨重损失,不但其第8骑兵团受到重创,而且第5骑兵团试图突破“军号岭”的路障时强攻不成也伤亡惨重。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和第8师第10团..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奥蒙德少校回到南永河边他的第3营的沿河阵地时,他意识到,通过云山南面的那个路口撤出本营将是不可能的。而使用那条经过阵地旁边的桥梁、向南通往龙山洞的直接通道也同样不可能。中国军队在离南永河南..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到10月29日,南朝鲜第6师的3个团实际上已被全部歼灭;第8师的1个团也遭到同样厄运。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的阵地因两翼暴露而岌岌可危:右翼驻扎在温井的第6师已不复存在,位于左翼的美军第24师算是离得最近的部队..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10月24日的命令取消了对非南朝鲜军队向北运动的限制,这为第8集团军挺进鸭绿江打开了门户。每个人心中期盼的都是战争就要结束了。西部英联邦第27旅一马当先,从新安州清川江上的桥头堡向北开拔,..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1日,第8集团军情报处预言说,北朝鲜人没有能力在清川江组织起成气候的防御,其残余部队将向两个方向撤退:一是沿清川江流域向上游退至满洲边界附近,进入以江界和满浦津为中心的山高林密的中央大山..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着手进行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准备当中,麦克阿瑟向北朝鲜人发出了两次敦促投降书,尽管谁也不当真认为北朝鲜司令部会有谈判的想法,投降就更不用说了。第一次声明是由国务院起草,由麦克阿瑟于10月1日广播的。..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麦克阿瑟把入侵北朝鲜的计划向华盛顿作了报告。他打算在10月15到30日之间发动进攻,而事实上,10月9日进攻就已开始了。尽管麦克阿瑟从未承认,他无疑还是等到联合国的决议通过后才调遣军队的。..

征服·第三十一

征服·第三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上半月,北朝鲜军队试图打垮釜山环形防御圈,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那之后,他们开始突围,当时约剩下7万名士兵和第8集团军对峙。其中的2.5万到3万人最终撤回到北朝鲜。这些北朝鲜军各部几乎都丢掉了所有的..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8集团军打破釜山防御圈的计划要求第5团战斗队和第1骑兵师在9月16日,即仁川入侵的第2天,夺取位于倭馆的洛东江上的桥头堡,然后第24师突破至金川,再向前推进到大田,并继续向北推进。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将..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2日晨,陆战队从汉江北岸向通往汉城的西边通道发起了进攻。阿尔蒙德将军想尽快占领该城,又派了一个南朝鲜陆战营参加战斗。攻击沿着一条极为狭窄的地带向前进行:该地带不足3英里宽,这是一次正面进攻。..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仁川之战是美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声势浩大的两栖入侵。该入侵是在美国的盟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荷兰协助下,为了一个宏大的共同目的而实施的。士兵举袖如云,飞机、舰只铺天盖地,整个事件极富刺..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遥远的国防部,人们极为担心第8集团军的安全,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沃克将军所面临的实际局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看来,北朝鲜人把联合国军赶出环形防御圈的危险似乎确实存在,布莱德雷主..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让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事件给弄得焦头烂额,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能容忍在仁川的决策上再久拖不决。几乎有7万人的进攻部队和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大量的战斗机群正在集结。而距离进攻的日子只有..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哈里曼大使从东京谋和之行回国后不到两个星期,杜鲁门便疏远了同麦克阿瑟的关系,而且这是不可挽回的。起因是将军发给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一篇电文,该协会将于8月底在芝加哥举行年度露营会。由于不能应邀..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8月9日李奇微回到华盛顿后,用不同凡响一词来称赞麦克阿瑟对仁川计划的阐述。哈里曼本人不是军人,但对总统却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大力支持这一计划,并使杜鲁门相信,仁川登陆可能会一举解决朝鲜战争。这一天的..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这次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杜鲁门极为恼火,甚至认真地考虑要把麦克阿瑟就地免职。他们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着分歧,一个是在政治层面,另一个是..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为了对军..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釜山环形防御圈的恶战中,尽管双方都认为自己一方在这场军事戏剧中占据着舞台的中心,但事实上,环形防御圈之战只不过是一场穿插表演——虽然是不可缺少的穿插表演,却算不上是压轴戏。一场决战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4师在洛东江江湾的遭遇证明了北朝鲜军队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战争。这期间,针对大邱的集中行动中所发动的另外两次联合进攻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7月29日沃克将军发出的“死守”命令已被前线将..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焦躁不安的北朝鲜司令部深知,打败南朝鲜军队及其盟军的这场冒险已为时不多,于是,在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渐复原、愈来愈坚固的防线发起进攻。后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就把这一段..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釜山防御圈仍有一段门户敞开的战线,它位于马山以西,距釜山不到33空里,因而是最危险的地段。为此,沃克在那里集结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即第25师,一个海军陆战旅和第5团战斗队。两个中型..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当北朝鲜第6师准备向朝鲜最南端的马山进攻之时,北朝鲜指挥部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试图从东海岸进行突破。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支队在盈德战场上也正遭到惨败。由于那里高耸的太白山脉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北..

