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国防方针的决定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于1907年决定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
这是政府和陆海军的今后行动指针。
天皇批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保存正本。复制的5部副本分别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保存。其主要内容有 :
(一)帝国国防之本义以自卫为宗旨,在于保护国家的利益主权,贯彻开国进取之国是。
(二)帝国国防方针基于帝国国防之本义,应根据国力尽量增强初战威力,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
(三)帝国之国防鉴于帝国国防之本义,以俄国、美国、法国为目标,并建立能在东亚采取攻势作战之军备。
(四)陆军编50个师;海军以八八舰队(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8艘)为主力,连同相应的辅助舰艇,共50万吨。
[ 注:对美、英作战陆军为51个师;海军为395艘舰艇,149万吨。1981年的美海军现役舰艇为456艘。 ]
法国被列入假想敌国是因为俄法于1891年缔结俄法同盟。不久进入大正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也加入协约***参战,与俄、美、法结成了同盟。1917年帝俄爆发***等,世界大战于1918年结束。鉴于这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我国于1918年9月13日补充修改国防方针,增加了应有经受长期作战的决心与准备的内容。
新国防方针把假想敌国改为俄、美、中。陆军编40个师,海军的八八舰队编有8艘战列舰组成的战列舰队2个和8艘巡洋舰组成的巡洋舰队1个,计24艘。
其次,由于帝俄崩溃和1922年在华盛顿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我国海军军备因主力舰被限制在美、英主力舰的60%,于1923年2月28日再次做了修改。
首先令人忧虑的是战争由短期向长期发展。即甲午战争打8个月,日俄战争打1年零7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出兵西伯利亚均持续4年零3个月。未来战争是国力之战,是几个国家的联合作战,无疑将是一场长期战争。我国应有经受长期战争的决心和准备,国防的所有领域都有待于进行重大改革。
当时正值国际联盟成立(1920年),国际协调气氛很浓,和平思想占统治地位,加之我国财政困难,经济长期萧条,积极加强国防扩充军备是形势所不允许的,因此产生一种不得不对国家大政方针问题从长计议的气氛。
由于全世界倾向裁军和帝俄崩溃,我国把假想敌国改为美国、俄、中的顺序排列。当时陆军一如既往,仍维持40个师;海军则放弃了建造八八舰队的多年愿望,退而建造六四舰队(主力舰10艘,航空母舰4艘,大型巡洋舰12艘),通过增强辅助舰艇来充实海军实力。
这时,我国意识到与其增加数量,不如改进并充实装备和准备总体战,所以必须加强军需工业动员和国家总动员体制。我国于1918年4月16日制定《军需工业动员法》,同年5月31日,在内阁和陆军省设立了相应的部局等机构。
陆军制定在中国寻求兵器工业所需资源的计划,海军所需石油则着眼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陆军于1926年在陆军省成立整备局,纳入了正式编制。但是设在内阁的这一机构,则因社会上和平厌战思想抬头和财政所迫,无所作为,4年半以后被撤销,直至1927年5月又成立资源局而告恢复。
1907-1926年的国家预算和军费年度国家预算(亿日元)军费(亿日元)军费占国家预算的百分比军费陆军(亿日元)海军(亿日元)19076.161.9832.11.260.7219086.362.1233.31.410.7119095.321.7432.71.040.7019105.341.8434.41.010.8319115.692.0435.81.041.0019125.771.9934.51.040.9519135.871.9132.00.950.9619146.211.7628.00.870.8919155.861.8231.00.980.8419166.012.1034.40.941.1619177.542.8637.81.231.63191810.633.4232.11.242.18191912.205.3644.02.203.16192014.446.4931.12.464.03192115.837.2946.02.474.82192214.816.0340.02.303.73192313.884.9835.82.232.75192416.154.5528.22.062.49192515.494.4228.52.142.28192615.794.3327.41.962.37[ 译注:1907年为明治40年,1912年为大正元年,1926年为昭和元年。 ]
陆军根据1925年的宇垣裁军计划,削减4个师,维持17个师的常备兵力。但到了昭和初期,由于苏联和中国的军备尚未完善,陆军以此衡量其军备,产生了优越感,在一派和平气氛中无所事事。陆军装备相当落后;海军也由于华盛顿裁军会议和1930年伦敦裁军会议的限制,一直处于所谓调整状态。海军虽受到我国国力和财政的限制,但充实改善军备的热情却比陆军高。
从上述预算可以看出军备情况,首先是明治、大正时代的军备情况。
1926-1931年的国家预算和军费
1926-1931年的国家预算和军费年度国家预算(亿日元)军费(亿日元)军费占国家预算的百分比军费陆军(亿日元)海军(亿日元)1926(昭和元年)15.84.3427.51.972.37192717.64.9127.92.182.73192818.15.1728.52.492.68192917.44.9528.42.272.68193015.64.4328.42.012.42193114.84.5430.72.272.27陆军根据国防方针把俄国降为次要假想敌国,从而对大幅度压缩的预算提出过多要求就缺乏根据,也可能由于对假想敌国的优越感造成的惰性,于是成了执行这种低额预算的模范。
日俄战争以后至大正时期,我国一直维持低额预算,大正末期还大量裁军,武器和飞机的研制采购也始终感到经费严重不足。
昭和初期,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日本处于严重萧条时期,继明治、大正之后至昭和6年(1931年),国家预算规模仍很小,不是逐年增加,甚至有所减少。军费每年占国家预算30%以下,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上。海军军费则大于陆军军费。
