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汉军事概述
一、秦汉军事概述
作者:颜吾芟
出自————《中国秦汉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秦汉军事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所代替。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军事领域也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随着封建生产力的提高,冶铁炼钢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改进,主要兵器,如刀、剑、矛、戟等,已基本由钢铁制作而成。一些兵器,如戈、殳、钺等,由于不适合此时战争的需要而逐渐被淘汰。弓、弩等远距离杀伤武器,则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改良。
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冲突,由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矛盾的尖锐,由于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矛盾的激化,又由于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需要,曾经爆发过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战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按照年代顺序分别为:秦王朝反击匈奴的战争、秦末农民起义战争、楚汉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西汉初年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战争、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西汉通西域的战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战争、东汉初年统一全国的战争、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东汉再通西域的战争、东汉与西羌的战争、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战争等等。
秦汉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军事将领,主要有蒙恬、冒顿、项羽、韩信、周亚夫、刘彻(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刘秀(汉光武帝)、岑彭、来歙、耿恭、马援等人。
秦汉时期,随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军事上确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领导体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军队。皇帝是全***队的最高统帅,一切军务的最后决断权均由皇帝亲自掌握。协助皇帝处理全***务的最高官吏,秦及西汉初期为太尉,汉武帝改称大司马,东汉复称太尉,但他们只有带兵权而无调兵权。战时由皇帝亲自下令调兵,并临时指派将军统领,事毕即解除兵权,回归朝中。这种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封建军制的核心。
秦和西汉时期的兵役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战国的郡县征兵制,其特点是以年龄为界定,凡适龄男子均必须服兵役。东汉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的膨胀发展,农民大量破产,或四处流亡,或依附于豪强地主,于是郡县征兵制因兵源无法保证而衰落,西汉时就已出现的募兵制则代之而成为兵役制度的主导形式。募兵制的兴起,也是东汉皇权衰落在军事制度上的客观反映。东汉末期,为了稳定兵源和加强战斗力,又出现了父死子继、世代为兵的世兵制。秦汉时还经常谪发罪犯或奴隶为兵。
秦汉时期的军队一般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3大部分。中央军是军队的主体部分。汉武帝曾大力扩张中央军,使全国的兵力分布形成了内重外轻、居重驭轻的局面。地方军置于郡县,平时接受训练、维持治安,战时受中央调遣出征。西汉初各诸侯王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后被归纳入郡县兵体系之中。东汉时罢地方军,由中央派军分驻各战略要地。边防军戍守边郡,抵御外敌。东汉时边兵制度遭到破坏,又以设置营、坞,派兵驻守的办法,加强边疆防务。
秦汉时期,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各兵种的设置更加合理。步兵、骑兵成为主要的独立兵种,尤其骑兵,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期间及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战斗力较以前也大为提高,成为以后封建国家军队的最主要兵种。水军也有了较大发展,在秦南攻百越之役和东汉初的灭蜀之战中都曾起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车兵逐渐降到了次要地位,很少用于冲杀交战,主要用做后勤运输或运送伤员等工作。这种兵种配置,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兵种结构的基本模式。
秦汉时期的军事学术,较之春秋战国兵学兴盛的局面,要沉寂得多。主要兵书只有两部篇幅不大的《黄石公三略》和《握奇经》。另外,在《淮南子·兵略》中,以及晁错的《言兵事疏》、赵充国的《屯田制羌疏》和王符的《潜夫论》等著文中,也有反映这个时代发展特点的军事思想的阐述。值得一提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幅西汉初年绘制的“军阵图”,上面绘有当时长沙地区汉军的驻防范围、部队部署、军事设施、道路交通等丰富内容。这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实用军事地图,反映出早在秦汉时期我***事地图的绘制技术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