幽灵之师·第十六

幽灵之师·第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此时正迅速接近大邱西面的洛东江防线。沃克将军决定,若要在朝鲜境内保住一个据点,就必须停止撤退。尽管第24师蒙受了种种灾难性打击,但这支队伍却阻滞了北朝鲜人的前进速度,为其他美国援军..

大田之战·第十五

大田之战·第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锦江防线已被突破。北朝鲜的第3和第4师已经越过防线,大田城的门户洞开。而大田是重要的公路交通中心,有5条公路通过该城。但是随着锦江屏障的丧失,迪安将军便不打算长期固守此城。这时候,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户洞开。 此刻,..

锦江之战·第十三

锦江之战·第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性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来的从容..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朝鲜西南部、多少有点向西流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25英里,在重要的大田通讯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

大溃退·第十一

大溃退·第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乌山的陷落,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下一个必然的防御点就是南边大约10英里远的平泽。该城与东边12英里处的安城构成了一条潜在的防线;因为在平泽的西边恰好是黄海的一个深水港湾,在安城的东边又耸立着一座大山..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首都沦陷的同一天,即6月28日,一些北朝鲜士兵悄悄越过汉城西边的汉江,占领了金浦机场。这一行动关闭了韩国军队和美国先遣部队指挥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物资与援军空中补给点。另一座机场在水原,位于汉城以南..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日美军那种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在许多情况下而且是以血腥的方式结束了。普通的年轻士兵,还有军官和他们的眷属,只能在梦中重温往日的惬意生活:只须花上一名少尉二十分之一的军饷即可雇到..

联合国军·第八

联合国军·第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杜鲁门只是动用了空军和海军,但他的这一行动却根本改变了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态度。此举离今后派遣地面部队仅仅一步之遥。杜鲁门的决定无疑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尽管(美国人)尚不清楚国家在远东的目标,但..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使台湾“中立”的决定,是与出兵朝鲜进行军事干预同时采取的步骤。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这两件事的指令,就是在安理会开会前,通过与麦克阿瑟的一次电话会议下达给他的。其实,只要苏联继续抵制安理会..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所面临的形势是:韩国军队和政府即将解体,整个朝鲜瞬间将被吞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并以其“战争边缘政策”而臭名远扬的约翰·..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人在迅速抵达汉城的行动中,大大加强了他们在西边的侧翼军队(参见图1)。北朝鲜指挥官蔡应峻将军将他的7个进攻师中的4个师投入到西边的两条接近敌人的通道中,又把他们的150辆坦克中的120辆投了进去..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长远看,人口方面的优势将会使南朝鲜在这个半岛上占有优势。但是从短期来看,北朝鲜却占有军事优势。他们拥有一支俄国缔造的陆军和空军,这支队伍比南朝鲜的要强大得多。金日成和其他北朝鲜领导人显然..

分割·第三

分割·第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沿三八线被分割开来,由此引出了许多事端。但奇怪的是,这种分割却是漫不经心的安排,任何一方都没有进行认真计算。最初的意图只是在进入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美苏军队之间划一条线。尽管盟军曾经答应朝鲜最终实现独..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进攻发动之后,在汉城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在华盛顿和麦克阿瑟将军设在东京的远东司令部引起的震惊一样令人头晕目眩。不断有人开始质问,美国的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极为机密的高级器材,而一支庞大的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