因此,陆海军在这一时期都大量裁减兵工厂的职工。陆军考虑关闭1/4兵工厂。以生产火炮、炮弹的大阪火炮工厂为例,职工从1.5万人裁减到2,500人,实际裁减了5/6。大阪市水道局承包其多余的设备和材料,用炮弹壳制作花瓶和饭盒出售。
我国没有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改善军备。这究竟是不能呢还是不为呢?总之,日俄战争以后军备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日中战争中,我国依然动员和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老式火炮。
陆军作战能力的最低时期
应当指出,从明治末年到1930年的25年,这1/4世纪由于上述原因,是陆军物质作战能力的最低时期。
当时,军事预算最多只能保障21个师常备兵力的日常需要和训练,无法用于更新武器装备和实现军工生产现代化。这一时期不妨说是一个专门靠加强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来提高作战能力的时期。
如上图所示,陆军预算从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约为1亿日元,没有多大变化;从大战结束到1931年,增加了1倍达2亿多日元,这笔预算在这一时期也没有多大变化。海军预算在此期间高于陆军,个别年度约为陆军预算的2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国虽在贸易方面赚钱很多,但是大战结束后,我国出现经济危机,1930年又发生世界经济危机,而且大正时期的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在我国财政困难、经济力量脆弱的情况下,军费在大正时期仍平均占国家预算的34%,占国民收入的6%,在昭和时期前6年,军费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停留在国家预算的28%,国民收入的4%的水平上。国家的处境是不允许要求增加巨额军费的。
这一时期的物价指数,如下图所示。
扣除物价因素求得的实际陆军预算如下图所示,在这一时期完全没有增加。这说明陆军的物质作战能力在日俄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处于最低水平。在虚度这25年陆军作战能力最低时间以后,“九·一八”事变于1931年爆发。这一年的陆军武器产量为步枪3,600支,机枪540挺,火炮90门,坦克10辆,以及包括教练机在内的陆海军飞机194架,确实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富国强兵的强兵之策在1/4的世纪里未能推行。
西浦进大佐自1931年就在军务局军事课供职,最后在陆军省最重要的军事课任课长,在进餐等场合谈话时透露了下述内容:
我最初在军事课预算组工作时,在整个陆军裁减一名委任文官未能得到陆军省任何部门同意,最后只得请驻广岛市宇品的陆军运输部船管单位长官向其上司陆军省防卫科长再三恳求才定下。再如,整个陆军仅编10匹坐骑,费用超过预算立即减掉,所以一年也不见户山学校校长和技术本部的将军使用一次将军坐骑。当时勉强压缩的陆军预算确实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另一方面,富国强兵的富国之策又怎么样呢?如前所述,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消极作用带来了危机时代,民主思想高涨,经济衰退,到了昭和时期更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1909年以后经济统计提供的工业产值演变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增长非常缓慢。进入昭和时期,钢材的年产量为100万吨,在头5年内虽有所增长,但只达到130万吨。
富国强兵的富国之策也难以实行。
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
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铃木内阁成立 小矶国昭内阁接替东条内阁,任期不长,执政仅8个月,在美军冲绳登陆后,很快于1945年4月5日宣布总辞职。 4月7日,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千叶县人,历任海军次官、联合舰队司令官、军令部长..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太平洋方向绝对国防圈最重要的一环马里亚纳群岛失陷后,东条内阁引咎提出总辞职。接任的小矶国昭(陆军大将)内阁在1944年8月19日的第8次御前会议上决定了下述最高方针: (一)彻底集中现有作战力量及本年度末可以用于作战的..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仓促防御的我陆、海军 1944年2月25日,天皇任命小畑英良陆军中将任马利亚纳地区的第31集团军司令官。小畑中将于1943年5月曾任第3航空军司令官驻南方前线,同年12月搭机前往缅甸方面时,失去音讯约一周。军队不可一日..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中途岛海战 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是在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官(新泻人,大将、阵亡后晋升元帅)的领导下,由第1航母编队(1941年4月10日编成。 司令官南云中一中将)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等舰艇和..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祈祷偷袭夏威夷成功。美国如何不冒太大危险而驱使日本打第一枪的呢? 这次御前会议作出决定后,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即于1941年12月1日向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发布圣命如下: (一)帝国决定对..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驻菲律宾我军自1944年10月起,在日美决战中进行着极其壮烈的殊死战斗。