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东汉末黄巾农民起义及失败
十六、东汉末黄巾农民起义及失败
作者:颜吾芟
出自————《中国秦汉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十六、东汉末黄巾农民起义及失败
东汉自和帝、安帝以后,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国家的赋税徭役也愈来愈重,加上宦官、外戚的争权夺利,以及对羌人的连年用兵,大大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广大农民走投无路,不断举行起义,规模越来越大。灵帝时,宦官把持朝政,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终于形成了全国性的黄巾大起义。
(一)黄巾起义的准备及爆发
东汉顺帝以后,道教的一支一太平道,在贫苦农民中广泛地传布着。灵帝时,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公元184年)为太平教的首领,他自称“大贤良师”,以画符诵咒行医治病,取得广大贫苦农民的信任,传播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进行武装反抗东汉腐朽统治的准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徒众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8州,参加的既有广大贫苦农民、破产的流民,也有小有产者,甚至还有京师洛阳城中的宦官和禁卫兵。
张角把8州的太平道徒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统由他指挥。他又以谶语的形式,广泛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把起义的时间确定在甲子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还派人在京师及州郡官署的大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2字,以鼓舞人心。
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角派大方首领马元义等往来各州及洛阳之间,负责联络,准备起义。次年初,马元义调集荆、扬两州徒众数万人于邺地(今河北磁县),准备策应洛阳徒众的起义,并数次进入洛阳,与作为内应的宦官联络,确定于三月初五在洛阳和各州同时举行起义。
但是,就在起义即将爆发的紧要关头,张角的一个弟子唐周向官府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东汉政府立即在洛阳城内进行大搜捕,将马元义及1000多名太平道徒杀害,同时下令捉拿张角。起义的部署和步骤被打乱,面对这种被动局面,张角决定提前发动起义,立即派人飞告36方,并规定起义农民以黄巾包头作为标志,故称黄巾军。
黄巾起义爆发后,主力分为3个部分: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黄巾和张角领导的河北巨鹿黄巾。他们从东南、南面和东北3个方向对洛阳构成了包围之势。另外在其他地区也活跃着若干黄巾军。
东汉政府急忙采取***措施,三月,命何进(?~公元189年)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和五营士,屯驻洛阳都亭;同时在洛阳外围的函谷、太谷、广成、伊阙、繯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关口设八关校尉,保卫京师;又派左中郎将皇甫嵩(?~公元195年)、右中郎将朱隽(?一公元195年)、北中郎将卢植(?~公元192年)、东中郎将董卓(?~公元192年)等率军分头***黄巾军。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调动整个地主阶级的力量对付黄巾军、灵帝还下令解除党锢,重新起用党人。并允许各地豪强扩充私人武装,配合官军共同***黄巾军。
(二)颍川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汉灵帝中平元年四月,皇甫嵩、朱隽奉命率领五校、三河骑士及新募兵勇共4万多人,分两路,进攻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波才军。朱先与波才(?~公元184年)交战,被击败。随后皇甫嵩又被围困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官军兵少势弱,见黄巾军声势浩大,十分惊恐。但波才缺乏军事经验,将部队驻扎于草木丛生的地方,被皇甫嵩抓住机会,乘夜深风大,发动火攻,黄巾军阵势大乱。接着骑都尉曹操(公元155~220年)率兵赶到,朱也乘势来攻,3路合击,大败黄巾军,斩杀数万人。波才率余部退往阳翟(今河南禹县)。
五月,皇甫嵩、朱在攻灭了汝南、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黄巾军后,再击波才,波才彻底失败。不久,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彭脱所统的黄巾军也遭到失败。至此,汝南、颍川、陈国3郡的黄巾军全部被皇甫嵩、朱***下去。东汉政府摆脱了最严重的危机,开始缓过气来,将皇甫嵩、朱分别调往别处***其他黄巾军。
八月,皇甫嵩在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北)击败了由卜已率领的东郡黄巾军,卜已被俘,起义将士7000惨遭杀害。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
(三)南阳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南阳黄巾军主力由自称“神上使”的张曼成领导,共有数万人。起义后,他们击杀了郡守褚贡,然后又以重兵围困南阳重镇宛城(今河南南阳),同南阳太守秦颉相持百余日。六月,秦颉得到颍川黄巾军失败的消息后,便乘起义军松懈疲困之机,开城反扑,杀张曼成,使黄巾军遭受很大损失。但黄巾军又推赵弘为首领,并迅速壮大力量,发展到十几万人,攻取了宛城。
这时,朱从颍川赶来。他与荆州刺史徐谬,及秦颉合兵18万,围攻宛城。但从六月一直猛攻到八月,始终未能攻克。汉灵帝一度欲召回朱谬问罪,后在司空张温的坚持下才罢休。
朱遂加紧了对起义军的进攻,不久,赵弘阵亡,韩忠又被推为首领,继续坚守宛城。朱见强攻不成,便佯攻西南,吸引黄巾军,自率精兵5000从东北,乘虚而入,攻破大城,黄巾军退保小城。韩忠动摇,乞求投降,被朱拒绝。此时,黄巾军尚有10万之众,朱兵少,难以强攻得手,遂解围撤兵,引诱黄巾军出战。韩忠中计,率兵追击,中途遭官军伏击,战死万余人,韩忠投降,被秦颉杀害。起义军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仍退回宛城坚守。
十一月,孙夏放弃宛城,撤至西鄂精山(今河南南召东南),朱跟踪追击,打败起义军,斩杀1万多人,其余部众逃散。至此,南阳黄巾军主力也遭失败。
(四)河北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河北黄巾军主力由张角兄弟亲自领导,共有20多万人,力量最为强大。起义后,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领黄巾军,连续攻占了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诸城。张角与张梁守广宗,张宝守下曲阳,结成犄角之势。三月,汉灵帝派卢植前往***,数月不能取胜。灵帝大怒,将其逮捕下狱,改派董卓继续***。但董卓也连战连败,到八月,皇甫嵩被调来河北。此时张角已病死,起义军受到沉重打击。
皇甫嵩首先进攻广宗,张梁指挥起义军英勇奋战,使官军无法取胜。于是皇甫嵩下令停止进攻,迷惑起义军,使其放松戒备,然后指挥官军乘夜潜伏至起义军阵前,天明时突然发动进攻。起义军仓促应战,激战一日,张梁阵亡,部下战死8万余人,广宗失守。随后,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进攻下曲阳。十一月,张宝战死,所部十余万人或死或降,全军覆没。至此,河北黄巾军主力也告失败。
(五)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东汉末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究其原因:其一,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起义爆发后,***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其二,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外围起义军。其三,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其四,东汉派来***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黄巾军主力被***后,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余部和其他起义军的斗争仍在继续,一直到汉献帝时,历经20多年,才被全部***下去,此时,东汉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