1945年1月中旬,陆海军确定了本土决战的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 当时,驻本土的兵力为:陆军有10个师、6个独立混成旅、1个坦..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七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7日,大本营陆军部第15课(负责战争指导)才流露下述考虑。 今后,超越国力的军事行动,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不能持久。统帅务须洞察并把握国力的变化。若按现状发展下去,则国力的基础将..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电子器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新装备。哪个国家认为应绝对优先发展电子器材并迅速努力发展电子器材,哪个国家就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与坦克都作为新式武器..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陆军中将在1941年10月16日 [ 译者注:疑17日之误 ] 下午的重臣会议上,被推选为近卫内阁辞职后的下届内阁首相的候选人。东条中将于下午4时30分,应召晋谒天皇,在接受重新研究国策的圣旨之后,受命组阁。此..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7月30日,我国完成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8月1日,美国完全禁止石油出口。8月9日,我国放弃在北方对苏使用武力。8月17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对日本提出严重警告。 在此其间,与南方有关的所有..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种形势下,企划院的物资动员也非常困难。1941年度物资动员计划和过去一样迟至7月才确定,第1季度计划按1940年第4季度计划执行。而钢材供应较1940年度减少10%,自1939年起年复一年地逐步下降。 造..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迟至最重大转机的1941年,最高领导的政略和战略仍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后广田弘毅内阁决定的国防方针及相应的国策纲要若完全付诸实施尚当别论,但在以后短时间内又连续发..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这是我在轴心国(日、德、意)和同盟国(美、英、中、法、苏)交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6年内存在的疑团。德国在欧洲战场必胜的观点是作为我方开战的一大前提而受到重视的。但是,德国却比日本更早屈服。 我就双方国力..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内外形势激烈动荡的1940年即将结束的12月23日,我国签订日泰友好亲善条约,建立日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迎来了1941年。 国家总动员法的条款几乎已全部付诸实施,国民生活日益严格控制。国民在忍受中坚持,不能如实..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1月5日平沼骐一郎内阁接替近卫内阁,接着阿部信行内阁接替平沼内阁,米内光政内阁又接替阿部内阁。在执政均半年左右的三届短命内阁之后,第二次近卫内阁于1940年7月22日,即一年半之后宣告成立..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7月27日,美国通知我国废除自1895年持续44年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于6个月后的1940年生效。 如上所述,美国自大正时期已完全持援华反日态度。在诺蒙坎事件中,日苏连续激战。在中国战场,日军攻入中国的内地..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华北、华中地区的日中紧张关系 1933年5月日中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地区脱离中国国民政府实行自治。我国根据该地区的重要资源,制定日、满、华北5年经济计划,实质上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蒋介石对日本逐步打入中国的行动..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翌年3月满州国成立,1933年3月改为满洲帝国。在此期间,1932年1月发生了上海事变。犬养毅于5月巧妙地撤出军队。但在5月10日的“五·一五”事件中丧命官邸。 犬养..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元年(1926年)仅一周时间。1927年初,若槻礼次郎内阁因经济危机等原因宣告辞职。 4月20日,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出任第27届首相。田中义一山口县(原长州藩)人,于1918年、1923年..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欧美国家对亚洲的入侵 1770年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在欧美有了很大发展。 这些先进国家,为了取得其产品的市场和原料而侵略未开发的亚洲: (一)荷兰自1596年至1757年入侵印度尼西亚。 (二)英国于1661年..
录入者声明
录入者声明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本书系引用版,根据影印部分OCR、校对、复校、排版而成。正文部分,读者可根据下标页码直接引用,例如,XXX页第X行第X字是。 复校发现错误:错字32个,错标点8个,修订格式8处。全书字符17万,错误率在复校发现错误率在万分三。预计..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